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3339B -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3339B
CN112863339B CN202110035054.1A CN202110035054A CN112863339B CN 112863339 B CN112863339 B CN 112863339B CN 202110035054 A CN202110035054 A CN 202110035054A CN 112863339 B CN112863339 B CN 1128633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area
region
transition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50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3339A (zh
Inventor
汪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50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3339B/zh
Priority to US17/283,01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09049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1857 priority patent/WO20221515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3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3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3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33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26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the apertures going through the whole thickness of the layer, e.g. expanded metal, perforated layer, slit layer regular cells B32B3/12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 B32B3/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 B32B3/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with external or internal discontinuities or unevennesses, or a layer of non-planar shape; 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having particular features of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shape of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section of a continuous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with cavities or internal voids ; characterised by an apertured layer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formed with recesses or projections, e.g. hollows, grooves, protuberances, rib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1E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32B2307/7244Oxygen b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32B2307/7242Non-permeable
    • B32B2307/7246Water vapor b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2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 B32B27/281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synthetic resin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sub-groups B32B27/30 - B32B27/42 comprising polyim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走线区,在中间显示区至走线区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与桥结构的宽度成正比,使得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在中间显示区至走线区的方向上逐渐递增,从而在保证显示区可拉伸性能的同时,增强过渡显示区的拉伸强度和耐拉性,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端部不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岛结构的中心的连线,以此通过减小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一侧的镂空率,降低该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从而降低过渡显示区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Description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折叠式、卷轴式显示终端产品消费市场逐步释放走向成熟。折叠显示技术的革新,使得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的宽屏化设计方向更为丰富,显示功能和效果相对于液晶显示技术更为经验。在柔性OLED显示技术的基础上,可拉伸式显示技术将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
可拉伸显示技术的本质是实现屏幕本身的柔性化,通过显示背板的柔性化设计,即采用图案化设计的方式,将背板材料进行镂空处理,改变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使得显示面板在原面积的基础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拉伸变形,从而实现可拉伸、可拓展式显示。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显示形状的多样化设计,以适应多场合、符合环境的使用需求。可拉伸式显示技术在可穿戴、柔性医疗设备、车载显示技术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
然而,可拉伸式显示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显示基板的力学性能。模组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导致显示面板内部发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变形,从而引起显示基体本身发生失效的现象。尤其是在显示区靠近走线区的过渡显示区,镂空式设计的岛桥结构的显示背板处于拉伸状态时,因局部承受一定的局部应力,岛桥结构更易于发生断裂现象,并引发该区域的各类金属走线的断裂,导致显示面板无法点亮。
综上所述,现有可拉伸显示面板存在显示区边缘的走线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可拉伸显示面板存在的显示区边缘的走线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走线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与所述走线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岛结构,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内,每一所述岛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以及
多个桥结构,每一所述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岛结构,所述桥结构上设置有多条走线;
其中,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不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所述岛结构的中心的连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中间显示区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所述岛结构的中心的连线。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口的平面图案为轴对称图形,位于所述平面图案的对称轴两侧的侧边包括多个沿与对称轴不同方向外凸的凸起,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包含的所述凸起的数量逐渐减少。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位于所述侧边两端的所述凸起的顶部与所述对称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宽度占所述显示区的宽度的比例范围为3.9%~4.8%。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依次包围所述中间显示区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递增。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之比为2:2:1。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之比介于1.2~1.5之间,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之比介于1.2~1.5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部分和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弧形,所述第二部分为直线型。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的延伸方向与相邻一所述第一开口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过渡显示区为多个侧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的环形区域,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位于各个侧边中间的中间区域、以及各个侧边首尾相交处所形成的拐角区域,所述第一开口至少设置于所述中间区域内。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中间区域至所述拐角区域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中间区域至所述拐角区域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内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逐渐增加。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的中心间距相同。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和堆叠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无机层以及有机层,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无机层、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柔性衬底基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走线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与所述走线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岛结构和多个桥结构,每一所述岛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岛结构,所述桥结构上设置有多条走线,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由于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与桥结构的宽度成正比,使得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在中间显示区至走线区的方向上逐渐递增,在保证显示区可拉伸性能的同时,可以增强过渡显示区的拉伸强度和耐拉性,并提高所述过渡显示区各个部分受力的均匀性,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不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所述岛结构的中心的连线,以此进一步增大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一侧的桥结构的宽度,并减小该区域的镂空率,从而进一步增大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一侧的局部刚度以及位于该区域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以此降低该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进而减小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一侧的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改善可拉伸显示面板存在的显示区边缘的走线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并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耐拉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拐角区域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膜层叠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下面结合图1和图2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间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1和围绕显示区A1的走线区A2,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岛结构11和多个桥结构12,多个岛结构11阵列排布于显示区A1内,每一个岛结构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每一个桥结构12连接相邻两个岛结构11,桥结构12上设置有多条走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显示区A1的主体形状为正方形,显示区A1内设有多个镂空的开口10,该多个开口10划分出多个相互独立并具有刚性的岛结构11和多个桥结构12,各个岛结构11均为正方形,并与水平方向呈45°在显示区A1所在平面上呈矩阵式规律排布,任意相邻两个岛结构11的中心间距相同,每一岛结构11的四个侧边分别与一个桥结构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岛结构11是具有像素功能的集合,各个岛结构11上均层叠设置有用于驱动显示器件发光的驱动电路层和用于发光的显示器件层,驱动电路层内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显示器件层内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形状和膜层结构的岛结构设计,而不限于上述的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其他多边形等,并且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呈其他角度的夹角,例如0°等,这点也不做限制。
走线区A2用于布置传递给显示区A1的各类金属信号走线,该各类金属信号走线从所述显示区A1引出,并通过走线区A2汇集在绑定区A3,绑定区A3内设有多个焊盘,用于与覆晶薄膜、柔性电路板或驱动电路芯片绑定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可拉伸显示面板在拉伸伸长率不低于5%的状态下能自由恢复到初始状态,岛结构11内的各个发光器件层能够正常独立显示,并且像素密度不低于141ppi。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也可以低于141ppi,相邻岛结构11的中心间距需要根据像素密度进行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以及相邻两个岛结构11的中心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区A1包括中间显示区A11和位于中间显示区A11与走线区A2之间的过渡显示区A12。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间显示区A11、过渡显示区A12和走线区A2的结构和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图1所示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的中间显示区A11、过渡显示区A12和走线区A2的宽度,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中间显示区A11和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
根据可拉伸显示面板顶球拉伸仿真实验可知,可拉伸显示面板处于变形的过程中,拉应力由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中间显示区A11向过渡显示区A12传递,在可拉伸显示面板被拉伸变形5%的情况下,过渡显示区A2出现波峰现象,即过渡显示区A12为应力集中区。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渡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过渡显示区A12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逐渐增加。桥结构12的拉伸强度与桥结构12的宽度成正比,如此,可以使得过渡显示区A12内的桥结构12的拉伸强度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逐渐递增,以此在保证显示区A1整体拉伸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减小过渡显示区A12的应力集中系数,从而降低过渡显示区A12内的走线由于应力集中导致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13,第一开口13的端部不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岛结构11的中心的连线。
请参阅图3,桥结构12包括多个第一桥结构121,多个第一开口13划分出位于该区域的多个岛结构11和多个第一桥结构121,呈矩形排布的四个岛结构11之间设有一第一开口13,位于外围的多个岛结构11靠近走线区A2的一侧也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3。由多个第一开口13划分出的岛结构11的边缘未采用镂空设计,位于中间显示区A11和过渡显示区的A12靠近中间显示区A11一侧的岛结构11的边缘均采用镂空设计。相邻第一开口13之间的距离即为第一桥结构121的宽度,通过限定第一开口13的端部不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岛结构11的中心的连线,可以缩小第一开口13的长度和面积,增大多个第一开口13划分形成的第一桥结构121的宽度,并减小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镂空率,以此进一步提高该区域的刚度以及第一桥结构121的拉伸强度,从而减小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局部应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A12靠近中间显示区A11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4,第二开口14的端部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岛结构11的中心的连线。
请参阅图3,过渡显示区A12靠近中间显示区A11的一侧内,呈矩形排布的四个岛结构11之间均设有一第二开口14,第二开口14位于两端的端部均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两个岛结构11的中心的连线。由于任意相邻两个岛结构11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4划分形成的桥结构的宽度也就小于相邻两个第一开口13划分形成的第一桥结构121的宽度,如此,可以使得位于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第一桥结构121的拉伸强度大于远离走线区A2一侧的桥结构12的拉伸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的面积小于第二开口14的面积。过渡显示区A12内各个区域的像素密度相同,各个区域单位面积内的开口数量也相同,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第一开口13的面积,小于位于过渡显示区A12靠近中间显示区A11一侧的第二开口14的面积,可以使得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镂空率小于靠近中间显示区A11一侧的镂空率,从而使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刚度大于靠近中间显示区A11一侧的刚度,以此降低过渡显示区A12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应力集中系数,从而避免该区域发生应力集中。
进一步的,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第二开口14的面积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A12包括依次包围中间显示区A11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第二开口14分布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以及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靠近中间显示区A11的一侧,第一开口13位于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靠近走线区A2的一侧。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第二开口14的面积大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二开口14的面积,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第二开口14的面积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二开口14的面积相同,如此可以使得过渡显示区A12的镂空率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逐渐递增,过渡显示区A12的刚度随着镂空率的减小而呈现递增趋势,以此使得过渡显示区A12内各区域的应力分散均匀,从而避免该区域发生应力集中。
进一步的,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二开口14的面积相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各个第二开口14的面积均相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各个第二开口14的面积也均相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二开口14的面积,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也可以呈递减的趋势,使得各子过渡显示区的刚度在该方向上逐渐递增,以此降低过渡显示区A12内各个子过渡显示区的应力集中系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4的平面图案为轴对称图形,位于该平面图案的对称轴两侧的侧边包括沿与对称轴不同方向外凸的凸起,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多个第二开口14包含的凸起的数量逐渐减少。
请参阅图3,第二开口14的平面图案为长条状,在对称轴两侧的侧边包括多个沿垂直于对称轴方向外凸的凸起,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且其中一个第一开口13的端部对应另一第二开口14的侧边的中间部分,并划分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桥结构,该相邻两个第二开口14的侧边上的凸起则形成该桥结构11的弯曲部分或者弧形倒角。若所述第二开口14的侧边上的凸起越多,那么多个所述第二开口14划分形成的桥结构12的弯曲部分就越多,对应的桥结构12的拉伸性能也就越好。
具体的,请参阅图3和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示意图,桥结构12包括第二桥结构122和第三桥结构123,位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第二开口14的两个均侧边具有5个凸起,其中3个凸起设置在位于该第二开口14同一侧的相邻两个岛结构11之间,2个位于该第二开口14的两端,在同一侧边上且位于相邻两个岛结构11之间的三个凸起与相邻一个第二开口14的端部的两个凸起形成一个具有第一端1231、第二端1232、位于第一端1231和第二端1232之间的第一弯曲部1233、第二弯曲部1234以及第三弯曲部1235的第三桥结构123,第一端1231和第二端1232分别与相邻两个岛结构11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弧形的倒角。
位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二开口14的两个侧边均具有4个凸起,其中2个凸起设置在位于该第二开口14同一侧的相邻两个岛结构11之间,该两个凸起之间的侧边为直线型,另外2个凸起位于该第二开口14的两端,该2个凸起与相邻一第二开口14的端部的两个凸起形成一个具有第一端1221、第二端1222以及位于第一端1221和第二端1222之间的直线型桥结构1223,第一端1221和第二端1222分别与相邻两个岛结构11连接,并在连接处形成弧形的倒角。
可以理解的是,桥结构12的弯曲数量越多,弯曲的程度就越大,拉伸性能也就越强。第三桥结构123具有3个弯曲部,与位于中间显示区A11内的桥结构12的弯曲部的数量相同,以此保证过渡显示区A12靠近中间显示区A11一侧的拉伸性能。第二桥结构122不具有弯曲部,仅具有弧形倒角,其拉伸性能弱于第三桥结构123,但拉伸强度大于第三桥结构123,如此可以保证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具备一定拉伸性能的同时,提高该区域的局部刚度,从而降低该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
进一步的,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位于侧边两端的凸起的顶部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第二开口14的侧边两端的凸起顶部与其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第二开口14的侧边两端凸起顶部与其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凸起的顶部与第二开口14的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与第三桥结构123的各个弯曲部和弧形倒角的曲率成正比,凸起的顶部与对称轴之间的距离越大,第三桥结构123的弯曲部或者弧形倒角的曲率也越大,第三桥结构123的拉伸性能越强,拉伸强度越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间显示区A11内的桥结构12各个弯曲部的曲率、以及两个端部的弧形倒角的曲率,均大于第三桥结构123对应的弯曲部的曲率、以及对应的弧形倒角的曲率,第三桥结构123的两个端部的弧形倒角的曲率,均大于第二桥结构122对应的弧形倒角的曲率。
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占所述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范围为3.9%~4.8%。将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与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限制在3.9%~4.8%之间,可以保证可拉伸显示面板发生延展变形时,大部分变形由中间显示区A11承担,还可以降低过渡显示区A12的应力集中系数。
具体的,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与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为3.9%,显示区A1的宽度为125mm,所述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为4.9mm。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过渡显示区A12的宽度与显示区A1的宽度比例也可以为4.2%、4.5%或者4.8%。显示区A1的宽度以及过渡显示区A12与显示区A1的宽度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桥结构的宽度、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桥结构的宽度以及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桥结构的宽度逐渐递增。
请参阅图4,中间显示区A1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均为L1,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第三桥结构123的宽度均为L2,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二桥结构122的宽度均为L3,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第二开口14形成的第二桥结构122的宽度也为L3,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第一桥结构121的宽度均为L4,L1<L2<L3<L4。
进一步的,第二桥结构122的宽度与第三桥结构123的宽度之比为1.2,第一桥结构121的宽度与第二桥结构122的宽度之比也为1.2,位于中间显示区A11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介于12μm~18μm之间。通过上述比例限定各个子过渡显示区内桥结构12的宽度,可以提高过渡显示区A12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同时保证位于中间显示区A11内的桥结构12相对于刚性的岛结构12尺寸比例在限定范围内,以此使得中间显示区A11具有较优的延展性,从而保证可拉伸显示面板在满足像素密度不低于141ppi的同时,可延展率不低于5%。
在实际应用中,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二桥结构122的宽度与第一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第三桥结构123的宽度之比还可以为1.3、1.4或1.5,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第一桥结构121的宽度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二桥结构122的宽度之比还可以为1.3、1.4或1.5。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中间显示区内的桥结构12的宽度为15μm,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内的第三桥结构123的宽度为21μm,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内的第二桥结构122的宽度为30μm,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的第一桥结构121的宽度为40μm。
进一步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的宽度与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的宽度、以及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的宽度之比为2:2:1。在中间显示区A11至走线区A2的方向上,各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12的拉伸性能逐渐减弱,拉伸强度和刚度逐渐增强,拉伸性能较强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A121和第二子过渡显示区A122分别占据整个过渡显示区A12的40%的面积,以此承担过渡显示区A12内的大部分变形,占据过渡显示区A12的20%的面积的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的拉伸强度以及刚度较大,用于承担较大的局部应力,如此可以使得过渡显示区A12内的变形得以均摊,并减小该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从而降低过渡显示区A12边缘失效的风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开口13为长条形开口,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部分131和将第一部分131连接的第二部分132,第一部分131为弧形,第二部分132为直线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的第一开口13设计,而不限于上述的长条形开口,也可以为十字形、菱形、椭圆形或圆形等形状。
进一步的,第一开口13的延伸方向与相邻一第一开口1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开口13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或者竖直方向,相两个第一开口13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如此,可以形成如图4所示的第一桥结构121的三角形桥结构,第一桥结构121的各侧边均为直线型,以此增大第一桥结构121的拉伸强度,降低位于第一桥结构121上的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
所述过渡显示区A12为多个侧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的环形区域,过渡显示区A12包括位于各个侧边中间的中间区域A124、以及各个侧边首尾相交处形成的拐角区域A125,第一开口13至少设置于中间区域A124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中间区域A124至拐角区域A125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13,在中间区域A124至拐角区域A125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内的第一开口13的数量逐渐减小,第二开口14的数量逐渐增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中间区域A124内设置多个第一开口13。
请参阅图3和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拐角区域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部分为中间区域A124,仅以一个中间区域和一个拐角区域举例进行说明,其他中间区域和拐角区域的结构与图3和图5中的结构相同。
图3中,位于中间显示区域A124的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其靠近走线区A2一侧的相邻三列岛结构11之间均设有第一开口13,位于最外围的一列岛结构11靠近走线区A2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3,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远离中间显示区A2的一侧则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14。图5中,位于拐角区域A125的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中,仅位于最外围的一列和一行岛结构11靠近走线区A2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3,其他部分则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14。过渡显示区A12的局部应力主要集中于中间区域A124,在中间区域A124设置较多的第一开口13,可以提高该区域的刚度以及位于该区域的第一桥结构121的拉伸强度,以此减少该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在拐角区域A125设置较少的第一开口13,以及较多的第二开口14,可以保证拐角区域A125的刚度以及拉伸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5仅对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的第一开口13的分布情况进行示意,图3和图5中设置的第一开口13的数量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设置的第一开口13的数量。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开口13位于中间区域A124、拐角区域A125以及其他区域的行数、列数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5,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内还设有多个第三开口15,多个第三开口15分别设置于部分相邻的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之间,所述第三开口15为形状近似圆形的异性开口。在图3中,在中间区域A124内,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并且相邻的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设有一个第三开口15,该第三开口15的一端与位于该第三开口15上下两侧的相邻两个岛结构11的中心的连线重叠,该第三开口15的另一端向该第二开口14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开口14的侧边保持一定间隙,该第三开口15与该第二开口14之间的间隙形成一桥结构,该桥结构与位于该第二开口14另一侧的第二桥结构122关于该第二开口14的对称轴对称。
在图5中,在拐角区域A125内,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并且相邻的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之间也设有一个第三开口15,该第三开口15的一端同样与位于该第三开口左右两侧或者上下两侧的相邻两个岛结构11的中心的连线重叠,该第三开口15的另一端向该第二开口14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开口14的侧边保持一定间隙,该第三开口15与该第二开口14之间的间隙形成一桥结构,该桥结构与位于该第二开口14另一侧的第二桥结构122关于该第二开口14的对称轴对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由第二开口14向第一开口13过渡的区域内设置多个第三开口15,利用第三开口15与第二开口14划分形成多个与第二桥结构122的结构相同的桥结构,以此改善第二开口14向第一开口13过渡的区域的拉伸性能,并降适当降低该区域的刚度,从而缓和该区域的应力集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岛结构11上均设有一个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第一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三个子像素平行于岛结构11的侧边间隔排列。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岛结构11上还可以设有2个以及2以上的像素单元,各像素单元以及像素单元内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排布方式,此处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桥结构12上的走线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线、栅极线、电源电压信号线等,绑定区A3内不进行镂空设计,显示区A1的各信号走线通过走线区A2汇集在绑定区A3。
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111和堆叠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111上的多个无机层以及有机层,所述第一开口13贯穿所述无机层、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柔性衬底基板1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膜层叠构示意图,岛结构11所在的区域包括依次堆叠在柔性衬底基板111上的第一阻挡层112、第二阻挡层113、第一栅极绝缘层114、第二栅极绝缘层115、层间介质层116、第一平坦层117、第二平坦层118以及第三平坦层119。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141形成于第一阻挡层112上,第一栅极142形成于第一栅极绝缘层114上,第二栅极143形成于第二栅极绝缘层115上,源极144和漏极145形成于层间介质层116上。发光二极管的连接基底146形成于第二平坦层118上,并通过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145连接。
所述第一桥结构121所在的区域包括依次堆叠在柔性衬底基板111上的有机层140、第一平坦层117、第二平坦层118以及第三平坦层119,第一桥结构121上的多条走线147分别形成于有机层140、第一平坦层117和第二平坦层118上。
所述第一开口13依次贯穿所述第三平坦层119、第二平坦层118、第一平坦层117、有机层140以及柔性衬底基板111。
所述第一阻挡层112、第二阻挡层113、第一栅极绝缘层114、第二栅极绝缘层115以及层间介质层116均由无机材料制成,所述无机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或氧化硅。如此,不仅可以阻隔水汽和氧气侵入薄膜晶体管,还可以使得岛结构11具有一定的刚度和耐拉性,避免在拉伸过程中的拉应力破坏岛结构11上的薄膜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等器件。
所述第一平坦层117、第二平坦层118以及第三平坦层119均由有机材料制成,用于封装并保护可拉伸显示面板叠构内的各条走线,并减少各个无机层逐层堆叠时形成的高度段差,改善可拉伸显示面板整体叠构的平整度。
发光二极管的连接基底146为钼、铜形成的复合膜层。
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对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的膜层叠构进行了示意,中间显示区A11和过渡显示区A12内的其他各个子过渡显示区的岛结构11和桥结构12上的膜层叠构与第三子过渡显示区A123的岛结构11和第一桥结构121上的膜层叠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位于中间显示区A11的开口10和各个子过渡显示区内的第二开口14同样贯穿第三平坦层119、第二平坦层118、第一平坦层117、有机层140以及柔性衬底基板111。
通过对所述柔性衬底基板111以及位于柔性衬底基板111上的有机层140和各个无机层进行上述的镂空设计,可以破坏其整面膜材的力学连续性,从而降低其拉伸模量,使得可拉伸显示面板更易于拉伸,并且可以将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1的可拉伸模量控制在2MPa以下,使其具备良好的拉伸恢复性和回弹性,使得可拉伸显示面板在拉伸后能够恢复到初始形状。
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能在300℃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并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候性。如此,可以保证可拉伸显示面板在整体被拉伸5%时,显示区的亮度基本保持不变,而且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厚度为6μm。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采用其他膜层厚度设计,而不限于上述的6μm,也可以为8μm、10μm、13μm或者15μm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0、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等镂空的部分可以采用光学胶等具有可拉伸性能的粘弹性材料进行填充,以此改善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镂空后屏幕的平整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装置主体2和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可拉伸显示面板1,所述装置主体2可以包括壳体组件、电源组件、处理器、摄像组件、麦克风组件等。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1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可拉伸显示面板1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折叠手机、卷轴式手机、折叠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车载显示终端、柔性医疗显示终端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走线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与所述走线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岛结构和多个桥结构,每一所述岛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每一所述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岛结构,所述桥结构上设置有多条走线,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由于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与桥结构的宽度成正比,使得过渡显示区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在中间显示区至走线区的方向上逐渐递增,在保证显示区可拉伸性能的同时,可以增强过渡显示区的拉伸强度和耐拉性,并提高所述过渡显示区各个部分受力的均匀性,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不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所述岛结构的中心的连线,以此进一步增大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一侧的桥结构的宽度,并减小该区域的镂空率,从而进一步增大过渡显示区靠近走线区一侧的局部刚度以及位于该区域内的桥结构的拉伸强度,以此降低该区域的应力集中系数,进而减小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一侧的走线发生断裂的风险,改善可拉伸显示面板存在的显示区边缘的走线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并提高可拉伸显示面板的耐拉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Claims (16)

1.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走线区,所述显示区包括中间显示区和位于所述中间显示区与所述走线区之间的过渡显示区,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还包括:
多个岛结构,阵列排布于所述显示区内,每一所述岛结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像素单元;以及
多个桥结构,每一所述桥结构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岛结构,所述桥结构上设置有多条走线;
其中,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增加,所述过渡显示区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不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所述岛结构的中心的连线;
所述过渡区靠近所述中间显示区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平面图案为轴对称图形,位于所述平面图案的对称轴两侧的侧边包括多个沿与所述对称轴不同方向外凸的凸起,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包含的所述凸起的数量逐渐减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端部凸出位于相应端部两侧的相邻所述岛结构的中心的连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开口的面积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显示区至所述走线区的方向上,位于所述侧边两端的所述凸起的顶部与所述对称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的宽度占所述显示区的宽度的比例范围为3.9%~4.8%。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依次包围所述中间显示区的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和第三子过渡显示区,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逐渐递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的宽度之比为2:2: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之比介于1.2~1.5之间,所述第三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子过渡显示区内的所述桥结构的宽度之比介于1.2~1.5之间。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部分和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弧形,所述第二部分为直线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延伸方向与相邻一所述第一开口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显示区为多个侧边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的环形区域,所述过渡显示区包括位于各个侧边中间的中间区域、以及各个侧边首尾相交处所形成的拐角区域,所述第一开口至少设置于所述中间区域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区域至所述拐角区域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中间区域至所述拐角区域的方向上,单位面积内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逐渐增加。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岛结构的中心间距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和堆叠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多个无机层以及有机层,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无机层、所述有机层和所述柔性衬底基板。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
CN202110035054.1A 2021-01-12 2021-01-12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63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5054.1A CN112863339B (zh) 2021-01-12 2021-01-12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283,011 US20230109049A1 (en) 2021-01-12 2021-03-19 Stretchabl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PCT/CN2021/081857 WO2022151583A1 (zh) 2021-01-12 2021-03-19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5054.1A CN112863339B (zh) 2021-01-12 2021-01-12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3339A CN112863339A (zh) 2021-05-28
CN112863339B true CN112863339B (zh) 2022-08-23

Family

ID=7600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5054.1A Active CN112863339B (zh) 2021-01-12 2021-01-12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9049A1 (zh)
CN (1) CN112863339B (zh)
WO (1) WO20221515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6535B (zh) * 2021-06-30 2022-05-3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5372A (ja) * 2006-07-07 2008-01-24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表示装置
CN109524441A (zh) * 2018-11-22 2019-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CN110767099A (zh) * 2018-11-07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N112133198A (zh) * 2020-09-29 2020-1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1434B2 (ja) * 2008-02-22 2014-02-12 セミコンダクター・コンポーネンツ・インダストリーズ・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091121A (ko) * 2015-01-23 2016-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면 구성 방법, 전자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KR102559837B1 (ko) * 2016-06-02 2023-07-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10050B1 (ko) * 2016-08-11 2017-12-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트레처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스트레처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21306A (ko) * 2016-08-18 2018-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CN107424512A (zh) * 2017-04-13 2017-12-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曲面背板组件及曲面显示器
KR102598831B1 (ko) * 2018-10-04 2023-11-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트레처블 표시장치
KR20200042140A (ko) * 2018-10-15 2020-04-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트레쳐블 표시장치
KR102519417B1 (ko) * 2018-11-28 2023-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스트레처블 표시 장치
CN109599402B (zh) * 2018-12-03 2021-0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26068B (zh) * 2018-12-13 2022-04-26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9292B (zh) * 2019-06-27 2022-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和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0444575B (zh) * 2019-08-14 2021-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背板、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0993679B (zh) * 2019-12-20 2024-04-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1862815B (zh) * 2020-07-29 2022-02-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2002234B (zh) * 2020-08-28 2022-08-0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397559B (zh) * 2020-11-09 2024-02-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90272B (zh) * 2020-11-27 2022-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15372A (ja) * 2006-07-07 2008-01-24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表示装置
CN110767099A (zh) * 2018-11-07 2020-02-07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N109524441A (zh) * 2018-11-22 2019-03-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CN112133198A (zh) * 2020-09-29 2020-12-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09049A1 (en) 2023-04-06
WO2022151583A1 (zh) 2022-07-21
CN112863339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63342B (zh) 可拉伸显示模组及可拉伸显示设备
CN108054193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US1130950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863341B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67845B2 (en) Stretchable display panel and stretchable display device
CN109860246B (zh) 柔性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99818A1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210010686A (ko) 표시 장치
WO202015528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13838A1 (zh) 显示面板
CN110442259B (zh)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016174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32805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0703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0168634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111926A (ko) 표시 장치
KR102541880B1 (ko) 표시 패널
CN112863339B (zh)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206023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2019006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sound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39745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74936B2 (en) Display pane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02815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US20220302218A1 (en) Chip and display module with the same
KR2023009243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