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5800A -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25800A
CN109425800A CN201810933547.5A CN201810933547A CN109425800A CN 109425800 A CN109425800 A CN 109425800A CN 201810933547 A CN201810933547 A CN 201810933547A CN 109425800 A CN109425800 A CN 1094258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evice
electrical storage
resistance
circuit
converg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335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25800B (zh
Inventor
后藤壮滋
小林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039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964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25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25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25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将外部电源以逆电压的极性的朝向连接于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而形成电路,并且以使得在刚连接后无电流流动的方式调整外部电源的电压。之后进行取得因蓄电器件的电压降低而在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收敛后的电流值的电流测定、和基于收敛后的电流值的是否合格决定。在此,在电流测定中,进行实际测定电路电阻的电阻实测、和基于实际测定出的电路电阻来预测电流的收敛时期的预测。在预测的收敛时期到来时取得电流值。

Description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判定蓄电器件是否合格的检查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不基于蓄电器件的电压降低量而是基于蓄电器件的放电电流量来迅速进行是否合格判定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另外,本发明也以包括该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作为工序的一环的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为对象。
背景技术
提出了各种判定二次电池以及其他蓄电器件是否合格的检查方法。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53275中,进行将作为判定对象的二次电池在加压状态下放置的放置工序,并且在该放置工序的前后测定电池电压。放置工序前后的电池电压之差即为与放置相伴的电压降低量。电压降低量大的电池的自放电量多。因此,能够根据电压降低量的大小来判定二次电池是否合格。这样的检查方法有时也作为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来进行。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二次电池的是否合格判定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在是否合格判定中花费时间。在是否合格判定中花费时间的理由是,若放置工序的放置时间不长,则不会成为可以说是有意义的程度的电压降低量。其原因是,存在电压测定时的电路电阻的偏差。因此,若电压降低量本身不达到某种程度,则无法忽略电路电阻的偏差的影响。另外,严格而言,在电路电阻中包括电压测定时的接触电阻。在电压测定中,通过在二次电池的两个端子间连接测定仪器来进行测定。此时会不可避免地在二次电池侧的端子与测定仪器侧的端子之间存在接触电阻,测定结果受到了接触电阻的影响。并且,接触电阻在每次使二次电池侧的端子与测定仪器侧的端子连接时都不同。
进而,电压测定的精度本身也不太高。这是因为:电压测定总会受到测定时的通电路径上的电压下降的影响。并且,还因为:二次电池侧的端子与测定仪器侧的端子的接触部位在每次连接时多少都有些不同,所以电压下降的程度在每次测定时也会出现偏差。因此,考虑通过使用电流测定替代电压测定来缩短自放电量的测定时间并提高测定精度。这是因为:电流无论在电路内的何处均为恒定,所以与电压测定不同,几乎不受接触部位的影响。但是尽管如此,也并不是说单纯地仅将电压测定替换为电流测定就能够进行良好的判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且高精度地进行蓄电器件的是否合格判定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是通过进行电流测定和是否合格决定来检查蓄电器件的方法,在电流测定中,将外部电源以逆电压的极性的朝向连接于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而形成电路,并且以使得在刚连接后在电路中无电流流动的方式调整外部电源的电压,之后取得在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收敛后的电流值,在是否合格决定中,基于通过电流测定取得的收敛后的电流值来决定蓄电器件是否合格。在此,在本方法中还预先掌握电路的电路电阻与电流测定中的电流收敛所需时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测定电路的电路电阻的电阻实测、和基于与实际测定出的电路电阻的关系来预测电流的收敛时期的预测,在电流测定中,在预测的收敛时期到来时取得电流值并设为收敛后的电流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中,进行针对蓄电器件的自放电性的是否合格检查。因此,由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和外部电源形成电路,并且以使得在电路中无电流流动的方式调整外部电源的电压。之后,与蓄电器件的电压因自放电而降低相伴地,电流在电路中流动,该电流上升。上升收敛后的电流值的大小是表示自放电性的强弱的指标。因此,能够基于收敛后的电流值来决定蓄电器件是否合格。由此,与通过测定蓄电器件的电压降低进行的检查相比,在所需处理时间与测定精度这些方面有优点。
在此,在本技术方案中,按每个蓄电器件预测电路的电流的收敛时期,将预测的收敛时期到来时的电流值设为收敛后的电流值。这是因为:收敛时期取决于电路的电路电阻,电路电阻按每个电路而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实际测定电路电阻,并且依据预先掌握的电路电阻与收敛时间的关系来预测收敛时期。由此,可防止基于过早的正时下的电流值导致的误判定。另外,也能够防止电流测定花费过长时间。
进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中,可以是,在将蓄电器件与外部电源连接后进行电阻实测,在所述电阻实测后,不解除电路中的蓄电器件与外部电源的连接地进行电流测定。
在该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中,在电流测定中进行电阻实测和预测,之后不解除电路中的蓄电器件与外部电源的连接。作为各电路电阻不同的理由,举出蓄电器件与外部电源的连接的接触电阻不可避免地出现偏差这一例子。该技术方案中的电阻实测在包括接触电阻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判定精度更高。
另外,在包括接触电阻地实际测定电路电阻的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中,可以是,在电阻实测中,取得在通过并联的第1探头和副第1探头将外部电源与蓄电器件的第1端子连接时的由并联的第1探头和副第1探头形成的第1闭合电路的电路电阻,取得在通过并联的第2探头和副第2探头将外部电源与蓄电器件的第2端子连接时的由并联的第2探头和副第2探头形成的第2闭合电路的电路电阻,将所取得的第1闭合电路的电路电阻与所取得的第2闭合电路的电路电阻的总和的一半设为电路的电路电阻。这样一来,以包括蓄电器件与外部电源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形式合适地测定电路电阻,从而能够高精度地预测收敛时期。
进而,在上述的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中,可以是,在电流测定中,通过反复进行电阻实测和之后的预测来更新所预测的收敛时期,在最新预测的收敛时期到来时取得电流值。收敛时期除了受电路电阻的影响以外也受蓄电器件的温度等其他主要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多次进行收敛时期的预测,也能够应对因电流测定开始后的状况的变化导致的对收敛时期的影响。由此,判定精度进一步提高。
进而,在上述的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中,可以是,关于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是否已收敛,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值的变化变得比预先确定的基准小时判定为已收敛。
可以是,在决定所述蓄电器件是否合格的是否合格决定中,通过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收敛后的电流值与基准值的比较来决定蓄电器件是否合格。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中,进行通过将组装好的未充电的蓄电器件初充电至预先确定的充电状态从而设为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的初充电、和检查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的检查,在检查中,进行上述的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由此制造蓄电器件。
根据本构成,提供一种能够迅速且高精度地进行蓄电器件的是否合格判定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产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为了实施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的检查方法而形成的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中的检查对象的二次电池的例子的外观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检查中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表。
图4是示出实际测定的电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的一个例子(低电阻的情况)的图表。
图5是示出实际测定的电路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的一个例子(高电阻的情况)的图表。
图6是示出电路电阻与电路电流的收敛所需时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二次电池的检查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电路电阻的实际测定的第1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9是示出电路电阻的实际测定的第2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10是示出电路电阻的实际测定的第3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11是示出电路电阻的实际测定的第4变形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而得到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在将计测装置2连接于作为检查对象的蓄电器件的二次电池1而形成电路3的状态下实施。首先,对基于计测装置2的二次电池1的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
[基本原理]
虽然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了二次电池1,但实际上二次电池1例如具有如图2所示那样的扁平矩形的外观。图2的二次电池1是将电极层叠体20内置于外装体10而构成的电池。电极层叠体20是将正极板与负极板经由分隔件层叠后得到的层叠体。在外装体10的内部除了电极层叠体20以外也收纳有电解液。另外,在二次电池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正负端子50、60。此外,二次电池1不限于图2那样的扁平矩形,也可以是圆筒形等其他形状。
对图1进一步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意地示出二次电池1。图1中的二次电池1表示为包括起电要素E、内部电阻Rs以及短路电阻Rp的模型。内部电阻Rs为串联地配置于起电要素E的形式。短路电阻Rp是将由有时侵入电极层叠体20中的微小金属异物形成的导电路径模型化而得到的电阻,为并联地配置于起电要素E的形式。
另外,计测装置2具有直流电源4、电流计5、电压计6以及探头7、8。电流计5串联地配置于直流电源4,电压计6并联地配置于直流电源4。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VS可变。为了像后述那样对二次电池1施加输出电压VS而使用直流电源4。电流计5计测在电路3中流动的电流。电压计6计测探头7、8间的电压。在图1中,使计测装置2的探头7、8结合于二次电池1的端子50、60而形成电路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路3中,分别相对于计测装置2中的探头7和探头8并联地设置副探头17、18。在从计测装置2至副探头18的导线上设置有电阻计13和开关22。在从计测装置2至副探头17的导线上设置有电阻计14和开关23。虽然在图1中将电阻计13、14描绘在了计测装置2的外侧,但也可以将电阻计13、14内置于计测装置2中。在此,在图1中用Rx1表示从计测装置2到探头8的导线电阻。用Rx2表示从计测装置2到副探头18的导线电阻。用Rx3表示从计测装置2到副探头17的导线电阻。用Rx4表示从计测装置2到探头7的导线电阻。进而,用Ry1表示探头8与端子60之间的接触电阻。用Ry2表示副探头18与端子60之间的接触电阻。用Ry3表示副探头17与端子50之间的接触电阻。用Ry4表示探头7与端子50之间的接触电阻。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路3中使以下的两个式子成立。
Rx1=Rx2
Rx3=Rx4
另外,探头7和副探头17被设为接触电阻Ry3、Ry4大致相同。同样地,探头8和副探头18也被设为接触电阻Ry1、Ry2大致相同。另外,与接触电阻Ry1~4相比,开关22、23的接通状态下的接点电阻小到能够忽略的程度。
在基于计测装置2的检查方法中,检查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的多少。如果自放电量多则不合格,如果自放电量少则合格。因此首先在将二次电池1连结于电路3前对其进行充电。并且将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连结于电路3,在该状态下通过计测装置2算出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并且基于该算出结果来判定二次电池1是否合格。
具体而言,将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连结于电路3。此时,连结于电路3的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是在充电后通常进行的高温老化结束而电池电压稳定后的电池。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检查本身在常温下进行。当将二次电池1连结于电路3时,首先调节计测装置2的输出电压VS,使得电流计5的读数成为零。此时的输出电压VS与二次电池1的电池电压VB的初始值即初始电池电压VB1一致。
在该状态下,输出电压VS与初始电池电压VB1一致,并且输出电压VS的极性与二次电池1的电池电压VB的极性相反。因此两电压彼此抵消,电路3的电路电流IB变为零。并且就这样以使计测装置2的输出电压VS恒定地维持在初始电池电压VB1的状态进行放置。
在图3中示出之后的电路3的状况。在图3中,将横轴设为时间,将左侧的纵轴设为电压并且将右侧的纵轴设为电流。关于横轴的时间,根据上述内容,图3中的左端即时刻T1是开始施加与初始电池电压VB1相等的输出电压VS的正时。在时刻T1之后,由于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电池电压VB从初始电池电压VB1起逐渐降低。因此,输出电压VS与电池电压VB的平衡被打破,电路电流IB在电路3中流动。电路电流IB从零起逐渐上升。电路电流IB由电流计5直接测定。并且,当到达时刻T1之后的时刻T2时,电池电压VB的降低和电路电流IB的上升都饱和,以后,电池电压VB、电路电流IB均成为恒定(VB2、IBs)。
此外,根据图3可知,与合格的二次电池1相比,在不合格的二次电池1中电路电流IB的上升、电池电压VB的降低都较急剧。因此,不合格的二次电池1的情况下的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比合格的二次电池1的情况下的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大。另外,不合格的二次电池1的收敛后的电池电压VB2比合格的二次电池1的收敛后的电池电压VB2低。
对时刻T1后的电路3的状况成为图3那样的理由进行说明。首先,电池电压VB降低的理由如上述那样是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由于自放电,自放电电流ID在二次电池1的起电要素E中流动。如果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多则自放电电流ID大,如果自放电量少则自放电电流ID小。在上述的短路电阻Rp的值小的二次电池1中,存在自放电电流ID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在时刻T1之后由于电池电压VB的降低而流动的电路电流IB是对二次电池1进行充电的朝向的电流。也就是说,电路电流IB作用于抑制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的方向,在二次电池1的内部,电路电流IB的极性与自放电电流ID的极性相反。并且,当电路电流IB上升而成为与自放电电流ID相同大小时,实质上自放电停止。这就是时刻T2。因此在这以后,电池电压VB和电路电流IB均成为恒定(VB2、IBs)。此外,关于电路电流IB是否已收敛,利用已知的方法来判定即可。例如,以合适的频率对电路电流IB的值进行采样,在值的变化变得比预先确定的基准小时判定为已收敛即可。
在此,像上述那样,电路电流IB能够作为电流计5的读数而直接掌握。因此,通过对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设定基准值IK,能够进行二次电池1的是否合格判定。在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比基准值IK大的情况下该二次电池1为自放电量多的不合格产品,在电路电流IBs比基准值IK小的情况下该二次电池1为自放电量少的合格产品。
这样的判定方法中的所需处理时间(时刻T1→时刻T2)比在背景技术一栏中所描述的方法中的放置时间短。另外,虽然在图3中使输出电压VS恒定为初始电池电压VB1,但也可以通过在时刻T1后使输出电压VS从初始电池电压VB1逐渐上升来进一步缩短所需处理时间。此外,基于图3中的收敛后的电池电压VB2进行的是否合格判定不是非常好的手段。这是因为,电池电压VB不一定被电压计6的读数准确地表示。以上是通过计测装置2实现的二次电池1的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点]
虽然在以上的说明中像已知时刻T2那样进行了描述,但实际上,即使二次电池1的规格相同,各时刻T2也会出现偏差。通过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可知,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如图1那样形成的电路3的电路电阻。此处所说的电路电阻是构成电路3的计测装置2侧的电阻。计测装置2侧的电阻是指上述的导线电阻Rx1、Rx4和接触电阻Ry1、Ry4。也就是说,如果用Rc表示电路电阻,则由以下的式子示出。
Rc=Rx1+Ry1+Rx4+Ry4
在此,可能在电路电阻中像上述那样包括探头7、8的接触电阻Ry1、Ry4。每次将探头7、8与端子50、60连接时接触电阻Ry1、Ry4都不同。另外,如果形成多组图1那样的电路3则各接触电阻Ry1、Ry4为不同的值。因此电路电阻Rc出现偏差,并且时刻T2出现偏差。具体而言,与电路电阻Rc小的情况(图4)相比,在电路电阻Rc大的情况下(图5)电路电流IB的收敛所需时间(时刻T2-时刻T1)长。这是因为:在高电阻时因接触电阻引起的电压下降大,相应地,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VS中的有效地贡献于起电要素E的充电的成分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按每个电路3实际测定电路电阻Rc。并且,基于电路电阻Rc的实际测定值来预测时刻T2。为了该电路电阻Rc的实际测定而使用图1中的副探头17、18。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探头7、副探头17双方都接触到端子50。同样地使探头8、副探头18双方都接触到端子60。在此,如上所述,为了使接触电阻一致,使探头7、副探头17对端子50的按压力相等。关于探头8、副探头18对端子60的按压力也同样。此外,除了有特别需要的情况以外,使开关22、23断开。
图1的电路3中的电路电阻Rc的实际测定如以下这样进行。在进行电路电阻Rc的实际测定时,使开关22、23接通,由电阻计13、14来进行电阻测定。在像这样进行电阻测定时,电阻计13的测定对象是仅由导线电阻Rx1、Rx2、接触电阻Ry1、Ry2形成的闭合电路。同样地电阻计14的测定对象是仅由导线电阻Rx3、Rx4、接触电阻Ry3、Ry4形成的闭合电路。
在此,基于导线电阻Rx1~Rx4以及接触电阻Ry1~Ry4的上述的关系,以下的关系成立。也就是说,与相同的端子接触的两个探头中的导线电阻与接触电阻的总和彼此相等。
Rx1+Ry1=Rx2+Ry2
Rx3+Ry3=Rx4+Ry4
由此,关于探头7的导线电阻与接触电阻的总和(Rx4+Ry4)作为电阻计14的测定值的一半被求出。同样地,关于探头8的导线电阻与接触电阻的总和(Rx1+Ry1)作为电阻计13的测定值的一半被求出。由此,上述的电路电阻Rc作为电阻计13、14的测定值的总和的一半被算出。此外,不需要单独地算出导线电阻Rx1、Rx2、接触电阻Ry1、Ry2中的每个电阻。
此外,当像上述那样实际测定电路电阻Rc时,以后不改变探头7、8、副探头17、18与端子50、60的连接状态直到图3的电流测定完成为止。这是因为:一旦解除连接并且之后重新连结,接触电阻就会发生变化,电路电阻Rc的实际测定变得没有意义。另外,使开关22、23回到断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检查方法中,预先掌握电路电阻Rc与电路电流IB的收敛所需时间T(时刻T2-时刻T1)的关系。如上所述,在两者间存在正相关性(图4、图5)。因此能够表示为图6那样朝向右上的图表。通过使用大量规格相同且为合格产品的二次电池1来进行试验,能够制作图6的图表。如果预先制作了图6的图表,则能够通过将实际测定出的电路电阻Rc应用于图表来求出关于该二次电池1的所需时间T。由此,能够预测时刻T2。
通过能够像这样在时刻T2到来前预测时刻T2,从而具有以下那样的优点。即,能够将在合适的时期取得的电路电流IB视为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如果将在时刻T2没有到来时取得的电路电流IB视为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则其为比真的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小的值。当利用这样的电路电流值来进行二次电池1的是否合格判定时,有可能会将应该视为不合格产品的电池误判定为合格产品。另一方面,当从时刻T2到来起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得电路电流IBs时,虽然不会造成误判定,但会为了是否合格判定而花费所需时间以上的时间。这样的话生产效率不会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合适地预测时刻T2来排除这些弊端。
此外,也可以多次进行时刻T2的预测而不是仅进行一次。这是因为电路电阻Rc有时会发生变动。电路电阻Rc大幅地发生变动那样的情况暂且没有,作为变动的原因,可举出温度的变动的例子。当二次电池1的温度发生变动时内部电阻Rs也发生变动,因此电路电阻Rc发生变动。因此,优选在合适的正时再次进行时刻T2的预测,并替换预测值。另外,在探头7、8与端子50、60的连接意外断开而不得不重新连接的情况下,也优选重新预测时刻T2。这是因为:接触电阻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应地,电路电阻Rc发生变化。
例如,有预先将进行时刻T2的预测的时间间隔设定为合适的恒定值(例如,30分钟等)这一方法。或者也可以在进行时刻T2的预测时设定下一次的预测正时。在该情况下,例如考虑在经过了从预测执行时到时刻T2为止的剩余时间中的预定的比例的时间时进行时刻T2的再预测这一方法。即,通过将上述的“预定的比例”设定为50%~80%左右的范围内的合适的值,能够在预测执行时也一同进行下一次的预测正时的设定。然而,当采用这样的方法时,到时刻T2为止的剩余时间越短,则预测的执行频率越高。因此,采取对到下一次的预测正时为止的间隔设定最低时间或者对预测的执行次数设置上限等对策即可。
另外,关于进行了第二次或第二次以后的预测时的时刻T2的更新,也有除了利用新预测出的时刻T2本身进行替换以外的方法。例如,考虑如下方法:算出新预测出的时刻T2与之前的时刻T2的代表值(平均值等),并利用该代表值进行替换。另外,关于何时进行第一次的预测,预先对其正时进行设定即可。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将二次电池1的温度设为恒定来抑制电路电阻Rc的变动。例如,在将图1的电路3的整体放置于恒温室内而使得二次电池1的温度成为恒定后,进行电路电阻Rc的实际测定和之后的电路电流IB的取得。这样一来,能够将时刻T2的预测的次数设为仅一次。此外,不排除在恒温室内进行测定并且多次进行时刻T2的预测。
[检查的流程]
通过图7对上述的方法的是否合格检查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进行作为对象的二次电池1的充电(S1)。该充电以使得各二次电池1的电池电压VB成为目标值的方式来进行即可。之后,进行高温老化(S2)。但是,虽然高温老化是通常进行的处理,但并不是必需的。接着,形成图1所示那样的电路3(S3)。此时将探头7、8与端子50、60连接。并且,开始图3的电流测定(S4)。
之后,当成为设定的预测正时时(S5:是),像上述那样执行时刻T2的预测(S6)。由此,设定时刻T2。另外,在是多次进行时刻T2的预测的设定的情况下,下一次的预测正时也在此时设定。此外,在图7中,第一次的预测正时被设定在电流测定开始后(例如10分钟后)。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设定为在形成电路3(S3)后且电流测定开始(S4)前进行第一次的预测。当在设定的时刻T2到来前再次成为预测正时时(S7:否→S5:是),再次执行时刻T2的预测(S6)。
当设定的时刻T2到来时(S7:是),取得该时间点下的电路电流IB(S8)。将所取得的电路电流IB设为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并且,根据该电路电流IBs来进行二次电池1的是否合格判定(S9)。以上是基于图7的步骤的检查的流程。
[关于电阻测定的变形方式]
在此,对电路电阻Rc的实际测定方法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各变形例中,不使用在图1的电路图中示出的构成中的开关22、23和副探头17、18。因此,不考虑导线电阻Rx2、Rx3、接触电阻Ry2、Ry3。
在图8中示出第1变形例。在图8的变形例中,通过将电阻计19连结于探头7、8间来测定电路电阻Rc。基于该变形例的电路电阻Rc的测定在将探头7、8连结于二次电池1之前进行。在该测定时使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VS断开(off)。在该变形例中,不使用图1中的电阻计13、14和副探头17、18。
在图9中示出第2变形例。在图9的变形例中,使探头7、8间短路来测定电路电阻Rc。在该变形例中,电路电阻Rc的测定也在将探头7、8连结于二次电池1之前进行。在该测定时将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VS设为极低的值,从而在电路3中流动微弱的电路电流IB。根据输出电压VS与电路电流IB之比来算出电路电阻Rc。在该变形例中也不使用电阻计13、14和副探头17、18。
在图10中示出第3变形例。在图10的变形例中,使用电阻计13、14直接测定探头7、8侧各自的电路电阻(Rx1+Ry1、Rx4+Ry4)。在该变形例中,将探头7、8、副探头17、18均连结于二次电池1来测定电路电阻Rc。电阻计13、14的读数的总和为电路电阻Rc。作为自放电量的检查的电路电流IB的测定在测定电路电阻Rc后将副探头17、18从端子50、60移开(或者断开开关22、23)来进行。
在图11中示出第4变形例。在图11的变形例中,用外部电源24、25置换图10中的电阻计13、14。外部电源24、25分别具有施加极低的电压的功能、和测定此时流动的微弱电流的功能。通过求出施加电压与微弱电流之比来替代电阻计13、14。在该变形例中也将探头7、8、副探头17、18均连结于二次电池1来测定电路电阻Rc。之后将副探头17、18从端子50、60移开(或者断开开关22、23)来进行电路电流IB的测定。
在上述的四个变形例中的图8、图9的变形例中,没有考虑探头7、8的接触电阻Ry1、Ry4。在这一点上与图1的实施方式相比在精度方面稍有不足。但即便如此,与不进行电路电阻Rc的测定相比,进行电路电阻Rc的测定比较好。另外,通过使得探头7、8对端子50、60的按压力每次都恒定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接触电阻Ry1、Ry4的偏差。
在图10、图11的变形例中,在测定电路电阻Rc时,实际上受副探头17、18侧的导线电阻Rx2、Rx3、接触电阻Ry2、Ry3的影响。因此,相应地,最终与图1的例子相比在精度方面稍有不足。但是,能够采用像上述那样使得可视为电阻值在探头7、8侧与副探头17、18侧相同,将测定值的一半设为电路电阻Rc的方法。
像以上详细地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相对于二次电池1以相反地施加外部电压的形式连接计测装置2,基于该状态下的电路电流IBs的收敛值进行是否合格判定。由此,与利用电池电压VB的降低量进行判定的情况相比,实现了所需时间的缩短和判定精度的提高。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按每个二次电池1实际测定为了测定电路电流IB而形成的电路3的电路电阻Rc。并且基于该实际测定值预测电路电流IB收敛的时刻T2。由此,通过在合适的正时取得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能够迅速且高精度地进行二次电池1的是否合格判定,从而实现二次电池的检查方法。
另外,将新组装好的未充电的二次电池1初充电至预先确定的充电状态从而设为充电完成的二次电池1,利用上述的检查方法对充电完成的二次电池1进行检查,从而实现具有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检查方法的特征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二次电池1的组装是指:将电极层叠体20收纳于外装体10(参照图2),进而将电解液注入外装体10并密封。
此外,本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提及作为对象的二次电池1的加压,但可以在高温老化时和/或电流测定时,对二次电池1在其厚度方向上进行加压。进而,也可以将多个二次电池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同时利用约束夹具约束并进行加压。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根据内置于计测装置2的电压计6的读数来进行电路电阻Rc的实际测定。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与计测装置2不同的电压计来实际测定电路电阻Rc。
另外,也可以在高温老化时和/或电流测定时,将二次电池1或其约束体装载于检查架上。这是因为:通过上述那样,可视为与相同的检查架上的二次电池1经历了相同的温度演变。另外,关于所取得的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的是否合格判定,也可以不是与基准值IK的单纯的比较。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检查方法不限于以作为新品刚制造的二次电池为对象,例如也可以为了完成了使用的电池组的再制造处理等而以旧的二次电池为对象来进行。另外,作为判定对象的蓄电器件不限于二次电池,也可以是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电容器。

Claims (8)

1.一种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流测定,将外部电源以逆电压的极性的朝向连接于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而形成电路,并且以使得在刚连接后在所述电路中无电流流动的方式调整所述外部电源的电压,之后取得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收敛后的电流值;和
是否合格决定,基于通过所述电流测定取得的收敛后的电流值来决定蓄电器件是否合格,
其中,
预先掌握所述电路的电路电阻与所述电流测定中的电流收敛所需时间的关系,
进行实际测定所述电路的电路电阻的电阻实测、和基于实际测定出的电路电阻与所述关系来预测电流的收敛时期的预测,
在所述电流测定中,在预测的收敛时期到来时取得电流值并设为收敛后的电流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蓄电器件与外部电源连接后进行所述电阻实测,之后不解除所述电路中的蓄电器件与外部电源的连接地进行所述电流测定。
3.一种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流测定,将外部电源以逆电压的极性的朝向连接于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而形成电路,并且以使得在刚连接后在所述电路中无电流流动的方式调整所述外部电源的电压,之后取得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收敛后的电流值;和
是否合格决定,基于通过所述电流测定取得的收敛后的电流值来决定蓄电器件是否合格,
其中,
预先掌握所述电路的电路电阻与所述电流测定中的电流收敛所需时间的关系,
在所述电流测定中,进行实际测定所述电路的电路电阻的电阻实测、和基于实际测定出的电路电阻与所述关系来预测电流的收敛时期的预测,
之后,不解除所述电路中的蓄电器件与外部电源的连接,在所预测的收敛时期到来时取得电流值并设为收敛后的电流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阻实测中,
取得在通过并联的第1探头和副第1探头将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蓄电器件的第1端子连接时的由所述并联的第1探头和副第1探头形成的第1闭合电路的电路电阻,
取得在通过并联的第2探头和副第2探头将所述外部电源与所述蓄电器件的第2端子连接时的由所述并联的第2探头和副第2探头形成的第2闭合电路的电路电阻,
将所取得的所述第1闭合电路的电路电阻与所取得的所述第2闭合电路的电路电阻的总和的一半设为所述电路的电路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流测定中,
通过反复进行所述电阻实测和之后的所述预测来更新所预测的收敛时期,
在最新预测的收敛时期到来时取得电流值。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于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是否已收敛,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值的变化变得比预先确定的基准小时判定为已收敛。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决定所述蓄电器件是否合格的是否合格决定中,通过在所述电路中流动的电流的收敛后的电流值与基准值的比较来决定蓄电器件是否合格。
8.一种蓄电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充电,将组装好的未充电的蓄电器件初充电至预先确定的充电状态,从而设为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和
检查所述充电完成的蓄电器件的检查,
在所述检查中,进行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
CN201810933547.5A 2017-08-21 2018-08-16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94258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8776 2017-08-21
JP2017158776 2017-08-21
JP2018-103955 2018-05-30
JP2018103955A JP6996423B2 (ja) 2017-08-21 2018-05-30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25800A true CN109425800A (zh) 2019-03-05
CN109425800B CN109425800B (zh) 2020-12-29

Family

ID=65361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3547.5A Active CN109425800B (zh) 2017-08-21 2018-08-16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8238B2 (zh)
CN (1) CN1094258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213A (zh) * 2019-12-04 2021-06-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WO2024050716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自放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9580A (zh) * 2011-01-30 2011-06-29 白科 一种检测磷酸铁锂电池自放电工艺
CN102439780A (zh) * 2010-04-21 2012-05-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计算装置、搭载该装置的车辆以及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计算方法
JP2012141166A (ja) * 2010-12-28 2012-07-26 Yokogawa Electric Corp 自己放電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自己放電不良検出方法
CN102636755A (zh) * 2011-11-16 2012-08-15 李然 电池荷电保持能力的快速测量方法
CN106054086A (zh) * 2016-07-11 2016-10-2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70153290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elf-discharge currents and internal shorts in energy storage cel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6882C2 (de) * 2000-11-16 2003-06-0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zum Kalibrieren eines Testsystems für Halbleiterbauelemente und Testsubstrat
US7532024B2 (en) * 2006-07-05 2009-05-12 Optimaltest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emiconductor testing using reference dice
JP2009021397A (ja) * 2007-07-12 2009-01-29 Seiko Epson Corp マルチカードの位置ズレ補正方法及び、回路素子の検査方法
JP2010153275A (ja) 2008-12-26 2010-07-08 Toyota Motor Corp 2次電池の良否判定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6939527B2 (ja) 2017-12-25 2021-09-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9780A (zh) * 2010-04-21 2012-05-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计算装置、搭载该装置的车辆以及二次电池的劣化度计算方法
JP2012141166A (ja) * 2010-12-28 2012-07-26 Yokogawa Electric Corp 自己放電不良検出装置および自己放電不良検出方法
CN102109580A (zh) * 2011-01-30 2011-06-29 白科 一种检测磷酸铁锂电池自放电工艺
CN102636755A (zh) * 2011-11-16 2012-08-15 李然 电池荷电保持能力的快速测量方法
US20170153290A1 (en) * 2015-11-30 2017-06-01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self-discharge currents and internal shorts in energy storage cells
CN106054086A (zh) * 2016-07-11 2016-10-26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自放电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213A (zh) * 2019-12-04 2021-06-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以及制造方法
WO2024050716A1 (zh) * 2022-09-07 2024-03-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自放电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56455A1 (en) 2019-02-21
US10768238B2 (en) 2020-09-08
CN109425800B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7790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EP3517986B1 (en) Inspection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CN109959873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09244573A (zh) 蓄电设备的短路检查方法和蓄电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5891729B (zh) 电池及电池组的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850306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06483462B (zh) 一种电池充电电量的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6461733A (zh) 能够快速测量绝缘电阻的绝缘电阻测量设备和方法
JP5897701B2 (ja) 電池状態推定装置
JP6973045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自己放電検査方法
EP2827162A1 (en) Battery DC impedance measurement
KR20150045600A (ko) 배터리 시험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208715A (zh) 一种测量汽车电池包电荷状态的方法及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CN109425800A (zh)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5738828B (zh) 一种电池容量精准测量方法
KR20190096793A (ko) 축전 디바이스의 검사 장치
CN111025171A (zh) 一种快速的动力蓄电池soh(健康状态)测量方法
JP6996423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10794311A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Fantham et al. In-situ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Cells in Grid-Connected Batteries
JP7350796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デバイス電圧調整方法
US11340302B2 (en) Test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CN11684068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荷电态的估算方法
Buchmann 8 Battery Testing and Diagnostic Instrume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