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4213A -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4213A
CN112904213A CN202011136522.6A CN202011136522A CN112904213A CN 112904213 A CN112904213 A CN 112904213A CN 202011136522 A CN202011136522 A CN 202011136522A CN 112904213 A CN112904213 A CN 112904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ization step
value
storage device
circuit curren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65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山嘉夫
田中瑠璃
小林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04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4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6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related to manufacture, e.g. testing after manufac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7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the measurement for temperature or age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G01R31/388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involving voltage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6Initial charging meas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8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by electrochemical processing
    • H01M4/044Activating, forming or electrochemical attack of the supporting material
    • H01M4/0445Forming after manufacture of the electrode, e.g. first charge, cycling
    • H01M4/0447Forming after manufacture of the electrode, e.g. first charge, cycling of complete cells or cells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通过进行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来对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第1通电步骤通过电源对电路施加电压来使得对蓄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方向的电流流动的步骤,第2通电步骤是在第1通电步骤中满足了转变条件之后降低电源的电压而进一步使得电流流动的步骤。确定第1通电步骤中的电源电压以使得电路的实效电阻值成为0.1Ω以下。确定从第1通电步骤向第2通电步骤转变时的电源的电压的下降幅度以使得第2通电步骤中的实效电阻值成为电路的寄生电阻值与第1通电步骤中的实效电阻值的中间的值。

Description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的检查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不是基于蓄电设备的电压降低量而是基于放电电流量来迅速地进行良好与否判定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另外,本发明也将包括该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来作为工序的一环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作为对象。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提出了各种对二次电池以及其他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的检查方法。作为其一个例子,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9-113450。在该文献的技术中,根据在由检查对象的蓄电设备和外部电源构成的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收敛状况来对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这是作为对在基于电压测定的以前的判定技术中判定需要长时间这一状况的代替手段而提出的方案。如在该文献中也提到的那样,这种检查方法有时也作为制造方法中的一个步骤来进行。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在上述公报的技术中,基本上,使外部电源的电压值为提高的趋势来进行电流测定。对此,在该公报中,导入具有负或者零的电阻值的假想电阻这一概念来进行考察。由此,用如使外部电源的电压值为一定、并取而代之地犹如电路的寄生电阻变小那样的模型来进行置换而加以考虑。当然,减小寄生电阻是指实际上提高外部电源的电压值。
为了使电路电流更加提前地收敛,使减去上述的假想电阻而得到的寄生电阻更小为好。但是,当合成寄生电阻太接近零时,电路电流的稳定性差。也即是,相对于由环境温度变化等的干扰导致的很少的电压变动,电路电流也会非常大地抖动(关于电池温度与电池电压的关系,参照图1)。因此,实际上,到能够判断为已收敛为止的时间不太短。另一方面,在合成寄生电阻大的状态下,即使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电路电流的收敛本身也需要时间。
本发明提供能够与干扰因素无关地迅速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判定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涉及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中,在对作为检查对象的蓄电设备连接电源来构成电路、根据在电路中流动的电路电流来对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时,进行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所述第1通电步骤是通过电源对由已充电的蓄电设备和电源构成的电路施加电压来使得对蓄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方向的电流流动的步骤,所述第2通电步骤是在执行第1通电步骤的期间满足了预先确定的转变条件之后降低电源的电压来进一步使得电流流动的步骤。在此,使用假想电阻值这一概念,确定第1通电步骤中的电源的输出电压以使得作为电路的寄生电阻值与假想电阻值之和的实效电阻值成为0.1Ω以下,所述假想电阻值是将第1通电步骤中的电源的输出电压假定为与蓄电设备的电压相等、取而代之地与电路的寄生电阻串联地存在具有零或者负的电阻值的假想电阻、并通过使该假想电阻值的绝对值上升了的模型进行了置换时的电阻值。并且,确定第1通电步骤向第2通电步骤转变时的电源的电压的下降幅度以使得第2通电步骤中的实效电阻值成为电路的寄生电阻值与第1通电步骤中的实效电阻值的中间的值。在第2通电步骤中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判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中,在使电源的电压比蓄电设备自身的电压相当高后的状态下进行第1通电步骤。由此,能促进电路电流的收敛。相反地,电路的实效电阻值小意味着对干扰敏感而电路电流容易产生波动。于是,在执行第1通电步骤的期间中满足了预先确定的转变条件之后,向第2通电步骤进行转变。满足了转变条件是指:没有波动,电路电流接近收敛。
在从第1通电步骤向第2通电步骤转变时,电源的电压降低。那时的下降幅度被确定为使得第2通电步骤中的实效电阻值成为电路的寄生电阻值与第1通电步骤中的实效电阻值的中间的值。也即是,第2通电步骤中的电源的电压下降为低于第1通电步骤中的电压,但被设为比蓄电设备自身的电压高某种程度的电压。由此,在第2通电步骤中,虽然收敛的促进变得适度,但被设为抗干扰的电路电流难以产生波动的状态。通过这样,能够在缩短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的合计的所需处理时间的同时,根据第2通电步骤中的稳定的电流值来进行高精度的良好与否判定。此外,对于在第2通电步骤中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判定,既可以在第2通电步骤的过程中进行判定,也可以基于在第2通电步骤中得到的电路电流值来在第2通电步骤结束后进行判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中,作为转变条件,使用从开始第1通电步骤起的经过时间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在第1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的绝对值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在第1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低于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以及在第1通电步骤中蓄电设备的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率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条件。
经过时间、电路电流的绝对值、电路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其自身都可能成为用于判定电路电流的收敛的信息。蓄电设备的温度的变化率是表示存在了使电路电流波动的干扰的信息。由此,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作为转变条件。
另外,在本技术方案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中,可以将一组蓄电设备一齐提供到第1通电步骤。在该情况下,作为转变条件,使用在第1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的值相对于组内的代表值出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以上的明显差别、和在第1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的值的组内的标准偏差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这些条件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的条件。
这是因为:电路电流与组内的其他蓄电设备的电路电流相距甚远,这意味着仅该蓄电设备受到某种干扰、今后电路电流的波动有可能变大。或者,该蓄电设备也有可能为不良品。这是因为:组内的电路电流的不均大这一状况表示受到某种干扰的可能性,今后电路电流的波动有可能变大。
另外,在本技术方案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中,优选在执行第2通电步骤的期间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结束条件之后,结束第2通电步骤,并且基于第2通电步骤中的电路电流的值来对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并且,作为结束条件,使用从第1通电步骤的开始或者向第2通电步骤的转变起的经过时间达到了预先确定的结束基准值、和在第2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低于了预先确定的结束基准值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两个的条件。这是因为:经过时间、电路电流的上升率都可以作为表示电路电流已收敛到足以进行良好与否判定的程度的信息来使用。
另外,在本技术方案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中,可以将一组蓄电设备一齐提供给第1通电步骤及其之后的第2通电步骤,并且,作为结束条件,使用在第2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的值相对于组内的代表值出现了预先确定的结束基准值以上的明显差别、和在第2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的值的组内的标准偏差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这些条件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的条件。这是因为:电路电流与组内的其他蓄电设备的电路电流相距甚远强烈地表示该蓄电设备为不良品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组内的电路电流的不均大这一状况强烈地表示在组内包含有不良品的蓄电设备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其他一技术方案涉及的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中,进行:初始充电步骤,将组装后的未充电的蓄电设备初始充电到预先确定的充电状态而作为已充电的蓄电设备;和检查步骤,对已充电的蓄电设备进行检查,在检查步骤中,进行上述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由此,能够在缩短检查步骤的时间的同时制造蓄电设备。
根据本构成,提供一种能够与干扰因素无关地迅速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判定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产业的意义,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表示电池温度与电池电压的变动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为了实施二次电池的检查方法所组入的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作为检查对象的二次电池的例子的外观图。
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中的电路的电路电流进行说明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通过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的电路电流的变迁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计测装置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在对二次电池1连接计测装置2而组入了电路3的状态下,进行实施本方式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二次电池1是作为检查对象的蓄电设备。首先,对通过计测装置2进行的二次电池1的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
在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了二次电池1,但实际上,二次电池1例如具有如图3所示那样的扁平方形的外观。图3的二次电池1是在封装体10中内置电极层叠体20而成的。电极层叠体20是隔着间隔物层叠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层叠体。在封装体10的内部,除了电极层叠体20之外还容纳有电解液。另外,在二次电池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正负的端子50、60。此外,二次电池1不限于如图3那样的扁平方形的电池,也可以是圆筒形等其他形状的电池。
进一步对图2进行说明。在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了二次电池1。图2中的二次电池1被作为由电动势元件E、内部电阻Rs、短路电阻Rp构成的模型来进行表示。内部电阻Rs为与电动势元件E串联地配置的形式。短路电阻Rp是对由有时会侵入到电极层叠体20中的微小金属异物形成的导电路径进行了模型化的电阻,为与电动势元件E并联地配置的形式。
另外,计测装置2具有直流电源4、电流计5、电压计6、探针7、8。电流计5相对于直流电源4串联地配置,电压计6相对于直流电源4并联地配置。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VS是可变的。如后述的那样,直流电源4被使用于向二次电池1施加输出电压VS。电流计5对在电路3中流动的电路电流IB进行计测。电压计6对探针7、8间的电压进行计测。在图2中,使计测装置2的探针7、8与二次电池1的端子50、60结合来构成电路3。
进一步,在图2中的电路3存在寄生电阻Rx。除了计测装置2的各部的导线电阻之外,寄生电阻Rx中还包含探针7、8与端子50、60之间的接触电阻。此外,在图2中,将寄生电阻Rx描绘成为了好像仅存在于探针7侧的导线,但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绘。实际上,寄生电阻Rx存在于电路3的整体。
在通过计测装置2实现的检查方法中,对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的多寡进行检查。若自放电量多,则为不良,若自放电量少,则为良好。因此,首先在连接于电路3之前对二次电池1进行充电。然后,将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连接于电路3,在该状态下通过计测装置2对电路电流IB进行计测。在电路电流IB的流动方式中反映有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因此,基于电路电流IB的状况来对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
具体而言,将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连接于电路3。此时,连接于电路3的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设为结束了充电后通常进行的高温老化而电池电压稳定化后的二次电池。但是,本方式的检查本身在常温下进行。并且,将充电以及高温老化后的二次电池1连接于电路3,使计测装置2的输出电压VS与二次电池1的电池电压VB一致。此时,电路电流IB成为零。当就那样放置时,之后电路电流IB会逐渐上升。这是因为:由于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电池电压VB逐渐降低,相应地,输出电压VS胜过电池电压VB。
由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引起的电路电流IB的上升不久就会收敛。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越大,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的大小越大。因此,通过预先对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设定基准值IK,能够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这样的检查方法的所需处理时间比在背景技术栏中描述的方法中的放置时间短。另外,由于是电流测定,因此,判定精度高。
在此,将二次电池1连接于电路3之后的计测装置2的输出电压VS并不是必须与二次电池1的初始的电池电压VB一致。也可以在检查开始后使输出电压VS上升来设为更高的电压。或者,也可以从最初起使输出电压VS为稍稍高于初始的电池电压VB的电压,从那开始使之进一步上升下去。当以高的输出电压VS进行检查时,电路电流IB的上升也相应地快。因此,能够期待能进一步缩短检查方法中的所需处理时间。然而,当输出电压VS高时,电路电流IB上升后的稳定性差。即,电路电流IB的上升后的由干扰引起的波动幅度大。由于难以使干扰完全没有,因此,也难以判定是否已收敛,也难以适当地确定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的值。
进一步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在本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电路3中导入假想电阻Rim这一概念来进行考察。假想电阻Rim是具有负或者零的电阻值的假想的电阻。在图2的电路图中,与寄生电阻Rx串联地插入假想电阻Rim。并不是实际地存在这样的电阻,而是用输出电压VS设为一定、并取而代之地使假想电阻Rim的电阻值的绝对值上升后的模型对使输出电压VS上升了的状况进行置换来加以考察。但是,寄生电阻Rx与假想电阻Rim的合计虽说减少了,但必须为正。以下,将寄生电阻Rx与假想电阻Rim的合计称为伪寄生电阻Ry。导入了该伪寄生电阻Ry的模型中的电路电流表示为如下的式(1)。
IB=(VS-VB)/Ry (1)
以具有假想电阻Rim的模型进行考察的情况下的式(1)的解释为如下那样。如前述的那样,显然在初期使输出电压VS与电池电压VB一致时,电路电流IB成为零。将在之后的电路电流IB上升时使输出电压VS上升的状况认为是将输出电压VS视为一定、并取而代之地伪寄生电阻Ry变小。若伪寄生电阻Ry的减少的程度大、即若伪寄生电阻Ry接近零,则电路电流IB的上升速度也快。该状况实际上是如前述的那样使输出电压VS上升了的状态,是电路电流IB的波动幅度大的状态。若对照式(1)来描述电路电流IB的波动幅度大的理由,则是由于右边的分母接近零。
通过图4进一步对此进行说明。在图4的等效电路中,将寄生电阻Rx和二次电池1的内部电阻Rs一并记载为“Rext”(电路电阻)。在图4中,另外,由“VC”表示二次电池1的电动势元件E的电压(单元电压),由“C”表示其容量。对单元电压VC考虑了因电路电流IB而产生在内部电阻Rs的电压降的是前述的电池电压VB。
Figure BDA0002736894570000081
Figure BDA0002736894570000082
以实验的方式可知图4的等效电路的电路电流IB由式(2)表示。在此的“t”是从开始电路3的通电起的经过时间。在由式(2)提供的电路电流IB收敛后,能够视为“电路电流IB=短路电流ID”。这是因为:在图4的电路中,在电流收敛后,电动势元件E的放电事实上停止,电路电流IB直接就成为在二次电池1内通过短路电阻Rp的短路电流ID。
根据式(2)的“ε”的指数也可知电路电流IB收敛的速度。收敛速度由式(3)提供。
Figure BDA0002736894570000083
Figure BDA0002736894570000084
Figure BDA0002736894570000085
若二次电池1为良品,则为(Rext<<Rp),因此,能够从式(3)去掉“Rp”来重写为式(4)。在为不良品的情况下,无法去掉“Rp”,成为式(5)。在为不良品的情况下,与分子的第1项相应地,收敛速度比良品的情况下的收敛速度快。这被理解为是由通过短路电阻Rp的短路电流ID的贡献实现的。但是,这不意味着不良品的情况下到达到收敛为止的所需时间比良品的情况下的该所需时间短。这是因为:在不良品的情况下,电路电流IB的收敛值自身比良品的情况下的收敛值大。
另外,可知:不论是良品、还是不良品,电路电阻Rext小的一方的收敛速度要快。这意味着电路电阻Rext小的情况下的一方的到收敛为止的所需时间比电路电阻Rext大的情况下的该所需时间要短。这是因为:如前述的那样,通过导入假想电阻Rim(也即是提高输出电压VS),能够缩短判定期间。此外,在式(2)中,电路电阻Rext小也是指分母小,因此,电路电流IB的波动幅度大这一情况是符合的。
在本方式中,作为电路电流IB的波动的对策,将在电路3连接了二次电池1后的通过计测装置2进行的通电分为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来进行。在最初的第1通电步骤中,将使电路电流IB提前收敛作为目的。因此,如前述的那样,将输出电压VS设定为比初始的电池电压VB高的电压。并且,之后,在可以说电路电流IB已收敛的时间点降低输出电压VS。由此,使电路电流IB稳定,在该状态下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
在图5中表示通过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的电路电流IB的变迁的例子。在该例子中,电路电流IB从第1通电步骤的初期开始急速地上升。这是由将输出电压VS设定得高实现的效果。因此,在该例子中,第1通电步骤开始后大约不到2小时,电路电流IB的上升明显慢下来。但是,然后成为电路电流IB以短周期较大地上下波动的状况。这是前述的电路电流IB的稳定性差的状况。在图5的例子中,第1通电步骤开始后大约不到3小时转变为第2通电步骤。通过转变,电路电流IB的波动幅度大致稳定下来。这是因为:若用式(1)进行说明,则右边的分母变大了。
进一步对第1通电步骤进行说明。在第1通电步骤中,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式(1)中的Ry(伪寄生电阻)。也就是说,也可以设为假想电阻Rim的绝对值大致等于寄生电阻Rx的程度。假想电阻Rim不是实际存在的,因此,实际上通过提高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VS来加以实现。
从使输出电压VS与电池电压VB一致的状态起的提高幅度为(电路电流IB×假想电阻Rim)的绝对值。在该情景中,能够视为假想电阻Rim的绝对值与寄生电阻Rx相等,因此,若预先测定寄生电阻Rx,则能够通过对寄生电阻Rx施加电路电流IB来决定输出电压VS的提高幅度。由此,决定第1通电步骤中的输出电压VS。
作为那时的电路电流IB的值,使用设为了二次电池1为良品、且保持使输出电压VS与初始的电池电压VB一致不变的情况下的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即可。既可以在第1通电步骤开始后使输出电压VS从与电池电压VB相同的电压开始以上述的提高幅度进行上升,也可以用使之从最初开始上升了相应量后的输出电压VS来开始第1通电步骤。
在第1通电步骤中,总是进行是否转变为第2通电步骤的判定。用于该判定的转变的条件是预先确定的,详细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在判定为满足了转变的条件时,转变为第2通电步骤。也就是说,增大被缩小的伪寄生电阻Ry。实际上,降低使之上升了的输出电压VS。这样,在第2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IB稳定,因此,在第2通电步骤中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
但是,如图5中也表现的那样,在转变时,电路电流IB会暂时降低(图5中的“A”)。因此,之后电路电流IB缓慢上升而达到收敛值为止需要某程度的期间。当然,转变时的电路电流IB的下降幅度越大,则在转变后到电路电流IB达到收敛值为止的所需时间越长。转变时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幅度越大,则转变时的电路电流IB的下降幅度越大。因此,使转变时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幅度不太大,这在缩短从第1通电步骤的开始起的合计的所需时间上是有利的。当然,当转变时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幅度过小时,也存在如下问题:在第2通电步骤中,电路电流IB的波动也不会完全稳定。
根据图6对用于适当地实施如上述那样的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的计测装置2的控制流程进行说明。在图6的流程中,首先,测定电路3的电路电阻Rext(S1)。该测定在组入了图2的电路的状态下在开始第1通电步骤之前进行。具体而言,例如能够通过日本特开2019-138757所记载的方法来测定电路电阻Rext。所测定的电路电阻Rext是图2中的寄生电阻Rx和内部电阻Rs的合计。
测定了电路电阻Rext之后,设定第1假想电阻Rim1(S2),第1假想电阻Rim1是在第1通电步骤中作为假想电阻Rim所使用的电阻值。设定为第1假想电阻Rim1的值是绝对值不超过电路电阻Rext的值的任意的负数。第1假想电阻Rim1当然是对在第1通电步骤中使输出电压VS上升的程度进行规定的参数。具体而言,设定为比在S1中测定的电路电阻Rext稍稍低的程度即可。所设定的第1假想电阻Rim1与通过式(2)计算的电路电流IB之积成为第1通电步骤中的实际的输出电压VS的上升幅度。
在设定了第1假想电阻Rim1之后,开始第1通电步骤(S3)。在第1通电步骤中,不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但总是进行是否满足了转变条件的判定(S4)。转变条件是指用于从第1通电步骤转变为第2通电步骤的条件。也就是说,是在从第1通电步骤中的电路电流IB除去前述的波动而进行了观察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接近收敛的条件。该条件是预先确定的,详细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在不满足转变条件时(S4:否),继续进行第1通电步骤(S5)。
当在继续进行第1通电步骤的期间满足转变条件时(S4:是),转变为第2通电步骤。因此,设定第2假想电阻Rim2(S6),第2假想电阻Rim2是在第2通电步骤中作为假想电阻Rim所使用的电阻值。设定为第2假想电阻Rim2的值是绝对值比第1假想电阻Rim1小的任意的负数。关于第2假想电阻Rim2的设定的详细,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在设定了第2假想电阻Rim2之后,结束第1通电步骤,开始第2通电步骤(S7)。在第2通电步骤中,测定电路电流IB,并且,总是进行是否满足了结束条件的判定(S8)。结束条件是指用于使用于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的电路电流IB的测定结束的条件。是能够基本上判断为电路电流IB没有变化的条件。该条件是预先确定的,详细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在未满足结束条件时(S8:否),继续进行第2通电步骤(S9)。
当在继续进行第2通电步骤的期间满足结束条件时(S8:是),结束第2通电步骤(S10)。即,结束电路电流IB的测定。结束时的电路电流IB是收敛值。若该值为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以下,则该二次电池1是良品,若该值不为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以下,则该二次电池1是不良品。以上为图6的流程。
在此,对前述的转变条件进行说明。作为转变条件,可以设定如以下描述那样的各种各样的转变条件,任何都是可以的。以下说明中所提及的具体的数值是二次电池1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的数值。
[经过时间]
可以使用从开始第1通电步骤起的经过时间来作为转变条件。例如设为已知在电池容量为4.5Ah的良品的二次电池1中使伪寄生电阻Ry为0.1Ω来进行了通电时,完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电路电流IB的收敛时间为30分钟。在该情况下,在实际的测定中,即使为干扰不可避免,也不需要超过30分钟地进行第1通电步骤。因此,作为从开始第1通电步骤起的经过时间的转变基准值,可以将30分钟或者比其稍稍短的时间确定为转变条件。这样一来,在未达到作为转变基准值所确定的经过时间的期间,在图6的S4中判定为否,当达到所确定的经过时间时,判定为是。在这样使用经过时间来作为转变条件的情况下,在第1通电步骤中,测定电路电流IB不测定电路电流IB都是可以的。
[电路电流IB的绝对值]
例如设为已知在电池容量为4.5Ah的良品的二次电池1的情况下,电路电流IB的收敛值为100μA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路电流IB的绝对值来作为转变条件。即,预先对电路电流IB的值设定转变基准值。并且,设为:若由电流计5测定的电路电流IB的值达到转变基准值或者超过了转变基准值后,则满足了转变条件。在第1通电步骤中的电路电流IB中存在前述的波动,因此,转变基准值的设定及其判定方法具有如以下所例示那样的变更(variation)。
·将转变基准值设定为比收敛值高,将电路电流IB的测定值直接与转变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方法。
·将转变基准值设定在收敛值附近,将电路电流IB的多次的测定值的代表值(平均值、中央值等)与转变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方法。
·将转变基准值设定在收敛值附近,将电路电流IB的在时间序列上相邻的峰值和底值的平均与转变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方法。
·将转变基准值设定为比收敛值低,将电路电流IB的底值与转变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方法。
·设为在将转变基准值设定在收敛值附近,进一步设定基准次数,若电路电流IB的测定值相对于转变基准值从下向上进行了变化的次数达到了基准次数后,则满足了转变条件的方法。
[电路电流IB的上升率]
设为已知在第1通电步骤中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初始的电路电流IB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为100μA/分钟左右。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电路电流IB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来作为转变条件。即,对电路电流IB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设定转变基准值。设定比前述的上升率低的值来作为转变基准值。并且,设为:若电路电流IB的波动1个周期以上的期间的平均的上升率变为低于了转变基准值,则满足了转变条件。
另外,根据前述的式(2)来算出电路电流IB的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标准的变化。能理解为处于如下状况:实际测量到的电路电流IB的值与根据式(2)算出的算出值的明显差别越大,则波动、即干扰的影响越大。波动的影响大是指除去了波动后的净的电路电流IB的上升率低、也即是接近收敛。由此,能够对实际测量到的电路电流IB的值与根据式(2)算出的算出值的明显差别设定转变基准值。设为:若明显差别超过了转变基准值,则满足了转变条件。
[电池温度]
在将具有相同的制造历史记录的一组二次电池1作为检查对象的情况下,对于相对于组内的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中央值呈现极端大的电路电流IB的二次电池,不论电路电流IB的收敛值如何,都设为不良品。作为为此的相对于电路电流IB的中央值的明显差别的转变基准值,例如可使用20μA。但是,为了这样的判定是妥当的,要求组内的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标准偏差不成为过大(明显差别的转变基准值的三分之一以内)。
作为即使是属于同一组的二次电池1也会产生电路电流IB的个体差异的原因,考虑各个二次电池1的温度差。特别是,在如本方式的第1通电步骤那样硬要提高输出电压VS的状况下,容易出现该影响。因此,在如与组内的其他二次电池1的判定时的温度历史记录相比出现温度差那样的情况下,为了缓和其影响,降低了输出电压VS为好,即,转变为了第2通电步骤为好。另外,成为了如此状况自身在该二次电池1中是指电路电流IB接近收敛。
因此,能够关于电池温度设定转变条件。所设定的转变条件是相对于组内的其他二次电池1的第1通电步骤中的温度历史记录的温度明显差别。作为温度明显差别,可以对上述的条件例如设定0.1℃。由此,在检测到温度明显差别超过了0.1℃的情况下,判定为满足了转变条件。在该情况下,关于该二次电池1,设为不是相对于前述的组内的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中央值的判定的对象,仅根据电路电流IB的收敛值进行良好与否判定。此外,当然为了进行这样的判定,需要进行二次电池1的温度测定。
[电池温度的变化率]
当第1通电步骤的过程中具有某种大的干扰时,之后电路电流IB的波动会比通常大。因此,有时不等待其他转变条件成立而转变为了第2通电步骤是好办法。干扰的影响也表现为电池温度的剧变。于是,关于电池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率也设定转变条件为好。设为:在二次电池1的温度以超过预先设定的转变基准值的变化率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满足了转变条件。
[电池容量]
电路电流IB的理论值由前述的式(2)提供,在式(2)中包含电池容量C。因此,电路电流IB受到二次电池1的电池容量C的影响。更具体而言,电池容量C越大,则电路电流IB的上升速度越慢。即,到收敛为止的所需时间长。另外,即使是属于同一组的二次电池1,也存在电池容量C的个体差。由此,若事先测定电池容量C,则能够基于该测定值来对前述的[经过时间]的设定进行调整。对于一组二次电池1中的电池容量C更大的二次电池,延长转变基准值,对于电池容量C更小的二次电池,缩短转变基准值。由此,能实现与电池容量C的个体差相匹配的适当的转变。
[电路电阻Rext]
同样地,电路电阻Rext也包含在式(2)中,是影响电路电流IB的因子。特别是,由于被作为分母包含在指数函数中,因此,电路电阻Rext越大,则到电路电流IB收敛为止的所需时间越长。另外,每当将二次电池1连接于电路3时,电路电阻Rext会不同。因此,若在开始第1通电步骤之前测定电路电阻Rext,则能够基于该测定值来对前述的[经过时间]的设定进行调整。在电路电阻Rext是更大的值的情况下,延长转变基准值,在是更小的值的情况下,缩短转变基准值。由此,能实现与电路3和二次电池1的连接状况相匹配的适当的转变。
[相对于电路电流IB的中央值的明显差别]
对于上面的电池温度处提及的各个电路电流IB相对于一组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中央值的明显差别,可以将其自身用作转变条件。在前述的例子的情况下,将明显差别20μA设为转变基准值即可。在使用该转变条件的情况下,对于一组二次电池1以同时进行的方式进行第1通电步骤。关于电路电流IB的波动一个周期以上的期间的平均值,将相对于组内的中央值的各个明显差别作为判定对象。在出现了呈现变为高于20μA的明显差别的二次电池1的情况下,仅该二次电池1先于其他二次电池转变为第2通电步骤。关于其余的二次电池1,在满足了如前述那样的其他转变条件的时间点转变为第2通电步骤。也可以是相对于平均值等其他代表值的明显差别。
[组内的电路电流IB的标准偏差]
在对于一组二次电池1以同时进行的方式进行第1通电步骤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各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标准偏差来作为转变条件。这是因为预想为:如电池温度处描述过的那样,组内的电路电流IB的不均大这一状况自身有可能表现某种干扰,然后,各电路电流IB的波动会进一步变大。在前述的例子中,20μA的三分之一为通常要求的标准偏差的上限。因此,将相当于其两倍的13.3μA设定为转变基准值为好。在组内的电路电流IB的标准偏差达到了该转变基准值之后,与其他转变条件无关地,对于一组二次电池1一齐转变为第2通电步骤。作为该情况下的各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优选使用波动一个周期以上的期间的平均值。
以上是关于转变条件的说明。接着,对从第1通电步骤向第2通电步骤转变时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幅度进行说明。在转变时降低输出电压VS是指:由于在第1通电步骤中使输出电压VS上升,因此,解除或者缓和该上升。但是,如用图5说明过的那样,优选转变时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幅度不过大。
于是,在本方式中,使用前述的伪寄生电阻Ry的概念来决定第2通电步骤中的电池电压VB。由此使得转变时的下降幅度不会过大。例如设为:通过在前述的[电路电阻Rext]中描述过的事先的实际测量得到的电路电阻Rext为0.2Ω。这是不包含假想电阻Rim的净值。与此相对,设为使第1通电步骤中的伪寄生电阻Ry下降到了0.1Ω。
在该情况下,第2通电步骤中的伪寄生电阻Ry设为第1通电步骤时的值与当初的净值的中间的例如5Ω。也就是说,并不是使作为第2通电步骤中的假想电阻Rim的第2假想电阻Rim2为零,而是设为绝对值比第1假想电阻Rim1小的负值。由此使得在缩小第1通电步骤中产生的各电路电流IB的波动的同时,转变时的电路电流IB的下降幅度(图5中的“A”)不成为过大。这样,缩短了从第1通电步骤开始到电路电流IB的收敛为止的合计的所需时间。
将第1通电步骤中的伪寄生电阻Ry设为第1伪寄生电阻Ry1,将第2通电步骤中的伪寄生电阻Ry设为第2伪寄生电阻Ry2。此时,能够用式(6)表示转变时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幅度VD。若代替伪寄生电阻Ry而用假想电阻Rim进行表现,则成为如式(7)那样。
VD=IB×(Ry2-Ry1) (6)
VD=IB×(Rim2-Rim1) (7)
作为式(6)、式(7)中的电路电流IB,代替具有波动的第1通电步骤中的实际测量值而使用用式(2)在理论上求出的收敛后的值即可。通过这样设定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中的假想电阻Rim,能够指定转变时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幅度VD。在前述的图6的流程中,在S6中(或者那以前)进行第2假想电阻Rim2的设定,在S7中进行作为其结果所决定的下降幅度VD下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
接着,对结束条件进行说明。基本上,结束条件为是否可以判断为电路电流IB的变化完全收敛了的条件。这可以使用作为前述的转变条件所所示的条件中的几个条件。但是,用作结束条件的情况下的结束基准值与转变条件的情况下的转变基准值不同。能够用作结束条件的是电路电流IB的上升率、相对于电路电流IB的中央值的明显差别、组内的电路电流IB的标准偏差。
[经过时间]
如在转变条件的经过时间处描述过的那样,二次电池1为良品的情况下收敛时间大体根据二次电池1的规格来决定。因此,通过对于从转变起的经过时间或者从开始第1通电步骤起的合计的经过时间设定结束基准值,能够使用该结束基准值来作为结束条件。在使用经过时间的结束基准值来作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在第2通电步骤结束后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作为该情况下的判定基准,可以使用结束时的电路电流IB的绝对值。根据电路电流IB的绝对值是否为预先确定的容许值以下,能够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关于该经过时间的结束基准值,能够与在转变条件处描述过的同样地,根据二次电池1的电池容量C的测定值或者电路电阻Rext的测定值来进行调整。
[电路电流IB的上升率]
若第2通电步骤中的电路电流IB完全收敛,则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成为零。由此,能够将其用作结束条件。在使用电路电流IB的上升率来作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用于算出上升率的采样期间可以与电路电流IB的波动周期无关地进行确定。但是,用于判断为满足了结束条件的结束基准值设为比作为转变条件的转变基准值小的值。设为:若上升率低于了该结束基准值,则满足了结束条件。在结束后,与前述同样地根据结束时的电路电流IB的绝对值来进行良好与否判定。或者,也可以对经过时间(从转变起或者从当初起)设定界限值。在该情况下,在电路电流IB的上升率还没有低于结束的结束基准值时就达到了经过时间的界限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该二次电池1是不良品,结束第2通电步骤。
[相对于电路电流IB的中央值的明显差别]
在对于一组二次电池1以同时进行的方式进行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的情况下,即使是在第2通电步骤中,也可能产生各自相对于组内的电路电流IB的中央值的明显差别。因此,能够使用该明显差别来作为结束条件。在使用明显差别来作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各个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采样期间也可以与电路电流IB的波动周期无关地进行确定。也可以是实际测量值本身。明显差别的结束基准值设为比使用明显差别来作为转变条件的情况下的转变基准值小的值。在出现了呈现变为高于该结束基准值的明显差别的二次电池1的情况下,仅该二次电池1先于其他二次电池结束第2通电步骤,判定为该二次电池1是不良品。关于其余的二次电池1,在满足了其他结束条件的时间点结束第2通电步骤,提供给判定。即使是在用作结束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相对于平均值等其他代表值的明显差别。
[组内的电路电流IB的标准偏差]
在对于一组二次电池1以同时进行的方式进行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各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标准偏差来作为结束条件。这是因为:组内的电路电流IB间的不均大这一状况自身意味着组内包含不良品的可能性高。使用标准偏差的结束基准值来作为结束条件的情况下的各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采样期间也可以与电路电流IB的波动周期无关地进行确定。也可以是实际测量值本身。若组内的电路电流IB的标准偏差达到了该结束基准值,则仅组内呈现距其他二次电池最远的电路电流IB的二次电池1先于其他二次电池结束第2通电步骤,判定为该二次电池1为不良品。从组中排除该二次电池1。关于其余的二次电池1,进一步继续进行第2通电步骤。若标准偏差没有达到结束基准值而满足了其他结束条件,则结束第2通电步骤,提供给判定。
以上是关于结束条件的说明。此外,转变条件和结束条件并不是必须使用同种的条件。也可以是不同种的条件。关于转变条件,也可以设为:若并用多种条件而满足某一条件,则向第2通电步骤转变。关于结束条件,这一点也是同样的。本方式的检查方法也可以作为二次电池1的制造方法的一环来实施。在该情况下,在进行了初始充电步骤之后实施本方式的检查方法,初始充电步骤为如下步骤:将在封装体10中容纳电极层叠体20、电解液而在构造上组装得到的二次电池1初始充电到预先确定的充电状态来设为已充电的二次电池1。
如以上详细地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过测定放电电流来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时,在测定的过程中改变向二次电池1施加外部电压的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VS。即设为:在测定的前期的第1通电步骤中,提高输出电压VS,在后期的第2通电步骤中,降低输出电压VS。由此,使得在促进二次电池1的电路电流IB的收敛的同时(第1通电步骤),在良好与否判定时,电路电流IB稳定(第2通电步骤)。通过这样,使得能够与干扰因素无关地迅速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好与否判定。即使是在作为二次电池1的制造方法的一环来实施本方式的检查方法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缩短检查方法的处理时间来缩短制造方法整体的处理时间。
此外,本实施方式仅不过是例示,并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的改良、变形。例如,也可以不是将通电步骤整体分为两部分,而是分为3部分。在该情况下,成为进行从第1通电步骤向第2通电步骤转变时和从第2通电步骤向第3通电步骤转变时的两次的输出电压VS的下降。在最后的第3通电步骤中进行电路电流IB值的收敛的判定和基于该判定的良好与否判定。也可以是分为4部分以上。另外,本方式的检查方法不限于作为新品刚制造之后的二次电池,例如也可以为了进行已使用的电池组的再制造处理等而将二手的二次电池作为对象来进行本方式的检查方法。另外,作为判定对象的蓄电设备不限于二次电池,也可以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的电容器。

Claims (6)

1.一种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对作为检查对象的蓄电设备连接电源来构成电路,根据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路电流来对所述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在所述检查方法中,
进行第1通电步骤和第2通电步骤,
所述第1通电步骤是通过所述电源对由已充电的所述蓄电设备和所述电源构成的电路施加电压来使得对所述蓄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方向的电流流动的步骤,
所述第2通电步骤是在执行所述第1通电步骤的期间满足了预先确定的转变条件之后降低所述电源的电压来进一步使得电流流动的步骤,
并且,使用假想电阻值这一概念,确定所述第1通电步骤中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电压以使得作为所述电路的寄生电阻值与所述假想电阻值之和的实效电阻值成为0.1Ω以下,
所述假想电阻值是将所述第1通电步骤中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电压假定为与所述蓄电设备的电压相等、取而代之地与所述电路的寄生电阻串联地存在具有零或者负的电阻值的假想电阻、并通过使该假想电阻值的绝对值上升了的模型进行了置换时的电阻值,
确定从所述第1通电步骤向所述第2通电步骤转变时的所述电源的电压的下降幅度以使得所述第2通电步骤中的所述实效电阻值成为所述电路的寄生电阻值与所述第1通电步骤中的所述实效电阻值的中间的值,
在所述第2通电步骤中进行所述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判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
作为所述转变条件,使用从开始所述第1通电步骤起的经过时间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在所述第1通电步骤中所述电路电流的绝对值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在所述第1通电步骤中所述电路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低于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以及在所述第1通电步骤中所述蓄电设备的温度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率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
将一组蓄电设备一齐提供到所述第1通电步骤,并且,
作为所述转变条件,使用在所述第1通电步骤中所述电路电流的值相对于组内的代表值出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以上的明显差别、和在所述第1通电步骤中所述电路电流的值的组内的标准偏差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这些条件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
在执行所述第2通电步骤的期间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结束条件之后,结束所述第2通电步骤,并且基于所述第2通电步骤中的所述电路电流的值来对所述蓄电设备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并且,
作为所述结束条件,使用从所述第1通电步骤的开始或者向所述第2通电步骤的转变起的经过时间达到了预先确定的结束基准值、和在所述第2通电步骤中所述电路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上升率低于了预先确定的结束基准值这些条件中的任一个或者两个的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
将一组蓄电设备一齐提供给所述第1通电步骤及其之后的所述第2通电步骤,并且,
作为所述结束条件,使用在所述第2通电步骤中所述电路电流的值相对于组内的代表值出现了预先确定的结束基准值以上的明显差别、和在所述第2通电步骤中所述电路电流的值的组内的标准偏差达到了预先确定的转变基准值这些条件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的条件。
6.一种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进行:
初始充电步骤,将组装后的未充电的蓄电设备初始充电到预先确定的充电状态而作为已充电的蓄电设备;和
检查步骤,对所述已充电的蓄电设备进行检查,
在所述检查步骤中,进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
CN202011136522.6A 2019-12-04 2020-10-22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9042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9699A JP2021089207A (ja) 2019-12-04 2019-12-04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9-219699 2019-12-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4213A true CN112904213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11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6522.6A Pending CN112904213A (zh) 2019-12-04 2020-10-22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0302B2 (zh)
JP (1) JP2021089207A (zh)
CN (1) CN11290421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9775A (ja) * 2009-09-28 2011-04-07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検査方法
CN102636755A (zh) * 2011-11-16 2012-08-15 李然 电池荷电保持能力的快速测量方法
US20170153290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elf-discharge currents and internal shorts in energy storage cells
CN106885991A (zh) * 2015-12-15 2017-06-23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蓄电服务系统
CN107210477A (zh) * 2015-02-03 2017-09-26 株式会社Jet 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结构体的检查装置
CN109244573A (zh) * 2017-07-10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的短路检查方法和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9387788A (zh) * 2017-08-07 2019-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9425800A (zh) * 2017-08-21 2019-03-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9962299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9959873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6198B2 (ja) * 2018-02-09 2022-04-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装置
JP7006530B2 (ja) * 2018-07-19 2022-0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9775A (ja) * 2009-09-28 2011-04-07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検査方法
CN102636755A (zh) * 2011-11-16 2012-08-15 李然 电池荷电保持能力的快速测量方法
CN107210477A (zh) * 2015-02-03 2017-09-26 株式会社Jet 蓄电装置的制造方法、结构体的检查装置
US20170153290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elf-discharge currents and internal shorts in energy storage cells
CN106885991A (zh) * 2015-12-15 2017-06-23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蓄电服务系统
CN109244573A (zh) * 2017-07-10 2019-01-1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的短路检查方法和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9387788A (zh) * 2017-08-07 2019-02-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9425800A (zh) * 2017-08-21 2019-03-0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9962299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9959873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73013A1 (en) 2021-06-10
JP2021089207A (ja) 2021-06-10
US11340302B2 (en)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7788B (zh)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9962299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10850306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09959873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KR20100131002A (ko) 배터리들 또는 커패시터들의 직렬 스트링의 셀 충전 상태 및 방전 상태 디버전스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1566494A (zh) 电池的熟化过程
JP7056198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装置
JP2010256210A (ja) 制御弁式鉛蓄電池の短絡検査方法および制御弁式鉛蓄電池の短絡検査装置
CN10802078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内阻快速筛选方法
JP7074731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及び蓄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09425800B (zh)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RU2326473C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качества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х батарей
CN110794311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CN112904213A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JP7364605B2 (ja) 電池状態判定方法及び電池状態判定装置
JP2019035734A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7040369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
JP7172891B2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EP4138260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state of health of at least one electric battery
JP5928815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WO2019034869A5 (zh)
JP2023007669A (ja) バッテリの検査方法
CN115754757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卷芯的筛分方法
JP2015213380A (ja) 充電装置、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