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5388A - 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5388A
CN112975388A CN202110278531.7A CN202110278531A CN112975388A CN 112975388 A CN112975388 A CN 112975388A CN 202110278531 A CN202110278531 A CN 202110278531A CN 112975388 A CN112975388 A CN 112975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ay
assembly
pipe
shor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85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伟
赵立平
胡勇
赵尊玄
吕平平
刘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85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53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5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53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7/00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inside of hollow work
    • B05C7/06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inside of hollow work by devices moving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7/08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inside of hollow work by devices moving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the inside of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 B23P19/007Picking-up and plac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通短管组装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该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和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本发明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结构设计紧凑,工序连贯性强,操作方便,三通管、输液器短管和三通短管组件在正位、旋转、移运等操作过程中平稳性好,操作准确度高,各个设备之间配合度强,极大提高了三通短管组件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

Description

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通短管组装生产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目前十分常用的医疗器械,其主要用于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输液器为一次性医疗用品,其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要求较高的产能、生产效率。输液器的管路包括三通管、短管和长管。
输液器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将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进行组装,组装前需要对输液器短管和三通管进行预处理,对输液器短管进行取料、转移、排齐、正位等操作,并将三通管整齐排列后整体移运,经过旋转、翻转、一端涂胶等操作,最终将三通管的其中一个管段与输液器短管的一端粘接组装,三通管与输液器短管组装后形成三通短管组件,三通短管组件的胶黏剂干燥后还需要将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中,对三通短管组件进行处理,以利于三通短管组件与输液器长管进行组装。
现有的三通短管组装生产线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操作不方便,结构设计不紧凑,工序间连贯性差,三通管、输液器短管和三通短管组件正位、旋转、移运等过程中平稳性不足,各个组成部分配合性不佳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结构设计紧凑,工序连贯性强,操作方便,三通管、输液器短管和三通短管组件在正位、旋转、移运等操作过程中平稳性好,操作准确度高,各个设备之间配合度强,极大提高了三通短管组件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和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输液器短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对输液器短管进行上料、排齐、正位等操作,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对正位后的输液器短管的一端进行涂胶,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移动至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的末端,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对三通管进行上料、中转和翻转等操作,然后将三通管插入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中,三通管和输液器短管形成三通短管组件,三通短管组件经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进行转向操作,经三通短管组件中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调整至朝向输液器短管,然后再将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与输液器长管进行组装的工序中;其中:
所述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所述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设置于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的上方,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设置于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的上方,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在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之间移动;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第一机械手组件用于夹持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从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中取出的第M批输液器短管,并将第M批输液器短管移运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上,第二机械手组件用于辅助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对第M-1批输液器短管进行排齐,并将排齐后的第M-1批输液器短管移运至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在使用时,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从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中取出输液器短管,每批取出的输液器短管均包含多条,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的第一机械手组件将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上的输液器短管夹取,并向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移动,在此过程中,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的第二机械手协助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完成了上一批输液器短管的排齐操作并夹持住排齐后的输液器短管,在第一机械手组件夹持当前批次的输液器短管向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移运的同时,第二机械手组件也夹持住已经被排齐后的上一批次的输液器短管向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移动,第一机械手组件将本批次的输液器短管移动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上时,第二机械手组件也将上批次的输液器短管移动到了输液器正位装置上,然后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再复位,循环重复取管、送管的操作,各个装置之间配合协调,工序连贯性强,输液器短管预处理的效率明显提高;
所述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三通管上料装置、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及三通管翻转装置,三通管上料装置和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依次安装于机架上,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安装于三通管上料装置和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的上方的机架架体上,三通管翻转装置安装于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的上方的机架架体上;使用时,通过三通管上料装置将三通管排列成一排,通过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将排齐呈排的三通管从三通管上料装置转移到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三通管在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中旋转180°,然后通过三通管翻转装置抓取三通管,对将三通管翻转90°,从竖直状态上抬为水平状态,此时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短管粘接组装的一端靠近输液器短管,三通管侧壁的第三个管段朝下,在三通管翻转装置的夹持作用和起自身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偏沉侧移,通过三通管翻转装置将三通管移动至与已经涂好胶的输液器短管粘接即可。
所述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安装于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的一侧,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用于对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上的输液器短管进行涂胶,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经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移动至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的三通管翻转装置的一侧,将翻转后的三通管向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移动,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插入输液器短管中,组装成三通短管组件;
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包括组装后转移装置、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和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所述组装后转移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将组装后的三通短管组件转移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上;所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对三通短管组件进行统一的转向操作;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将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上转向后的三通短管组件夹取并移动至输液器长管组装工序中;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的上方空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组装后转移装置相对应,另一部分与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相对应,通过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对三通短管组件进行统一的旋转,将三通短管组件旋转至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朝向输液器长管组装工序,然后通过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将三通短管组件的三通管和输液器短管分别夹持住,平稳地将三通短管组件移运到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工序中。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包括外仓、设置于外仓内部的内仓、用于支撑外仓的外仓安装座和用于驱动内仓在外仓中上下移动的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外仓呈上端和下端开放的矩形结构,外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均开设有第一开口,外仓左侧板第一开口的一侧和外仓右侧板第一开口的一侧对应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外仓的下端安装在外仓安装座上;所述内仓呈上端和后端开放的矩形结构,内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有与外仓的第一开口位置相对应的长条形开口,内仓的底部与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安装在外仓安装座上;上料料仓在使用时,输液短管整齐排放在内仓中,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从内仓中吸取输液短管,通过对应设置的两个对射型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开口内是否有输液短管,当检测到开口内输液短管不足时,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启动,推动内仓在外仓的内腔中上移,上移至对射型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开口内输液短管充足,实现不间断取料操作,极大提高取料效率;
所述外仓安装座包括料仓座板和肋板,所述料仓座板包括水平座板和设置于水平座板下端的垂直座板,肋板设置于水平座板和垂直座板之间,外仓安装在水平座板上;所述外仓安装座还包括固定支撑板、第一短管滑轨、第一短管滑块、微动气缸和微动缸座,所述固定支撑板安装在机架上,固定支撑板面向垂直座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短管滑轨,垂直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短管滑轨相配合的第一短管滑块,固定支撑板上设置有微动缸座,微动缸座上安装有微动气缸,微动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一短管滑轨的方向一致,微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肋板连接;每隔一定时间微动气缸伸缩过程中带动外仓沿第一短管滑轨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以便于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顺利吸取输液短管;
所述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短管升降驱动电机、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第一短管直线轴承和第一短管光轴,所述短管升降驱动电机安装在水平座板的下端面上,短管升降驱动电机与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连接,驱动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上下移动,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的上端与内仓的底板固定连接,水平座板上安装有多个第一短管直线轴承,第一短管光轴的上端穿过第一短管直线轴承后固定在内仓的底板上;所述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升降电机光电支板、接近开关和内仓高度检测块,所述水平座板的下端面垂直固定有升降电机光电支板,升降电机光电支板的安装位置与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相对应,升降电机光电支板上下间隔开设有检测孔,检测孔内安装有接近开关,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的下端安装有内仓高度检测块;上下两个接近开关之间的距离即为内仓能够上下移动的范围,当内仓高度检测块与位于下方的接近开关对准时,内仓位于初始位置,当内仓高度检测块与位于上方的接近开关对准时,表示内仓中需要补入新的输液短管;由于内仓的后端是开放的,在内仓上移的过程中不影响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从内仓后端伸入进去取料,同时在向内仓中补入输液短管时,由于内仓后端开放,能够边补入输液短管边将内仓下移,补料更方便顺利;
所述内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外沿,内仓高度检测块与位于下方的接近开关对准时限位外沿搭靠在外仓的上沿上;所述内仓的尺寸与外仓的内腔尺寸相配合;
所述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包括取料安装板、用于吸取输液短管的输液短管吸取机构、用于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上下移动的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和用于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水平移动的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所述输液短管吸取机构位于取料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设置于取料安装板上并与输液短管吸取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设置于取料安装板上并与输液短管吸取机构连接;使用时,取料安装板安装在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设备的机架上,通过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下移至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的内仓中,输液短管吸取机构柔性吸附输液短管后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带动输液短管上移,然后再通过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将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和输液短管吸取机构同步向外推出,以便于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的第一机械手组件顺利夹取输液短管;
所述取料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两侧安装有平行的第二短管滑轨;所述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板、第一滑座、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第一升降导轴和第二短管直线轴承,所述第一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安装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短管滑轨上,第一滑板的中部安装有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第二开口后与输液器吸取机构连接,第一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短管直线轴承,第二短管直线轴承分布在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的四周,第二短管直线轴承内安装有第一升降导轴,第一升降导轴的下端向下穿过第二开口后与输液器吸取机构连接;通过第一短管升降气缸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整体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升降导轴使得移动的平稳性大大提高;
所述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和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所述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设置于取料安装板上,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第一短管平移气缸,第一短管平移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二短管滑轨的方向一致,第一短管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一滑板连接;第一短管平移气缸伸出,推动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和输液短管吸取机构同步向外移动;
所述输液短管吸取机构包括吸嘴轴承座板、第三短管直线轴承、吸嘴导轴、吸嘴固定板和吸嘴管,所述吸嘴轴承座板的上端面与第一短管升降气缸和第一升降导轴连接,吸嘴轴承座板上间隔设置有多组第三短管直线轴承,第三短管直线轴承内安装有吸嘴导轴,吸嘴导轴的上端设置有卡板,卡板与第三短管直线轴承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吸嘴导轴的下端水平设置有吸嘴固定板,吸嘴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从料仓中吸取输液短管的吸嘴管;在重力作用下卡板以下的吸嘴导轴均向下伸出第三短管直线轴承,第一短管升降气缸伸出时,吸嘴管下移至与输液短管接触,此时缓冲弹簧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吸嘴管严重下压输液短管,吸嘴管在外部吸气设备的作用下吸附住输液短管的一端,并在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带动输液短管上移至脱离内仓;
每组第三短管直线轴承包括两个第三短管直线轴承,每组的两个第三短管直线轴承内的吸嘴导轴的下端与同一块吸嘴固定板连接;所述吸嘴管的上方与外部吸气设备的导气管连接;所述取料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穿过外部吸气设备的导气管的管路分配器。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包括支撑底板、设置于支撑底板上端面的支轴、设置于支轴上端的第一连接块、设置于第一连接块上端的排齐座板、设置于排齐座板上端面的导管支撑板和设置于排齐座板下端面的排齐机构,所述导管支撑板至少间隔设置两组,导管支撑板的上端间隔开设有若干导管放置槽;所述排齐机构包括排齐导轴、第四短管直线轴承、排齐气缸、气缸固定板、联板和导管顶齐板,所述排齐导轴的设置方向与导管支撑板的设置方向垂直,排齐导轴安装在连接块上,排齐导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管顶齐板,导管顶齐板上安装有第四短管直线轴承,排齐导轴插入第四短管直线轴承内,所述排齐座板的下端面设置有两块气缸固定板,导管顶齐板的下端设置有与其相临近的气缸固定板的位置对应的联板,排齐气缸的缸筒固定在气缸固定板上,排齐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与其临近的联板上;使用时,将输液器短管移运到排齐座板上方,通过间隔设置的两组导管支撑板形成支撑,启排齐气缸,两块导管顶齐板做相对运动,分别抵触在输液器短管的两端,将输液器短管排齐,整个结构设计简单,排齐效率高;
每组导管支撑板均由多块平行的板体构成,板体上均开设有导管放置槽,板体之间的导管放置槽的位置相对应;至少一块导管顶齐板的上端间隔设置有导管通行槽,导管通行槽的位置与导管放置槽的位置一一对应,导管通行槽的槽底位于导管放置槽的槽顶上方;输液器短管沿导管通行槽移动至导管支撑板正上方,使得输液器短管能够准确地落入导管放置槽中;
所述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包括短管输送机构和前后间隔设置于短管输送机构一侧的两个正位机构,正位机构包括下正位组件和上正位组件,输液器短管间隔放置于短管输送机构上,输液器短管的一端伸出短管输送机构并伸入下正位组件和上正位组件之间;输液器短管经短管输送机构进行主体支撑,经第一个正位机构的下正位组件和上正位组件将输液器短管的头部扶正,以利于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对输液器短管的头部进行涂胶,涂胶完毕后第一个正位机构的下正位组件和上正位组件分开,短管输送机构将输液器短管送往第二个正位机构处,通过第二个正位机构的下正位组件和上正位组件将涂好胶的输液器短管头部再次正位,以利于后续与处理好的三通管进行组装的操作;
所述下正位组件包括下正位气缸安装板、下正位气缸、下正位托板、下直线轴承、下光轴、下正位叉板安装板和下正位叉板,所述下正位气缸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下正位气缸安装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下正位气缸,下正位气缸的缸筒上端与水平设置的下正位托板固定连接,下正位托板上安装有下直线轴承,下直线轴承位于下正位气缸的两侧,下直线轴承内插入下光轴,下光轴的上端和下正位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均与水平设置的下正位叉板安装板固定连接,下正位叉板安装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下正位叉板,下正位叉板的上端间隔开设有若干“V”型限位开口;
所述上正位组件包括上正位气缸安装板、上正位气缸、上正位叉板安装板和上正位叉板,所述上正位气缸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上正位气缸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上正位气缸,上正位气缸的活塞杆下端与水平设置的上正位叉板安装板连接,上正位叉板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上正位叉板,上正位叉板的下端间隔开设有与“V”型限位开口一一对应的倒“V”型限位开口;
正位机构使用时,下正位组件和上正位组件同时启动,下正位气缸伸出,推动下正位叉板上移,每一输液短管均被一“V”型限位开口支撑,上正位气缸伸出,推动上正位叉板下移,上正位叉板的倒“V”型限位开口和下正位叉板的“V”型限位开口配合形成一个限位口,每一输液器短管均被限位在一个限位口中,便于进行涂胶操作,或与三通管进行组装;
所述下正位叉板由间隔设置的N块板体组成,上正位叉板由间隔设置的N±1块板体组成,下正位叉板和上正位叉板的板体交错设置,增强对输液器短管的限位稳定性和支撑平稳性;所述“V”型限位开口和倒“V”型限位开口均平滑处理,有效防止划伤输液短管外壁;所述短管输送机构的输送带宽度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短管支撑板,所述短管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V”型开槽,输液器短管支撑在对应的两个“V”型开槽中,增强对输液短管主体支撑的平稳性;其中一个正位机构远离短管输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短管涂胶装置,另一个正位机构远离短管输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增强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与输液器短管涂胶工序和三通短管组件组装工序的连贯性;
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包括移运安装板、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所述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移运安装板与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移运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夹取输液器短管的第一机械手组件,移运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的下方安装有用于夹取输液器短管的第二机械手组件,第一机械手组件位于第二机械手组件的前方;第一机械手组件抓取第M批输液器短管,将第M批输液器短管从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转移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第二机械手组件抓取第M-1批输液器短管,辅助第第M-1批输液器短管在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上排齐后将其转移至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上,当第一机械手组件正好移动到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处时,第二机械手组件正好位于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上方并辅助排齐,当第一机械手组件抓取第M批输液器短管移动至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时,第二机械手组件正好将第M-1批输液器短管移动到了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上;
所述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短管滑轨、第二短管滑块、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和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所述第三短管滑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短管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三短管滑轨上,第二短管滑块与移运安装板固定连接,移运安装板的一侧与第二短管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二短管平移气缸的缸筒安装在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上,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安装在机架上,第二短管平移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三短管滑轨的设置方向一致;第二短管平移气缸伸缩时带动安装板沿着第三短管滑轨移动,同步带动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移动,第一机械手组件的运动轨迹是在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之间往返,第二机械手组件的运动轨迹是在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之间往返;
所述第一机械手组件包括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第一短管平行气爪、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一短管夹爪、第二短管夹爪、第四短管滑轨和第三短管滑块,所述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的上端固定在移运安装板的下端面,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短管平行气爪,第一短管平行气爪的两个爪板朝下,第一短管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另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一短管夹爪,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二短管夹爪,第一短管夹爪和第二短管夹爪配合夹取输液器短管,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上设置有第四短管滑轨,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第四短管滑轨对应的第三短管滑块;第一机械手组件从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中夹取输液器短管后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动作,第一机械手组件向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移动,第一机械手组件的第一短管平行气爪张开时,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和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错位,第一短管夹爪和第二短管夹爪随之张开,将输液器短管放置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的导管支撑板上;
所述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短管升降气缸、第四短管直线轴承和第二升降导轴,第二短管升降气缸沿纵向安装在移运安装板上,第二短管升降气缸两侧的移运安装板板体上设置有第四短管直线轴承,第四短管直线轴承内安装有第二升降导轴,第二短管升降气缸的下端以及第二升降导轴的下端均与第二机械手组件连接;第二短管升降气缸的伸缩带动第二机械手组件上下移动,第二机械手组件在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上方向下移动时,能够辅助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对输液器短管进行限位排齐,输液器短管排齐后第二机械手组件抓取输液器短管,第二短管升降气缸收缩,第二机械手组件抓取输液器短管上移,第二短管平移气缸伸动作,带动第二机械手组件向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移动;
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包括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三短管夹爪、第四短管夹爪、第五短管滑轨和第四短管滑块,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水平设置,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的上端面与第二升降导轴及第二短管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的爪板朝下,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另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三短管夹爪,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四短管夹爪,第三短管夹爪和第四短管夹爪配合夹取输液器短管,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五短管滑轨,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第五短管滑轨对应的第四短管滑块;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的张开和闭合带动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和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的错位与重合,进而带动第三短管夹爪和第四短管夹爪的张开和闭合,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动作带动第一机械手组件移向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时第二机械手组件移动至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的导管支撑板上方,第二短管平移气缸伸出,第二短管平行气爪张开,此时第三短管夹爪和第四短管夹爪介于与其位置对应的输液器短管两侧,对输液器短管形成位置限定,辅助输液器短管的排齐操作,输液器短管排齐后第二短管平行气爪闭合,第三短管夹爪和第四短管夹爪闭合将输液器短管夹住,第二短管升降气缸收缩,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启动,将第二机械手组件移动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
所述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和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短管夹爪和第二短管夹爪均呈“7”形结构,所述第三短管夹爪和第四短管夹爪呈倒置的“U”型或“F”型结构,提高辅助排齐过程中对输液器短管的限位效果,提高夹持输液器短管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管上料装置包括三通管输送机构、位于三通管输送机构末端的三通管暂存机构和用于移动三通管暂存机构的错位往复移动机构,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上设置有P条用于输送三通管的输送通道,所述三通管暂存机构上开设有n×P个三通管容置开口;使用时,P条输送通道中均排满三通管,P条输送通道对应与P个三通管容置开口一一对准,排在最靠近三通管暂存机构的三通管进入其对准的三通管容置开口中,然后错位往复移动机构整体移动三通管暂存机构,使得P条输送通道与另外P个三通管容置开口一一对准,排在最靠近三通管暂存机构的三通管进入其对应的三通管容置口中,如此循环n次,所有三通管容置开口中均容置有一个三通管,无需增加输送设备即可满足一次性大量上料,节约成本,提高三通管上料速率;
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底板和间隔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端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的主体呈矩形结构,输送通道的主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穿孔,“T”形穿孔的上端与输送通道主体的上端面连通,三通管的头部位于“T”形穿孔的上端开口中,三通管待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插入“T”形穿孔的下端开口中,三通管的另一端位于“T”形穿孔内且伸向三通管暂存机构的方向;所述第一底板和/或输送通道向设置三通管暂存机构的方向下倾设置;这种三通管的放置方向有利于三通管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下滑过程中三通管位置稳定地顺利进入三通管暂存机构的三通管容置开口中;更进一步的,第一底板的下端与振动电机连接,促进三通管顺利从”T”形穿孔下滑到三通管暂存机构的三通管容置开口中;
所述三通管暂存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三通滑轨、第一三通滑块、下支撑板、侧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三通管容置板,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三通滑轨,第一三通滑轨的方向与输送通道的方向垂直,第一三通滑轨上安装有第一三通滑块,第一三通滑块的上端面与下支撑板的下端面连接,下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侧支撑板,侧支撑板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三通管容置板,三通管容置板的设置方向与输送通道的方向垂直,三通管容置板上间隔开设有三通管容置开口;在外力作用下第一三通滑块沿第一三通滑轨滑动时,三通管容置板产生位移,使得三通管容置开口分n批、每批P个地与输送通道对准,三通容置开口的形状以三通管在三通容置开口中位置不产生移动,且便于被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上的三通管夹爪抓取为准;所述错位往复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三通连接板、第一三通气缸、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第二三通气缸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面沿第一底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三通气缸,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与第一三通气缸对称设置的第二三通气缸,第一三通连接板位于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的中部,第一三通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下支撑板或上支撑板上,第一三通连接板的另一端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三通气缸及第二三通气缸连接;第一三通气缸伸出时第二三通气缸收缩,第一三通气缸收缩时第二三通气缸伸出,第一三通气缸和第二三通气缸动作时均带动第一三通连接板移动,通过第一三通连接板带动整个三通管暂存机构进行移动,且确保三通管暂存机构移动平稳;
所述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包括夹持组件、与夹持组件连接并用于上下移动夹持组件的纵向移动驱动组件,安装在机架上并与纵向移动驱动组件连接的滑动组件和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滑动组件连接的水平移动驱动组件;使用时,夹持组件用于从三通管暂存机构中夹取三通管,纵向移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夹持组件上下移动,水平移动驱动组件用于推动滑动组件,进而带动纵向移动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平移;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三通气爪安装板、间隔设置于三通气爪安装板上的n×P个三通平行气爪和设置于每个三通平行气爪上的一组三通管夹爪,三通平行气爪的爪端朝下,每组三通管夹爪均包含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三通管夹爪,三通管夹爪的位置与三通管容置开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L”形三通管夹爪的接触端对称设置有半圆形开口;三通平行气爪开合,带动三通管夹爪的开合,三通管夹爪闭合时半圆形开口夹持在三通管的头部以下;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组件包括侧连接板、水平支撑板、第一纵移气缸、第一三通导轴和第一三通直线轴承,所述侧连接板间隔设置有两块,侧连接板的上端与滑动组件连接,侧连接板的下端之间固定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上安装有纵向设置的第一纵移气缸,第一纵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水平支撑板并与三通气爪安装板的上端面连接,第一纵移气缸两侧的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三通直线轴承,第一三通直线轴承内安装有第一三通导轴,第一三通导轴的下端与三通气爪安装板的上端面连接;第一纵移气缸的伸缩带动夹持组件上下移动,第一三通导轴随纵第一移气缸的伸缩在第一三通直线轴承中移动,起到平稳导向的作用;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二三通滑轨、第二三通滑块和三通滑座,所述第二三通滑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三通滑轨上安装有第二三通滑块,第二三通滑块的上端面与三通滑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三通滑座与纵向移动驱动组件的侧连接板的上端连接;
所述水平移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限位件和限位件安装板,所述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三通滑座连接,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的伸缩带动滑座沿第二三通滑轨的设置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两侧的机架上安装有限位件安装板,限位件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对三通滑座形成限位的限位件;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的伸缩带动三通滑座和第二三通滑块沿滑轨移动,进而使得纵向移动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平移,限位件用于限制三通滑座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包括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上端的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与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的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所述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包括壳体、第一转轴、三通管座和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轴间隔设置有n×P条,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第一转轴的上端穿出壳体,第一转轴的上端安装有三通管座,第一转轴位于壳体内部的轴段均与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连接;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将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整体向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用于抓取三通管的夹持组件移动,夹持组件将三通管统一置入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的三通管座中,三通管在三通管座中位置被限定,不能发生侧移,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复位,通过转轴旋转驱动组件带动所有转轴同步沿周向旋转180°,使得位于三通管侧壁上的第三个管段旋转至背向输液器短管,以利于后续工序中将三通管与输液器短管的组装;
所述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三通滑轨、第三三通滑块、第三三通气缸和第二三通连接板,所述第三三通滑轨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第三三通滑轨上设置有第三三通滑块,第三三通滑块的上端面与壳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三通气缸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第三三通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二三通连接板连接,第二三通连接板固定在壳体上,第三三通气缸的伸缩带动第二三通连接板前后移动,进而拉动与第二三通连接板连接的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的平移,便于将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移动至靠近或远离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中用于抓取三通管的夹持组件,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接触块,所述第二底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接触块;第一接触块与第二接触块接触时,表示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完成复位;
所述三通管座包括插块、设置于插块上端面一侧的侧块、设置于插块下端面的第一轴夹板和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轴夹板连接的第二轴夹板,第一轴夹板和第二轴夹板夹持在第一转轴的上端,插块上设置有插孔,所述侧块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插孔的尺寸与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短管连接的一端的尺寸相配合,所述限位槽的弧面形状与三通管侧面的管段的弧面相配合;位于三通管侧壁上的管段限位在限位槽中,防止三通管在旋转正位过程中发生周向移动;
所述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齿轮、第四三通气缸、三通气缸座板、第三三通连接板、第四三通滑块、第五三通滑块、滑块安装板、第四三通滑轨和齿条,所述齿轮套设在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三通气缸座板设置于壳体内壁上,第四三通气缸通过气缸座板安装在壳体内腔,第四三通气缸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转轴的方向垂直,第四三通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三三通连接板的始端连接,第四三通气缸的缸筒通过滑块安装板与第四三通滑块连接,第五三通滑块通过另一滑块安装板间隔设置在远离第四三通气缸缸筒的一侧,第四三通滑轨依次穿过第四三通滑块和第五三通滑块,第四三通滑轨与齿条固定连接,第四三通滑轨和齿条的设置方向相同且均与第一转轴垂直,齿条的齿牙与所有第一转轴外壁的齿轮相啮合,第三三通连接板的末端与第四三通滑轨和/或齿条固定连接;转轴旋转驱动组件中,第四三通滑块和第五三通滑块保持位置恒定,在第四三通气缸的伸缩带动下,第三三通连接板拉动第四三通滑轨和齿条进行平移,齿条平移的过程中齿轮旋转,带动转轴旋转180°,使得位于三通管侧壁上的第三个管段旋转至背向输液器短管,以利于后续工序中将三通管与输液器短管的组装;所述第四三通滑轨和/或齿条的上端面设置有缓冲定位块,缓冲定位块的高度与第四滑轨或齿条到壳体顶面的距离间隙配合,缓冲定位块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在装置安装过程中确定齿条和齿轮的啮合位置;所述第四滑轨和/或齿条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气缸伸缩定位块,第四气缸伸出时,第四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其中一块气缸伸缩定位块接触,表示完成180°旋转,第四气缸收缩时,第四滑块与另一块气缸伸缩定位块接触,表示完成180°旋转;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便于齿条和第四三通滑轨穿过的长条孔;所述壳体的侧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
所述三通管翻转装置包括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纵移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和取料机构,所述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与纵移驱动机构连接,纵移驱动机构的下方连接有翻转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与取料机构连接;
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纵移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和取料机构整体平移,纵移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翻转驱动机构和取料机构的升降,翻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取料机构进行90°翻转,取料机构用于抓取三通管;
使用时,通过纵移驱动机构带动取料机构下移,取料机构夹取三通管,纵移驱动机构带动取料机构上移,翻转驱动机构驱动取料机构产生90°旋转,使得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水平朝向输液器短管,然后通过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将三通管向输液器短管移动,最终将三通管与已经涂好胶的输液器短管粘接组装在一起;
所述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五三通滑轨、第六三通滑块、滑台板、平移气缸连接板、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和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五三通滑轨至少平行且间隔地设置有两条,第五三通滑轨固定在机架上,第五三通滑轨上配合设置有第六三通滑块,第六三通滑块的上端面之间固定有滑台板,滑台板上设置有平移气缸连接板,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固定在机架上,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三通平移气缸,第二三通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平移气缸连接板连接;第二三通平移气缸伸缩时,拉动或推动滑台板沿着滑轨方向进行平移;
所述纵移驱动机构包括立板、第二纵移气缸座板、第二纵移气缸、纵移顶缸、限位顶头、第二三通直线轴承、第二三通导轴、导轴后连接板和第一升降连接板,所述滑台板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立板,立板的下端面之间固定有第二纵移气缸座板,第二纵移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第二纵移气缸,第二纵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第二纵移气缸座板后与第一升降连接板连接,第二纵移气缸两侧的第二纵移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纵移顶缸,纵移顶缸的顶杆向下伸出第二纵移气缸座板,第一升降连接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与纵移顶缸的顶杆相配合的限位顶头,所述第二纵移气缸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三通直线轴承,第二三通直线轴承内均设置有第二三通导轴,第二三通导轴的上端向上穿过滑台板,第二三通导轴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导轴后连接板,第二三通导轴的下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升降连接板连接;第二纵移气缸的伸缩带动第一升降连接板的升降,在此过程中纵移顶缸用于限定升降的范围,第二三通导轴用于增强升降过程的平稳性;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升降连接板、翻转气缸座板、翻转气缸、轴承座、轴承、联轴器、转动轴和90°翻转限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与第一升降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升降连接板的一端垂直向下设置有翻转气缸座板,翻转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翻转气缸,第二升降连接板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两个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两轴承之间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翻转气缸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远离翻转气缸的轴承座的外侧设置有90°翻转限位组件;
90°翻转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头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头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升降连接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限位块为直角块,第一限位块与转动轴连接,第一限位块的其中一个直角面与其中一个第一限位头接触,转动轴旋转90°时限位块的另一个直角板与另一个第一限位头接触;启动翻转气缸时,翻转气缸驱动转动轴旋转,在90°翻转限位组件的限位下,转动轴只能旋转90°;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翻转连接板、取料气爪座板、取料气爪、机械爪和压料块,所述翻转连接板的板面与转动轴连接,翻转连接板的下端面与取料气爪座板连接,取料气爪座板的板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取料气爪,每个取料气爪上均安装有两个相互配合的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呈“L”型弯折,翻转连接板上间隔设置有与取料气爪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压料块,压料块的末端伸入与其位置相对应的两个机械爪形成的内腔中;取料气爪启动时,机械爪抓取三通管,在压料块的限位下,所有三通管均保持在同一高度,此时启动翻转气缸,转动轴进行90°旋转,将垂直的三通管翻转为水平的三通管,使得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水平朝向输液器短管。
三通管翻转装置使用过程中,取料机构的机械爪抓取上料并正位好以后的三通管,在压料块的限位作用下所有三通管保持同一高度;纵移驱动机构的第二纵移气缸收缩,带动三通管同步上移;翻转驱动机构的翻转气缸带动转动轴旋转,进而带动取料气爪座板旋转90°,三通管被旋转至水平状态,需要与输液器软管组装的三通管接口面向输液器短管;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的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带动三通管向输液器短管移动,使得三通管与已经涂胶的输液器短管粘接,完成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包括安装架、平推机构、翻转机构、涂胶机构、胶头旋转驱动机构和胶槽,所述安装架和胶槽间隔设置,所述平推机构设置于安装架的上端,平推机构伸向胶槽的一端与翻转机构连接,翻转机构与涂胶机构连接,翻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胶头旋转驱动机构;翻转机构用于将涂胶机构的胶头伸入胶槽中蘸胶,或将蘸好胶的胶头从胶槽中抬起,平推机构用于将翻转机构、涂胶机构和胶头旋转驱动机构整体平移,胶头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涂胶机构上的胶头旋转;使用时,首先进行蘸胶,通过翻转机构将涂胶机构的胶头伸入胶槽中蘸胶,通过翻转机构将蘸好胶的胶头从胶槽中抬起,再通过平推机构将翻转机构、涂胶机构和胶头旋转驱动机构整体平移至涂胶机构的胶头插入输液器短管内腔的一端,启动胶头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涂胶机构上的胶头旋转进行均匀涂胶即可,在蘸胶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动胶头旋转驱动机构,使得胶头均匀蘸胶。
进一步的,所述平推机构包括平推气缸、平推导轴、平推直线轴承和固定板,所述平推气缸安装在安装架的上端,平推气缸两侧的安装架上设置有平推直线轴承,平推直线轴承内安装有平推导轴,平推气缸的末端以及平推导轴的末端均伸向胶槽的方向,平推气缸的末端以及平推导轴的末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板;平推气缸的伸缩带动固定板向靠近胶槽的一端平移或向远离胶槽的一端平移,在导轴的作用下,固定板的平移稳定性更佳;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座板、翻转气缸、第二座板、第二转轴和平推连接板,所述第一座板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的上端,第一座板间隔设置有两块,翻转气缸的缸筒铰接于两块第一座板之间,所述固定板面向胶槽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座板,第二座板间隔设置有两块,第二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两块第二座板之间,第二转轴上垂直固定有平推连接板,平推连接板的上端与翻转气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翻转气缸的伸缩带动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所述涂胶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胶头,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始端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第一安装板至少间隔设置有两块,第一安装板的末端均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沿胶槽的方向设置,第二安装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胶头;翻转气缸的伸缩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安装板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胶头插入胶槽中或从胶槽中水平抬起;
所述胶头包括杆体和刷体,杆体末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杆体的始端呈锥形渐缩结构,刷体安装在锥形渐缩机构的窄端;刷体插入输液器短管内腔的一端中;
所述平推机构和涂胶机构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头,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始端,第二限位头安装在固定板的面向胶槽的端面上;翻转气缸收缩时,胶头从胶槽中抬起,胶头抬至水平时,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头相接触;
所述胶头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板、旋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三安装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外侧,第三安装板上安装有旋转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的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胶头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板,胶头穿过第二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相邻两胶头之间的第二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与其两侧的第一从动齿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一从动齿轮或其中一个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旋转驱动电机启动,主动齿轮旋转,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旋转,进而使得胶头旋转,对输液器短管内腔的一端均匀涂胶;
所述胶槽包括槽体、槽盖、导流板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安装有槽体,槽体内腔的上端安装有槽盖,槽盖上间隔开设后开孔,开孔的位置与胶头的位置一一对应,槽体上端远离安装架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用于将刷头上滴落的胶体导流回胶槽的槽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组装后转移装置包括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和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的一侧与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的下方与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连接;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带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上下移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夹持三通短管组件,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带动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和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平移;
所述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组件滑轨、第一组件滑块、同步带轮安装架、同步带轮、同步带、驱动电机、第一组件连接块、第一同步带压紧块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所述第一组件滑轨安装在机架上,第一组件滑轨上安装有第一组件滑块,第一组件滑块与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机架上沿第一组件滑轨的设置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同步带轮安装架,同步带轮安装架上均安装有同步带轮,两同步带轮之间设置有闭合的同步带,其中一个同步带轮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组件连接块与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组件连接块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同步带压紧块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同步带的一段带体压紧在第一同步带压紧块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之间;通过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带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下移,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稳定夹持三通短管组件,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带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上移,启动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同步带轮旋转,进而带动同步带移动,同步带通过第一组件连接块拉动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随之移动,将三通短管组件从组装工位移动到下一工位;
所述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第一组件升降顶缸、第一组件连接板、第一组件导轴、第一组件直线轴承和第一导轴连板,所述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水平设置,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下端面与第一组件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上设置有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第一组件升降气缸两侧的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一组件升降顶缸,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和第一组件升降顶缸的顶头均向下伸出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组件连接板连接,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上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组件直线轴承,第一组件直线轴承内穿过第一组件导轴,第一组件导轴的下端均与第一组件连接板连接,第一组件导轴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导轴连板连接;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的伸缩带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的上下移动,第一组件升降顶缸用于限制第一组件连接板的上升位置,进而限制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的上升高度,第一组件导轴用于在第一组件升降气缸伸缩过程中对第一组件连接板的升降形成平稳的导向作用;
所述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组件连接板、第一组件平行气爪、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第二组件滑轨、第二组件滑块、第一组件夹爪和第二组件夹爪,所述第二组件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与第一组件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组件连接板的下端面至少安装有两排第一组件平行气爪,每排第一组件平行气爪至少由两个第一组件平行气爪组成,每个第一组件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上都安装有一个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另一个爪板上安装有一个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和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平行设置,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面向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组件滑轨,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面向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组件滑块,第二组件滑轨和第二组件滑块滑动配合,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的下端面间隔安装有第一组件夹爪,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的下端面间隔安装有第二组件夹爪,第一组件夹爪和第二组件夹爪错位设置,每一个第一组件夹爪和另一个其临近的第二组件夹爪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夹持机械爪;由于第一组件平行气爪至少设置有两排,因此三通短管组件至少有两个间隔的点是被夹持住的,提高夹持的平稳性;
所述第一组件夹爪和第二组件夹爪的夹持端均呈倒置的“U”形结构,倒置的“U”形结构的设置方式使得同一三通短管组件至少有间隔的四个点是被夹持住的,更加提高了夹持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包括第二底座、设置于第二底座上端面的安装座、转动设置于安装座上的第三转轴、设置于安装座上并用于驱动第三转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和设置于第三转轴顶部随第三转轴旋转的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所述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包括第三底板、对称设置于第三底板两端的三通管支撑板和对称设置于第三底板内部的短管支撑板,三通管支撑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三通管支撑口,短管支撑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短管支撑口,三通管支撑口的位置与短管支撑口的位置相对应,三通管支撑口的底部高于短管支撑口的底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的设置方式即为对称设置两组用于支撑三通短管组件的三通管支撑板和短管支撑板,三通短管组件组装好后先通过组装后转移装置移动至最靠近组装设备的三通管支撑板和短管支撑板中,然后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将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旋转180°,将组装好的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靠近输液器长管组装设备的一侧,此时三通短管组件中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水平朝向输液器长管,通过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将该组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输液器长管组装工序中即可,与此同时,另一侧的三通管支撑板和短管支撑板中放入新的组装好的三通短管组件,旋转驱动机构再次驱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旋转180°,使得第二批组装好的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靠近输液器长管组装设备的一侧,以此循环操作,操作流程的连贯性强,提高三通短管组件的处理效率;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三转轴支撑座,第三转轴支撑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和设置于两块侧板顶部的顶板,安装座和顶板上均安装有轴承,第三转轴安装在轴承内,第三转轴的上端与三通管组件承载机构的底板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组件气缸座板、推动气缸、第三组件连接板、推动齿条、第三组件滑轨、第三组件滑块和滑块安装板,所述齿轮套设于第三转轴的外壁上,组件气缸座板安装在安装座上,推动气缸安装在组件气缸座板上,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三组件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组件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推动齿条连接,推动齿条的设置方向与推动气缸的设置方向平行,推动齿条的齿牙与齿轮的齿牙啮合,推动齿条上固定有第三组件滑轨,安装座上设置有滑块安装板,滑块安装板上固定有第三组件滑块,第三组件滑块与第三组件滑轨连接;推动气缸伸缩带动齿条和与推动齿条连接的第三组件滑轨沿第三组件滑块移动,推动齿条的移动带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进行旋转;
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限位杆安装板、设置于限位杆安装板上的限位杆和设置于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的底板下端面的接触板,接触板与其中一根限位杆接触,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旋转180°后接触板与另一根限位杆接触,限位机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旋转角度的准确度;
所述短管支撑板包括第一水平安装板和间隔设置于第一水平安装板上端面的至少两块纵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与三通管支撑板平行,纵向支撑板上对应开设有短管支撑口,提高对输液器短管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包括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所述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的下端与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连接,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带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上下移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用于水平夹持三通短管组件中的输液器短管,三通管夹持机构用于夹持三通短管组件中的三通管,并使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水平伸出,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与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平移;使用时,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下移,带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下移,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平稳地夹持住输液器短管,三通管夹持机构倾斜地夹持住三通管,使得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水平伸出,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上移,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将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整体拉动至与输液器长管进行组装的设备处,以利于后续三通短管组件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工序顺利进行;
所述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第二组件升降顶缸、第四组件连接板、第二组件导轴、第二组件直线轴承和第二导轴连板,所述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水平设置,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第二组件升降气缸两侧的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板体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升降顶缸,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组件升降顶缸的顶头均向下伸出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水平设置的第四组件连接板连接,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上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组件直线轴承,第二组件直线轴承内穿过第二组件导轴,相邻两第二组件导轴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二导轴连板连接,第二组件导轴的下端均与第四组件连接板连接;使用时,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上下位置保持不变,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的伸缩带动第四组件连接板上下移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均连接在第四组件连接板上,第四组件连接板抬起的高度受第一组件升降顶缸的限制,第二组件升降气缸伸缩过程中第二组件导轴在第二组件直线轴承中随之上下移动,形成平稳的导向作用;
所述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四组件滑轨、第四组件滑块、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和第二组件平移顶缸,所述第四组件滑轨和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间隔安装在机架上,第四组件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四组件滑块,第四组件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平移气缸,第二组件平移气缸两侧的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的板体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平移顶缸,第二组件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组件平移顶缸的顶头均穿过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伸向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二组件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组件平移气缸伸缩,拉动或推动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平移,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向第二组件平移气缸的方向移动时其位置受到第二组件平移顶缸的限定,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与第二组件平移顶缸接触时正好位于下一工序交接处;
所述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包括第五组件连接板、第二水平安装板、垂直安装板、第二组件平行气爪、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第五组件滑轨、第五组件滑块、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所述第四组件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五组件连接板,第五组件连接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水平安装板,第二水平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两排垂直安装板,每排垂直安装板至少设置两块垂直安装板,每块垂直安装板上均安装有一个第二组件平行气爪,第二组件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与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个爪板与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和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平行设置,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面向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五组件滑轨,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面向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五组件滑块,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组件夹爪,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第四组件夹爪,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错位设置,每两个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形成一个输液器短管夹持爪;第二组件平行气爪展开时,第五组件滑块与第五组件滑轨错位移动,使得输液器短管夹持爪中的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张开,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将张开的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移动至三通短管组件的输液器短管两侧,此时闭合第二组件平行气爪,输液器短管夹持爪的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闭合将输液器短管夹持住,由于第二组件平行气爪设置有两排,即三通短管组件中的输液器短管至少间隔的两个点被夹持住,在移动过程中输液器短管的稳定性更好;
所述三通管夹持机构包括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第三组件平行气爪、三通管主体容置板、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所述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垂直设置,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的上端固定在第四组件连接板上,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三通管主体容置板,三通管主体容置板上开设有倾斜的三通管主体容置槽,所述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的板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组件平行气爪,第三组件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上安装有第五组件夹爪,另一个爪板上安装有第六组件夹爪;三通短管组件的三通管是通过三通管主体容置板、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协同夹持的,其中三通管的主体容置在三通管主体容置板的三通管主体容置槽中,三通管中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被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水平夹持住,保持在移动过程中的水平稳定性,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带动三通管夹持机构下移的过程中,三通管的主体卡入三通管主体容置槽中,张开的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闭合,将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夹持住
所述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呈对称设置的“L”形结构,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的“L”形结构的接触端对称设置有半圆形限位孔,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卡在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的半圆形限位孔形成的圆形孔中,三通管的头部伸入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的“L”形结构中部形成的通孔中;
所述三通管主体容置板、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的位置高于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的位置,确保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为水平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具有以下优点:结构设计紧凑,工序连贯性强,操作方便,三通管、输液器短管和三通短管组件在正位、旋转、移运等操作过程中平稳性好,操作准确度高,各个设备之间配合度强,极大提高了三通短管组件组装效率和组装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的另一角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去掉机架后的总体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的另一角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去掉外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的另一角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的另一角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的另一角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与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配合使用时的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与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配合使用时的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另一角度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的正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在蘸胶状态下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在蘸胶状态下的第二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在蘸胶状态下的第三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在涂胶状态下的其中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在涂胶状态下的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三通管上料装置和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的三通管上料装置和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的第二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的三通管上料装置和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的第三种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三通管上料装置的三通管暂存机构和错位往复移动机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的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的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另一角度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图29的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的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的壳体拆掉部分板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的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的壳体仅保留下端板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的三通管翻转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的三通管翻转装置另一角度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的三通管翻转装置的去掉机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的三通管翻转装置的去掉机架后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的另一角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的组装后转移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的组装后转移装置的第一升降驱动机构和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的第二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的第三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去掉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的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的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的另一方向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的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的三通管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机架、B预处理系统、B1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B11外仓、B1101第一开口、B1102光电传感器、B12内仓、B1201长条形开口、B1202限位外沿、B13外仓安装座、B1301料仓座板、B1302肋板、B1303固定支撑板、B1304第一短管滑轨、B1305第一短管滑块、B1306微动气缸、B1307微动缸座、B14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1401短管升降驱动电机、B1402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B1403第一短管直线轴承、B1404第一短管光轴、B1405升降电机光电支板、B1406接近开关、B1407内仓高度检测块、B1408检测孔、B2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1取料安装板、B2101第二开口、B2102第二短管滑轨、B2103管路分配器、B22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01吸嘴轴承座板、B2202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3吸嘴导轴、B2204吸嘴固定板、B2205吸嘴管、B23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2301第一滑板、B2302第一滑座、B2303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4第一升降导轴、B2305第二短管直线轴承、B24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2401第一短管平移气缸、B2402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B3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1支撑底板、B32支轴、B33第一连接块、B34排齐座板、B35导管支撑板、B36排齐机构、B3601排齐导轴、B3602第四短管直线轴承、B3603排齐气缸、B3604气缸固定板、B3605联板、B3606导管顶齐板、B3607导管通行槽、B37导管放置槽、B4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1移运安装板、B42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421第三短管滑轨、B422第二短管滑块、B423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4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B43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431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2第四短管直线轴承、B433第二升降导轴、B44第一机械手组件、B441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B442第一短管平行气爪、B443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B444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B445第一短管夹爪、B446第二短管夹爪、B447第四短管滑轨、B448第三短管滑块、B45第二机械手组件、B451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B452第二短管平行气爪、B453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B454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B455第三短管夹爪、B456第四短管夹爪、B457第五短管滑轨、B458第四短管滑块、B5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1短管输送机构、B511短管支撑板、B512“V”型开槽、B52下正位组件、B521下正位气缸安装板、B522下正位气缸、B523下正位托板、B524下直线轴承、B525下光轴、B526下正位叉板安装板、B527下正位叉板、B528“V”型限位开口、B53上正位组件、B531上正位气缸安装板、B532上正位气缸、B533上正位叉板安装板、B534上正位叉板、B535倒“V”型限位开口、C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C1安装架、C2平推机构、C21平推气缸、C22平推导轴、C23平推直线轴承、C24固定板、C3翻转机构、C31第一座板、C32翻转气缸、C33第二座板、C34第二转轴、C35平推连接板、C4涂胶机构、C41第一安装板、C42第二安装板、C43胶头、C5胶头旋转驱动机构、C51第三安装板、C52旋转驱动电机、C53主动齿轮、C54第一从动齿轮、C55第二从动齿轮、C6胶槽、C61槽体、C62槽盖、C63导流板、C64支架、C7限位机构、C71第二限位块、C72第二限位头、D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D1三通管上料装置、D11三通管输送机构、D111第一底板、D112输送通道、D113“T”形穿孔、D12三通管暂存机构、D121第一底座、D122第一三通滑轨、D123第一三通滑块、D124下支撑板、D125侧支撑板、D126上支撑板、D127三通管容置板、D128三通容置开口、D13错位往复移动机构、D131第一三通连接板、D132第一三通气缸、D133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D134第二三通气缸、D135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D2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D21夹持组件、D211三通气爪安装板、D212三通平行气爪、D213三通管夹爪、D22纵向移动驱动组件、D221侧连接板、D222水平支撑板、D223第一纵移气缸、D224第一三通导轴、D225第一三通直线轴承、D23滑动组件、D231第二三通滑轨、D232第二三通滑块、D233三通滑座、D24水平移动驱动组件、D241第一三通平移气缸、D242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243限位件、D244限位件安装板、D3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D31第二底板、D32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321第三三通滑轨、D322第三三通滑块、D323第三三通气缸、D324第二三通连接板、D325第一接触块、D326第二接触块、D33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D331壳体、D332第一转轴、D333三通管座、D3331插块、D3332侧块、D3333第一轴夹板、D3336限位槽、D3335插孔、D3334第二轴夹板、D334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D3341齿轮、D3342第四三通气缸、D3343三通气缸座板、D3344第三三通连接板、D3345第四三通滑块、D3346第五三通滑块、D3347滑块安装板、D3348第四三通滑轨、D3349齿条、D33410缓冲定位块、D33411气缸伸缩定位块、D4三通管翻转装置、D41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411第五三通滑轨、D412第六三通滑块、D413滑台板、D414平移气缸连接板、D415第二三通平移气缸、D416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42纵移驱动机构、D421立板、D422第二纵移气缸座板、D423第二纵移气缸、D424纵移顶缸、D425限位顶头、D426第二三通直线轴承、D427第二三通导轴、D428导轴后连接板、D429第一升降连接板、D43翻转驱动机构、D431第二升降连接板、D432翻转气缸座板、D433翻转气缸、D434轴承座、D435联轴器、D436转动轴、D437第一限位头、D438第一限位块、D44取料机构、D441翻转连接板、D442取料气爪座板、D443取料气爪、D444机械爪、D445压料块、E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E1组装后转移装置、E11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1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112第一组件升降气缸、E113第一组件升降顶缸、E114第一组件连接板、E115第一组件导轴、E116第一组件直线轴承、E117第一导轴连板、E12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121第一组件滑轨、E122第一组件滑块、E123同步带轮安装架、E124同步带轮、E125同步带、E126驱动电机、E127第一组件连接块、E128第一同步带压紧块、E129第二同步带压紧块、E13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1第二组件连接板、E132第一组件平行气爪、E133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E134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E135第二组件滑轨、E136第二组件滑块、E137第一组件夹爪、E138第二组件夹爪、E2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第二底座E21、安装座E22、第三转轴E23、旋转驱动机构E24、E241齿轮、E242组件气缸座板、E243推动气缸、E244第三组件连接板、E245推动齿条、E246第三组件滑轨、E247第三组件滑块、E248滑块安装板、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E251第三底板、E252三通管支撑板、E253短管支撑板、E2531第一水平安装板、E2532纵向支撑板、E254三通管支撑口、E255短管支撑口、E26第三转轴支撑座、E27限位杆安装板、E28限位杆、E29接触板、E3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E31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1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2第二组件升降气缸、E313第二组件升降顶缸、E314第四组件连接板、E315第二组件导轴、E316第二组件直线轴承、E317第二导轴连板、E32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321第四组件滑轨、E322第四组件滑块、E323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E324第二组件平移气缸、E325第二组件平移顶缸、E33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1第五组件连接板、E332第二水平安装板、E333垂直安装板、E334第二组件平行气爪、E335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E336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E337第五组件滑轨、E338第五组件滑块、E339第三组件夹爪、E3310第四组件夹爪、E34三通管夹持机构、E341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E342第三组件平行气爪、E343三通管主体容置板、E344第五组件夹爪、E345第六组件夹爪、E346三通管主体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附图所示实施例中,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机架A以及安装在机架A上的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B、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C、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D和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E,输液器短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B对输液器短管进行上料、排齐、正位等操作,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C对正位后的输液器短管的一端进行涂胶,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移动至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D的末端,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D对三通管进行上料、中转和翻转等操作,然后将三通管插入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中,三通管和输液器短管形成三通短管组件,三通短管组件经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E进行转向操作,经三通短管组件中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调整至朝向输液器短管,然后再将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与输液器长管进行组装的工序中;其中:
如图3和图4所述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B包括设置于机架A上的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B1、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所述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B1、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机架A上,所述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设置于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B1的上方,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设置于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的上方,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在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之间移动;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包括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第一机械手组件用于夹持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从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B1中取出的第M批输液器短管,并将第M批输液器短管移运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上,第二机械手组件用于辅助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对第M-1批输液器短管进行排齐,并将排齐后的第M-1批输液器短管移运至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在使用时,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从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B1中取出输液器短管,每批取出的输液器短管均包含多条,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的第一机械手组件将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上的输液器短管夹取,并向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移动,在此过程中,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的第二机械手协助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完成了上一批输液器短管的排齐操作并夹持住排齐后的输液器短管,在第一机械手组件夹持当前批次的输液器短管向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移运的同时,第二机械手组件也夹持住已经被排齐后的上一批次的输液器短管向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移动,第一机械手组件将本批次的输液器短管移动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上时,第二机械手组件也将上批次的输液器短管移动到了输液器正位装置B5上,然后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再复位,循环重复取管、送管的操作,各个装置之间配合协调,工序连贯性强,输液器短管预处理的效率明显提高;
如图24所示,所述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D包括设置于机架A上的三通管上料装置D1、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D2、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D3及三通管翻转装置D4,三通管上料装置D1和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D3依次安装于机架A上,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D2安装于三通管上料装置D1和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D3的上方的机架A架体上,三通管翻转装置D4安装于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D3的上方的机架A架体上;使用时,通过三通管上料装置D1将三通管排列成一排,通过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D2将排齐呈排的三通管从三通管上料装置D1转移到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D3,三通管在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D3中旋转180°,然后通过三通管翻转装置D4抓取三通管,对将三通管翻转90°,从竖直状态上抬为水平状态,此时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短管粘接组装的一端靠近输液器短管,三通管侧壁的第三个管段朝下,在三通管翻转装置D4的夹持作用和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偏沉侧移,通过三通管翻转装置D4将三通管移动至与已经涂好胶的输液器短管粘接即可。
所述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C安装于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的一侧,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C用于对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上的输液器短管进行涂胶,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经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移动至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D的三通管翻转装置D4的一侧,将翻转后的三通管向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移动,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插入输液器短管中,组装成三通短管组件;
如图38和39所示,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E包括组装后转移装置E1、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E2和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E3,所述组装后转移装置E1安装在机架A上,用于将组装后的三通短管组件转移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E2上;所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E2安装在机架A上,用于对三通短管组件进行统一的转向操作;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E3安装在机架A上,用于将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E2上转向后的三通短管组件夹取并移动至输液器长管组装工序中;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E2的上方空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组装后转移装置E1相对应,另一部分与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E3相对应,通过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E2对三通短管组件进行统一的旋转,将三通短管组件旋转至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朝向输液器长管组装工序,然后通过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E2将三通短管组件的三通管和输液器短管分别夹持住,平稳地将三通短管组件移运到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工序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所述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B1包括外仓B11、设置于外仓B11内部的内仓B12、用于支撑外仓B11的外仓安装座B13和用于驱动内仓B12在外仓B11中上下移动的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14,所述外仓B11呈上端和下端开放的矩形结构,外仓B11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均开设有第一开口B1101,外仓B11左侧板第一开口B1101的一侧和外仓B11右侧板第一开口B1101的一侧对应安装有光电传感器B1102,外仓B11的下端安装在外仓安装座B13上;所述内仓B12呈上端和后端开放的矩形结构,内仓B12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有与外仓B11的第一开口B1101位置相对应的长条形开口B1201,内仓B12的底部与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14连接,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14安装在外仓安装座B13上;上料料仓在使用时,输液短管整齐排放在内仓B12中,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从内仓B12中吸取输液短管,通过对应设置的两个对射型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开口B1102内是否有输液短管,当检测到第一开口B1101内输液短管不足时,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14启动,推动内仓B12在外仓B11的内腔中上移,上移至对射型光电传感器B1102检测到第一开口B1101内输液短管充足,实现不间断取料操作,极大提高取料效率;
所述外仓安装座B13包括料仓座板B1301和肋板B1302,所述料仓座板B1301包括水平座板和设置于水平座板下端的垂直座板,肋板B1302设置于水平座板和垂直座板之间,外仓B11安装在水平座板上;所述外仓安装座B13还包括固定支撑板B1303、第一短管滑轨B1304、第一短管滑块B1305、微动气缸B1306和微动缸座B1307,所述固定支撑板B1303安装在机架A上,固定支撑板B1303面向垂直座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短管滑轨B1304,垂直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短管滑轨B1304相配合的第一短管滑块B1305,固定支撑板B1303上设置有微动缸座B1307,微动缸座B1307上安装有微动气缸B1306,微动气缸B1306的伸缩方向与第一短管滑轨B1304的方向一致,微动气缸B1306的活塞杆末端与肋板B1302连接;每隔一定时间微动气缸B1306伸缩过程中带动外仓B11沿第一短管滑轨B1304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以便于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顺利吸取输液短管;
所述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14包括短管升降驱动电机B1401、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B1402、第一短管直线轴承B1403和第一短管光轴B1404,所述短管升降驱动电机B1401安装在水平座板的下端面上,短管升降驱动电机B1401与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B1402连接,驱动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B1402上下移动,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B1402的上端与内仓B12的底板固定连接,水平座板上安装有多个第一短管直线轴承B1403,第一短管光轴B1404的上端穿过第一短管直线轴承B1403后固定在内仓B12的底板上;所述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14还包括升降电机光电支板B1405、接近开关B1406和内仓高度检测块B1407,所述水平座板的下端面垂直固定有升降电机光电支板B1405,升降电机光电支板B1405的安装位置与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B1402相对应,升降电机光电支板B1405上下间隔开设有检测孔B1408,检测孔B1408内安装有接近开关B1406,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B1402的下端安装有内仓高度检测块B1407;上下两个接近开关B1406之间的距离即为内仓B12能够上下移动的范围,当内仓高度检测块B1407与位于下方的接近开关B1406对准时,内仓B12位于初始位置,当内仓高度检测块与位于上方的接近开关对准时,表示内仓中需要补入新的输液短管;由于内仓B12的后端是开放的,在内仓B12上移的过程中不影响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从内仓B12后端伸入进去取料,同时在向内仓B12中补入输液短管时,由于内仓B12后端开放,能够边补入输液短管边将内仓B12下移,补料更方便顺利;
所述内仓B12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外沿B1202,内仓高度检测块B1407与位于下方的接近开关B1406对准时限位外B1202沿搭靠在外仓B11的上沿上;所述内仓B12的尺寸与外仓B11的内腔尺寸相配合;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包括取料安装板B21、用于吸取输液短管的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用于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上下移动的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23和用于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3水平移动的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24,所述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位于取料安装板B21的下方,所述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23设置于取料安装板B21上并与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连接,所述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24设置于取料安装板B21上并与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连接;使用时,取料安装板B21安装在机架A上,通过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23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下移至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B1的内仓B12中,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柔性吸附输液短管后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23带动输液短管上移,然后再通过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24将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23和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同步向外推出,以便于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的第一机械手组件顺利夹取输液短管;
所述取料安装板B2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B2101,第二开口B2101的两侧安装有平行的第二短管滑轨B2102;所述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23包括第一滑板B2301、第一滑座B2302、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3、第一升降导轴B2304和第二短管直线轴承B2305,所述第一滑板B230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滑座B2302,第一滑座B2302安装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短管滑轨B2102上,第一滑板B2301的中部安装有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3,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3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第二开口B2101后与输液器吸取机构B22连接,第一滑板B230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短管直线轴承B2305,第二短管直线轴B2305承分布在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3的四周,第二短管直线轴承B2305内安装有第一升降导轴B2304,第一升降导轴B2304的下端向下穿过第二开口B2101后与输液器吸取机构B22连接;通过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3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整体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升降导轴B2304使得移动的平稳性大大提高;
所述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24包括第一短管平移气缸B2401和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B2402,所述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B2402设置于取料安装板B21上,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B2402上安装有第一短管平移气缸B2401,第一短管平移气缸B2401的伸缩方向与第二短管滑轨B2102的方向一致,第一短管平移气缸B2401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一滑板B2301连接;第一短管平移气缸B2401伸出,推动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23和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同步向外移动;
所述输液短管吸取机构B22包括吸嘴轴承座板B2201、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2、吸嘴导轴B2203、吸嘴固定板B2204和吸嘴管B2205,所述吸嘴轴承座板2201的上端面与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3和第一升降导轴B2304连接,吸嘴轴承座板B2201上间隔设置有多组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2,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2内安装有吸嘴导轴B2203,吸嘴导轴B2203的上端设置有卡板,卡板与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吸嘴导轴B2203的下端水平设置有吸嘴固定板B2204,吸嘴固定板B2204上设置有用于从料仓中吸取输液短管的吸嘴管B2205;在重力作用下卡板以下的吸嘴导轴B2203均向下伸出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2,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3伸出时,吸嘴管B2205下移至与输液短管接触,此时缓冲弹簧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吸嘴管B2205严重下压输液短管,吸嘴管B2205在外部吸气设备的作用下吸附住输液短管的一端,并在第一短管升降气缸B2303的作用下带动输液短管上移至脱离内仓B12;
每组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2包括两个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2,每组的两个第三短管直线轴承B2202内的吸嘴导轴B2203的下端与同一块吸嘴固定板B2204连接;所述吸嘴管B2205的上方与外部吸气设备的导气管连接;所述取料安装板B21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穿过外部吸气设备的导气管的管路分配器B2103。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包括支撑底板B31、设置于支撑底板B31上端面的支轴B32、设置于支轴B32上端的第一连接块B33、设置于第一连接块B33上端的排齐座板B34、设置于排齐座板B34上端面的导管支撑板B35和设置于排齐座板B34下端面的排齐机构B36,所述导管支撑板B35至少间隔设置两组,导管支撑板B35的上端间隔开设有若干导管放置槽B37;所述排齐机构B35包括排齐导轴B3601、第四短管直线轴承B3602、排齐气缸B3603、气缸固定板B3604、联板B3605和导管顶齐板B3606,所述排齐导轴B3601的设置方向与导管支撑板B35的设置方向垂直,排齐导轴B3601安装在第一连接块B33上,排齐导轴B3601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管顶齐板B3606,导管顶齐板B3606上安装有第四短管直线轴承B3602,排齐导轴B3601插入第四短管直线轴承B3602内,所述排齐座板B34的下端面设置有两块气缸固定板B3604,导管顶齐板B3606的下端设置有与其相临近的气缸固定板B3604的位置对应的联板B3605,排齐气缸B3603的缸筒固定在气缸固定板B3604上,排齐气缸B3603的活塞杆固定在与其临近的联板B3605上;使用时,将输液器短管移运到排齐座板B34上方,通过间隔设置的两组导管支撑板B35形成支撑,启排齐气缸B3603,两块导管顶齐板B3606做相对运动,分别抵触在输液器短管的两端,将输液器短管排齐,整个结构设计简单,排齐效率高;
每组导管支撑板B35均由多块平行的板体构成,板体上均开设有导管放置槽B37,板体之间的导管放置槽B37的位置相对应;至少一块导管顶齐板B3606的上端间隔设置有导管通行槽B3607,导管通行槽B3607的位置与导管放置槽B37的位置一一对应,导管通行槽B3607的槽底位于导管放置槽B37的槽顶上方;输液器短管沿导管通行槽B3607移动至导管支撑板B35正上方,使得输液器短管能够准确地落入导管放置槽B37中;
如图16-18所示,所述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包括短管输送机构B51和前后间隔设置于短管输送机构B51一侧的两个正位机构,正位机构包括下正位组件B52和上正位组件B53,输液器短管间隔放置于短管输送机构B51上,输液器短管的一端伸出短管输送机构B51并伸入下正位组件B52和上正位组件B53之间;输液器短管经短管输送机构B51进行主体支撑,经第一个正位机构的下正位组件B52和上正位组件B53将输液器短管的头部扶正,以利于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C对输液器短管的头部进行涂胶,涂胶完毕后第一个正位机构的下正位组件B52和上正位组件B53分开,短管输送机构B51将输液器短管送往第二个正位机构处,通过第二个正位机构的下正位组件B52和上正位组件B53将涂好胶的输液器短管头部再次正位,以利于后续与处理好的三通管进行组装的操作;
所述下正位组件B52包括下正位气缸安装板B521、下正位气缸B522、下正位托板B523、下直线轴承B524、下光轴B525、下正位叉板安装板B526和下正位叉板B527,所述下正位气缸安装板B521安装在机架A上,下正位气缸B522安装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下正位气缸B521,下正位气缸B522的缸筒上端与水平设置的下正位托板B523固定连接,下正位托板B523上安装有下直线轴承B524,下直线轴承B524位于下正位气缸B522的两侧,下直线轴承B524内插入下光轴B525,下光轴B525的上端和下正位气缸B522的活塞杆的上端均与水平设置的下正位叉板安装板B526固定连接,下正位叉板安装板B526的上端面安装有下正位叉板B527,下正位叉板B527的上端间隔开设有若干“V”型限位开口B528;
所述上正位组件B53包括上正位气缸安装板B531、上正位气缸B532、上正位叉板安装板B533和上正位叉板B534,所述上正位气缸安装板B531安装在机架A上,上正位气缸安装板B531的下端面安装有上正位气缸B532,上正位气缸B532的活塞杆下端与水平设置的上正位叉板安装板B533连接,上正位叉板安装板B533的下端面安装有上正位叉板B534,上正位叉板B534的下端间隔开设有与“V”型限位开口B528一一对应的倒“V”型限位开口B535;
正位机构使用时,下正位组件B52和上正位组件B53同时启动,下正位气缸B522伸出,推动下正位叉板B527上移,每一输液短管均被一“V”型限位开口支撑B528,上正位气缸B532伸出,推动上正位叉板B534下移,上正位叉板B534的倒“V”型限位开口B535和下正位叉板的“V”型限位开口B528配合形成一个限位口,每一输液器短管均被限位在一个限位口中,便于进行涂胶操作,或与三通管进行组装;
所述下正位叉板B527由间隔设置的N块板体组成,上正位叉板B534由间隔设置的N±1块板体组成,下正位叉板B527和上正位叉板B534的板体交错设置,增强对输液器短管的限位稳定性和支撑平稳性;所述“V”型限位开口B528和倒“V”型限位开口B535均平滑处理,有效防止划伤输液短管外壁;所述短管输送机构B51的输送带宽度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短管支撑板B511,所述短管支撑板B511的上端设置有“V”型开槽B512,输液器短管支撑在对应的两个“V”型开槽B512中,增强对输液短管主体支撑的平稳性;其中一个正位机构远离短管输送机构B51的一侧设置有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C,另一个正位机构远离短管输送机构B51的一侧设置有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D,增强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与输液器短管涂胶工序和三通短管组件组装工序的连贯性;
如图12-15所示,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B4包括移运安装板B41、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42、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43、第一机械手组件B44和第二机械手组件B45,所述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42安装在机架上A,移运安装板B41与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42连接,移运安装板B41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夹取输液器短管的第一机械手组件B44,移运安装板B41上安装有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43,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43的下方安装有用于夹取输液器短管的第二机械手组件B45,第一机械手组件B44位于第二机械手组件B45的前方;第一机械手组件B44抓取第M批输液器短管,将第M批输液器短管从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转移到输液器短管排齐B3装置,第二机械手组件B45抓取第M-1批输液器短管,辅助第第M-1批输液器短管在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上排齐后将其转移至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上,当第一机械手组件B44正好移动到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处时,第二机械手组件B45正好位于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5上方并辅助排齐,当第一机械手组件B44抓取第M批输液器短管移动至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时,第二机械手组件B45正好将第M-1批输液器短管移动到了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上;
所述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B42包括第三短管滑轨B421、第二短管滑块B422、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和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B424,所述第三短管滑轨B421安装在机架A上,第二短管滑块B422滑动设置于第三短管滑轨B421上,第二短管滑块B422与移运安装板B41固定连接,移运安装板B41的一侧与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的缸筒安装在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B424上,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B424安装在机架A上,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的伸缩方向与第三短管滑轨B421的设置方向一致;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伸缩时带动移运安装板B41沿着第三短管滑轨B421移动,同步带动第一机械手组件B44和第二机械手组件B45移动,第一机械手组件B44的运动轨迹是在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和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之间往返,第二机械手组件B45的运动轨迹是在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之间往返;
所述第一机械手组件B44包括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B441、第一短管平行气爪B442、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B443、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B444、第一短管夹爪B445、第二短管夹爪B446、第四短管滑轨B447和第三短管滑块B448,所述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B441的上端固定在移运安装板B41的下端面,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B441上安装有第一短管平行气爪B442,第一短管平行气爪B442的两个爪板朝下,第一短管平行气爪B442的其中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B443,另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B444,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B443的下端安装有第一短管夹爪B445,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B444的下端安装有第二短管夹爪B446,第一短管夹爪B445和第二短管夹爪B446配合夹取输液器短管,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B443上设置有第四短管滑轨B447,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B444上设置有与第四短管滑轨B447对应的第三短管滑块B448;第一机械手组件B44从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中夹取输液器短管后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动作,第一机械手组件B44向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移动,第一机械手组件B44的第一短管平行气爪B442张开时,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B443和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B444错位,第一短管夹爪B445和第二短管夹爪B446随之张开,将输液器短管放置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5的导管支撑板B35上;
所述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B43包括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1、第四短管直线轴承B432和第二升降导轴B433,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1沿纵向安装在移运安装板B41上,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1两侧的移运安装板B41板体上设置有第四短管直线轴承B432,第四短管直线轴承B432内安装有第二升降导轴B433,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1的下端以及第二升降导轴B433的下端均与第二机械手组件B45连接;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1的伸缩带动第二机械手组件B45上下移动,第二机械手组件B45在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5上方向下移动时,能够辅助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5对输液器短管进行限位排齐,输液器短管排齐后第二机械手组件B45抓取输液器短管,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1收缩,第二机械手组件B45抓取输液器短管上移,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伸动作,带动第二机械手组件B45向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移动;
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B45包括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B451、第二短管平行气爪B452、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B453、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B454、第三短管夹爪B455、第四短管夹爪B456、第五短管滑轨B457和第四短管滑块B458,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B451水平设置,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B451的上端面与第二升降导轴B433及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1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B451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短管平行气爪B452,第二短管平行气爪B452的爪板朝下,第二短管平行气爪B452的其中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B453,另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B454,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B453的下端安装有第三短管夹爪B455,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B454的下端安装有第四短管夹爪B456,第三短管夹爪B455和第四短管夹爪B456配合夹取输液器短管,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B453上设置有第五短管滑轨B457,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B454上设置有与第五短管滑轨B457对应的第四短管滑块B458;第二短管平行气爪B452的张开和闭合带动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B453和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B454的错位与重合,进而带动第三短管夹爪B455和第四短管夹爪B456的张开和闭合,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动作带动第一机械手组件B44移向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B2时第二机械手组件B45移动至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B3的导管支撑板B35上方,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伸出,第二短管平行气爪B452张开,此时第三短管夹爪B455和第四短管夹爪B456介于与其位置对应的输液器短管两侧,对输液器短管形成位置限定,辅助输液器短管的排齐操作,输液器短管排齐后第二短管平行气爪B452闭合,第三短管夹爪B455和第四短管夹爪B456闭合将输液器短管夹住,第二短管升降气缸B431收缩,第二短管平移气缸B423启动,将第二机械手组件B45移动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B5;
所述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B443、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B444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B453和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B454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短管夹爪B445和第二短管夹爪B446均呈“7”形结构,所述第三短管夹爪B455和第四短管夹爪B456呈倒置的“U”型或“F”型结构,提高辅助排齐过程中对输液器短管的限位效果,提高夹持输液器短管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25-28所示,所述三通管上料装置D1包括三通管输送机构D11、位于三通管输送机构D11末端的三通管暂存机构D12和用于移动三通管暂存机构D12的错位往复移动机构D13,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D11上设置有P条用于输送三通管的输送通道,所述三通管暂存机构D12上开设有n×P个三通管容置开口;使用时,P条输送通道中均排满三通管,P条输送通道对应与P个三通管容置开口一一对准,排在最靠近三通管暂存机构D12的三通管进入其对准的三通管容置开口中,然后错位往复移动机构D13整体移动三通管暂存机构D12,使得P条输送通道与另外P个三通管容置开口一一对准,排在最靠近三通管暂存机构D12的三通管进入其对应的三通管容置口中,如此循环n次,所有三通管容置开口中均容置有一个三通管,无需增加输送设备即可满足一次性大量上料,节约成本,提高三通管上料速率;
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D11安装在机架A上,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D11包括第一底板D111和间隔设置于第一底板D111上端的输送通道D112;所述输送通道D112的主体呈矩形结构,输送通道D112的主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穿孔D113,“T”形穿孔D113的上端与输送通道D112主体的上端面连通,三通管的头部位于“T”形穿孔D113的上端开口中,三通管待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插入“T”形穿孔D113的下端开口中,三通管的另一端位于“T”形穿孔D113内且伸向三通管暂存机构D12的方向;所述第一底板D111和/或输送通道D112向设置三通管暂存机构D12的方向下倾设置;这种三通管的放置方向有利于三通管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下滑过程中三通管位置稳定地顺利进入三通管暂存机构D12的三通管容置开口中;
所述三通管暂存机构D12包括第一底座121、第一三通滑轨D122、第一三通滑块D123、下支撑板D124、侧支撑板D125、上支撑板D126和三通管容置板D127,所述第一底座D121安装在机架A上,第一底座D12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三通滑轨D122,第一三通滑轨D122的方向与输送通道D112的方向垂直,第一三通滑轨D122上安装有第一三通滑块D123,第一三通滑块D123的上端面与下支撑板D124的下端面连接,下支撑板D124的两端设置有侧支撑板D125,侧支撑板D125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板D126,上支撑板D126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三通管容置板D127,三通管容置板D127的设置方向与输送通道D112的方向垂直,三通管容置板D127上间隔开设有三通管容置开口D128;在外力作用下第一三通滑块D123沿第一三通滑轨D122滑动时,三通管容置板D127产生位移,使得三通管容置开口D128分n批、每批P个地与输送通道D112对准,三通容置开口D128的形状以三通管在三通容置开口D128中位置不产生移动,且便于被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D2上的三通管夹爪抓取为准;所述错位往复移动机构D13包括第一三通连接板D131、第一三通气缸D132、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D133、第二三通气缸D134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D135,所述第一底座D121的上端面沿第一底座D12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D133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D135,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D133上安装有第一三通气缸D132,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D135上安装有与第一三通气缸D132对称设置的第二三通气D134缸,第一三通连接板D131位于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D133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D135的中部,第一三通连接板D131的一端固定在下支撑板D124或上支撑板D126上,第一三通连接板D131的另一端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三通气缸D132及第二三通气缸D134连接;第一三通气缸D132伸出时第二三通气缸D134收缩,第一三通气缸收缩D32时第二三通气缸D134伸出,第一三通气缸D132和第二三通气缸D134动作时均带动第一三通连接板D131移动,通过第一三通连接板D131带动整个三通管暂存机构D12进行移动,且确保三通管暂存机构D12移动平稳;
如图25-28所示,所述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D2包括夹持组件D21、与夹持组件D21连接并用于上下移动夹持组件D21的纵向移动驱动组件D22、安装在机架A上并与纵向移动驱动组件D22连接的滑动组件D23和安装在机架上A并与滑动组件D23连接的水平移动驱动组件D24;使用时,夹持组件D21用于从三通管暂存机构D12中夹取三通管,纵向移动驱动组件D22用于驱动夹持组件D21上下移动,水平移动驱动组件D24用于推动滑动组件D23,进而带动纵向移动驱动组件D22和夹持组件D21平移;
所述夹持组件D21包括三通气爪安装板D211、间隔设置于三通气爪安装板D211上的n×P个三通平行气爪D212和设置于每个三通平行气爪D212上的一组三通管夹爪D213,三通平行气爪D213的爪端朝下,每组三通管夹爪D213均包含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三通管夹爪,三通管夹爪D213的位置与三通管容置开口D128的位置相对应;所述“L”形三通管夹爪的接触端对称设置有半圆形开口;三通平行气爪D212开合,带动三通管夹爪D213的开合,三通管夹爪D213闭合时半圆形开口夹持在三通管的头部以下;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组件D22包括侧连接板D221、水平支撑板D222、第一纵移气缸D223、第一三通导轴D224和第一三通直线轴承D225,所述侧连接板D221间隔设置有两块,侧连接板D221的上端与滑动组件D23连接,侧连接板D221的下端之间固定有水平支撑板D222,水平支撑板D222上安装有纵向设置的第一纵移气缸D223,第一纵移气缸D223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水平支撑板D222并与三通气爪安装板D211的上端面连接,第一纵移气缸D223两侧的水平支撑板D222上设置有第一三通直线轴承D225,第一三通直线轴承D225内安装有第一三通导轴D224,第一三通导轴D224的下端与三通气爪安装板D221的上端面连接;第一纵移气缸D223的伸缩带动夹持组件上下移动,第一三通导轴D224随纵第一纵移气缸D223的伸缩在第一三通直线轴承D225中移动,起到平稳导向的作用;
所述滑动组件D23包括第二三通滑轨D231、第二三通滑块D232和三通滑座D233,所述第二三通滑轨D231安装在机架A上,第二三通滑轨D231上安装有第二三通滑块D232,第二三通滑块D232的上端面与三通滑座D23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三通滑座D233与纵向移动驱动组件D22的侧连接板D221的上端连接;
所述水平移动驱动组件D24包括第一三通平移气缸D241、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242、限位件D243和限位件安装板D244,所述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242安装在机架A上,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242上安装有第一三通平移气缸D241,第一三通平移气缸D241的活塞杆末端与三通滑座D233连接,第一三通平移气缸D241的伸缩带动三通滑座D233沿第二三通滑轨D231的设置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242两侧的机架A上安装有限位件安装板D244,限位件安装板D244上安装有用于对三通滑座D233形成限位的限位件D234;第一三通平移气缸D241的伸缩带动三通滑座D233和第二三通滑块D232沿第二三通滑轨D231移动,进而使得纵向移动驱动组件D22和夹持组件D21平移,限位件用于限制三通滑座D233的移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29-33所述,所述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D3包括第二底板D31、设置于第二底板D31上端的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32、与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32连接的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D33,所述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D33包括壳体D331、第一转轴D332、三通管座D333和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D334,所述第一转轴D332间隔设置有n×P条,第一转轴D332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D331内,第一转轴D332的上端穿出壳体D331,第一转轴D332的上端安装有三通管座D333,第一转轴D332位于壳体D331内部的轴段均与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D334连接;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32将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D33整体向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D2用于抓取三通管的夹持组件D21移动,夹持组件D21将三通管统一置入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D3的三通管座D333中,三通管在三通管座D333中位置被限定,不能发生侧移,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32复位,通过转轴旋转驱动组件D333带动所有第一转轴D332同步沿周向旋转180°,使得位于三通管侧壁上的第三个管段旋转至背向输液器短管,以利于后续工序中将三通管与输液器短管的组装;
所述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32包括第三三通滑轨D321、第三三通滑块D322、第三三通气缸D323和第二三通连接板D324,所述第三三通滑轨D321安装在第二底板D31上,第三三通滑轨D321上设置有第三三通滑块D322,第三三通滑块D322的上端面与壳体D33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三通气缸D323安装在第二底板D31上,第三三通气缸D323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二三通连接板D324连接,第二三通连接板D324固定在壳体D331上,第三三通气缸D323的伸缩带动第二三通连接板D324前后移动,进而拉动与第二三通连接板D324连接的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D33的平移,便于将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D33移动至靠近或远离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D3中用于抓取三通管的夹持组件D21,所述壳体D33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接触块D325,所述第二底板D3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接触块D326;第一接触块D325与第二接触块D326接触时,表示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32完成复位;
所述三通管座D333包括插块D3331、设置于插块D3331上端面一侧的侧块D3332、设置于插块D3331下端面的第一轴夹板D3333和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轴夹板D3333连接的第二轴夹板D3334,第一轴夹板D3333和第二轴夹板D3334夹持在第一转轴D332的上端,插块D3331上设置有插孔D3335,所述侧块D3332上设置有限位槽D3336,所述插孔D3335的尺寸与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短管连接的一端的尺寸相配合,所述限位槽D3336的弧面形状与三通管侧面的管段的弧面相配合;位于三通管侧壁上的管段限位在限位槽D3336中,防止三通管在旋转正位过程中发生周向移动;
所述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D334包括齿轮D3341、第四三通气缸D3342、三通气缸座板D3343、第三三通连接板D3344、第四三通滑块D3345、第五三通滑块D3346、滑块安装板D3347、第四三通滑轨D3348和齿条D3349,所述齿轮D3341套设在第一转轴D332的外壁上,所述三通气缸座板D3343设置于壳体D331内壁上,第四三通气缸通过气缸座板安装在壳体内腔,第四三通气缸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转轴D332的方向垂直,第四三通气缸D3342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三三通连接板D3344的始端连接,第四三通气缸D3342的缸筒通过滑块安装板D3347与第四三通滑块D3345连接,第五三通滑块D3346通过另一滑块安装板D3347间隔设置在远离第四三通气缸D3342缸筒的一侧,第四三通滑轨D3348依次穿过第四三通滑块D3345和第五三通滑块D3346,第四三通滑轨D3345与齿条D3341固定连接,第四三通滑轨D3348和齿条D3349的设置方向相同且均与第一转轴D332垂直,齿条D3349的齿牙与所有第一转轴D332外壁的齿轮D3341相啮合,第三三通连接板D3344的末端与第四三通滑轨D3348和/或齿条D3349固定连接;转轴旋转驱动组件D334中,第四三通滑块D3345和第五三通滑块D3346保持位置恒定,在第四三通气缸D3342的伸缩带动下,第三三通连接板D3344拉动第四三通滑轨D3348和齿条D3349进行平移,齿条D3349平移的过程中齿轮D3341旋转,带动第一转轴332旋转180°,使得位于三通管侧壁上的第三个管段旋转至背向输液器短管,以利于后续工序中将三通管与输液器短管的组装;所述第四三通滑轨D3348和/或齿条D3349的上端面设置有缓冲定位块D33410,缓冲定位块的高度与第四三通滑轨D3348或齿条D3349到壳体顶面的距离间隙配合,缓冲定位块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在装置安装过程中确定齿条和齿轮的啮合位置;所述第四三通滑轨D3348和/或齿条D3349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气缸伸缩定位块D33411,第四三通气缸D3342伸出时,第四三通气缸D3342的活塞杆末端与其中一块气缸伸缩定位块D33411接触,表示完成180°旋转,第四三通气缸D3342收缩时,第四三通滑块D3345与另一块气缸伸缩定位块D33411接触,表示完成180°旋转;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便于齿条D3349和第四三通滑轨D3348穿过的长条孔;所述壳体的侧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
如图34-37所示,所述三通管翻转装置D4包括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41、纵移驱动机构D42、翻转驱动机构D43和取料机构D44,所述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41安装在机架A上,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4D与纵移驱动机构D42连接,纵移驱动机构D42的下方连接有翻转驱动机构D43,翻转驱动机构D43与取料机构D44连接;
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41用于带动纵移驱动机构D42、翻转驱动机构D43和取料机构D44整体平移,纵移驱动机构D42用于带动翻转驱动机构D43和取料机构D44的升降,翻转驱动机构D43用于驱动取料机构D44进行90°翻转,取料机构D44用于抓取三通管;
使用时,通过纵移驱动机构D42带动取料机构D44下移,取料机构D44夹取三通管,纵移驱动机构D42带动取料机构D44上移,翻转驱动机构D43驱动取料机构D44产生90°旋转,使得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水平朝向输液器短管,然后通过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41将三通管向输液器短管移动,最终将三通管与已经涂好胶的输液器短管粘接组装在一起;
所述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41包括第五三通滑轨D411、第六三通滑块D412、滑台板D413、平移气缸连接板D414、第二三通平移气缸D415和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416,所述第五三通滑轨D411至少平行且间隔地设置有两条,第五三通滑轨D411固定在机架A上,第五三通滑轨D411上配合设置有第六三通滑块D412,第六三通滑块D412的上端面之间固定有滑台板D413,滑台板D413上设置有平移气缸连接板D414,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416固定在机架A上,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D416上安装有第二三通平移气缸D415,第二三通平移气缸D415的活塞杆末端与平移气缸连接板D414连接;第二三通平移气缸D415伸缩时,拉动或推动滑台板D413沿着第五三通滑轨D411方向进行平移;
所述纵移驱动机构D42包括立板D421、第二纵移气缸座板D422、第二纵移气缸D423、纵移顶缸D424、限位顶头D425、第二三通直线轴承D426、第二三通导轴D427、导轴后连接板D428和第一升降连接板D429,所述滑台板D413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立板D421,立板D421的下端面之间固定有第二纵移气缸座板D422,第二纵移气缸座板D422上安装有第二纵移气缸D423,第二纵移气缸D423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第二纵移气缸座板D422后与第一升降连接板D429连接,第二纵移气缸D423两侧的第二纵移气缸座板D422上安装有纵移顶缸D424,纵移顶缸D424的顶杆向下伸出第二纵移气缸座板D422,第一升降连接板D429的上端面设置有与纵移顶缸D424的顶杆相配合的限位顶头D425,所述第二纵移气缸座板D4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三通直线轴承D426,第二三通直线轴承D426内均设置有第二三通导轴D427,第二三通导轴D427的上端向上穿过滑台板D413,第二三通导轴D427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导轴后连接板D428,第二三通导轴D427的下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升降连接板D429连接;第二纵移气缸D423的伸缩带动第一升降连接板D429的升降,在此过程中纵移顶缸D424用于限定升降的范围,第二三通导轴D427用于增强升降过程的平稳性;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D43包括第二升降连接板D431、翻转气缸座板D432、翻转气缸D433、轴承座D434、轴承、联轴器D435、转动轴D436和90°翻转限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连接板D431水平设置并与第一升降连接板D429固定连接,第二升降连接板D431的一端垂直向下设置有翻转气缸座板D432,翻转气缸座板D432上安装有翻转气缸D433,第二升降连接板D431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两个轴承座D434,轴承座D434内安装有轴承,两轴承之间设置有转动轴D436,转动轴D436与翻转气缸D433之间通过联轴器D435连接,远离翻转气缸D433的轴承座D434的外侧设置有90°翻转限位组件;
90°翻转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头D437和第一限位块D438,所述第一限位头D437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头D437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升降连接板D431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限位块D438为直角块,第一限位块D438与转动轴D436连接,第一限位块D438的其中一个直角面与其中一个第一限位头D437接触,转动轴D436旋转90°时第一限位块D438的另一个直角板与另一个第一限位头D437接触;启动翻转气缸D433时,翻转气缸D433驱动转动轴D436旋转,在90°翻转限位组件的限位下,转动轴D436只能旋转90°;
所述取料机构D44包括翻转连接板D441、取料气爪座板D442、取料气爪D443、机械爪D444和压料块D445,所述翻转连接板D441的板面与转动轴D433连接,翻转连接板D441的下端面与取料气爪座板D442连接,取料气爪座板D442的板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取料气爪D443,每个取料气爪D443上均安装有两个相互配合的机械爪D444,所述机械爪D444呈“L”型弯折,翻转连接板D441上间隔设置有与取料气爪D443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压料块D445,压料块D445的末端伸入与其位置相对应的两个机械爪D444形成的内腔中;取料气爪D443启动时,机械爪抓取三通管,在压料块D445的限位下,所有三通管均保持在同一高度,此时启动翻转气缸D433,转动轴D436进行90°旋转,将垂直的三通管翻转为水平的三通管,使得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水平朝向输液器短管。
三通管翻转装置D4使用过程中,取料机构D44的机械爪D444抓取上料并正位好以后的三通管,在压料块D445的限位作用下所有三通管保持同一高度;纵移驱动机构D42的第二纵移气缸D423收缩,带动三通管同步上移;翻转驱动机构D43的翻转气缸D433带动转动轴D436旋转,进而带动取料气爪座板D442旋转90°,三通管被旋转至水平状态,需要与输液器软管组装的三通管接口面向输液器短管;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D41的第二三通平移气缸D415带动三通管向输液器短管移动,使得三通管与已经涂胶的输液器短管粘接,完成组装。
本实施例中,如图19-23所示,所述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C包括安装架C1、平推机构C2、翻转机构C3、涂胶机构C4、胶头旋转驱动机构C5和胶槽C6,所述安装架C1和胶槽C6间隔设置,所述平推机构C2设置于安装架C1的上端,平推机构C2伸向胶槽C6的一端与翻转机构C3连接,翻转机构C3与涂胶机构C4连接,翻转机构C3的一侧设置有胶头旋转驱动机构C5;翻转机构C3用于将涂胶机构C4的胶头伸入胶槽C6中蘸胶,或将蘸好胶的胶头从胶槽C6中抬起,平推机构C2用于将翻转机构C3、涂胶机构C4和胶头旋转驱动机构C5整体平移,胶头旋转驱动机构C5用于驱动涂胶机构C4上的胶头旋转;使用时,首先进行蘸胶,通过翻转机构C3将涂胶机构C4的胶头伸入胶槽C6中蘸胶,通过翻转机构C3将蘸好胶的胶头从胶槽C6中抬起,再通过平推机构C2将翻转机构C3、涂胶机构C4和胶头旋转驱动机构C5整体平移至涂胶机构C4的胶头插入输液器短管内腔的一端,启动胶头旋转驱动机构C5,驱动涂胶机构C4上的胶头旋转进行均匀涂胶即可,在蘸胶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动胶头旋转驱动C5机构,使得胶头均匀蘸胶。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推机构C2包括平推气缸C21、平推导轴C22、平推直线轴承C23和固定板C24,所述平推气缸C21安装在安装架C1的上端,平推气缸C21两侧的安装架C1上设置有平推直线轴承C23,平推直线轴承C23内安装有平推导轴C22,平推气缸C21的末端以及平推导轴C22的末端均伸向胶槽C6的方向,平推气缸C21的末端以及平推导轴C22的末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板C24;平推气缸C21的伸缩带动固定板C24向靠近胶槽C6的一端平移或向远离胶槽C6的一端平移,在平推导轴C22的作用下,固定板C24的平移稳定性更佳;
所述翻转机构C3包括第一座板C31、翻转气缸C32、第二座板C33、第二转轴C34和平推连接板C35,所述第一座板C31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C24的上端,第一座板C31间隔设置有两块,翻转气缸C32的缸筒铰接于两块第一座板C31之间,所述固定板C24面向胶槽C6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座板C33,第二座板C33间隔设置有两块,第二转轴C34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两块第二座板C33之间,第二转轴C34上垂直固定有平推连接板C35,平推连接板C35的上端与翻转气缸C32的活塞杆末端铰接;翻转气缸C32的伸缩带动转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所述涂胶机构C4包括第一安装板C41、第二安装板C42和胶头C43,所述第一安装板C41的始端固定在第二转轴C34上,第一安装板C41至少间隔设置有两块,第一安装板C41的末端均与第二安装板C42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C42沿胶槽C6的方向设置,第二安装板C4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胶头;翻转气缸C32的伸缩带动第二转轴C34转动,第二转轴C34转动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安装板C42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胶头插入胶槽C6中或从胶槽C6中水平抬起;
所述胶头C43包括杆体C431和刷体C432,杆体C431末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板C42上,杆体C431的始端呈锥形渐缩结构,刷体C432安装在锥形渐缩机构的窄端;刷体C432插入输液器短管内腔的一端中;
所述平推机构C2和涂胶机构C4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C7,限位机构C7包括第二限位块C71和第二限位头C72,第二限位块C71安装在第一安装板C41的始端,第二限位头C72安装在固定板C24的面向胶槽C6的端面上;翻转气缸C32收缩时,胶头C43从胶槽C6中抬起,胶头C43抬至水平时,第二限位块C71和第二限位头C72相接触;
所述胶头旋转驱动机构C5包括第三安装板C51、旋转驱动电机C52、主动齿轮C53、第一从动齿轮C54和第二从动齿轮C55,所述第三安装板C51安装在第一安装板C41的外侧,第三安装板C51上安装有旋转驱动电机C52,旋转驱动电机C52的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C53,所述胶头C43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板C42,胶头C43穿过第二安装板C4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C54,相邻两胶头C43之间的第二安装板C42上转动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C55,第二从动齿轮C55与其两侧的第一从动齿轮C54相啮合,主动齿轮C53与其中一个第一从动齿轮C54或其中一个第二从动齿轮C55啮合;旋转驱动电机C52启动,主动齿轮旋转C53,带动第一从动齿C54轮和第二从动齿轮C55旋转,进而使得胶头C43旋转,对输液器短管内腔的一端均匀涂胶;
所述胶槽C6包括槽体C61、槽盖C62、导流板C63和支架C64,所述支架C64的上端安装有槽体C61,槽体C61内腔的上端安装有槽盖C62,槽盖C62上间隔开设后开孔C65,开孔C65的位置与胶头C43的位置一一对应,槽体C61上端远离安装架C1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板C63,导流板C63用于将刷体上滴落的胶体导流回胶槽C6的槽体C61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40-42所示,所述组装后转移装置E1包括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12和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的一侧与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12连接,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的下方与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连接;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带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上下移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夹持三通短管组件,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12带动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和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平移;
所述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12包括第一组件滑轨E121、第一组件滑块E122、同步带轮安装架E123、同步带轮E124、同步带E125、驱动电机E126、第一组件连接块E127、第一同步带压紧块E128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E129,所述第一组件滑轨E121安装在机架A上,第一组件滑轨E121上安装有第一组件滑块E122,第一组件滑块E122与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连接,机架A上沿第一组件滑轨E121的设置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同步带轮安装架E123,同步带轮安装架E123上均安装有同步带轮E124,两同步带轮E124之间设置有闭合的同步带E125,其中一个同步带轮E124通过安装在机架A上的驱动电机E126驱动,所述第一组件连接块E127与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连接,第一组件连接块E127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同步带压紧块E128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E129,同步带E125的一段带体压紧在第一同步带压紧块E128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E129之间;通过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带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下移,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稳定夹持三通短管组件,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带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上移,启动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12的驱动电机E126,驱动电机E126带动同步带轮E124旋转,进而带动同步带E125移动,同步带E125通过第一组件连接块E127拉动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随之移动,将三通短管组件从组装工位移动到下一工位;
所述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11包括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111、第一组件升降气缸E112、第一组件升降顶缸E113、第一组件连接板E114、第一组件导轴E115、第一组件直线轴承E116和第一导轴连板E117,所述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111水平设置,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111的下端面与第一组件滑块E12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111上设置有第一组件升降气缸E112,第一组件升降气缸E112两侧的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111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一组件升降顶缸E113,第一组件升降气缸E112的活塞杆末端和第一组件升降顶缸E113的顶头均向下伸出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111,第一组件升降气缸E112的活塞杆末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组件连接板E114连接,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111上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组件直线轴承E116,第一组件直线轴承E116内穿过第一组件导轴E115,第一组件导轴E115的下端均与第一组件连接板E114连接,第一组件导轴E115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导轴连板E117连接;第一组件升降气缸E112的伸缩带动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的上下移动,第一组件升降顶缸E113用于限制第一组件连接板E114的上升位置,进而限制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的上升高度,第一组件导轴E115用于在第一组件升降气缸E112伸缩过程中对第一组件连接板E114的升降形成平稳的导向作用;
所述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E13包括第二组件连接板E131、第一组件平行气爪E132、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E133、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E134、第二组件滑轨E135、第二组件滑块E136、第一组件夹爪E137和第二组件夹爪E138,所述第二组件连接板E131水平设置并与第一组件连接板E114固定连接,第二组件连接板E114的下端面至少安装有两排第一组件平行气爪E132,每排第一组件平行气爪E132至少由两个第一组件平行气爪E132组成,每个第一组件平行气爪E132的其中一个爪板上都安装有一个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E133,另一个爪板上安装有一个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E134,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E133和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E134平行设置,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E133面向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E134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组件滑轨E135,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E134面向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E133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组件滑块E136,第二组件滑轨E135和第二组件滑块E136滑动配合,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E133的下端面间隔安装有第一组件夹爪E137,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E134的下端面间隔安装有第二组件夹爪E138,第一组件夹爪E137和第二组件夹爪E138错位设置,每一个第一组件夹爪E137和另一个其临近的第二组件夹爪E138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夹持机械爪;由于第一组件平行气爪E132至少设置有两排,因此三通短管组件至少有两个间隔的点是被夹持住的,提高夹持的平稳性;
所述第一组件夹爪E137和第二组件夹爪E138的夹持端均呈倒置的“U”形结构,倒置的“U”形结构的设置方式使得同一三通短管组件至少有间隔的四个点是被夹持住的,更加提高了夹持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43-46所示,所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E2包括第二底座E21、设置于第二底座E21上端面的安装座E22、转动设置于安装座E22上的第三转轴E23、设置于安装座E22上并用于驱动第三转轴E23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E24和设置于第三转轴E23顶部随第三转轴E23旋转的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所述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包括第三底板E251、对称设置于第三底板E251两端的三通管支撑板E252和对称设置于第三底板E251内部的短管支撑板E253,三通管支撑板E25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三通管支撑口E254,短管支撑板E253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短管支撑口E255,三通管支撑口E254的位置与短管支撑口E255的位置相对应,三通管支撑口E254的底部高于短管支撑口E255的底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的设置方式即为对称设置两组用于支撑三通短管组件的三通管支撑板E252和短管支撑板E253,三通短管组件组装好后先通过组装后转移装置移动至最靠近组装设备的三通管支撑板E252和短管支撑板E253中,然后通过旋转驱动机构E24将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旋转180°,将组装好的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靠近输液器长管组装设备的一侧,此时三通短管组件中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水平朝向输液器长管,通过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E3将该组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输液器长管组装工序中即可,与此同时,另一侧的三通管支撑板E252和短管支撑板E253中放入新的组装好的三通短管组件,旋转驱动机构E24再次驱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旋转180°,使得第二批组装好的三通短管组件移动到靠近输液器长管组装设备的一侧,以此循环操作,操作流程的连贯性强,提高三通短管组件的处理效率;所述安装座E2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三转轴支撑座E26,第三转轴支撑座E26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和设置于两块侧板顶部的顶板,安装座E22和顶板上均安装有轴承,第三转轴E23安装在轴承内,第三转轴E23的上端与三通管组件承载机构E25的第三底板251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E24包括齿轮E241、组件气缸座板E242、推动气缸E243、第三组件连接板E244、推动齿条E245、第三组件滑轨E246、第三组件滑块E247和滑块安装板E248,所述齿轮E241套设于第三转轴E23的外壁上,组件气缸座板E242安装在安装座E22上,推动气缸E243安装在组件气缸座板E242上,推动气缸E243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三组件连接板E24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组件连接板E244的另一端与推动齿条E245连接,推动齿条E245的设置方向与推动气缸的设置方向平行,推动齿条E245的齿牙与齿轮E241的齿牙啮合,推动齿条E245上固定有第三组件滑轨E246,安装座E22上设置有滑块安装板E248,滑块安装板E248上固定有第三组件滑块E247,第三组件滑块E247与第三组件滑轨E246连接;推动气缸E243伸缩带动推动齿条E245和与推动齿条E245连接的第三组件滑轨E246沿第三组件滑块E247移动,推动齿条E245的移动带动齿轮E241旋转,进而带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进行旋转;
所述安装座E22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限位杆安装板E27、设置于限位杆安装板E27上的限位杆E28和设置于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的第三底板E251下端面的接触板E29,接触板E29与其中一根限位杆E28接触,旋转驱动机构E24驱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旋转180°后接触板E29与另一根限位杆E28接触,限位机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E25旋转角度的准确度;
所述短管支撑板E253包括第一水平安装板E2531和间隔设置于第一水平安装板E2531上端面的至少两块纵向支撑板E2532,纵向支撑板E2332与三通管支撑板E252平行,纵向支撑板E2532上对应开设有短管支撑口E255,提高对输液器短管的支撑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47-51所示,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E3包括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32、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和三通管夹持机构E34,所述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的下端与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2和三通管夹持机构E34连接,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用于带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和三通管夹持机构E34上下移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用于水平夹持三通短管组件中的输液器短管,三通管夹持机构E34用于夹持三通短管组件中的三通管,并使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水平伸出,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与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32连接,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32用于带动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和三通管夹持机构E34平移;使用时,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下移,带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和三通管夹持机构E34下移,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平稳地夹持住输液器短管,三通管夹持机E34构倾斜地夹持住三通管,使得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水平伸出,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上移,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32将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和三通管夹持机构E34整体拉动至与输液器长管进行组装的设备处,以利于后续三通短管组件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工序顺利进行;
所述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包括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第二组件升降气缸E312、第二组件升降顶缸E313、第四组件连接板E314、第二组件导轴E315、第二组件直线轴承E316和第二导轴连板E317,所述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水平设置,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升降气缸E312,第二组件升降气缸E312两侧的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的板体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升降顶缸E313,第二组件升降气缸E312的活塞杆和第二组件升降顶缸E313的顶头均向下伸出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第二组件升降气缸E312的活塞杆末端与水平设置的第四组件连接板E314连接,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上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组件直线轴承E316,第二组件直线轴承E316内穿过第二组件导轴E315,相邻两第二组件导轴E315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二导轴连板E317连接,第二组件导轴E315的下端均与第四组件连接板E314连接;使用时,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的上下位置保持不变,第二组件升降气缸312的伸缩带动第四组件连接板314上下移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和三通管夹持机构E34均连接在第四组件连接板E314上,第四组件连接板E314抬起的高度受第二组件升降顶缸E313的限制,第二组件升降气缸E313伸缩过程中第二组件导轴E315在第二组件直线轴承E316中随之上下移动,形成平稳的导向作用;
所述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E32包括第四组件滑轨E321、第四组件滑块E322、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E323、第二组件平移气缸E324和第二组件平移顶缸E325,所述第四组件滑轨E321和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E323间隔安装在机架A上,第四组件滑轨E321上滑动安装有第四组件滑块E322,第四组件滑块E322的上端面与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E323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平移气缸E324,第二组件平移气缸E324两侧的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E323的板体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平移顶缸E325,第二组件平移气缸E324的活塞杆和第二组件平移顶缸E325的顶头均穿过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E323伸向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第二组件平移气缸E324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的侧面固定连接;第二组件平移气缸E324伸缩,拉动或推动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2平移,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2向第二组件平移气缸E324的方向移动时其位置受到第二组件平移顶缸E325的限定,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E311与第二组件平移顶缸E325接触时正好位于下一工序交接处;
所述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E33包括第五组件连接板E331、第二水平安装板E332、垂直安装板E333、第二组件平行气爪E334、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E335、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E336、第五组件滑轨E337、第五组件滑块E338、第三组件夹爪E339和第四组件夹爪E3310,所述第四组件连接板E3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五组件连接板E331,第五组件连接板E33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水平安装板E332,第二水平安装板E332的下端面安装有两排垂直安装板E333,每排垂直安装板E333至少设置两块垂直安装板E333,每块垂直安装板E333上均安装有一个第二组件平行气爪E334,第二组件平行气爪E334的其中一个爪板与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E335固定连接,另一个爪板与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E336固定连接,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E335和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E336平行设置,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E335面向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E336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五组件滑轨E337,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E336面向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E335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五组件滑块E338,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E335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组件夹爪E339,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E336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第四组件夹爪E3310,第三组件夹爪E339和第四组件夹爪E3310错位设置,每两个第三组件夹爪E339和第四组件夹爪E3310形成一个输液器短管夹持爪;第二组件平行气爪E334展开时,第五组件滑块E337与第五组件滑轨E338错位移动,使得输液器短管夹持爪中的第三组件夹爪E339和第四组件夹爪E3310张开,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将张开的第三组件夹爪E339和第四组件夹爪E3310移动至三通短管组件的输液器短管两侧,此时闭合第二组件平行气爪E334,输液器短管夹持爪的第三组件夹爪E339和第四组件夹爪E3310闭合将输液器短管夹持住,由于第二组件平行气爪E334设置有两排,即三通短管组件中的输液器短管至少间隔的两个点被夹持住,在移动过程中输液器短管的稳定性更好;
所述三通管夹持机构E34包括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E341、第三组件平行气爪E342、三通管主体容置板E343、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所述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E341垂直设置,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E341的上端固定在第四组件连接板E341上,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E341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三通管主体容置板E343,三通管主体容置板E343上开设有倾斜的三通管主体容置槽E346,所述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E341的板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组件平行气爪E342,第三组件平行气爪E342的其中一个爪板上安装有第五组件夹爪E344,另一个爪板上安装有第六组件夹爪E345;三通短管组件的三通管是通过三通管主体容置板E343、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协同夹持的,其中三通管的主体容置在三通管主体容置板E343的三通管主体容置槽E346中,三通管中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被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水平夹持住,保持在移动过程中的水平稳定性,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E31带动三通管夹持机构E34下移的过程中,三通管的主体卡入三通管主体容置槽E346中,张开的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闭合,将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夹持住
所述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呈对称设置的“L”形结构,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的“L”形结构的接触端对称设置有半圆形限位孔,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卡在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的半圆形限位孔形成的圆形孔中,三通管的头部伸入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的“L”形结构中部形成的通孔中;
所述三通管主体容置板E343、第五组件夹爪E344和第六组件夹爪E345的位置高于第三组件夹爪E339和第四组件夹爪E3310的位置,确保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为水平状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具体个案,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和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其中:
所述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所述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于机架上,所述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设置于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的上方,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设置于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的上方,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在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和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之间移动;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第一机械手组件用于夹持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从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中取出的第M批输液器短管,并将第M批输液器短管移运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上,第二机械手组件用于辅助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对第M-1批输液器短管进行排齐,并将排齐后的第M-1批输液器短管移运至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
所述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三通管上料装置、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及三通管翻转装置,三通管上料装置和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依次安装于机架上,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安装于三通管上料装置和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的上方的机架架体上,三通管翻转装置安装于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的上方的机架架体上;
所述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安装于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的一侧,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用于对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上的输液器短管进行涂胶,涂胶后的输液器短管经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移动至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的三通管翻转装置的一侧;
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后处理系统包括组装后转移装置、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和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所述组装后转移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将组装后的三通短管组件转移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上;所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对三通短管组件进行统一的转向操作;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安装在机架上,用于将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上转向后的三通短管组件夹取并移动至输液器长管组装工序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短管自动上料料仓包括外仓、设置于外仓内部的内仓、用于支撑外仓的外仓安装座和用于驱动内仓在外仓中上下移动的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外仓呈上端和下端开放的矩形结构,外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均开设有第一开口,外仓左侧板第一开口的一侧和外仓右侧板第一开口的一侧对应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外仓的下端安装在外仓安装座上;所述内仓呈上端和后端开放的矩形结构,内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有与外仓的第一开口位置相对应的长条形开口,内仓的底部与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安装在外仓安装座上;
所述外仓安装座包括料仓座板和肋板,所述料仓座板包括水平座板和设置于水平座板下端的垂直座板,肋板设置于水平座板和垂直座板之间,外仓安装在水平座板上;所述外仓安装座还包括固定支撑板、第一短管滑轨、第一短管滑块、微动气缸和微动缸座,所述固定支撑板安装在机架上,固定支撑板面向垂直座板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短管滑轨,垂直座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短管滑轨相配合的第一短管滑块,固定支撑板上设置有微动缸座,微动缸座上安装有微动气缸,微动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一短管滑轨的方向一致,微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肋板连接;
所述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短管升降驱动电机、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第一短管直线轴承和第一短管光轴,所述短管升降驱动电机安装在水平座板的下端面上,短管升降驱动电机与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连接,驱动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上下移动,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的上端与内仓的底板固定连接,水平座板上安装有多个第一短管直线轴承,第一短管光轴的上端穿过第一短管直线轴承后固定在内仓的底板上;所述第一短管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升降电机光电支板、接近开关和内仓高度检测块,所述水平座板的下端面垂直固定有升降电机光电支板,升降电机光电支板的安装位置与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相对应,升降电机光电支板上下间隔开设有检测孔,检测孔内安装有接近开关,直线式齿轮减速机齿条的下端安装有内仓高度检测块;
所述内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外沿,内仓高度检测块与位于下方的接近开关对准时限位外沿搭靠在外仓的上沿上;所述内仓的尺寸与外仓的内腔尺寸相配合;
所述输液器短管取料装置包括取料安装板、用于吸取输液短管的输液短管吸取机构、用于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上下移动的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和用于带动输液短管吸取机构水平移动的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所述输液短管吸取机构位于取料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设置于取料安装板上并与输液短管吸取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设置于取料安装板上并与输液短管吸取机构连接;
所述取料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两侧安装有平行的第二短管滑轨;所述第二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板、第一滑座、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第一升降导轴和第二短管直线轴承,所述第一滑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滑座,第一滑座安装于与其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短管滑轨上,第一滑板的中部安装有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第二开口后与输液器吸取机构连接,第一滑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短管直线轴承,第二短管直线轴承分布在第一短管升降气缸的四周,第二短管直线轴承内安装有第一升降导轴,第一升降导轴的下端向下穿过第二开口后与输液器吸取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短管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和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所述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设置于取料安装板上,第一短管平移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第一短管平移气缸,第一短管平移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二短管滑轨的方向一致,第一短管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一滑板连接;
所述输液短管吸取机构包括吸嘴轴承座板、第三短管直线轴承、吸嘴导轴、吸嘴固定板和吸嘴管,所述吸嘴轴承座板的上端面与第一短管升降气缸和第一升降导轴连接,吸嘴轴承座板上间隔设置有多组第三短管直线轴承,第三短管直线轴承内安装有吸嘴导轴,吸嘴导轴的上端设置有卡板,卡板与第三短管直线轴承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吸嘴导轴的下端水平设置有吸嘴固定板,吸嘴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从料仓中吸取输液短管的吸嘴管;
每组第三短管直线轴承包括两个第三短管直线轴承,每组的两个第三短管直线轴承内的吸嘴导轴的下端与同一块吸嘴固定板连接;所述吸嘴管的上方与外部吸气设备的导气管连接;所述取料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用于穿过外部吸气设备的导气管的管路分配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短管排齐装置包括支撑底板、设置于支撑底板上端面的支轴、设置于支轴上端的第一连接块、设置于第一连接块上端的排齐座板、设置于排齐座板上端面的导管支撑板和设置于排齐座板下端面的排齐机构,所述导管支撑板至少间隔设置两组,导管支撑板的上端间隔开设有若干导管放置槽;所述排齐机构包括排齐导轴、第四短管直线轴承、排齐气缸、气缸固定板、联板和导管顶齐板,所述排齐导轴的设置方向与导管支撑板的设置方向垂直,排齐导轴安装在第一连接块上,排齐导轴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管顶齐板,导管顶齐板上安装有第四短管直线轴承,排齐导轴插入第四短管直线轴承内,所述排齐座板的下端面设置有两块气缸固定板,导管顶齐板的下端设置有与其相临近的气缸固定板的位置对应的联板,排齐气缸的缸筒固定在气缸固定板上,排齐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与其临近的联板上;
每组导管支撑板均由多块平行的板体构成,板体上均开设有导管放置槽,板体之间的导管放置槽的位置相对应;至少一块导管顶齐板的上端间隔设置有导管通行槽,导管通行槽的位置与导管放置槽的位置一一对应,导管通行槽的槽底位于导管放置槽的槽顶上方;
所述输液器短管正位装置包括短管输送机构和前后间隔设置于短管输送机构一侧的两个正位机构,正位机构包括下正位组件和上正位组件,输液器短管间隔放置于短管输送机构上,输液器短管的一端伸出短管输送机构并伸入下正位组件和上正位组件之间;
所述下正位组件包括下正位气缸安装板、下正位气缸、下正位托板、下直线轴承、下光轴、下正位叉板安装板和下正位叉板,所述下正位气缸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下正位气缸安装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下正位气缸,下正位气缸的缸筒上端与水平设置的下正位托板固定连接,下正位托板上安装有下直线轴承,下直线轴承位于下正位气缸的两侧,下直线轴承内插入下光轴,下光轴的上端和下正位气缸的活塞杆的上端均与水平设置的下正位叉板安装板固定连接,下正位叉板安装板的上端面安装有下正位叉板,下正位叉板的上端间隔开设有若干“V”型限位开口;
所述上正位组件包括上正位气缸安装板、上正位气缸、上正位叉板安装板和上正位叉板,所述上正位气缸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上正位气缸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上正位气缸,上正位气缸的活塞杆下端与水平设置的上正位叉板安装板连接,上正位叉板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上正位叉板,上正位叉板的下端间隔开设有与“V”型限位开口一一对应的倒“V”型限位开口;
所述下正位叉板由间隔设置的N块板体组成,上正位叉板由间隔设置的N±1块板体组成,下正位叉板和上正位叉板的板体交错设置;所述“V”型限位开口和倒“V”型限位开口均平滑设置;所述短管输送机构的输送带宽度方向的两端对应设置有短管支撑板,所述短管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V”型开槽,输液器短管支撑在对应的两个“V”型开槽中;其中一个正位机构远离短管输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短管涂胶装置,另一个正位机构远离短管输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
所述输液器短管移运装置包括移运安装板、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第一机械手组件和第二机械手组件,所述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移运安装板与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移运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用于夹取输液器短管的第一机械手组件,移运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的下方安装有用于夹取输液器短管的第二机械手组件,第一机械手组件位于第二机械手组件的前方;
所述第二短管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短管滑轨、第二短管滑块、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和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所述第三短管滑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短管滑块滑动设置于第三短管滑轨上,第二短管滑块与移运安装板固定连接,移运安装板的一侧与第二短管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二短管平移气缸的缸筒安装在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上,第二短管平移气缸座板安装在机架上,第二短管平移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三短管滑轨的设置方向一致;
所述第一机械手组件包括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第一短管平行气爪、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一短管夹爪、第二短管夹爪、第四短管滑轨和第三短管滑块,所述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的上端固定在移运安装板的下端面,第一短管气爪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短管平行气爪,第一短管平行气爪的两个爪板朝下,第一短管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另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一短管夹爪,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二短管夹爪,第一短管夹爪和第二短管夹爪配合夹取输液器短管,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上设置有第四短管滑轨,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第四短管滑轨对应的第三短管滑块;
所述第三短管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短管升降气缸、第四短管直线轴承和第二升降导轴,第二短管升降气缸沿纵向安装在移运安装板上,第二短管升降气缸两侧的移运安装板板体上设置有第四短管直线轴承,第四短管直线轴承内安装有第二升降导轴,第二短管升降气缸的下端以及第二升降导轴的下端均与第二机械手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机械手组件包括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三短管夹爪、第四短管夹爪、第五短管滑轨和第四短管滑块,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水平设置,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的上端面与第二升降导轴及第二短管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第二短管气爪安装板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的爪板朝下,第二短管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另一个爪板上连接有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三短管夹爪,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的下端安装有第四短管夹爪,第三短管夹爪和第四短管夹爪配合夹取输液器短管,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五短管滑轨,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第五短管滑轨对应的第四短管滑块;
所述第一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二短管夹爪安装板、第三短管夹爪安装板和第四短管夹爪安装板之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短管夹爪和第二短管夹爪均呈“7”形结构,所述第三短管夹爪和第四短管夹爪呈倒置的“U”型或“F”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上料装置包括三通管输送机构、位于三通管输送机构末端的三通管暂存机构和用于移动三通管暂存机构的错位往复移动机构,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上设置有P条用于输送三通管的输送通道,所述三通管暂存机构上开设有n×P个三通管容置开口;
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三通管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底板和间隔设置于第一底板上端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的主体呈矩形结构,输送通道的主体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T”形穿孔,“T”形穿孔的上端与输送通道主体的上端面连通,三通管的头部位于“T”形穿孔的上端开口中,三通管待与输液器短管组装的一端插入“T”形穿孔的下端开口中,三通管的另一端位于“T”形穿孔内且伸向三通管暂存机构的方向;所述第一底板和/或输送通道向设置三通管暂存机构的方向下倾设置;
所述三通管暂存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三通滑轨、第一三通滑块、下支撑板、侧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三通管容置板,所述第一底座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三通滑轨,第一三通滑轨的方向与输送通道的方向垂直,第一三通滑轨上安装有第一三通滑块,第一三通滑块的上端面与下支撑板的下端面连接,下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侧支撑板,侧支撑板的上端之间设置有上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三通管容置板,三通管容置板的设置方向与输送通道的方向垂直,三通管容置板上间隔开设有三通管容置开口;所述错位往复移动机构包括第一三通连接板、第一三通气缸、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第二三通气缸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一底座的上端面沿第一底座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三通气缸,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与第一三通气缸对称设置的第二三通气缸,第一三通连接板位于第一三通气缸安装板和第二三通气缸安装板的中部,第一三通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下支撑板或上支撑板上,第一三通连接板的另一端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三通气缸及第二三通气缸连接;
所述三通管取料中转装置包括夹持组件、与夹持组件连接并用于上下移动夹持组件的纵向移动驱动组件,安装在机架上并与纵向移动驱动组件连接的滑动组件和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滑动组件连接的水平移动驱动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三通气爪安装板、间隔设置于三通气爪安装板上的n×P个三通平行气爪和设置于每个三通平行气爪上的一组三通管夹爪,三通平行气爪的爪端朝下,每组三通管夹爪均包含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三通管夹爪,三通管夹爪的位置与三通管容置开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L”形三通管夹爪的接触端对称设置有半圆形开口;
所述纵向移动驱动组件包括侧连接板、水平支撑板、第一纵移气缸、第一三通导轴和第一三通直线轴承,所述侧连接板间隔设置有两块,侧连接板的上端与滑动组件连接,侧连接板的下端之间固定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上安装有纵向设置的第一纵移气缸,第一纵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水平支撑板并与三通气爪安装板的上端面连接,第一纵移气缸两侧的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三通直线轴承,第一三通直线轴承内安装有第一三通导轴,第一三通导轴的下端与三通气爪安装板的上端面连接;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二三通滑轨、第二三通滑块和三通滑座,所述第二三通滑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三通滑轨上安装有第二三通滑块,第二三通滑块的上端面与三通滑座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三通滑座与纵向移动驱动组件的侧连接板的上端连接;
所述水平移动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限位件和限位件安装板,所述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安装在机架上,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三通滑座连接,第一三通平移气缸的伸缩带动滑座沿第二三通滑轨的设置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两侧的机架上安装有限位件安装板,限位件安装板上安装有用于对三通滑座形成限位的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旋转正位装置包括第二底板、设置于第二底板上端的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与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的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所述三通管旋转正位机构包括壳体、第一转轴、三通管座和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转轴间隔设置有n×P条,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第一转轴的上端穿出壳体,第一转轴的上端安装有三通管座,第一转轴位于壳体内部的轴段均与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三通滑轨、第三三通滑块、第三三通气缸和第二三通连接板,所述第三三通滑轨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第三三通滑轨上设置有第三三通滑块,第三三通滑块的上端面与壳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三通气缸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第三三通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二三通连接板连接,第二三通连接板固定在壳体上,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接触块,所述第二底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接触块;
所述三通管座包括插块、设置于插块上端面一侧的侧块、设置于插块下端面的第一轴夹板和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轴夹板连接的第二轴夹板,第一轴夹板和第二轴夹板夹持在第一转轴的上端,插块上设置有插孔,所述侧块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插孔的尺寸与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短管连接的一端的尺寸相配合,所述限位槽的弧面形状与三通管侧面的管段的弧面相配合;
所述第一转轴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齿轮、第四三通气缸、三通气缸座板、第三三通连接板、第四三通滑块、第五三通滑块、滑块安装板、第四三通滑轨和齿条,所述齿轮套设在第一转轴的外壁上,所述三通气缸座板设置于壳体内壁上,第四三通气缸通过气缸座板安装在壳体内腔,第四三通气缸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转轴的方向垂直,第四三通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三三通连接板的始端连接,第四三通气缸的缸筒通过滑块安装板与第四三通滑块连接,第五三通滑块通过另一滑块安装板间隔设置在远离第四三通气缸缸筒的一侧,第四三通滑轨依次穿过第四三通滑块和第五三通滑块,第四三通滑轨与齿条固定连接,第四三通滑轨和齿条的设置方向相同且均与第一转轴垂直,齿条的齿牙与所有第一转轴外壁的齿轮相啮合,第三三通连接板的末端与第四三通滑轨和/或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四三通滑轨和/或齿条的上端面设置有缓冲定位块,缓冲定位块的高度与第四三通滑轨或齿条到壳体顶面的距离间隙配合;所述第四三通滑轨和/或齿条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气缸伸缩定位块;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便于齿条和第四滑轨穿过的长条孔;所述壳体的侧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
所述三通管翻转装置包括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纵移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和取料机构,所述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与纵移驱动机构连接,纵移驱动机构的下方连接有翻转驱动机构,翻转驱动机构与取料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三通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五三通滑轨、第六三通滑块、滑台板、平移气缸连接板、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和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五三通滑轨至少平行且间隔地设置有两条,第五三通滑轨固定在机架上,第五三通滑轨上配合设置有第六三通滑块,第六三通滑块的上端面之间固定有滑台板,滑台板上设置有平移气缸连接板,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固定在机架上,第二三通平移气缸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三通平移气缸,第二三通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平移气缸连接板连接;
所述纵移驱动机构包括立板、第二纵移气缸座板、第二纵移气缸、纵移顶缸、限位顶头、第二三通直线轴承、第二三通导轴、导轴后连接板和第一升降连接板,所述滑台板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立板,立板的下端面之间固定有第二纵移气缸座板,第二纵移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第二纵移气缸,第二纵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向下穿过第二纵移气缸座板后与第一升降连接板连接,第二纵移气缸两侧的第二纵移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纵移顶缸,纵移顶缸的顶杆向下伸出第二纵移气缸座板,第一升降连接板的上端面设置有与纵移顶缸的顶杆相配合的限位顶头,所述第二纵移气缸座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三通直线轴承,第二三通直线轴承内均设置有第二三通导轴,第二三通导轴的上端向上穿过滑台板,第二三通导轴的上端面之间连接有导轴后连接板,第二三通导轴的下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升降连接板连接;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升降连接板、翻转气缸座板、翻转气缸、轴承座、轴承、联轴器、转动轴和90°翻转限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与第一升降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升降连接板的一端垂直向下设置有翻转气缸座板,翻转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翻转气缸,第二升降连接板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两个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两轴承之间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翻转气缸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远离翻转气缸的轴承座的外侧设置有90°翻转限位组件;
90°翻转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头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头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头的上端固定在第二升降连接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一限位块为直角块,第一限位块与转动轴连接,第一限位块的其中一个直角面与其中一个第一限位头接触,转动轴旋转90°时限位块的另一个直角板与另一个第一限位头接触;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翻转连接板、取料气爪座板、取料气爪、机械爪和压料块,所述翻转连接板的板面与转动轴连接,翻转连接板的下端面与取料气爪座板连接,取料气爪座板的板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取料气爪,每个取料气爪上均安装有两个相互配合的机械爪,所述机械爪呈“L”型弯折,翻转连接板上间隔设置有与取料气爪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压料块,压料块的末端伸入与其位置相对应的两个机械爪形成的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器短管涂胶装置包括安装架、平推机构、翻转机构、涂胶机构、胶头旋转驱动机构和胶槽,所述安装架和胶槽间隔设置,所述平推机构设置于安装架的上端,平推机构伸向胶槽的一端与翻转机构连接,翻转机构与涂胶机构连接,翻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胶头旋转驱动机构;翻转机构用于将涂胶机构的胶头伸入胶槽中蘸胶,或将蘸好胶的胶头从胶槽中抬起,平推机构用于将翻转机构、涂胶机构和胶头旋转驱动机构整体平移,胶头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涂胶机构上的胶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机构包括平推气缸、平推导轴、平推直线轴承和固定板,所述平推气缸安装在安装架的上端,平推气缸两侧的安装架上设置有平推直线轴承,平推直线轴承内安装有平推导轴,平推气缸的末端以及平推导轴的末端均伸向胶槽的方向,平推气缸的末端以及平推导轴的末端之间设置有固定板;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座板、翻转气缸、第二座板、第二转轴和平推连接板,所述第一座板的下端固定在固定板的上端,第一座板间隔设置有两块,翻转气缸的缸筒铰接于两块第一座板之间,所述固定板面向胶槽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座板,第二座板间隔设置有两块,第二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两块第二座板之间,第二转轴上垂直固定有平推连接板,平推连接板的上端与翻转气缸的活塞杆末端铰接;
所述涂胶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胶头,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始端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第一安装板至少间隔设置有两块,第一安装板的末端均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沿胶槽的方向设置,第二安装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胶头;
所述胶头包括杆体和刷体,杆体末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杆体的始端呈锥形渐缩结构,刷体安装在锥形渐缩机构的窄端;
所述平推机构和涂胶机构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头,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始端,第二限位头安装在固定板的面向胶槽的端面上;
所述胶头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板、旋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三安装板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外侧,第三安装板上安装有旋转驱动电机,旋转驱动电机的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胶头的一端穿过第二安装板,胶头穿过第二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相邻两胶头之间的第二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与其两侧的第一从动齿轮相啮合,主动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一从动齿轮或其中一个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所述胶槽包括槽体、槽盖、导流板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安装有槽体,槽体内腔的上端安装有槽盖,槽盖上间隔开设后开孔,开孔的位置与胶头的位置一一对应,槽体上端远离安装架的一端设置有导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后转移装置包括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和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的一侧与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的下方与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连接;
所述第一组件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组件滑轨、第一组件滑块、同步带轮安装架、同步带轮、同步带、驱动电机、第一组件连接块、第一同步带压紧块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所述第一组件滑轨安装在机架上,第一组件滑轨上安装有第一组件滑块,第一组件滑块与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机架上沿第一组件滑轨的设置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同步带轮安装架,同步带轮安装架上均安装有同步带轮,两同步带轮之间设置有闭合的同步带,其中一个同步带轮通过安装在机架上的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组件连接块与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组件连接块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同步带压紧块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同步带的一段带体压紧在第一同步带压紧块和第二同步带压紧块之间;
所述第一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第一组件升降顶缸、第一组件连接板、第一组件导轴、第一组件直线轴承和第一导轴连板,所述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水平设置,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下端面与第一组件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上设置有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第一组件升降气缸两侧的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板体上设置有第一组件升降顶缸,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和第一组件升降顶缸的顶头均向下伸出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一组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水平设置的第一组件连接板连接,第一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上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组件直线轴承,第一组件直线轴承内穿过第一组件导轴,第一组件导轴的下端均与第一组件连接板连接,第一组件导轴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一导轴连板连接;
所述三通短管组件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组件连接板、第一组件平行气爪、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第二组件滑轨、第二组件滑块、第一组件夹爪和第二组件夹爪,所述第二组件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与第一组件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组件连接板的下端面至少安装有两排第一组件平行气爪,每排第一组件平行气爪至少由两个第一组件平行气爪组成,每个第一组件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上都安装有一个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另一个爪板上安装有一个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和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平行设置,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面向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组件滑轨,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面向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二组件滑块,第二组件滑轨和第二组件滑块滑动配合,第一组件夹爪安装板的下端面间隔安装有第一组件夹爪,第二组件夹爪安装板的下端面间隔安装有第二组件夹爪,第一组件夹爪和第二组件夹爪错位设置,每一个第一组件夹爪和另一个其临近的第二组件夹爪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夹持机械爪;
所述第一组件夹爪和第二组件夹爪的夹持端均呈倒置的“U”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短管组件转向装置包括第二底座、设置于第二底座上端面的安装座、转动设置于安装座上的第三转轴、设置于安装座上并用于驱动第三转轴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和设置于第三转轴顶部随第三转轴旋转的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所述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包括第三底板、对称设置于第三底板两端的三通管支撑板和对称设置于第三底板内部的短管支撑板,三通管支撑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三通管支撑口,短管支撑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短管支撑口,三通管支撑口的位置与短管支撑口的位置相对应,三通管支撑口的底部高于短管支撑口的底部;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三转轴支撑座,第三转轴支撑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侧板和设置于两块侧板顶部的顶板,安装座和顶板上均安装有轴承,第三转轴安装在轴承内,第三转轴的上端与三通管组件承载机构的第三底板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组件气缸座板、推动气缸、第三组件连接板、推动齿条、第三组件滑轨、第三组件滑块和滑块安装板,所述齿轮套设于第三转轴的外壁上,组件气缸座板安装在安装座上,推动气缸安装在组件气缸座板上,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三组件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组件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推动齿条连接,推动齿条的设置方向与推动气缸的设置方向平行,推动齿条的齿牙与齿轮的齿牙啮合,推动齿条上固定有第三组件滑轨,安装座上设置有滑块安装板,滑块安装板上固定有第三组件滑块,第三组件滑块与第三组件滑轨连接;
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限位杆安装板、设置于限位杆安装板上的限位杆和设置于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的第三底板下端面的接触板,接触板与其中一根限位杆接触,旋转驱动机构驱动三通短管组件承载机构旋转180°后接触板与另一根限位杆接触;
所述短管支撑板包括第一水平安装板和间隔设置于第一水平安装板上端面的至少两块纵向支撑板,纵向支撑板与三通管支撑板平行,纵向支撑板上对应开设有短管支撑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短管组件移运装置包括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所述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的下端与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连接,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带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上下移动,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用于水平夹持三通短管组件中的输液器短管,三通管夹持机构用于夹持三通短管组件中的三通管,并使三通管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水平伸出,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与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连接,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和三通管夹持机构平移;
所述第二组件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第二组件升降顶缸、第四组件连接板、第二组件导轴、第二组件直线轴承和第二导轴连板,所述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水平设置,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第二组件升降气缸两侧的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板体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升降顶缸,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组件升降顶缸的顶头均向下伸出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二组件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水平设置的第四组件连接板连接,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上前后对称且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组件直线轴承,第二组件直线轴承内穿过第二组件导轴,相邻两第二组件导轴的上端之间通过第二导轴连板连接,第二组件导轴的下端均与第四组件连接板连接;
所述第二组件平移驱动机构包括第四组件滑轨、第四组件滑块、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和第二组件平移顶缸,所述第四组件滑轨和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间隔安装在机架上,第四组件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四组件滑块,第四组件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平移气缸,第二组件平移气缸两侧的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的板体上安装有第二组件平移顶缸,第二组件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和第二组件平移顶缸的顶头均穿过第二组件平移气缸座板伸向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第二组件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第二组件升降气缸座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输液器短管夹持机构包括第五组件连接板、第二水平安装板、垂直安装板、第二组件平行气爪、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第五组件滑轨、第五组件滑块、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所述第四组件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五组件连接板,第五组件连接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水平安装板,第二水平安装板的下端面安装有两排垂直安装板,每排垂直安装板至少设置两块垂直安装板,每块垂直安装板上均安装有一个第二组件平行气爪,第二组件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与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个爪板与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和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平行设置,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面向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五组件滑轨,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面向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五组件滑块,第三组件夹爪安装板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组件夹爪,第四组件夹爪安装板的下端间隔设置有若干第四组件夹爪,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错位设置,每两个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形成一个输液器短管夹持爪;
所述三通管夹持机构包括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第三组件平行气爪、三通管主体容置板、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所述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垂直设置,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的上端固定在第四组件连接板上,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三通管主体容置板,三通管主体容置板上开设有倾斜的三通管主体容置槽,所述组件平行气爪安装板的板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三组件平行气爪,第三组件平行气爪的其中一个爪板上安装有第五组件夹爪,另一个爪板上安装有第六组件夹爪;
所述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呈对称设置的“L”形结构,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的“L”形结构的接触端对称设置有半圆形限位孔,三通管的需要与输液器长管组装的一端卡在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的半圆形限位孔形成的圆形孔中,三通管的头部伸入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的“L”形结构中部形成的通孔中;
所述三通管主体容置板、第五组件夹爪和第六组件夹爪的位置高于第三组件夹爪和第四组件夹爪的位置。
CN202110278531.7A 2021-03-16 2021-03-16 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Pending CN1129753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8531.7A CN112975388A (zh) 2021-03-16 2021-03-16 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8531.7A CN112975388A (zh) 2021-03-16 2021-03-16 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5388A true CN112975388A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35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8531.7A Pending CN112975388A (zh) 2021-03-16 2021-03-16 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5388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484A (zh) * 2021-06-22 2021-08-13 山东新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输液器导管与三通管的组装装置
CN114770096A (zh) * 2022-04-27 2022-07-22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三通组装装置及方法
CN115255913A (zh) * 2022-07-05 2022-11-01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组装设备
CN116573410A (zh) * 2023-07-13 2023-08-11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并管装置及一种并管输送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7604A (ja) * 2008-06-27 2010-01-14 Welco Co Ltd 輸液ユニット
CN207105661U (zh) * 2017-08-08 2018-03-16 玉环汇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器组装设备上的滴瓶与三通的装配机构
CN208946056U (zh) * 2018-11-13 2019-06-07 玉环迪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输液器导管与三通管的组装装置
CN111717469A (zh) * 2020-04-17 2020-09-29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输液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
CN214489570U (zh) * 2021-03-16 2021-10-26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7604A (ja) * 2008-06-27 2010-01-14 Welco Co Ltd 輸液ユニット
CN207105661U (zh) * 2017-08-08 2018-03-16 玉环汇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液器组装设备上的滴瓶与三通的装配机构
CN208946056U (zh) * 2018-11-13 2019-06-07 玉环迪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输液器导管与三通管的组装装置
CN111717469A (zh) * 2020-04-17 2020-09-29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输液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
CN214489570U (zh) * 2021-03-16 2021-10-26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生产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484A (zh) * 2021-06-22 2021-08-13 山东新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输液器导管与三通管的组装装置
CN114770096A (zh) * 2022-04-27 2022-07-22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三通组装装置及方法
CN114770096B (zh) * 2022-04-27 2024-03-01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三通组装装置及方法
CN115255913A (zh) * 2022-07-05 2022-11-01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组装设备
CN116573410A (zh) * 2023-07-13 2023-08-11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并管装置及一种并管输送线
CN116573410B (zh) * 2023-07-13 2023-10-13 烟台凯博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并管装置及一种并管输送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89570U (zh) 三通短管组件的组装生产线
CN112975388A (zh) 输液器短管与三通管的组装生产线
CN106965450B (zh) 滴斗自动组装机
CN214489538U (zh) 三通管与输液器短管的插接装置
CN111115189B (zh) 一种集上料、定位、贴膜及下料于一体的全自动流水线
CN215316771U (zh) 输液器三通管组装自动化处理生产线
CN112975360A (zh) 三通管与输液器短管的组装设备
CN113102976A (zh) 输液器三通管组装前预处理系统
CN113879840B (zh) 一种基片划片搬运装置
CN113352099B (zh) 一种安全注射器自动化组装产线
CN111975342A (zh) 高压造影注射器自动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107309567B (zh) 一种用于实现电池换向焊接的焊接装置
CN113522573A (zh) 一种头盔喷漆流水线
CN214489498U (zh) 输液器短管自动化前处理设备
CN212197509U (zh) 一种多片材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2975327A (zh) 输液器短管组装前的预处理系统
CN112387536B (zh) 一种上料仓、下料仓和自动上下料涂胶生产线
CN114291371B (zh) 用于光学对准机的胶带去除设备
CN114261752A (zh) 一种用于空心管的上下料装置及其上下料方法
CN110465926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自动取件系统
CN209843752U (zh) 一种柔性oled面板母片的玻璃基板剥离系统
CN215098798U (zh) 脱盒执行装置及脱盒机
CN113044339B (zh) 脱盒机
CN110040514A (zh) 一种料盘转料框插片机
CN220925615U (zh) 用于软性片状材料的下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30

Address after: 264000 Taiwan Industrial Park, Muping District,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Weih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4100 Taiwan Industrial Park, Muping District,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