CN112996203A - 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96203A
CN112996203A CN202110259470.XA CN202110259470A CN112996203A CN 112996203 A CN112996203 A CN 112996203A CN 202110259470 A CN202110259470 A CN 202110259470A CN 112996203 A CN112996203 A CN 112996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parameter
intelligent gateway
illumination
off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94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96203B (zh
Inventor
韦鹏程
李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Priority to CN20211025947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96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96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96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96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即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应用于办公区域,包括:与智能网关通信连接的主控设备、办公电脑、照明单元、照度检测单元,办公电脑安置在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用于将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智能网关;照明单元设置在办公区域的上空;照度检测单元设置在办公桌上的预设区域内,用于检测预设区域的照度参数并发送给智能网关;智能网关用于将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发送给主控设备;主控设备用于基于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返回给智能网关;智能网关还用于基于光度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的光通量输出,以使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健康、环境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健康、节能、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研究与追求的热点和趋势。良好的室内环境可以给人们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也有利于人们高效地进行工作或进行其他活动。
现代办公任务对工作者的脑力要求越来越高,有研究表明,室内工作环境的光线,对人们的工作效率有着不小的影响。例如:
2001年,Shimomura等人研究了光源色温对人员脑力工作时的唤醒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光源色温较高时,人大脑的兴奋性和活性提高。
2006年,石路研究了光源色温改变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会受到室内照明光源色温变化的影响。
2014年,重庆大学张颜梅、郑洁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设计了50lx、100lx、300lx、500lx和800lx的五个照度实验工况,利用预先设计的符合工作效率评价模型的认知能力测试项目,同时采集被试者的心率和血压信号,并结合主观评价,分析不同照度环境下认知能力测试结果、主观评价结果、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了不同照度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
2018年,吴文苗、杨亚龙设计了实验:实验热环境控制在24±1℃,分别设置100lx、300lx和1000lx三个照度工况,3000K、4000K和6500K的三个色温工况,在不同照度环境下进行实验时,色温控制为4000K,在不同色温环境下进行实验时,照度控制为300lx,共设置了五个实验工况。研究了室内照度和色温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低照度和低色温环境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标准的照度和色温环境下工作效率会提高,在短期暴露情况下高照度和高色温环境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研究表明,室内工作环境中的照度和色温会对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但这些研究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因此,如何将这些理论性的研究进一步应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以维持稳定的室内光照环境,从而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高水平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应用于办公区域,所述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设备、智能网关、办公电脑、照明单元、照度检测单元,所述主控设备、所述办公电脑、所述照明单元和所述照度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所述办公电脑安置在所述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用于将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所述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办公区域的上空;所述照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办公桌上的预设区域内,用于检测所述预设区域的照度参数,并将所述照度参数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所述智能网关设置在所述办公区域内,用于接收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并将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发送给所述主控设备;所述主控设备,用于基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所述智能网关,其中,所述光度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照明单元的光通量的调节;所述智能网关,还用于基于所述光度调节指令,控制所述照明单元的光通量输出,以使所述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所述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办公区域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网关和与之通信连接的主控设备、办公电脑、照明单元、照度检测单元。办公电脑安置在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可以将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智能网关;照明单元设置在办公区域的上空;照度检测单元设置在办公桌上的预设区域(此处的预设区域可以理解为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区域)内,可以检测预设区域的照度参数并发送给智能网关;智能网关则可以将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发送给主控设备,作为一个中心式的通信枢纽。主控设备可以基于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智能网关,使得智能网关可以基于光度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的光通量输出,以使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例如300lx~500lx,或者500lx~800lx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室内工作人员工作的条件和工位,更加精准地调节办公区域内(中的预设区域)的光照环境,有利于帮助室内工作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考虑到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室内工作人员通常借助于电脑进行工作,而电脑显示屏的亮度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光源,室内工作人员距离电脑显示屏又较近),从而将电脑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考虑到,便于更好地控制办公区域内的光照调节(通过调节照明设备的光通量实现),使得照明设备能够更加精确而稳定地维持办公区域内的光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研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办公电脑为台式电脑,包括主机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置在所述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所述主机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显示屏的虚拟亮度参数,其中,所述虚拟亮度参数表示通过所述主机调控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度的参数;获取用户输入的显示屏型号和显示屏亮度值,并基于所述显示屏型号和所述显示屏亮度值确定出所述显示屏的屏幕亮度参数,其中,所述屏幕亮度参数表示所述显示屏本身在未接受所述主机调控显示亮度的条件下的显示亮度;根据所述虚拟亮度参数和所述屏幕亮度参数确定出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并将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其中,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为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针对办公电脑为台式电脑(包括主机和显示屏)的情况,主机可以获取显示屏的虚拟亮度参数(表示通过主机调控该显示屏显示亮度的参数),以及,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显示屏型号和显示屏亮度值以确定出显示屏的屏幕亮度参数(表示显示屏本身在未接受主机调控显示亮度的条件下的显示亮度,即显示屏本身的显示亮度),从而进一步根据虚拟亮度参数和屏幕亮度参数确定出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考虑到办公电脑为台式电脑时,非一体式设计的主机和显示屏所调节的屏幕亮度是不同的,且二者具有一定的叠加效果。因此,能够非常准确地得到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有利于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对室内照明环境的精准维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色温检测单元,所述照明单元的色温可调,所述办公桌的两侧边缘设有隔板,所述照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隔板的顶部末端,所述色温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办公区域的墙上,用于检测所述办公区域内的色温参数,并将所述色温参数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对应的,所述智能网关还用于接收所述色温参数,并将所述色温参数发送给所述主控设备;所述主控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色温参数,确定出色温调节指令,并将所述色温调节指令返回给所述智能网关,其中,所述色温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照明单元的色温的调节;所述智能网关,还用于基于所述色温调节指令,控制所述照明单元的色温输出,以使所述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色温,从而使所述办公区域内的色温保持在目标色温范围。
在该实现方式中,办公桌的两侧边缘设有隔板,照度检测单元设置在隔板的顶部末端,这样可以很好地检测出室内工作人员在工位(预设区域内)上工作时的光照强度,可以非常精准地检测室内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环境光照强度(即照度),有利于对室内环境光照的精准控制。照明单元的色温可调,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色温检测单元(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墙上),用于检测办公区域内的色温参数,而智能网关可以接收并转发色温参数,以便主控设备基于色温参数确定出色温调节指令,以使智能网关基于色温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的色温输出,以使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色温,从而使办公区域内的色温保持在目标色温范围(例如4000~6500K,可以基于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来确定更具体的色温范围)。这样的方式,还可以维持办公区域内的色温,从而有利于室内工作人员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控设备为终端或服务器,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照明单元的当前光通量输出;基于所述当前光通量输出、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确定出将照度参数调节至目标照度值所需的光通量调节量,其中,所述目标照度值为所述目标照度范围内的一个值;根据所述光通量调节量,确定出所述光度调节指令。
在该实现方式中,主控设备可以获取照明单元的当前光通量输出,并进一步结合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以确定出将照度参数调节至目标照度值所需的光通量调节量,从而进一步确定出用于对照明设备进行调节的光度调节指令。这样可以准确地结合照明单元的实时光通量输出,确定出更加准确的光通量调节量,以便实现对光照单元的精准控制。另外,此种方式有利于实现负反馈调节,进一步提升对室内光照强度调节的精准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办公区域开设有窗户,所述办公电脑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亮度检测单元,所述亮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窗户处,且位于所述办公区域内,用于检测所述窗户处的窗户亮度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所述主控设备,还用于:获取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所在的办公桌与所述窗户相邻,且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屏背对所述窗户;接收所述智能网关发送的所述窗户亮度参数,并判断所述窗户亮度参数是否高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若所述窗户亮度参数高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确定出所述窗户亮度参数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一亮度差异;在所述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一区间时,生成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并将所述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控制所述照明单元通过预设光通量进行发光;在所述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二区间时,基于所述第一亮度差异和所述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屏亮度,其中,所述第二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区间的最大值;在所述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三区间时,若所述智能网关与所述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窗帘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所述窗帘关闭;若所述智能网关未与所述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转发所述提示信息至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以提示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其中,所述第三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区间的最大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办公区域开设有窗户,办公电脑的数量为多个,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亮度检测单元(设置在窗户处,且位于办公区域内,可以检测窗户处的窗户亮度参数并发送给智能网关),主控设备则可以获取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其所在的办公桌与窗户相邻,且显示屏背对窗户)的显示亮度参数,由于通常情况下办公桌上显示屏的高度,并不会遮挡面向窗户工作的室内工作人员观看窗外,因此,窗外的光线与显示屏的光线可以同时进入室内工作人员的眼睛(若窗外的光线亮度高于显示屏亮度,那么一定会影响室内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屏,使得室内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屏会更加费力)。而将显示亮度参数与窗户亮度参数比较,可以判断窗户外的亮度是否影响室内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屏。针对窗户亮度参数高于显示亮度参数的情况,可以确定出窗户亮度参数与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一亮度差异,从而基于第一亮度差异所在的区间,可以细分几种情形: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一区间时,可以生成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并将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以使智能网关基于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通过预设光通量进行发光。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在第一亮度差异较小的情况下的应对措施,通过调节办公区域内照明单元的光通量,可以改善室内的环境光照强度,从而减小室内(办公区域内)与室外(窗外)的亮度差异,以此减小窗外亮度高于显示屏亮度时给室内工作人员带来的视觉差异,从而有利于室内工作人员保证工作效率。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二区间(第二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区间的最大值)时,可以基于第一亮度差异和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以使智能网关基于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屏亮度。这种情况下,说明室外的亮度相较于显示屏的亮度,有着不小的差异,难以通过室内照明单元改变室内光线进行有效缓解,因此可以对显示屏亮度进行调节,从而减小甚至消除显示屏亮度与窗外亮度之间的差异,这样同时进入室内工作人员眼睛的光线就能够很好地持平,减小差异,能够让室内工作人员轻松地看清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有利于让室内工作人员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三区间(第三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第二区间的最大值)时,若智能网关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智能网关,以使智能网关基于窗帘控制指令控制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窗帘关闭;若智能网关未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网关,以使智能网关转发提示信息至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以提示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这样的情况下,说明室外的亮度大大高于显示屏的亮度,单纯通过调节室内的环境光照和显示屏的亮度,已经难以弥补这种亮度差异,那么,可以控制床帘拉下,或者提示室内工作人员将床帘拉下,避免外部的强烈光线影响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节约电能,不必将显示屏调节到极高的亮度,也不必将室内照明单元的光通量调节到极高水平来缩小室内光照强度与室外光照强度的差距。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控设备,还用于:获取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所在的办公桌与所述窗户相邻,且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屏面向所述窗户;获取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预设区域内的照度参数,并判断该照度参数乘以预设值后得到的亮度值是否高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若所述亮度值高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确定出所述亮度值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二亮度差异;在所述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四区间时,基于所述第二亮度差异和所述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屏亮度;在所述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五区间时,若所述智能网关与所述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窗帘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所述窗帘关闭;若所述智能网关未与所述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转发所述提示信息至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以提示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其中,所述第五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四区间的最大值。
在该实现方式中,主控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其所在的办公桌与窗户相邻,且显示屏面向窗户)的显示亮度参数;以及,获取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预设区域内的照度参数(可以是一个办公电脑对应一个照度参数,也可以是多个电脑对应同一个照度参数,视实际需要而定)。因为显示屏的屏面本身具有一定的反射光线的作用,因此,若显示屏屏面反射的光线较强时,显示屏屏面本身的亮度会较高,势必会影响室内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屏显示内容的效率。因此,主控设备可以判断该照度参数乘以预设值(用来表征反射光线后显示屏屏面本身的亮度)后得到的亮度值是否高于显示亮度参数。若亮度值高于显示亮度参数,可以确定出亮度值与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二亮度差异。基于第二亮度差异所在的区间,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在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四区间时,可以基于第二亮度差异和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以使智能网关基于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屏亮度。这样的方式时通过增强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来弱化显示屏平面反射光线对室内工作人员的影响。在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五区间(第五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第四区间的最大值)时,若智能网关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智能网关,以使智能网关基于窗帘控制指令控制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窗帘关闭;若智能网关未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网关,以使智能网关转发提示信息至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以提示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这样的情况下,说明显示屏屏面反射光线大大影响了室内工作人员对显示屏显示内容的观看,单纯通过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已经难以消除这种影响,那么,可以控制床帘拉下,或者提示室内工作人员将床帘拉下,避免显示屏屏面反射的光线影响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节约电能,不必将显示屏调节到极高的亮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中的主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预设区域内的照度参数;基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光度调节指令调节控制所述照明单元的光通量输出,将所述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所述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光学概念关系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100-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10-主控设备;120-智能网关;130-办公电脑;131-主机;132-显示屏;140-照明单元;150-照度检测单元;160-色温检测单元;170-亮度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此处先结合图1对一些简单的光学概念进行介绍。请参阅图1,图1为光学概念关系图。
光通量(luminous flux)指人眼所能感觉到的辐射功率,它等于单位时间内某一波段的辐射能量和该波段的相对视见率的乘积。由于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相对视见率不同,所以不同波长光的辐射功率相等时,其光通量并不相等。光通量的单位是lm(流明)。
光照强度(也称光照度、照度),即通常所说的勒克司度(lux),表示被摄主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司相当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摄主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距离一米、发光强度为1烛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光照度的单位是勒克斯(lux),也可写为lx。
光亮度(luminance)又称发光率,是指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以L表示,即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或者说是指在某方向上单位投影面积的面光源沿该方向的发光强度。不同物体对光有不同的反射系数或吸收系数。光亮度的单位是坎德拉/平方米(cd/m2)。
光强也是表征光源的性质的物理量,是指所有的直射光和发散光,用均匀发射到球面角的光通最来表示光强的大小。光强的基本单位是坎德拉(candela)相当于1流明/球面度(lumen/steradian)。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的示意图。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主要应用于办公区域,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室内场景,此处的办公区域表示在室内进行办公的场景,并不限定于传统意义上的办公室。
在本实施例中,办公区域内可以设有办公桌,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可以包括主控设备110、智能网关120、办公电脑130、照明单元140、照度检测单元150。主控设备110、办公电脑130、照明单元140和照度检测单元150分别与智能网关120通信连接。
示例性的,办公电脑130可以安置在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用于将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智能网关120。办公电脑13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一体式电脑和台式电脑。显示屏亮度一般以cd/m2(流明/每平方米)为单位,亮度越高,显示屏对周围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就越强,显示效果显得更明亮。此参数至少要达到200cd/m2,最好在250cd/m2以上。因此,显示亮度参数即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单位为cd/m2
笔记本电脑、一体式电脑均为一体机,其显示屏与主机131一体化设置,显示屏的亮度通过与其一体的主机131控制调节;而台式电脑由于主机131与显示屏132分离,除了可以通过主机131实现对显示屏132显示亮度的调控(即虚拟亮度参数的调节),还可以通过显示屏132本身设置调节部进行显示亮度的调节(即屏幕亮度参数的调节),且虚拟亮度参数的调节和屏幕亮度参数的调节二者之间可以叠加效果。因此,笔记本电脑和一体式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可以通过电脑本身获取,而台式电脑则需要获取虚拟亮度参数和屏幕亮度参数(可以通过人为输入获取),以此确定该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参数。
示例性的,照明单元140可以设置在办公区域的上空,以为办公区域提供光照。此处的照明单元140可以通过控制照明单元140的输出来实现对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的调节,例如,可以采用PWM调光技术(如RGB三色混光技术,可以通过红、绿、蓝三种单色LED混光,生成白光)进行调光。
示例性的,照度检测单元150可以设置在办公桌上的预设区域内,能够用于检测预设区域(可以理解为办公区域内的室内工作人员工作时的一个区域)的照度参数(即光照强度,单位lx),并将照度参数发送给智能网关120。照度检测单元150可以为照度计。
示例性的,智能网关120可以设置在办公区域内,用于接收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并将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发送给主控设备110。
示例性的,主控设备110可以用于基于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智能网关120,其中,光度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对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的调节。主控设备110可以为服务器或者终端(例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而智能网关120可以基于光度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输出(也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通光量输出),以使照明单元140调节至目标光通量(可以为单位时间内的光通量输出),从而使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例如300~800lx,基于不同的办公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值,例如,针对一些常规性的电脑办公场景,例如普通的电脑文案办公场景,可以为300lx~350lx;针对有较多纸质文字材料办公的场景,例如会计、法务工作场景,可以为500lx~600lx;针对需要有精细操作的场景,例如电路设计实验室等场景,可以为800lx~1000lx)。
应用于办公区域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包括智能网关120和与之通信连接的主控设备110、办公电脑130、照明单元140、照度检测单元150。办公电脑130安置在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可以将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智能网关120;照明单元140设置在办公区域的上空;照度检测单元150设置在办公桌上的预设区域(此处的预设区域可以理解为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区域)内,可以检测预设区域的照度参数并发送给智能网关120;智能网关120则可以将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发送给主控设备110,作为一个中心式的通信枢纽。主控设备110可以基于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智能网关120,使得智能网关120可以基于光度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输出,以使照明单元140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例如300lx~500lx,或者500lx~800lx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室内工作人员工作的条件和工位,更加精准地调节办公区域内(中的预设区域)的光照环境,有利于帮助室内工作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考虑到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室内工作人员通常借助于电脑进行工作,而电脑显示屏的亮度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光源,室内工作人员距离电脑显示屏又较近),从而将电脑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考虑到,便于更好地控制办公区域内的光照调节(通过调节照明设备的光通量实现),使得照明设备能够更加精确而稳定地维持办公区域内的光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研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办公电脑130为台式电脑时,可以包括主机131和显示屏132,显示屏132安置在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主机131可以安置在其他位置(例如办公桌下)。主机131可以用于获取显示屏132的虚拟亮度参数,其中,虚拟亮度参数表示通过主机131调控显示屏132显示亮度的参数。而后,主机131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显示屏型号和显示屏亮度值,并基于显示屏型号和显示屏亮度值确定出显示屏132的屏幕亮度参数,其中,屏幕亮度参数表示显示屏132本身在未接受主机131调控显示亮度的条件下的显示亮度。此处主机131基于显示屏型号和显示屏亮度值确定出屏幕亮度参数的方式可以采用查表的方式,预设表格中设有多种显示屏型号的显示屏132在不同显示屏亮度值下的屏幕亮度参数。当然,这种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然后,主机131可以根据虚拟亮度参数和屏幕亮度参数确定出显示屏132的显示亮度参数,并将显示屏132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智能网关120,其中,显示屏132的显示亮度参数为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参数。此处,主机131根据虚拟亮度参数和屏幕亮度参数确定出显示亮度参数的方式,同样可以采用查表的方式进行确定,因为误差较小,且高效易用,前期可以通过一一搭配和检测亮度以确定对应的数据,从而建立表格,此处不作限定。
针对办公电脑130为台式电脑(包括主机131和显示屏)的情况,主机131可以获取显示屏132的虚拟亮度参数(表示通过主机131调控该显示屏显示亮度的参数),以及,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显示屏型号和显示屏亮度值以确定出显示屏132的屏幕亮度参数(表示显示屏132本身在未接受主机131调控显示亮度的条件下的显示亮度,即显示屏132本身的显示亮度),从而进一步根据虚拟亮度参数和屏幕亮度参数确定出显示屏132的显示亮度参数。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考虑到办公电脑130为台式电脑时,非一体式设计的主机131和显示屏132所调节的屏幕亮度是不同的,且二者具有一定的叠加效果。因此,能够非常准确地得到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参数,有利于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对室内照明环境的精准维持。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色温检测单元160,而照明单元140的色温可调,办公桌的两侧边缘设有隔板,照度检测单元150可以设置在隔板的顶部末端,色温检测单元160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墙上,用于检测办公区域内的色温参数(单位K,开尔文),并将色温参数发送给智能网关120。
对应的,智能网关120还可以用于接收色温参数,并将色温参数发送给主控设备110。主控设备110则还可以基于色温参数确定出色温调节指令,并将色温调节指令返回给智能网关120,其中,色温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对照明单元140的色温的调节。而智能网关120则还可以基于色温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140的色温输出,以使照明单元140调节至目标色温,从而使办公区域内的色温保持在目标色温范围。对色温的调控,可以采用冷暖LED调光技术,将冷白光和暖白光混光,实现色温的调节。当然,调光调色灯具可以满足在对色温调节时,光度量(光度量是指输出的光通量,用流明·秒表示)不变(可以理解为光通量不变);在对光度量(光通量)调节时,色温值不变,实现两者之间的独立调节。当然,也可以采用调光调色模型进行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和色温进行调节,例如,基于极坐标的无极调光调色模型(《护眼智能照明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所提出)对照明单元140进行光度量(光通量)和色温的调节。
办公桌的两侧边缘设置隔板,照度检测单元150设置在隔板的顶部末端,这样可以很好地检测出室内工作人员在工位(预设区域内)上工作时的光照强度,可以非常精准地检测室内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环境光照强度(即照度),有利于对室内环境光照的精准控制。照明单元140的色温可调,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还包括色温检测单元160(设置在办公区域的墙上),用于检测办公区域内的色温参数,而智能网关120可以接收并转发色温参数,以便主控设备110基于色温参数确定出色温调节指令,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色温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140的色温输出,以使照明单元140调节至目标色温,从而使办公区域内的色温保持在目标色温范围(例如4000~6500K,可以基于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来确定更具体的色温范围)。这样的方式,还可以维持办公区域内的色温,从而有利于室内工作人员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设备110还可以获取照明单元140的当前光通量输出;基于当前光通量输出、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确定出将照度参数调节至目标照度值所需的光通量调节量,其中,目标照度值为目标照度范围内的一个值;然后根据光通量调节量,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
这样可以准确地结合照明单元140的实时光通量输出,确定出更加准确的光通量调节量,以便实现对光照单元的精准控制。另外,此种方式有利于实现负反馈调节,进一步提升对室内光照强度调节的精准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光度调节指令的确定,可以预先建立拟合模型(例如多项式拟合回归方程)对预先采集的数据(例如照明设备的当前光通量输出、显示亮度参数、照度参数等数据)进行拟合,从而得到对应的关系(例如用于确定光度调节指令的多项式关系,即照度参数、光通量、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确定光度调节指令的基础,且利用此种方式确定的关系较为稳定可靠,且能够保证一定的精度,对于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调节来说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同理,对色温调节指令的确定,也可以采用此种方式建立拟合模型对预先采集的数据(例如照明设备的色温输出、色温参数)进行拟合,从而得到对应的关系(用于确定色温调节指令的多项式关系,即色温参数与照明设备的色温输出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确定色温调节指令的基础,且利用此种方式确定的关系较为稳定可靠,且能够保证较高的精度,对于照明单元140的色温调节来说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光通量调节和色温调节,为了保证二者之间的独立性,需要各自分开进行拟合。当然,这也仅是一种示例性的方式,在其他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设定的函数关系式来作为光度调节指令和色温调节指令的基础;另外,还可以直接采用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型来进行室内照度、色温的控制,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办公区域可以开设有窗户,办公电脑1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而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还可以包括亮度检测单元170。亮度检测单元170可以设置在窗户处,且位于办公区域内,用于检测窗户处的窗户亮度参数(单位为cd/m2)并发送给智能网关120。
那么,主控设备110还可以用于获取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参数,其中,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所在的办公桌与窗户相邻,且办公电脑130的显示屏132背对窗户。以及,接收智能网关120发送的窗户亮度参数,并判断窗户亮度参数是否高于显示亮度参数。
若窗户亮度参数高于显示亮度参数,主控设备110可以确定出窗户亮度参数与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一亮度差异(例如可以为相对百分比差异,通过窗户亮度参数减去显示亮度参数后的差除以窗户亮度参数得到)。
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一区间(例如0~10%)时,主控设备110可以生成照明单元140光通量调节指令,并将照明单元140光通量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照明单元140光通量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140通过预设光通量进行发光。
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二区间(例如10%~30%)时,主控设备110可以基于第一亮度差异和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的显示屏亮度,其中,第二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第一区间的最大值。
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三区间(例如30%以上)时,若智能网关120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主控设备110则可以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窗帘控制指令控制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窗帘关闭。若智能网关120未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主控设备110则可以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转发提示信息至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以提示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对应的用户(即室内工作人员)是否需要关闭窗帘,其中,第三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第二区间的最大值。
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的亮度检测单元170设置在窗户处,且位于办公区域内,可以检测窗户处的窗户亮度参数并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主控设备110则可以获取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其所在的办公桌与窗户相邻,且显示屏背对窗户)的显示亮度参数,由于通常情况下办公桌上显示屏132的高度,并不会遮挡面向窗户工作的室内工作人员观看窗外,因此,窗外的光线与显示屏132的光线可以同时进入室内工作人员的眼睛(若窗外的光线亮度高于显示屏亮度,那么一定会影响室内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屏,使得室内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屏132会更加费力)。而将显示亮度参数与窗户亮度参数比较,可以判断窗户外的亮度是否影响室内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屏132。针对窗户亮度参数高于显示亮度参数的情况,可以确定出窗户亮度参数与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一亮度差异,从而基于第一亮度差异所在的区间,可以细分几种情形: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一区间时,可以生成照明单元140光通量调节指令,并将照明单元140光通量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照明单元140光通量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140通过预设光通量进行发光。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在第一亮度差异较小的情况下的应对措施,通过调节办公区域内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可以改善室内的环境光照强度,从而减小室内(办公区域内)与室外(窗外)的亮度差异,以此减小窗外亮度高于显示屏亮度时给室内工作人员带来的视觉差异,从而有利于室内工作人员保证工作效率。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二区间(第二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区间的最大值)时,可以基于第一亮度差异和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的显示屏亮度。这种情况下,说明室外的亮度相较于显示屏132的亮度,有着不小的差异,难以通过室内照明单元140改变室内光线进行有效缓解,因此可以对显示屏亮度进行调节,从而减小甚至消除显示屏亮度与窗外亮度之间的差异,这样同时进入室内工作人员眼睛的光线就能够很好地持平,减小差异,能够让室内工作人员轻松地看清显示屏132上显示的内容,有利于让室内工作人员保持高水平的工作效率。在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三区间(第三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第二区间的最大值)时,若智能网关120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窗帘控制指令控制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窗帘关闭;若智能网关120未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转发提示信息至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以提示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这样的情况下,说明室外的亮度大大高于显示屏的亮度,单纯通过调节室内的环境光照和显示屏132的亮度,已经难以弥补这种亮度差异,那么,可以控制床帘拉下,或者提示室内工作人员将床帘拉下,避免外部的强烈光线影响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节约电能,不必将显示屏132调节到极高的亮度,也不必将室内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调节到极高水平来缩小室内光照强度与室外光照强度的差距。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设备110还可以用于获取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参数,其中,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所在的办公桌与窗户相邻,且办公电脑130的显示屏132面向窗户。以及,主控设备110可以获取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对应的预设区域内的照度参数,并判断该照度参数乘以预设值(基于显示屏的反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确定,例如0.2~0.5)后得到的亮度值是否高于显示亮度参数。此处,照度与亮度之间的关系为L=R×E,L表示亮度,R表示反射系数,E表示照度。
若亮度值高于显示亮度参数,主控设备110可以确定出亮度值与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二亮度差异(同样可以为相对百分比差异,通过亮度值减去显示亮度参数后的差除以亮度值得到)。
在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四区间(例如40%以下)时,主控设备110可以基于第二亮度差异和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的显示屏亮度。
在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五区间(例如40%以上)时,若智能网关120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主控设备110可以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窗帘控制指令控制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窗帘关闭。若智能网关120未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控制设备则可以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转发提示信息至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以提示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其中,第五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第四区间的最大值。
主控设备110还可以获取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其所在的办公桌与窗户相邻,且显示屏132面向窗户)的显示亮度参数;以及,获取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对应的预设区域内的照度参数(可以是一个办公电脑130对应一个照度参数,也可以是多个电脑对应同一个照度参数,视实际需要而定)。因为显示屏132的屏面本身具有一定的反射光线的作用,因此,若显示屏132屏面反射的光线较强时,显示屏132屏面本身的亮度会较高,势必会影响室内工作人员观看显示屏132显示内容的效率。因此,主控设备110可以判断该照度参数乘以预设值(用来表征反射光线后显示屏132屏面本身的亮度)后得到的亮度值是否高于显示亮度参数。若亮度值高于显示亮度参数,可以确定出亮度值与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二亮度差异。基于第二亮度差异所在的区间,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在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四区间时,可以基于第二亮度差异和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的显示屏亮度。这样的方式时通过增强显示屏132的显示亮度参数,来弱化显示屏132屏面反射光线对室内工作人员的影响。在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五区间(第五区间的最小值大于第四区间的最大值)时,若智能网关120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基于窗帘控制指令控制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窗帘关闭;若智能网关120未与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智能网关120,以使智能网关120转发提示信息至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以提示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130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这样的情况下,说明显示屏132屏面反射光线大大影响了室内工作人员对显示屏132显示内容的观看,单纯通过调节显示屏132的亮度,已经难以消除这种影响,那么,可以控制床帘拉下,或者提示室内工作人员将床帘拉下,避免显示屏132屏面反射的光线影响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节约电能,不必将显示屏132调节到极高的亮度。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中的主控设备110。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和步骤S20。
步骤S10:获取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预设区域内的照度参数。
步骤S20:基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光度调节指令调节控制所述照明单元的光通量输出,将所述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所述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
由于前文中以尽详细介绍了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的功能(当然也详细介绍了主控设备110的功能),对于主控设备110的功能和其运行的方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主控设备110的具体执行步骤,在前文中均有体现,因此此处不再赘述。通过主控设备110对步骤S10和步骤S20的执行,可以实现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及控制方法,应用于办公区域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包括智能网关120和与之通信连接的主控设备110、办公电脑130、照明单元140、照度检测单元150。办公电脑130安置在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可以将办公电脑130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智能网关120;照明单元140设置在办公区域的上空;照度检测单元150设置在办公桌上的预设区域(此处的预设区域可以理解为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工作时的区域)内,可以检测预设区域的照度参数并发送给智能网关120;智能网关120则可以将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发送给主控设备110,作为一个中心式的通信枢纽。主控设备110可以基于显示亮度参数和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智能网关120,使得智能网关120可以基于光度调节指令,控制照明单元140的光通量输出,以使照明单元140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例如300lx~500lx,或者500lx~800lx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室内工作人员工作的条件和工位,更加精准地调节办公区域内(中的预设区域)的光照环境,有利于帮助室内工作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考虑到室内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室内工作人员通常借助于电脑进行工作,而电脑显示屏的亮度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光源,室内工作人员距离电脑显示屏又较近),从而将电脑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考虑到,便于更好地控制办公区域内的光照调节(通过调节照明设备的光通量实现),使得照明设备能够更加精确而稳定地维持办公区域内的光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100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研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办公区域,所述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包括:主控设备、智能网关、办公电脑、照明单元、照度检测单元,所述主控设备、所述办公电脑、所述照明单元和所述照度检测单元分别与所述智能网关通信连接,
所述办公电脑安置在所述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用于将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
所述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办公区域的上空;
所述照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办公桌上的预设区域内,用于检测所述预设区域的照度参数,并将所述照度参数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
所述智能网关设置在所述办公区域内,用于接收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并将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发送给所述主控设备;
所述主控设备,用于基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所述智能网关,其中,所述光度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照明单元的光通量的调节;
所述智能网关,还用于基于所述光度调节指令,控制所述照明单元的光通量输出,以使所述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所述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办公电脑为台式电脑,包括主机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置在所述办公区域的办公桌上,所述主机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显示屏的虚拟亮度参数,其中,所述虚拟亮度参数表示通过所述主机调控所述显示屏显示亮度的参数;
获取用户输入的显示屏型号和显示屏亮度值,并基于所述显示屏型号和所述显示屏亮度值确定出所述显示屏的屏幕亮度参数,其中,所述屏幕亮度参数表示所述显示屏本身在未接受所述主机调控显示亮度的条件下的显示亮度;
根据所述虚拟亮度参数和所述屏幕亮度参数确定出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并将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其中,所述显示屏的显示亮度参数为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色温检测单元,所述照明单元的色温可调,所述办公桌的两侧边缘设有隔板,所述照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隔板的顶部末端,
所述色温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办公区域的墙上,用于检测所述办公区域内的色温参数,并将所述色温参数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
对应的,所述智能网关还用于接收所述色温参数,并将所述色温参数发送给所述主控设备;
所述主控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色温参数,确定出色温调节指令,并将所述色温调节指令返回给所述智能网关,其中,所述色温调节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照明单元的色温的调节;
所述智能网关,还用于基于所述色温调节指令,控制所述照明单元的色温输出,以使所述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色温,从而使所述办公区域内的色温保持在目标色温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设备为终端或服务器,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照明单元的当前光通量输出;
基于所述当前光通量输出、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确定出将照度参数调节至目标照度值所需的光通量调节量,其中,所述目标照度值为所述目标照度范围内的一个值;
根据所述光通量调节量,确定出所述光度调节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办公区域开设有窗户,所述办公电脑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还包括亮度检测单元,所述亮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窗户处,且位于所述办公区域内,用于检测所述窗户处的窗户亮度参数并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所述主控设备,还用于:
获取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所在的办公桌与所述窗户相邻,且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屏背对所述窗户;
接收所述智能网关发送的所述窗户亮度参数,并判断所述窗户亮度参数是否高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
若所述窗户亮度参数高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确定出所述窗户亮度参数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一亮度差异;
在所述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一区间时,生成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并将所述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照明单元光通量调节指令控制所述照明单元通过预设光通量进行发光;
在所述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二区间时,基于所述第一亮度差异和所述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屏亮度,其中,所述第二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一区间的最大值;
在所述第一亮度差异位于第三区间时,若所述智能网关与所述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窗帘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所述窗帘关闭;若所述智能网关未与所述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转发所述提示信息至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以提示该第一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其中,所述第三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二区间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设备,还用于:
获取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其中,所述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所在的办公桌与所述窗户相邻,且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屏面向所述窗户;
获取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预设区域内的照度参数,并判断该照度参数乘以预设值后得到的亮度值是否高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
若所述亮度值高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确定出所述亮度值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之间的第二亮度差异;
在所述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四区间时,基于所述第二亮度差异和所述显示亮度参数,生成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显示屏亮度调节指令调节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的显示屏亮度;
在所述第二亮度差异位于第五区间时,若所述智能网关与所述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窗帘控制指令并发送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窗帘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窗帘控制机构的运行,以将所述窗帘关闭;若所述智能网关未与所述窗户处的窗帘控制机构通信连接,则生成提示信息发送至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转发所述提示信息至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以提示该第二编号范围的办公电脑对应的用户是否需要关闭窗帘,其中,所述第五区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四区间的最大值。
7.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中的主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办公电脑的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预设区域内的照度参数;
基于所述显示亮度参数和所述照度参数,确定出光度调节指令,并将所述光度调节指令返回给所述智能网关,以使所述智能网关基于所述光度调节指令调节控制所述照明单元的光通量输出,将所述照明单元调节至目标光通量,从而使所述预设区域内的照度保持在目标照度范围。
CN202110259470.XA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996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9470.XA CN112996203B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9470.XA CN112996203B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6203A true CN112996203A (zh) 2021-06-18
CN112996203B CN112996203B (zh) 2022-07-12

Family

ID=76336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9470.XA Active CN112996203B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9620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8459A (zh) * 2021-07-09 2021-11-05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环境智能调控方法、光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及设备
CN115798401A (zh) * 2023-02-09 2023-03-14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mini-LED智能调控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8654A (ja) * 2005-05-10 2006-11-24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照明装置の制御回路及び制御方法
CN102402942A (zh) * 2011-11-02 2012-04-0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提高led显示屏能效指数的方法及led显示屏
CN102789303A (zh) * 2011-05-19 2012-11-2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节电方法和系统
JP2014232634A (ja) * 2013-05-29 2014-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機器制御装置
US20150061504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dimming lighting
US20160239071A1 (en) * 2013-09-11 2016-08-18 Zte Corporation Screen brightness reg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878787A (zh) * 2017-03-08 2017-06-2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视影院模式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7231733A (zh) * 2017-04-20 2017-10-0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护眼灯光照强度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665695A (zh) * 2016-07-28 2018-02-06 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 用于显示装置的动态亮度控制方法
CN109830218A (zh) * 2019-03-24 2019-05-31 刘兴丹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
WO2019184258A1 (zh) * 2018-03-29 2019-10-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68980A (zh) * 2019-09-10 2019-12-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00033602A1 (en) * 2018-07-24 2020-01-30 Disney Enterprises, Inc. Adaptive luminance/color correction for displays
CN110928516A (zh) * 2019-12-12 2020-03-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81197A (zh) * 2018-10-18 2020-04-2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参数同步方法、相关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6913A (zh) * 2020-04-21 2020-08-25 深圳海令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lc-bus技术的室内灯光节律系统
CN111602374A (zh) * 2018-01-17 2020-08-28 戴姆勒股份公司 对照明系统的控制
CN111741565A (zh) * 2020-07-21 2020-10-02 明目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模拟太阳光光谱的智慧教室照明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18654A (ja) * 2005-05-10 2006-11-24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照明装置の制御回路及び制御方法
CN102789303A (zh) * 2011-05-19 2012-11-21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节电方法和系统
CN102402942A (zh) * 2011-11-02 2012-04-0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提高led显示屏能效指数的方法及led显示屏
JP2014232634A (ja) * 2013-05-29 2014-1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機器制御装置
US20150061504A1 (en) * 2013-08-30 2015-03-05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dimming lighting
US20160239071A1 (en) * 2013-09-11 2016-08-18 Zte Corporation Screen brightness regu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665695A (zh) * 2016-07-28 2018-02-06 广东野光源视力保健研究院 用于显示装置的动态亮度控制方法
CN106878787A (zh) * 2017-03-08 2017-06-20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视影院模式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7231733A (zh) * 2017-04-20 2017-10-0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护眼灯光照强度的调节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02374A (zh) * 2018-01-17 2020-08-28 戴姆勒股份公司 对照明系统的控制
WO2019184258A1 (zh) * 2018-03-29 2019-10-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00033602A1 (en) * 2018-07-24 2020-01-30 Disney Enterprises, Inc. Adaptive luminance/color correction for displays
CN111081197A (zh) * 2018-10-18 2020-04-2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亮度参数同步方法、相关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30218A (zh) * 2019-03-24 2019-05-31 刘兴丹 一种调节屏幕亮度的方法、装置
CN110568980A (zh) * 2019-09-10 2019-12-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28516A (zh) * 2019-12-12 2020-03-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6913A (zh) * 2020-04-21 2020-08-25 深圳海令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plc-bus技术的室内灯光节律系统
CN111741565A (zh) * 2020-07-21 2020-10-02 明目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模拟太阳光光谱的智慧教室照明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关涛: "基于视觉舒适度的自适应照明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8459A (zh) * 2021-07-09 2021-11-05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环境智能调控方法、光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及设备
WO2023279821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光环境智能调控方法、光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及设备
CN115798401A (zh) * 2023-02-09 2023-03-14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mini-LED智能调控方法
CN115798401B (zh) * 2023-02-09 2023-04-11 深圳市宏普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mini-LED智能调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96203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59076A1 (en) Display lighting systems with circadian effects
EP2874701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lighting
EP2837271B1 (en) Ligh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with selectively applied face lighting component
CN112996203B (zh) 一种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KR20210109511A (ko) 일주기성-친화적 led 광원
US20200245422A1 (en) Bio-dimming lighting system
JP2009037148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029109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JP6466404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方法
CN115484709A (zh) 灯具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光环境调控方法
CN218649007U (zh) 灯具智能控制系统
JP2017174757A (ja) 光源、照明器具、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JP2023169040A (ja) 照明システム
TW201818783A (zh) 發光二極體模組的控制方法及系統
JP6409336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CN215294785U (zh) 照明模组和灯具
AU2020390849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system with blue light regulation
TWI417696B (zh) 節能式色溫調校方法及其調校裝置
Thompson Psychophysical evaluations of modulated color rendering for energy performance of LED-based architectural lighting
JP6945181B2 (ja) 照明制御装置、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照明制御方法
JP2018032538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照明システム
CN115539909A (zh) 照明模组和灯具
TWI459859B (zh) 節能化色溫調校方法
JP2023169041A (ja) 照明システム
WO2022094678A1 (e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biologically balanced ligh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