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722A -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6722A
CN112856722A CN202110019604.0A CN202110019604A CN112856722A CN 112856722 A CN112856722 A CN 112856722A CN 202110019604 A CN202110019604 A CN 202110019604A CN 112856722 A CN112856722 A CN 112856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system
cold source
energy efficiency
load
efficiency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96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6722B (zh
Inventor
徐世宇
丁一
许磊
王明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196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6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6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6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50Lo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所述冷源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单元,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根据所述负荷率以及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所述方法根据获取的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确定对应的负荷率,根据此负荷率确定的启用制冷单元的数量,能使得制冷单元运行的负荷率在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附近,进而提高系统的总效率,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空调的冷源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单元,当空调在运行时需要根据空调系统末端的负荷量来确定启用制冷单元的数量。
在一些技术中,通过制冷单元的负荷率确定启用制冷单元的数量,例如,当制冷单元的负荷率为制冷单元满负荷的90%时,增加一套制冷单元,当制冷单元的负荷率为制冷单元满负荷的40%时,减少一套制冷单元。上述控制方式无法使得制冷单元运行在最优能效比的工况下,制冷单元的工作效率较低,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解决了制冷单元工作效率较低,能耗较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冷源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
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
根据所述负荷率、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确定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包括:
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冷却水温度信息;
根据所述冷源系统的能效比矩阵,确定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对应的最优能效比;
根据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对应的最优能效比,确定对应的负荷率。
可选的,根据所述负荷率、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额定负荷与所述负荷率相乘,得到相乘结果,并计算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与所述相乘结果的比值;
对所述比值取整,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对所述比值取整,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比值向下取整,得到对应的第一整数,根据所述第一整数,在所述能效比矩阵中查找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能效比;
将所述比值向上取整,得到对应的第二整数,根据所述第二整数,在所述能效比矩阵中查找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能效比;
根据所述第一整数对应的能效比和所述第二整数对应的能效比,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和冷却塔;
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为所述冷却塔的下塔水温信息。
在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后,还包括:
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小于N,则增加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
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大于N,则减少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
其中,所述N为根据最优能效比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源系统的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源系统,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控制器以及多个制冷单元。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根据所述负荷率以及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本申请的方案根据获取的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确定对应的负荷率,根据此负荷率确定的启用制冷单元的数量会使得制冷单元运行的负荷率在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附近,进而提高系统的总效率,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制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的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A所示,图中虚线部分表示空调的冷源系统,用于输出冷量给空调系统末端,使空调系统末端降温。其中,空调的冷源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单元,如制冷单元1、制冷单元2至制冷单元n。
图1B为图1A中制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每个制冷单元均包括冷却塔,板式换热器和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和冷水机组用于与空调系统末端连接,将空调系统末端的冷冻水降温,同时,进入冷却塔的冷却水温度升高,通过冷却塔的风扇对冷却水降温。
冷源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单元,可以通过控制器与每个制冷单元连接,控制制冷单元是否工作。在一些技术中,直接通过负荷率进行控制,当检测到制冷单元的负荷率超过某一数值时,增加参与工作的制冷单元的数量;而当负荷率低于另一数值时,减少参与工作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采用上述方法时,当空调系统末端的负荷量为某一数值时,启用制冷单元的个数可以满足制冷的需求,但是制冷单元的负荷率可能处于允许的任何负荷率。然而,当制冷单元中的冷水机组工作在不同负荷率时,其能效比会不同。例如,当负荷率为90%时,能效比为7.37;而当负荷率为70%时,能效比为7.83;负荷率为50%时,能效比为7.35。能效比表示制冷量与运行功率之间的比值,当能效比越高时,表示能源转化的程度越大,冷水机组或制冷单元的工作效率越高,能耗就越少。因此,该方法无法使冷水机组运行在最优能效比的工况下,具有能耗较高的缺陷。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确定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再根据该负荷率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使得每个制冷单元都可以工作在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下,提高了制冷单元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冷却系统的控制器执行,如图2所示,所述冷源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单元,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确定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源系统为任意能够实现制冷的系统,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可以通过对所述冷源系统进行能效比测试来确定,冷源系统在不同的负荷率下可能会呈现不同的能效比,其中最优能效比可以是指节能效果最好时对应的能效比。
可选的,所述冷源系统可以包括冷水机组,所述冷源系统的能耗比可以具体为冷水机组的能耗比。其中,冷水机组工作在最优能效比时,产生的制冷量或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间的比值最大。负荷率表示冷水机组的负荷率。
其中,最优能效比与多个参数有关,如温度、工作电流和负载率等等。在确定最优能效比时,可以根据冷水机组的固有工作参数来确定。或者,冷水机组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与规定的参数值有一定的偏差,可以通过获取冷水机组的多组工况参数以及每组工况参数对应的能效比来确定。
S202、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时,还需要获取冷源系统的总负荷,其中,总负荷表示冷源系统的总制冷功率。
其中,总负荷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制冷系统的流量或温度来确定。制冷系统的流量和温度会随冷源系统的总负荷发生改变,因此,制冷系统的流量和温度可以反映冷源系统的总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还需要确定制冷单元的额定负荷,其中,额定负荷表示制冷单元或冷却机组的最大制冷功率,也就是冷水机组在100%工况下的额定制冷功率。额定负荷为冷水机组的固有参数,对于不同的冷水机组额定负荷可能会存在差异。
S203、根据所述负荷率、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其中,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与冷源系统的总负荷,每个制冷单元的额定负荷以及负荷率有关,因此,根据上述参数可以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以及冷源系统的总负荷和每个制冷单元的额定负荷,并根据上述获取的参数可以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由于该制冷单元的数量是通过制冷单元的最优能效比确定的,因此,每个制冷单元将会工作在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下,即制冷单元会运行在最优能效比的工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对确定负荷率的过程以及对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的确定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301、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冷却水温度信息。
S302、根据所述冷源系统的能效比矩阵,确定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对应的最优能效比。
S303、根据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对应的最优能效比,确定对应的负荷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时,可以根据冷却水温度信息来确定。其中,对于冷源系统来说,都会存在一个能效比矩阵,所述能效比矩阵表示冷水机组在不同的冷却水温度和负荷率下工作时所对应的能效比。其中,与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可以称为最优负荷率。
因此,当采用冷却水温度信息确定最优负荷率时,可以先获取冷却水的温度信息,再通过查询能效比矩阵确定在该温度下的能效比最高的数值,进而确定与该能效比最高的数值对应的负荷率即为最优负荷率。
如表1所示,为变频19XR-A6HB6H646DR7机组能效比矩阵。其中,该机组在不同的冷却水温度及负荷率下,冷水机组产生不同的冷量及能效比。当冷却水温度确定时,负荷率从满负荷状态下降时,能效比先增大后减小,表1中对最优能效比的数据进行加粗表示。因此,通过查询能效比矩阵可以确定在某一冷却水温度下的最优负荷率。如对于表1中的冷水机组,当冷却水温度为34℃时,最优能效比为7.830,最优负荷率为70%;当冷却水温度为27℃时,最优能效比为12.030,最优负荷率为60%。
表1变频19XR-A6HB6H646DR7机组能效比矩阵
Figure BDA0002888038090000071
上述通过查询能效比矩阵可以确定与冷却水温度对应的最优能效比,进而确定最优负荷率,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最优负荷率。
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不考虑冷却水温度,而是使用固定的最优负荷率,例如,根据上述矩阵表格,不同温度下的最优能耗比对应的负荷率集中在70%、60%、50%,取平均最优能耗比对应的负荷率为60%,那么,可以按照负荷率60%来控制制冷单元,能够有效简化系统控制。
此外,还可以基于大数据来确定最优负荷率,即与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采用神经网络将冷源系统在之前工作过程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即将采集的多组工况参数以及每组工况参数对应的负荷率进行寻优训练,其中,工况参数可以包括上塔水温、下塔水温和环境温度,得到不同组的工况参数以及每组工况参数对应的最优负荷率。在确定最优负荷率时,可以采集工况参数,即上塔水温、下塔水温和环境温度,再将采集到的工况参数与神经网络数据存储的数据进行匹配,将匹配出的工况参数对应的最优负荷率作为与采集到的工况参数对应的负荷率。采用大数据确定最优负荷率的方法无需查询能效比矩阵,可以准确的确定最优负荷率。
S304、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获取冷源系统的总负荷,总负荷的获取方法可以通过冷源系统的参数来确定,其中参数可以包括冷却水温度及冷却水流量。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可以通过查阅冷水机组的参数来获取。
可选的,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包括:
通过设置在冷源系统出水口的流量计获取出水口的流量;通过设置在冷源系统入水口的温度计和出水口的温度计分别获取入水口温度和出水口温度;根据整个冷源系统的入水口温度、出水口温度和出水口的流量,确定冷源系统的总负荷。
在本实施例中,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与通过冷源系统的水流量和温度有关,具体的,可以通过流量计和温度计来确定水流量和温度。可以在冷源系统的出水口设置流量计,并在冷源系统的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温度计。其中,根据总负荷、流量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冷源系统的总负荷。则总负荷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其中,入口温度为T1,出口温度为T2,C表示比热容,Q表示冷源系统的总负荷,G表示流量,ρ表示水的密度。
Q=G*C(T2-T1)*ρ
通过获取冷源系统的流量及温度信息,并利用总负荷与温度及流量之间为关系,可以准确确定冷源系统的总负荷。
S305、将所述额定负荷与所述负荷率相乘,得到相乘结果,并计算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与所述相乘结果的比值。
S306、对所述比值取整,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总负荷、每个制冷单元的额定负荷以及负荷率后,可以确定启用制冷单元的数量。
其中,由于额定负荷表示100%工况下的额定制冷功率,则将额定功率与所述负荷率相乘后得到的相乘结果表示每个制冷单元中冷水机组所能产生的制冷功率。因此,将总功率与每个制冷单元中冷水机组所能产生的制冷功率相除即可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可采用如下公式表示:其中,M表示相除得到的比值,P表示冷源系统的总负荷,P0表示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x%表示负荷率。
M=P/(P0*x%)
在实际中,获取的比值M可能不是整数,而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整数,因此,可以对所述比值进行取整操作,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具体的,在进行取整操作时,可以采用任何取整方法,如四舍五入取整方法,例如,当计算得到的M为3.7时,可以四舍五入取整为4。当计算得到的M为3.3时,可以四舍五入取整为3。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准确确定在当前总负荷的情况下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对所述比值取整,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可以包括:
将所述比值向下取整,得到对应的第一整数,根据所述第一整数,在所述能效比矩阵中查找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能效比;将所述比值向上取整,得到对应的第二整数,根据所述第二整数,在所述能效比矩阵中查找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能效比;根据所述第一整数对应的能效比和所述第二整数对应的能效比,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根据比值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时,可以对所述比值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取整,获得取整后的第一整数和第二整数,并分别获取当启用的制冷单元的个数为第一整数时对应的第一负荷率,以及当启用的制冷单元的个数为第二整数时对应的第二负荷率,并通过查询能效比矩阵得到在第一负荷率和第二负荷率下与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两个能效比。确定两个能效比中的较大数值所对应的负荷率,并将该负荷率对应的整数值确定为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例如,当获取的比值为3.5时,可以通过向上取整得到第一整数4,向下取整得到第二整数3,若第一整数时对应的负荷率为60%,当第二整数时对应的负荷率为70%,若冷却水温度为30℃,则通过查询能效比矩阵,可以确定当制冷单元的数量为4时,也就是负荷率为60%时对应的能效比为9.865;当制冷单元的数量为3时,也就是负荷率为70%时对应的能效比为9.869,因此,可以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个数为3,此时的能效比最大。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使得能效比达到最优值。
此外,在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之后,还需要对制冷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制冷单元的个数为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在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后,还包括:
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小于N,则增加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大于N,则减少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其中,所述N为根据最优能效比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最优能效比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可以用N表示,获取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判断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与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N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所述关系控制制冷单元的数量。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小于N,则增加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大于N,则减少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等于N,则控制制冷单元的数量保持N。
例如,与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N等于4,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为6,则减少制冷单元的数量至4。
通过上述方法对制冷单元的数量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实际启用的制冷单元的个数为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和冷却塔;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为所述冷却塔的下塔水温信息。通过下塔水温信息可以快速实现对最优能耗比的查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其中,制冷单元中的板式换热器用于对冷冻水进行部分冷却,部分冷却后的冷冻水进入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可以将冷冻水的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冷却塔可以对由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其中,冷却塔的对冷却水降温后的温度可以用下塔水温表示。
其中,下塔水温可以直接反应冷水机组的能效比。对于冷却塔来说,当冷却塔的转速越高,冷却水温度越低即下塔水温越低,能够换取较多的冷冻水的热量,因此,冷水机组将冷冻水的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的耗电量就越少。相反的,当冷却塔的转速越低,冷却水温度越高即下塔水温越高,能够换取较少的冷冻水的热量,因此,冷水机组将冷冻水的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的耗电量就越多。
如表1所示,当冷水机组的负荷率保持不变时,冷却水的温度越低,能效比就越高,即冷水机组的耗电量就越少。
通过获取冷却水温度可以简便的确定冷水机组的能耗比。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装置4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401、确定模块402和控制模块403。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
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
第二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负荷率、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40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冷却水温度信息;
根据所述冷源系统的能效比矩阵,确定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对应的最优能效比;
根据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对应的最优能效比,确定对应的负荷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403,包括:计算单元和取整单元;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额定负荷与所述负荷率相乘,得到相乘结果,并计算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与所述相乘结果的比值;
所述取整单元,用于对所述比值取整,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取整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比值向下取整,得到对应的第一整数,根据所述第一整数,在所述能效比矩阵中查找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能效比;
将所述比值向上取整,得到对应的第二整数,根据所述第二整数,在所述能效比矩阵中查找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能效比;
根据所述第一整数对应的能效比和所述第二整数对应的能效比,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和冷却塔;
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为所述冷却塔的下塔水温信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小于N,则增加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
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大于N,则减少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
其中,所述N为根据最优能效比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的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器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其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通过总线503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所述存储器5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处理器5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源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器以及多个制冷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图2和图3所对应的实施例中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系统包括多个制冷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
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
根据所述负荷率、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冷源系统的最优能效比对应的负荷率,包括:
获取所述冷源系统的冷却水温度信息;
根据所述冷源系统的能效比矩阵,确定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对应的最优能效比;
根据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对应的最优能效比,确定对应的负荷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负荷率、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以及所述冷源系统中每个制冷单元对应的额定负荷,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额定负荷与所述负荷率相乘,得到相乘结果,并计算所述冷源系统的总负荷与所述相乘结果的比值;
对所述比值取整,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比值取整,得到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包括:
将所述比值向下取整,得到对应的第一整数,根据所述第一整数,在所述能效比矩阵中查找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能效比;
将所述比值向上取整,得到对应的第二整数,根据所述第二整数,在所述能效比矩阵中查找所述冷却水温度对应的能效比;
根据所述第一整数对应的能效比和所述第二整数对应的能效比,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和冷却塔;
所述冷却水温度信息为所述冷却塔的下塔水温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启用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后,还包括:
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小于N,则增加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
若当前运行的制冷单元的数量大于N,则减少所述制冷单元的数量到N;
其中,所述N为根据最优能效比确定的制冷单元的数量。
7.一种冷源系统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冷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以及多个制冷单元。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19604.0A 2021-01-07 2021-01-07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ctive CN112856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604.0A CN112856722B (zh) 2021-01-07 2021-01-07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9604.0A CN112856722B (zh) 2021-01-07 2021-01-07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722A true CN112856722A (zh) 2021-05-28
CN112856722B CN112856722B (zh) 2022-07-12

Family

ID=7600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9604.0A Active CN112856722B (zh) 2021-01-07 2021-01-07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672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7711A (zh) * 2021-09-13 2021-12-28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WO2024012545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能效比确定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3898A (ja) * 2002-05-23 2003-12-03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
CN102741623A (zh) * 2008-02-28 2012-10-1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制冷机和热源系统以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CN106642535A (zh) * 2016-11-16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冷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168030A (zh) * 2017-12-14 2018-06-15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制冷性能曲线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0260470A (zh) * 2019-06-20 2019-09-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群智能架构的中央空调并联冷机负荷优化分配方法
CN110553351A (zh) * 2019-09-06 2019-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设备负荷率的优化方法与空调云群控系统
CN111678247A (zh) * 2020-06-19 2020-09-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的运行控制方法、空调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3898A (ja) * 2002-05-23 2003-12-03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
CN102741623A (zh) * 2008-02-28 2012-10-1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制冷机和热源系统以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CN106642535A (zh) * 2016-11-16 2017-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空调冷站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168030A (zh) * 2017-12-14 2018-06-15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制冷性能曲线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10260470A (zh) * 2019-06-20 2019-09-2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基于群智能架构的中央空调并联冷机负荷优化分配方法
CN110553351A (zh) * 2019-09-06 2019-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设备负荷率的优化方法与空调云群控系统
CN111678247A (zh) * 2020-06-19 2020-09-18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设备的运行控制方法、空调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7711A (zh) * 2021-09-13 2021-12-28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WO2024012545A1 (zh) * 2022-07-13 2024-01-18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能效比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722B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56722B (zh)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EP3037745B1 (en) Heat sourc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10631212B (zh) 一种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
CN113449390B (zh) 空调选型方法、系统及装置
JP2007127321A (ja) 冷凍機の冷水負荷率制御装置
CN104126098A (zh) 热源系统及其控制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241210A (ja) 熱源機制御装置及び熱源機の制御方法
CN111425977A (zh) 一种多联式热管精密空调
CN111102691B (zh) 模块组合空调系统
CN113654224A (zh) 空调压缩机的频率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2012145263A (ja) 熱源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3847711A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0231841A (zh)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822903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制冷方法和系统
CN112856723B (zh) 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
CN115264973B (zh) 冷水机组及其理想能效比确定方法
CN116261300A (zh) 一种数据中心制冷设备与气流组织的联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15581032A (zh) 冷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119478A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2857132B (zh) 冷却塔、冷却塔检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03924B (zh) 四通阀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375476B (zh) 冷却塔风机群组的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6202189A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612166B (zh) 一种空调过冷器、调节空调系统过冷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07078A (zh) 一种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