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3809A -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 Google Patents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3809A
CN112903809A CN202110091625.3A CN202110091625A CN112903809A CN 112903809 A CN112903809 A CN 112903809A CN 202110091625 A CN202110091625 A CN 202110091625A CN 112903809 A CN112903809 A CN 112903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electronic
battery
detection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916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士彬
高明
高雪松
李阔
董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pc Petroche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pc Petroche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pc Petroche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pc Petroche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916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38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3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38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7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N27/8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 G01N27/83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magnetic variabl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by investigating stray magnetic fiel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包括动力节装配、电池节装配、第一检测节装配、电子包装配、第二检测节装配和里程装配;所述动力节装配、所述电池节装配、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和所述里程装配的第二端均设置有连接轴装配。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动力节装配、所述电池节装配、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所述里程装配和所述连接轴装配,在整个检测仪在油气管道内运行过程中,所述动力节装配和所述电池节装配为整个检测仪分别提供前进动力以及电力支撑,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

Description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检测仪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时,需要探头检测面与油气管道内壁进行接触,然而在探头检测面与油气管道内壁接触时,会因油气管道内壁不光滑而引起震动,震动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并且,在探头检测面对油气管道内壁进行检测之后,无法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是油气管道内壁或是外壁出现的异常情况。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判断油气管道内壁和外壁异常的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包括动力节装配、电池节装配、第一检测节装配、电子包装配、第二检测节装配和里程装配;
所述动力节装配、所述电池节装配、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和所述里程装配的第二端均设置有连接轴装配;
所述动力节装配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与所述电池节装配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池节装配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与所述电子包装配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子包装配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与所述里程装配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连接轴装配包括第一连接轴花套,所述第一连接轴花套上安装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接轴花套通过第二连杆铰接有连接轴十字套,所述连接轴十字套上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连接轴十字套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有第二连接轴花套;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呈垂直关系。
所述动力节装配包括动力节芯轴,所述动力节芯轴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压板、动力皮碗、第二定距套、第一定距环和第二定距环,所述第一压板、所述动力皮碗、所述第二定距套、所述第一定距环和所述第二定距环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动力节芯轴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节芯轴的第一端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动力皮碗两两一组,且分别位于所述动力节芯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定距环位于两组所述动力皮碗之间,且所述第二定距环位于所述动力节芯轴中部;
所述动力节芯轴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动力节装配和所述电池节装配之间连接轴装配中的第一连接轴花套铰接。
所述电池节装配包括电池前端盖组、电池后端盖组、端子组和电池外壳;
所述电池前端盖组包括电池前铰座,所述电池前铰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池前端盖体,所述电池前端盖体侧面设置有第一端子组,所述电池前端盖体外壁上套设有第一电池皮碗,所述第一电池皮碗侧面设置有第一电池皮碗压板,所述第一电池皮碗、所述电池前端盖体和所述第一电池皮碗压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电池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电池后端盖组包括电池后端盖体,所述电池后端盖体的侧壁设置有航空插头,所述电池后端盖体外壁上套设有第二电池皮碗,所述第二电池皮碗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池皮碗压板,所述第二电池皮碗压板、所述第二电池皮碗和所述电池后端盖体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电池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后端盖体侧面安装有电池后铰座;
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第二端子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端子组外套,所述端子组外套侧面设置有端子组后接触片,所述端子组后接触片与所述电池外壳电性连接;
所述电池前铰座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和所述动力节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二连接轴花套铰接,所述电池后铰座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和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一连接轴花套铰接。
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包括浮动块组件、主磁芯轴组件和探头组件,所述探头组件位于所述浮动块组的侧壁中部,所述浮动块组共有多组,且沿主磁芯轴组件的周向均匀设置;
所述浮动块组件包括背铁,所述背铁的第一端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线夹和弹簧导销,所述背铁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铰链座,所述背铁的两端均设置有永磁体,两个所述永磁体上均安装有耐磨片,所述永磁体和所述耐磨片之间设置有垫片,所述背铁的第二端侧面设置有第一铰链座,所述第一铰链座侧面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背铁中部上方设置有探头盒底座,所述背铁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浮动块组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所述主磁芯轴组件包括主磁芯轴,所述主磁芯轴的第一端安装有第一主磁端盖,所述第一主磁端盖的外侧设置有主磁前铰链座,所述主磁前铰链座与位于所述背铁第一端的浮动摆臂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主磁芯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主磁端盖,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二主磁端盖插接,所述第二主磁端盖的外侧设置有主磁后铰座,所述主磁前铰链座和所述主磁后铰座上均设置有铜套轴承;
所述主磁前铰链座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和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二连接轴花套铰接,所述主磁后铰座与位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电子包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一连接轴花套铰接。
所述电子包装配包括电子前端盖组、电子后端盖组、电路板架和电子主体,所述电子主体套设在所述电路板架外侧,所述电子主体和所述电路板架位于所述电子前端盖组和所述电子后端盖组之间;
所述电子前端盖组包括电子前端盖,所述电子前端盖侧壁上套设有第一电子皮碗本体,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外侧设置有第一电子皮碗压板,所述电子前端盖、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和所述第一电子皮碗压板通过固定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电子前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航空插头,所述电子前端盖侧面设置有电子前铰座;
所述电子后端盖组包括电子后端盖体,所述电子后端盖体外壁上套设有第二电子皮碗本体,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子皮碗压板,所述第二电子皮碗压板、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和所述电子后端盖体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电子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子后端盖体侧面安装有电子后铰座,且所述电子后铰座与所述第二电子皮碗压板在同一侧,所述电子后端盖体内设置有第二航空插头;
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和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上均开设有缺口;
所述第一航空插头与所述电子主体电性连接,所述电子主体与所述第二航空插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航空插头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与所述电子主体电性连接;
所述电子前铰座与位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电子包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二连接轴花套铰接,所述电子后铰座与位于所述电子包装配和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一连接轴花套铰接。
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包括检测主体,所述检测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外侧均套设有检测皮碗,所述检测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检测前铰座,位于所述检测主体第一端的检测皮碗侧面设置有检测压板,所述检测主体上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通过销轴铰接有ID-OD传感器,所述检测主体外壁上安装有硅胶支撑块,所述硅胶支撑块的第二端与所述ID-OD传感器内侧相连接,所述检测主体中部外壁上分别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第二压线夹和压线片;
所述检测前铰座与位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电子包装配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二连接轴花套铰接,所述检测后铰座与位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和所述里程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一连接轴花套铰接。
所述里程装配包括里程轮前摆臂,所述里程轮前摆臂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有里程轮后摆臂,所述里程轮后摆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安装有里程轮盘,所述里程轮盘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里程轮码盘,所述里程轮后摆臂上设置有转速传感器,且两个所述转速传感器的感应端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里程轮码盘;
所述里程轮前摆臂上设置有活节螺栓,且所述活节螺栓挂接有里程拉簧,所述里程轮后摆臂上设置有拉簧挂环,所述里程拉簧的另一端挂接在所述拉簧挂环上;
所述里程轮前摆臂上分别安装有里程轮箱和里程轮集线盒,所述里程轮前摆臂的第一端铰接有里程轮铰接座,所述里程轮铰接座上设置有里程轮线夹;
所述里程轮铰座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和所述里程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的第二连接轴花套铰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动力节装配、所述电池节装配、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所述里程装配和所述连接轴装配,在整个检测仪在油气管道内运行过程中,所述动力节装配和所述电池节装配为整个检测仪分别提供前进动力以及电力支撑,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同时,在整个检测仪前行的过程中,所述里程装配对整个检测仪前行的速度以及距离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将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和所述里程装配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储存,所述连接轴装配将所述动力节装配、所述电池节装配、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和所述里程装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整个检测仪可以在油气管道内同时前行或转弯。
2、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中的ID-OD传感器能够对油气管道内壁以及外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同时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中的硅胶支撑块和铰接座为所述ID-OD传感器提供了一定的活动范围,使得所述ID-OD传感器不易因油气管道内壁不平而受到损坏,延长了所述ID-OD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连接轴装配,所述连接轴装配中的连接轴十字套通过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将所述第一连接轴花套和所述第二连接轴花套连接起来,并且相互垂直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使得检测仪在油气管道内能够进行360°的旋转,使得整个检测仪在复杂的油气管道系统内能够在不同大小以及弯度的弯道内转弯,避免出现因弯道过小而转不过去的卡堵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驱动节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池节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池节装配的电池前端盖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池节装配的电池后端盖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池节装配的端子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第一检测节装配的浮动块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第一检测节装配的弹簧导销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第一检测节装配的浮动块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第一检测节装配的主磁芯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第一检测节装配的导向平轴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子包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子包装配的电路板架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子包装配的电子前端盖组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电子包装配的电子后端盖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第二检测节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里程轮装配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里程轮装配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本发明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中连接轴装配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动力节装配;101-动力节芯轴;102-第一压板;104-动力皮碗;105-第二定距套;106-第一定距环;107-第二定距环;2-电池节装配;201-电池前端盖组;20101-第一电池皮碗;20102-电池前端盖体;20103-第一端子组;20105-第一电池皮碗压板;20106-电池前铰座;202-电池后端盖组;20201-第二电池皮碗;20202-电池后端盖体;20203-航空插头;20204-第二端子组;20206-第二电池皮碗压板;20207-电池后铰座;20301-端子组外套;20302-端子组后接触片;203-电池外壳;301-浮动块组件;30101-导向块;30102-第一铰链座;30103-第一压线夹;30104-弹簧导销;30105-第二铰链座;30106-耐磨片;30107-垫片;30108-永磁体;30109-探头盒底座;30110-背铁;30111-限位块;302-主磁芯轴组件;30201-主磁前铰链座;30202-第一主磁端盖;30203-主磁芯轴;30204-第二主磁端盖;30205-主磁后铰座;30206-导向平轴;303-探头组件;4-电子包装配;401-电子前端盖组;40101-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3-第一电子皮碗压板;40104-电子前铰座;40105-第一航空插头;40106-电子前端盖;402-电子后端盖组;40201-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3-第二电子皮碗压板;40204-第二航空插头;40205-电子后铰座;40206-电子后端盖体;403-电路板架;404-电子主体;5-第二检测节装配;501-检测前铰座;502-检测皮碗;503-铰接座;504-ID-OD传感器;505-硅胶支撑块;506-检测主体;507-第二压线夹;508-检测压板;509-压线片;6-里程装配;601-里程轮铰座;602-里程轮线夹;603-里程轮箱;604-里程拉簧;605-拉簧挂环;606-里程轮盘;607-里程轮后摆臂;608-里程轮码盘;609-转速传感器;610-里程轮前摆臂;611-里程轮集线盒;612-活节螺栓;7-连接轴装配;701-第一连接轴花套;702-第二连接轴花套;703-连接轴十字套;704-第一连杆;705-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包括动力节装配1、电池节装配2、第一检测节装配、电子包装配4、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里程装配6;
所述动力节装配1、所述电池节装配2、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4、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里程装配6的第二端均设置有连接轴装配7,所述连接轴装配7将所述动力节装配1、所述电池节装配2、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4、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里程装配6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整个检测仪可以在油气管道内同时前行或转弯;
所述动力节装配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电池节装配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池节装配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的第一端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动力节装配1、所述电池节装配2、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4、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所述里程装配6和所述连接轴装配7,在整个检测仪在油气管道内运行过程中,所述动力节装配1和所述电池节装配2为整个检测仪分别提供前进动力以及电力支撑;
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电子包装配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子包装配4将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里程装配6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储存;
所述电子包装配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4;
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里程装配6的第一端连接,在整个检测仪前行的过程中,所述里程装配6对整个检测仪前行的速度以及距离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4。
如图18所示,所述连接轴装配7包括第一连接轴花套701,所述第一连接轴花套701上安装有第二连杆705,所述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通过第二连杆705铰接有连接轴十字套703,所述连接轴十字套703上安装有第一连杆704,所述连接轴十字套703通过所述第一连杆704铰接有第二连接轴花套702;所述第一连杆704和所述第二连杆705呈垂直关系,通过设置所述连接轴装配7,所述连接轴装配7中的连接轴十字套703通过所述第一连杆704和所述第二连杆705将所述第一连接轴花套701和所述第二连接轴花套702连接起来,并且相互垂直的所述第一连杆704和所述第二连杆705使得检测仪在油气管道内能够进行360°的旋转,使得整个检测仪在复杂的油气管道系统内能够在不同大小以及弯度的弯道内转弯,避免出现因弯道过小而转不过去的卡堵现象。
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节装配1包括动力节芯轴101,所述动力节芯轴101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压板102、动力皮碗104、第二定距套105、第一定距环106和第二定距环107,所述第一压板102、所述动力皮碗104、所述第二定距套105、所述第一定距环106和所述第二定距环107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动力节芯轴101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节芯轴101的第一端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动力皮碗104两两一组,且分别位于所述动力节芯轴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定距环107位于两组所述动力皮碗104之间,且所述第二定距环107位于所述动力节芯轴101中部;
所述动力节芯轴101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动力节装配1和所述电池节装配2之间连接轴装配7中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节装配2包括电池前端盖组201、电池后端盖组202、端子组和电池外壳203;
所述电池前端盖组201包括电池前铰座20106,所述电池前铰座2010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池前端盖体20102,所述电池前端盖体20102侧面设置有第一端子组20103,所述电池前端盖体20102外壁上套设有第一电池皮碗20101,所述第一电池皮碗20101侧面设置有第一电池皮碗压板20105,所述第一电池皮碗20101、所述电池前端盖体20102和所述第一电池皮碗压板20105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电池外壳203固定连接;
所述电池后端盖组202包括电池后端盖体20202,所述电池后端盖体20202的侧壁设置有航空插头20203,所述电池后端盖体20202外壁上套设有第二电池皮碗20201,所述第二电池皮碗20201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池皮碗压板20206,所述第二电池皮碗压板20206、所述第二电池皮碗20201和所述电池后端盖体20202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电池外壳203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后端盖体20202侧面安装有电池后铰座20207;
所述第一端子组20103和所述第二端子组2020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端子组20103包括端子组外套20301,所述端子组外套20301侧面设置有端子组后接触片20302,所述端子组后接触片20302与所述电池外壳203电性连接;
所述电池前铰座20106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2和所述动力节装配1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所述电池后铰座20207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2和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包括浮动块组件301、主磁芯轴组件302和探头组件303,所述探头组件303位于所述浮动块组301的侧壁中部,所述浮动块组301共有多组,且沿主磁芯轴组件302的周向均匀设置;
所述浮动块组件301包括背铁30110,所述背铁30110的第一端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线夹30103和弹簧导销30104,所述背铁301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铰链座30105,所述背铁30110的两端均设置有永磁体30108,两个所述永磁体30108上均安装有耐磨片30106,所述永磁体30105和所述耐磨片30106之间设置有垫片30107,所述背铁30110的第二端侧面设置有第一铰链座30102,所述第一铰链座30102侧面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导向块30101,所述背铁30110中部上方设置有探头盒底座30109,所述背铁30110上设置有限位块30111,所述浮动块组30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所述主磁芯轴组件302包括主磁芯轴30203,所述主磁芯轴30203的第一端安装有第一主磁端盖30202,所述第一主磁端盖30202的外侧设置有主磁前铰链座30201,所述主磁前铰链座30201与位于所述背铁30110第一端的浮动摆臂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主磁芯轴3020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主磁端盖30204,所述导向块30101与所述第二主磁端盖30204插接,所述第二主磁端盖30204的外侧设置有主磁后铰座30205,所述主磁前铰链座30201和所述主磁后铰座30205上均设置有铜套轴承;
所述主磁前铰链座30201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2和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所述主磁后铰座30205与位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电子包装配4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如图11所示,所述电子包装配4包括电子前端盖组401、电子后端盖组402、电路板架403和电子主体404,所述电子主体404套设在所述电路板架403外侧,所述电子主体404和所述电路板架403位于所述电子前端盖组401和所述电子后端盖组402之间;
所述电子前端盖组401包括电子前端盖40106,所述电子前端盖40106侧壁上套设有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外侧设置有第一电子皮碗压板40103,所述电子前端盖40106、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和所述第一电子皮碗压板40103通过固定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电子前端盖40106上设置有第一航空插头40105,所述电子前端盖40106侧面设置有电子前铰座40104;
所述电子后端盖组402包括电子后端盖体40206,所述电子后端盖体40206外壁上套设有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子皮碗压板40203,所述第二电子皮碗压板40203、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和所述电子后端盖体40206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电子主体404固定连接,所述电子后端盖体40206侧面安装有电子后铰座40205,且所述电子后铰座40205与所述第二电子皮碗压板40203在同一侧,所述电子后端盖体40206内设置有第二航空插头40204;
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和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上均开设有缺口;
所述第一航空插头40105与所述电子主体404电性连接,所述电子主体404与所述第二航空插头40204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航空插头40105与所述第一端子组2010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与所述电子主体404电性连接;
所述电子前铰座40104与位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电子包装配4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所述电子后铰座40205与位于所述电子包装配4和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包括检测主体506,所述检测主体50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外侧均套设有检测皮碗502,所述检测主体506的第一端设置有检测前铰座501,位于所述检测主体506第一端的检测皮碗502侧面设置有检测压板508,所述检测主体506上设置有铰接座503,所述铰接座503通过销轴铰接有ID-OD传感器504,所述检测主体506外壁上安装有硅胶支撑块505,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中的ID-OD传感器504能够对油气管道内壁以及外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4,同时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中的硅胶支撑块505和铰接座503为所述ID-OD传感器504提供了一定的活动范围,使得所述ID-OD传感器504不易因油气管道内壁不平而受到损坏,延长了所述ID-OD传感器504的使用寿命,所述硅胶支撑块505的第二端与所述ID-OD传感器504内侧相连接,所述检测主体506中部外壁上分别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第二压线夹507和压线片509;
所述检测前铰座501与位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电子包装配4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所述检测后铰座与位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里程装配6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如图16-图17所示,所述里程装配6包括里程轮前摆臂610,所述里程轮前摆臂610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有里程轮后摆臂607,所述里程轮后摆臂60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安装有里程轮盘606,所述里程轮盘606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里程轮码盘608,所述里程轮后摆臂607上设置有转速传感器609,且两个所述转速传感器609的感应端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里程轮码盘608;
所述里程轮前摆臂610上设置有活节螺栓612,且所述活节螺栓612挂接有里程拉簧604,所述里程轮后摆臂607上设置有拉簧挂环605,所述里程拉簧604的另一端挂接在所述拉簧挂环605上;
所述里程轮前摆臂610上分别安装有里程轮箱603和里程轮集线盒611,所述里程轮前摆臂610的第一端铰接有里程轮铰接座503,所述里程轮铰接座503上设置有里程轮线夹602;
所述里程轮铰座601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里程装配6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油气管道内的流体推动动力节装配1移动并前行,所述动力节装配1通过连接轴装配7和电池节装配2连接,所述电池节装配2为整个检测仪的运转提供电力支撑,所述电池节装配2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和第一检测节装配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对油气管道进行检测,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和电子包装配4连接,所述电子包装配4对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传输来的监测数据进行储存,所述电子包装配4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和第二检测节装配5连接,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对油气管道内壁和外壁进行检测,并将监测数据也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4,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和所述里程装配6连接,所述里程装配6对整个检测仪前进的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传输向所述电子包装配4。
具体工作流程:
在使用时,首先将该检测仪放置在与该装置相匹配的油气管道内,并将动力节装配1设置在前端,使检测仪的前进方向与油气管道内的流体走向一致,油气管道内的流体穿过检测皮碗502、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和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上的缺口,穿过第二电池皮碗20201和第一电池皮碗20101侧壁上的通孔,与动力皮碗104相接触,并推动动力节装配1前行,使得整个检测仪随着动力节装配1的前行而前行;
在整个检测仪前行的过程中,电池节装配2为整个检测仪的运行提供电力,在第一检测节装配检测时,浮动块组件301和探头组件303与油气管道内壁相接触,并且浮动块组件301中的多个永磁体30108将油气管道管壁磁化,同时探头组件303对油气管道管壁进行检测,当油气管道某一处出现破损时,磁场发生变化,探头组件303检测到变化,并在探头组件303检测到变化之后,将磁场变化的数据传输给电子前端盖组401,同时,第二检测节装配5对油气管道的内壁和外壁进行检测,并将监测数据也传输向电子前端盖组401,里程装配6中的里程轮盘606与管道本体内壁相接触,在整个检测仪前进的过程中,里程轮盘606进行旋转活动,同时带动里程轮码盘608旋转活动,转速传感器609对里程轮码盘608的转速进行检测,并将监测数据也传输向电子包装配4。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节装配(1)、电池节装配(2)、第一检测节装配、电子包装配(4)、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里程装配(6);
所述动力节装配(1)、所述电池节装配(2)、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所述电子包装配(4)、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里程装配(6)的第二端均设置有连接轴装配(7);
所述动力节装配(1)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电池节装配(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池节装配(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电子包装配(4)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子包装配(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轴装配(7)与所述里程装配(6)的第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装配(7)包括第一连接轴花套(701),所述第一连接轴花套(701)上安装有第二连杆(705),所述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通过第二连杆(705)铰接有连接轴十字套(703),所述连接轴十字套(703)上安装有第一连杆(704),所述连接轴十字套(703)通过所述第一连杆(704)铰接有第二连接轴花套(702);所述第一连杆(704)和所述第二连杆(705)呈垂直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节装配(1)包括动力节芯轴(101),所述动力节芯轴(101)外壁沿轴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压板(102)、动力皮碗(104)、第二定距套(105)、第一定距环(106)和第二定距环(107),所述第一压板(102)、所述动力皮碗(104)、所述第二定距套(105)、所述第一定距环(106)和所述第二定距环(107)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动力节芯轴(101)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节芯轴(101)的第一端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动力皮碗(104)两两一组,且分别位于所述动力节芯轴(1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定距环(107)位于两组所述动力皮碗(104)之间,且所述第二定距环(107)位于所述动力节芯轴(101)中部;
所述动力节芯轴(101)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动力节装配(1)和所述电池节装配(2)之间连接轴装配(7)中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节装配(2)包括电池前端盖组(201)、电池后端盖组(202)、端子组和电池外壳(203);
所述电池前端盖组(201)包括电池前铰座(20106),所述电池前铰座(2010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池前端盖体(20102),所述电池前端盖体(20102)侧面设置有第一端子组(20103),所述电池前端盖体(20102)外壁上套设有第一电池皮碗(20101),所述第一电池皮碗(20101)侧面设置有第一电池皮碗压板(20105),所述第一电池皮碗(20101)、所述电池前端盖体(20102)和所述第一电池皮碗压板(20105)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电池外壳(203)固定连接;
所述电池后端盖组(202)包括电池后端盖体(20202),所述电池后端盖体(20202)的侧壁设置有航空插头(20203),所述电池后端盖体(20202)外壁上套设有第二电池皮碗(20201),所述第二电池皮碗(20201)侧面设置有第二电池皮碗压板(20206),所述第二电池皮碗压板(20206)、所述第二电池皮碗(20201)和所述电池后端盖体(20202)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电池外壳(203)固定连接,所述电池后端盖体(20202)侧面安装有电池后铰座(20207);
所述第一端子组(20103)和所述第二端子组(2020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端子组(20103)包括端子组外套(20301),所述端子组外套(20301)侧面设置有端子组后接触片(20302),所述端子组后接触片(20302)与所述电池外壳(203)电性连接;
所述电池前铰座(20106)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2)和所述动力节装配(1)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所述电池后铰座(20207)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2)和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包括浮动块组件(301)、主磁芯轴组件(302)和探头组件(303),所述探头组件(303)位于所述浮动块组(301)的侧壁中部,所述浮动块组(301)共有多组,且沿主磁芯轴组件(302)的周向均匀设置;
所述浮动块组件(301)包括背铁(30110),所述背铁(30110)的第一端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线夹(30103)和弹簧导销(30104),所述背铁(30110)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铰链座(30105),所述背铁(30110)的两端均设置有永磁体(30108),两个所述永磁体(30108)上均安装有耐磨片(30106),所述永磁体(30105)和所述耐磨片(30106)之间设置有垫片(30107),所述背铁(30110)的第二端侧面设置有第一铰链座(30102),所述第一铰链座(30102)侧面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导向块(30101),所述背铁(30110)中部上方设置有探头盒底座(30109),所述背铁(30110)上设置有限位块(30111),所述浮动块组(30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所述主磁芯轴组件(302)包括主磁芯轴(30203),所述主磁芯轴(30203)的第一端安装有第一主磁端盖(30202),所述第一主磁端盖(30202)的外侧设置有主磁前铰链座(30201),所述主磁前铰链座(30201)与位于所述背铁(30110)第一端的浮动摆臂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主磁芯轴(3020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主磁端盖(30204),所述导向块(30101)与所述第二主磁端盖(30204)插接,所述第二主磁端盖(30204)的外侧设置有主磁后铰座(30205),所述主磁前铰链座(30201)和所述主磁后铰座(30205)上均设置有铜套轴承;
所述主磁前铰链座(30201)与位于所述电池节装配(2)和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所述主磁后铰座(30205)与位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电子包装配(4)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包装配(4)包括电子前端盖组(401)、电子后端盖组(402)、电路板架(403)和电子主体(404),所述电子主体(404)套设在所述电路板架(403)外侧,所述电子主体(404)和所述电路板架(403)位于所述电子前端盖组(401)和所述电子后端盖组(402)之间;
所述电子前端盖组(401)包括电子前端盖(40106),所述电子前端盖(40106)侧壁上套设有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外侧设置有第一电子皮碗压板(40103),所述电子前端盖(40106)、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和所述第一电子皮碗压板(40103)通过固定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电子前端盖(40106)上设置有第一航空插头(40105),所述电子前端盖(40106)侧面设置有电子前铰座(40104);
所述电子后端盖组(402)包括电子后端盖体(40206),所述电子后端盖体(40206)外壁上套设有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侧面设置有第二电子皮碗压板(40203),所述第二电子皮碗压板(40203)、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和所述电子后端盖体(40206)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电子主体(404)固定连接,所述电子后端盖体(40206)侧面安装有电子后铰座(40205),且所述电子后铰座(40205)与所述第二电子皮碗压板(40203)在同一侧,所述电子后端盖体(40206)内设置有第二航空插头(40204);
所述第一电子皮碗本体(40101)和所述第二电子皮碗本体(40201)上均开设有缺口;
所述第一航空插头(40105)与所述电子主体(404)电性连接,所述电子主体(404)与所述第二航空插头(40204)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航空插头(40105)与所述第一端子组(2010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与所述电子主体(404)电性连接;
所述电子前铰座(40104)与位于所述第一检测节装配和所述电子包装配(4)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所述电子后铰座(40205)与位于所述电子包装配(4)和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包括检测主体(506),所述检测主体(50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外侧均套设有检测皮碗(502),所述检测主体(506)的第一端设置有检测前铰座(501),位于所述检测主体(506)第一端的检测皮碗(502)侧面设置有检测压板(508),所述检测主体(506)上设置有铰接座(503),所述铰接座(503)通过销轴铰接有ID-OD传感器(504),所述检测主体(506)外壁上安装有硅胶支撑块(505),所述硅胶支撑块(505)的第二端与所述ID-OD传感器(504)内侧相连接,所述检测主体(506)中部外壁上分别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第二压线夹(507)和压线片(509);
所述检测前铰座(501)与位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电子包装配(4)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所述检测后铰座与位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里程装配(6)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一连接轴花套(701)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里程装配(6)包括里程轮前摆臂(610),所述里程轮前摆臂(610)的第二端通过销轴铰接有里程轮后摆臂(607),所述里程轮后摆臂(60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安装有里程轮盘(606),所述里程轮盘(606)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有里程轮码盘(608),所述里程轮后摆臂(607)上设置有转速传感器(609),且两个所述转速传感器(609)的感应端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里程轮码盘(608);
所述里程轮前摆臂(610)上设置有活节螺栓(612),且所述活节螺栓(612)挂接有里程拉簧(604),所述里程轮后摆臂(607)上设置有拉簧挂环(605),所述里程拉簧(604)的另一端挂接在所述拉簧挂环(605)上;
所述里程轮前摆臂(610)上分别安装有里程轮箱(603)和里程轮集线盒(611),所述里程轮前摆臂(610)的第一端铰接有里程轮铰接座(503),所述里程轮铰接座(503)上设置有里程轮线夹(602);
所述里程轮铰座(601)与所述第二检测节装配(5)和所述里程装配(6)之间的连接轴装配(7)的第二连接轴花套(702)铰接。
CN202110091625.3A 2021-01-23 2021-01-23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Pending CN1129038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1625.3A CN112903809A (zh) 2021-01-23 2021-01-23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91625.3A CN112903809A (zh) 2021-01-23 2021-01-23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3809A true CN112903809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18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91625.3A Pending CN112903809A (zh) 2021-01-23 2021-01-23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3809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33024U (zh) * 2013-03-29 2013-08-14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输气管道三维高清漏磁内检测装置
CN104989913A (zh) * 2015-05-18 2015-10-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装置
CN107290425A (zh) * 2017-06-08 2017-10-24 陕西蓝法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钢管腐蚀的电磁涡流内检测系统
CN107514544A (zh) * 2017-09-21 2017-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一种管道漏磁检测系统
CN108194761A (zh) * 2017-12-20 2018-06-22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海底管道内检测装置
CN108802169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输送管道内检测装置
CN109681784A (zh) * 2017-10-19 2019-04-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中盗油支管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1076029A (zh) * 2019-12-31 2020-04-28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一种用于微小管路腐蚀涡流内检测装置
CN111271542A (zh) * 2020-01-22 2020-06-12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用于小口径管道的速度控制装置
CN210978972U (zh) * 2019-09-30 2020-07-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盗孔检测装置
CN211525834U (zh) * 2019-12-25 2020-09-18 达州帝泰克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油气管道的内径测量装置
CN112130099A (zh) * 2020-09-04 2020-1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埋地管道内剩磁检测装置
CN214535727U (zh) * 2021-01-23 2021-10-29 北京埃彼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33024U (zh) * 2013-03-29 2013-08-14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输气管道三维高清漏磁内检测装置
CN104989913A (zh) * 2015-05-18 2015-10-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装置
CN108802169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输送管道内检测装置
CN107290425A (zh) * 2017-06-08 2017-10-24 陕西蓝法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钢管腐蚀的电磁涡流内检测系统
CN107514544A (zh) * 2017-09-21 2017-1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一种管道漏磁检测系统
CN109681784A (zh) * 2017-10-19 2019-04-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中盗油支管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8194761A (zh) * 2017-12-20 2018-06-22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海底管道内检测装置
CN210978972U (zh) * 2019-09-30 2020-07-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盗孔检测装置
CN211525834U (zh) * 2019-12-25 2020-09-18 达州帝泰克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油气管道的内径测量装置
CN111076029A (zh) * 2019-12-31 2020-04-28 中国人民解放军92578部队 一种用于微小管路腐蚀涡流内检测装置
CN111271542A (zh) * 2020-01-22 2020-06-12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用于小口径管道的速度控制装置
CN112130099A (zh) * 2020-09-04 2020-1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埋地管道内剩磁检测装置
CN214535727U (zh) * 2021-01-23 2021-10-29 北京埃彼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6348B (zh) 高速轴承试验机
CN214535727U (zh)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CN112856098B (zh) 组合式三维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CN112903809A (zh) 具有id-od识别功能的多节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CN115452938A (zh) 用于管道焊缝缺陷的检测设备
CN108896314B (zh) 一种针对角接触球轴承运行状态的检测装置
CN113155460B (zh) 一种轴承滚动体滚动摩擦力测量系统及其加载装置
CN214425428U (zh) 组合式三维漏磁成像内检测仪
CN202502106U (zh) 一种具有脉冲信号发生功能的传感器
CN106197808A (zh) 一种无推力轴承转子的定位及轴向力测试装置
CN211990603U (zh) 一种多点铆合机构
CN209945718U (zh) 一种润滑脂性能及轴承寿命测试装置
CN112903810B (zh) 全方位管道漏磁检测仪
CN112525404A (zh) 一种球销总成扭力测试打标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10120471U (zh) 一种电机转子自动找正定位机构
CN202522411U (zh) 一种高速轴承试验机的加载装置
CN108195252B (zh) 一种高速动车用圆形电连接器铝合金插头壳体互换性检具
WO2021080310A1 (ko) 타이어 상태를 실시간으로 확인하는 접착식 휠 밸런스 웨이트
CN115077770A (zh) 车钩牵引力监测传感器及车钩
CN211525834U (zh) 用于油气管道的内径测量装置
CN106706347A (zh) 用于扭杆组件的过盈力检测方法和过盈力检测装置
CN206387523U (zh) 发动机凸轮轴的扭矩测量装置
CN114646023B (zh) 次声波管道泄漏监测及快速定位装置
CN205483585U (zh) 一种检测机构及刹车钳壳体内部密封圈碎屑快速检测装置
CN2869825Y (zh) 转盘扭矩转速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