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8817A - 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 Google Patents

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8817A
CN112888817A CN201980068939.2A CN201980068939A CN112888817A CN 112888817 A CN112888817 A CN 112888817A CN 201980068939 A CN201980068939 A CN 201980068939A CN 112888817 A CN112888817 A CN 112888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iring
fabric
linear body
wi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89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88817B (zh
Inventor
萩原佳明
奥地茂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88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88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8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01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to or worn on the body surface
    • A61B5/6802Sensor mounted on worn items
    • A61B5/6804Garments; Cloth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088Fabrics having an electronic fun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41D1/002Garments adapted to accommodate electronic equip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12Surgeons' or patients' gowns or dr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8Elastic
    • A41D31/185Elastic using layered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6Wearable electrodes, e.g. having straps or ban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42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inorganic, e.g. basalt
    • D03D15/275Carbon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3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antistatic;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6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elastic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93Stiff materials, e.g. cane or sla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3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laid-in unlooped yarn, e.g. fleec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09Special features of electrodes classified in A61B5/24, A61B5/25, A61B5/283, A61B5/291, A61B5/296, A61B5/053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4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sensors of the same type
    • A61B2562/046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sensors of the same type in a matrix arr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22Arrangements of medical sensors with cables or leads; Connectors or coupling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sensors
    • A61B2562/221Arrangements of sensors with cables or leads, e.g. cable harnesses
    • A61B2562/222Electrical cables or leads therefor, e.g. coaxial cables or ribbon c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36Measuring load distribution, e.g. podologic stu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072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measuring distances on the body, e.g. measuring length, height or thickn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A61B5/1116Determining posture transi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1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6Physical properties antistatic; conductiv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18Phys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4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 D10B2403/0243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enhancing functional properties
    • D10B2403/02431Fabric incorporating additional compounds enhancing functional properties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sensors or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Super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包括: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主体;第一电极部,其设置于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第一配线部,其在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置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第二电极部,其设置于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以及第二配线部,其在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置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Description

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背景技术
现在公知有用于生物体信号测量器等可穿戴设备的布料。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导电性布料,在该布料上设置有配线,该配线包含第一绝缘层、导电层和第二绝缘层。专利文献1记载了该导电性布料对于如下这样的可穿戴设备是有用的,该可穿戴设备通过作为衣服穿着而能够对心电图、呼吸数、出汗、体温、肘角度(运动量)等生物体信息进行测量。
专利文献1:WO2016/114339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外,对于伸缩传感器等具有开关功能的传感器而言,已经开发了很多作为基材具有树脂薄膜(硅橡胶、聚氨酯等树脂的薄膜)的传感器。
但是,为了将作为基材具有树脂薄膜的传感器用于可穿戴设备,需要将传感器经由粘接剂、热熔树脂等粘贴于衣服等。并且,粘贴有传感器的部分会失去通气性,有可能导致衣服的穿着感不舒服。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需求具有开关功能的布料。此外,对于具有开关功能的布料而言,即使用于可穿戴设备以外的用途,也能够作为载荷传感器等开关元件发挥功能,其利用价值较高。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二)技术方案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
<1>
一种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包括:
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主体;
第一电极部,其设置于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第一配线部,其在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置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第二电极部,其设置于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以及
第二配线部,其在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置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2>
根据<1>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独立地设置,
在以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之前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分离,
在以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之前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分离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3>
根据<1>或<2>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独立地设置,
在以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之前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的接触区域阶段性地减少,
在以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之前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分离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的接触区域阶段性地增加。
<4>
根据<1>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一体地设置,
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的导通路径变长。
<5>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具有如下这样的伸长率的范围,即:当使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至最大伸长率时,在伸长率的变化为±5%的范围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变为2倍以上或1/2以下。
<6>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根据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伸长率,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阶段性地变化。
<7>
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电极部与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从导通变为不导通,或者从不导通变为导通。
<8>
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导电性线状体的一部分被所述布料主体的线约束。
<9>
根据<8>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导电性线状体织入、编入或刺绣于所述布料主体。
<10>
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在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导电性线状体的一部分被所述布料主体的线约束。
<11>
根据<10>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在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导电性线状体织入、编入或刺绣于所述布料主体。
<12>
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方设置于所述布料主体的内部。
<13>
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所述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配线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方中包含的导电性线状体是包含碳纳米管线的导电性线状体。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中织入导电性线状体的一例的概要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中编入导电性线状体的一例的概要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中刺绣有导电性线状体的一例的概要俯视图。
图6是表示将达到最大伸长率为止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伸长以及收缩重复实施了5次时的“第一电极部及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与测量时间的关系、以及伸长率与测量时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基于图6的结果的、第一次伸缩的“第一电极部及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与伸长率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8A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8B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9B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第一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9C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第二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0A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0B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第一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0C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第二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1A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1B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第一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1C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第二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2A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2B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伸长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六变形例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示意性的概要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作为本公开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在全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使用了“~”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在“~”的前后示出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和最大值包含在内的数值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包括:
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主体;
第一电极部,其设置于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第一配线部,其在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以与第一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置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第二电极部,其设置于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以及
第二配线部,其在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以与第二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置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并且,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而言,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中,通过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的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能够实现开关功能。
这里,在本说明书中,“布料主体”是指作为设置导电性线状体的对象的布料。
所谓“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是指:1)在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之间导通的状态下电阻值发生增减;或者2)第一电极部与第二电极部之间从导通变为不导通的状态或者从不导通变为导通的状态。另外,该电阻值的变化不包括由于电极部、配线部以及电极部与配线部的接合部的破损所引起的电阻值的变化。
所谓“第一配线部和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也包括:在具有除了第一配线部及第二配线部以外的其他配线部(例如第三配线部)的情况下,第一配线部和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部分经由其他配线部接触的方式。
所谓“电极部或配线部设置于布料主体的表面”是指:在构成布料主体的表背面的布料层(也包括局部地构成表背面的布料层)设置有电极部或配线部(也就是导电性线状体)。换言之,所谓“电极部或配线部设置于布料主体的表面”是指:在构成电极部及配线部的导电性线状体的至少一部分从布料主体露出的状态下设置有电极部或配线部(即导电性线状体)。
所谓“电极部或配线部设置于布料主体的内部”是指:在布料主体的内层、例如是成为布料主体内层的布料层中或者布料层之间设置有电极部或配线部(即导电性线状体)。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1A~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例如包括: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主体10、电极部20、配线部30。
(布料本体)
布料主体10例如由构成表面的表面布料层10A、构成背面的背面布料层10B、以及位于表面布料层10A和背面布料层10B之间的中间布料层10C的三重(三层)的布料层构成。
除了三层的布料层以外,布料主体10例如也可以由一层(单层)、两重(两层)或者四重(四层)以上的布料层构成。
另外,由两层以上的布料层构成的多重的布料主体10例如可以在制得各布料层之后通过缝合的方法来制作,也可以一并通过编织机来制作多重的布料主体10。
作为布料本体10,例如可代表性地举出编织品。布料本体10也可以是无纺布。
作为编织品,可以举出:平纹织、斜纹织、缎纹织、公知的应用织造等的织物;纬编、经编、蕾丝编、公知的应用编制等的编织品。
构成布料主体10的线(线状体)是绝缘性的线。绝缘性的线是指线电阻为1.0×106Ω/cm以上的线。绝缘性的线的线电阻是通过与后述的导电性线状体的线电阻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的线电阻。
布料主体10是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也就是说,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具有伸缩性。
具有伸缩性的布料本体10能够通过应用利用了弹性线的编织品来实现。
作为弹性线,例如可以举出:在弹性线的外周呈线圈状卷绕有非弹性线的包覆纱(单包覆纱或双包覆纱)、将弹性线和非弹性线精纺交捻而成的包芯纱、使用压缩空气喷嘴在弹性线的外周卷绕非弹性线而成的空气交织包覆纱、由弹性线和非弹性线捻合而成的合股纱等。
作为弹性线,可以举出:聚氨酯弹性纤维、聚酯弹性纤维、聚酰胺弹性纤维等展现所谓橡胶状弹性的纤维的线。
作为非弹性线,可以举出:合成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纤维、聚丙烯纤维、人造丝纤维)、天然纤维(棉、丝绸、麻、羊毛等纤维)的线。
(电极部以及配线部)
电极部20具有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
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例如在俯视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视角下,分别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在对角线上对置的一对角部的其中一侧的角部和另一侧的角部。但是,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的配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伸长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的配置位置即可。
另外,根据目的,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电极部20。
电极部20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表面布料层10A。也就是说,电极部20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表面。
另外,电极部20也可以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中间布料层10C上。也就是说,电极部20也可以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内部。因为即使在布料主体10的内部设置电极部20,也可以通过销状的电极等进行连接。
另一方面,配线部30具有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
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一电极部20A电连接。
第二配线部30B与第二电极部20B电连接。
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彼此独立,并且设置为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伸长前的状态下至少一部分接触。
第一配线部30A例如从第一电极部20A向布料主体10的第二电极部20B存在的一边侧延伸。第一配线部30A在布料主体10的中央部至少具有呈波状设置有导电性线状体40A2的波状部32A。
第二配线部30B例如从第二电极部20B向布料主体10的第一电极部20A存在的一边侧延伸。第二配线部30B也在布料主体10的中央部至少具有呈波状设置有导电性线状体40B2的波状部32B。
并且,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伸长前的状态下,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点接触或线接触。
另外,第一配线部30A及第二配线部30B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呈波状设置有导电性线状体40A2及导电性线状体40B2的波状部,而仅具有呈直线状设置有导电性线状体40A2及导电性线状体40B2的直线部。此外,第一配线部30A以及第二配线部30B都可以具有导电性线状体40A2及导电性线状体40B2折弯而成的折弯部。
配线部30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内部。具体而言,例如,在由三层的布料层构成的布料主体10的内层的布料层(也包括局部地成为内层的布料层)即中间布料层10C设置配线部30,从而能够将配线部30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内部。此外,例如,也可以在由两层布料层构成的布料主体10的布料层之间设置配线部30。
另外,配线部30也可以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表面。例如,配线部30也可以设置于由三层的布料层构成的布料主体10的表面布料层10A或者背面布料层10B。但是,为了利用布料主体10实现配线部30与外部的绝缘化,优选将配线部30设置于布料主体10的内部。
电极部20及配线部30分别包含导电性线状体40。也就是说,将配置有导电性线状体40的区域作为电极部20及配线部30。
具体而言,例如,第一电极部20A包含导电性线状体40A1。第一配线部30A包含第一电极部20A的导电性线状体40A1延伸而成的导电性线状体40A2。也就是说,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一配线部30A至少由同一条导电性线状体40构成。
此外,例如,第二电极部20B包含导电性线状体40B1。第二配线部30B包含第二电极部2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B1延伸而成的导电性线状体40B2。也就是说,第二电极部20B和第二配线部30B至少由同一条导电性线状体40构成。
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一配线部30A、第二电极部20B和第二配线部30B分别由同一条导电性线状体40构成,由此可抑制电极部20与配线部30的连接不良。
另外,所谓同一条导电性线状体40也包括如下的线状体,即:不利用线状体以外的其他连接材料(焊锡、导电性膏等)或者连接部件(铆接件、连接器等)而通过连结或捻接等将导电性线状体40的端部彼此结合而成的线状体。
但是,电极部20及配线部30各自也可以包含多条导电性线状体40。此外,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一配线部30A、第二电极部20B和第二配线部30B各自也可以不是由同一条导电性线状体40构成。例如,对于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一配线部30A、第二电极部20B和第二配线部30B而言,各自彼此的导电性线状体40的端部之间也可以通过线状体以外的其他连接材料(焊锡、导电性膏等)或连接部件(铆接件、连接器等)进行连结。
在电极部20及配线部30的至少一方中,例如导电性线状体40的至少一部分被布料主体10的线约束。该方式基于如下观点而优选,即:也能够将作为导电材料发挥功能的导电性线状体40用作将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固定于布料主体10的手段。被布料主体10约束的导电性线状体40可以是电极部20及配线部30双方所包含的同一条导电性线状体40,也可以是仅电极部20及配线部30的任意一方中包含的不同的导电性线状体40。
另外,也可以是在电极部20及配线部30的至少一方中,导电性线状体40不被布料主体10的线约束。例如,在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通过粘接剂固定于布料主体10的情况下,在电极部20或者配线部30通过绝缘性的线缝合于布料主体10的情况下,即使导电性线状体40不被布料主体10的线约束,也能够将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固定于布料主体10。
例如,形成将导电性线状体40重复折弯或弯曲180°进行配置的矩形区域。该矩形区域以使导电性线状体40的一部分被布料主体10的表面布料层10A的线约束的方式形成。并且,将该矩形区域作为面状的电极部20。
另外,也可以将呈螺旋状配置有导电性线状体40的区域作为电极部20。此外,也可以将使导电性线状体40折弯或弯曲进行配置的任意的面形状(多边形、圆形等)作为电极部20。
另一方面,形成使导电性线状体40从电极部20以线状、波状、折弯的方式或是它们的组合的方式延伸的区域。该区域以使导电性线状体40的一部分被布料主体10的中间布料层10C的线约束的方式形成。并且,将该区域作为配线部30。
具体而言,在布料主体10为织物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优选在由经线和纬线织成的织物的织构组织中织入导电性线状体40而构成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优选理由如下:在由织造布形成布料主体10时,能够同时形成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提高布料主体10的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的一体性。
在布料主体10为编织品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优选在编入有环状的线而成的编织品的编制组织中以上述形状编入导电性线状体40而构成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优选理由如下:在通过编织来形成布料主体10时,能够同时形成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提高布料主体10的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的一体性。在向编织品的网构组织中编入导电性线状体40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并线编、添纱编、镶嵌编等。图4示出了采用镶嵌编来编入导电性线状体40的例子。
此外,如图5所示,优选以上述形状将导电性线状体40刺绣于布料主体10而构成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优选理由如下:在形成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时,能够同时进行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向布料主体10的固定。刺绣的手法例如可以采用:平伏刺绣、贴线刺绣、反针刺绣、链式刺绣、轮廓刺绣等公知的刺绣。图5示出了采用链式刺绣来刺绣导电性线状体40的例子。
此外,优选通过导电性线状体40将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缝制并固定于布料主体10,优选理由如下:能够使构成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的导电性线状体40与固定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的导电性线状体40通用。
例如,作为通过导电性线状体40将电极部20和/或配线部30缝制并固定的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从织入有导电性线状体40的织物或者编入有导电性线状体40的编织品连续地形成电极部20和配线部30,并通过导电性线状体40将该电极部20和配线部30缝制于布料主体10。
在图3中,12表示构成布料主体10(织物)的经线,14表示构成布料主体10(织物)的纬线。在图4中,16表示构成布料主体10(织物)的线。
另外,在采用弹性线作为构成布料主体10的线的情况下,优选在弹性线伸长的状态下一边形成编织品一边将导电性线状体织入或者编入布料主体10。
(导电性线状体)
构成电极部20和配线部30的导电性线状体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线状体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包含金属线的线状体、包含导电性线的线状体等。导电性线状体40也可以是包含金属线和导电性线的线状体(由金属线和导电性线捻合而成的线状体等)。
包含金属线的线状体以及包含导电性线的线状体都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因此在用作导电性线状体40时容易降低电极部20和配线部30的电阻。
作为金属线,可以举出:包含铜、铝、钨、铁、钼、镍、钛、银、金等金属;或者含有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例如不锈钢、碳钢等钢铁、黄铜、磷青铜、锆铜合金、铍铜、铁镍、镍铬、镍钛、康塔尔、哈斯特洛依、铼钨等)的金属线。此外,金属线也可以是镀敷了锡、锌、银、镍、铬、镍铬合金、焊锡等的金属线,也可以是表面包覆有后述的碳材料或聚合物的金属线。
作为金属线,还可以举出包覆有碳材料的金属线。金属线若包覆有碳材料,则可抑制金属腐蚀。
作为包覆金属线的碳材料,可以举出碳黑、活性碳、硬碳、软碳、介孔碳、碳纤维等非晶质碳、石墨、富勒烯、石墨烯、碳纳米管等。
另一方面,包含导电性线的线状体可以是由一根导电性线构成的线状体,也可以是由多根导电性线捻合而成的线状体。此外,也可以是由导电性线和绝缘性线捻合而成的线状体。与包含金属线的线状体相比而言,包含导电性线的线状体具有如下优点:柔韧性较高,不易因向布料主体10的织入、编入或刺绣或向布料主体10的缝制而引起断线。
作为导电性线,可以举出:包含导电性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纤维等)的线;包含导电性微粒(碳纳米粒子等)的线;在表面镀敷或蒸镀有金属(铜、银、镍等)的线;含浸了金属氧化物的线等。
作为包含导电性线的线状体,特别优选地可举出:作为碳纳米粒子而包含碳纳米管的线(碳纳米管线)的线状体(以下也称为“碳纳米管线状体”)。
碳纳米管线状体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即:从碳纳米管森林(是指以使碳纳米管在与基板垂直的方向上取向的方式在基板上生长多个碳纳米管而成的生长体,也称为“阵列”)的端部将碳纳米管呈片状拉出,并使拉出的碳纳米管片材集束,之后对碳纳米管束进行加捻而得到碳纳米管线状体。就这样的制造方法而言,在加捻时不施加扭绞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带状的碳纳米管线状体,在施加扭绞的情况下,能够得到线状的线状体。带状的碳纳米管线状体是不具有由多个碳纳米管的集合扭绞而成的结构的线状体。除此之外,通过从碳纳米管的分散液进行纺线等,也能够得到碳纳米管线状体。例如,可以采用美国专利公开公报US2013/0251619(日本专利公开2011-253140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通过纺线来制造碳纳米管线状体。为了获得碳纳米管线状体的直径的均匀性,优选使用线状的碳纳米管线状体;为了获得纯度高的碳纳米管线状体,优选对碳纳米管片材加捻来获得线状的碳纳米管线状体。碳纳米管线状体也可以是由两根以上的碳纳米管线状体彼此捻合而成的线状体。
碳纳米管线状体也可以是包含碳纳米管和金属、或者导电性高分子、石墨烯等碳纳米管以外的其它导电性材料的线状体(以下也称为“复合线状体”)。复合线状体维持了碳纳米管线状体的上述特征且容易提高线状体的导电性。
作为复合线状体,例如若以包含碳纳米管和金属的线状体为例,则可以举出如下的复合线状体等,即:(1)从碳纳米管森林的端部将碳纳米管呈片状拉出,并使拉出的碳纳米管片材集束,之后对碳纳米管的束进行加捻,得到碳纳米管线状体,在该过程中,在碳纳米管的森林、片材或束、或者加捻后的线状体的表面上,通过蒸镀、离子镀、溅射、湿式镀敷等而担载金属单质或金属合金,从而形成的复合线状体;(2)将碳纳米管的束与金属单质的线状体或者金属合金的线状体或者复合线状体一同加捻而成的复合线状体;(3)将金属单质的线状体或者金属合金的线状体或者复合线状体与碳纳米管线状体或者复合线状体加捻而成的复合线状体。另外,就(2)的复合线状体而言,在对碳纳米管的束进行加捻时,可以与(1)的复合线状体同样地,将金属担载于碳纳米管。此外,虽然(3)的复合线状体是由两根线状体编成的复合线状体,但是只要包含至少一根金属单质的线状体或者金属合金的线状体或者复合线状体即可,也可以是由三根以上的碳纳米管线状体或者金属单质的线状体或者金属合金的线状体或者复合线状体编成。
作为复合线状体的金属,例如可以举出:金、银、铜、铁、铝、镍、铬、锡、锌等金属单质、包含这些金属单质的至少一种的合金(铜-镍-磷合金、铜-铁-磷-锌合金等)。
在这些导电性线状体40中,优选包含碳纳米管线的导电性线状体(尤其是仅包含碳纳米管线的导电性线状体、包含碳纳米管线和非金属类导电性材料的导电性线状体)。
例如,表面镀敷或蒸镀有金属(铜、银、镍等)的线、含浸有金属氧化物的线在重复伸缩时,容易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中产生裂纹,耐久性低。在这方面,碳纳米管线状体对抗折弯的耐性较强,即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重复进行伸缩,配线部的电阻值也不易发生变化。此外,碳纳米管线状体还具有耐腐蚀性高的优点。
在此,导电性线状体40的线电阻优选为5.0×10-3Ω/cm~1.0×103Ω/cm,更优选为1.0×10-2Ω/cm~5.0×102Ω/cm。
导电性线状体40的线电阻的测量以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在导电性线状体40的两端涂布银膏,并测量银膏之间的部分的电阻,求出导电性线状体40的电阻值(单位:Ω)。并且,将得到的电阻值除以银膏之间的距离(cm),算出导电性线状体40的线电阻。
(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在伸长前的状态下,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波状部32A、32B)接触(参照图1A)。具体而言,构成第一配线部30A的导电性线状体40A2和构成第二配线部3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B2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另一方面,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接触的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分离(参照图1B)。具体而言,构成第一配线部30A的导电性线状体40A2与构成第二配线部3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B2分离。
更具体而言,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周期变长且振幅变小。由此,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分离。
另外,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伸长方向不限于布料长度方向,只要是需要检测由于伸长引起的电阻值变化的方向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与布料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
通过该动作,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在伸长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电阻值增加。具体而言,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从导通变为不导通。
并且,通过对伴随着伸长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实现了开关功能。
另一方面,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伸长被解除(也就是收缩)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分离的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参照图1A)。也就是说,电阻值降低。具体而言,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从不导通变为导通。
这样,通过对伴随着收缩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实现了开关功能。
在此,对于具有最大伸长率(=约80%)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而言,将在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伸长至伸长率70%之后进行收缩的动作以伸缩速度1mm/s重复实施了5次时的“第一电极部20A及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与测量时间的关系、伸长率与测量时间的关系”的一例如图6所示。此外,基于图6的测量结果的、第一次伸缩的“第一电极部20A及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与伸长率的关系”的一例如图7所示。
如图6~图7所示,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在伸缩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以某一伸长率为界发生变化。具体而言,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从导通变为不导通,然后从不导通变为导通。
如图6~图7所示,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通过检测由于伸缩引起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化,从而实现开关功能。
另外,根据图6~图7所示的电阻值变化的测量结果可知,在伸长率为平均43.7±5%程度的范围内,在伸长时电阻值上升,在收缩时电阻值下降。
(变形例)
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不限于上述方式,可以进行变形或改良。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如果与在上述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部件相同,则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对其的说明。
-第一变形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例如也可以是图8A所示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
具体而言,如图8A所示,关于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伸长前的状态下,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分离设置。并且,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大致平行地对置,并且分离设置。
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分离的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参照图8B)。具体而言,构成第一配线部30A的导电性线状体40A2和构成第二配线部3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B2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更具体而言,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周期变长且振幅变小,同时接近并接触。
通过该动作,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在伸长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电阻值降低。具体而言,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从不导通变为导通。
并且,通过对伴随着伸长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实现了开关功能。
另一方面,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的伸长被解除(也就是收缩)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接触的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分离(参照图8A)。也就是说,电阻值增加。具体而言,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从导通变为不导通。
这样,通过对伴随着收缩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也实现了开关功能。
-第二变形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例如也可以是图9A所示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
具体而言,如图9A所示,关于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作为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具有第一波状部32A1和第二波状部32A2,第一波状部32A1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接触长度不同于第二波状部32A2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接触长度。
并且,关于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作为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具有第一波状部32A1和第二波状部32A2,第一波状部32A1的周期和/或振幅不同于第二波状部32A2的周期和/或振幅。
另外,在本例中,示出了第二波状部32A2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接触长度比第一波状部32A1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接触长度短的例子。并且,示出了第二波状部32A2与第一波状部32A1相比而言周期较短且振幅较小的例子。
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接触的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一部分发生分离(参照图9B)。具体而言,第一配线部30A的第二波状部32A2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分离。
当进一步伸长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第一配线部30A的第二波状部32A2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分离(参照图9C)。
也就是说,第一配线部30A的第二波状部32A2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先分离,第一配线部30A的第一波状部32A1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后分离。
通过该动作,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在伸长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阶段性地变化。也就是说,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一部分发生分离,从而使接触电阻增加,相应地使电阻值阶段性地增加。具体而言,在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导通的状态下,电阻值增加了一定值,之后从导通变为不导通。
并且,通过对伴随着伸长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的阶段性的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实了现阶段性的开关功能。
另一方面,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的伸长被解除(也就是收缩)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分离的第一配线部30A的第一波状部32A1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接触(参照图9B)。当进一步收缩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分离的第一配线部30A的第二波状部32A2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接触(参照图9A)。也就是说,电阻值阶段性地降低。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从不导通变为导通后,在导通的状态下电阻值降低。
这样,通过对伴随着收缩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的阶段性的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也实现了阶段性的开关功能。
在此,关于第二变形例,也可以根据作为目的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的阶段性的变化,在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接触部上具有多个相互的接触长度不同的区域。并且,也可以在第一配线部30A以及第二配线部30B的至少一方中具有周期和/或振幅不同的多个波状部。
另外,所谓电阻值的阶段性的变化(也就是阶段性的增加或降低)是指:在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的过程中,电阻值发生变化,且在该电阻值变化结束后,电阻值再次变化。
-第三变形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例如也可以是图10A所示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具体而言,如图10A所示,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还具有作为电极部20的第三电极部20C和作为配线部30的第三配线部30C。
第三电极部20C包含导电性线状体40C1。第三配线部30C包含第三电极部20C的导电性线状体40C1延伸而成的导电性线状体40C2。也就是说,第三电极部20C和第三配线部30C至少由同一条导电性线状体40构成。
第三电极部20C朝向布料主体10的存在第二电极部20B的一边侧。
第三配线部30C与第三电极部20C电连接。
第三配线部30C独立于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且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伸长前的状态下介于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之间,并以与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设置。
第三配线部30C也例如从第三电极部20C向布料主体10的存在第一电极部20A的一边侧延伸。第三配线部30C也在布料主体10的中央部至少具有呈波状设置有导电性线状体40C2的波状部32C。
并且,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伸长前的状态下,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与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及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为点接触或线接触。
但是,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与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的接触长度不同于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接触长度。并且,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及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周期和/或振幅不同。
另外,在本例中示出了如下的例子,即: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与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的接触长度比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接触长度短。并且示出了如下的例子,即: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与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及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相比,振幅较小。
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接触的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三配线部30C分离(参照图10B)。具体而言,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与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分离。
当进一步伸长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接触的第二配线部30B与第三配线部30C分离(参照图10C)。具体而言,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与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分离。
也就是说,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三配线部30C先分离,第二配线部30B与第三配线部30C后分离。
通过该动作,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在伸长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三电极部20C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电阻值增加。具体而言,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三电极部20C之间从导通变为不导通。
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进一步伸长时,第二电极部20B和第三电极部20C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电阻值增加。具体而言,第二电极部20B和第三电极部20C之间从导通变为不导通。
并且,通过对伴随着伸长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三电极部20C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以及第二电极部20B和第三电极部20C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实现了阶段性的开关功能。
另一方面,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的伸长被解除(也就是收缩)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分离的第二配线部30B与第三配线部30C接触(参照图10B)。具体而言,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与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接触。
当进一步收缩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分离的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三配线部30C接触(参照图10A)。具体而言,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与第三配线部30C的波状部32C接触。
也就是说,第二配线部30B与第三配线部30C先接触,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三配线部30C后接触。
这样,通过对伴随着收缩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三电极部20C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以及第二电极部20B和第三电极部20C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3实现了阶段性的开关功能。
另外,第三变形例也可以是如下方式,即:第二配线部30B与第三配线部30C先分离,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三配线部30C后分离。
-第四变形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例如也可以是图11A所示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4。
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4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伸长前的状态下,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分离设置。并且,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形成角度(例如,各波状部的延伸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3°~30°)并对置,且分离设置。
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4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分离的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参照图11B)。具体而言,构成第一配线部30A的导电性线状体40A2和构成第二配线部3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B2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更具体而言,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1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周期变长且振幅变小,同时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前端侧(不与第二电极部40B1连接的一方的前端侧)与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接近并接触。
当进一步伸长时,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接触区域增加(参照图11C)。具体而言,构成第一配线部30A的导电性线状体40A2与构成第二配线部3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B2的接触区域增加。
更具体而言,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4沿着布料长度方向伸长时,第一配线部30A的波状部32A和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的周期变长且振幅变小,接近接触区域增加。
通过该动作,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4在伸长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阶段性地变化。也就是说,在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最初接触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从不导通的状态变为导通的状态。接着,当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接触区域增加时,则接触电阻降低,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阶段性地降低。
并且,通过对伴随着伸长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的阶段性的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2实现了阶段性的开关功能。
另一方面,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4的伸长被解除(也就是收缩)时,第一配线部30A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接触区域减少(图11B)。当进一步收缩时,在达到某一伸长率的时刻,接触的第一配线部30A的第一波状部32A1与第二配线部30B的波状部32B分离(参照图11A)。也就是说,电阻值阶段性地增加。
具体而言,在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导通的状态下,电阻值降低,之后,成为不导通的状态。
这样,通过对伴随着收缩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的阶段性的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4也实现了阶段性的开关功能。
-第五变形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例如也可以是图12A所示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具体而言,如图12A所示,关于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一体地设置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作为配线部30。具体而言,例如,作为配线部30的、第一配线部30A和第二配线部30B由构成第一电极部20A及第二电极部2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延伸而成的一条导电性线状体40构成。
也就是说,关于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通过一个配线部30进行了电连接。
另外,配线部30也可以由多根导电性线状体40构成。
在配线部30的中途具有接触部34,该接触部34通过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伸长前的状态下,配线部30重复折弯或弯曲180°且折弯部或弯曲部之间的配线部30彼此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而形成。
也就是说,在配线部30的中途具有接触部34,该接触部34通过在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伸长前的状态下,导电性线状体40重复折弯或弯曲180°且折弯部或弯曲部之间的导电性线状体40彼此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而形成。
当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沿着布料长度方向(配线部30的延伸方向)伸长时,在配线部30的接触部34,在折弯部或弯曲部之间接触的配线部30彼此分离(参照图12B)。由此,第一电极部20A与第二电极部20B的导通路径变长。
通过该动作,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在伸长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与导通路径的增加相应地,电阻值增加。
并且,通过对伴随着伸长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实现了开关功能。
另一方面,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的伸长被解除(也就是收缩)时,在配线部30的中途形成接触部34,该接触部34通过配线部30重复折弯或弯曲180°且折弯部或弯曲部之间的配线部30彼此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而形成(参照图12A)。
通过该动作,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在收缩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与导通路径的减少相应地,电阻值降低。
并且,通过对伴随着收缩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化进行检测,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也实现了开关功能。
另外,关于第三变形例,通过使配线部30的接触部的、配线部30彼此的接触面积发生增减,从而能够控制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量。
-第六变形例-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例如也可以是图13所示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6。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5具有三层的布料主体10,该三层的布料主体10具有表面布料层10A、中间布料层10C以及背面布料层10B。在中间布料层10C上一并设置有电极部20(第一电极部20A及第二电极部20B)和配线部30(第一配线部30A及第二配线部30B)。
具体而言,在中间布料层10C上一并设置有构成电极部20(第一电极部20A及第二电极部2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A1、40B1和构成配线部30(第一配线部30A及第二配线部30B)的导电性线状体40A2、40B2。
并且,仅使设置于中间布料层10C的配线部30被表面布料层10A覆盖。
(用途)
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实现了开关功能,因此例如能够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伸长传感器等。此外,也能够用于载荷传感器等。
例如,在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伸长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检测肘、膝等可动部以规定的角度动作的情况。此外,能够检测动作次数等。此外,也能够测量手臂或腰围的尺寸。此外,也能够进行基于多个测量的运动检测(例如综合地测量手臂、肩部、肘部、膝部、腰部等,从而能够预测、检测人的运动)。
此外,在用作载荷传感器的情况下,能够检测施加了规定的载荷的情况。此外,能够检测载荷施加的次数等。
在此,在将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伸长传感器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对安装了规定的设备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进行裁剪以及加工,从而制成带有可穿戴设备的衣服。此外,也可以将裁剪成规定尺寸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安装到衣服上。
(特性)
另外,为了实现开关功能,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可以具有如下这样的伸长率的范围(参照图6~图7),即:在伸长率的变化为±5%的范围内,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为2倍以上或1/2以下(优选为10倍以上或1/10以下,更优选为100倍以上或1/100以下)。也就是说,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在伸长的过程中,可以是,在伸长率变化10%的期间,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以2倍以上或1/2以下的程度变化。
具体而言,在将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最大伸长率设为X(10≤X)并将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伸长时的、某一位置的伸长率设为Y(5≤Y≤(X-5))时,可以是,在Y-5%~Y+5%的范围内,具有最大电阻值为最小电阻值的2倍以上或1/2以下(优选为10倍以上或1/10以下,更优选为100倍以上或1/100以下)的区域。
该电阻值变化根据伸长率达到目标的时刻的电阻值与伸长率从该时刻变化了10%的时刻的电阻值之比来计算。
另外,在伸长率的变化为±5%的范围内,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为2倍以上或1/2以下,这种情况下的伸长率的范围可以存在两点以上。
此外,在伸长率的变化为±5%的范围内,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变为2倍以上或1/2以下,这种情况下的伸长率与最大伸长率之比(伸长率/最大伸长率)的范围可以是0.1~0.9(优选为0.2~0.8)的范围。若该比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防止误动作,并且高效地实现开关功能。
对于伴随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伸缩发生的、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的变化,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测量。
即,一边测量第一电极部20A和第二电极部20B之间的电阻值,一边以1mm/s的速度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伸长至最大伸长,之后以相同的速度使其收缩至恢复原状。此时,每隔1秒标绘记录电阻值,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另外,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伸长方向是需要检测由于伸长伸缩引起的电阻值的变化的方向。
在此,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伸长率通过下式进行计算,即:((伸长时的伸长方向的布料长度)-(伸长前的伸长方向的布料长度))/(伸长前的伸长方向的布料长度)×100。
另一方面,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最大伸长率通过下式进行计算,即:((最大伸长时的伸长方向的布料长度)-(伸长前的伸长方向的布料长度))/(伸长前的伸长方向的布料长度)×100。
另外,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最大伸长是当以适当的张力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伸长时不会再继续伸长时的长度。也就是说,将以伸长停止的张力使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伸长时的长度设定为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最大伸长。
(制造方法)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但是,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
例如,首先如图14所示那样,制作相邻地形成有多个成为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区域的带状的布料110。利用纺织机或编织机来形成布料主体10,并且使导电性线状体40形成图案,以构成各电极部20和各配线部30,由此形成带状的布料110。在相邻的成为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的区域中,对置的部位之间由相同的导电性线状体40连续地形成。
然后,将得到的带状的布料110在规定的位置(参照图14中的单点划线C)切断,由此得到多个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00。
附图标记的说明如下。
10A-表面布料层;10B-背面布料层;10C-中间布料层;20-电极部;20A-第一电极部;20B-第二电极部;20C-第三电极部;30-配线部;30A-第一配线部;30B-第二配线部;30C-第三配线部;32A-波状部;32A1-第一波状部;32A2-第二波状部;32B-波状部;32C-波状部;34-接触部;40、40A1、40A2、40B1、40B2、40C1、40C2-导电性线状体;100、101、102、103、104、105、106-带电极配线的布料;110-带状的布料。
另外,通过参照将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99111号公开的全部内容引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全部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按照与具体且分别记载各文献、专利申请、以及技术规格通过参照被引入的情况相同的程度通过参照被引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13)

1.一种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包括:
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主体;
第一电极部,其设置于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第一配线部,其在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置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第二电极部,其设置于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以及
第二配线部,其在所述布料主体的表面或内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部电连接的方式设置且包含导电性线状体,
当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独立地设置,
在以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之前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分离,
在以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之前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分离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独立地设置,
在以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之前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的接触区域阶段性地减少,
在以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之前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分离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的接触区域阶段性地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一体地设置,
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配线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的导通路径变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这样的伸长率的范围,即:当使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至最大伸长率时,在伸长率的变化为±5%的范围内,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变为2倍以上或1/2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的伸长率,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电阻值阶段性地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带电极配线的布料伸长时,所述第一电极部与所述第二电极部之间从导通变为不导通,或者从不导通变为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导电性线状体的一部分被所述布料主体的线约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极部和所述第二电极部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导电性线状体织入、编入或刺绣于所述布料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导电性线状体的一部分被所述布料主体的线约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方中,所述导电性线状体织入、编入或刺绣于所述布料主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线部和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方设置于所述布料主体的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极配线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部、所述第二电极部、所述第一配线部以及所述第二配线部的至少一方中包含的导电性线状体是包含碳纳米管线的导电性线状体。
CN201980068939.2A 2018-10-23 2019-10-22 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Active CN112888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9111 2018-10-23
JP2018-199111 2018-10-23
PCT/JP2019/041420 WO2020085345A1 (ja) 2018-10-23 2019-10-22 電極配線付き布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817A true CN112888817A (zh) 2021-06-01
CN112888817B CN112888817B (zh) 2023-11-10

Family

ID=7033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8939.2A Active CN112888817B (zh) 2018-10-23 2019-10-22 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88543A1 (zh)
EP (1) EP3872242A4 (zh)
JP (1) JP7460535B2 (zh)
KR (1) KR20210072785A (zh)
CN (1) CN112888817B (zh)
TW (1) TWI822887B (zh)
WO (1) WO20200853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18266A (ko) * 2018-05-30 2021-02-17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극 배선을 가지는 포재
FR3097565B1 (fr) * 2019-06-19 2022-08-12 Staubli Sa Ets Machine textile, métier à tisser comportant une telle machine textile et procédés associés
US20220097581A1 (en) * 2020-09-28 2022-03-3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Weft knit 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for automotive interior heating elements
GB2601189A (en) * 2020-11-24 2022-05-25 Prevayl Innovations Ltd Fabric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1504B1 (en) * 2001-01-31 2002-01-29 Vivometrics, Inc. Composite elastic and wire fabric for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pparel
TW200714758A (en) * 2005-10-11 2007-04-16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Pressure sensible textile and pressure sensible device thereof
JP2007220616A (ja) * 2006-02-20 2007-08-30 Gunze Ltd 面状発熱体とこれを用いた衣料
JP2007262623A (ja) * 2006-03-29 2007-10-11 Nippon Ceramic Co Ltd 接触センサ用電極
JP2008523254A (ja) * 2004-11-09 2008-07-03 ボード オブ リージェンツ,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テキサス システム ナノファイバーのリボンおよびシートならびにナノファイバーの撚り糸および無撚り糸の製造および適用
CN101998706A (zh) * 2009-08-14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碳纳米管织物及应用该碳纳米管织物的发热体
US20140343390A1 (en) * 2013-04-10 2014-11-20 Omsignal Inc. Textile blank with seamless knitted electrode system
US20150376821A1 (en) * 2013-02-08 2015-12-31 Simon Adair McMaster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ntact Resistance i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extiles
US20170036066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Tony CHAHINE Garment with stretch sensors
US20170176167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Oculus Vr, Llc Embroidered strain sensing elements
CN107109726A (zh) * 2015-05-14 2017-08-29 郡是株式会社 导电性伸缩针织物以及导电用线束
WO2018037855A1 (ja) * 2016-08-25 2018-03-01 グンゼ株式会社 人体動作検出用装着具及び人体動作監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530900A (en) * 1999-07-01 2001-01-22 N.V. Bekaert S.A. Garment comprising electrode
FR2858758B1 (fr) * 2003-08-14 2006-04-07 Tam Telesante Sarl Systeme de surveillance medicale au moyen d'un vetement
AU2004277381B2 (en) * 2003-08-22 2008-04-24 Foster-Miller, Inc.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garment
TW200909630A (en) * 2007-08-21 2009-03-01 zhang-min Yang Conductive cloth with seams
EP2362800B1 (en) * 2008-09-17 2014-04-09 Saluda Medical Pty Limited Knitted electrode assembly for an 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JP5487496B2 (ja) * 2009-07-09 2014-05-07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生体電気信号計測用装置
JP2011253140A (ja) 2010-06-04 2011-12-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070537A1 (ja) 2010-11-22 2012-05-3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凝集紡糸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線
JP2012197521A (ja) * 2011-03-18 2012-10-18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導電性伸縮性編地
DE102011050250A1 (de) * 2011-04-08 2012-10-11 Sefar Ag Elektrodensubstrat sowie flächige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JP5883923B2 (ja) * 2011-04-12 2016-03-15 スマート ソリュションズ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ス.エル. 生理的信号を取得するためのファブリック
US9752259B2 (en) * 2012-04-09 2017-09-05 The Hong Kong Research Intitute Of Textiles And Apparel Limited Stretchabl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10159440B2 (en) * 2014-03-10 2018-12-25 L.I.F.E. Corporation S.A.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garments
JP6276602B2 (ja) 2014-02-03 2018-02-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光電変換素子
JP6807151B2 (ja) * 2014-11-04 2021-01-06 株式会社三機コンシス 電線
JP6406359B2 (ja) 2015-01-14 2018-10-17 東洋紡株式会社 導電性布帛
EP3245948B1 (en) * 2015-01-14 2021-03-24 Toyobo Co., Ltd. Stretchable electrode sheet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interface
JPWO2017010236A1 (ja) * 2015-07-14 2018-04-26 グンゼ株式会社 電気抵抗の可変特性を備えた導電性伸縮編地及び導電パーツ
JP6702709B2 (ja) * 2015-12-14 2020-06-03 グンゼ株式会社 衣料
TW201735807A (zh) * 2016-01-08 2017-10-16 Gunze Kk 導電性伸縮紗線、導電性伸縮布料及導電性伸縮針織物
JP6902752B2 (ja) 2017-05-29 2021-07-14 地方独立行政法人山口県産業技術センター 難燃性粉末、粉末消火薬剤及び難燃性組成物
CN107385623B (zh) * 2017-09-06 2019-08-2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柔性应变传感机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KR20210018266A (ko) * 2018-05-30 2021-02-17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극 배선을 가지는 포재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1504B1 (en) * 2001-01-31 2002-01-29 Vivometrics, Inc. Composite elastic and wire fabric for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apparel
JP2008523254A (ja) * 2004-11-09 2008-07-03 ボード オブ リージェンツ,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テキサス システム ナノファイバーのリボンおよびシートならびにナノファイバーの撚り糸および無撚り糸の製造および適用
TW200714758A (en) * 2005-10-11 2007-04-16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Pressure sensible textile and pressure sensible device thereof
JP2007220616A (ja) * 2006-02-20 2007-08-30 Gunze Ltd 面状発熱体とこれを用いた衣料
JP2007262623A (ja) * 2006-03-29 2007-10-11 Nippon Ceramic Co Ltd 接触センサ用電極
CN101998706A (zh) * 2009-08-14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碳纳米管织物及应用该碳纳米管织物的发热体
US20150376821A1 (en) * 2013-02-08 2015-12-31 Simon Adair McMaster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ntact Resistance i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Textiles
US20140343390A1 (en) * 2013-04-10 2014-11-20 Omsignal Inc. Textile blank with seamless knitted electrode system
CN107109726A (zh) * 2015-05-14 2017-08-29 郡是株式会社 导电性伸缩针织物以及导电用线束
US20170036066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Tony CHAHINE Garment with stretch sensors
US20170176167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Oculus Vr, Llc Embroidered strain sensing elements
WO2018037855A1 (ja) * 2016-08-25 2018-03-01 グンゼ株式会社 人体動作検出用装着具及び人体動作監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8817B (zh) 2023-11-10
EP3872242A1 (en) 2021-09-01
TWI822887B (zh) 2023-11-21
JP7460535B2 (ja) 2024-04-02
WO2020085345A1 (ja) 2020-04-30
TW202020245A (zh) 2020-06-01
KR20210072785A (ko) 2021-06-17
JPWO2020085345A1 (ja) 2021-09-09
EP3872242A4 (en) 2022-08-10
US20210388543A1 (en) 202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8817B (zh) 带电极配线的布料
WO2019230730A1 (ja) 電極配線付き布材
JPWO2017010236A1 (ja) 電気抵抗の可変特性を備えた導電性伸縮編地及び導電パーツ
WO2017119489A1 (ja) 導電性伸縮糸、導電性伸縮布帛及び導電性伸縮編地
JP5993493B1 (ja) 導電用ハーネス
JP2007191811A (ja) 伸縮性導電繊維材料
WO2019167744A1 (ja) センサ用電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状センサ
JP7068569B2 (ja) 引張センサ
JP5659349B2 (ja) 引張変形検知布
US20230085521A1 (en) Motion detection system
JP2017125291A (ja) 導電性伸縮糸、導電性伸縮布帛及び導電性伸縮編地
US20230148077A1 (en) Motion detection member
JP6624968B2 (ja) 圧電センサ
JP2020190535A (ja) 変位センサ
JP6407209B2 (ja) 導電性ハーネス及び導電性伸縮編地
WO2023162424A1 (ja) 導電性布帛
JP3215634U (ja) 導電性ストレッチテープ
JP2017128827A (ja) 異方性導電生地
KR20160114482A (ko) 복합센서
JP2020072049A (ja) 伸縮性配線部材、伸縮性配線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伸縮性配線付布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