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5742B -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5742B
CN112935742B CN201911269961.1A CN201911269961A CN112935742B CN 112935742 B CN112935742 B CN 112935742B CN 201911269961 A CN201911269961 A CN 201911269961A CN 112935742 B CN112935742 B CN 1129357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sponge
wearing
piec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99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5742A (zh
Inventor
李建
李海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gsu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gsu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gsu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gsu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99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5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5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5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35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5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4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9/00Machines for simply fitting together or separa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or metal and non-metal parts, whether or not involving some deformation; Tools or devices therefor so far a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classes
    • B23P19/001Article feeders for assembl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步骤包括:采用震动料盘往送料轨道连续上卡扣,并使送料轨道上的卡扣紧挨成列,通过相邻卡扣的挤压作用力实现卡扣前移;采用推料机构将送料轨道末端的卡扣推送至转盘边缘的卡扣携带件上,并使卡扣卡挂在卡扣携带件的限位缺口内;转动转盘,使卡扣携带件及其携带的卡扣随盘转动到海绵垫圈穿戴机构的顶料件一的正上方;启动海绵垫圈穿戴机构,将海绵垫圈套设在卡扣的预定位置;继续转动转盘,使卡扣携带件正对出料槽,将卡扣携带件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本发明不仅能够提高海绵垫圈穿戴效率,而且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避免操作人员手部损伤,几乎不会造成海绵垫圈损坏,还能够提高海绵垫的穿戴合格率。

Description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背景技术
文献CN208778410U公开的防震汽车门板卡扣,包括卡槽部和卡孔部,卡槽部和卡孔部固定连接,卡槽部适于进入装饰板的卡槽,卡孔部适于进入门板的钣金孔;卡槽部和卡孔部之间设置有裙摆,裙摆由内往外从卡槽部向卡孔部倾斜;卡孔部呈梭形结构;卡孔部顶端设置有导向尖,导向尖由中间向四周发散并形成尖塔状;卡孔部两侧开设有两个弹性槽,两个弹性槽内侧形成一个支撑柱,两个弹性槽外侧形成两个弹性片,支撑柱上开设有空心槽,空心槽贯穿支撑柱,弹性片下端开设有内凹槽,内凹槽开设于弹性片外壁并向内凹陷;卡孔部底端设置有弹性垫,弹性垫卡设于内凹槽内且放置于裙摆上,弹性垫采用海绵制成(即海绵垫圈)。
目前,如前所述卡扣的海绵垫圈或缓冲垫都是采用人工手动穿戴在卡扣上,这种穿戴方式不仅效率极其低下,而且人工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操作人员手部损伤,还容易导致海绵垫圈损坏,如容易被操作人员拉裂,穿戴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以解决“人工穿戴海绵垫圈劳动强度大、人工穿戴效率低、穿戴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震动料盘往送料轨道连续上卡扣,并使送料轨道上的卡扣紧挨成列,通过相邻卡扣的挤压作用力实现卡扣前移;
步骤2:采用推料机构将送料轨道末端的卡扣推送至转盘边缘的卡扣携带件上,并使卡扣卡挂在卡扣携带件的限位缺口内;
步骤3:转动转盘,使卡扣携带件及其携带的卡扣随盘转动到海绵垫圈穿戴机构的顶料件一的正上方;
步骤4:启动海绵垫圈穿戴机构,将海绵垫圈套设在卡扣的预定位置;
步骤5:继续转动转盘,使卡扣携带件正对出料槽,将卡扣携带件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
为进一步提高海绵垫圈的穿戴合格率,步骤4完成后,使卡扣携带件上的卡扣随盘转动到顶压机构的顶料件二的正上方,启动顶压机构,使顶料件二上升,对卡扣海绵垫圈进行二次穿戴。
为方便海绵垫圈穿戴,转盘的转动方式为间歇式转动,每当卡扣携带件转动至送料轨道末端并停歇的过程中,推料机构将送料轨道末端的卡扣推送至卡扣携带件上;每当卡扣携带件转动至顶料件一的正上方并停歇的过程中,顶料件一向上顶海绵垫圈使其套设在卡扣的预定位置。
作为优选,在转盘上沿着转盘边沿均匀设置有4-12套卡扣携带件,转盘每次转动的角度为“360°/卡扣携带件数量”。
作为优选,穿戴海绵垫圈的设备包括:转盘,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动力系统,设置在转盘边缘上并能够随盘转动的卡扣携带件;进料机构,当卡扣携带件随盘转动至进料机构的送料轨道末端时,卡扣被送至卡扣携带件上;用于冲切海绵垫圈的冲切机构;穿戴机构,当卡扣携带件随盘转动至穿戴机构的顶料件一的正上方时,通过穿戴机构将冲切好的海绵垫圈穿戴在卡扣上;卸料机构,当被穿戴好海绵垫圈的卡扣携带件随盘转动至卸料机构处时,通过卸料机构将卡扣排出。
作为优选,进料机构包括:震动料盘,设置在震动料盘出料口的送料轨道,设置在靠近送料轨道末端和转盘处并用于将卡扣推送至卡扣携带件上的推料机构;推料机构包括横向设置的料板和纵向设置的推杆,料板和推杆分别采用气缸驱动;送料轨道运行过程中,送料轨道上紧挨成列的卡扣按序前移,相邻卡扣之间具有挤压力,位于送料轨道末端的卡扣在后续挤压力的作用下被推送至料板上,随后连接料板的气缸A动作并将料板向前推移,料板上的卡扣随料板前移;当转盘转动至卡扣携带件上的限位缺口正对推杆和料板上的卡扣时,连接推杆的气缸B动作将卡扣从料板上推至卡扣携带件上的限位缺口内。
作为优选,冲切机构包括:用于冲切海绵垫圈的凸模和凹模,凸模设置在凸模座上,凹模设置在凹模座上,采用第一气缸驱动凸模座和凸模同步下移,使凸模与凹模相配合来实现海绵垫圈的冲切。
作为优选,穿戴机构包括:横向连接凹模座,并可驱动凹模座水平移动到卡扣携带件正下方的第三气缸,以及用于驱动顶料件一升降的第二气缸,通过顶料件一上升将海绵垫圈顶压至预定位置。
作为优选,卸料机构包括:第五气缸,第五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第五推杆,当穿戴好海绵垫圈的卡扣携带件运行至第五气缸正前方时,通过第五气缸动作驱动第五推杆前移将卡扣携带件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
作为优选,穿戴海绵垫圈的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各机构动作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传感器包括设置在进料机构附近的传感器一,当传感器感一应到料板上有卡扣后,控制系统先发出指令使气缸A动作将料板向前推移,当料板向前推移预设位置后,控制系统再发出指令使气缸B动作将卡扣从料板上推至卡扣携带件上的限位缺口内;设置在顶料件二上方的传感器二,当传感器感二感应到顶料件二正上方有海绵垫圈后,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使连接顶料件二的气缸动作,驱动顶料件二上升对卡扣海绵垫圈进行二次穿戴;设置在卸料机构附近的传感器三,当传感器感三感应到第五推杆正前方有带海绵垫圈的卡扣时,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使第五气缸动作,驱动第五推杆前移将卡扣携带件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海绵垫圈穿戴效率,而且能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避免操作人员手部损伤,几乎不会造成海绵垫圈损坏,还能够提高海绵垫的穿戴合格率;相比于手工穿戴方式(人均穿戴量约为1.3万个/工日,穿戴合格率约为90%),采用本发明可实现8万个/日的穿戴效率,99.5%以上的穿戴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俯向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立体示意图一;
图3是实施例中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立体示意图二;
图4是实施例中进料机构俯向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进料机构侧向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进料机构的推料机构俯向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进料机构的推料机构侧向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进料机构的气缸A连接料板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冲切机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冲切机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中穿戴机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中卡扣携带件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中卸料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发明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重点对本发明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所采用的设备作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13,一种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穿戴设备设置在控制柜14上,包括:转盘1,用于驱动转盘1转动的动力系统58,设置在转盘1边缘上并能够随盘转动(所述随盘转动是指跟随转盘同步转动)的卡扣携带件2;进料机构,当卡扣携带件2随盘转动至进料机构的送料轨道3末端时,卡扣被送至卡扣携带件2上;用于冲切海绵垫圈70的冲切机构;穿戴机构,当卡扣携带件2随盘转动至穿戴机构的顶料件一88的正上方时,通过穿戴机构将冲切好的海绵垫圈70穿戴在卡扣上;卸料机构,当被穿戴好海绵垫圈70的卡扣携带件2随盘转动至卸料机构处时,通过卸料机构将卡扣排出。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理解,位于送料轨道3上的卡扣称之为卡扣4,位于料板53上上的卡扣称之为卡扣41,位于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称之为卡扣42。
如图4至图8所示,进料机构包括:震动料盘7,震动料盘7设置在架台71上,设置在震动料盘7出料口的送料轨道3,设置在靠近送料轨道3末端和转盘1处并用于将卡扣推送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推料机构5。转盘1中心开设有孔,通过孔将转盘1套设在动力系统58的输出转轴51上,动力系统58可以采用电机,动力系统58运行时带动转盘1转动,卡扣携带件2则跟随转盘1同步转动。在卡扣携带件2上设置有限位缺口21,限位缺口21用于容纳并卡挂卡扣。
推料机构5包括横向设置的料板53和纵向设置的推杆56,料板53和推杆56分别采用气缸驱动;送料轨道3运行过程中,送料轨道3上紧挨成列的卡扣4按序前移,相邻卡扣4之间具有挤压力,位于送料轨道3末端的卡扣4在后续挤压力的作用下被推送至料板53上,随后连接料板53的气缸A59动作并将料板53向前推移,料板53上的卡扣41随料板53前移;当转盘1转动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限位缺口21正对推杆56和料板53上的卡扣41(本实施例中,将位于料板53上的卡扣称之为卡扣41)时,连接推杆56的气缸B55动作将卡扣41从料板53上推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限位缺口21内。
其中,气缸A59位于料板53下方,气缸A59的伸缩杆52连接连接板54,连接板54还连接料板53,伸缩杆52与料板53平行。气缸A59动作过程中,伸缩杆52伸长时,带动料板53和卡扣41右移;伸缩杆52收缩时,带动料板53左移。料板53上设置有限位槽57,且限位槽57上端和送料轨道3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的结构更容易将卡扣送至料板53上。在位于限位缺口21附近的卡扣携带件2上端面,和/或位于限位槽57附近的料板53上端面设置防滑层,防滑层可以采用粘接在卡扣携带件2上端面的美纹纸。
其中,进料机构还包括传感器,当传感器感应到料板53上有卡扣41后,气缸A59动作并将料板53向前推移。转盘1采用间歇式转动的转盘1,当转盘1转动45°后,转盘1停止转动,待料板53上的卡扣41被推至卡扣携带件2的限位缺口21内后,转盘1再次转动45°的角度,并按此动作进行下一工序。
在具体方案中,转盘1采用间歇式转动的转盘,转盘1每次转动的角度根据设置的卡扣携带件2的数量来定,每当转盘1转动“360°/卡扣携带件数量”的角度后,转盘1停止转动,待料板53上的卡扣被推至卡扣携带件2的限位缺口21内后,转盘1再次转动“360°/卡扣携带件数量”的角度。
如图9至图10所示,冲切机构设置在支座100上,冲切机构包括:用于冲切海绵垫圈70的凸模81和凹模82,凸模81设置在凸模座83上,凹模82设置在凹模座84上,采用第一气缸85驱动凸模座83和凸模81同步下移,使凸模81与凹模82相配合来实现海绵垫圈70的冲切。
本实施例中,在凸模座83下方设置有压板78,在压板78与凸模座83之间设置有弹簧79,弹簧79同时连接压板78和凸模座83,具体是在压板78上部和凸模座83下部分别设置有凹槽,两个凹槽配合后构成容纳弹簧79的空间;海绵垫圈70冲切完成后,通过弹簧79的复位弹力驱动压板78继续顶压海绵垫圈70。在压板78与凸模座83上穿设有第一导向柱77,弹簧79套设在第一导向柱77上。在凹模座84下方设置有锁板76,在锁板76上设置有顶料件一88,顶料件一88可活动地套设或穿设在凹模82上。在锁板76下方设置有驱动锁板76和顶料件一88同步升降的第二气缸86。顶料件一88采用空心顶料筒或弧形顶料板,使用弧形顶料板时,每个顶料件一88可以采用两个对称布置的弧形顶料板组合而成。
本实施例中,在压板78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柱74,在凹模座84上设置有与第二导向柱74相配合的导向孔73。第一导向柱77和第二导向柱74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导向柱74同时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柱77之间。在相邻的第一导向柱77与第二导向柱74之间设置有缩颈螺栓75,缩颈螺栓75的小径部位位于压板78内,且压板78可沿着缩颈螺栓75的小径部位轴向滑动,缩颈螺栓75的大径部位贯穿凸模座83。
本实施例中,凸模81为空心筒体,空心筒体外径与海绵垫圈70外径相匹配;凹模82为实心柱体,实心柱体外径与海绵垫圈70内径相匹配;顶料件一88外径、内径均介于海绵垫圈70外径、内径之间。
如图9至图11所示,穿戴机构包括:海绵带送料机构,海绵带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31上并位于前述冲切机构两侧的海绵带轮13和送料辊轮32,送料辊轮32连接电机A33并通过电机A33驱动,海绵带轮13上的海绵垫12穿过冲切机构的冲切部位后连接送料辊轮32,通过送料辊轮32转动实现海绵带12送料,送料过程中,海绵带轮13转动;用于将冲切好的海绵垫圈70穿戴在卡扣42上的顶料件一88,以及横向连接凹模座84,并可驱动凹模座84水平移动到卡扣携带件2正下方的第三气缸87,以及用于驱动顶料件一88升降的第二气缸86,通过顶料件一88上升将海绵垫圈70顶压至预定位置;在锁板76上设置有滑槽,在支架31上设置有用于配合滑槽的滑轨35,第三气缸87驱动凹模座84水平移动时,锁板76沿着滑轨35滑动。
如图12至图13所示,卸料机构包括:第五气缸97,第五气缸97的伸缩杆98连接第五推杆99,当穿戴好海绵垫圈的卡扣携带件2运行至第五气缸97正前方时,通过第五气缸97动作驱动第五推杆99前移将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96。本实施例中,卸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转盘1边缘并能够随转盘1转动的卡扣携带件2,设置在转盘1外侧的收料槽96,设置在转盘1上方且正对收料槽96并用于将卡扣42从卡扣携带件2上推至收料槽96的推料部。所述推料部包括第五气缸97,第五气缸97的伸缩杆连接第五推杆99,当卡扣携带件2运行至第五气缸97正前方时,通过第五气缸97动作驱动第五推杆99伸出并从孔22中伸出将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96。所述推料部还包括支撑座和设置在支撑座上的横梁112,在横梁112上设置有导轨111,在导轨111上设置有可沿着导轨滑动的滑动块110,滑动块110的上部连接第五气缸97的伸缩杆,滑动块110的下部连接第五推杆99。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在转盘1上共均布设置有4-12套卡扣携带件2,任意两个相邻卡扣携带件2间的弧度相同。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3所示,共均布设置有8套卡扣携带件2,基于转盘中心,任意两个相邻卡扣携带件2之间对应的角度均为45°。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卡扣携带件2如图12所示,每个卡扣携带件2上可以设置有2-4个限位缺口21。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每个卡扣携带件2上设置有4个限位缺口21。
本实施例中,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还包括顶压机构,顶压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顶料件二,顶料件二实质上是一空心筒体,空心筒体的内径大于海绵垫圈内径且小于海绵垫圈外径,空心筒体的外径大于海绵垫圈外径;顶料件二下端连接气缸,当卡扣携带件2随盘转动到顶料件二的正上方时,启动顶压机构,使顶料件二上升,对卡扣海绵垫圈进行二次穿戴。
该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工作过程如下。
进料:通过震动料盘7将卡扣源源不断地送至送料轨道3上,并在送料轨道3紧排成列;随着连续不断的上料,送料轨道3上紧挨成列的卡扣4按序前移,相邻卡扣4之间具有挤压力,位于送料轨道3末端的卡扣4在后续挤压力的作用下被推送至料板53上,随后连接料板53的气缸A59动作并将料板53向前推移,料板53上的卡扣41随料板53前移;当转盘1转动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限位缺口21正对推杆56和料板53上的卡扣41时,连接推杆56的气缸B55动作将卡扣41从料板53上推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限位缺口21内;随后,转盘1转动45°,限位缺口21装有卡扣的卡扣携带件2也跟着转动45°移至下一工位,装有卡扣的前一卡扣携带件2则转动到推料机构5正前方,等待推料机构5将卡扣推入该卡扣携带件2的限位缺口21内,如此往复进行卡扣上料。
冲切:海绵垫母材12通过海绵带送料机构进行送料,当海绵垫母材12位于压板78与凹模82之间时,第一气缸85驱动凸模座83、凸模81和压板78同步下移,使压板78压紧海绵垫母材,凸模81下端与凹模82上端靠近并压紧海绵垫母材12后,即可实现冲切;冲切完成后的瞬间,第一气缸85驱动凸模座83和凸模81同步上升,压板78则通过弹簧79的复位弹力驱动压板78继续顶压海绵垫圈70,直到凸模座83和凸模81上升到合适高度后压板78再脱离海绵垫圈70。借助于弹簧79的弹力和压板78的顶压,不仅能够使冲切的海绵垫圈70边缘更为整齐,而且能够使得冲切过程干脆利索,使冲切的海绵垫圈70完全脱离海绵垫圈母材,从而大幅提高海绵垫圈合格率。冲切海绵垫圈70后,从海绵垫圈70中心部位脱落的残料进入凸模81的孔72内,并随着残料的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从孔72顶部排出,冲切过程中无需人工清理残料。
穿戴:冲切海绵垫圈70后,海绵垫圈70落在凹模82上端,随后,第三气缸87动作驱动凹模座84向转盘1边缘移动,当凹模座84水平移动到卡扣携带件2正下方(实质上也是顶料件一88位于卡扣的正下方)后,第二气缸86动作驱动顶料件一88上升将海绵垫圈70向上顶压并套在卡扣上。
出料:经顶压机构后的卡扣携带件2继续随盘转动45°至第五气缸97正前方后,第五气缸97动作驱动第五推杆99前移将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96。当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被推出后,卡扣携带件2继续随盘转动,进入下一循环。
总体而言,如图1所示,当卡扣携带件2随盘顺时针转动到S1处时,送料机构上的卡扣4被送至到卡扣携带件2上,随后,卡扣携带件2随盘转动到S2处下方,随后,卡扣携带件2依序随盘转动并经过S3、S4处,当卡扣携带件2随盘转动到S5处后,卸料机构启动,将卡扣推至出料槽96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重点对本发明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作介绍。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参见图1至图13,采用实施例1中的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震动料盘7往送料轨道3连续上卡扣,并使送料轨道3上的卡扣4紧挨成列,通过相邻卡扣4的挤压作用力实现卡扣4前移;
步骤2:采用推料机构5将送料轨道3末端的卡扣4推送至转盘1边缘的卡扣携带件2上,并使卡扣42卡挂在卡扣携带件2的限位缺口21内;
步骤3:转动转盘1,使卡扣携带件2及其携带的卡扣42随盘转动到海绵垫圈穿戴机构的顶料件一88的正上方;
步骤4:启动海绵垫圈穿戴机构,将海绵垫圈70套设在卡扣42的预定位置;
步骤5:使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42随盘转动到顶压机构的顶料件二的正上方,启动顶压机构,使顶料件二上升,对卡扣海绵垫圈进行二次穿戴;
步骤6:继续转动转盘1,使卡扣携带件2正对出料槽96,将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42推至出料槽96。
本实施例中,在转盘1上沿着转盘1边沿均匀设置有8套卡扣携带件2,转盘1的转动方式为间歇式转动,转盘1每次转动的角度为45°,每当卡扣携带件2转动至送料轨道3末端并停歇的过程中,推料机构5将送料轨道3末端的卡扣推送至卡扣携带件2上;每当卡扣携带件2转动至顶料件一88的正上方并停歇的过程中,顶料件一88向上顶海绵垫圈70使其套设在卡扣42的预定位置。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海绵垫圈穿戴合格率可达99.8%,如果按照气缸每两秒钟完成一个周期动作,每个卡扣携带件上同时携带四个卡扣,每次冲切穿戴四个海绵垫圈计算,则每台设备可实现每天4*30*60*(8~12)小时=5.76 ~8.64万个。而人工最快的速度平均只能完成2秒钟/个,按照7小时有效工作时间算,只能够实现每天30*60*8小时=1.44万个,穿戴合格率仅约90%。
实施例3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参见图1至图13,采用实施例1中的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震动料盘7往送料轨道3连续上卡扣,并使送料轨道3上的卡扣4紧挨成列,通过相邻卡扣4的挤压作用力实现卡扣4前移;
步骤2:采用推料机构5将送料轨道3末端的卡扣4推送至转盘1边缘的卡扣携带件2上,并使卡扣42卡挂在卡扣携带件2的限位缺口21内;
步骤3:转动转盘1,使卡扣携带件2及其携带的卡扣42随盘转动到海绵垫圈穿戴机构的顶料件一88的正上方;
步骤4:启动海绵垫圈穿戴机构,将海绵垫圈70套设在卡扣42的预定位置;
步骤6:继续转动转盘1,使卡扣携带件2正对出料槽96,将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42推至出料槽96。
本实施例中,在转盘1上沿着转盘1边沿均匀设置有8套卡扣携带件2,转盘1的转动方式为间歇式转动,转盘1每次转动的角度为45°,每当卡扣携带件2转动至送料轨道3末端并停歇的过程中,推料机构5将送料轨道3末端的卡扣推送至卡扣携带件2上;每当卡扣携带件2转动至顶料件一88的正上方并停歇的过程中,顶料件一88向上顶海绵垫圈70使其套设在卡扣42的预定位置。
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海绵垫圈穿戴合格率约98±0.5%,如果按照气缸每两秒钟完成一个周期动作,每个卡扣携带件上同时携带四个卡扣,每次冲切穿戴四个海绵垫圈计算,则每台设备可实现每天4*30*60*(8~12)小时=5.76 ~8.64万个。

Claims (5)

1.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震动料盘往送料轨道连续上卡扣,并使送料轨道上的卡扣紧挨成列,通过相邻卡扣的挤压作用力实现卡扣前移;
步骤2:采用推料机构将送料轨道末端的卡扣推送至转盘边缘的卡扣携带件上,并使卡扣卡挂在卡扣携带件的限位缺口内,卡扣的头部以朝下的方式卡挂在限位缺口(21)内;
步骤3:转动转盘,使卡扣携带件及其携带的卡扣随盘转动到海绵垫圈穿戴机构的顶料件一的正上方;
步骤4:启动海绵垫圈穿戴机构,将海绵垫圈套设在卡扣的预定位置;
步骤5:继续转动转盘,使卡扣携带件正对出料槽,将卡扣携带件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
所述穿戴机构包括:海绵带送料机构,海绵带送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 31) 上并位于冲切机构两侧的海绵带轮( 13) 和送料辊轮( 32) ,送料辊轮( 32) 连接电机A( 33)并通过电机A( 33) 驱动,海绵带轮( 13) 上的海绵带 ( 12) 穿过冲切机构的冲切部位后连接送料辊轮( 32) ,通过送料辊轮( 32) 转动实现海绵带( 12) 送料,送料过程中,海绵带轮( 13) 转动;用于将冲切好的海绵垫圈( 70) 穿戴在卡扣上的顶料件一( 88) ,以及横向连接凹模座( 84) ,并可驱动凹模座( 84) 水平移动到卡扣携带件( 2) 正下方的第三气缸( 87) ,以及用于驱动顶料件一( 88) 升降的第二气缸( 86) ,通过顶料件一( 88)上升将海绵垫圈( 70) 顶压至预定位置;在锁板( 76) 上设置有滑槽,在支架( 31) 上设置有用于配合滑槽的滑轨( 35) ,第三气缸( 87) 驱动凹模座( 84) 水平移动时,锁板(76) 沿着滑轨( 35) 滑动;
所述冲切机构包括:用于冲切海绵垫圈(70)的凸模(81)和凹模(82),凸模(81)设置在凸模座(83)上,凹模(82)设置在凹模座(84)上,采用第一气缸(85)驱动凸模座(83)和凸模(81)同步下移,使凸模(81)与凹模(82)相配合来实现海绵垫圈(70)的冲切;
穿戴海绵垫圈的设备还包括用于控制各机构动作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传感器包括设置在进料机构附近的传感器一,当传感器一感 应到料板(53)上有卡扣后,控制系统先发出指令使气缸A(59)动作将料板(53)向前推移,当料板(53)向前推移预设位置后,控制系统再发出指令使气缸B(55)动作将卡扣从料板(53)上推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限位缺口(21)内;设置在顶料件二上方的传感器二,当传感器二感应到顶料件二正上方有海绵垫圈后,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使连接顶料件二的气缸动作,驱动顶料件二上升对卡扣海绵垫圈进行二次穿戴;设置在卸料机构附近的传感器三,当传感器三感应到第五推杆(99)正前方有带海绵垫圈的卡扣时,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使第五气缸(97)动作,驱动第五推杆(99)前移将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9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盘的转动方式为间歇式转动,每当卡扣携带件转动至送料轨道末端并停歇的过程中,推料机构将送料轨道末端的卡扣推送至卡扣携带件上;每当卡扣携带件转动至顶料件一的正上方并停歇的过程中,顶料件一向上顶海绵垫圈使其套设在卡扣的预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盘上沿着转盘边沿均匀设置有4-12套卡扣携带件,转盘每次转动的角度为“360°/卡扣携带件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方法,其特征在于:进料机构包括:震动料盘(7),设置在震动料盘(7)出料口的送料轨道(3),设置在靠近送料轨道(3)末端和转盘(1)处并用于将卡扣推送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推料机构(5);推料机构(5)包括横向设置的料板(53)和纵向设置的推杆(56),料板(53)和推杆( 56)分别采用气缸驱动;送料轨道(3)运行过程中,送料轨道(3)上紧挨成列的卡扣按序前移,相邻卡扣之间具有挤压力,位于送料轨道(3)末端的卡扣在后续挤压力的作用下被推送至料板(53)上,随后连接料板(53)的气缸A(59)动作并将料板(53)向前推移,料板(53)上的卡扣随料板(53)前移;当转盘(1)转动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限位缺口(21)正对推杆(56)和料板(53)上的卡扣时,连接推杆(56)的气缸B(55)动作将卡扣从料板(53)上推至卡扣携带件(2)上的限位缺口(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方法,其特征在于,卸料机构包括:第五气缸(97),第五气缸(97)的伸缩杆(98)连接第五推杆(99),当穿戴好海绵垫圈的卡扣携带件(2)运行至第五气缸(97)正前方时,通过第五气缸(97)动作驱动第五推杆(99)前移将卡扣携带件(2)上的卡扣推至出料槽(96)。
CN201911269961.1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Active CN112935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9961.1A CN112935742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9961.1A CN112935742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5742A CN112935742A (zh) 2021-06-11
CN112935742B true CN112935742B (zh) 2022-09-06

Family

ID=76234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9961.1A Active CN112935742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57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1141B (zh) * 2021-09-01 2023-09-19 扬诚友自动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组装汽车卡钉海绵圈的组装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3936B2 (ja) * 1983-12-23 1994-10-26 株式会社東芝 スナツプリングの自動組立装置
US5327623A (en) * 1991-01-31 1994-07-12 Noel Charles E Semi-automated button closing machine
CN204366367U (zh) * 2014-12-24 2015-06-03 宁波无边橡塑有限公司 汽车点火线圈护套自动组装设备
CN104858648B (zh) * 2015-05-22 2017-05-17 广东广益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组装一体机
CN207240903U (zh) * 2017-03-24 2018-04-17 深圳市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卡扣件自动组装系统
CN206779873U (zh) * 2017-04-22 2017-12-22 山东豪迈气门嘴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式气门嘴自动装芯机
CN208323609U (zh) * 2018-06-08 2019-01-04 河北中亿永兴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冲切海绵垫圈的模具
CN109014818A (zh) * 2018-08-17 2018-12-18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弹簧卡自动装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5742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8751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hermoforming and stacking of hollow objects incorporating a base formed from thermoplastics sheet material
CN112935742B (zh) 一种卡扣海绵垫圈的穿戴方法
CN111215507A (zh) 一种用于板材冲压加工的设备
CN107081597A (zh) 一种剪式千斤顶穿铆全自动生产线及工作方法
CN110854307A (zh) 一种锂电池盖帽自动压合出料机
KR101909117B1 (ko) 마스크팩 픽킹유닛
CN207669757U (zh) 一种塑料瓶坯的自动生产、检测及修剪系统
CN113682809A (zh) 高效摆盘机
CN211392879U (zh) 一种卡扣海绵垫穿戴设备
CN211110236U (zh) 一种连接输送设备
CN108890766B (zh) 全自动珍珠棉加工系统
CN208616845U (zh) 一种碳滑板碳条自动上料装置
CN107553089B (zh) 一种滑轨弹叉装配设备
CN210761660U (zh) 一种便于压平袋体的摆袋机
CN110789936B (zh) 一种led部件的排料执行机构
CN210213780U (zh) 一种六工位上料机用上料装置
CN112775268A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型材冲孔输送装置
CN109746317B (zh) 一种制造箍扣装置的设备
CN112207870A (zh) 一种橡胶密封条裁切设备和裁切方法
CN217806785U (zh) 一种标签自动化剃孔装置
CN220701479U (zh) 防带出试剂条推送结构及推送装置
CN214878746U (zh) 烟包印刷品自动上料掰耳整形装置
CN216881427U (zh) 一种全自动接料机
CN212190749U (zh) 一种用于板材冲压加工的设备
CN217573220U (zh) 一种自动化冲轮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