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5800B - 透镜镜筒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5800B
CN112955800B CN201980069965.7A CN201980069965A CN112955800B CN 112955800 B CN112955800 B CN 112955800B CN 201980069965 A CN201980069965 A CN 201980069965A CN 112955800 B CN112955800 B CN 112955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agnetic
lens barrel
magnet portion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99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5800A (zh
Inventor
近藤信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55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5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5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20Driving mechanisms allowing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operating part to be effective in either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46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zoo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02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moving lens along baseboar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零件精度就能够获得稳定的操作环的操作感的透镜镜筒。在光圈环(6)设置有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被多极磁化的环状的多极磁铁(12)。在固定框(7)设置有金属板零件(13)。金属板零件(13)由主体部(24A)及突起部(13B)构成。主体部(24A)配置于固定框(7)的凸缘(8),突起部(13B)配置于固定框(7)的外周。通过作用于多极磁铁(12)与金属板零件(13)的突起部(13B)之间的磁引力,光圈环(6)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进行触击停止。并且,通过作用于多极磁铁(12)与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24A)之间的磁引力,光圈环(6)被吸引到固定框(7)的凸缘(8)而无缝紧贴。

Description

透镜镜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镜筒,尤其涉及一种具备操作环的透镜镜筒。
背景技术
通常,在光圈操作用的操作环(光圈环)中具备触击机构(还称为触击停止机构)。这种触击机构由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触击槽及被弹簧施力而嵌合于该触击槽的触击球构成(例如,专利文献1等)。
然而,基于触击槽和触击球的触击机构的零件件数多,存在组装时费工夫的缺点。并且,由于零件件数多,难以进行精度管理,还存在在产品之间容易产生触击感的偏差的缺点。而且,还存在由于触击球的滑动引起的磨损,操作感降低或产生灰尘的缺点。
另一方面,作为旋转式转盘的触击机构,专利文献2~4中提出有利用磁力的触击机构。该触击机构由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角度间隔配置的多个磁铁及与该磁铁对置配置的磁性体或磁铁构成。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7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191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7697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116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将利用磁力的触击机构适用于操作环时,为了获得更稳定的操作感,需要无松动地组装操作环。为此,要求高的零件精度。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零件精度就能够获得稳定的操作环的操作感的透镜镜筒。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如下。
(1)一种透镜镜筒,其具备:固定框;操作环,径向嵌合于固定框的外周;端面抵接部,设置于固定框且供操作环的端面抵接;至少1个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于操作环;第1磁性部,设置于固定框,通过与磁铁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使操作环触击停止;及第2磁性部,设置于端面抵接部,通过与磁铁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将操作环吸引抵接于端面抵接部。
根据本方式,磁引力作用于设置于操作环的磁铁部与设置于固定框的第1磁性部之间。其结果,若旋转操作环,则以规定的角度间隔产生触击感。另外,此处的规定的角度间隔包含认为大致恒定的角度间隔。并且,根据本方式,磁引力作用于设置于操作环的磁铁部与设置于端面抵接部的第2磁性部之间。其结果,操作环被吸引到端面抵接部而抵接于端面抵接部。由此,操作环被无缝紧贴,能够获得没有晃动的稳定的操作感。
(2)根据上述(1)的透镜镜筒,其中,作用于第2磁性部与磁铁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1磁性部与磁铁部之间的磁引力弱。
根据本方式,作用于第2磁性部与磁铁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1磁性部与磁铁部之间的磁引力弱。由此,能够减小在操作环与端面抵接部之间产生的摩擦,能够实现更顺畅的旋转操作。另外,作用于第2磁性部与磁铁部之间的磁引力的目的在于无缝紧贴,因此优选在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范围内设定。
(3)根据上述(1)或(2)的透镜镜筒,其中,操作环由嵌入成型了磁铁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根据本方式,磁铁部嵌入成型于操作环,构成为一体成型品。由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4)根据上述(1)或(2)的透镜镜筒,其中,操作环由通过粘结磁铁而双色成型了磁铁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根据本方式,磁铁部利用粘结磁铁通过双色成型一体成型于操作环。由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中,固定框及端面抵接部由嵌入成型了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根据本方式,固定框及端面抵接部由基于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且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通过嵌入成型而一体成型。由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中,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由基于磁性材料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根据本方式,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由基于磁性材料的一体成型品构成。由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7)根据上述(6)的透镜镜筒,其中,第2磁性部具有径向嵌合于固定框的外周的环形状或圆弧形状,第1磁性部具有从第2磁性部沿着固定框的外周面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板形状。
根据本方式,第2磁性部具有径向嵌合于固定框的外周的环形状或圆弧形状。并且,第1磁性部具有从第2磁性部沿着固定框的外周面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板形状。
(8)根据上述(1)至(7)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中,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由强磁性体构成。
根据本方式,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由强磁性体(例如,铁等)构成。
(9)根据上述(1)至(8)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中,磁铁部由在圆周方向上被多极磁化的环状或圆弧状的多极磁铁构成。
根据本方式,磁铁部由在圆周方向上被多极磁化的环状或圆弧状的多极磁铁构成。
(10)根据上述(1)至(9)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还具备旋转检测部,该旋转检测部检测基于操作环的旋转的磁通量的变化,来检测操作环的每一次触击的旋转。
根据本方式,利用设置于操作环的磁铁部,检测操作环的每一次触击的旋转。
(11)根据上述(1)至(10)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中,磁铁部由至少1个第1磁铁部及至少1个第2磁铁部构成,所述至少1个第1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第1角度间隔设置,所述至少1个第2磁铁部在相邻的第1磁铁部之间以第2角度间隔设置,作用于第1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2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根据本方式,磁铁部由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构成,在第1磁铁部和第2磁铁部产生不同的触击感。
(12)根据上述(11)的透镜镜筒,其中,设置于第1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比设置于第2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间隙窄,由此作用于第1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2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根据本方式,通过调整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间隙来调整触击感。
(13)根据上述(11)的透镜镜筒,其中,第1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定为比第2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广,由此作用于第1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2磁铁部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根据本方式,通过调整与第1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来调整触击感。
(14)根据上述(1)至(13)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还具备可动范围限制部,该可动范围限制部限制操作环的可动范围,磁铁部设置于与操作环的可动范围对应的角度范围。
根据本方式,操作环的可动范围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在与该可动范围对应的角度范围设置磁铁部。
(15)一种透镜镜筒,具备:固定框;操作环,径向嵌合于固定框的外周;端面抵接部,设置于固定框且供操作环的端面抵接;磁性部,设置于操作环;第1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于固定框,通过与磁性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使操作环触击停止;及第2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于端面抵接部,通过与磁性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将操作环吸引抵接于端面抵接部。
根据本方式,磁引力作用于设置于操作环的磁性部与设置于固定框的第1磁铁部之间。其结果,若旋转操作环,则以规定的角度间隔产生触击感。另外,此处的规定的角度间隔包含认为大致恒定的角度间隔。并且,根据本方式,磁引力作用于设置于操作环的磁性部与设置于端面抵接部的第2磁铁部之间。其结果,操作环被吸引到端面抵接部而抵接于端面抵接部。由此,操作环被无缝紧贴,能够获得没有晃动的稳定的操作感。
(16)根据上述(15)的透镜镜筒,其中,作用于第2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弱。
根据本方式,作用于第2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弱。由此,能够减小在操作环与端面抵接部之间产生的摩擦,能够实现更顺畅的旋转操作。另外,作用于第2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的目的在于无缝紧贴,因此优选在能够实现该目的的范围内设定。
(17)根据上述(15)或(16)的透镜镜筒,其中,固定框及端面抵接部由嵌入成型了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根据本方式,固定框及端面抵接部由基于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且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通过嵌入成型而一体成型。由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18)根据上述(15)或(16)的透镜镜筒,其中,固定框及端面抵接部由通过粘结磁铁而双色成型了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根据本方式,固定框及端面抵接部由基于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并且,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利用粘结磁铁通过双色成型而一体成型。由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19)根据上述(15)至(18)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中,操作环由嵌入成型了磁性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根据本方式,磁性部通过嵌入成型而一体成型于操作环。由此,能够减少组装工时。
(20)根据上述(15)至(19)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中,磁性部由强磁性体构成。
根据本方式,磁性部由强磁性体(例如,铁等)构成。
(21)根据上述(15)至(20)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中,第1磁铁部由至少1个第一第1磁铁部及至少1个第二第1磁铁部构成,所述至少1个第一第1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第1角度间隔设置,所述至少1个第二第1磁铁部在相邻的第一第1磁铁部之间以第2角度间隔设置,作用于第一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二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根据本方式,第1磁铁部由第一第1磁铁部及第二第1磁铁部构成,在第一第1磁铁部和第二第1磁铁部产生不同的触击感。
(22)根据上述(21)的透镜镜筒,其中,设置于第一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比设置于第二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间隙窄,由此作用于第一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二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根据本方式,通过调整与第1磁性部之间的间隙来调整触击感。
(23)根据上述(21)的透镜镜筒,其中,第一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定为比第二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广,由此作用于第一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第二第1磁铁部与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根据本方式,通过调整与第1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来调整触击感。
(24)根据上述(15)至(23)中任一项的透镜镜筒,其还具备可动范围限制部,该可动范围限制部限制操作环的可动范围,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设置于与操作环的可动范围对应的角度范围。
根据本方式,操作环的可动范围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在与该可动范围对应的角度范围设置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依赖于零件精度就能够获得稳定的操作环的操作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透镜镜筒的第1实施方式的外观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光圈环的安装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光圈环的安装部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光圈环的安装部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图4的5-5剖视图。
图6是表示多极磁铁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放大图4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基于磁引力的触击停止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9是基于磁引力的触击停止的功能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透镜镜筒的第2实施方式的外观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光圈环的安装部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光圈环的安装部的侧面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13-13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14-14剖视图。
图15是触击停止功能的说明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会调整间隙来改变触击感时的多极磁铁与突起部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调整间隙来改变触击感时的多极磁铁与突起部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改变与突起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来调整磁引力时的多极磁铁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示意地表示设置于光圈环的磁铁部的另一例的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由磁铁构成第1磁性部时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在固定框侧设置磁铁部且在光圈环侧设置磁性部时的光圈环的安装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此,将本发明适用于镜头可换式相机的可更换镜头的透镜镜筒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结构]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透镜镜筒的第1实施方式的外观结构的俯视图。
图1所示的透镜镜筒1为变焦透镜的透镜镜筒。透镜镜筒1在其镜筒主体2的基端部具有卡口3。透镜镜筒1经由该卡口3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相机主体(未图示)。并且,透镜镜筒1在其镜筒主体2的外周具有聚焦环4、变焦环5及光圈环6。透镜镜筒1通过对聚焦环4进行旋转操作来调节焦点。并且,通过对变焦环5进行旋转操作,焦距可变。而且,通过对光圈环6进行旋转操作,切换光圈值。
聚焦环4设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以环状且无级地进行旋转操作。变焦环5设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按规定的角度范围无级地进行旋转操作。光圈环6设为能够在圆周方向上以环状且阶段性地进行旋转操作。即,光圈环6中设置有触击机构,设为能够以规定的角度间隔阶段性地进行旋转操作。光圈环6例如每一次触击时以1/3步长(1/3级)切换光圈值。光圈环6为操作环的一例。
图2是表示光圈环的安装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光圈环的安装部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光圈环的安装部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图4的5-5剖视图。
如图2至图5所示,光圈环6径向嵌合于固定框7的外周而安装于镜筒主体2。固定框7为构成镜筒主体2的部件。固定框7为针对卡口3固定的部件。
固定框7具有圆筒形状,在其外周具有凸缘8。凸缘8的后侧(卡口侧)的端面8A构成为与光轴L正交的面。光圈环6的前侧的端面6A抵接于该凸缘8的端面8A。由此,光圈环6向前侧的移动受到限制。凸缘8为端面抵接部的一例。
在固定框7安装有光圈环6及定位环9。定位环9具有圆筒形状,通过安装于固定框7,在与固定框7的凸缘8之间限制光圈环6的光轴方向的移动。
定位环9通过卡口结构安装于固定框7。如图3所示,在定位环9的内周部,在圆周方向的3个位置设置有锁紧用爪部10。另一方面,在固定框7的外周部,在圆周方向的3个位置设置有锁紧用槽部11。锁紧用槽部11具有沿着光轴方向延伸的入口部11A及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锁紧部11B。入口部11A的一端向固定框7的后侧(卡口侧)的端面开口。锁紧部11B的一端与入口部11A连通。锁紧用爪部10具有嵌合于锁紧用槽部11的高度,且其横向宽度(圆周方向的宽度)具有与锁紧用槽部11的入口部11A的宽度(圆周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其厚度(光轴方向的宽度)具有与锁紧用槽部11的锁紧部11B的宽度(光轴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将定位环9安装于固定框7时,首先,将设置于定位环9的锁紧用爪部10的位置对准于设置于固定框7的锁紧用槽部11的入口部11A的位置。之后,使定位环9沿着光轴方向滑动,使锁紧用爪部10嵌合于锁紧用槽部11的入口部11A。而且,使定位环9在圆周方向上旋转来使锁紧用爪部10嵌合于锁紧部11B。由此,光轴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定位环9安装于固定框7。
光圈环6具有圆筒形状,在其外周部具有平滑部6B及滚花部6C。滚花部6C作为防滑件发挥作用。光圈环6具有嵌入到固定框7的凸缘8与定位环9之间的形状。由此,若在将光圈环6安装于固定框7之后,将定位环9安装于固定框7,则光圈环6被夹持在该定位环9与凸缘8之间,以光轴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被保持为旋转自如。
如上所述,在光圈环6设置有触击机构。触击机构由设置于光圈环6侧的多极磁铁12及设置于固定框7侧的金属板零件13构成。
多极磁铁12具有环形状,一体地安装于光圈环6的内周部。在光圈环6的内周部,作为该环状的多极磁铁12的安装部,设置有环状的凹部6D。凹部6D将光圈环6的前侧的端面6A作为起点,沿光轴方向具有规定的宽度而形成。因此,凹部6D向光圈环6的前侧的端面6A开口。并且,凹部6D以规定的深度形成。
图6是表示多极磁铁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6中,符号S表示磁铁的S极,符号N表示磁铁的N极。
多极磁铁12具有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被多极磁化的结构。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具有S极和N极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交替配置的结构。在多极磁铁12中,S极及N极的各磁极部分为磁铁部的一例。另外,此处的规定的角度间隔包含被认为大致恒定的范围。
多极磁铁12嵌入到光圈环6的凹部6D,一体地安装于光圈环6的内周部。安装于光圈环6的多极磁铁12的前侧的端面12A和光圈环6的前侧的端面6A位于大致相同的面上。
金属板零件13由利用磁性材料(具有磁性有用性质的金属材料)的一体成型品构成,具有环状的主体部13A及从该主体部13A垂直地延伸的板状的突起部13B。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板零件13由作为强磁性体的铁构成,通过金属板加工,主体部13A及突起部13B一体成型而构成为一体成型品。
金属板零件13将主体部13A径向嵌合于固定框7的外周而安装于固定框7。安装于固定框7的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配置于凸缘8的后侧的端面部分,突起部13B配置于外周面上。
在凸缘8的后侧的端面8A设置有供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嵌合的凹部8B。主体部13A通过嵌合于凹部8B,其后侧的端面和凸缘8的后侧的端面8A位于相同的面上。主体部13A为第2磁性部的一例。
并且,在固定框7的外周设置有供金属板零件13的突起部13B嵌合的凹部7A。在此,突起部13B具有沿着固定框7的外周的圆弧状的板形状,通过嵌合于凹部7A,其外周面和固定框7的外周面位于相同的面上。即,突起部13B的外周面具有与固定框7的外周面相同的曲率。
突起部13B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与多极磁铁12的1个磁极部分(S极或N极)大致相同的宽度。并且,突起部13B在光轴方向上具有与多极磁铁12的光轴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即,突起部13B具有与多极磁铁12的1个磁极部分的内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突起部13B为第1磁性部的一例。
图7是放大图4的一部分的图,表示多极磁铁12和金属板零件13的安装关系。
如图7所示,若光圈环6安装于固定框7,则金属板零件13的突起部13B具有规定的间隙(游隙)Δd而与多极磁铁12的内周面对置配置。其结果,磁引力作用于突起部13B与多极磁铁12之间。该力在各磁极部分中的周向的中心位置变得最大,随着远离中心而变弱。即,在S极与N极的边界变得最小。其结果,若旋转光圈环6,则作用于突起部13B与多极磁铁12之间的磁引力周期性地发生变化,以规定的角度间隔产生触击感。并且,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触击停止。即,在各磁极部分的周向的中心位置触击停止。
如图7所示,若光圈环6安装于固定框7,则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与多极磁铁12的前侧的端面12A对置配置。光圈环6通过作用于该多极磁铁12与主体部13A之间的磁引力被吸引到凸缘8侧,其前侧的端面6A被按压抵接于凸缘8的后侧的端面8A(包含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该力始终发挥作用,因此光圈环6始终无缝紧贴于凸缘8。其结果,松动消除,能够实现始终稳定的旋转操作。
在此,作用于多极磁铁12与主体部13A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多极磁铁12与突起部13B之间的磁引力弱的力。具体而言,设定为消除松动的程度的力。由此,能够减小作用于光圈环6与凸缘8之间的摩擦,能够实现更顺畅的旋转操作。
另外,作用于多极磁铁12与突起部13B之间的磁引力通过形成于多极磁铁12与突起部13B之间的间隙Δd调整。通过扩大该间隙Δd,作用于多极磁铁12与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之间的磁引力变弱。另一方面,通过缩小该间隙Δd,作用于多极磁铁12与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之间的磁引力变强。设定为能够产生适当的触击感的间隙Δd。
光圈环6中设置有检测每一次触击的旋转的旋转检测部。旋转检测部由设置于光圈环6的多极磁铁12及设置于固定框7的MR传感器(Magneto Resistive Sensor;磁阻效应元件)14构成。
MR传感器14检测基于光圈环6的旋转的磁通量的变化,若磁通量超过阈值,则输出信号(脉冲信号)。固定框7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该MR传感器14的传感器安装部7B。如图4所示,传感器安装部7B作为能够容纳MR传感器14的凹部而设置于固定框7的外周面上。设置该传感器安装部7B的位置为将光圈环6安装于固定框7时配置多极磁铁12的位置。
另外,在圆周方向上,安装MR传感器14的位置为光圈环6触击停止时成为多极磁铁12的S极与N极的边界的位置。由此,每当光圈环6触击停止时,从MR传感器14输出脉冲信号(每当各磁极部分的中心通过突起部13B的中心时,输出脉冲信号。)。
旋转检测部通过检测从MR传感器14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检测光圈环6的每一次触击的旋转。
[作用]
组装于镜筒主体2的光圈环6中,磁引力作用于设置于其内周部的环状的多极磁铁12与设置于固定框7的金属板零件13之间。该磁引力分为作用于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与多极磁铁12之间的磁引力和作用于金属板零件13的突起部13B与多极磁铁12之间的磁引力。
作用于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与多极磁铁12之间的磁引力始终提供朝向凸缘8吸引光圈环6的功能。其结果,光圈环6的前侧的端面6A始终抵接于凸缘8的后侧的端面8A。即,被无缝紧贴。由此,消除伴随光圈环6的安装的松动,实现始终稳定的旋转操作。
另一方面,作用于金属板零件13的突起部13B与多极磁铁12之间的磁引力提供使光圈环6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触击停止的功能。
图8及图9是基于磁引力的触击停止的功能的说明图。图8及图9是示意地表示通过磁引力触击停止的光圈环6与固定框7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表示被多极磁化的多极磁铁12的1个磁极部分(图8中的S极)的中心与突起部13B的中心一致的情况。光圈环6在各磁极部分的中心与突起部13B的中心一致的地点磁稳定。即,可以取得作用于突起部13B与多极磁铁12的磁引力的平衡。图9表示磁极部分的中心(磁稳定点)偏离突起部13B的中心的情况。此时,试图返回磁稳定的状态的力F作用于光圈环6。若旋转光圈环6,则各磁极部分的中心(磁稳定点)以规定的角度间隔通过突起部13B。在各磁极部分的中心(磁稳定点)通过突起部13B的前后,试图返回磁稳定的状态的力F作用于光圈环6。该力作为触击感而传递给操作者。并且,若释放旋转光圈环6的力,则光圈环6在磁稳定的点上自动停止。即,触击停止。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1,能够通过设置于光圈环6的多极磁铁12和设置于固定框7的金属板零件13的作用,使光圈环6的旋转产生触击感。同时,能够通过作用于多极磁铁12与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之间的磁引力使光圈环6无缝紧贴,能够带来稳定的操作感。并且,由于能够无缝紧贴,能够缓和对各零件要求的加工精度。并且,对于触击感的调整,也能够仅通过管理间隙来使其稳定。并且,对于该间隙的管理,由于容易进行径向嵌合的管理,因此也能够实现在产品之间没有偏差的稳定的生产。
[第2实施方式]
[结构]
图10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透镜镜筒的第2实施方式的外观结构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1中,在该透镜镜筒1中能够设定的光圈值印刷(或刻印)在光圈环6的外周面(平滑部6B)。透镜镜筒1通过将印刷在该光圈环6的光圈值对位于印刷(或刻印)在镜筒主体2的外周面(固定框7的凸缘8的外周面)的指标I,设定光圈值。
图10表示能够设定的光圈值为F2.8、F4、F5.6、F8、F11、F16、F22的情况。此时,在光圈环6的外周面印刷“2.8”、“4”、“5.6”、“8”、“11”、“16”、“22”的各数值。另外,“A”为自动(Auto)。在自动设定光圈值的模式(自动摄影模式、快门速度模式等)下,将“A”对位于指标I。自动(A)设定于F22(22)的下一位置。
光圈环6在包含自动(A)的各光圈值的位置触击停止。触击停止的间隔设定为规定的角度间隔。
并且,光圈环6的可动范围受到限制,设定为能够按规定的角度范围进行旋转操作。具体而言,设定为能够在指标I对位于“2.8”(F2.8)的位置至指标I对位于“A”(自动)的位置之间进行旋转操作。光圈环6的可动范围的限制通过可动范围限制部实现。
图11是表示光圈环的安装部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光圈环的安装部的侧面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13-13剖视图。
可动范围限制部由设置于固定框7侧的可动范围限制槽7C及设置于光圈环6侧的可动范围限制爪6E构成。
可动范围限制槽7C作为沿着圆周方向延伸的槽而设置于固定框7的外周面。可动范围限制槽7C按规定的角度范围设置。可动范围限制槽7C与设置于固定框7的外周面的3个位置的锁紧用槽部1l中的1个连通。设置于3个位置的锁紧用槽部11中的1个的入口部11A延伸至可动范围限制槽7C,与可动范围限制槽7C连通。
可动范围限制爪6E作为能够嵌合于可动范围限制槽7C的凸部而设置于光圈环6的内周面。更具体而言,具有嵌合于可动范围限制槽7C的高度,且其厚度(光轴方向的宽度)具有与可动范围限制槽7C的宽度(光轴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其横向宽度(圆周方向的宽度)具有与锁紧用槽部11的入口部11A的宽度(圆周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尺寸。
将光圈环6安装于固定框7时,首先,将设置于光圈环6的可动范围限制爪6E的位置对准于设置于固定框7的锁紧用槽部11(与可动范围限制槽7C连通的锁紧用槽部11)的入口部11A的位置。之后,使光圈环6沿着光轴方向滑动,使可动范围限制爪6E嵌合于可动范围限制槽7C。通过使可动范围限制爪6E嵌合于可动范围限制槽7C,光圈环6的可动范围受到限制,被支承为能够按规定的角度范围进行旋转操作。即,可动范围限制爪6E被支承为能够在抵接于可动范围限制槽7C的端部之前的范围内进行旋转操作。光圈环6中,若可动范围限制爪6E抵接于可动范围限制槽7C的一侧的端部,则“2.8”(F2.8)位于指标I的位置。并且,若可动范围限制爪6E抵接于可动范围限制槽7C的另一侧的端部,则“A”(自动)位于指标I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1中,多极磁铁12设置于与光圈环6的可动范围对应的范围内。
图14是图12的14-14剖视图。如图14所示,在光圈环6安装有圆弧状的多极磁铁12。在光圈环6的内周部,作为该多极磁铁12的安装部而设置有圆弧状的凹部6D。
多极磁铁12以与光圈值的设定间隔相同的角度间隔被磁化。例如,光圈值的设定间隔为18°时,被磁化为S极及N极以18°间隔交替切换。
金属板零件13的突起部13B具有与多极磁铁12的1个磁极部分(S极或N极)对应的结构。即,在圆周方向上具有与1个磁极部分相同的宽度,在光轴方向上具有与1个磁极部分相同的长度。
[作用]
透镜镜筒1中,通过可动范围限制部(可动范围限制槽7C及可动范围限制爪6E),光圈环6的可动范围被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光圈环6保持为能够在可动范围内以规定的角度触击停止。
图15是触击停止的功能的说明图。图15是示意地表示通过磁引力触击停止的光圈环6与固定框7之间的关系的图。另外,图15表示在F8的位置触击停止的状态。
光圈环6在可动范围R内被旋转操作。光圈环6在各磁极部分的中心与金属板零件13的突起部13B的中心一致的位置磁稳定。若偏离该位置,则试图返回磁稳定的状态的力作用于光圈环6。该力作为触击感而传递给操作者。并且,若释放旋转光圈环6的力,则光圈环6在磁稳定的点上自动停止。即,触击停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1中,磁引力也作用于金属板零件13的主体部13A与多极磁铁12之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1中,光圈环6也朝向凸缘8被吸引。即,被无缝紧贴。由此,消除伴随光圈环6的安装的松动,实现始终稳定的旋转操作。
[变形例]
[根据位置改变所产生的触击感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无论在哪一位置都产生相同触击感的结构,但还能够根据位置改变所产生的触击感。由此,能够从传递至手指的触击感掌握光圈环6的设定状态,能够提高操作性。
例如,将逐级切换光圈值时能够选择的光圈值设为“主设定值”,将仅在按1/3级切换时能够选择的光圈值设为“副设定值”。此时,从在设为按1/3级切换光圈值的设定时能够选择的光圈值中除了主设定值的值成为副设定值。例如,在F2.8至F22的范围内,F2.8、F4、F5.6、F8、F11、F16及F22成为主设定值,F3.2、F3.5、F4.5、F5、F6.3、F7.1、F9、F10、F13、F14、F18及F20成为副设定值。
如此设定主设定值及副设定值时,能够改变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和在副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
在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的强度能够通过调整在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的大小来调整。例如,使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比在副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强时,设定为使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比在副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强。
在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能够通过改变形成于多极磁铁12与突起部13B之间的间隙Δd的大小来调整。例如,使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比在副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强时,使形成于主设定值的部分的间隙比形成于副设定值的部分的间隙窄。由此,在主设定值的部分产生强烈的触击感。
图16及图17是示意地表示调整间隙来改变触击感时的多极磁铁与突起部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6及图17表示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强烈的触击感的情况的例。另外,图16表示在主设定值的位置触击停止的状态,图17表示在副设定值的位置触击停止的状态。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强烈的触击感时,使主设定值(F2.8、F4、F5.6、F8、F11、F16及F22)的部分的高度(光圈环6的半径方向的厚度)比副设定值(F3.2、F3.5、F4.5、F5、F6.3、F7.1、F9、F10、F13、F14、F18及F20)的部分的高度高。由此,形成于主设定值的部分的间隙变得比形成于副设定值的部分的间隙窄,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强烈的磁引力。其结果,在主设定值和副设定值之间产生不同的触击感。
另外,在本例中,配置于主设定值的位置的磁极部分为第1磁铁部的一例,配置于副设定值的位置的磁极部分为第2磁铁部的一例。并且,主设定值的配置间隔为第1角度间隔的一例,副设定值的配置间隔为第2角度间隔的一例。副设定值以规定的角度间隔(第2角度间隔)配置于相邻的主设定值之间。
在上述例中,设为通过调整间隙来调整在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的结构,但调整在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能够通过改变与突起部13B对置的面的面积来调整。此时,在主设定值的部分和副设定值的部分,与突起部13B重叠的区域的面积发生变化。通过该面积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磁引力发生变化。
图18是表示改变与突起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来调整磁引力时的多极磁铁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18表示将多极磁铁12平面展开的图。
如图18所示,使在主设定值产生的触击感比在副设定值产生的触击感强时,使与突起部13B对置的面的主设定值(F2.8、F4、F5.6、F8、F11、F16及F22)的部分的面积比副设定值F3.2、F3.5、F4.5、F5、F6.3、F7.1、F9、F10、F13、F14、F18及F20)的部分的面积大。另外,在图18所示的例中,通过调整光轴方向的长度来改变主设定值的部分的面积和副设定值的部分的面积。
如此,通过改变主设定值的部分和副设定值的部分的面积,也能够改变触击感。
在光圈环6以环状被旋转操作时,也可以以规定的角度间隔改变触击感。例如,可以构成为每隔一次触击产生强烈的触击感,或构成为每隔两次触击产生强烈的触击感。
[磁铁部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利用多极磁铁在光圈环6设置多个磁铁部的结构,但设置于光圈环6的磁铁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图19是示意地表示设置于光圈环的磁铁部的另一例的图。
如图19所示,还能够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角度间隔配置多个磁铁20。此时,各磁铁20构成磁铁部。
并且,光圈环由树脂成型品构成时,磁铁部还能够一体成型于光圈环。例如,磁铁部由铁氧体磁铁、钐钴磁铁、钕磁铁等构成时,能够通过嵌入成型而一体成型于光圈环。并且,例如,磁铁部由粘结磁铁(还称为塑料磁铁)构成时,能够通过双色成型而一体成型于光圈环。例如,能够利用粘结磁铁来双色成型光圈环的内周部分,并多极磁化来一体成型磁铁部。
另外,例如还能够设为将被多极磁化的片状橡胶磁铁粘贴在光圈环的内周部,从而在光圈环设置磁铁部的结构。
[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金属板零件13,由一体成型品构成了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但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也能够由单独的零件构成。通过由一体成型品构成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能够容易地进行向固定框的组装。
另外,固定框由树脂成型品构成时,固定框还能够构成为嵌入成型了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的一体成型品。
并且,关于第1磁性部,还能够由磁铁构成。
图20是示意地表示由磁铁构成第1磁性部时的一例的图。
如图20所示,在固定框7的外周面配置磁铁22。此时,在磁铁22的N极和多极磁铁12的S极相对的位置(磁铁22的S极和多极磁铁12的N极相对的位置)磁稳定,光圈环6触击停止。
另外,固定框由树脂成型品构成时,还能够通过粘结磁铁来双色成型磁铁22的部分,一体成型于固定框。
[端面抵接部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作为凸缘8,端面抵接部一体成型于固定框7的结构,但端面抵接部还能够由单独的零件构成。例如,还能够将另外安装于固定框的环状部件用作端面抵接部。
并且,为了减少使光圈环6旋转时的滑动阻力,在凸缘8,还能够在其后侧的端面8A嵌入滚珠。滚珠优选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
[旋转检测部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利用MR传感器14检测基于设置于光圈环6的多极磁铁12的磁通量的变化来检测光圈环6的每一次触击的旋转的结构,但检测光圈环6的旋转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除此之外,还能够设为利用由编码板及触点电刷构成的公知的位置传感器来检测光圈环6的旋转及旋转位置的结构。
另外,在利用MR传感器检测光圈环的每一次触击的旋转的情况下,还检测其旋转方向时,使用2个MR传感器。
[磁铁部与磁性部的关系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固定框侧设置磁性部(第1磁性部及第2磁性部)且在光圈环侧设置磁铁部的结构,但还能够设为在固定框侧设置磁铁部(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且在光圈环侧设置磁性部的结构。
图21是表示在固定框侧设置磁铁部且在光圈环侧设置磁性部时的光圈环的安装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21所示,在光圈环6,作为磁性部设置有金属板零件23。金属板零件23设置于光圈环6的内周部。
另一方面,在固定框7,作为磁铁部,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有被多极磁化的多极磁铁24。多极磁铁24由圆筒部24A及凸缘部24B构成。圆筒部24A设置于固定框7的外周部。圆筒部24A的各磁极部分为第1磁铁部的一例。凸缘部24B设置于一体设置在固定框7的凸缘8的后侧的端面8A。凸缘部24B为第2磁铁部的一例。
若将光圈环6组装于固定框7,则设置于光圈环6的金属板零件23的内周部与设置于固定框7的多极磁铁24的圆筒部24A对置配置。其结果,若光圈环6旋转,则通过作用于多极磁铁24的圆筒部24A与金属板零件23之间的磁引力,在光圈环6的旋转中产生触击感。
并且,若将光圈环6组装于固定框7,则金属板零件23的前侧的端面与多极磁铁24的凸缘部24B对置配置。其结果,通过作用于多极磁铁24的凸缘部24B与金属板零件23之间的磁引力,产生朝向固定框7的凸缘8吸引光圈环6的力。由此,光圈环6被无缝紧贴。
如此,在设为在固定框侧设置有磁铁部(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且在光圈环侧设置有磁性部(金属板零件23)的结构时,也能够使光圈环6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触击停止且能够无缝紧贴。
另外,在本例中,将第1磁铁部(多极磁铁24的圆筒部24A)及第2磁铁部(多极磁铁24的凸缘部24B)构成为一体成型品,但第1磁铁部及第2磁铁部还能够由单独的零件构成。
并且,在上述例中,由强磁性体的金属板零件23构成了磁性部,但还能够由磁铁构成磁性部。
并且,如本例,在设为在固定框侧设置磁铁部且在光圈环侧设置磁性部的结构时,优选设定为作用于第2磁铁部(多极磁铁24的凸缘部24B)与磁性部(金属板零件23)之间的磁引力比作用于第1磁铁部(多极磁铁24的圆筒部24A)与磁性部(金属板零件23)之间的磁引力弱。由此,能够减小作用于光圈环6与凸缘8之间的摩擦,能够实现更顺畅的旋转操作。
并且,如本例,在设为在固定框侧设置磁铁部且在光圈环侧设置磁性部的结构时,能够设为根据位置使触击感具有差异的结构。即,能够在主设定值的位置和副设定值的位置使触击感具有差异。此时,构成为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和在副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发生变化。例如,使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比在副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触击感强时,使在主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比在副设定值的位置产生的磁引力强。作用于多极磁铁24的圆筒部24A(第1磁铁部)与金属板零件23(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的调整通过调整形成于多极磁铁24的圆筒部24A与金属板零件23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和/或多极磁铁24的圆筒部24A与金属板零件23重叠的区域的面积的大小来进行。另外,此时,配置于主设定值的位置的磁极部分构成第一第1磁铁部,配置于副设定值的位置的磁极部分构成第二第1磁铁部。
并且,如本例,在设为在固定框侧设置磁铁部且在光圈环侧设置磁性部的结构时,也能够通过可动范围限制部限制光圈环6的可动范围。此时,在与光圈环6的可动范围对应的角度范围设置磁铁部。
而且,固定框7由树脂成型品构成时,设置于固定框侧的磁铁部(多极磁铁24)还能够通过嵌入成型而一体成型于固定框。并且,还能够利用粘结磁铁通过双色成型而一体成型于固定框。同样地,光圈环6由树脂成型品构成时,磁性部(金属板零件23)还能够通过嵌入成型而一体成型于光圈环6。
[操作环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光圈环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适用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用于触击操作的所有操作环。
[透镜镜筒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适用于可更换镜头的透镜镜筒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适用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适用于透镜一体式相机的透镜镜筒。并且,并不限于摄影装置,还能够适用于显微镜、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光学设备的透镜镜筒。
符号说明
1-透镜镜筒,2-镜筒主体,3-卡口,4-聚焦环,5-变焦环,6-光圈环,6A-光圈环的前侧的端,6B-光圈环的外周的平滑部,6C-光圈环的外周的滚花部,6D-光圈环的内周的凹部,6E-可动范围限制爪,7-固定框,7A-固定框的外周的凹部,7B-传感器安装部,7C-可动范围限制槽,8-凸缘,8A-凸缘的后侧的端面,8B-凸缘的后侧的端面的凹部,9-定位环,10-锁紧用爪部,11-锁紧用槽部,11A-锁紧用槽部的入口部,11B-锁紧用槽部的锁紧部,12-多极磁铁,12A-多极磁铁的前侧的端面,13-金属板零件,13A-金属板零件的主体部,13B-金属板零件的突起部,14-MR传感器,20-磁铁,22-磁铁,23-金属板零件,24-多极磁铁,24A-多极磁铁的圆筒部,24B-多极磁铁的凸缘部,F-力,I-指标,L-光轴,R-可动范围,Δd-间隙。

Claims (24)

1.一种透镜镜筒,其具备:
固定框;
操作环,径向嵌合于所述固定框的外周;
端面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且供所述操作环的端面抵接;
至少1个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于所述操作环的内周部;
第1磁性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框的外周面上,通过与所述磁铁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使所述操作环触击停止;及
第2磁性部,设置于所述端面抵接部,通过与所述磁铁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将所述操作环的端面吸引抵接于所述端面抵接部,
所述磁铁部的端面和所述操作环的端面位于与光轴正交的相同的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作用于所述第2磁性部与所述磁铁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所述第1磁性部与所述磁铁部之间的磁引力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操作环由嵌入成型了所述磁铁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操作环由通过粘结磁铁而双色成型了所述磁铁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固定框及所述端面抵接部由嵌入成型了所述第1磁性部及所述第2磁性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磁性部及所述第2磁性部由基于磁性材料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2磁性部具有径向嵌合于所述固定框的外周的环形状或圆弧形状,
所述第1磁性部具有从所述第2磁性部沿着所述固定框的外周面在光轴方向上延伸的板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磁性部及所述第2磁性部由强磁性体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磁铁部由在圆周方向上被多极磁化的环状或圆弧状的多极磁铁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透镜镜筒还具备旋转检测部,该旋转检测部检测基于所述操作环的旋转的磁通量的变化,来检测所述操作环的每一次触击的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磁铁部由至少1个第1磁铁部及至少1个第2磁铁部构成,
所述至少1个第1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第1角度间隔设置,
所述至少1个第2磁铁部在相邻的所述第1磁铁部之间以第2角度间隔设置,
作用于所述第1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所述第2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设置于所述第1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比设置于所述第2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之间的间隙窄,由此作用于所述第1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所述第2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定为比所述第2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广,由此作用于所述第1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所述第2磁铁部与所述第1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透镜镜筒还具备可动范围限制部,该可动范围限制部限制所述操作环的可动范围,
所述磁铁部设置于与所述操作环的可动范围对应的角度范围。
15.一种透镜镜筒,其具备:
固定框;
操作环,径向嵌合于所述固定框的外周;
端面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框且供所述操作环的端面抵接;
磁性部,设置于所述操作环的内周部;
第1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框的外周面上,通过与所述磁性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使所述操作环触击停止;及
第2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的角度间隔设置于所述端面抵接部,通过与所述磁性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将所述操作环的端面吸引抵接于所述端面抵接部,
所述磁性部的端面和所述操作环的端面位于与光轴正交的相同的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作用于所述第2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所述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弱。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固定框及所述端面抵接部由嵌入成型了所述第1磁铁部及所述第2磁铁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固定框及所述端面抵接部由通过粘结磁铁而双色成型了所述第1磁铁部及所述第2磁铁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操作环由嵌入成型了所述磁性部的树脂的一体成型品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磁性部由强磁性体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1磁铁部由至少1个第一第1磁铁部及至少1个第二第1磁铁部构成,
所述至少1个第一第1磁铁部沿着圆周方向以第1角度间隔设置,
所述至少1个第二第1磁铁部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第1磁铁部之间以第2角度间隔设置,
作用于所述第一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所述第二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设置于所述第一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间隙设定为比设置于所述第二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间隙窄,由此作用于所述第一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所述第二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第一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设定为比所述第二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重叠的区域的面积广,由此作用于所述第一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设定为比作用于所述第二第1磁铁部与所述磁性部之间的磁引力强。
24.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透镜镜筒还具备可动范围限制部,该可动范围限制部限制所述操作环的可动范围,
所述第1磁铁部及所述第2磁铁部设置于与所述操作环的可动范围对应的角度范围。
CN201980069965.7A 2018-10-25 2019-10-24 透镜镜筒 Active CN112955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1029 2018-10-25
JP2018201029 2018-10-25
PCT/JP2019/041610 WO2020085410A1 (ja) 2018-10-25 2019-10-24 レンズ鏡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5800A CN112955800A (zh) 2021-06-11
CN112955800B true CN112955800B (zh) 2023-03-10

Family

ID=7033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9965.7A Active CN112955800B (zh) 2018-10-25 2019-10-24 透镜镜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15999A1 (zh)
JP (2) JP7065196B2 (zh)
CN (1) CN112955800B (zh)
WO (1) WO2020085410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56097U (zh) * 1977-08-31 1979-04-18
JPS60148626U (ja) * 1984-03-13 1985-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操作部材用クリツク装置
JPH06201978A (ja) * 1992-12-28 1994-07-22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レンズ鏡胴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419504A (zh) * 2010-09-28 2012-04-18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02472945A (zh) * 2010-06-09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驱动装置
CN103370860A (zh) * 2011-02-17 2013-10-23 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旋转螺线管
CN104820463A (zh) * 2014-01-31 2015-08-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输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0199B2 (ja) 2000-03-10 2006-11-29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インヒビタスイッチ
JP4671098B2 (ja) * 2004-08-27 2011-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314522B1 (ko) 2005-09-16 2013-10-07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콘 떨림 검출 기능 부착 렌즈 경통
JP2007151367A (ja) 2005-11-30 2007-06-14 Nidec Sankyo Corp 駆動装置
JP2009283414A (ja) 2008-05-26 2009-12-03 Alpine Electronics Inc 入力装置
JP2010193568A (ja) * 2009-02-16 2010-09-02 Daido Electronics Co Ltd 電動モータにおけるモータケース・磁石の一体組付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15910B (zh) 2009-05-31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压缩编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以及压缩解码方法
JP2011081426A (ja) * 2011-01-24 2011-04-21 Panasonic Corp 鏡筒ならびに鏡筒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5555195B2 (ja) * 2011-03-28 2014-07-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JP6120673B2 (ja) * 2013-05-22 2017-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6157031A (ja) * 2015-02-26 2016-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56097U (zh) * 1977-08-31 1979-04-18
JPS60148626U (ja) * 1984-03-13 1985-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操作部材用クリツク装置
JPH06201978A (ja) * 1992-12-28 1994-07-22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レンズ鏡胴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2472945A (zh) * 2010-06-09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相机驱动装置
CN102419504A (zh) * 2010-09-28 2012-04-18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照相机用叶片驱动装置
CN103370860A (zh) * 2011-02-17 2013-10-23 日本电产伺服有限公司 旋转螺线管
CN104820463A (zh) * 2014-01-31 2015-08-05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输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97558A (ja) 2022-06-30
JPWO2020085410A1 (ja) 2021-12-02
JP7266737B2 (ja) 2023-04-28
WO2020085410A1 (ja) 2020-04-30
JP7065196B2 (ja) 2022-05-11
US20210215999A1 (en) 2021-07-15
CN112955800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6371B (zh) 透鏡保持器驅動裝置以及具有照相機的行動終端
US10200576B2 (en) Rotatable-swingabl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TW201606377A (zh) 透鏡保持器驅動裝置以及具有照相機的行動終端
JP5334311B2 (ja) レンズ装置
JP2007025640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2955800B (zh) 透镜镜筒
US7679231B2 (en) Driving device and light amount controller
US8830604B2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apparatus
JP2007292821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7292821A5 (zh)
JP5555196B2 (ja) レンズ装置
JP2004280039A (ja) 固体撮像装置
KR20080082284A (ko) 카메라용 자동초점조절장치
JP5384320B2 (ja) レンズ装置の位置検出装置
JP2008070613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2020136273A (ja) 回転操作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19065956U (zh) 叶片驱动装置和具有该叶片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
JP5555195B2 (ja) レンズ装置
US2022039268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9122333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1033888A (ja) レンズ装置
JP7038003B2 (ja) 羽根駆動装置
JP2011075726A5 (zh)
JP5300632B2 (ja) レンズ装置
JPH08116478A (ja) フィルタ切換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