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87625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87625A
CN112887625A CN202011303938.2A CN202011303938A CN112887625A CN 112887625 A CN112887625 A CN 112887625A CN 202011303938 A CN202011303938 A CN 202011303938A CN 112887625 A CN112887625 A CN 112887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imaging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39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井淳一
中田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87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876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9/00Combinations of cameras, projectors or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non-photographic non-optical apparatus, e.g. clocks or weapons; Cameras having the shape of other obj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G09G5/39Control of the bit-mapped memory
    • G09G5/391Resolution modifying circuits, e.g. variable screen forma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04Synchronising
    • H04N5/06Generation of synchronis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04N7/1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camera and display on the same optical axis, e.g. optically multiplexing the camera and display for eye to eye contac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53Controlling or limiting the speed of brightness adjustment of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8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with two or more screen areas displaying information with different brightness or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G09G2340/0435Change or adaptation of the frame rate of the video stream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 G09G2360/144Detecting light within display terminals, e.g. using a single or a plurality of photosensors the light being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不会降低拍摄图像的画质和显示部的显示品质。该电子设备具备:显示部;拍摄部,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及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定时与所述拍摄部的拍摄定时同步,以使所述拍摄部在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时进行拍摄。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话、PC(Personal Computer)等电子设备在显示部的框架(边框)上配置了摄像头,可以轻松进行视频通话、视频拍摄。由于智能手机、移动电话通常放在口袋或包中携带,因此必须使外形尺寸尽可能紧凑。另一方面,如果显示屏幕的尺寸小,则显示分辨率越高,显示的字符尺寸越小,而难以辨认。因此,正在研究减小显示屏幕周围的边框宽度,以便在不增大电子设备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显示屏幕的尺寸。
但是,由于通常在电子设备的边框上安装有摄像头等,因此边框宽度不能小于摄像头的外径尺寸。
此外,边框上配置了摄像头时,例如在视频通话时,视线通常集中在显示屏幕的中心附近,因此视线偏离摄像头的光轴,拍摄到的图像视线不匹配而存在不协调感。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将摄像头模块配置在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利用摄像头来拍摄穿过显示部的被摄体光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公报2018/0069060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若在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配置摄像头模块,穿过显示部的光会入射到摄像头模块,因此受到显示部的显示亮度的影响,拍摄图像的画质可能会降低。
此外,还考虑了降低与摄像头模块的配置位置重叠的显示部的部分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等方法,但可能会导致显示部的显示品质局部降低而带来不协调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不会降低拍摄图像的画质和显示部的显示品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备:显示部;
拍摄部,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以及
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定时与所述拍摄部的拍摄定时同步,以使所述拍摄部在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时进行拍摄。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的期间更长。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的显示频率更低。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所述显示部的帧率更低。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水平像素线的显示频率更低。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所述显示部时包含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的所述一部分水平像素线的显示频率更低。
所述控制部也可以基于所述显示部的不进行显示的期间,来设定所述拍摄部的曝光时间。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更低。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所述显示部时包含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更低。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所述显示部时包含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的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也可以使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显示频率更低且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所述显示部也可以具备第一显示面及第二显示面,所述第一显示面及第二显示面相互层叠并分别被单独地控制显示,
所述第一显示面显示除了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之外的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
所述第二显示面在与所述第一显示面层叠时,以不与所述第一显示面的显示区域重叠的方式显示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
也可以具备检测周围明度的明度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明度检测部检测到的周围的明度,来控制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的对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进行显示的频率。
所述控制部也可以根据由所述明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周围的明度,控制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的对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进行显示的频率及显示像素密度。
也可以具备定时检测部,所述定时检测部将视线朝向所述显示部的人的眨眼的定时,
所述控制部配合所述定时检测部检测到的定时,暂时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设为非发光状态,并且进行所述拍摄部的拍摄。
所述拍摄部也可以对可见光及红外光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光电转换。
所述显示部也可以具有开口部,在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所述显示部时,该开口部位于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开口部配置为贯穿构成所述显示部的多个层之中的对规定波段的光的透射率小于规定值的层。
所述显示部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该多个层对所述拍摄部能够进行光电转换的波段的光的透射率为规定值以上。
所述控制部也可以具有:
第一控制部,进行所述显示部的显示控制;以及
第二控制部,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协作,进行所述拍摄部的拍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B是图1A中设置了开口部的剖视图。
图2的(a)是图1A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外观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拍摄部4的剖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内部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与图5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与图7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与图9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
图11是表示通过图10的流程图的处理而显示的显示部2的画面显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与图12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
图1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1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与图15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
图17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17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内部构成的框图。
图1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与图19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
图2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内部构成的框图。
图2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头模块的拍摄部的剖视结构的图。
图24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中的拍摄部的剖视结构的图。
图25是表示各偏光元件8b的详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具有抑制眩光、衍射光影响的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内部构成的框图。
图27是将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胶囊型内窥镜时的平面图。
图28是将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数字单反照相机时的后视图。
图29A是表示将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HMD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29B是表示现有HMD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2显示部;3摄像头模块;4拍摄部;4a光电转换部;5光学系统;11半导体基板;12元件分离层;13平坦化层;14彩色滤光片层;15芯片上透镜;16读出电路;17层间绝缘膜;21拍摄装置;22应用处理器;23分辨率转换部;24A/D转换部;25显示控制部;31A/D转换部;32信号处理部;33拍摄控制部;34曝光调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下面,以电子设备的主要构成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但电子设备可具有未图示或未说明的构成部分、功能。下面的说明不排除未图示或未说明的构成部分、功能。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及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A的电子设备1是智能手机、移动电话、平板、PC等兼具显示功能与拍摄功能的任意的电子设备1。图1A的电子设备1具备摄像头模块(拍摄部),该摄像头模块配置在显示部2的与显示面1a相反的一侧。这样,图1A的电子设备1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1a的内侧设置有摄像头模块3。因此,摄像头模块3通过显示部2进行拍摄。
图2的(a)是图1A的电子设备1的示意性外观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A-A线方向的剖视图。图2的(a)的示例中,显示面1a扩展到接近电子设备1的外形尺寸,显示面1a周围的边框1b的宽度为几毫米或更小。通常,边框1b大多搭载有前置摄像头,图2的(a)中,如虚线所示在显示面1a的大体中心部的内表面侧配置摄像头模块3作为前置摄像头发挥功能。这样,通过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显示面1a的内表面侧,将不再需要在边框1b配置前置摄像头,可以使边框1b的宽度变窄。
另外,在图2的(a)中,在显示面1a的大体中心部的内表面侧配置有摄像头模块3,但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显示面1a的内表面侧即可,例如也可以在显示面1a的外围边缘部分附近的内表面侧配置摄像头模块3。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头模块3配置在与显示面1a重叠的内表面侧的任意的位置。
如图1A所示,显示部2是依次层叠有保护膜2b、聚酰亚胺基板2c、显示层2d、屏障层2e、触控传感器层2f、粘结层2g、圆偏振板2h、光学粘结片(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2i、及盖玻璃2j的层叠体。显示层2d例如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显示层,液晶显示层、MicroLED,也可以是基于其它显示原理的显示层。显示层2d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例如,显示层2d可以包含滤色器层、背光层等。显示部2进行使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光的显示,但显示部2显示的光也可以包含红外光分量。
屏障层2e是防止氧、水分进入到显示层2d的层。触控传感器层2f组入有触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存在静电电容型、电阻膜型等各种方式,可以采用任意方式。此外,触控传感器层2f与显示层2d也可以一体化。
设置粘结层2g是为了将圆偏振板2h与触控传感器层2f粘结。粘结层2g使用可见光透射率高的材料形成。设置圆偏振板2h是为了减少眩光、或在明亮环境下提高显示面1a的可视性。设置光学粘结片2i是为了提高圆偏振板2h与盖玻璃2j的密接性。光学粘结片2i使用有可见光透射率高的材料。设置盖玻璃2j是为了保护显示层2d等。另外,显示部2的层构成并不一定限定于图1A、图2所示的构成。
摄像头模块3配置在显示部2的与显示面1a相反的一侧即显示部2的内侧。摄像头模块3具有拍摄部4及光学系统5。光学系统5配置在拍摄部4的光入射面侧即靠近显示部2一侧,使穿过显示部2的光聚集在拍摄部4。光学系统5通常由多个透镜构成。如下所述,有时也可以在显示部2的与显示面1a相反的一侧配置多个摄像头模块3。在这种情况下,各摄像头模块3的光学系统5的焦距可各不相同,从而能够以不同视角进行远景、广角拍摄。
拍摄部4具有光电转换部4a。光电转换部4a对经由显示部2入射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光电转换部4a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传感器,也可以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传感器。此外,光电转换部4a可以是光电二极管,也可以是有机光电转换膜。
光电转换部4a在每个像素中具有CMOS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各像素可按任意方式排列。具体来说,各像素的排列方式可以是拜耳排列、行间排列、方格排列、条纹状排列或者其它排列。
如图1A及图2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将显示部2与摄像头模块3重叠配置在表里方向上。因此,摄像头模块3拍摄透过显示部2的被摄体光。如图1A所示,显示部2由多个层形成,各层对拍摄部4具有足够灵敏度的波段的光具有高透射率则没有问题,但实际上一部分层的透射率可能较低。例如,聚酰亚胺基板2c的可见光透射率不高。由此,如图1B所示,也可以在构成显示部2的多个层中的透射率不高的层上形成一个以上的开口部2k,并利用摄像头模块3拍摄穿过开口部2k的光。在图1B的示例中,设置有贯穿构成显示部2的多个层中除盖玻璃2j以外的层的多个开口部2k。所述开口部2k在俯视观察显示部2时设置在与摄像头模块3重叠的位置上。各开口部2k的直径、个数可以考虑显示部2的显示及拍摄部4的拍摄图像的画质而设定为适当的值。
另外,使用高透明的基板代替聚酰亚胺基板2c时,则并不一定要设置开口部2k。
图3是表示拍摄部4的剖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剖视图。图3的拍摄部4具备形成在半导体基板11内的光电转换部4a,光电转换部4a对应每个像素而由元件分离层12分隔。在光电转换部4a上配置有平坦化层13,并且平坦化层13上配置有滤色器层14。滤色器层14可以具有RGB的3色的滤光片层,也可以具有其互补色的青色、品红、红色滤光片层。或者,也可以具有透过红外光等可见光以外的颜色的滤光片层,具有多光谱特性的滤光片层、或者白色等减色滤光片层。通过使红外光等可见光以外的光透过,可以检测深度信息等传感信息。在滤色器层14上配置有芯片上透镜15。光通过芯片上透镜15入射。本说明书中,将配置芯片上透镜15的一侧称为拍摄部4的内表面侧。
在拍摄部4的表面侧,半导体基板11上形成有读出电路16,读出电路16周围被层间绝缘膜17覆盖。读出电路16具有:传输晶体管、复位晶体管、放大晶体管、选择晶体管等。另外,拍摄部4的剖视结构并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结构。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内部构成的框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具有:拍摄装置21、应用处理器(第一控制部)22、分辨率转换部23、A/D转换部24、显示控制部25、及显示部2。
拍摄装置21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半导体设备构成,并且除了具有构成摄像头模块3的拍摄部4(光电转换部4a)、光学系统5及IR(Infrared Ray)截止滤光片6以外,还具有A/D转换部31、信号处理部32、拍摄控制部(第二控制部)33、及曝光调整部34。
A/D转换部31将由拍摄部4拍摄的模拟像素信号转换成数字像素数据。信号处理部32具有:箝位部32a、颜色输出部32b、缺陷校正部32c、线性矩阵部32d、伽马校正部32e、亮度色度信号生成部32f、降噪部32g、边缘增强部32h、及输出部32i。
箝位部32a执行规定黑电平的处理。更具体来说,箝位部32a执行从数字像素数据中减去黑电平数据的处理。颜色输出部32b例如输出各RGB颜色的像素数据。缺陷校正部32c执行校正处理,根据周围像素的拍摄数据,校正由于某些理由而未准确读出的特定像素的拍摄数据。线性矩阵部32d通过对RGB等的颜色信息执行矩阵运算,进行更准确的颜色再现。伽马校正部32e对应显示部2的显示特性执行伽马校正,使得显示的可视性更佳。例如,伽马校正部32e在改变梯度的同时从10位转换成8位。亮度色度信号生成部32f基于伽马校正部32e的输出数据,生成用于显示部2的显示的亮度色度信号。降噪部32g执行降低亮度色度信号所含的噪声的处理。边缘增强部32h执行增强处理,基于亮度色度信号来增强被摄体图像的边缘。降噪部32g的降噪处理、及边缘增强部32h的边缘增强处理也可以仅在满足规定条件时才执行。输出部32i输出经降噪处理后的亮度色度信号。
拍摄控制部33基于亮度色度信号来设定拍摄部4的拍摄帧率。曝光调整部34按照拍摄控制部33所设定的帧率来调整曝光时间。光电转换部4a按照曝光调整部34调整后的曝光时间,对应每个像素进行拍摄。
应用处理器22是与摄像头模块3分开的半导体设备,与摄像头模块3安装在同一基板或者不同基板上。应用处理器22的内部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执行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的程序。应用处理器22也可以搭载执行GPU(Graphics ProcessingUnit)或者基带处理器等的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的功能。应用处理器22根据需要对输入的图像数据、运算结果执行各种处理,控制图像在电子设备1的显示部2上的显示、或者经由规定网络发送到外部云服务器。
应用处理器22与拍摄控制部33之间进行各种控制信号的收发。此外,应用处理器22接收亮度色度信号生成部32f生成的亮度色度信号,并将其提供给显示控制部25。更具体来说,应用处理器22经由拍摄控制部33接收拍摄部4的拍摄帧率的信息,并设定显示部2显示图像时的帧率。
应用处理器22与拍摄控制部33也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应用处理器22与拍摄控制部33一起称为控制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使显示部2的显示定时与拍摄部4的拍摄定时同步,以使拍摄部4在显示部2不进行显示时进行拍摄。
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使显示部2不进行显示的期间更长。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显示部2的至少一部分像素的显示频率更低。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显示部2的帧率更低。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显示部2的至少一部分水平像素线的显示频率更低。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从显示面1a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显示部2时与拍摄部4重叠的显示区域所包含的一部分的水平像素线显示频率更低。此外,控制部也可以基于显示部2不进行显示的期间,来设定拍摄部4的曝光时间。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显示部2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更低。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从显示面1a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显示部2时包含与拍摄部4重叠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更低。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显示部2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值更高。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从显示面1a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显示部2时包含与拍摄部4重叠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显示区域的亮度值更高。此外,相比于拍摄部4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拍摄部4进行拍摄时,控制部也可以使显示部2的至少一部分像素的显示频率更低且亮度值更高。
分辨率转换部23对用于显示在显示部2的视频信号的分辨率进行转换。A/D转换部31将经过分辨率转换部23转换了分辨率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视频数据。显示控制部25控制数字视频数据以应用处理器22指示的帧率显示于显示部2。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例如表示应用处理器22及拍摄控制部33执行的处理动作。在电子设备1接通电源期间,连续重复图5的流程图。
首先,判断电子设备1的用户是否启动了摄像头模块3(步骤S1)。若摄像头模块3未启动,则选择正常帧率(步骤S2)。正常帧率是指例如60Hz等预先确定的帧率。另外,帧率是显示部2的整个显示区域显示一次所需的频率。其次,以正常帧率开始显示部2的显示(步骤S3)。
另一方面,在步骤S1中判断为摄像头模块3已启动时,选择低帧率(步骤S4)。低帧率是指例如30Hz等低于正常帧率的帧率。图5的示例中,将低帧率设定为固定频率,但也可以变更为低帧率的频率。其次,以低帧率开始显示部2的显示(步骤S5)。
以固定的帧率进行显示部2的显示时,显示部2不进行显示的期间(下面称为显示关闭期间)的长度根据帧率的频率而变化。帧率越快,显示关闭期间也越短。显示关闭期间设置为在一个水平像素线显示结束到下一水平像素线显示之前、或1帧显示结束至下一帧显示之前的期间。
在步骤S5中开始显示之后,经过显示关闭期间,拍摄部4在该显示关闭期间内进行曝光(步骤S6)。拍摄部4的曝光时间是根据显示关闭期间的长度而决定的。由于帧率越低,显示关闭期间越长,因此以低帧率显示时,可以延长曝光时间。
图6是与图5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图6的波形w1是表示正常帧率的显示期间的信号波形,波形w2是表示低帧率的显示期间的信号波形。波形w1、w2的高(High)期间表示显示期间,低(Low)期间表示显示关闭期间。波形w3是表示曝光期间的信号波形,高(High)期间是曝光期间。如波形w1~w3所示,相比于正常帧率,低帧率下显示关闭期间长,因此可确保足够的曝光时间。
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图6所示,拍摄部4在显示关闭期间内进行拍摄,因此不会受到显示部2的显示亮度的影响而导致拍摄图像的画质降低。此外,拍摄时以低帧率显示,因此可以延长显示关闭期间,从而可以确保拍摄时的曝光时间足够长,不会引起曝光时间不足导致拍摄图像变暗的不良状况。即,能够提高拍摄灵敏度。
(第二实施方式)
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如果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降低显示部2的帧率,由于人眼感应的明度是平均后的亮度,因此看到的显示比正常的暗。因此,第二实施方式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增加像素数据的亮度值。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具有与图4相同的内部构成。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下面,以与图5的流程图不同的方面为中心进行说明。图7中,在未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步骤S11的否(NO)),在选择正常帧率的处理(步骤S12)后,设定为正常亮度值(步骤S13)。正常亮度值按像素数据原本的亮度值进行显示。其次,以正常帧率向显示部2提供设定的显示亮度的像素数据,并开始显示(步骤S14)。
另一方面,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步骤S11中是(YES)),在选择低帧率的处理(步骤S15)后,设定高于正常的亮度值(步骤S16)。高于正常的亮度值是指调整像素数据的亮度值,使得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与在未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显示部2以正常帧率显示的显示亮度同等。更具体来说,在步骤S16中,使像素数据的亮度值大于步骤S13中设定的亮度值。
接着,以步骤S16中设定的亮度值开始显示(步骤S17)。通过增加像素数据的亮度值,从而在帧率低时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也与选择正常帧时的显示亮度同等。然后,在显示关闭期间内,拍摄部4以与显示关闭期间的长度相应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步骤S18)。
图8是与图7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波形w4~w6与波形w1~w3相同。波形w7示意性表示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在显示部2上显示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值。波形w8示意性表示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在显示部2上显示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值。
根据波形w7与w8可知,选择低帧率时,通过增加像素数据的亮度值,可以使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与选择正常帧率时的显示亮度同等。
这样,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显示部2不仅以低帧率显示,而且像素数据的亮度值比选择正常帧率时的亮度值高,因此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不会出现显示部2的显示变暗、或者显示不协调的情况。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拍摄部4在显示关闭期间内进行拍摄,因此可以不受显示部2的显示影响,并以充足的时间进行拍摄。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不仅降低帧率,还对显示像素密度进行控制。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具有与图4相同的内部构成。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下面,以与图7不同的方面为中心进行说明。步骤S21~S24的处理与图7的步骤S11~S14相同。
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设定帧率及显示像素密度(步骤S25)。在此,设定比正常帧率低的低帧率。此外,对于显示像素密度,也设定低于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显示像素密度的显示像素密度。作为更具体的一个示例,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以隔一条或两条的方式选择水平像素线进行驱动,从而降低显示像素密度。由此,可以延长从显示一个水平像素线到显示下一水平像素线之前的显示关闭期间。或者,也可以将水平像素线上的多个像素间隔地进行驱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水平像素线上的各像素的驱动间隔大,因此可在间隔内设定显示关闭期间,并使拍摄部4进行拍摄。
接着,基于设定后的帧率与显示像素密度来设定像素数据的亮度值(步骤S26)。显示像素密度越高,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越高。此外,帧率越低,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越低。因此,在步骤S26中,考虑设定的帧率与显示像素密度这两者来设定像素数据的亮度值,以与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显示部2的显示亮度同等。
接着,以设定的亮度值开始显示(步骤S27)。接着,在显示关闭期间内,拍摄部4以与显示关闭期间的长度相应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步骤S28)。
图10是与图9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波形w9是示意性表示正常帧率下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波形,波形w10是示意性表示正常帧率下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波形,波形w11是示意性表示显示部2上以正常帧率显示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值的波形。波形w10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高(High)期间表示水平像素线显示期间。波形w12是示意性表示低帧率下的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波形,波形w13是示意性表示低帧率下的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波形,波形w14是示意性表示拍摄部4进行拍摄的曝光时间的波形,波形w15是示意性表示显示部2上以低帧率显示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值的波形。
如图10所示,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选择比正常帧率低的低帧率,而且显示像素密度也降低,因此可以进一步延长显示关闭期间,从而进一步延长拍摄部4拍摄时的曝光时间。
图11是表示经过图10的流程图的处理而显示的显示部2的画面显示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按每一帧设定帧率及显示像素密度,因此如图11所示,在显示部2的整个显示区域以不同于未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显示像素密度进行显示。但是,通过使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值大于未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值,可以使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与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同等。
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以帧为单位设定帧率及显示像素密度,因此可以在显示部2的所有显示区域的帧率及显示像素密度均降低的状态下进行拍摄。通过使帧率及显示像素密度降低,可以延长拍摄部4拍摄时的曝光时间,从而提高拍摄灵敏度。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一部分水平像素线控制显示像素密度。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具有与图4相同的内部构成。不过,电子设备1内的显示部2具有第一显示区域2r1及第二显示区域2r2。第一显示区域2r1是以正常帧率及正常显示像素密度进行显示的区域。第二显示区域2r2是以低帧率及低于正常的显示像素密度进行显示的区域。
在从显示面1a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显示部2时,第二显示区域2r2是包含与摄像头模块3重叠的显示区域在内的显示区域。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2r2具有显示部2的水平像素线的整数倍的带状面积。第二显示区域2r2内的至少一部分在表里方向与拍摄部4的配置位置重叠,通过降低第二显示区域2r2内的显示像素密度,能够将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关闭期间设定长。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例如表示应用处理器22及拍摄控制部33执行的处理动作。下面,以与图9的流程图不同的方面为中心进行说明。图12的步骤S31~S34执行与图9的步骤S21~S24相同的处理。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设定1帧内的一部分水平像素线的显示像素密度(步骤S35)。一部分水平像素线是指上述第二显示区域2r2所包含的水平像素线。水平像素线的个数并无限定,考虑摄像头模块3的尺寸,第二显示区域2r2内包含多个水平像素线。步骤S35中设定的显示像素密度例如设定为小于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显示像素密度的值。更具体来说,通过将第二显示区域2r2内的多个水平像素线间隔驱动,来降低显示像素密度。通过降低显示像素密度,可以延长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关闭期间,从而将曝光时间设定长。
接着,基于第二显示区域2r2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来设定像素数据的亮度值(步骤S36)。若显示像素密度降低,则显示变暗,因此增加像素数据的亮度值,使得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与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显示亮度相同。其次,开始显示而显示一部分水平像素线时、即显示第二显示区域2r2时,以设定的显示像素密度及亮度值进行显示(步骤S37)。
接着,在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关闭期间,拍摄部4以根据步骤S35的显示像素密度所决定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步骤S38)。
图13是与图12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波形w16是示意性表示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波形,波形w17是示意性表示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波形,波形w18是示意性表示曝光期间的波形,波形w19是示意性表示显示部2上显示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值的波形。波形w17的高(High)期间是各水平像素线的显示期间。
在图13的示例中,通过仅使1帧内的一部分水平像素线显示期间比其它水平像素线显示期间长,来调整显示像素密度。即,以隔开一条或两条的方式驱动第二显示区域2r2内的水平像素线,来降低显示像素密度。此外,在第二显示区域2r2内的水平像素线的显示期间内,增加像素数据的亮度值。
图14A、图14B、图14C是表示第二显示区域2r2的具体例的示意图。图14A表示摄像头模块3位于显示部2的上端侧的示例,第二显示区域2r2设置为包括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且沿着水平方向呈带状。图14B表示相比图14A摄像头模块3更靠近显示部2中心的示例,第二显示区域2r2设置为包括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且沿着水平方向呈带状。图14C中,配置有两个摄像头模块3,两个第二显示区域2r2设置为包括所述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且在内沿着水平方向呈带状。
这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能够以显示部2的水平像素线为单位调整显示像素密度,因此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调整对应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沿着水平方向呈带状延伸的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像素密度,可以在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关闭期间内,延长拍摄部4拍摄时的曝光时间。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根据显示部2的内表面侧配置的摄像头模块3的外形尺寸,调整显示区域的显示像素密度。
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具有与图4相同的内部构成。此外,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显示部2具有第一显示区域2r1及第二显示区域2r2。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2r2是包含多个水平像素线的区域,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2r2是包含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相邻配置的多个像素的像素块区域。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显示区域2r2中包含多个水平像素线中的一部分像素。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例如表示应用处理器22执行的处理动作。下面,以与图12的流程图不同的方面为中心进行说明。图15的步骤S41~S44执行与图12的步骤S31~S34相同的处理。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设定一部分显示区域即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像素密度(步骤S45)。在此,可以预先决定显示像素密度,也可以如下述那样根据周围明度等任意地设定。
接着,基于在步骤S45中设定的显示像素密度来设定像素数据的亮度值,使得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与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相同(步骤S46)。
接着,开始显示,在显示第二显示区域2r2内时,以设定的显示像素密度及亮度值进行显示(步骤S47)。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启动摄像头模块3的情况下,在显示第一显示区域2r1时,也以与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同等的显示像素密度及亮度值进行显示。另一方面,显示第二显示区域2r2时,以在步骤S45、S46中设定的显示像素密度及亮度值进行显示。
接着,在显示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关闭期间内,由拍摄部4进行拍摄(步骤S48)。此时的曝光时间是与显示关闭期间的长度相应的时间。
图16是与图15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波形w20是表示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波形,波形w21是表示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水平像素线的显示期间的波形,波形w22是表示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水平像素线的显示期间的波形,波形w23是表示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曝光期间的波形,波形w24是表示像素数据的亮度值的波形。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设置在与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重叠的位置上的第二显示区域2r2时,降低显示像素密度,延长显示关闭期间。由此,拍摄部4可以在显示关闭期间进行拍摄。
图17A及图17B是表示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的第二显示区域2r2的具体例的示意图。图17A表示摄像头模块3配置在显示部2的上端侧的示例,图17B表示摄像头模块3配置得靠近显示部2中心的示例。在图17A及图17B的情况下,根据摄像头模块3的外形形状设置第二显示区域2r2,显示第二显示区域2r2时,降低显示像素密度。通过调整显示亮度,可以抑制人眼看到的显示亮度在第二显示区域2r2及其周围的第一显示区域2r1出现差异的情况。
这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与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重叠的位置设定第二显示区域2r2,并调整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像素密度及像素数据的亮度值,可以以不影响显示部2的显示的方式进行拍摄部4的拍摄,从而可以提高拍摄图像的画质。此外,相比第四实施方式,可以缩小第二显示区域2r2的面积,因此第二显示区域2r2变得不明显,用户不会感到显示上不协调。
(第六实施方式)
第六实施方式中,根据周围的明度来控制帧率。
图1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内部构成的框图。图18的电子设备1除了具备图4的电子设备1的内部构成以外,还具备明度检测部26。明度检测部26例如基于A/D转换部31输出的数字像素数据,检测入射到光电转换部4a的光的平均明度、或者基于入射光的积分值的明度。明度检测部26可以检测电子设备1周围的明度。或者,明度检测部26也可以拍摄部4以外单独检测明度的传感器构成。
拍摄控制部33及应用处理器22基于明度检测部26检测到的明度信息,来设定显示部2的帧率及拍摄部4的曝光时间。例如,周围越暗,显示部2的帧率设定得越低。由此,可以延长显示关闭期间,并且可以相应地延长曝光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拍摄部4的拍摄灵敏度。
图1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下面,以与图9的流程图不同的方面为中心进行说明。图19的步骤S51~S54执行与图9的步骤S21~S24相同的处理。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通过明度检测部26检测周围的明度(步骤S55)。其次,基于检测到的周围的明度来设定帧率及曝光时间(步骤S56)。其次,以设定的帧率开始进行显示(步骤S57)。然后,在显示关闭期间内,拍摄部4以设定的曝光时间进行拍摄(步骤S58)。
图20是与图19的流程图对应的动作时序图。波形w25是表示垂直同步信号VSYNC的波形,波形w26是表示水平同步信号HSYNC的波形,波形w27是表示曝光时间的波形,波形w28是表示像素数据的亮度值。
对比图20与图10可知,本实施方式中不进行显示亮度的调整。这是因为,相比显示部2的可视性,优先提高拍摄部4的拍摄灵敏度。
在图19的流程图中假定如图11那样根据周围的明度来变更显示部2的所有显示区域的帧率,但也可以如图14A~图14C那样,仅在包含一部分的水平像素线的第二显示区域2r2、或者如图17A~图17B那样仅在包含一部分的像素块的第二显示区域2r2以与周围的明度相应的显示像素密度来进行显示。
这样,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根据周围的明度来控制帧率或显示像素密度,因此例如周围越暗,帧率、显示像素密度越低,越能延长曝光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拍摄部4的拍摄灵敏度。
(第七实施方式)
第七实施方式中,检测观看电子设备1的显示部2的人的眨眼,在闭眼期间关闭显示部2的显示,拍摄部4进行拍摄。
图2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内部构成的框图。图21的电子设备1具有:拍摄装置21、定时检测部27、分辨率转换部23、A/D转换部31、显示控制部25、及显示部2。图21中,省略了图4中的应用处理器22、拍摄控制部33及曝光调整部34,但也可以设置应用处理器22、拍摄控制部33及曝光调整部34。
定时检测部27基于从A/D转换部31输出的数字像素数据,检测映入拍摄图像的人的眨眼定时。然后,定时检测部27将表示人闭眼的定时与睁眼的定时的信息通知给显示控制部25。显示控制部25执行控制,在人闭眼期间内关闭显示部2的显示,而在人睁眼期间内打开显示部2的显示。
图22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不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步骤S61中的否),以正常帧率开始显示(步骤S62)。另一方面,启动摄像头模块3时(步骤S61中的是),以正常帧率开始显示(步骤S63)。然后,根据定时检测部27的信息来判断人是否闭眼(步骤S64)。在人闭眼之前重复执行步骤S63及S64的处理。
当判断为人闭眼时,关闭显示部2的显示(步骤S65),开始拍摄部4的曝光(步骤S66)。然后,根据定时检测部27的信息判断人是否睁眼(步骤S67)。当判断为人睁眼时,结束拍摄部4的曝光(步骤S68)。
这样,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人的眨眼进行检测,在人闭眼期间关闭显示部2的显示,在根据人闭眼期间来设定曝光时间的基础上,进行拍摄部4的拍摄。由此,可以在显示部2的显示关闭的状态下进行拍摄部4的拍摄,从而可以提高拍摄图像的画质。此外,由于在人眼闭合期间关闭显示部2的显示,人眼看不到显示的关闭,因此不会让人感到不协调。
(第八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四及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1a内设置第一显示区域2r1及第二显示区域2r2的示例,但也可以将第一显示区域2r1的显示面1a(以下称为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面1a(以下称为第二显示面)设置在不同层。第一显示面的层与第二显示面的层沿表里方向重叠而层叠,在层叠第一显示面的层与第二显示面的层时,以各自的显示区域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各显示区域。因此,视线朝向显示部2时,第一显示区域2r1与第二显示区域2r2合为一体,从而不会让观察者感到不协调。
这样,通过将第一显示区域2r1与第二显示区域2r2设置在不同的显示面1a上,可以单独地进行第一显示区域2r1的显示控制及第二显示区域2r2的显示控制,从而使得显示控制部25的处理动作变得容易。
(第九实施方式)
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摄像头模块3的光学系统5。
图23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中搭载的摄像头模块3的拍摄部4的剖视结构的图。图23的拍摄部4具有微透镜阵列64,而非单一透镜或单一透镜沿着光轴方向排列而成的透镜组。
更详细来说,图23的拍摄部4具有:光电转换部4a,沿着壳体63的底面配置;微透镜阵列64,配置在光电转换部4a上方;多个遮光体66,配置在相邻微透镜65之间;以及导光板67,配置在微透镜阵列64上方。图23的拍摄部4也可以应用于上述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
这样,通过设置微透镜阵列64作为拍摄部4的光学系统5,能够防止相邻像素的影响,并能够减少渗色。
(第十实施方式)
穿过显示部2的光的一部分发生反射或衍射而入射到摄像头,因此会受到反射眩光或衍射的影响,有可能降低拍摄图像的画质。因此,也可以在上述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的拍摄部4设置偏光元件8b,获取包含眩光、衍射光的分量的偏光信息,并使用该偏光信息,生成去除了眩光、衍射光的分量后的数字像素数据。
此时的拍摄部4的剖视结构例如由图24所示的剖视图表示。图24中对与图3通用的部分标注相同标记,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图13的拍摄部4中,在平坦化层13上配置有遮光层18及基底绝缘层19,并且在基底绝缘层19上配置有多个隔开的偏光元件8b。偏光元件8b例如是配置在基底绝缘层19的一部分的线与空间结构的线栅偏光元件8b。
图25是表示各偏光元件8b的详细结构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如图25所示,多个偏光元件8b分别具有沿着一方向延伸的凸形状的多个线部8d、以及各线部8d之间的空间部8e。偏光元件8b有多种,线部8d的延伸方向各不相同。更具体来说,在偏光元件8b中,存在三种以上,例如可以是光电转换部4a的排列方向与线部8d的延伸方向形成的角度为0度、60度、120度这三种。或者,可以是光电转换部4a的排列方向与线部8d的延伸方向形成的角度为0度、45度、90度、135度这四种,也可以是其它角度。或者,多个偏光元件8b还可以单向偏光。多个偏光元件8b的材料可以是铝或钨等金属材料或者有机光电转换膜。
多个偏光元件8b配置在多个光电转换部4a中的至少一个光电转换部4a的光入射一侧。偏光元件8b使穿过显示部2并入射的光偏光。被偏光元件8b偏光后的光入射到对应的光电转换部4a进行光电转换。下面,将由偏光元件8b偏光后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转换部4a的输出值称为偏光信息,将未经由偏光元件8b而入射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转换部4a的输出值称为像素值或像素信息。此外,下面将偏光元件8b以及对由偏光元件8b偏光后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转换部4a统称为偏光像素,将对未经由偏光元件8b而入射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光电转换部4a称为非偏光像素。
返回到图24,在配置了多个偏光元件8b的绝缘层19上配置有平坦化层20。在平坦化层20上配置有滤色器层14。
图26是表示具有抑制眩光、衍射光影响的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内部构成的框图。图26中,对与图4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标记,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图26的电子设备除了具有图4的内部构成以外,还具有偏光输出部32j、眩光提取部32k、眩光校正信号生成部32m。
偏光输出部32j输出偏光信息数据。眩光提取部32k从偏光信息数据中提取出眩光分量和衍射光分量中的至少一种。眩光提取部32k提取的眩光分量和衍射光分量中的至少一种是校正量。眩光校正信号生成部32m从颜色输出部32b输出的数字像素数据中,减去眩光提取部32k提取的校正量,通过减法处理来校正数字像素数据。眩光校正信号生成部32m的输出数据是至少去除了眩光分量及衍射光分量的至少一种后的数字像素数据。这样,眩光校正信号生成部32m作为校正部发挥功能,基于偏光信息来校正被多个非偏光像素光电转换后的拍摄图像。
偏光像素的像素位置处的数字像素数据通过偏光元件8b后,信号电平会降低。因此,缺陷校正部32c将偏光像素视作缺陷而进行规定的缺陷校正处理。
如图24~图26所示,通过多个偏光元件8b获取偏光信息,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去除在显示部2内重复反射之后入射到多个非偏光像素的光中包含的眩光分量、衍射光分量,并在该状态下生成拍摄图像。
(第十一实施方式)
作为具有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电子设备1的具体候补结构,可以考虑各种结构。例如,图27是将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应用于胶囊型内窥镜50时的平面图。图27的胶囊型内窥镜50例如在两端面呈半球状且中心部呈圆筒状的壳体51内,包括:摄像头(超小型摄像头)52,用于拍摄体腔内的图像;存储器53,用于记录摄像头52拍摄的图像数据;以及无线发送机55,在胶囊型内窥镜50排出被检体的体外后,通过天线54将记录的图像数据发给外部。
此外,壳体51内设置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6及线圈(磁力或电流转换线圈)57。CPU56控制摄像头52的拍摄及向存储器53的数据存储动作,并且控制从存储器53通过无线发送机55向壳体51外部的数据接收装置(未图示)发送数据。线圈57进行向摄像头52、存储器53、无线发送机55、天线54及后述光源52b的电力供给。
进而,壳体51上设置有磁性(导线)开关58,用于在将胶囊型内窥镜50放置到数据接收装置时对其进行检测。CPU56在所述导线开关58检测到放置到数据接收装置时并能够发送数据的时间点,进行从线圈57向无线发送机55的电力供给。
摄像头52例如具有包含用于拍摄体腔内的图像的光学系统9的拍摄元件52a和对体腔内进行照明的多个光源52b。具体来说,摄像头52例如由具备LED(Light EmittingDiode)作为光源52b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等构成。
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显示部2包括图27的光源52b那样的发光体的概念。图27的胶囊型内窥镜50中,例如具有两个光源52b,可以由具有多个光源部的显示面板、具有多个LED的LED模块构成这些光源52b。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显示面板、LED模块下方配置摄像头52的拍摄部4,可以减少摄像头52的布局配置限制,从而实现更小型的胶囊型内窥镜50。
此外,图28是将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应用于数字单反照相机60时的后视图。数字单反照相机60、紧凑型照相机具有用于在与透镜相反一侧的背面显示预览画面的显示部2。页可以在该显示部2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配置摄像头模块3,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1a上显示拍摄者的面部图像。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中,由于可以在与显示部2重叠的区域配置摄像头模块3,因此不需要在显示部2的框架部分设置摄像头模块3,能够可以使显示部2的尺寸尽可能大型化。
图29A是表示将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应用于头戴式显示器(以下称为HMD)61的示例的平面图。图29A的HMD61可用于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或SR(SubstitutionalReality代替现实)等。现有的HMD如图29B所示在外表面搭载摄像头62,HMD的佩戴者可以看到周围的图像,另一方面,周围的人却不了解HMD的佩戴者的眼睛、面部表情。
因此,图29A中在HMD61的外表面设置显示部2的显示面,并且在显示部2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设置摄像头模块3。由此,可以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显示摄像头模块3拍摄的佩戴者的面部表情,佩戴者周围的人可以实时掌握佩戴者的面部表情、眼睛的动作。
在图29A的示例中,摄像头模块3设置在显示部2的内表面侧,因此摄像头模块3的设置位置不受限制,可以增加HMD61的设计自由度。此外,由于可以将摄像头配置在最佳位置,所以能够防止显示面上显示的佩戴者的视线未对准等不良情况。
这样,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用于各种用途,从而可以提高实用价值。
另外,本技术可采取如下所示的构成。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显示部;
拍摄部,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以及
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定时与所述拍摄部的拍摄定时同步,以使所述拍摄部在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时进行拍摄。
(2)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在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的期间更长。
(3)根据(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的显示频率更低。
(4)根据(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帧率更低。
(5)根据(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水平像素线的显示频率更低。
(6)根据(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所述显示部时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所包含的所述一部分水平像素线的显示频率更低。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的期间,来设定所述拍摄部的曝光时间。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更低。
(9)根据(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所述显示部时包含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更低。
(10)根据(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11)根据(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所述显示部时包含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的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12)根据(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显示频率更低且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13)根据(8)~(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具备第一显示面及第二显示面,所述第一显示面及第二显示面相互层叠并分别被单独地控制显示,
所述第一显示面显示除了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之外的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
所述第二显示面在与所述第一显示面层叠时,以不与所述第一显示面的显示区域重叠的方式显示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
(14)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对周围的明度进行检测的明度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明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周围的明度,控制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的对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进行显示的频率。
(15)根据(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明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周围的明度,控制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的对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进行显示的频率及显示像素密度。
(16)根据(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定时检测部,所述定时检测部检测将视线朝向所述显示部的人的眨眼的定时,
所述控制部配合所述定时检测部检测的定时,暂时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设为非发光状态,并且进行所述拍摄部的拍摄。
(17)根据(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拍摄部对可见光及红外光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光电转换。
(18)根据(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具有开口部,在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所述显示部时,所述开口部位于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开口部配置为贯穿构成所述显示部的多个层中的对规定波段的光的透射率小于规定值的层。
(19)根据(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由多个层构成,所述多个层对所述拍摄部能够进行光电转换的波段的光的透射率为规定值以上。
(20)根据(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
第一控制部,进行所述显示部的显示控制;以及
第二控制部,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协作,进行所述拍摄部的拍摄控制。
本发明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而是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效果也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即,可以根据权利要求规定的内容及其均等物导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思想及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添加、变更及部分删除。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部;
拍摄部,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以及
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定时与所述拍摄部的拍摄定时同步,以使所述拍摄部在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时进行拍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的期间更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的显示频率更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帧率更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水平像素线的显示频率更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所述显示部时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所包含的所述一部分水平像素线的显示频率更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显示部不进行显示的期间,来设定所述拍摄部的曝光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更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所述显示部时包含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的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显示像素密度更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所述显示部时包含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显示区域的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相比于所述拍摄部不进行拍摄的情况,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内的像素的显示频率更低且像素的亮度值更高。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具备第一显示面及第二显示面,所述第一显示面及第二显示面相互层叠并分别被单独地控制显示,
所述第一显示面显示除了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之外的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
所述第二显示面在与所述第一显示面层叠时,以不与所述第一显示面的显示区域重叠的方式显示所述一部分显示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对周围的明度进行检测的明度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明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周围的明度,控制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的对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进行显示的频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明度检测部检测出的周围的明度,控制在所述拍摄部进行拍摄时的对所述显示部的至少一部分像素进行显示的频率及显示像素密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定时检测部,所述定时检测部检测将视线朝向所述显示部的人的眨眼的定时,
所述控制部配合所述定时检测部检测的定时,暂时将所述显示部的显示设为非发光状态,并且进行所述拍摄部的拍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拍摄部对可见光及红外光中的至少一方进行光电转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具有开口部,在从所述显示面的法线方向俯视观察所述显示部时,所述开口部位于与所述拍摄部重叠的位置,
所述开口部配置为贯穿构成所述显示部的多个层中的对规定波段的光的透射率小于规定值的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由多个层构成,所述多个层对所述拍摄部能够进行光电转换的波段的光的透射率为规定值以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
第一控制部,进行所述显示部的显示控制;以及
第二控制部,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协作,进行所述拍摄部的拍摄控制。
CN202011303938.2A 2019-11-29 2020-11-19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8876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7380 2019-11-29
JP2019217380 2019-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87625A true CN112887625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4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99495.5U Active CN216625895U (zh) 2019-11-29 2020-11-19 电子设备
CN202011303938.2A Pending CN112887625A (zh) 2019-11-29 2020-11-19 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99495.5U Active CN216625895U (zh) 2019-11-29 2020-11-1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8833A1 (zh)
EP (1) EP4068753A4 (zh)
JP (1) JPWO2021106513A1 (zh)
KR (1) KR20220106761A (zh)
CN (2) CN216625895U (zh)
TW (1) TW202139682A (zh)
WO (1) WO20211065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3082B (zh) * 2020-03-16 2021-12-1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数据获取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321754A1 (en) * 2021-03-31 2022-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illuminance using camera and supporting the same
CN117280705A (zh) * 2021-04-16 2023-1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其图像捕获方法
KR20230040536A (ko) * 2021-09-16 2023-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5938257A (zh) * 2021-10-05 2023-04-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5815A (ja) * 1995-06-19 1997-01-10 Canon Inc カメラ
JP4472607B2 (ja) * 2005-09-20 2010-06-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3次元映像提示・撮像装置
US8743269B2 (en) * 2009-06-15 2014-06-03 Olympus Imaging Corp. Photographing device,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playback method
JP5436975B2 (ja) * 2009-08-21 2014-03-05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カメラ、カメラの表示制御方法、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11242616A (ja) * 2010-05-19 2011-12-01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電子機器、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取得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665013B2 (ja) * 2011-04-06 2015-02-0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007429B2 (en) * 2011-04-06 2015-04-14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capable of generating wide-range image
JP5578442B2 (ja) * 2011-04-07 2014-08-2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合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47627B2 (en) 2011-10-14 2015-02-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displays with openings
KR101864452B1 (ko) * 2012-01-12 2018-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촬영 및 화상 통화 장치와 방법
JP2013186232A (ja) * 2012-03-07 2013-09-19 Sharp Corp 情報端末、情報端末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情報端末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2014006759A (ja) * 2012-06-26 2014-01-1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光電変換装置
JP2014191020A (ja) * 2013-03-26 2014-10-06 Futaba Corp 表示装置、表示駆動方法、表示駆動装置
KR101462351B1 (ko) * 2013-08-16 2014-11-14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시선일치 영상통화장치
JP5838371B1 (ja) * 2014-06-30 2016-01-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動線分析システム、カメラ装置及び動線分析方法
CN107783745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电子设备系统
US20180090973A1 (en) 2016-09-23 2018-03-29 Apple Inc. Wireless charging mat with a transmitter coil arrangement including inner and outer coils having different structures
JP6540656B2 (ja) * 2016-11-08 2019-07-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方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車両後方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JP2018124457A (ja) * 2017-02-01 2018-08-09 国立大学法人静岡大学 顔画像処理装置
CN110971805A (zh) * 2019-12-20 2020-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拍照方法
CN115004675A (zh) * 2020-02-03 2022-09-02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电子设备
JPWO2021225030A1 (zh) * 2020-05-08 2021-11-11
JP2023156539A (ja) * 2020-09-01 2023-10-25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06513A1 (zh) 2021-06-03
WO2021106513A1 (ja) 2021-06-03
KR20220106761A (ko) 2022-07-29
EP4068753A1 (en) 2022-10-05
CN216625895U (zh) 2022-05-27
US20220368833A1 (en) 2022-11-17
TW202139682A (zh) 2021-10-16
EP4068753A4 (en) 2022-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25895U (zh) 电子设备
CN110365899B (zh) 电子设备
EP3007434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program
EP2157801A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display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23028388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mage-capturing device, and image-capturing system
EP414910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ing device
CN212727101U (zh) 电子设备
JP3819733B2 (ja) 撮像装置
US8773568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manipulation of view finders
WO2021149503A1 (ja) 電子機器
JP2019016884A (ja) 撮像装置
KR101799599B1 (ko) 뷰 파인더의 조작성을 향상시키기 위한 촬상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3718047U (zh) 电子设备
WO2021157237A1 (ja) 電子機器
WO2021157324A1 (ja) 電子機器
JP2007219069A (ja) 映像表示装置
JP6822507B2 (ja) 電子機器
JP2021073765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