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4347A - 烹饪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烹饪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14347A CN112914347A CN202110225393.6A CN202110225393A CN112914347A CN 112914347 A CN112914347 A CN 112914347A CN 202110225393 A CN202110225393 A CN 202110225393A CN 112914347 A CN112914347 A CN 1129143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ner cavity
- cavity
- cooking
- out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烹饪装置,烹饪装置包括内腔体、外罩、吸风组件和功率器件组,内腔体设有烹饪腔,外罩设于内腔体的外侧且与内腔体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和油烟风道,吸风组件包括第一吸风件,第一吸风件设置在油烟风道内且位于内腔体的后部,功率器件组设置在散热风道内,并且至少部分功率器件组位于内腔体的侧部。通过将第一吸风件设置在内腔体的后部,以避免第一吸风件占用内腔体的顶部空间,降低了烹饪装置的高度,另外,将至少部分功率器件组设置在内腔体的侧部,进一步避免了功率器件组占用内腔体的顶部空间,使得烹饪装置的高度得到了降低,从而满足了小空间用户的安装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OTR(over the range,位于炉灶上方)类的烹饪装置通常悬挂在灶具的上方,烹饪装置利用自身的吸油烟功能对炉灶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抽吸,烹饪装置利用自身的微波加热功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烹饪装置包括风道系统,该风道系统包括散热风道和油烟风道,其中,油烟风道内设有风机,散热风道内设有功率器件组,风机及功率器件组通常设置在烹饪装置的顶部,导致烹饪装置的高度增大,安装时需要占用的空间大,无法满足小空间用户的安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如何降低烹饪装置的高度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内腔体,所述内腔体设有烹饪腔;
外罩,所述外罩设于所述内腔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内腔体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和油烟风道;
吸风组件,所述吸风组件包括第一吸风件,所述第一吸风件设置在所述油烟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内腔体的后部;
功率器件组,所述功率器件组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并且至少部分所述功率器件组位于所述内腔体的侧部。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装置,外罩设置在内腔体的外侧,外罩与内腔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和油烟风道,功率器件组设置在散热风道内,第一吸风件设置在油烟风道内,当烹饪装置使用时,散热风道对功率器件组进行散热,以保证功率器件组维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第一吸风件使得烹饪装置下方的炉灶产生的油烟等进入到油烟风道且进入排烟道。通过将第一吸风件设置在内腔体的后部,以避免第一吸风件占用内腔体的顶部空间,降低了烹饪装置的高度,另外,将至少部分功率器件组设置在内腔体的侧部,进一步避免了功率器件组占用内腔体的顶部空间,使得烹饪装置的高度得到了降低,从而满足了小空间用户的安装需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烹饪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罩和所述内腔体之间,所述隔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所述后部的第一隔板;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所述后部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所述第一隔板、所述支撑板、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油烟风道的第一风道部,所述第一吸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部内且通过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进风口与外界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所述后部,所述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隔板、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油烟风道的第二风道部,所述第二风道部经所述第一隔板上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风道部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顶部,所述内腔体、所述第二导风件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油烟风道的第三风道部,所述第三风道部与所述第二风道部连通,所述外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风道部连通的第一出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内腔体的所述侧部;
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内腔体的所述侧部且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外罩和所述内腔体的所述侧部合围形成散热风道的第一电气室,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导风件、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第二电气室,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第三电气室,所述第一电气室、所述第二电气室和所述第三电气室依次连通,所述功率器件组的多个功率器件分散放置在所述第一电气室、所述第二电气室和所述第三电气室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电气室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气室连通;
并且/或者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二电气室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一风道部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四过孔,所述第一电气室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外罩的第二进风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风组件还包括第二吸风件,所述第二吸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气室内;
并且/或者所述外罩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电气室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与外界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腔体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烹饪腔通过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电气室连通,所述烹饪腔通过所述排气孔与外界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三导风件,所述第三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罩之间,所述排气孔通过所述第三导风件与所述外罩上的第三出风口连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烹饪装置第一实施方式且处于第一姿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部分结构,并且功率器件组分布在第一电气室和第二电气室内,其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散热风道空气流向,黑色空心箭头表示油烟风道的空气流向);
图4为图3中所示的烹饪装置处于第二姿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部分结构,其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散热风道空气流向,黑色空心箭头表示油烟风道的空气流向);
图5为图3中所示的烹饪装置处于第三姿态时的结构示意图(示出部分结构,其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散热风道空气流向,黑色空心箭头表示油烟风道的空气流向);
图6为图2中所示的烹饪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示出部分结构,并且功率器件组分布在第一电气室、第二电气室和第三电气室内,其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散热风道空气流向,黑色空心箭头表示油烟风道的空气流向)。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烹饪装置;
10为内腔体,11为烹饪腔,12为进气孔,13为排气孔;
20为外罩,21为侧围板,211为第二进风口,212为第一出风口,213为第三出风口,22为后板;
30为隔板组件,31为第二隔板,311为第四过孔,32为第三隔板,321为第二过孔,322为第三过孔,33为第一隔板,331为第一过孔;
40为吸风组件,41为第二吸风件,42为第一吸风件;
50为支撑板,51为第一进风口;
60为第一导风件;
70为第二导风件;
80为第三导风件;
90为门组件;
101为散热风道,1011为第一电气室,1012为第二电气室,1013为第三电气室;
102为油烟风道,1021为第一风道部,1022为第二风道部,1023为第三风道部;
103为控制面板;
104为功率器件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烹饪装置100,烹饪装置100包括内腔体10、外罩20、吸风组件40和功率器件组104,内腔体10设有烹饪腔11,外罩20设于内腔体10的外侧且与内腔体10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101和油烟风道102,吸风组件40包括第一吸风件42,第一吸风件42设置在油烟风道102内且位于内腔体10的后部,功率器件组104设置在散热风道101内,并且至少部分功率器件组104位于内腔体10的侧部。
具体地,外罩20设置在内腔体10的外侧,外罩20与内腔体10之间的空间形成散热风道101和油烟风道102,功率器件组104设置在散热风道101内,第一吸风件42设置在油烟风道102内,当烹饪装置100使用时,散热风道101对功率器件组104进行散热,以保证功率器件组104维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第一吸风件42使得烹饪装置100下方的炉灶产生的油烟等进入到油烟风道102且进入排烟道。通过将第一吸风件42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以避免第一吸风件42占用内腔体10的顶部空间,降低了烹饪装置100的高度,另外,将至少部分功率器件组104设置在内腔体10的侧部,进一步避免了功率器件组104占用内腔体10的顶部空间,使得烹饪装置100的高度得到了降低,从而满足了小空间用户的安装需求。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中,烹饪装置100上设有取放口,该取放口与内腔体10的烹饪腔11连通,烹饪装置100安装完成后,用户面向取放口时,内腔体10靠近用户的一侧为内腔体10的前部,内腔体10远离用户的一侧为内腔体10的后部,内腔体10位于用户左手的一侧为左侧部,内腔体10位于用户右手的一侧为右侧部,左侧部和右侧部统称为内腔体10的侧部,内腔体10远离灶具的一侧为内腔体10的顶部,内腔体10靠近炉灶的一侧为内腔体10的底部,烹饪装置100自左侧部至右侧部的距离为烹饪装置100的长度,烹饪装置100自顶部至底部的距离为烹饪装置100的高度,烹饪装置100自前部至后部的距离为烹饪装置100的宽度。
另外,烹饪装置100还包括门组件90和控制面板103,其中,门组件90以枢转的方式与内腔体10的前板配合,通过门组件90的开合来实现对取放口的打开或关闭,控制面板103也设置在内腔体10的前板上,用户可通过操控控制面板103来实现对烹饪装置100的控制。
此外,外罩20包括侧围板21和后板22,其中,侧围板21设置在内腔体10的左侧部、顶部和右侧部,并且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内腔体10的前板和底板连接固定,后板22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并且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内腔体10的底板和侧围板21连接固定,通过将外罩20设置为侧围板21和后板22两个部分,当需要对烹饪装置100进行检修时可通过拆卸侧围板21或后板22即可实现,从而提高了对烹饪装置100检修的效率,并且将外罩20设置为侧围板21和后板22两个部分,便于加工制造,能够有效降低烹饪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理解的是,如图2至图6所示,烹饪装置100包括隔板组件30和支撑板50,隔板组件30设置在外罩20和内腔体10之间,隔板组件30包括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的第一隔板33,支撑板50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且间隔设置在第一隔板33的下部,第一隔板33、支撑板50、内腔体10和外罩20合围形成油烟风道102的第一风道部1021,第一吸风件42设置在第一风道部1021内且通过支撑板50的第一进风口51与外界连通。具体地,外罩20设置在内腔体10的外侧,隔板组件30和支撑板50均设置在外罩20与内腔体10之间,其中,隔板组件30的第一隔板33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且沿烹饪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撑板50也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支撑板50平行间隔设置在第一隔板33的下部,第一吸风件42设置在支撑板50上且位于支撑板50与第一隔板33之间,第一隔板33、支撑板50、内腔体10和外罩20合围形成油烟风道102的第一风道部1021,第一风道部1021通过支撑板50上的第一进风口51与外界连通。当需要对烹饪装置100下方的炉灶进行抽吸油烟时,第一吸风件42启动,在第一吸风件42的作用下,油烟经第一进风口51进入到第一风道部1021内且沿油烟风道102进入到排烟道内,以实现对油烟的排出。通过将第一吸风件42设置在第一风道部1021内,从而在保证正常抽吸油烟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烹饪装置100的高度,进而降低了烹饪装置100安装时所需要的空间,使得小空间用户的安装用户得到了满足。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板50与内腔体10的底板平齐,第一隔板33间隔设置在支撑板50的上方,由第一隔板33、支撑板50、内腔体10和外罩20合围形成油烟风道102的第一风道部1021位于内腔体10的后部的下方,进一步避免了第一吸风件42占用内腔体10的顶部空间,使得烹饪装置100的高度得到了降低,以满足小空间用户的安装需求。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第一吸风件42为涡流风机,位于支撑板50上的第一进风口51为第一格栅结构,第一进风口51靠近涡流风机的入口设置,从而保证了涡流风机对油烟的抽吸效果,使得油烟的排出效果得到了保证。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吸风件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吸风件42在第一风道部1021内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吸风件42,从而提高了烹饪装置100对油烟的抽吸能力,进一步提高了烹饪装置100对油烟的排出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烹饪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导风件60,第一导风件60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第一导风件60、第一隔板33、内腔体10和外罩20合围形成油烟风道102的第二风道部1022,第二风道部1022经第一隔板33上的第一过孔331与第一风道部1021连通。具体地,第一导风件60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并且第一导风件60和第一吸风件42位于第一隔板33的两侧,第一导风件60、第一隔板33、内腔体10和外罩20合围形成油烟风道102的第二风道部1022,第一风道部1021通过第一隔板33上的第一过孔331与第二风道部1022连通。当需要对烹饪装置100下方的炉灶进行抽吸油烟时,第一吸风件42启动,在第一吸风件42的作用下,油烟经第一进风口51进入到第一风道部1021内,再经第一过孔331进入到第二风道部1022内,最后沿油烟风道102进入到排烟道内,以实现对油烟的排出。通过设置第二风道部1022,从而实现了对油烟的引道,使得油烟按照预设的路径进行排出,进而保证了油烟的排出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导风件60为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能够有效保证第一导风件60的制造成本。另外,第一导风板倾斜设置且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呈角度设置,从而保证了对空气进行更好的引道,使得空气的流动顺畅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另外,如图4所示,当第一吸风件42的数量为多个时,位于第一隔板33上的第一过孔331的数量以及第一导风件60的数量与第一吸风件42的数量一一对应,即每一个第一吸风件42对应一个第一过孔331和一个第一导风件60,从而保证了对油烟的有效引导,使得油烟的排出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烹饪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导风件70,第二导风件70设置在内腔体10的顶部,内腔体10、第二导风件70和外罩20合围形成油烟风道102的第三风道部1023,第三风道部1023与第二风道部1022连通,外罩20上设有与第三风道部1023连通的第一出风口212。具体地,第三风道部1023位于内腔体10的顶部,第三风道部1023、第二风道部1022和第一风道部1021依次连通构成油烟风道102,油烟风道102覆盖内腔体10的后部和顶部,第二导风件70、内腔体10和外罩20合围形成的第三风道部1023设置在内腔体10的顶部,通过控制第二导风件70的高度,能够在保证油烟排出的同时有效降低烹饪装置100的高度,使得小空间用户的安装需求得到满足。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4所示,第二导风件70为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导风板平行间隔设置在内腔体10的顶部,两者之间的空间即构成第三风道部1023,外罩20上的第一出风孔与第三风道部1023连通且远离第二风道部1022设置。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风道部1022的出口直接与排烟道连通,无需设置第二导风件70,进一步降低了烹饪装置100的制造成本,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了烹饪装置100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隔板组件30还包括第二隔板31和第三隔板32,第二隔板31位于内腔体10的侧部,第三隔板32位于内腔体10的侧部且与第二隔板连接,第三隔板32、第二隔板31、外罩20和内腔体10的侧部合围形成散热风道101的第一电气室1011,第三隔板32、第一隔板33、第一导风件60、内腔体10和外罩20合围形成散热风道101的第二电气室1012,第二隔板31和外罩20合围形成散热风道101的第三电气室1013,第一电气室1011、第二电气室1012和第三电气室1013依次连通,功率器件组104的多个功率器件分散放置在第一电气室1011、第二电气室1012和第三电气室1013内。具体地,隔板组件30包括第一隔板33、第二隔板31和第三隔板32,其中,第一隔板33设置在内腔体10的后部且沿烹饪装置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隔板33的一端凸出于内腔体10的侧部(可以为左侧部,也可以为右侧部),第二隔板31和第三隔板32均设置在内腔体10的侧部,并且与第一隔板33凸出于内腔体10的侧部的部分分隔出第一电气室1011、第二电气室1012和第三电气室1013,功率器件组104件中的多个功率器件可以分散设置到三个电气室内,从而减少了功率器件组104件安装所占用的空间,使得烹饪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烹饪装置100的体积,使得烹饪装置100的安装所需的空间得到了降低。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隔板31沿烹饪装置10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靠近内腔体10的顶部设置,第三隔板32沿烹饪装置10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三隔板32的一端抵靠在第二隔板31上,另一端抵靠在内腔体10的底板上,第一隔板33凸出于内腔体10的侧部的一端与第三隔板32配合,以形成第一电气室1011、第二电气室1012和第三电气室1013,其中,第一电气室1011和第三电气室1013上下设置,第三电气室1013位于第一电气室1011和第二电气室1012的后部,第一电气室1011、第二电气室1012和第三电气室1013的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烹饪装置100的紧凑程度,使得烹饪装置100的体积得到了进一步地减小,使得烹饪装置100的安装所需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地减小。
此外,如图4或图6所示,功率器件组104通常包括:磁控管、变压器、滤波器以及电容器等,其中,体积较大的功率器件(例如磁控管、变压器等)设置在第一电气室1011内,体积中等的功率器件(例如电容器等)可设置在第二电气室1012内,体积小的功率器件(例如滤波器等)可设置在第三电气室1013内,从而使得整体布局更加合理,以实现进一步减少烹饪装置100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三隔板32上设有第二过孔321,第一电气室1011通过第二过孔321与第二电气室1012连通。具体地,第二过孔321开设与第三隔板32上,并且呈第一网孔结构,第一电气室1011通过第二过孔321与第二电气室1012连通,从而保证第一电气室1011与第二电气室1012之间的空气流动量,进而保证了功率器件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三隔板32上设有第三过孔322,第二电气室1012通过第三过孔322与第一风道部1021连通。第三过孔322开设与第三隔板32上且与第二过孔321间隔设置,同时第三过孔322呈第二网孔结构,第二电气室1012通过第三过孔322与第一风道部1021连通,从而保证第一风道部1021与第二电气室1012之间的空气流动量,进而保证了功率器件的散热效果。当烹饪装置100启动后,在第一吸风件42作用下,在第三过孔322处形成负压,第二电气室1012内的空气进入到第一风道部1021内且随油烟进入到油烟风道102排出。借助第一吸风件42将第二电气室1012的空气引入油烟风道102的第一风道部1021内且排出,从而降低了烹饪装置100散热时的能耗,使得用户的使用成本得到了降低。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隔板31上设有第四过孔311,第一电气室1011通过第四过孔311与外罩20的第二进风口211连通。具体地,外罩20上的第二进风口211与第二隔板31的第四过孔311对应设置,当烹饪装置100启动后,空气经第二进风口211和第四过孔311进入到第一电气室1011,第一电气室1011内的空气再经过第二过孔321进入到第二电气室1012,第二电气室1012内的空气分别进入到第三电气室1013或进入到第一风道部1021内排出,通过将外罩20上的第二进风口211与第四过孔311对应设置,从而缩短了空气的进入路径,使得散热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吸风组件40还包括第二吸风件41,第二吸风件41设置在第一电气室1011内。具体地,通过将第二吸风件41设置在第一电气室1011内,当第一吸风件42启动后,外部空气经外罩20上的第二进风口211以及第二隔板31上的第四过孔311进入到第一电气室1011内,从而使得空气在散热通道内流动,且在流动过程中通过热交换实现功率器件组104的散热。设置第二吸风件41进一步提高了空气在散热风道101内的流动速度,从而有效保证了功率器件组104稳定高效地工作,降低了烹饪装置100的故障率。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外罩20上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三电气室1013通过第二出风口与外界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三电气室1013对应设置,当烹饪装置100中的第一吸风件42未启动时,在第二吸风件41的作用下,外界空气经第二进风口211和第四过孔311进入到第一电气室1011,再由第一电气室1011进入到第二电气室1012,再由第二电气室1012进入到第三电气室1013,第三电气室1013内的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排出,从而实现功率器件组104件的有效散热。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第二吸风件41为风扇,风扇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降低烹饪装置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内腔体10上分别开设有与烹饪腔11连通的进气孔12和排气孔13,烹饪腔11通过进气孔12与第一电气室1011连通,烹饪腔11通过排气孔13与外界连通。具体地,烹饪腔11通过进气孔12与第一电气室1011连通,且通过排气孔13与外界连通,第一电气室1011内的空气经进气孔12进入到烹饪腔11后将烹饪腔11内的水汽或油烟等经排气孔13带离烹饪腔11,从而保证了烹饪腔11内具有良好的烹饪环境,使得食物的烹饪品质得到了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5所示,进气孔12开设在烹饪腔11与第一电气室1011对应的侧壁上,排气孔13开设烹饪腔11的顶壁上且远离进气孔12设置,通过进气孔12和排气孔13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保证对烹饪腔11内水汽或油烟等的排出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烹饪装置100还包括第三导风件80,第三导风件80设置在内腔体10和外罩20之间,排气孔13通过第三导风件80与外罩20上的第三出风口213连通。具体地,第三导风件80将排气孔13与外罩20上的第三出风口213连通,避免水汽或油烟等进入到内腔体10和外罩20之间,从而保证了烹饪腔11内水汽或油烟等的排出效果,使得烹饪腔11内的卫生条件得到了提高。
本发明中,上述烹饪装置100为OTR微波炉,该OTR微波炉的其它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内腔体,所述内腔体设有烹饪腔;
外罩,所述外罩设于所述内腔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内腔体之间形成有散热风道和油烟风道;
吸风组件,所述吸风组件包括第一吸风件,所述第一吸风件设置在所述油烟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内腔体的后部;
功率器件组,所述功率器件组设置在所述散热风道内,并且至少部分所述功率器件组位于所述内腔体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包括:
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罩和所述内腔体之间,所述隔板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所述后部的第一隔板;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所述后部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所述第一隔板、所述支撑板、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油烟风道的第一风道部,所述第一吸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部内且通过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进风口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所述后部,所述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隔板、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油烟风道的第二风道部,所述第二风道部经所述第一隔板上的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风道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二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体的顶部,所述内腔体、所述第二导风件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油烟风道的第三风道部,所述第三风道部与所述第二风道部连通,所述外罩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风道部连通的第一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
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内腔体的所述侧部;
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内腔体的所述侧部且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外罩和所述内腔体的所述侧部合围形成散热风道的第一电气室,所述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一导风件、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第二电气室,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外罩合围形成所述散热风道的第三电气室,所述第一电气室、所述第二电气室和所述第三电气室依次连通,所述功率器件组的多个功率器件分散放置在所述第一电气室、所述第二电气室和所述第三电气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二过孔,所述第一电气室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电气室连通;
并且/或者所述第三隔板上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二电气室通过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一风道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四过孔,所述第一电气室通过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外罩的第二进风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组件还包括第二吸风件,所述第二吸风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气室内;
并且/或者所述外罩上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电气室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与外界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烹饪腔连通的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烹饪腔通过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电气室连通,所述烹饪腔通过所述排气孔与外界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装置还包括第三导风件,所述第三导风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体和所述外罩之间,所述排气孔通过所述第三导风件与所述外罩上的第三出风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5393.6A CN112914347B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烹饪装置 |
US17/477,445 US20220279631A1 (en) | 2021-03-01 | 2021-09-16 | Combination microwave and hood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5393.6A CN112914347B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烹饪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14347A true CN112914347A (zh) | 2021-06-08 |
CN112914347B CN112914347B (zh) | 2022-03-22 |
Family
ID=76172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25393.6A Active CN112914347B (zh) | 2021-03-01 | 2021-03-01 | 烹饪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1434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92884A1 (zh) * | 2022-11-01 | 2024-05-10 | 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电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6893A (zh) * | 2003-12-12 | 2005-06-15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通风罩型微波炉 |
JP2005273983A (ja) * | 2004-03-24 | 2005-10-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レンジフード付き高周波加熱装置 |
CN1712779A (zh) * | 2004-06-23 | 2005-12-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带有抽油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
CN101294720A (zh) * | 2007-04-25 | 2008-10-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壁装式微波炉和罩 |
CN203454227U (zh) * | 2013-08-20 | 2014-02-26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排风罩式微波炉及其风道系统 |
CN210463126U (zh) * | 2019-07-11 | 2020-05-05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改良商用微波炉 |
-
2021
- 2021-03-01 CN CN202110225393.6A patent/CN1129143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26893A (zh) * | 2003-12-12 | 2005-06-15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通风罩型微波炉 |
JP2005273983A (ja) * | 2004-03-24 | 2005-10-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レンジフード付き高周波加熱装置 |
CN1712779A (zh) * | 2004-06-23 | 2005-12-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带有抽油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
CN101294720A (zh) * | 2007-04-25 | 2008-10-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壁装式微波炉和罩 |
CN203454227U (zh) * | 2013-08-20 | 2014-02-26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排风罩式微波炉及其风道系统 |
CN210463126U (zh) * | 2019-07-11 | 2020-05-05 | 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改良商用微波炉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92884A1 (zh) * | 2022-11-01 | 2024-05-10 | 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电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14347B (zh) | 2022-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29329B (zh) | 蒸汽排放系统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112914348A (zh) | 烹饪装置 | |
CN112914347B (zh) | 烹饪装置 | |
WO2021115105A1 (zh) | 具有微波加热功能的烹饪电器 | |
CN112954840B (zh) | 烹饪装置 | |
CN112944416B (zh) | 烹饪装置 | |
CN21254658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8096039U (zh) | 一种集成灶 | |
US20220279631A1 (en) | Combination microwave and hood system | |
CN111248729A (zh) | 门组件及具有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 |
CN217390513U (zh) | 一种门体散热降温系统及其烤箱 | |
CN212618451U (zh) |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
CN214223451U (zh) | 一种泳池热泵机 | |
CN113842028B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113831U (zh) | 一种烘干风道结构 | |
CN213237525U (zh) | 一种灶消组合烹饪机 | |
CN213237524U (zh) | 一种灶消组合烹饪机 | |
WO2024092884A1 (zh) | 烹饪电器 | |
CN219656152U (zh) | 集成灶 | |
CN217952384U (zh) | 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 |
CN220186882U (zh) | 一种集成灶 | |
CN213237614U (zh) | 一种灶消组合烹饪机 | |
CN220870941U (zh) | 一种集成灶 | |
CN212972692U (zh) |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 |
CN114615867A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