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9313A - 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9313A
CN112909313A CN202110079029.3A CN202110079029A CN112909313A CN 112909313 A CN112909313 A CN 112909313A CN 202110079029 A CN202110079029 A CN 202110079029A CN 112909313 A CN112909313 A CN 112909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device
flexible
flexible integrated
limi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90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志强
姚敏杰
王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ka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ka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k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0790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93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9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9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6Accumul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10/05-H01M10/34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6Accumul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10/05-H01M10/34
    • H01M10/3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compressing or compa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多层涂覆技术将电极材料和电解质制备成大面积柔性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结合辊压技术实现不同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的连续组装,获得大面积柔性一体化储能器件。电极材料可以是碳材料、金属粉末、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金属酸盐等;电解质可以是酸、碱或盐与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凝胶电解质。本发明提出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各组分具有连续无缝的界面连接,在形变下能够保持优异的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具有制备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广、可规模化生产等特点,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及通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领域,涉及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柔性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作为其重要的供能装置,越来越多的储能器件朝着柔性可穿戴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的柔性储能器件一般采用“三明治”叠层结构设计,将相互独立的电极和隔膜等组件层层堆叠组装而成。独立组件的使用和由此产生的叠层构型导致各组件间仅存在简单的物理接触,很容易在形变下发生相邻组件的相对位移或分离,不利于应力或载流子的连续有效传递,导致器件电化学性能降低甚至短路。因此,柔性储能器件发展的关键在于柔性组件的制备和非传统器件结构的设计。在众多储能体系中,水系储能器件由于直接采用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电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推动柔性储能器件的产业化进程,设计具有高柔性和结构稳定性的柔性水系储能器件并开发与之相匹配的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势在必行。
不同于传统叠层结构,一体化设计可以将器件的各组件包括电极、隔膜、集流体等进行集成组装,其特点在于各组件在组装过程中已形成连续无缝的界面连接,有利于应力和载流子在界面处的连续有效传递,表现出优异的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从而解决叠层结构柔性储能器件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另外,由于一体化结构对各组件力学性能和组装工艺等具有较高要求,迫切需要开发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一体化集成组装方法。其中,涂覆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涂装工艺具有成本低、工时短、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薄膜材料或涂层的生产制造。因此,通过多层涂覆技术有望实现不同组件的连续集成组装,进一步实现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的大规模连续制备。
本发明结合多层涂覆和辊压技术实现了不同组件的层层连续组装,成功发展了一种电极和电解质高度集成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该发明具有方法简单、可设计性强、适应性广、可大规模制备等优点,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及通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柔性储能器件在形变下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差且难以实现大规模制备的问题,提供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利用多层涂覆结合辊压技术使器件各组件在组装过程中形成连续无缝的界面连接,确保所组装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在形变下仍能保持优异的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可设计性强、适应性广、可大规模制备等优点,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及通讯科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柔性电极的制备
本发明将电极材料均匀分散到溶剂中制备电极材料匀浆,利用涂覆技术将电极材料匀浆均匀涂覆到基底上,调节温度使溶剂快速挥发,得到柔性电极薄膜。
其中,所述的电极材料可以是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MXene材料(碳化钒、碳化钛等)、导电聚合物(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金属粉末(锰粉、铁粉、铜粉、锌粉等)、金属氧化物(钒氧化物、锰氧化物、钴氧化物等)、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钴、氢氧化镍等)、羟基氧化物(羟基氧化铁、羟基氧化钴、羟基氧化镍)、金属酸盐(钒酸盐、锰酸盐、钛酸盐等)等。
其中,所述的分散方法可以是超声分散、磁力搅拌、机械搅拌、快速混匀法等。
其中,所述的溶剂可以是去离子水、甲醇、乙醇、丙酮、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与电极材料无副反应且易挥发的无机或有机溶剂。
其中,所述的涂覆法包括刮涂、喷涂、辊涂等可以将浆料涂装成膜的技术。
其中,所述的基底为具有合适表面能的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等聚合物薄膜。
其中,所述的温度范围为20-100℃,调节方法可以是加热台加热、鼓风加热、室温干燥等。
2.电解质溶液的制备
将电解质和高分子聚合物按一定质量比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得到电解质溶液。
其中,所述电解质可以是硫酸、磷酸等强酸;氢氧化钾等强碱;锂/钠/钾/锌/镁/铜/铁/铝的硫酸盐、磺酸盐、氯化物等中性或近中性的盐。
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是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等。
其中,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
其中,所述的一定质量比要求高分子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不高于30%,电解质盐的浓度可为0.1-21mol/L。
3.柔性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的制备
将2所述的电解质溶液直接涂覆到1所述的电极薄膜上,电解质溶液通过电极的多孔结构渗入电极内部,调节温度挥发溶剂,使电解质溶液凝胶化,进一步调节电解质溶液的用量使其在电极表面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得到柔性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
其中,所述的溶剂挥发温度由溶剂的性质决定,一般在20-100℃。
其中,所述的电解质溶液用量可以通过涂层厚度进行调节,具体根据器件实际需要决定,可以为0.05-2mm。
4.柔性一体化储能器件的组装
通过辊压装置对3所述的两个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进行辊压组装,得到具有连续无缝界面连接的柔性一体化储能器件。
其中,所述的辊压装置中两辊轴距离可根据器件的厚度进行调节,可以为0-3mm。
本发明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制备方法的优点是:
1.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解决了目前柔性储能器件在形变下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如叠层结构柔性储能器件各组分相互独立,导致电极和隔膜等关键组件间仅存在简单的物理接触,在形变下很容易发生相对位移和分离,导致器件的电化学性能降低甚至短路;本发明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各组件间具有连续无缝的界面连接,可以有效抵抗各种复杂形变,具有优异的柔性和结构稳定性。
2.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解质溶液初始为流动态,易于涂覆并可以有效渗入电极;挥发溶剂凝胶化后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不仅可以有效桥连不同的组分层,同时还可以起到隔膜的作用,有效简化了器件结构和组装过程。
3.本发明利用自动涂覆结合辊压技术实现柔性一体化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涂覆技术主要涉及浆料或溶液在基底上的均匀分布及成膜过程,原则上说,涂层的形状、尺寸不受限制,易于放大制备;涂层厚度可调以满足不同器件的设计需求;自动化涂覆过程制备的涂层薄膜具有厚度均匀、柔性高、机械强度高的特点。
4.本发明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材料,材料只需能够均匀分散到合适的溶剂中。例如碳材料、MXene材料、金属粉末、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或金属酸盐等。另外,通过调控电极材料的种类和载量,可以满足不同柔性电子系统对储能器件工作电压、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的需求,材料的通用性和电极的可设计性较强。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上的指导,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混合离子电容器、二次电池等柔性一体化储能器件的设计和组装,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通讯科技及绿色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大面积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的光学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在0.1A/g电流密度、不同弯曲状态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在0.2mV/s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在0.1A/g电流密度、不同弯曲状态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在0.1A/g电流密度、不同弯曲状态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在0.1A/g电流密度、不同弯曲状态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图中:1:基底,2:正极材料匀浆,3:刮刀,4:正极材料薄膜,5:电解质溶液,6:凝胶电解质薄膜,7:负极材料匀浆,8:负极材料薄膜,9:辊压装置,10: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本发明以多层刮涂结合辊压技术例,分别以聚苯胺、二氧化钒、五氧化二钒、钒酸铝为正极活性材料,微米锌颗粒为负极活性材料,碳纳米管为导电剂,三氟甲基磺酸锌和聚乙烯醇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通过多层刮涂结合辊压技术实现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大规模连续制备。
如图1所示,将分散于溶剂中的电极材料匀浆刮涂到柔性基底1表面,加热挥发溶剂,得到复合物电极薄膜;将制备好的电解质溶液直接刮涂到复合物电极薄膜表面,电解质溶液通过电极的多孔结构渗入到电极内部,加热挥发溶剂,使电解质溶液凝胶化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得到复合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另一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结合自动辊压装置对上述两集成结构进行连续无缝组装,实现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大规模连续制备。
其中所述的溶剂,其特征在于,与电极材料无副反应且易挥发,可以是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等。
其中所述的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电极材料可以通过超声均匀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
其中所述的柔性基底,其特征在于,基底为具有合适的表面能的高分子薄膜,可以使电极材料匀浆和电解质溶液在其表面成膜并易于分离。
其中所述的电解质溶液,其特征在于,电解质溶液具有初始流动性可以渗入多孔电极,并随着溶剂挥发在电极薄膜表面凝胶化,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
其中所述的辊压组装,其特征在于,两集成结构的凝胶电解质层可进一步形成连续无缝的界面连接。
实施例1:
将质量比为2:1的聚苯胺和碳纳米管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超声分散得到聚苯胺/碳纳米管匀浆。如图1所示,通过自动涂覆机将该匀浆均匀刮涂在聚酰亚胺基底1上,并利用涂覆机的加热装置控制溶剂快速挥发,得到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取7.26g三氟甲基磺酸锌和4.00g聚乙烯醇(分子量89000-98000)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90℃加热搅拌1h,室温静置12h除去气泡,得到电解质盐浓度为1.0mol/L、聚合物高分子质量分数为20%的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电解质溶液。将上述电解质溶液直接刮涂到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表面,此过程电解质溶液渗入多孔电极。室温挥发溶剂,电解质溶液通过聚乙烯醇分子链间的化学氢键和物理交联作用直接在复合物薄膜表面凝胶化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得到柔性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和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凝胶电解质集成结构。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锌颗粒/碳纳米管薄膜和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凝胶电解质集成结构,其中,微米锌颗粒和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1。最后,通过辊压装置实现上述两集成结构的连续无缝组装。另外,由于聚酰亚胺基底具有合适的表面能,基底可进一步去除,实现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制备。
图2为本实施例的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光学照片,器件尺寸为25×4.5cm2。对本实施例的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从图3可以看出,该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连续无缝的界面连接。进一步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图4是一体化锌离子电池的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由图4测试结果可知,本实施例的柔性一体化一体化锌离子电池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69.0mAh/g;随后,将该一体化锌离子电池调整到弯曲状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可以看出,其在弯曲状态下的放电比容量仍然可以达到167.2mAh/g。另外,对本实施例的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进行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为0.2mV/s。由图5测试结果可知,该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在弯曲前后的峰面积和氧化还原峰位置基本不变,表现出良好电化学稳定性。
实施例2:
将质量比为4:1的二氧化钒纳米线和碳纳米管加入到无水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得到二氧化钒/碳纳米管匀浆。将该匀浆刮涂在聚酰亚胺基底上,室温干燥得到二氧化钒/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取21.78g三氟甲基磺酸锌和2.00g聚乙烯醇(分子量89000-98000)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90℃加热搅拌1h,室温静置12h除去气泡,得到电解质盐浓度为3.0mol/L、聚合物高分子质量分数为10%的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电解质溶液。将上述电解质溶液直接刮涂到二氧化钒/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表面,此过程电解质溶液渗入多孔电极。室温挥发溶剂,电解质溶液通过聚乙烯醇分子链间的化学氢键和物理交联作用直接在复合物薄膜表面凝胶化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得到柔性二氧化钒/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和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凝胶电解质集成结构。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锌颗粒/碳纳米管和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凝胶电解质集成结构,其中,微米锌颗粒和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1。最后,通过辊压装置实现上述两集成结构的连续无缝组装,去除基底得到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
对本实施例的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图6是该一体化锌离子电池的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由图6测试结果可知,其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305.6mAh/g。随后,将该一体化锌离子电池调整到弯曲状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可以看出,其在弯曲状态下仍具有301.7mAh/g的放电比容量,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实施例3:
将质量比为7:3的五氧化二钒纳米片和碳纳米管加入到无水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得到五氧化二钒/碳纳米管匀浆。将该匀浆刮涂在聚酰亚胺基底上,室温干燥得到五氧化钒/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取29.04g三氟甲基磺酸锌和2.00g聚乙烯醇(分子量89000-98000)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90℃加热搅拌1h,室温静置12h除去气泡,得到电解质盐浓度为4.0mol/L、聚合物高分子质量分数为10%的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电解质溶液。将上述电解质溶液直接刮涂到二氧化钒/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表面,此过程电解质溶液渗入多孔电极。室温挥发溶剂,电解质溶液通过聚乙烯醇分子链间的化学氢键和物理交联作用直接在复合物薄膜表面凝胶化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得到柔性五氧化钒/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和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凝胶电解质集成结构。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锌颗粒/碳纳米管和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凝胶电解质集成结构,其中,微米锌颗粒和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1。最后,通过辊压装置实现上述两集成结构的连续无缝组装,去除基底得到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
对本实施例的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图7是该一体化锌离子电池的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由图7测试结果可知,其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304.3mAh/g。随后,将该一体化锌离子电池调整到弯曲状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可以看出,其在弯曲状态下仍具有301.0mAh/g的放电比容量,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实施例4:
将质量比为8:2的钒酸铝和碳纳米管加入到无水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得到钒酸铝/碳纳米管匀浆。将该匀浆刮涂在聚酰亚胺基底上,室温干燥得到五氧化钒/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取14.70g三氟甲基磺酸锌和2.00g聚乙烯醇(分子量89000-98000)加入20ml去离子水中,90℃加热搅拌1h,室温静置12h除去气泡,得到电解质盐浓度为2.0mol/L、聚合物高分子质量分数为10%的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电解质溶液。将上述电解质溶液直接刮涂到钒酸铝/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表面,此过程电解质溶液渗入多孔电极。室温挥发溶剂,电解质溶液通过聚乙烯醇分子链间的化学氢键和物理交联作用直接在复合物薄膜表面凝胶化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得到柔性钒酸铝/碳纳米管复合物薄膜和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凝胶电解质集成结构。采用同样的方法制备锌颗粒/碳纳米管和三氟甲基磺酸锌/聚乙烯醇凝胶电解质集成结构,其中,微米锌颗粒和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10:1。最后,通过辊压装置实现上述两集成结构的连续无缝组装,去除基底得到柔性一体化锌离子电池。
对本实施例的柔性一体化水系锌离子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图8是该一体化锌离子电池的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由图8测试结果可知,其在0.1A/g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为304.3mAh/g。随后,将该一体化锌离子电池调整到弯曲状态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可以看出,其在弯曲状态下仍具有301.0mAh/g的放电比容量,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说明,它不应该理解为是对本说明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而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原理下,对本发明所进行的各种等效变化、变形以及在文中没有描述的各种改进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电极材料匀浆和电解质溶液为原料,利用多层涂覆技术,将电极材料匀浆涂覆到柔性基底上,调节温度使溶剂挥发得到柔性电极薄膜;随后将电解质溶液直接涂覆到电极薄膜表面,调节温度挥发溶剂,使电解质溶液凝胶化形成凝胶电解质薄膜,得到柔性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最后,进一步结合自动辊压装置对两个电极-电解质集成结构进行连续无缝组装,实现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的大规模连续制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器件结构包括两电极和电解质,根据器件结构设计需要选择是否使用隔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极材料均匀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包括碳材料、MXene材料、导电聚合物、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羟基氧化物、金属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解质溶液由电解质、高分子聚合物和溶剂组成,初始为流动态,挥发溶剂形成凝胶态;所述的电解质为酸、碱或盐;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烯;所述的溶剂为去离子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涂覆技术将浆料或溶液均匀分散于基底上涂装成膜,包括但不限于刮涂、喷涂、辊涂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底具有合适的表面能,能够使电极匀浆和凝胶电解质在其表面成膜且易于分离,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中的一种聚合物薄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温度使电极匀浆和电解质溶液中的溶剂快速挥发,温度范围为20-10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电极匀浆中的溶剂挥发获得电极薄膜;控制电解质溶液中的溶剂挥发,使电解质溶液凝胶化,获得凝胶电解质薄膜,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台加热、鼓风加热、室温干燥中的一种或多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自动辊压装置滚轴的转速可调,调节的速度范围为2-50cm/s;辊压装置两滚轴间的距离根据器件厚度进行调节,调节的距离范围为0-3mm。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隔膜为适用于电容器、氢/锂/钠/钾/锌/镁/铜/铁/锰/铝离子电池或混合离子电池的各种隔膜,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的聚合物微孔膜或纤维素滤纸或玻璃纤维滤纸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MXene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碳化钒、碳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导电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粉末包括但不限于锰粉、铁粉、铜粉、锌粉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钒氧化物、锰氧化物、钴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氢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钴、氢氧化镍中的一种或多种;羟基氧化物包括但不限于羟基氧化铁、羟基氧化钴、羟基氧化镍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酸盐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钒酸盐、锰酸盐、钛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与电极材料无副反应且易挥发,包括但不限于去离子水、甲醇、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酸包括但不限于硫酸、磷酸中的一种强酸;碱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钾;盐包括但不限于锂/钠/钾/锌/镁/铜/铁/锰/铝的硫酸盐、磺酸盐或氯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中性或近中性的盐。
CN202110079029.3A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9093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9029.3A CN112909313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9029.3A CN112909313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9313A true CN112909313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17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9029.3A Pending CN112909313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931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227A (zh) * 2021-08-11 2021-11-12 深圳新源柔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07840A (zh) * 2021-08-19 2021-11-26 深圳德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柔性电池的制作方法、柔性电池及应用
CN114628654A (zh) * 2022-02-28 2022-06-1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93870A (zh) * 2023-12-11 2024-01-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锌离子电池储能器件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8185A1 (en) * 2008-02-25 2009-09-03 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 Flexible thin film solid sta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5576287A (zh) * 2014-10-09 2016-05-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体化无界面的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48875A (zh) * 2016-11-03 2017-03-29 东华大学 一种全固态柔性透明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068413A (zh) * 2017-04-20 2017-08-18 上海幂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40850A (zh) * 2015-08-24 2018-06-08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具有超高体积能量密度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和所需生产方法
CN110233064A (zh) * 2019-06-28 2019-09-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大深宽比、高负载微型超级电容的制造方法
CN111900482A (zh) * 2020-06-22 2020-11-06 武汉瑞科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一体化电芯的生产方法
CN112018457A (zh) * 2020-09-04 2020-12-01 南开大学 一种化学自充电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6519A (zh) * 2020-09-21 2021-01-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柔性电极、电容器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08185A1 (en) * 2008-02-25 2009-09-03 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 Flexible thin film solid state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5576287A (zh) * 2014-10-09 2016-05-1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体化无界面的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40850A (zh) * 2015-08-24 2018-06-08 纳米技术仪器公司 具有超高体积能量密度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和所需生产方法
CN106548875A (zh) * 2016-11-03 2017-03-29 东华大学 一种全固态柔性透明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068413A (zh) * 2017-04-20 2017-08-18 上海幂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33064A (zh) * 2019-06-28 2019-09-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大深宽比、高负载微型超级电容的制造方法
CN111900482A (zh) * 2020-06-22 2020-11-06 武汉瑞科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柔性一体化电芯的生产方法
CN112018457A (zh) * 2020-09-04 2020-12-01 南开大学 一种化学自充电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6519A (zh) * 2020-09-21 2021-01-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柔性电极、电容器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227A (zh) * 2021-08-11 2021-11-12 深圳新源柔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07840A (zh) * 2021-08-19 2021-11-26 深圳德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柔性电池的制作方法、柔性电池及应用
CN114628654A (zh) * 2022-02-28 2022-06-14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28654B (zh) * 2022-02-28 2023-12-29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聚酰亚胺/聚苯胺复合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93870A (zh) * 2023-12-11 2024-01-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锌离子电池储能器件
CN117393870B (zh) * 2023-12-11 2024-02-13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锌离子电池储能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09313A (zh) 一种柔性一体化水系储能器件大规模连续制备方法
CN108987800B (zh) 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固态电解质的固态电池
TWI537996B (zh) 一種超級電容及其製作方法
US20170174872A1 (en) Aqueous composite binder of natural polymer derivative-conducting polyme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Stait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olymer electrolyte hybrid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manganese oxide–carbon electrodes
Wang et al.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three-dimensional ion transport channels constructed by NaCl template for 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JP2017117784A (ja) 多孔性接着層を含む分離膜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気化学電池
CN112670483B (zh) 正极片、正极极板及固态电池
Bao et al. Flexible and free-standing LiFePO4/TPU/SP cathode membrane prepared via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9036858B (zh) 一种柔性全固态平面叉指型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4795A (zh) 固态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固态电池
CN107978789B (zh) 一种聚合物导电纤维增韧的硫化物复合电解质
JP2016105410A (ja) 高分子電解質膜の製造方法
EP2063435A1 (en) Novel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CN112909322B (zh) 一种原位成型的硫化物复合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US11508951B2 (en) Solid-stat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1373590A (zh) 全固态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4759252A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1185A (zh) 作为粘结剂的环糊精串接聚苯胺预聚体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14512708A (zh) 一种锂离子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Zhu et al. A novel UV-cured semi-IPN structure PEO@ nano-SiO2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CN112768763B (zh) 一种夹层结构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0458A (zh) 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09343A (zh) 一种织物增强的超薄硫化物电解质片、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490495A (zh) 一种无机-有机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制备方法及固态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