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723B - 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56723B CN112856723B CN202110020599.5A CN202110020599A CN112856723B CN 112856723 B CN112856723 B CN 112856723B CN 202110020599 A CN202110020599 A CN 202110020599A CN 112856723 B CN112856723 B CN 1128567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cooling water
- plate heat
- flow ratio
- water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并根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温信息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所述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通过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水塔的水温信息可以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并根据该流量比对冷却水泵进行变频控制,可以降低冷却水泵的能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中,需要采用冷却水泵来驱动冷却水进行循环流动,冷却水经过水泵流经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再将换热后温度升高的冷却水流进冷却塔,以实现将换热后的水温降低。
在实际中,对冷却水泵的变频控制方式主要为根据固定的冷却塔的上下水的温差,来控制水泵的变频运行,该方法无法确保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水量,系统的稳定性较差。或者,根据固定的冷却塔的上下水的压差,来控制水泵的变频运行,当空调末端的负荷变化时,流经板式换器所需的水量会发生变化,在不同水量下基于同样的压差去控制变频水泵,还会存在不节能的问题。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冷却水泵的变频控制方式具有系统的稳定性差或水泵节能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冷却水泵的变频控制方式具有系统的稳定性差和水泵节能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制冷单元中的冷却水泵,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以及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却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冷却塔的下塔口连接;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口连接,另一支路与板式换热器的旁通支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与所述旁通支路汇合并与冷却塔的上塔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并根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温信息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
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所述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
可选的,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以及,获取所述冷却塔的上塔水温和下塔水温;
相应的,根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温信息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包括:
根据所述上塔水温、下塔水温、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可选的,根据所述上塔水温、下塔水温、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包括:
将所述上塔水温与所述下塔水温相减,得到第一相减结果,将所述出水温度与所述进水温度相减,得到第二相减结果,将第所述二相减结果与温差参数相加,得到相加结果,并计算所述第一相减结果与所述相加结果的比值;
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可选的,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包括:将所述比值确定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第一流量比;
相应的,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包括: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大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小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的,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包括:
将常数值1减去所述比值得到第三相减结果,将所述第三相减结果确定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第二流量比。
相应的,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小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大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水泵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制冷单元中的冷却水泵,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以及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却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冷却塔的下塔口连接;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口连接,另一支路与板式换热器的旁通支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与所述旁通支路汇合并与冷却塔的上塔口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并根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温信息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与所述流量比对应的流量比;
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流量比和所述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水泵控制器,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控制器以及制冷单元。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并根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温信息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所述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上述方法通过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水塔的水温信息可以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并根据该流量比对冷却水泵进行变频控制,可以降低冷却水泵的能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泵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空调工作在自由冷却模式下时,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板式换热器、冷却水泵、阀门1和阀门2。
其中,自由冷却模式是指仅使用板式换热器和冷却塔对空调末端的冷冻水进行冷却,而不采用冷水机组对冷冻水进行冷却。其中,冷却塔流出的低温水经过冷却水泵,一部分通过阀门1旁通板式换热器,经过冷却塔的上塔口进入冷却塔;另一部分通过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口,流经板式换热器与冷冻水进行换热,输出高温水并通过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和阀门2从板式换热器流出,经过冷却塔的上塔口进入冷却塔。其中旁通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与流经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要维持在一定比例,以使的当空调末端的负荷突然增大时,能调节两个阀门的开度,使得短时间内流经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增多。
在自由冷却模式的工况下,在对冷却水泵进行控制时,若采用工频运行方式,即使水泵一直处于固定频率下工作,则会不利于系统的节能。若采用固定冷却塔上下水温差的方法进行控制,则当温差加大时则需提高冷却水泵的频率,从而阀门1和阀门2的开度将会受冷冻水出水口处的温度计的控制,使得流经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变少,则会存在流经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不足,使得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较差。
此外,当采用根据固定的冷却塔的上下水的压差,来控制水泵的变频运行,由于空调末端负荷的变化会使得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水量改变,而水量改变时水泵的频率将保持变换,也会存在水泵的节能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旁通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温度未发生变化,冷却塔仅对流经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因此,根据上述水温信息可以确定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采用该流量比对冷却水泵进行变频控制,可以实现降低冷却水泵的能耗,同时还可以保证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水量可以满足空调末端负荷的需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水冷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制冷单元中的冷却水泵,如图1所示,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以及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却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冷却塔的下塔口连接;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口连接,另一支路与板式换热器的旁通支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与所述旁通支路汇合并与冷却塔的上塔口连接。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由冷却水泵控制装置执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201、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并根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温信息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在本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用于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对空调末端的冷冻水进行降温,因此,进入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温度较低,经过换热后流出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温度升高。板式换热器流出的冷却水经过冷却塔进行降温,并经过冷却水泵再次进入板式换热器。此外,板式换热器还有一旁通支路,用于满足负荷增大时所需的流量。其中,对于旁通支路来说冷却水并未用于换热,但是,旁通支路的冷却水需要进行循环,即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需要流经冷却塔和冷却水泵。
实际中,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的能量与冷却塔的能量变化相等。而板式换热器与冷却塔的能量变化与水温有关,因此,可以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根据板式换热器的热交换的能量与冷却塔的能量变化相等来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其中,温度信息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来获取。从温度传感器获取水温信息,可以是实时获取水温信息,并根据水温信息实时计算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也可以是每隔预设时间获取水温信息,并计算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如每隔5分钟计算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S202、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
在本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可以用于表示通过板式换热器两路的流量与流经冷却水泵的总流量的关系。预设流量比可以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表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与流经冷却水泵的总流量的比例关系;预设流量比还可以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表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与流经冷却水泵的总流量的比例关系。其中,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与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之和为1。
其中,预设流量比需要满足空调末端的负载突然增大时所需要的流量,预设流量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S203、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所述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之后,可以根据确定的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并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其中,通过板式换热器两路的流量与冷却水泵的频率有关。例如,当冷却水泵的频率较高时,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能量就会越多,则冷冻水出水口处的温度就降低,将会使得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减少,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增加。
基于上述控制过程,可以根据获取的流量比与预设流量比之间的关系去控制冷却水泵的频率。在控制冷却水泵的频率时可以采用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式来实现。即根据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预设流量比得到偏差值,再根据偏差值通过比例、积分或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冷却水泵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温度信息和冷却塔的温度信息,能够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根据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和预设流量比之间的关系去控制冷却水泵,能够调节冷却水泵的频率,节省冷却水泵的能耗,同时,该方法还可以保证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
此外,该方法在对冷却水泵进行控制时与管道的阻力无关,无需由于管路积垢导致管路压力发生变化时调整压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对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的过程及对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301、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以及,获取所述冷却塔的上塔水温和下塔水温。
如图1所示,为了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温度信息,可以在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在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设置温度传感器,从而获取板式换热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T1和出水温度T2。
同样的,对于冷却塔的温度信息也可以采用设置温度传感器的方式来获取,即在冷却塔的上塔口设置温度传感器在冷却塔的下塔口设置温度传感器,从而获取冷却塔的上塔水温T3和下塔水温T4。
S302、根据所述上塔水温、下塔水温、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确定比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上述温度信息后,可以根据上述温度信息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可选的,根据所述上塔水温、下塔水温、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可选的,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上塔水温与所述下塔水温相减,得到第一相减结果,将所述出水温度与所述进水温度相减,得到第二相减结果,将所述第二相减结果与温差参数相加,得到相加结果,并计算所述第一相减结果与所述相加结果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水温度T1和出水温度T2以及上塔水温T3和下塔水温T4之后,可以根据温度差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其中,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表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由于流经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的能量变化量就等于冷却塔将上塔水温T3变化为下塔水温T4的过程的能量变化量。
设G表示冷却水泵的总流量,C表示比热容,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为LJ%,ρ表示水的密度,则流经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的能量变化量可以表示为Q1,计算公式如下:
Q1=G*LJ%*C*(T2-T1)*ρ
冷却塔将上塔水温T3变化为下塔水温T4的过程的能量变化量可以表示为Q2,计算公式如下:
Q2=G*C*(T3-T4)*ρ
由于Q1等于Q2,则可以得到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在实际中,可以根据将所述上塔水温与所述下塔水温相减,得到第一相减结果,即上述公式中的分子部分;将所述出水温度与所述进水温度相减,得到第二相减结果,即上述公式中的分母部分;此外,为了避免出现分母为零的情况,需要在分母部分添加一个温差参数,温差参数可以为一个较小数值,如0.01。
在得到比值之后,可以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其中,由于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包括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因此,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的确定方法及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包括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为采用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所述方法包括:S303和S304。
S303、将所述比值确定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第一流量比。
根据上述公式的推导过程可知,所述比值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则第一流量比为预设的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该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第一流量比为70%,此处对于第一流量比的取值不做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流量比越大时,冷却水泵维持旁通过板式换热器的流量越少,而旁通支路的流量不参与热交换,因此冷却水泵的能耗越小。
S304、比较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第一流量比,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
可选的,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大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小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
在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进行说明之前,需要先对板式换热器两路流量变化进行说明。
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一阀门与板式换热器的旁通支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通过第二阀门与旁通支路汇合并与冷却塔的上塔口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冷冻水出水口处的温度;根据冷冻水出水口处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流经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量。
如图1所示,板式换热器的阀门1和阀门2的开度受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的控制,当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需要较多的冷却水流经板式换热器参与热交换,则会控制阀门1开度减小,阀门2开度增加;当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需要较少的冷却水流经板式换热器即可满足条件,则会控制阀门1得开度增加,阀门2的开度减小。
其中,冷冻水出水口处的温度可以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获取,阀门1和阀门2接收冷冻水出水口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息,根据温度信息调整阀门的开度。
在上述通过冷冻水出水口处的温度控制流经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量的基础上,对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在确定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第一流量比之后,可以将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当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表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增多,即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高于预设值,需要较多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因此,为了使得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接近预设流量比,需要提高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使得冷却水的循环速度加快,使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恢复至预设值。
相反的,当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表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减少,即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低于预设值,需要较少的冷却水即可满足条件,因此,为了使得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接近预设流量比,需要降低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使得冷却水的循环速度减慢,使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恢复至预设值。
当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表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与预设值相同,使得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即可。
例如,当第一流量比为70%时,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为75%,则提高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当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为65%时,降低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当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为70%时,保持当前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不变。
第二种方法为采用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所述方法包括:S305和S306。
S305、将常数值1减去所述比值得到第三相减结果,将所述第三相减结果确定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第二流量比。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与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之和为1,因此,也可以采用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进行计算。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就等于常数值1减去所述比值得到的第三相减结果。若采用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则预设流量比采用预设的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此处定义为第二流量比。如,该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第二流量比为30%,此处对于第二流量比的取值不做限制。
S306、比较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第二流量比,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
可选的,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小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大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
在确定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第二流量比之后,可以将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当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所述第二流量比时,表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增多,即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低于预设值,需要较少的冷却水即可满足热交换的需求,因此,为了使得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接近预设流量比,需要降低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使得冷却水的循环速度减慢。
相反的,当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所述第二流量比时,表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减少,即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高于预设值,需要较多的冷却水参与热交换,因此,为了使得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接近预设流量比,需要提高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使得冷却水的循环速度加快。
通过调整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可以使冷冻水出水口的温度趋于预设值,从而控制阀门的开度,调整板式换热器两路的水量。
当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所述第二流量比时,表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与预设值相同,使得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即可。
例如,当第二流量比为30%时,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为40%,则降低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当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为20%时,则提高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当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为30%时,保持当前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不变。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冷却水泵进行变频控制,同时能够维持板式换热器两路的流量处于预设值,具有控制方式简单有效的优点。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泵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泵控制装置40,所述控制装置40用于控制制冷单元中的冷却水泵,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以及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却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冷却塔的下塔口连接;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口连接,另一支路与板式换热器的旁通支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与所述旁通支路汇合并与冷却塔的上塔口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401、获取模块402和控制模块403。
确定模块401,用于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并根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温信息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与所述流量比对应的流量比;
控制模块403,用于将所述流量比和所述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
可选的,确定模块401在获取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冷却塔的水温信息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以及,获取所述冷却塔的上塔水温和下塔水温;
确定模块401在根据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温信息和所述冷却塔的水温信息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上塔水温、下塔水温、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可选的,确定模块401在根据所述上塔水温、下塔水温、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上塔水温与所述下塔水温相减,得到第一相减结果,将所述出水温度与所述进水温度相减,得到第二相减结果,将所述第二相减结果与温差参数相加,得到相加结果,并计算所述第一相减结果与所述相加结果的比值;
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可选的,确定模块401在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时,具体用于:
将所述比值确定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第一流量比;
控制模块403在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时,具体用于: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大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小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
可选的,确定模块401在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时,具体用于:
将常数值1减去所述比值得到第三相减结果,将所述第三相减结果确定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第二流量比。
控制模块403在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时,具体用于: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小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大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泵控制装置,可以实现上述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泵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泵控制器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其中,处理器501、存储器502通过总线503连接。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所述存储器502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器50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处理器5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器以及制冷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一种示例性的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设备中。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图2和图3所对应的实施例中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冷却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控制制冷单元中的冷却水泵,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以及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却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冷却塔的下塔口连接;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口连接,另一支路与板式换热器的旁通支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与所述旁通支路汇合并与冷却塔的上塔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以及,获取所述冷却塔的上塔水温和下塔水温,并将所述上塔水温与所述下塔水温相减,得到第一相减结果,将所述出水温度与所述进水温度相减,得到第二相减结果,将所述第二相减结果与温差参数相加,得到相加结果,并计算所述第一相减结果与所述相加结果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
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和所述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包括:将所述比值确定为流经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第一流量比;
相应的,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包括: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大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小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流经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所述第一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包括:
将常数值1减去所述比值得到第三相减结果,将所述第三相减结果确定为旁通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第二流量比;
相应的,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包括:
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大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小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小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大于当前运行频率;当所述比较结果为旁通板式换热器流量比等于第二流量比时,控制所述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等于当前运行频率。
4.一种冷却水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制冷单元中的冷却水泵,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冷却塔、冷却水泵以及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却水泵的入水口与所述冷却塔的下塔口连接;所述冷却水泵的出水口连接两条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口连接,另一支路与板式换热器的旁通支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冷却水出水口与所述旁通支路汇合并与冷却塔的上塔口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和出水温度,以及,获取所述冷却塔的上塔水温和下塔水温,并将所述上塔水温与所述下塔水温相减,得到第一相减结果,将所述出水温度与所述进水温度相减,得到第二相减结果,将所述第二相减结果与温差参数相加,得到相加结果,并计算所述第一相减结果与所述相加结果的比值;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流量比;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板式换热器的预设流量比;所述预设流量比为与所述流量比对应的流量比;
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流量比和所述预设流量比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控制冷却水泵的运行频率。
5.一种冷却水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6.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器以及制冷单元。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水泵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20599.5A CN112856723B (zh) | 2021-01-07 | 2021-01-07 | 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20599.5A CN112856723B (zh) | 2021-01-07 | 2021-01-07 | 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56723A CN112856723A (zh) | 2021-05-28 |
CN112856723B true CN112856723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6005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20599.5A Active CN112856723B (zh) | 2021-01-07 | 2021-01-07 | 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567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59897B (zh) * | 2021-06-02 | 2022-05-27 | 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换流阀水冷却系统内循环水出水温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8502517B (zh) * | 2024-07-17 | 2024-10-01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空气储能换热器温度平衡结构及方法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58874B1 (en) * | 1999-04-12 | 2003-12-09 | Richard W. Trent | Advanced, energy efficient air conditioning, dehumidification and reheat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008116059A (ja) * | 2006-06-16 | 2008-05-22 | Kiyoshi Yanagimachi | 電子空調ユニット |
CN101650056A (zh) * | 2009-09-09 | 2010-02-17 | 北京康孚环境控制有限公司 | 冷却塔和冷水机组联合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806488A (zh) * | 2010-03-16 | 2010-08-18 | 上海建科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节能型冷却塔供冷系统及其供冷方法 |
CN202403378U (zh) * | 2011-12-30 | 2012-08-29 |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凝水冷量回收利用中央空调装置 |
CN205505256U (zh) * | 2016-02-29 | 2016-08-24 | 上海冰核时代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 一种集成自然冷却的模块化冷冻站系统 |
CN106051981A (zh) * | 2016-07-08 | 2016-10-26 | 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温驱双冷源的制冷方法 |
CN206055810U (zh) * | 2016-09-30 | 2017-03-29 |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空调的联合供冷系统 |
CN207706610U (zh) * | 2017-12-26 | 2018-08-07 | 酷仑冷却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绝热闭式冷却系统 |
CN209263233U (zh) * | 2018-12-27 | 2019-08-16 |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工厂用节能型水循环换热装置 |
CN110793379A (zh) * | 2019-11-19 | 2020-02-14 | 上海颢世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冷却塔的循环水管理设备、循环系统及管理方法 |
CN111237926A (zh) * | 2020-01-14 | 2020-06-05 | 上海能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消防水池实现蓄冷的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US10869410B1 (en) * | 2019-06-27 | 2020-12-15 | Munters Corporation | Air handling unit with indirect air-side economizer and decoupled variable speed scavenger and condenser fan contro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8965B (zh) * | 2011-09-16 | 2013-06-05 | 浙江大学 | 一种多功能变频中央空调实验平台 |
CN104197446A (zh) * | 2014-08-29 | 2014-12-10 | 严瀚 | 一种动态双冷源预冷节能空调系统 |
CN104374018A (zh) * | 2014-12-03 | 2015-02-25 | 郭祥 | 一种数据中心水冷集中高效冷却节能系统 |
CN106051960A (zh) * | 2016-05-18 | 2016-10-26 | 江苏天纳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制冷与板换免费制冷时冷却塔群冷热水混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107806695B (zh) * | 2016-08-29 | 2019-12-10 | 广东迪奥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节能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844413B (zh) * | 2016-10-21 | 2021-04-0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系统 |
CN107490116B (zh) * | 2017-09-19 | 2023-05-26 | 东莞市振海制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CN108332326A (zh) * | 2018-02-12 | 2018-07-27 | 深圳市云科设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 |
CN210373980U (zh) * | 2019-07-03 | 2020-04-21 |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 |
KR20200002043U (ko) * | 2020-09-01 | 2020-09-21 | 지.씨.티 주식회사 | 비산(飛散) 방지 조립체가 부착된 냉각탑 |
-
2021
- 2021-01-07 CN CN202110020599.5A patent/CN1128567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58874B1 (en) * | 1999-04-12 | 2003-12-09 | Richard W. Trent | Advanced, energy efficient air conditioning, dehumidification and reheat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008116059A (ja) * | 2006-06-16 | 2008-05-22 | Kiyoshi Yanagimachi | 電子空調ユニット |
CN101650056A (zh) * | 2009-09-09 | 2010-02-17 | 北京康孚环境控制有限公司 | 冷却塔和冷水机组联合供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806488A (zh) * | 2010-03-16 | 2010-08-18 | 上海建科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节能型冷却塔供冷系统及其供冷方法 |
CN202403378U (zh) * | 2011-12-30 | 2012-08-29 |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凝水冷量回收利用中央空调装置 |
CN205505256U (zh) * | 2016-02-29 | 2016-08-24 | 上海冰核时代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 一种集成自然冷却的模块化冷冻站系统 |
CN106051981A (zh) * | 2016-07-08 | 2016-10-26 | 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温驱双冷源的制冷方法 |
CN206055810U (zh) * | 2016-09-30 | 2017-03-29 |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空调的联合供冷系统 |
CN207706610U (zh) * | 2017-12-26 | 2018-08-07 | 酷仑冷却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绝热闭式冷却系统 |
CN209263233U (zh) * | 2018-12-27 | 2019-08-16 | 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工厂用节能型水循环换热装置 |
US10869410B1 (en) * | 2019-06-27 | 2020-12-15 | Munters Corporation | Air handling unit with indirect air-side economizer and decoupled variable speed scavenger and condenser fan control |
CN110793379A (zh) * | 2019-11-19 | 2020-02-14 | 上海颢世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冷却塔的循环水管理设备、循环系统及管理方法 |
CN111237926A (zh) * | 2020-01-14 | 2020-06-05 | 上海能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消防水池实现蓄冷的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56723A (zh) | 2021-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56723B (zh) | 冷却水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制冷系统 | |
JP5234435B2 (ja) | フリークーリング用の冷熱源装置並びに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方法 | |
US9562701B2 (en) |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WO2017060103A1 (en) | Cooling tower controlling system and cooling tower controlling method | |
CN113720031A (zh) | 一种带过冷增焓的双通道温控装置、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12096265A1 (ja) | 熱源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CN107560207A (zh) | 螺杆式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3170753A (ja) | 冷凍機システム | |
JP5013974B2 (ja) | 冷却水温度の推測方法および推測装置 | |
JP4523461B2 (ja) | 1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における運転制御方法 | |
CN113720032A (zh) | 一种带过冷增焓的双通道温控装置、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2856722B (zh) |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11271809A (zh)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20183816A (ja) | 熱源システム、目標運転容量推定方法、目標運転容量推定プログラム | |
JP2014141891A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 | |
JP2011226680A (ja) | 冷却水製造設備 | |
JP2006250445A (ja) | 2ポンプ方式熱源設備における運転制御方法 | |
JP2008224155A (ja) | 氷蓄熱式熱源機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3550336B2 (ja) | 冷暖房システム | |
EP4067760B1 (en) |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 |
CN112857132B (zh) | 冷却塔、冷却塔检测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957781B2 (ja) | 空気調和機における室内電動弁の制御方法 | |
CN112682905B (zh) | 一种补液式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终端 | |
JP2017057856A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 | |
JP2013117360A (ja)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