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4311A -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4311A
CN110794311A CN201910500009.1A CN201910500009A CN110794311A CN 110794311 A CN110794311 A CN 110794311A CN 201910500009 A CN201910500009 A CN 201910500009A CN 110794311 A CN110794311 A CN 110794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supply
output voltage
circuit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00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4311B (zh
Inventor
小林极
后藤壮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94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4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4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包含:电压施加部,其构成为向电路施加直流电压;电流计,其构成为取得电路的电流值;电压控制部,其构成为控制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以及判定部,其根据电流计的取得值来判定蓄电设备是否良好。电压施加部是将多个电源装置串联连接而得到的,其中一个电源装置是特定电源装置,该特定电源装置构成为输出电压可变,并且,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步幅都比特定电源装置以外的电源装置小。

Description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判定蓄电设备是否良好的检查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能够不基于蓄电设备的电压下降量而基于放电电流量来迅速地进行良否判定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判定二次电池以及其它蓄电设备是否良好的检查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53275中,进行以加压状态放置设为判定对象的二次电池的放置工序,并且在该放置工序前后测定电池电压。放置工序前后的电池电压差即是伴随放置的电压下降量。电压下降量大的电池,其自放电量较多。因此,能够通过电压下降量的大小来判定二次电池是否良好。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的二次电池的良否判定存在如下问题。在良否判定中耗费时间。良否判定中耗费时间的原因是,如果放置工序的放置时间不长,则不会达到可以说具有显著性那样程度的电压下降量。其原因是电压测定时存在接触电阻。电压测定是通过在二次电池的两端子之间连接测定计量仪器来测定的。此时,不可避免地,在二次电池侧的端子与测定计量仪器侧的端子之间存在接触电阻,测定结果受到了接触电阻的影响。进而,每次使二次电池侧的端子与测定计量仪器侧的端子连接,接触电阻都不同。因此,电压下降量本身不大到一定程度,则不能忽略每次测定接触电阻时的偏差。
此外,电压测定的精度本身也不太好。这是因为,电压测定总是受到测定时的通电路径中的电压下降的影响。进而,由于二次电池侧的端子与测定计量仪器侧的端子的接触部位随每次连接而多少不同,故而电压下降的程度也在每次测定时具有偏差。因此考虑,替换电压测定而使用电流测定,由此缩短自放电量的测定时间,提高测定精度。这是因为,电流在电路内无论在哪里都是恒定的,故而与电压测定不同,几乎不受接触部位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说,单纯地将电压测定替换为电流测定就能进行良好的判定。这是因为,测定结果受二次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测定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偏差所影响。
本发明提供与各种条件的偏差无关而能够迅速地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否判定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包含:电压施加部,其构成为向电路施加与蓄电设备的电压反向的直流电压;电流计,其取得电路的电流值;电压控制部,其构成为控制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以及判定部,其基于电流计的取得值,判定蓄电设备是否良好。所述电路包含与作为检查对象的蓄电设备连接的电压施加部。电压施加部包含将多个电源装置串联连接而得到的结构,多个电源装置之一是如下的特定电源装置,该特定电源装置构成为输出电压可变,并且,特定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比特定电源装置以外的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小,特定电源装置的步幅比特定电源装置以外的电源装置的步幅小,电压控制部构成为,在为了进行判定部的判定而从电压施加部向电路施加电压时,通过操作特定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来调节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
在上述方式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中,在将电压施加部连接于检查对象的蓄电设备而构成电路的状态下进行检查。在检查中,通过电压施加部向电路施加与蓄电设备的电压反向的直流电压。取得该状态下的电路的电流值,判定部基于取得值来判定蓄电设备是否良好。此时,电压控制部控制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由此,在可较短的检查时间内进行检查。在此,电压施加部由多个电源装置的串联连接构成,其中,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步幅均小于特定电源装置以外的电源装置的特定电源装置成为为了检查而调整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时的操作对象。由此,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不会过度上升,可进行良好的检查。
在所述第一方式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为了进行判定部的判定而从电压施加部向电路施加电压时,进行基于电路的寄生电阻值和电路的所述电流值使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上升的反馈控制。由此,能够使电路的电流值快速收敛,并根据其收敛状况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否检查。
在所述第一方式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电压控制部构成为,在为了进行判定部的判定而从电压施加部向电路施加电压时,根据电路的寄生电阻值,在使假想电阻值的绝对值保持为小于电路的寄生电阻值的范围内,使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上升,所述假想电阻值是将使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上升了时的电路的电流的增加量换算为电路的寄生电阻的减少量而得到的负值。由此,能够在防止电路电流发散的同时,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否检查。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方式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中,所述特定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步幅为10μV以下。
根据本结构,提供了与各种条件的偏差无关而能够迅速地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否判定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是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检查装置中包含作为检查对象的二次电池而示出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检查的基本原理涉及的电压和电流的历时变化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使输出电压恒定的情况下的电路电流的推移的例子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使输出电压增加的情况下的电路电流的推移的例子的曲线图。
图5是导入假想电阻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中的使输出电压VS上升1步(step)时的电压值的状况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比较例中的使输出电压VS下降1步时的电压值的状况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方式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2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其中,图1包含作为检查对象的蓄电设备的二次电池1。基于检查装置2进行的二次电池1的检查是在将二次电池1与检查装置2连接而形成电路3的状态下实施的。首先,说明检查装置2的结构。
检查装置2具有电压施加部4、电流计5、电压计6和探针7、8。相对于电压施加部4,电流计5串联地配置,电压计6并联地配置。电压施加部4的输出电压可变。电压施加部4的输出电压为检查装置2的输出电压VS,如后述那样经由电路3施加于二次电池1。电流计5计测在电路3中流动的电流。电压计6计测探针7、8间的电压。在图1中,使检查装置2的探针7、8与二次电池1的端子50、60接合,构成电路3。
检查装置2中的电压施加部4是将第1直流电源装置41和第2直流电源装置42串联连接而构成的。这些均为输出电压可变的可变电源装置。此外,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第2直流电源装置42都既可以本身内置发电功能来输出直流电压,也可以从外部接受电力提供并将其适当转换来作为直流电压输出。关于第1直流电源装置41和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作用分担,将在后面记述。
检查装置2中还设置有电压控制部11和判定部12。电压控制部11控制电压施加部4的输出电压。判定部12基于电流计5的计测值,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否判定。关于电压控制部11和判定部12的功能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记述。
[基本原理]
对基于检查装置2的二次电池1的检查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二次电池1。图1中的二次电池1表示为由电动元件E、内部电阻Rs、短路电阻Rp构成的模型。内部电阻Rs为与电动元件E串联配置的形式。短路电阻Rp是将由有时会侵入电极层叠体20的微小金属异物引起的导电路径模型化而得到的,成为与电动元件E并联配置的形式。
进而,图1中的电路3中存在寄生电阻Rx。寄生电阻Rx主要是检查装置2的各部的导线电阻。此外,在图1中,将寄生电阻Rx描绘为仿佛仅存在于探针7侧的导线,但这是单纯为了便于描绘。实际上,寄生电阻Rx存在于整个电路3。
在基于检查装置2的检查中,检查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的多少。自放电量若多则为不良,若少则为良。因此,首先,在将二次电池1与电路3连接之前,对其充电。进而,将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与电路3连接,在该状态下,通过检查装置2计算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进而,基于该计算结果来判定二次电池1是否良好。
具体而言,将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与电路3连接。此时,与电路3连接而充电后的二次电池1设为是直到充电后通常进行的高温老化为止结束而电池电压稳定之后的二次电池。不过,本方式的检查本身在常温下进行。进而,测定充电和高温老化后的二次电池1的电池电压VB。该值为初始电池电压VB1。接下来,调节检查装置2的输出电压VS,使其与初始电池电压VB1一致。进而,使二次电池1与电路3连接。此时的输出电压VS与二次电池1的初始电池电压VB1一致。
在该状态下,输出电压VS与初始电池电压VB1一致,并且,输出电压VS与二次电池1的电池电压VB为反向。因此,两个电压相互抵消,电路3的电路电流IB变为零。进而,在该状态下,将检查装置2的输出电压VS以初始电池电压VB1维持恒定来进行放置。
图2示出之后的电路3的状况。在图2中,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电压(左侧)和电流(右侧)。关于横轴的时间,作为图2中的左端的时刻T1是根据上述方式开始施加与初始电池电压VB1相等的输出电压VS的定时(timing)。在时刻T1之后,由于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电池电压VB从初始电池电压VB1逐渐下降。因此,输出电压VS与电池电压VB的均衡被打破,电路3中会流动电路电流IB。电路电流IB从零逐渐上升。电路电流IB由电流计5直接测定。进而,在达到时刻T1之后的时刻T2时,电池电压VB的下降和电路电流IB的上升均饱和,之后,电池电压VB、电路电流IB均变为恒定(VB2、IBs)。
此外,由图2可知,在不良品的二次电池1中,与良品的二次电池1相比,电路电流IB的上升、电池电压VB的下降均较陡峭。因此,不良品的二次电池1的情况下的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大于良品的二次电池1的情况下的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另外,不良品的二次电池1的收敛后的电池电压VB2小于良品的二次电池1的收敛后的电池电压VB2。
对时刻T1后的电路3的状况成为图2那样的原因进行说明。首先,电池电压VB下降的原因在于上述那样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由于自放电,会在二次电池1的电动元件E中流动自放电电流ID。若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量多,则自放电电流ID较大,若自放电量少,则自放电电流ID较小。在上述短路电阻Rp的值较小的二次电池1中,存在自放电电流ID较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在时刻T1之后,因电池电压VB的下降而流动的电路电流IB是对二次电池1充电的方向的电流。即,电路电流IB朝抑制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的方向发挥作用,在二次电池1的内部,与自放电电流ID为反向。进而,在电路电流IB上升而变为与自放电电流ID相同大小时,实质上自放电停止。此为时刻T2。由此,在此之后电池电压VB和电路电流IB均变为恒定(VB2、IBs)。此外,关于电路电流IB是否收敛,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来判定。例如,以适当的频度来抽样电路电流IB的值,在值的变化小于预先确定的基准时判定为发生了收敛即可。
此处,如上所述,电路电流IB能够作为电流计5的读取值而被直接掌握。因此,在判定部12中,通过对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设定基准值IK,能够进行二次电池1的良否判定。在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大于基准值IK的情况下,该二次电池1为自放电量较多的不良品,在电路电流IBs小于基准值IK的情况下,该二次电池1为自放电量较小的良品。
即,判定部12中存储有基准值IK。判定部12对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与基准值IK进行比较,由此进行上述良否判定。此处,不是说必须取得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的准确值。如果清楚随着测定电路电流IB的经过而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是否超过基准值IK,则也可以在该时刻进行判定。另外,也可以替代设定关于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的基准值IK,而对电路电流IB的收敛所需的时间设定基准值。如果在该时间的基准值到来之前电路电流IB收敛,则能够判定为该二次电池1是良品。如果在电路电流IB保持不收敛的状态而该时间的基准值到来,则能够判定为该二次电池1是不良品。因此,虽然需要判定电路电流IB是否收敛的算法,但这样的算法可使用公知的算法。
这样的检查方法的所需处理时间(时刻T1→时刻T2)短于背景技术所述的方法中的放置时间。另外,由于是电流测定,故而判定精度高。此外,图2中的基于收敛后的电池电压VB2进行的良否判定并不是太好的方式。这是因为,电池电压VB并不一定准确地表示为电压计6的读取值。以上是基于检查装置2的二次电池1的检查的基本原理。
[使输出电压VS上升]
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设为了检查装置2的输出电压VS恒定。但是,并不是说输出电压VS必须恒定。甚至可以说,通过电压控制部11的控制而使输出电压VS适当变化,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判定的所需处理时间。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由图3和图4示出了使输出电压VS变化带来的优点。图3是如上述那样使输出电压VS恒定的情况下的实际的电路电流IB的推移的一例。在图3的例子中,输出电压VS保持初始设定的值而为恒定,电路电流IB的收敛(时刻T2)需要约1.5天。图3的例子为如下条件下的测定例子。
·电池电容:4Ah
·正极活性物质:三元系锂化合物
·负极活性物质:石墨
·环境温度:25℃
即使是图3的1.5天,与基于电压测定的判定的情况相比,也足够短,但通过使输出电压VS变化,能够进一步缩短所需处理时间。图4为该例。在图4的例子中,使输出电压VS上升,仅0.1天就达到了电路电流IB的收敛。此外,在图4的例子中,上述测定条件本身也与图3的情况相同,但由于测定对象的二次电池1的个体差异,输出电压VS的初始值和/或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IBs)并不一致。另外,图4的测定例是关于良品的二次电池1的例子,如果是不良品的二次电池1,则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IBs)为更大的值。
进一步说明如图4所示使输出电压VS不断上升的情况。首先,图1的电路3中的电路电流IB根据检查装置2的输出电压VS、电池电压VB、寄生电阻Rx而由以下的式(1)给出。
IB=(VS-VB)/Rx……(1)
此处,如果输出电压VS设为恒定,如上所述,由于与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相伴的电池电压VB的下降,电路电流IB会增加下去。在电路电流IB增加到与自放电电流ID相等的大小时,二次电池1的放电实质上停止。由此,如上所述,电池电压VB、电路电流IB以后均为恒定(VB2、IBs)。即,收敛后的电路电流IBs表示二次电池1的电动元件E的自放电电流ID。
即使在使输出电压VS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式(1)也成立这一情况本身是相同的。不过,对于输出电压VS上升,与输出电压VS恒定的情况相比,电路电流IB的增加较快。因此,到电路电流IB变为与自放电电流ID相同为止所需的时间变短。这是上述那样电路电流IB快速收敛的原因。不过,随意使输出电压VS上升的话,有可能会过度上升。这会导致电路电流IB未适当收敛而不能进行判定。因此,需要限制输出电压VS上升的程度。在本方式中,具体而言,在式(1)中,在寄生电阻Rx看上去仿佛不是很小那样的范围内,使输出电压VS上升。这是因为,如果寄生电阻Rx变小,则相应地电路电流IB变大。
因此,在本方式中,如图5所示,导入假想电阻Rim这样的概念。假想电阻Rim是具有负或零的电阻值的假想电阻。在图5的电路图中,与寄生电阻Rx串联地插入假想电阻Rim。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电阻,而是将输出电压VS不断上升的状况由使输出电压VS恒定并替代地利用假想电阻Rim的电阻值的绝对值不断上升的模型进行替换来考察。不过,寄生电阻Rx和假想电阻Rim的合计虽然不断减小,但必须为正。以下,将寄生电阻Rx和假想电阻Rim的合计称作虚拟寄生电阻Ry。导入了该虚拟寄生电阻Ry的模型中的电路电流由以下的式(2)表示。
IB=(VS-VB)/(Rx+Rim)……(2)
此处,设寄生电阻Rx为5Ω。这样,在假想电阻Rim为0Ω的情况和-4Ω的情况下,电路电流IB不同。即,相对于0Ω的情况下(相当于测定开始时)的电路电流IB,-4Ω的情况下(相当于测定开始后)的电路电流IB根据式(2)而成为5倍。这是因为,虚拟寄生电阻Ry(=Rx+Rim)成为五分之一。
将上述(2)式进行变形,得到以下的式(3)。
VS=VB+(Rx+Rim)*IB……(3)
式(3)示出了将虚拟寄生电阻Ry与电路电流IB之积加上电池电压VB而成为输出电压VS。如上所述,虚拟寄生电阻Ry中的假想电阻Rim实际并不存在,因此,通过使输出电压VS上升到将电池电压VB加上寄生电阻Rx与电路电流IB之积而得到的电压,由此式(3)成立。即,将使输出电压VS上升了的量除以电路电流IB而得到的值,相当于假想电阻Rim的绝对值。对各检查装置2预先测定寄生电阻Rx的值,由此作为已知的值存储到电压控制部11中即可。
如上所述,在使输出电压VS与初始电池电压VB1一致而开始了测定的情况下,以适当的频度,与该时刻下的电路电流IB对应地,根据式(3)使输出电压VS不断上升。使输出电压VS上升的频度例如每秒1次左右。此外,频度不需要恒定。由此,检查开始后的电路电流IB的上升越大,则输出电压VS的上升幅度也越大。另外,如果电路电流IB的增加收敛,则输出电压VS的上升也收敛。由此,能够实现图4那样的测定。以下,将基于这样寄生电阻Rx和电路电流IB的值来使输出电压VS上升这一情况称为反馈。电压控制部11的控制功能中包含反馈。
此外,关于输出电压VS相对于电路电流IB的增加量的上升幅度,根据上述,为寄生电阻Rx与电路电流IB之积。即,若用ΔVS表示输出电压VS的上升幅度,则上升幅度ΔVS由以下的式(4)给出。
ΔVS=Rx*IB……(4)
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对式(4)的积乘以小于1的正系数K而得到的值。系数K的具体值在上述范围内任意,预先设定即可。即,可根据以下的式(5)来计算上升幅度ΔVS。
ΔVS=K*Rx*IB……(5)
此外,也可以预先求出该系数K与寄生电阻Rx之积作为常数M,使该常数M乘以电路电流IB,由此计算输出电压VS的上升幅度ΔVS。在这样的情况下,检查过程中的输出电压VS由以下的式(6)计算。
VS=VB+M*IB……(6)
[电压施加部4的详细情况]
用于如上述那样使输出电压VS上升的各种运算当然由电压控制部11进行。电压控制部11根据该运算结果来控制电压施加部4,使输出电压VS上升。电压施加部4为上述那样第1直流电源装置41和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串联连接结构。以下,对电压施加部4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在第1直流电源装置41和第2直流电源装置42中,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步幅不同。第1直流电源装置41是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步幅均较大的大输出电源装置。另一方面,第2直流电源装置42为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步幅均较小的高精度电源装置。进而,电压控制部11在如上述那样使输出电压VS上升时,使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的输出电压固定,使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输出电压上升。由此,更高精度地控制输出电压VS。
如此进行的原因在于输出电压VS上升时所要求的电压精度。在输出电压VS的上升幅度ΔVS过大时,上述假想电阻Rim的绝对值会成为寄生电阻Rx以上。在此,虚拟寄生电阻Ry会成为零或负。这样的话,电路电流IB发散而不收敛,因此,不能判定二次电池1是否良好。另一方面,由于判定迅速化的要求,故而在虚拟寄生电阻Ry为正的范围内尽量使输出电压VS上升的做法是有利的。
输出电压VS的上升可通过操作第1直流电源装置41和第2直流电源装置42中的任意一方的输出电压来进行。此处,在想要通过步幅较大的第1直流电源装置41来执行输出电压VS的上升时,通过1步的操作而上升幅度ΔVS有可能会过剩。但是,如果因该风险而避免输出电压VS的上升,则判定的迅速化会维持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根据步幅较小的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操作,则那样的风险较小。因此,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输出电压的步幅期望为10μV或其以下。
因此,在本方式中,在使输出电压VS上升之前的初始阶段使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的输出电压固定,通过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操作来实现之后的上升幅度ΔVS。由此,能够在虚拟寄生电阻Ry为正的范围内尽量使输出电压VS上升。此外,关于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的电压可变功能,在变更作为对象的二次电池1的电池种类时使用。
以下示出了二次电池1的种类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池电压VB为3~4.5V左右(基于充电状态)的情况下的电压施加部4的实施例及其比较例。各种条件如上述图3和图4的说明所记述的那样,此外,初始电池电压VB1为4.0[V]。
[实施例]
第1直流电源装置41:
·最大输出电压----10[V]
·步幅-----180[μV]
·初始输出电压----4.0[V](固定)
第2直流电源装置42:
·最大输出电压----10[mV]
·步幅-----10[μV]
·初始输出电压----270[μV]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能够利用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精细步幅。图6是以如下方式得到的:在使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的输出电压固定的状态下,描绘使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输出电压上升1步前后的期间中的、电压计6的读取值(1次/秒)。可知,虽然存在作为实测值而导致的偏差,但实现了10[μV]这样的精细的上升幅度ΔVS。
[比较例]
与此相对,在比较例中,不对电压施加部4采用串联结构,仅由1台与上述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相同的结构来构成。因此,如图7所示,成为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的较大步幅下的测定。图7是描绘使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的输出电压下降1步前后的期间中的电压计6的读取值(1次/秒)而得到的。在该测定中,若使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的输出电压上升1步,则有可能判断为电路电流IB发散,故而替代使其上升而通过使其下降的实验来表示步幅。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图6和图7中,纵轴(电压)的刻度(scale)不同。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和本实施例中,在通过电流测定来检查二次电池1的自放电的多少的检查装置中,显著提高了为了检查而向二次电池1施加的直流电压的精度。这是因为,通过如上述那样最大输出电压较小且步幅也较小的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操作来进行电压的调整。这是因为,在上述第2直流电源装置42中,最大输出电压相对于步幅的比率为千倍左右,能够充分应对通常作为电源装置而提供的机型。
如果想要通过1台电源装置来应对电压调整,需要使用兼备第1直流电源装置41的较大的最大输出电压和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精细步幅的电源电压。这种情况下,作为上述比率也为百万倍,因此,在通常提供的机型的电源装置中大致是不现实的。当然,上述比较例也没有达成该情况。在本方式中,通过不同机型的多台直流电源装置的串联连接来构成电压施加部4,由此达成该情况。从而实现了与各种条件的偏差无关而能够迅速地进行蓄电设备的良否判定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2。
此外,本实施方式只是单纯的示例,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压施加部4中的直流电源装置的个数为2个,但可以为3个以上。另外,电压施加部4中的直流电源装置中的、作为电压调整对象的第2直流电源装置42以外的装置也可以不具有电压可变功能而为固定电压。不过,在该情况下,对于各种电池种类的应对是不利。此外,在该情况下的固定电压的直流电源装置中,只要在保持额定电压的状态下观察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步幅即可。另外,第2直流电源装置42也可以配置为与其它直流电源装置反向。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输出电压下降来使电压施加部4的输出电压VS上升。
另外,检查时的输出电压VS的施加方式不限于上述从与初始电池电压VB1一致的电压起不断上升的方式。也可以是将输出电压VS的初始值VSI设定为比初始电池电压VB1还高的方式。另外,图1中的电压计6不是不可或缺的。在图1中,根据动作基本原理的说明便利而加入电压计6进行了描绘,但检查装置2的动作本身即使没有电压计6也可以。另外,在所述方式中,虽然未特别提及,但如果使电路3的寄生电阻Rx也包含探针7、8的接触电阻,会使得检查时间进一步缩短。不过,接触电阻需要每次进行测定。为了进行该测定,最好具有电压计6。这样,即使在进行将探针7、8的接触电阻也考虑在内的反馈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第2直流电源装置42的精细步幅,也能够充分取得该效果。
另外,本方式的检查装置2不限于作为新品而刚制造出的二次电池,例如,为了进行使用完的电池组的再制造处理等,也可以将二手的二次电池作为对象来进行检查。另外,作为判定对象的蓄电设备不限于二次电池,也可以是双电荷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电容器。

Claims (4)

1.一种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压施加部,其构成为向电路施加与蓄电设备的电压反向的直流电压,所述电路包含与作为检查对象的所述蓄电设备连接的所述电压施加部;
电流计,其构成为取得所述电路的电流值;
电压控制部,其构成为控制所述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以及
判定部,其构成为基于所述电流计取得的所述电流值来判定所述蓄电设备是否良好,
所述电压施加部包含将多个电源装置串联连接而得到的结构,
所述多个电源装置之一是如下的特定电源装置,该特定电源装置构成为输出电压可变,并且,特定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比特定电源装置以外的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小,特定电源装置的步幅比特定电源装置以外的电源装置的步幅小,
所述电压控制部构成为,在为了进行所述判定部的判定而从所述电压施加部向所述电路施加电压时,通过操作所述特定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来调节所述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控制部构成为,在为了进行所述判定部的判定而从所述电压施加部向所述电路施加电压时,进行基于所述电路的寄生电阻值和所述电路的所述电流值使所述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上升的反馈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控制部构成为,在为了进行所述判定部的判定而从所述电压施加部向所述电路施加电压时,根据所述电路的寄生电阻值,在使假想电阻值的绝对值保持为小于所述电路的寄生电阻值的范围内,使所述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上升,所述假想电阻值是将使所述电压施加部的输出电压上升了时的所述电路的电流的增加量换算为所述电路的寄生电阻的减少量而得到的负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步幅为10μV以下。
CN201910500009.1A 2018-08-01 2019-06-11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Active CN1107943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5271A JP7056449B2 (ja) 2018-08-01 2018-08-01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装置
JP2018-145271 2018-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311A true CN110794311A (zh) 2020-02-14
CN110794311B CN110794311B (zh) 2021-10-26

Family

ID=6922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0009.1A Active CN110794311B (zh) 2018-08-01 2019-06-11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5422B2 (zh)
JP (1) JP7056449B2 (zh)
CN (1) CN1107943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0847B2 (ja) * 2017-12-25 2022-01-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7209450B2 (ja) * 2021-02-15 2023-01-20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の自己放電検査方法及び蓄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3949A (zh) * 2006-05-04 2009-05-2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控制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09730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状态判定装置、蓄电装置、状态判定方法
CN104577240A (zh) * 2013-10-14 2015-04-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测量电池的锂离子蓄能器及其特性的确定方法
US20160178689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Fanuc Corporation Matrix circuit detecting failure location in common signal
CN106687816A (zh) * 2014-09-12 2017-05-17 Ntn株式会社 电池检查器
JP2017091990A (ja) * 2015-11-17 2017-05-2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充電池検査装置、及び充電池検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6800B2 (ja) * 1993-09-21 1999-01-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JP3286456B2 (ja) * 1994-02-28 2002-05-2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US6759858B2 (en) * 1999-10-20 2004-07-06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circuit test probe having ridge contact
US20050104609A1 (en) * 2003-02-04 2005-05-19 Microfabrica Inc. Microprobe tip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US7132840B2 (en) * 2004-07-29 2006-11-07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of electrical testing
US20100127670A1 (en) 2008-11-21 2010-05-27 Faraday Technology Corp.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having high charge rate
JP2010153275A (ja) 2008-12-26 2010-07-08 Toyota Motor Corp 2次電池の良否判定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6064634B2 (ja) 2013-02-05 2017-01-25 Tdk株式会社 電圧補償回路
US9684025B2 (en) * 2013-11-26 2017-06-2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DUT continuity test with only digital IO structures apparatus and methods associated thereof
US9995781B2 (en) * 2014-08-25 2018-06-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Ground fault detection for PCB and isolation grounds
JP6252439B2 (ja) * 2014-11-07 2017-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異常検出方法及び異常検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3949A (zh) * 2006-05-04 2009-05-2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控制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09730A (zh) * 2011-06-03 2012-12-05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状态判定装置、蓄电装置、状态判定方法
CN104577240A (zh) * 2013-10-14 2015-04-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测量电池的锂离子蓄能器及其特性的确定方法
CN106687816A (zh) * 2014-09-12 2017-05-17 Ntn株式会社 电池检查器
US20160178689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Fanuc Corporation Matrix circuit detecting failure location in common signal
JP2017091990A (ja) * 2015-11-17 2017-05-2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充電池検査装置、及び充電池検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4311B (zh) 2021-10-26
JP7056449B2 (ja) 2022-04-19
JP2020020691A (ja) 2020-02-06
US10845422B2 (en) 2020-11-24
US20200041575A1 (en)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2299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09959873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US10539622B2 (en) Inspection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ic power storage device
CN110850306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10133514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CN110794311B (zh) 蓄电设备的检查装置
CN110736932B (zh) 检查电力存储设备的方法及制造该电力存储设备的方法
JP7218684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9425800B (zh) 蓄电器件的检查方法及制造方法
JP2019035734A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US11340302B2 (en) Test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JP7040369B2 (ja) 蓄電デバイスの検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