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68138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68138B CN112968138B CN202110158372.7A CN202110158372A CN112968138B CN 112968138 B CN112968138 B CN 112968138B CN 202110158372 A CN202110158372 A CN 202110158372A CN 112968138 B CN112968138 B CN 1129681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deformation
- deformation portion
- display panel
- cathod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0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66054 Dysmorph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 acryl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30 polya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30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12266 Poly(ether sulfone) P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MIVXZPTRXBADB-UHFFFAOYSA-N benzocyclobut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CC2=C1 UMIVXZPTRXBAD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1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37 in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ind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In+3].[In+3]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8 packag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1—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包括:基板;器件层,设置于基板一侧且覆盖显示区,器件层包括阴极层;封装部,在非显示区围绕器件层设置,封装部包括围绕阴极层的金属垫层,金属垫层和阴极层之间具有间隙;阴极层具有第一异形边缘,第一异形边缘具有交替分布的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第一变形部向金属垫层方向突出延伸,第二变形部向背离金属垫层的方向凹陷延伸;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变形部长度小于等于第二变形部的长度。降低阴极层蒸镀到金属垫层上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部的封装可靠性,同时避免产生边缘绿线,保证显示面板的一体黑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窄边框的显示面板逐渐成为显示主流,对于OLED (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刚性显示产品,需要采用封装胶进行封装,由于受到显示面板边框宽度以及工艺限制,在制作显示面板的阴极层时,容易将阴极层的材料蒸镀到封装胶的垫层金属上,影响了封装的粘接性,造成封装失效,同时会产生边缘绿线,影响显示面板外观的一体黑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降低了阴极层蒸镀到金属垫层上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部的封装可靠性,同时避免产生边缘绿线,保证显示面板的一体黑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包括:基板;器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一侧且覆盖所述显示区,所述器件层包括阴极层;封装部,在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器件层设置,所述封装部包括围绕所述阴极层的金属垫层,所述金属垫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阴极层具有第一异形边缘,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具有交替分布的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向所述金属垫层方向突出延伸,所述第二变形部向背离所述金属垫层的方向凹陷延伸;在沿所述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部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变形部的长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且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器件层以及封装部,器件层的阴极层和封装部的金属垫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阴极层具有第一异形边缘。具体的,第一异形边缘为阴极层靠近金属垫层的一侧边缘,第一异形边缘具有交替分布的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一变形部向金属垫层方向突出延伸,第二变形部向背离金属垫层的方向凹陷延伸,由于第二变形部向背离金属垫层的方向凹陷延伸。因而相比于第一变形部,第二变形部和金属垫层之间的距离更大,以避免阴极层的整个边缘蒸镀到金属垫层上。并且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上,第一变形部长度小于等于第二变形部的长度,即保证第一异形边缘距离金属垫层相对较远的第二变形部的长度大于等于距离金属垫层相对较近的第一变形部的长度,降低因shadow effect(阴影效应)和工艺误差将阴极层蒸镀到金属垫层上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部的封装可靠性,同时避免产生边缘绿线,保证显示面板的一体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D-D处的膜层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掩膜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掩膜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D-D处的膜层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围绕显示区AA,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器件层2,设置于基板1一侧且覆盖显示区AA,器件层2包括阴极层21;封装部3,在非显示区NA围绕器件层2设置,封装部3包括围绕阴极层 21的金属垫层31,金属垫层31和阴极层21之间具有间隙;阴极层21具有第一异形边缘,第一异形边缘具有交替分布的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第一变形部211向金属垫层31方向突出延伸,第二变形部212 向背离金属垫层31的方向凹陷延伸;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Y上,第一变形部211的长度c小于等于第二变形部212的长度d。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制备通常包括采用蒸镀的方式形成阴极层 21。而蒸镀阴极层的步骤需要使用掩膜板7,掩膜板7上开设有开口,蒸发源蒸发的材料通过掩膜上的通孔沉积到基板1上。对应形成阴极层21。然而,在进行蒸镀时,由于掩膜板7和基板1之间具有间隙,最终使用该掩膜沉积形成的阴极层21常常大于设定的阴极层21的尺寸。例如,当设定的阴极层21的宽度为x,长度为y,若设置掩膜板7上的通孔的尺寸与阴极层21的设定尺寸相同,由于使用掩膜板7通过蒸镀工艺在基板1上形成阴极层21的过程中,掩膜板7与基板1之间存在间隙,使得实际制得的阴极层21的宽度会大于x,长度会大于y;此现象称之为阴影效应 (shadow effect)。受到shadow effect以及工艺偏差的影响,阴极层21容易被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影响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且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器件层2以及封装部3,器件层2的阴极层21和封装部3的金属垫层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阴极层21具有第一异形边缘。具体的,第一异形边缘为阴极层21靠近金属垫层31的一侧边缘,第一异形边缘具有交替分布的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第一变形部 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一变形部211向金属垫层31方向突出延伸,第二变形部212向背离金属垫层31的方向凹陷延伸,由于第二变形部212向背离金属垫层31的方向凹陷延伸。因而相比于第一变形部211,第二变形部212和金属垫层31之间的距离更大,以避免阴极层 21的整个边缘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并且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 Y上,第一变形部211的长度c小于等于第二变形部212的长度d,即保证第一异形边缘距离金属垫层31相对较远的第二变形部212的长度d大于等于距离金属垫层31相对较近的第一变形部211的长度c,降低因 shadow effect和工艺误差将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部3的封装可靠性,同时避免产生边缘绿线,保证显示面板的一体黑效果。
可选的,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Y上,第一变形部211的长度 c小于第二变形部212的长度d,即在第一异形边缘上距离金属垫层31相对较远的第二变形部212的占比大于距离金属垫层31相对较近的第一变形部211的占比,即使存在蒸镀偏差,蒸镀材料也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蒸镀在第二变形部212和金属垫层31之间,而不是落在和第一变形部211相对的金属垫层31上,进而降低因shadow effect和工艺误差将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器件层2设置于基板1一侧且覆盖显示区AA,具体是指,器件层2至少设置于显示区AA,可选的,器件层2的阴极层21部分位于显示区AA,部分从显示区AA延伸至非显示区NA,以便于和阴极信号线连接,阴极层21的第一异形边缘位于非显示区NA,和金属垫层31 相对设置。
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交替分布,具体可以按照第一变形部211、第二变形部212、第一变形部211、第二变形部212……的顺序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变形部211向金属垫层31方向突出延伸,第二变形部 212向背离金属垫层31的方向凹陷延伸,即第一异形边缘不是一条直线边缘,而是具有分别向不同方向凹陷或凸出的曲线或折线,具体由第一变形部211、第二变形部212的形状以及延伸方向决定。
可选的,阴极层21和金属垫层31异层设置,且受到显示面板结构部件的限制,在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竖直方向Z,阴极层21高于金属垫层31,即阴极层21与基板1的垂直距离大于金属垫层31与基板1的垂直距离,可选的,阴极层21和金属垫层31之间的间隔宽度为60μm时,制作阴极层21的掩膜板7上开口制作偏差为±30μm,shadow effect造成的蒸镀尺寸偏差大概在15-30um,此外还存在掩膜板7与基板1之间的对位偏差,因此,阴极层21会很容易被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因而在蒸镀阴极层21时需要成型第一异形边缘,以避免阴极层21的材料在蒸镀时因重力以及工艺偏差影响而蒸镀到到金属垫层31上,影响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
可选的,为实现对显示面板的封装,封装部3还包括玻璃料(Frit)32,在对显示面板进行封装时,具体可采用熔接封装工艺。即利用激光对玻璃料32进行加热,使其融化,粘合基板1与显示面板的盖板(图中未示出),从而避免外界的水汽和氧气侵入,保证显示性能的稳定性。玻璃料 32具体可以设于金属垫层31背离基板1的一侧表面,金属垫层31用于放置玻璃料32。金属垫层31用于反射激光能量,使激光能量更充分的照射到玻璃料32上,从而可达到很好的粘合作用,密封效果较佳。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功能,器件层2还包括沿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竖直方向Z层叠设置的阳极层24、像素限定层22以及有机发光层23等功能膜层,阴极层21通常覆盖于有机发光层 23上。具体的,阳极层24和阴极层21均可以由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或氧化铟等导电材料形成。像素限定层22覆盖阳极的边缘。围绕阳极的边缘的像素限定层22限定出显示面板的像素开口。像素限定层22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苯并环丁烯、压克力树脂或酚醛树脂等的有机材料形成。而有机发光层23位于阳极层24之上,阳极层24远离基板1 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有机发光层23的这部分没有被像素限定层22覆盖并暴露出来,有机发光层23可以通过蒸镀工艺形成。有机发光层23可以由低分子量有机材料或高分子量有机材料形成,有机发光层23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功能层、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个。
可以理解的是,基板1可以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例如,柔性基板1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 (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基板1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当然,基板1还可以是玻璃基板1,此时显示面板是刚性的不能自由弯折的显示面板。可选的,器件层2和基板1之间设有阵列层6,器件层2设置于阵列层6的平坦化层61 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211朝向金属垫层31方向X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第二变形部212背向金属垫层31方向的延伸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形部211朝向金属垫层31方向X的延伸长度越大,则阴极层21的第一变形部211更加靠近金属垫层31,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风险越大;同理,第二变形部212背向金属垫层31 方向的延伸长度越大,则阴极层21的第二变形部212更加远离金属垫层 31,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风险越小,因而,可以将第一变形部211朝向金属垫层31方向X的延伸长度设置为小于第二变形部212背向金属垫层31方向的延伸长度,以降低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风险。可选的,第二变形部212背向金属垫层31方向和第一变形部211朝向金属垫层31方向X相互平行。
请参阅图1和图4,可选的,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的延伸轨迹为曲线、折线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的延伸轨迹为折线时,具体可以采用锯齿形,如图4所示。例如,第一变形部211采用指向金属垫层31方向的三角形锯齿,而第二变形部 212采用指向背向金属垫层31方向的三角形锯齿。同时,通过限定第二变形部212的边长大于第一变形部211的边长,以使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Y上,第一变形部211的长度c小于等于第二变形部212的长度d,降低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概率。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的延伸轨迹为曲线时,具体可以采用半圆形等圆弧形,如图1所示,便于成型,且过渡圆滑,不易折断。
为了便于第一异形边缘成型,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 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的延伸轨迹均呈圆弧,且第一变形部211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变形部212的曲率半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形部211为朝向金属垫层31方向凸出的圆弧状,第二变形部212为背向金属垫层31方向凸出的圆弧状。由于第一变形部211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变形部212的曲率半径,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一变形部211距离金属垫层31过近,且使第二变形部212距离金属垫层31更远。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Y上,第一变形部211的长度c小于第二变形部212的长度d,即保证第一异形边缘距离金属垫层31相对较远的第二变形部212 的长度d大于距离金属相对较近的第一变形部211的长度c,即第一异形边缘上第二变形部212的占比更大,即使存在蒸镀偏差,蒸镀材料也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蒸镀在第二变形部212和金属垫层31之间,而不是蒸镀在和第一变形部211相对的金属垫层31上,进一步降低因shadow effect和工艺偏差将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可能性,提高了封装部3的封装可靠性。
可选的,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 0.1mm,以避免因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的曲率半径过小,而导致阴极层21和金属垫层31之间距离增大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降低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风险。
请参阅图5至图7,为了进一步增大金属垫层31和阴极层21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金属垫层31具有靠近阴极层21的第二异形边缘,第二异形边缘具有交替分布的第三变形部311和第四变形部312,第三变形部311向阴极层21方向突出延伸,第四变形部312向背离阴极层 21的方向凹陷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异形边缘即金属垫层31上和阴极层21的第一异形边缘相对的边缘,第二异形边缘到第一异形边缘的距离即金属垫层31 和阴极层21之间的距离,通过对金属垫层31进行图案化处理以形成具有第三变形部311和第四变形部312的第二异形边缘。具体的,第三变形部 311向阴极层21方向突出延伸,而第四变形部312向背离阴极层21的方向凹陷延伸,即图7中的X1方向,与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 的设置目的相同,通过第四变形部312向背离阴极层21的方向凹陷延伸能够增大阴极层21和金属垫层31之间的距离,避免阴极层21的整个边缘的材料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
可选的,在沿第二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Y1上,第三变形部311的长度e小于等于第四变形部312的长度f,即保证第二异形边缘上距离阴极层21相对较远的第四变形部312的长度f大于等于距离阴极层21相对较近的第三变形部311的长度e,进一步降低因shadoweffect和工艺误差将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可能性。
同时,第三变形部311和第四变形部312的设置位置还可以和第一变形部211以及第二变形部212的设置位置相配合,进一步增大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的距离,降低将阴极层21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的可能性。例如,可以将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相对设置,由于第二变形部212向背离金属垫层31的方向突出延伸,而第四变形部312向背离阴极层21的方向突出延伸,即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分别向相背的方向延伸,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大,降低了阴极层21的整个边缘的材料都蒸镀到金属垫层31的风险。
如图5所示,可选的,可以将至少部分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三变形部 311相对设置,至少部分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相对设置,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分别向相背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增大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之间的距离。第一变形部211、第二变形部 212、第三变形部311以及第四变形部312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局限性上述位置关系,需要根据实际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的形状尺寸进行设置。
如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 Y上,至少部分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三变形部311相错设置,至少部分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相错设置。
在沿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Y上,至少部分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三变形部311相错设置,至少部分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相错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三变形部311的凸出延伸方向相向设置,将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三变形部311错开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三变形部311相互干涉。同理,将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也相错设置,即可以将第一变形部211和第四变形部312相对设置,第二变形部212和第三变形部311相对设置,保证第一变形部 211和第四变形部31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变形部212和第三变形部311 之间的距离足够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使至少部分第一变形部 211和第三变形部311相对设置,至少部分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 312相对设置时,第一变形部211、第二变形部212、第三变形部311、第四变形部312均呈圆弧状,且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三变形部311的曲率半径相等,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的曲率半径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变形部211、第二变形部212、第三变形部311、第四变形部312均呈圆弧状时,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三变形部311的曲率半径相等,在沿第一变形部211的凸出延伸方向上,第一变形部211与第三变形部311呈镜像对称。同理,第二变形部212和第四变形部312的曲率半径相等,第二变形部212与第四变形部312呈镜像对称,提高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之间距离变化的均一性,避免因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上各点之间距离各不相同,而导致部分阴极层21材料镀到金属垫层31上。
受到工艺限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211和第二变形部212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0.1mm。而第三变形部311、第四变形部 312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0.03mm。具体的,当第三变形部311、第四变形部312采用半圆形且第三变形部311、第四变形部312的曲率半径均等于0.03mm时,金属垫层31上和阴极层21相对的第二异形边缘到阴极层 21的第一异形边缘的最大距离相比于金属垫层31上和阴极层21相对的边缘采用直线时的最大距离增大了至少0.03mm,即至少增加了一个第三变形部311的曲率半径的距离。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向阴极层21传输阴极电压信号PVEE,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在基板1上与器件层2位于同侧,沿显示面板出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信号线层5和金属连接层4,在垂直于基板1 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阴极层21至少部分覆盖金属连接层4,金属连接层4 分别电连接阴极层21和阴极信号线层5。
需要说明的是,阴极信号线层5的阴极电压信号线和控制芯片电连接,用于传输控制芯片所发送的阴极电压信号PVEE,受到显示面板内部空间以及布线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金属连接层4用于传输阴极电压信号 PVEE至阴极层21。
其中,PVEE指的是Pixel VEE,Pixel代表像素,VEE代表负性电压。因此,PVEE代表向阴极层21提供的负性电压。
可选的,金属连接层4单独制备或者和显示区AA的阳极层24一同制备。具体的,由于阳极层24一般也采用钛铝钛等金属材料形成,在制备阳极层24时,可以同时在非显示区NA对应形成金属连接层4,即金属连接层4和阳极层24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需要注意的是,金属连接层4和阳极层24需要绝缘设置,以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短路等问题,具体可以通过像素限定层22进行绝缘,像素限定层22可以采用氮化硅、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
请参阅图3、图8和图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的接触部分所界定的区域为接触区C,即图8中C所指向的相邻两虚线之间的区域,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部211到接触区C的最大距离g小于或等于10μm,第二变形部212位于接触区C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变形部212也可以位于接触区C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阴极层21至少部分覆盖金属连接层4,阴极层21覆盖金属连接层4的部分即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接触电连接的部分,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的接触部分所界定的区域为接触区C,即阴极层 21直接覆盖于金属连接层4的部分所界定的区域,也就是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的电位接触区域。
具体的,为了实现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电连接,可以在阴极层 21和金属连接层4之间的像素限定层22上设置对应的开槽H以使阴极层 21和金属连接层4相接触,开槽H和金属垫层31相对的外边缘也可以采用和阴极层21的第一异形边缘相对应的凹凸的形状。
为了避免阴极层21的第一异形边缘影响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的接触,第一变形部211到接触区C的最大距离g小于或等于10μm,即第一变形部211相对于接触区C外伸(即第一变形部211的边缘相对于接触区C的外边缘更靠近金属垫层31),但不宜伸出太多,同时,第二变形部 212位于接触区C内,不会对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的电连接接触造成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当阴极层21覆盖于金属连接层4时,接触区C相对于金属垫层31的边缘的形状即金属连接层4相对于金属垫层31的边缘的形状,金属连接层4的相对于金属垫层31的边缘形状可以采用直边,也可以采用和阴极层21的第一异形边缘相类似的异形边缘,以增大金属连接层4和阴极层21的接触面积,提高阴极电压信号PVEE的传输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a,其中,10μm≤a≤150μm。同时,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b,其中,50μm≤b≤200μm。通过限定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可以保证显示面板的边框不会太宽,实现窄边框。而限定第一异形边缘和第二异形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保证阴极层21不会距离金属垫层31过近,避免在蒸镀形成阴极层21时部分阴极层21材料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影响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也就是再保证显示面板的边框尽可能窄的情况下还要保证尽可能少的阴极层21材料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
请参阅图8,为了减少shadow的分布区域,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阴极层21具有图案化区K,图案化区K设于阴极层21靠近金属垫层31 的边缘处,位于图案化区K的阴极层21具有多个开口T。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阴极层21的边缘具有多个开口T,形成图案化区K,蒸镀阴极层21所采用的掩膜板需要具有和阴极层21的图案化区K 相对应的图案化开口区域,在此区域上设置相应开口T。
请参阅图9和图10,可选的,为了形成图案化区K,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制作两种掩膜板7,第一掩膜板71和第二掩膜板72,第一掩膜板71在中部设有一中心开口P1,即图9中阴影区域,对应于阴极层21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可选的,中心开口P1可以超出显示区AA100μm~200μm,以对应形成阴极层21在非显示区未被图案化的部分S,采用具有较大开口P1的第一掩膜板71制作阴极层21位于内部区域的部分,即使蒸镀时受到shadow effect的影响,由于该部分阴极的边缘距离金属垫层31的边缘距离还很远,因此不会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第二掩膜板72设有环形图案化开口P2,即图10中的阴影区域,对应于阴极层21 位于显示区AA外围的图案化区K部分,即利用该第二掩膜板72制作阴极层21位于边缘区域的部分,通过第一掩膜板71和第二掩膜板72两次蒸镀形成具有图案化区K的全部阴极层21。由于第二掩膜板72上的开口是多个不相连的小开口,每个小开口相对于中心开口P1小很多,在蒸镀形成阴极层21的第一异形边缘时,受到shadow effect的影响更小,更加不易蒸镀到金属垫层31上。当然,阴极层21的成型工艺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图案化区K设于阴极层21靠近金属垫层31的边缘,能够有效避免图案化区K影响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的接触,以及阴极层21的正常信号传输效果。
可选的,图案化区K上的多个开口T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接触区 C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面积的1/4~1/2。图案化区K上每个开口T的面积不宜过大,过大则容易影响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之间的信号传输效果。图案化区K上每个开口T的面积也不宜过小,过小则不能有效减少 shadow effect的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开口T呈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至少一种。开口T形状并无特殊限定,可以根据实际工艺生产情况进行选择。
为了避免开口过大影响阴极层21边缘结构强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开口T的边缘上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0μm至50μm。需要说明的是,开口T的边缘上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即开口的最大尺寸,例如当开口T采用圆形时,开口T的边缘上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即该圆形直径的长度,开口T不宜开的过大,过大则会影响阴极层21边缘结构强度以及阴极层21和金属连接层4的电连接效果。
请参阅图1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100,显示面板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器件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一侧且覆盖所述显示区,所述器件层包括阴极层;
封装部,在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器件层设置,所述封装部包括围绕所述阴极层的金属垫层,所述金属垫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阴极层具有第一异形边缘,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具有交替分布的第一变形部和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一变形部向所述金属垫层方向突出延伸,所述第二变形部向背离所述金属垫层的方向凹陷延伸;在沿所述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变形部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变形部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朝向所述金属垫层方向的延伸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变形部背向所述金属垫层方向的延伸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的延伸轨迹为曲线、折线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的延伸轨迹均呈圆弧,且所述第一变形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变形部的曲率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垫层具有靠近所述阴极层的第二异形边缘,所述第二异形边缘具有交替分布的第三变形部和第四变形部,所述第三变形部向所述阴极层方向突出延伸,所述第四变形部向背离所述阴极层的方向凹陷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第一异形边缘的延伸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三变形部相错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变形部和所述第四变形部相错设置;或,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三变形部相对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变形部和所述第四变形部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三变形部相对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变形部和所述第四变形部相对设置时,所述第一变形部、第二变形部、所述第三变形部、所述第四变形部均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三变形部的曲率半径相等,所述第二变形部和所述第四变形部的曲率半径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部和所述第二变形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0.1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变形部、所述第四变形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0.03m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基板上与所述器件层位于同侧,沿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阴极信号线层和金属连接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阴极层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金属连接层,所述金属连接层分别电连接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阴极信号线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金属连接层的接触部分所界定的区域为接触区,所述第一变形部到所述接触区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10μm,所述第二变形部位于所述接触区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和所述第二异形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a,其中,10μm≤a≤15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边缘和所述第二异形边缘之间的最大距离为b,其中,50μm≤b≤20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具有图案化区,所述图案化区设于所述阴极层靠近所述金属垫层的边缘,位于所述图案化区的所述阴极层具有多个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呈多边形、圆形、椭圆形中的至少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边缘上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0μm至50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口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接触区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的1/4~1/2。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58372.7A CN112968138B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7/234,162 US12041804B2 (en) | 2021-02-05 | 2021-04-19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cathode layer having irregularly-shaped edg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58372.7A CN112968138B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68138A CN112968138A (zh) | 2021-06-15 |
CN112968138B true CN112968138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7627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58372.7A Active CN112968138B (zh) | 2021-02-05 | 2021-02-05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41804B2 (zh) |
CN (1) | CN1129681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26671A1 (zh) * | 2022-08-02 | 2024-0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WO2024187432A1 (zh) * | 2023-03-15 | 2024-09-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发光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84789A (zh) * | 2016-10-31 | 2017-02-0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Oled封装结构与oled封装方法 |
CN106567052A (zh) * | 2016-10-24 | 2017-04-19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掩膜板及oled器件的封装方法 |
CN109873091A (zh) * | 2017-12-01 | 2019-06-11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190102A (zh) * | 2019-05-29 | 2019-08-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020477A (zh) * | 2019-11-29 | 2020-04-17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掩膜装置、蒸镀方法及显示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156782B1 (ko) * | 2010-08-03 | 2012-06-1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터치패널 |
WO2012099011A1 (ja) * | 2011-01-20 | 2012-07-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被成膜基板、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
KR102061792B1 (ko) * | 2013-05-06 | 2020-01-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CN106980256B (zh) * | 2016-01-18 | 2019-07-30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手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425033B (zh) * | 2017-04-27 | 2019-12-17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
CN106981585B (zh) | 2017-05-23 | 2019-02-1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透明oled面板和显示装置 |
EP4203650A1 (en) * | 2018-06-26 | 2023-06-28 | LG Display Co., Ltd. |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
CN109671865B (zh) | 2018-12-21 | 2022-02-0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658986B (zh) | 2019-06-27 | 2024-03-2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20005675A (ko) * | 2020-07-06 | 2022-01-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마스크 |
-
2021
- 2021-02-05 CN CN202110158372.7A patent/CN112968138B/zh active Active
- 2021-04-19 US US17/234,162 patent/US1204180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7052A (zh) * | 2016-10-24 | 2017-04-19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掩膜板及oled器件的封装方法 |
CN106384789A (zh) * | 2016-10-31 | 2017-02-08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Oled封装结构与oled封装方法 |
CN109873091A (zh) * | 2017-12-01 | 2019-06-11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110190102A (zh) * | 2019-05-29 | 2019-08-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1020477A (zh) * | 2019-11-29 | 2020-04-17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掩膜装置、蒸镀方法及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41804B2 (en) | 2024-07-16 |
CN112968138A (zh) | 2021-06-15 |
US20220255037A1 (en) | 2022-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31854B (zh) |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 |
US10529793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00293141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2133737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296813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570909B2 (en) |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9920816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338138A (zh) | 显示面板 | |
CN114679912A (zh) |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129104A (zh) |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 | |
CN111403467A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8762576B (zh) | 触控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402389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20269375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581191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975821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4093919A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US20170213993A1 (en) | Optical device | |
CN112306272A (zh) | 触控母板、触摸面板及触摸显示装置 | |
JP2016167378A (ja) |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220820654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567620B1 (en) | Touch module and touch device | |
CN219371022U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6015371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180610B (zh) | 一种窄边框的面板结构及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