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3341B -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3341B
CN112863341B CN202110035743.2A CN202110035743A CN112863341B CN 112863341 B CN112863341 B CN 112863341B CN 202110035743 A CN202110035743 A CN 202110035743A CN 112863341 B CN112863341 B CN 1128633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transition
sub
area
brid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57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3341A (zh
Inventor
汪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57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334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1851 priority patent/WO2022151582A1/zh
Priority to US17/294,408 priority patent/US1201622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2863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3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3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3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间显示区、过渡显示区和走线区,在中间显示区至走线区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与桥结构的宽度成正比,使得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在中间显示区至走线区的方向上逐渐递增,从而在保证显示区可拉伸性能的同时,增强过渡显示区的拉伸强度和耐拉性,位于外围的岛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岛结构与走线区连接的边缘桥结构,通过将相邻边缘桥结构交汇的方式增加边缘桥结构的宽度来提高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避免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一侧产生的局部应力导致边缘桥结构发生断裂,从而降低过渡显示区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折叠式、卷轴式显示终端产品消费市场逐步释放走向成熟。折叠显示技术的革新,使得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的宽屏化设计方向更为丰富,显示功能和效果相对于液晶显示技术更为经验。在柔性OLED显示技术的基础上,可拉伸式显示技术将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可拉伸显示技术的本质是实现屏幕本身的柔性化,通过显示背板的柔性化设计,即采用图案化设计的方式,将背板材料进行镂空处理,改变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使得显示面板在原面积的基础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拉伸变形,从而实现可拉伸、可拓展式显示。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显示形状的多样化设计,以适应多场合、符合环境的使用需求。可拉伸式显示技术在可穿戴、柔性医疗设备、车载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然而,可拉伸式显示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显示基板的力学性能。模组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导致显示面板内部发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变形,从而引起显示基体本身发生失效的现象。尤其是在显示区靠近走线区的过渡显示区,镂空式设计的岛桥结构的显示背板处于拉伸状态时,因局部承受一定的局部应力,岛桥结构更易于发生断裂现象,并引发该区域的各类金属走线的断裂,导致显示面板无法点亮。
综上所述,现有可拉伸显示面板存在显示区边缘的走线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可拉伸显示面板存在的显示区边缘的走线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走线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与所述走线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岛结构,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内,每一所述岛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以及
多个桥结构,每一所述桥结构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所述桥结构上设置有多条走线;
其中,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位于外围的所述岛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岛结构与所述走线区连接的边缘桥结构,至少一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在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交汇。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位于外围的至少一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之间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各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划分出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该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在该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交汇。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上的多条所述走线,通过所述边缘桥结构在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交汇,并连接至所述走线区。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过渡显示区为多个侧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的环形区域,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位于各个侧边中间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开口至少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区域内。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在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交汇的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的宽度之和。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走线区的端部延伸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且不超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走线区一侧之间的连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走线区一侧与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走线区一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和堆叠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无机层以及有机层,所述第二开口贯穿所述无机层、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柔性衬底基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依次包围所述中间显示区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递增。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相同。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桥结构包括与一所述岛结构连接的第一端和与另一所述岛结构连接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的所述桥结构,还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端连接的第一弯曲部和与所述第二端连接的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相同。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位于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所述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直线型。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与所述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介于3.9%~4.8%。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的中心间距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走线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与所述走线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岛结构和多个桥结构,每一所述岛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桥结构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所述桥结构上设置有多条走线,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与桥结构的宽度成正比,使得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在中间显示区至走线区的方向上逐渐递增,在保证显示区可拉伸性能的同时,增强过渡显示区的拉伸强度和耐拉性,位于外围的所述岛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岛结构与所述走线区连接的边缘桥结构,至少一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在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交汇,以此通过交汇的方式增加边缘桥结构的宽度来提高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避免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一侧产生的局部应力导致边缘桥结构发生断裂,从而降低过渡显示区内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改善可拉伸显示面板存在的显示区边缘的走线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并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耐拉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区的布局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显示区的走线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显示区的布局示意图;
图5为各个子过渡显示区内岛结构和桥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膜层叠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下面结合图1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1和围绕所述显示区A1的走线区A2,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岛结构11和多个桥结构12,所述多个岛结构11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A1内,每一个所述岛结构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每一个所述桥结构12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11,所述桥结构12上设置有多条走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显示区A1的主体形状呈正方形,显示区A1内设置有多个镂空的开口10,该多个开口10划分出多个岛结构11和多个桥结构12,各个岛结构11均为正方形,并与水平方向呈45°在显示区A1所在平面上呈矩阵式规律分布,每一岛结构11的四个侧边分别与一桥结构12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的岛结构设计,而不限于上述的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椭圆、菱形、其他多边形等,并且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呈其他角度的夹角,例如0°等,这点也不做限制。
走线区A2用于布置传递给显示区A1的各类信号走线,走线区A2内还设有绑定区A21,绑定区A21内设有多个焊盘,用于与覆晶薄膜、柔性电路板或驱动电路芯片绑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可以达到141ppi,可拉伸显示面板整体被拉伸5%还可以保障亮度基本不变,而且还能恢复如初。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还可以高于141ppi或者低于141ppi,相邻岛结构11的中心间距需要根据像素密度进行调整。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以及相邻两个岛结构11的中心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区A1、走线区A2以及位于显示区A1内的开口10、岛结构11和桥结构12的结构和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图1所示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显示区A1和走线区A2的宽度、以及开口10、岛结构11和桥结构12的数量,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可拉伸显示面板内显示区A1和走线区A2的宽度、以及开口10、岛结构11和桥结构12的数量。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区的布局示意图,其中a部分为中间显示区A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b部分为过渡显示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显示区A1包括中间显示区A11和位于中间显示区A11与走线区A2之间的过渡显示区A12。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A12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逐渐增加,位于外围的岛结构11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岛结构11与走线区A2连接的边缘桥结构13,至少一相邻两个边缘桥结构13在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的一侧交汇。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对显示区A1所包含的中间显示区A11和过渡显示区A12的结构和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图2所示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中间显示区A11和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中间显示区A11和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相邻的两个边缘桥结构13分别形成于第一开口14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将该两个相邻的第二开口15之间的区域作为该两个边缘桥结构13交汇后形成的一个第二边缘桥结构131,边缘桥结构13的宽度为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之间的距离,第二边缘桥结构131的宽度为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的距离,第二边缘桥结构131的宽大大于任意一个边缘桥结构13的宽度。边缘桥结构13的拉伸强度与边缘桥结构的宽度成正比,第二边缘桥结构131的拉伸强度大于交汇前任意一个边缘桥结构13的拉伸强度,因此通过将该相邻两个边缘桥结构13在靠近走线区A2的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交汇的方式,可以增加边缘桥结构的宽度,从而提升位于过渡显示区A12边缘的用于将所述岛结构11与走线区A2连接的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和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显示区的走线示意图,从位于外围的相邻两个岛结构11引出,并在相邻两个边缘桥结构13上的多条所述走线132,通过边缘桥结构13在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交汇,并连接至走线区A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交汇的方式可以提高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降低该边缘桥结构13在拉伸形变时发生断裂的风险,位于该边缘桥结构13上的走线132发生断裂的风险同样可以得到降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显示区A12为多个侧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的环形区域,过渡显示区A12包括位于各个侧边中间的中间区域A120,第二开口15至少分别设置于中间区域A120内。
可选的,第二开口15仅设置于过渡显示区A12各个侧边的中间区域A120内(图中仅示意一个侧边的中间区域A120)。根据可拉伸显示面板顶球拉伸仿真实验可知,可拉伸显示面板在处于变形的过程中,拉应力由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中间显示区A11向过渡显示区A12传递,在可拉伸显示面板被拉伸变形5%的情况下,过渡显示区A12各个侧边的中间区域A120为应力集中区,且由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局部应力呈增大区域。通过在过渡显示区A12各个侧边的中间区域A120内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开口15,可以降低该区域的刚度,从而缓释该区域的局部应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多个第一开口15,将相邻的边缘桥结构13在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的一侧交汇,以此提高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从而降低过渡显示区A12靠近所述走线区A2一侧的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优选的,请参阅图1,第二开口15设置于过渡显示区A12的各个区域。从图1可以直观的看出,第二开口15设置于所述多个岛结构11的外围,并环绕所述多个岛结构11,如此不仅可以降低过渡显示区A12各个区域的刚度,缓释各个区域的局部应力,还可以提高过渡显示区A12各个区域的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从而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整体的耐拉性。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在该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交汇的两个边缘桥结构131的宽度之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边缘桥结构131的宽度,其大于在该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交汇的两个边缘桥结构13的宽度之和。可以理解的是,边缘桥结构13的拉伸强度与边缘桥结构13的宽度成正比,该第二边缘桥结构131的拉伸强度也就大于该相邻两个边缘桥结构13的拉伸强度之和,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边缘桥结构131的拉伸强度,降低位于第二边缘桥结构131上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同时还可以保证两个边缘桥结构13上的走线在第二边缘桥结构131处交汇时,相邻走线之间的间隔不会减小,从而避免走线在交汇时发生相互挤压或者短路的情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4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等于在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14之间交汇的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13的宽度之和。
进一步的,第一开口14靠近走线区A2的端部延伸至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且不超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15靠近走线区A2一侧之间的连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一开口14延伸至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的部分,与该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各形成一边缘桥结构13,第一开口14靠近走线区A2的端部并未超过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靠近走线区A2一侧之间的连线,也不与该连线相交,以此使得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不与第一开口14交错重叠的部分,形成该第二边缘桥结构131。未交汇的边缘桥结构13以及交汇后形成的第二边缘桥结构131都可以给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一定的拉伸性能,同时利用边缘桥结构13交汇形成宽度更大的第二边缘桥结构131,使得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更大,以此降低位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优选的,第一开口14延伸至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5之间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开口14靠近所述走线区A2一侧与第二开口14远离所述走线区A2一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如此,可以使得边缘桥结构13的长度尽可能的小于或等于第二边缘桥结构131的长度,在保证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足够的拉伸性能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大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拉伸强度,从而减小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局部应力造成该区域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过渡显示区A1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包围中间显示区A11的子过渡显示区,靠近中间显示区A11的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11的宽度,小于远离中间显示区A11的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11的宽度,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11的宽度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显示区的布局示意图,图5为各个子过渡显示区内岛结构和桥结构的示意图,过渡显示区A12包括依次包围中间显示区A11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和边缘区A124,所述第二开口15设置于所述边缘区域A124。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小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桥结构的宽度,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小于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桥结构的宽度,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多个桥结构12的宽度相同。
具体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各个桥结构12的宽度b1均为15μm,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各个桥结构12的宽度b2均为21μm,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各个桥结构12的宽度b3均为30μm。可以理解的是,桥结构12的拉伸强度与桥结构12的宽度成正比,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A12内的桥结构12的拉伸强度呈梯度递增,以此对应过渡显示区A12内在该方向上递增的局部应力,同时将第二开口15设置于边缘区A124内,一方面用于降低边缘区A124内的刚度,缓释边缘区A124内的局部应力,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从而避免该区域走线因拉伸外力而导致断裂失效。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A12内包含的子过渡显示区的数量不仅限于本申请实施例的3个,还可以为2个或者3个及以上。过渡显示区A12内包含的子过渡显示区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各个所述桥结构12的宽度还可以为15、17或者19μm等,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各个桥结构12的宽度还可以为23、24或者25μm等,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各个桥结构12的宽度还可以为31、33或者35μm等。各个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也可以呈递增的趋势,使得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也可以呈现递增的区域,以此使得不同区域的桥结构12能够承受与其相应的应力。
桥结构12包括与一岛结构11连接的第一端121和与另一岛结构11连接的第二端122,位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的桥结构12,还至少包括与第一端121连接的第一弯曲部123和与第二端122连接的第二弯曲部124,位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的曲率,大于位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的曲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桥结构12均包括第一端121、第二端122、第一弯曲部123、第二弯曲部124以及与第一弯曲部123和第二弯曲部124连接的第三弯曲部125。第一端121与对应的一个岛结构11连接,连接处的两侧边分别形成两个弧形倒角,第二端122与对应的另一个岛结构11连接,也在连接处的两个侧边分别形成两个弧形倒角。
位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第一弯曲部123、第二弯曲部124和第三弯曲部125的曲率,均大于位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一弯曲部123、第二弯曲部124和第三弯曲部125的曲率。可以理解的是,弯曲部的拉伸性能与弯曲部的曲率成正比,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的拉伸性能优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使得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可以承担过渡显示区A12内大部分的形变量,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的拉伸强度大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并且还具备一定的拉伸性能,使得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既可以承担过渡显示区A12内的部分形变量,又可以承担部分过渡显示区A12内产生的局部应力。如此,可以使得过渡显示区A12内的形变量和局部应力得以均摊,从而降低过渡显示区A12内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各个桥结构12的第一弯曲部123、第二弯曲部124、以及第三弯曲部125的曲率均相同,位于同一桥结构12内的第一弯曲部123与第二弯曲部124以及第三弯曲部125的曲率相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在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桥结构12的第一弯曲部123、第二弯曲部124和第三弯曲部125的曲率也可以呈递减趋势。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和图5,在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桥结构12包括与一岛结构11连接的第一端121、与另一岛结构11连接的第二端122以及与第一端121和第二端连接的连接部126,所述连接部126为直线型。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桥结构12不具有弯曲部,使得该桥结构12的拉伸强度增大、拉伸性能减小。如此,可以承担主要集中在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局部应力,从而进一步降低过渡显示区A12内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与所述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介于3.9%~4.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与所述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为4.8%,所述显示区A1的宽度为125mm,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为6m。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显示区A12宽度与所述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可以为3.9%,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为4.9mm;或者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与所述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还可以为4.4%,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为5.5mm。所述显示区A1和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的宽度,并大于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的宽度,如此可以使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具有较大的拉伸性能,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具有较大的刚度,在所述过渡显示区A12被拉伸时,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可以承担大部分的形变,使得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的形变量减少,以此降低过渡子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走线断裂的风险。
具体的,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和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占据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的比例均为40%,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和所述边缘区域A124总宽度占据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的比例为2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每一所述岛结构11上均设有一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G、第二子像素B和第三子像素R,所述第一子像素G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B为蓝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R为红色子像素,三个子像素平行于岛结构11的侧边间隔排列。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岛结构11上还可以设有2个以及2以上的像素单元,各像素单元以及像素单元内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排布方式,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桥结构12上的走线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线、栅极线、电源电压信号线等,所述绑定区A21内不进行镂空设计,显示区A1的各信号走线通过走线区A2汇集在绑定区A21。
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111和堆叠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111上的多个无机层以及有机层,所述第二开口15贯穿所述无机层、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柔性衬底基板1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膜层叠构示意图,岛结构11所在的区域包括依次堆叠在柔性衬底基板111上的第一阻挡层112、第二阻挡层113、第一栅极绝缘层114、第二栅极绝缘层115、层间介质层116、第一平坦层117、第二平坦层118以及第三平坦层119。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141形成于第一阻挡层112上,第一栅极142形成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14上,第二栅极143形成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15上,源极144和漏极145形成于层间介质层116上。发光二极管的连接基底146形成于第二平坦层118上,并通过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145连接。
所述桥结构12所在的区域包括依次堆叠在柔性衬底基板111上的有机层140、第一平坦层117、第二平坦层118以及第三平坦层119。第一桥结构121上的多条走线147分别形成于有机层140、第一平坦层117和第二平坦层118上。
所述第二开口15依次贯穿所述第三平坦层119、第二平坦层118、第一平坦层117、有机层140以及柔性衬底基板111。
所述第一阻挡层112、第二阻挡层113、第一栅极绝缘层114、第二栅极绝缘层115以及层间介质层116均由无机材料制成,所述无机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或氧化硅。如此,不仅可以阻隔水汽和氧气侵入薄膜晶体管,还可以使得岛结构11具有一定的刚度和耐拉性,避免在拉伸过程中的拉应力破坏岛结构11上的薄膜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等器件。
所述第一平坦层117、第二平坦层118以及第三平坦层119均由有机材料制成,用于封装并保护可拉伸显示面板叠构内的各条走线,并减少各个无机层逐层堆叠时形成的高度段差,改善可拉伸显示面板整体叠构的平整度。
发光二极管的连接基底146为钼、铜形成的复合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对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边缘区A124的膜层叠构进行了示意,中间显示区A11和过渡显示区A12内的各个子过渡显示区的岛结构11和桥结构12上的膜层叠构与所述边缘区A124的岛结构11和桥结构12上的膜层叠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位于中间显示区A11和过渡显示区A12内的开口10和位于过渡显示区A12内的第一开口14同样贯穿第三平坦层119、第二平坦层118、第一平坦层117、有机层140以及柔性衬底基板1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衬底基板111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能在300℃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并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如此,可以保证可拉伸显示面板在整体被拉伸5%时,显示区的亮度基本保持不变,而且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0、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15等镂空的部分可以采用光学胶等具有可拉伸性能的粘弹性材料进行填充,以此改善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镂空后屏幕的平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2和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1,所述装置主体2可以包括壳体组件、电源组件、处理器、摄像组件、麦克风组件等。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1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可拉伸显示面板1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折叠手机、卷轴式手机、折叠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车载显示终端、柔性医疗显示终端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走线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与所述走线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岛结构和多个桥结构,每一所述岛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桥结构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所述桥结构上设置有多条走线,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与桥结构的宽度成正比,使得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在中间显示区至走线区的方向上逐渐递增,从而在保证显示区可拉伸性能的同时,增强过渡显示区的拉伸强度和耐拉性,位于外围的所述岛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岛结构与所述走线区连接的边缘桥结构,至少一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在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交汇,以此通过交汇的方式增加边缘桥结构的宽度来提高边缘桥结构的拉伸强度,避免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一侧产生的局部应力导致边缘桥结构发生断裂,从而降低过渡显示区内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改善可拉伸显示面板存在的显示区边缘的走线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并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耐拉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Claims (15)

1.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走线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与所述走线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岛结构,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内,每一所述岛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以及
多个桥结构,每一所述桥结构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所述桥结构上设置有多条走线;
其中,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位于外围的所述岛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岛结构与所述走线区连接的边缘桥结构,位于外围的至少一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之间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各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划分出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该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在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交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上的多条所述走线,通过所述边缘桥结构在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交汇,并连接至所述走线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为多个侧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的环形区域,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位于各个侧边中间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二开口至少分别设置于所述中间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在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交汇的两个所述边缘桥结构的宽度之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靠近所述走线区的端部延伸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且不超过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走线区一侧之间的连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走线区一侧与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走线区一侧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和堆叠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无机层以及有机层,所述第二开口贯穿所述无机层、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柔性衬底基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依次包围所述中间显示区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递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结构包括与一所述岛结构连接的第一端和与另一所述岛结构连接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的所述桥结构,还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端连接的第一弯曲部和与所述第二端连接的第二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相同。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所述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直线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显示区的宽度的比例介于3.9%~4.8%。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的中心间距相同。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
CN202110035743.2A 2021-01-12 2021-01-12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63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5743.2A CN112863341B (zh) 2021-01-12 2021-01-12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081851 WO2022151582A1 (zh) 2021-01-12 2021-03-19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294,408 US12016220B2 (en) 2021-01-12 2021-03-19 Stretchab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5743.2A CN112863341B (zh) 2021-01-12 2021-01-12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3341A CN112863341A (zh) 2021-05-28
CN112863341B true CN112863341B (zh) 2022-05-17

Family

ID=76002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5743.2A Active CN112863341B (zh) 2021-01-12 2021-01-12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2016220B2 (zh)
CN (1) CN112863341B (zh)
WO (1) WO20221515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6535B (zh) * 2021-06-30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3539099A (zh) * 2021-07-19 2021-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77269A1 (zh) * 2021-11-02 2023-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82612B2 (en) * 2014-06-30 2020-03-03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bend stress wi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KR20180021306A (ko) * 2016-08-18 2018-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KR20180072022A (ko) * 2016-12-20 2018-06-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18854B1 (ko) * 2018-04-05 2023-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60102B1 (ko) * 2018-07-13 2023-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19417B1 (ko) * 2018-11-28 2023-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트레처블 표시 장치
CN109599402B (zh) * 2018-12-03 2021-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127809B2 (en) * 2018-12-05 2021-09-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tretchable display panel, stretcha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tretchable display panel
CN111326068B (zh) * 2018-12-13 2022-04-26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44575B (zh) * 2019-08-14 2021-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背板、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1834427A (zh) 2020-07-07 2020-10-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862815B (zh) 2020-07-29 2022-02-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1833753B (zh) * 2020-08-07 2022-03-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2002234B (zh) 2020-08-28 2022-08-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0223A1 (en) 2022-10-06
CN112863341A (zh) 2021-05-28
US12016220B2 (en) 2024-06-18
WO2022151582A1 (zh)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63341B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63342B (zh) 可拉伸显示模组及可拉伸显示设备
US1052979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43114B (zh) 一种可弯折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94423B (zh) 彎曲顯示裝置
CN109860246B (zh) 柔性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US11051405B2 (en) Flexible display
KR20180131260A (ko)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102598831B1 (ko) 스트레처블 표시장치
WO2022099818A1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37668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515627B (zh) 觸控電極結構及其應用之觸控面板
WO202015528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7826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174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70703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863339B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111926A (ko) 표시 장치
CN110442259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WO2022160220A1 (zh) 布线基板、阵列基板和发光模组
WO202310884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203277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24002815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23115239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19006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sound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