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4785U - 照明模组和灯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模组和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4785U
CN215294785U CN202121463167.3U CN202121463167U CN215294785U CN 215294785 U CN215294785 U CN 215294785U CN 202121463167 U CN202121463167 U CN 202121463167U CN 215294785 U CN215294785 U CN 215294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type
emitt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316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奇
林畅
胡治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46316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4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4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4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模组和灯具,包括:第一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泛光元件以及多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出预设颜色的光,所述预设颜色与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相对应,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所述泛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路上;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从而使所述灯具同时具备照明、以及实现蓝天视觉效果的性能,进而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照明模组和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学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模组和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室内空间已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大量无窗空间、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虽然拓展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区域边界,但在此类空间中人们无法接受到充足的自然光照,因此,照明领域也在积极探讨通过人工光源实现模拟自然光效果的可能性,并不断追求视觉上的逼真程度。例如,通过在室内的屋顶或天花板上安装天窗灯,以模拟自然光。
但是,目前照明模组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照明模组和灯具,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模组,包括:第一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泛光元件以及多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出预设颜色的光,所述预设颜色与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相对应,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所述泛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路上;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所述第一类光源用于发出蓝光,所述第二类光源用于发出白光,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后发散导出。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组;控制模组,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光源发出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所述预设颜色的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模组中,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具有第一光源的发光单元,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泛光元件后发散导出,第一类光源用于发出蓝光,第二类光源用于发出白光,因此,将第一类光源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或者将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混合后发散导出时,易于获得模拟蓝天的预设颜色的光,以实现蓝天视觉效果,而且蓝光的节律刺激效率较高,因此所述预设颜色的光能够提供较高的节律刺激,从而实现日间模式的昼夜节律照明功能,由于第二类光源用于发出白光,因此将第二类光源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时,能够实现照明功能;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具有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单元,使所述照明模组不仅能够在日间模式下实现蓝天视觉效果和照明功能,还能够在夜间模式下实现照明功能,从而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类光源为暖白光光源,因此,将所述第二类光源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时,不仅能够实现夜间照明,而且能够获得低色温白光,暖白光的节律刺激较低,在照明时能够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从而实现夜间模式的昼夜节律照明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具有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单元,且所述第二类光源为暖白光光源,使所述照明模组不仅能够满足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的照明需求,还能够在日间发出具有较高节律刺激的光来提高警觉度,在夜间发出具有较低节律刺激的光以减少对睡眠的影响,从而调节光照的昼夜节律刺激来满足人体的生理节律对光照的需求,进而进一步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可选方案中,所述照明模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层叠设置的第二发光模块,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以及用于发出白光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导光元件后按预设方向定向导出,因此,当所述第二光源开启时,所述第二发光模块能够定向导出平行光或近平行光,从而产生自然光斑,进而增强场景真实感、营造良好的照明氛围(例如,可以呈现阳光透过天窗照射进室内的场景,或者,蓝天上悬挂着太阳的场景),相应的,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得以进一步提升。
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发光模块还包括雾度层,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后的出光方向,所述雾度层位于所述发光单元的上方;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透过所述雾度层后导出,所述雾度层能够对光实现进一步的整体发散,以实现光线进一步的均匀化,从而提升天空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具包括照明模组和控制模组,控制模组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使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第一光源发出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所述预设颜色的光;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模组不仅能够在日间模式下实现蓝天视觉效果和照明功能,还能够在夜间模式下实现照明功能,因此,在灯具中设置控制模组,并通过控制模组中的第一控制单元对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进行控制,使第一光源发出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预设颜色的光,从而使所述灯具同时具备照明、以及实现蓝天视觉效果的性能,进而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照明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视黑素光谱光视效率响应曲线;
图3是光源位于CIE色品图的色坐标点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照明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光源一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照明模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第二发光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照明模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灯具一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图10是图9所示灯具中,日间模式对应的光的预设颜色范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背景技术可知,为了使人们在室内空间接受到充足的自然光照,照明领域正在积极探讨通过人工光源实现模拟自然光效果的可能性。
但是,目前的照明模组通常只能在日间实现模拟自然光效果的功能,而无法在夜间实现照明功能,从而导致目前的照明模组无法兼具白天和夜间这两种工作模式,进而导致照明模组的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感较差。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模组,包括:第一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泛光元件以及多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出预设颜色的光,所述预设颜色与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相对应,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所述泛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路上;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所述第一类光源用于发出蓝光,所述第二类光源用于发出白光,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后发散导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具有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单元,将第一类光源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或者将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混合后发散导出时,易于获得模拟蓝天的预设颜色的光,以实现蓝天视觉效果,而且蓝光的节律刺激效率较高,因此能够提供较高的节律刺激,从而实现日间模式的昼夜节律照明,将第二类光源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时,由于第二类光源用于发出白光,因此能够实现照明功能;综上,通过采用具有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单元,使照明模组不仅能够在日间模式下实现蓝天视觉效果和照明功能,还能够在夜间模式下实现照明功能,从而提高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照明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照明模组50包括:第一发光模块10,所述第一发光模块10包括发光单元100,所述发光单元100包括泛光元件120以及多个第一光源110,所述第一光源110用于发出预设颜色的光,所述预设颜色与所述照明模组50的工作模式相对应,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所述泛光元件120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110的光路上;其中,所述第一光源110包括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所述第一类光源111用于发出蓝光,所述第二类光源112用于发出白光,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120后发散导出。
第一发光模块10用于发出照明光,从而实现照明模组50的照明功能。因此,第一发光模块10含有发光单元100,照明光具体由所述发光单元100产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100用于在日间照明时提供视觉上的蓝天景观,并提供较高的节律刺激,还用于实现夜间照明。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100包括多个第一光源110。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光源110的类型为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光源。LED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寿命长、低功耗、高效率、高亮度、防水、微型等特性,而且,LED光源还具有波长可调和发光强度易调的特性,通过选用LED光源,易于选取能够发出合适颜色的光的光源,使得发光单元100能够发出符合要求的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10用于发出预设颜色的光,所述预设颜色与照明模组50的工作模式相对应,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具体地,当所述工作模式为日间模式时,所述预设颜色为模拟蓝天的颜色,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夜间模式时,所述预设颜色为白光。
因此,所述第一光源110包括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所述第一类光源111用于发出蓝光,所述第二类光源112用于发出白光。
通过采用能够发出蓝光的第一类光源111,从而获得模拟蓝天的预设颜色的光,以实现蓝天视觉效果;而且,由于蓝光具有较高的节律刺激,较高的节律刺激能够提高人体的警觉性,降低困倦程度,因此,将第一类光源111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或者将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进行混合后发散导出时,所述预设颜色的光能够提供较高的节律刺激,从而实现日间模式的昼夜节律照明功能。
而由于第二类光源112用于发出白光,因此将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时,能够实现照明功能。
综上,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具有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单元100,使所述照明模组50不仅能够在日间模式下实现蓝天视觉效果和照明功能,还能够在夜间模式下实现照明功能,也就是说,使得所述照明模组50兼具日间照明和夜间照明的功能,从而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不仅影响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的颜色,还会影响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的节律刺激,且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越大(即蓝光越多),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具有越高的节律刺激。因此,将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进行混合后发散导出时,通过合理设定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能够使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具有较高的节律刺激或较低的节律刺激。
具体地,根据实际需求,所述第二类光源112可以为暖白光光源或冷白光光源。其中,当所述第二类光源112为暖白光光源时,所述暖白光是色温(CCT)小于或等于4000K的白光,冷白光的色温大于暖白光的色温。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类光源112为冷白光光源的情况下,将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时,第二类光源112发出高色温白光,能够获得高节律刺激的照明效果,在所述第二类光源112为暖白光光源的情况下,将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时,所述第二类光源112发出低色温白光,使所述照明模组50获得低节律刺激的照明效果,因此,所述第二类光源112为冷白光光源或暖白光光源,均能实现照明,相应的,这使所述照明模组50能够运用于面板灯中。
此外,在第二类光源112为暖白光光源的情况下,将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混光后透过泛光元件后发散导出,并使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大于第一类光源111的发光强度,从而能够在特定的发光强度比的条件下,使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混光后发出的光接近冷白光,从而获得高色温的照明效果,相应的,这使得所述照明模组50仍能够运用于面板灯中。
综上,当所述第二类光源112为暖白光光源或冷白光光源时,所述照明模组50均能实现上述照明功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光照不仅具有视觉效应,还会产生非视觉生物效应,对人体生理节律产生影响。因此,根据照明模组50的工作模式,对预设颜色的光的需求也不同。例如,需通过发光单元100在日间发出具有较高节律刺激的预设颜色的光,以提高人的警觉性、使人保持清醒,而在夜间则发出具有较低节律刺激的光,以避免不合理的节律刺激,减少对睡眠的影响,从而在满足用户的视觉维度需求和舒适性需求的同时,向用户提供符合节律健康的光环境品质。
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光源112为暖白光光源,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具有较低的节律刺激。相应的,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夜间模式时,所述预设颜色为低色温白光。
暖白光的节律刺激则较低,因此,将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发散导出时,不仅能够用于夜间照明,而且能够获得低色温白光,从而在照明时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进而实现夜间模式的昼夜节律照明功能。
或者,将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进行混合后发散导出,并使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大于第一类光源111的发光强度时(即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很小),在特定的发光强度比的条件下,也能够在实现夜间照明的同时,使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混光后发出的光具有较低的节律刺激,从而实现夜间模式的昼夜节律照明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光源110中,当关闭第一类光源111,仅开启第二类光源112的情况下,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的色温最低,随着蓝光的增加,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的色温逐渐增加,节律刺激相应逐渐增强,因此,即使开启第一类光源111,只要合理设定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仍能使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具有较低色温,并且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具有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单元100,且所述第二类光源112为暖白光光源,使照明模组50不仅能够满足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的照明需求,还能够在日间发出具有较高节律刺激的光,在夜间发出具有较低节律刺激的光,以避免夜间不合理的节律刺激,减少对睡眠的影响,从而能够基于昼夜节律效应满足人体对光照的昼夜节律刺激的需求,也就是说,照明模组50集成了泛光照明功能和节律照明功能,使所述照明模组50能够用于制备具有多种照明功能的昼夜节律健康照明灯具,从而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这相应也有利于使照明模组50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使照明模组50更加适用于临床光疗、潜艇、航空等诸多特殊的场所和领域。
其中,光的昼夜节律效应是指:光通过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的信号传导,作为最主要的授时因子参与节律调控,控制皮质醇、褪黑激素分泌,调节心率、体温、警觉性、睡眠/觉醒等多项生理活动,产生一系列非视觉生物效应。为维持人体各项生理功能正常运转,应在日间接收充足的光照刺激,夜间尽量避免过度光照对节律造成干扰,否则将影响睡眠效率、睡眠结构,并引发睡眠障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且当长期处于缺乏合理节律刺激的光环境下时,容易引发节律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情绪失调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ipRGC的光敏特性,美国WELL建筑标准推荐视黑素等效勒克斯(equivalentmelanopic illuminance,EML)作为光照节律效应的核心评价指标。为保障空间中使用者的节律健康,WELL建筑标准推荐:日间光照的EML值至少为150时,记为1分,日间光照的EML值至少为240时,记为3分。要想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节律效应,在日间,人眼要接收尽量高的节律刺激,也就是说,EML值要尽量高;在夜间,人眼要接收尽量低的节律刺激,也就是说,EML值要尽量低。
类似地,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
Figure BDA0003139330300000081
CIE)提出了视黑素等效日光照度(melanopic equivalent daylight(D65)illuminance,melanopic EDI),用于评价光照的节律效应。EML和melanopic EDI本质上并无明显差异,彼此的数值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具体地,melanopic EDI=EML×γ,γ为常数,数值为0.9063,γ为EML值和melanopic EDI值的换算关系。
本实施例中,选用EML模型来评估节律刺激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需采用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即可使照明模组10在满足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的照明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体对光照的昼夜节律刺激的需求,使得所述照明模组50的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单,这相应降低了所述照明模组50的制造成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与采用白光光源、蓝色幕布和导光板来实现蓝天视觉效果的方案相比,本实施例无需采用蓝色幕布,从而避免蓝色幕布对光的吸收,进而有利于提高所述照明模组50的光效。
而且,所述第二类光源112为暖白光光源,夜间选取暖白光光源进行照明,具有较高的显色性;而且,通过选取特定的暖白光光谱,易于获得更低的节律刺激和更高的显色性,例如,根据同色异谱原理,相同色温和更高显色性的白光可以通过光谱设计达到视觉效果相同,但具有更低的节律刺激的效果。
此外,通过选用能够发出蓝光的第一类光源,易于通过选取至少一个波峰位于特定波段的蓝光,呈现较佳的天空颜色和天空感,并在日间模式下提供足够的节律刺激。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光源111为单色光光源,且所述单色光光源为蓝光光源,从而能够发出蓝光。具体地,所述第一类光源111为单色光光源时,在所述第一类光源111的光谱中,波长峰值在465nm(纳米)至485nm的范围内。例如,波长峰值为470nm、472nm、475nm、480nm等。
结合参考图2,图2是视黑素光谱光视效率响应曲线,横坐标表示波长(纳米),纵坐标表示视黑素光谱光视效率响应。由图2可知,人眼的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对波长在480纳米附近的光最为敏感,也就是说,峰值在480纳米左右的光照刺激可有效提供较高的节律刺激。
因此,本实施例通过选用波长峰值为465nm至485nm的蓝光光源,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节律刺激。具体地,通过选用波长峰值为465nm至485nm的蓝光光源,能够提供较高的节律刺激,从而在日间提高用户的作业效率,使人保持清醒、警觉的状态,促进工作积极性和专注性。而且,本实施例中,通过选用波长峰值为465nm至485nm的蓝光光源,有利于将日间模式对应的预设颜色的光的颜色饱和度和色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获得更真实的蓝天视觉效果。
具体地,结合参考图3,图3是光源位于CIE色品图的色坐标点的示意图。1931年CIE为颜色定义了一个数字系统,该系统允许根据颜色刺激(即光源或从有色表面反射的光)的光谱计算色点,称为色坐标。色坐标定义了颜色刺激在图3中颜色马蹄形图中的位置,其中,x坐标和y坐标分别对应颜色马蹄形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值。所有可见颜色都对应一个坐标值。
图3中颜色马蹄形的外边界L1代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颜色。
具体地,在色品图上,基于任意两个光源的色坐标,可以确定两个光源的色点位置分别为A点和B点,两个光源混光后,通过调整两者的发光强度比,可以实现由A点和B点构成的连线上的任意颜色,也就是说,混光后所发出的光的颜色可以沿着连线发生变化。例如,两个光源混光后,在特定发光强度比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色点位置为C点的颜色的光。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选用波长峰值在465nm至485nm波段处的蓝光单色光光源,并将所述蓝光光源与白光光源进行混光后,能够获得模拟蓝天的颜色,从而获得蓝天视觉效果,且视觉效果更真实。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光源也可以为复合光光源,且所述复合光光源的光谱中具有蓝光的波长范围。相应的,当所述第一类光源为复合光光源时,在所述第一类光源的光谱中,至少一个波长峰值在465nm至485nm的范围内。例如,至少一个波长峰值为470nm、480nm等。
其中,在复合光光源的光谱中,至少有一部分光是由荧光粉激发获得的,复合光光源的原理是:荧光粉受第一波长的光激发,实现光转换,将第一波长的光转化为第二波长的光。作为一种示例,所述复合光光源由蓝色的单色光光源激发荧光粉获得,或者,所述复合光光源由紫色的单色光光源激发荧光粉获得。其中,当蓝色的单色光光源激光荧光粉时,荧光粉激发吸收了蓝色的单色光光源发出的一部分的蓝光,当紫色的单色光光源激发荧光粉时,荧光粉激发吸收了紫色的单色光光源发出的全部的紫光。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类光源的类型以及使用场景的需求,在日间模式下,也可以仅采用第一类光源,以获得蓝天视觉效果。例如,当第一类光源为复合光光源时,可以仅采用第一类光源,获得蓝天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类光源112为暖白光光源,暖白光光源为低色温光源。
根据昼夜节律效应的原理,在夜间,通过减少光源中的蓝光或者降低光的色温,易于降低光的节律刺激,从而实现促进睡眠、调整时差等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选用暖白光光源,能够实现昼夜节律刺激调节,有利于将人体内部生物节律周期校准至与地球自转周期同步,以维持人体各项生理功能有规律性运转。而且,所述第一类光源111用于发出蓝光,通过将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暖白光光源进行混光,能够获得模拟蓝天的预设颜色的光,且蓝天视觉效果更真实。
结合图3以及前述记载可知,在色品图上,基于任意两个光源的色坐标,可以确定两个光源的色点位置分别为A点和B点,两个光源进行混光后,可以实现由A点和B点构成的连线上的任意颜色。具体地,通过调节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从而在由A点和B点构成的连线上选取所需的颜色,也就是说,每一个发光强度比对应一个色点坐标,进而在日间模式下获得具有蓝天景观,且通过调节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调节蓝天层的视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类光源112中,暖白光光源的色温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如果所述暖白光光源的色温过高,则容易导致光的节律刺激过大,从而难以在夜间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如果所述暖白光光源的色温过低,则在夜间照明模式下,容易导致光线偏黄,从而降低用户体验感。为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暖白光光源的色温为1800K至4000K。例如,所述暖白光光源的色温为2250K、2300K、2350K、2400K、2450K、2500K、3000K、3300K等。
结合参考表一,示出了不同照明效果所对应的光的色坐标和EML值。具体地,以第一类光源111选用峰值波长为475nm的蓝色单色光LED,第二类光源112选用色温为2700K的暖白光LED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表一,在夜间模式下,关闭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并打开所述第二类光源112时,所述第一光源110所发出的光的色坐标为(0.4527,0.4054),从而获得低色温的照明效果。具体地,在光照强度为100lx(勒克斯)的条件下,EML值为50,因此,能够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
参考表一,在日间模式下,打开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时,并调节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混光后所发出的光的色坐标为(0.1363,0.1428),从而获得蓝天的照明效果,且天空感较好。具体地,在光照强度为100lx的条件下,EML值为570,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节律刺激。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日间模式下,通过调节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还能使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混光后所发出的光接近冷白光,从而能够获得高色温的照明效果,这相应提高了所述照明模组的功能灵活性。
例如,参考表一,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混光后所发出的光的色坐标为(0.2593,0.2321),在光照强度为100lx的条件下,EML值为234,从而使所述照明模组50能够运用于面板灯。
表一
Figure BDA0003139330300000121
结合参考表二,示出了夜间模式下,同时打开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时,第一光源110发出的不同色温的光对应的色坐标和EML值。
具体地,以第一类光源111选用峰值波长为475nm的蓝色单色光LED,第二类光源112选用色温为2700K的暖白光LED为例进行说明。
在夜间模式下,打开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并将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比调至较低的范围内,此时,第二类光源112的发光强度大于第一类光源111的发光强度,从而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
例如,参考表二,在一特定发光强度比的条件下,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混光后所发出的光的色温为2793K,色坐标为(0.4469,0.3984),从而获得低色温的照明效果。具体地,在光照强度为100lx(勒克斯)的条件下,EML值为54,因此,能够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
或者,参考表二,在另一特定发光强度比的条件下,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混光后所发出的光的色温为3121K,色坐标为(0.4175,0.3767),从而获得低色温的照明效果。具体地,在光照强度为100lx(勒克斯)的条件下,EML值为72,仍能够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
表二
色温 EML/100lx x y
2793K 54 0.4469 0.3984
3121K 72 0.4175 0.3767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光源110沿第一方向(如图1中X方向所示)排布,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包括多个第一子光源111a,所述第二类光源112包括多个第二子光源112a,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光源111a和第二子光源112a交替设置。其中,所述泛光元件120具有一定厚度,所述第一方向指的是:所述泛光元件12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通过使所述第一子光源111a和第二子光源112a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替设置,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光单元100所发出光的亮度均匀性和颜色均匀性。
所述泛光元件120设置在第一光源110的光路上,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泛光元件120后发散导出。也就是说,当仅开启第一类光源111时,第一类光源111发出的光透过泛光元件120发散导出,当仅开启第二类光源112时,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透过泛光元件120发散导出,当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均被开启时,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发出的光进行混光后再透过泛光元件120发散导出。
通过采用泛光元件120,使所述第一类光源111和第二类光源112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120后向各方向发散导出,从而使得发光单元100具有较大的照明角度,从而获得较大的照明区域范围,而且,能够在日间模式下获得蓝天视觉效果。
所述泛光元件120包括导光板、散光板或纳米导光板。具体地,所述泛光元件120的类型根据所述第一光源110在发光单元100中的位置而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110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120的至少一个侧边上,因此,所述泛光元件120为导光板。
本实施例中,沿所述泛光元件120的厚度方向,所述泛光元件120具有第一出光面(未标示)。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具有扩散点图形(Dot pattern),当第一光源110发出的光进入导光板后,在导光板内部发生全反射,并在接触扩散点图形后从第一出光面发散导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时,所述泛光元件也可以为纳米导光板。纳米导光板是在导光板内部添加了纳米粒子,从而提高混光的均匀性。
此处的第一出光面指的是:泛光元件120朝向待照亮环境的面,也就是说,当所述照明模组50运用于灯具时,所述第一出光面更远离灯具的壳体底部。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光源110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120的相对的两个侧边上,从而提高照明光的亮度均匀性和颜色均匀性,而且,有利于减少第一光源110的数量,从而降低照明模组50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方向,所述第一光源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的下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光源也可以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矩阵排布,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光源和第二子光源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例如,当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的至少一个侧边上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泛光元件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泛光元件厚度方向;或者,当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的下方时,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泛光元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泛光元件的宽度方向。
结合参考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照明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第一光源一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在发光单元200中,沿所述第一光源210的出射方向(如图4中Z方向所示),所述第一光源210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220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210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220的下方,因此,所述泛光元件220为散光板。散光板的特性为具有充分的透光性和光扩散性。具体地,所述第一光源210发出的光进入散光板后,散光板利用光线在化学颗粒之间不断折射、反射和散射,从而形成光的均匀扩散效果。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示例,所述多个第一光源210沿第一方向(如图5中X方向所示)和第二方向(如图5中Y方向所示)呈矩阵排布,所述第一类光源211包括多个第一子光源211a,所述第二类光源212包括多个第二子光源212a,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光源211a和第二子光源212a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通过采用矩阵排布的方式,且使得所述第一子光源211a和第二子光源212a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交替设置,有利于提高发光单元所发出光的亮度均匀性和颜色均匀性。
对本实施例所述照明模组的具体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参考图6和图7,图6是本实用新型照明模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第二发光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照明模组20还包括:第二发光模块300,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330层叠设置,且沿所述第一类光源(图未示)和第二类光源(图未示)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未标示)后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位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330的上方,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包括导光元件320以及第二光源310,所述第二光源310用于发出白光,所述导光元件320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310的光路上,所述第二光源310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导光元件320后按预设方向定向导出。
在所述第一发光模块330的发光单元中,所述泛光元件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发散导出,在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中,所述导光元件320将所述第二光源310的光按预设方向定向导出,且所述第二光源310用于发出白光,因此,当所述第二光源310开启时,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能够定向导出平行光或近平行光,从而产生自然光斑,进而增强场景真实感、营造良好的照明氛围(例如,可以呈现阳光透过天窗照射进室内的场景,或者,蓝天上悬挂着太阳的场景)。
因此,利用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使所述照明模组20集成了泛光照明功能、定向照明功能和节律照明功能,相应的,使得所述照明模组20能够用于制备具有多种照明功能的昼夜节律健康照明灯具,且所述照明模组20能够获得不同类型的日间照明模式(有光斑的模式和无光斑的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类光源(图未示)和第二类光源(图未示)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未标示)后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位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330的上方。也就是说,当所述照明模组运用于灯具时,与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相比,所述第一发光模块330设置于更靠近灯具的壳体的底部位置处。
相应的,所述泛光元件发散导出的光透过所述导光元件320后进行照明。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位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330的上方,从而避免所述泛光元件对所述第二光源310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导光元件320后的光路方向产生影响,进而确保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能够定向导出平行光或近平行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具有独立的第二光源310,从而使所述发光单元330能够单独采用第一光源产生预设颜色的光,进而减小所述第二发光模块300对蓝天视觉效果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310用于发出白光,从而能够产生光斑,营造阳光透过天窗的场景。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二光源310设置于所述导光元件320的至少一个侧边上。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光源310设置于所述导光元件320的相对的两个侧边上。
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导光元件320的厚度方向,所述导光元件320具有第二出光面(未标示)。所述导光元件320对所述第二光源310发出的光起到准直的作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光源310透过所述导光元件320后按预设方向从第二出光面定向导出,因此,所述第二光源310透过所述导光元件320后产生的光为定向的平行光或近平行光。
此处的第二出光面指的是:所述导光元件320朝向待照亮环境的面。也就是说,当照明模组运用于灯具时,所述第二出光面更远离灯具的壳体底部。
对本实施例所述照明模组的具体描述,可结合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照明模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540还包括:雾度层550,沿所述第一类光源(图未示)和第二类光源(图未示)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未标示)后的出光方向,所述雾度层550位于所述发光单元530的上方。
所述发光单元530发出的光透过所述雾度层550后导出,所述雾度层550能够对光实现进一步的整体发散,以实现光线进一步的均匀化,从而提升天空感。
对本实施例所述照明模组的具体描述,可结合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灯具一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所述灯具600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照明模组60;控制模组70,包括第一控制单元71,所述第一控制单元7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光源发出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所述预设颜色的光。
由于本实施例的照明模组60不仅能够在日间模式下实现蓝天视觉效果和照明功能,还能够在夜间模式下实现照明功能,因此,在灯具600中设置控制模组70,并通过控制模组70中的第一控制单元71对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进行控制,使第一光源发出与工作模式相对应的预设颜色的光,从而使所述灯具600同时具备照明、以及实现蓝天视觉效果的功能,进而提升所述灯具600的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感。
具体地,所述第二类光源为暖白光光源,所述照明模组60不仅能够满足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的照明需求,还能够满足人体对光照的昼夜节律刺激的需求,从而使所述灯具600还具备调节人体的昼夜节律刺激需求的功能,所述灯具600为具有多种照明功能的昼夜节律健康照明灯具,进而进一步提升所述灯具600的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感。
结合参考图10,图10是图9所示灯具中,日间模式对应的光的预设颜色范围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照明模组60的工作模式为日间模式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71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所述预设颜色的色坐标位于色品图中的预设颜色范围(即图10中虚线框所示的区域)中,所述预设颜色范围由第一色点c、第二色点d、第三色点e和第四色点f顺次连接形成的直线段围成,所述第一色点c、第二色点d、第三色点e和第四色点f的色坐标分别为(0.16,0.27)、(0.067,0.2)、(0.14,0.034)和(0.23,0.134)。
通过使日间模式对应的光的预设颜色位于所述预设颜色范围内,从而获得更真实的蓝天视觉效果。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一控制单元71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所述第二类光源均开启,并将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调整至特定值,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所述第二类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混合后由泛光元件发散导出,从而获得模拟蓝天的预设颜色的光,以实现蓝天视觉效果,而且蓝光具有较高的节律刺激,因此所述预设颜色的光能够提供较高的节律刺激,从而实现日间模式的照明。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为日间模式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也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开启,且所述第二类光源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类光源为冷白光光源的情况下,当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为日间模式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也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关闭,且所述第二类光源开启。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照明模组60的工作模式为夜间模式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71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关闭,且所述第二类光源开启。
所述第一类光源被关闭,也即关闭了蓝光光源,所述第二类光源被开启,第二类光源发出的光发散导出,使得所述灯具600能够用于夜间照明。
而且,所述第二类光源为暖白光光源,从而能够获得低色温白光,因此,照明时能够获得较低的节律刺激,进而实现夜间模式的昼夜节律照明功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夜间模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或使用场景的需求,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也可以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所述第二类光源均开启。
作为一种示例,当所述第二类光源为暖白光光源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的色温小于或等于4000K。
由前述记载可知,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不仅影响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的颜色,还会影响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的节律刺激,且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越大(即蓝光越多),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具有越高的节律刺激。因此,将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混合后发散导出时,通过合理设定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仍具有较低的色温,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具有较低的节律刺激。
具体地,所述暖白光光源的色温为1800K至4000K,则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的色温为1800K至4000K。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70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72,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2用于在相同的发光强度比的条件下,调节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
在所述灯具600的使用过程中,将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调节至特定值后,还可以在固定发光强度比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控制单元72调节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以便于满足用户对视觉效果的不同需求。因此,所述灯具600的功能灵活性较高。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二控制单元72用于同时调节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模组60还包括:第二发光模块62,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61层叠设置,且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泛光元件后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发光模块62位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61的上方,所述第二发光模块62包括导光元件以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出白光,所述导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路上,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导光元件后按预设方向定向导出。
通过所述第二发光模块62,使所述日间模式包括第一日间模式和第二日间模式。
相应的,所述控制模组70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73,所述第三控制单元73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日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光源开启,并调节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强度,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日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光源关闭。
具体地,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当开启第二光源时,所述第二发光模块62够定向导出平行光或近平行光,从而产生自然光斑,进而增强场景真实感、营造良好的照明氛围(例如,可以呈现阳光透过天窗照射进室内的场景,或者,蓝天上悬挂着太阳的场景)。因此,通过所述第三控制单元73控制第二发光模块62,能够获得不同类型的日间照明模式(有光斑的模式和无光斑的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光照性能和用户体验。
而且,所述第三控制单元73还能够调节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强度,以调节光斑的亮度,从而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70和照明模组60之间耦接,从而实现对照明模组60的控制功能。
具体地,所述控制模组70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例如,电线连接)和无线连接方式(例如,WIFI)中的一种或两种与照明模组60实现耦接。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控制模组为触摸滑动控制模组,相应的,所述控制模组70中的各个控制单元为触摸滑动控制单元,用于感应手指的滑动轨迹,并根据所述滑动轨迹进行控制,进而获得与工作模式相匹配的颜色的光。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也可以为触摸按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组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实现控制功能。
对本实施例所述照明模组的具体描述,可结合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应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光模块,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泛光元件以及多个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发出预设颜色的光,所述预设颜色与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相对应,所述工作模式包括日间模式和夜间模式,所述泛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的光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包括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所述第一类光源用于发出蓝光,所述第二类光源用于发出白光,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后发散导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光源为暖白光光源,所述暖白光是色温小于或等于4000K的白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光源为单色光光源,且所述单色光光源为蓝光光源,或者,所述第一类光源为复合光光源,且所述复合光光源的光谱中具有蓝光的波长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光源为单色光光源,且所述第一类光源的光谱中,波长峰值在465nm至485nm的范围内;
或者,所述第一类光源为复合光光源,且所述第一类光源的光谱中,至少一个波长峰值在465nm至485nm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白光光源的色温为1800K至4000K。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的至少一个侧边上;
或者,沿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方向,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设置于所述泛光元件的相对的两个侧边上。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类光源包括多个第一子光源,所述第二类光源包括多个第二子光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光源和第二子光源交替设置;
或者,所述多个第一光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矩阵排布,所述第一类光源包括多个第一子光源,所述第二类光源包括多个第二子光源,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光源和第二子光源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泛光元件包括导光板、散光板或纳米导光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还包括:雾度层,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后的出光方向,所述雾度层位于所述发光单元的上方。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工作模式为日间模式时,所述预设颜色为模拟蓝天的颜色;
当所述工作模式为夜间模式时,所述预设颜色为白光。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类型包括LED光源。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模组还包括:第二发光模块,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层叠设置,且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后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发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以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出白光,所述导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路上,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导光元件后按预设方向定向导出。
14.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模组;
控制模组,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光源发出与所述工作模式相对应的所述预设颜色的光。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为日间模式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所述预设颜色的色坐标位于色品图中的预设颜色范围中,所述预设颜色范围由第一色点、第二色点、第三色点和第四色点顺次连接形成的直线段围成,所述第一色点、第二色点、第三色点和第四色点的色坐标分别为(0.16,0.27)、(0.067,0.2)、(0.14,0.034)和(0.23,0.134)。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照明模组的工作模式为夜间模式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关闭,且所述第二类光源开启;或者,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所述第二类光源均开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光源为暖白光光源,所述暖白光是色温小于或等于4000K的白光;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比被配置为: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的色温小于或等于4000K。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相同的所述发光强度比的条件下,调节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的发光强度。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日间模式包括第一日间模式和第二日间模式;
所述照明模组还包括:第二发光模块,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层叠设置,且沿所述第一类光源和第二类光源中的至少一种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泛光元件后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发光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导光元件以及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发出白光,所述导光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的光路上,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导光元件后按预设方向定向导出;
所述控制模组还包括第三控制单元,所述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日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光源开启,并调节所述第二光源的发光强度,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日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光源关闭。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通过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与所述照明模组实现耦接。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为触摸滑动控制模组。
CN202121463167.3U 2021-06-29 2021-06-29 照明模组和灯具 Active CN215294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3167.3U CN215294785U (zh) 2021-06-29 2021-06-29 照明模组和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3167.3U CN215294785U (zh) 2021-06-29 2021-06-29 照明模组和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4785U true CN215294785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19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3167.3U Active CN215294785U (zh) 2021-06-29 2021-06-29 照明模组和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4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9138B2 (en) Skylight fixture emulating natural exterior light
US20210259076A1 (en) Display lighting systems with circadian effects
US10451229B2 (en) Skylight fixture
US11578841B2 (en) Color separation lighting devices
US20210060353A1 (en) Panel systems with circadian lighting
CN107454933A (zh) 采用混合光谱的多通道照明器系统和方法
CN106028583B (zh) 光源装置及照明装置
EP3749894B1 (en) Skylight fixture
CN108302335B (zh) 一种照明装置及包括该照明装置的灯具
CN110006008A (zh) 发光装置,用于发光装置的控制单元以及用于运行发光装置的方法
CN215294785U (zh) 照明模组和灯具
CN115539909A (zh) 照明模组和灯具
CN103533724A (zh) 通信控制led调光灯
CN203215547U (zh) 一种模拟自然采光的窗景发光装置
CN103206662B (zh) 一种模拟自然采光的窗景发光装置
WO2023125740A1 (en) Lighting devices, lighting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onents
US20240074013A1 (en) Lighting fixture and methods
CN112996178A (zh) 一种基于oled健康照明技术的oled多光源平板灯
CN203618184U (zh) 通信控制led调光灯
JP2021142778A (ja) 照明装置
EA039957B1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источник освещения с характером солнечного света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познаватель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KR20080089093A (ko) 빛의 색상을 이용한 감성조절 스탠드 조명기구.
KR20040067758A (ko) 색온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led 燈)
CN107795948A (zh) 一种照明装置及包括该照明装置的灯具
KR20040067759A (ko) 색온도 조정이 가능한 엘이디등(led 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