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1841A -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31841A
CN110231841A CN201910330789.XA CN201910330789A CN110231841A CN 110231841 A CN110231841 A CN 110231841A CN 201910330789 A CN201910330789 A CN 201910330789A CN 110231841 A CN110231841 A CN 110231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source
source system
temperature
operating status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307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31841B (zh
Inventor
刘天伟
李程贵
杨培艳
侯晓雯
王青
王轶哲
刘伟
孟繁跃
李璟波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307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231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231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1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31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31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3/00Control of temperature
    • G05D23/19Control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23/30Automatic controllers with an auxiliary heating device affecting the sensing element, e.g. for anticipating change of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室外温度;根据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其中,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控制冷源系统的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中的至少一种为运行状态的模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保证冷源供给的稳定性,且大大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对数据的大量需求,加上互联网的不断完善,大型数据中心飞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运行时会产生很多热量,这就需要专用的冷源系统来对此进行冷却。并且由于数据中心的特殊性,数据中心需在全年的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相应的对冷源系统的要求也是不间断运行。
然而现有的冷源系统的运行模式能耗大,且无法保证冷源供给的稳定性,对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保证冷源供给的稳定性,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且大大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室外温度;
根据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
其中,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控制冷源系统的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中的至少一种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源系统控制装置,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室外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
其中,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控制冷源系统的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中的至少一种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源系统控制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在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室外温度;根据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其中,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控制冷源系统的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中的至少一种为运行状态的模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保证冷源供给的稳定性,且大大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的冷源系统模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运行是会产生废热,需要将这些废热排出去以防数据中心温度过高。为了散热,目前通常是人为的调节冷源系统的运行模式,并未对冷源系统运行模式的温度范围进行明确。然而,冷源系统中制冷设备的制冷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对冷源系统的控制方式,容易出现冷水机组的供、回水温差过小导致冷水机组停机,板式换热器在外界温度突然升高时无法提供冷源等无法保证冷源供给的稳定性的情况。另外,也存在冷源系统功耗大、制冷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当前室外温度。
S120,根据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
其中,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控制冷源系统的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中的至少一种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保证冷源供给的稳定性,且大大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这里,当前室外温度指被控降温对象的室外的当前温度,例如数据中心的当前室外温度。每个预设温度区间对应一种运行模式,确定了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即可确定冷源系统对应的运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对应的运行模式运行。
本发明的冷源系统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的冷源系统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冷源系统的制冷设备包括三台冷水机组、三台板式换热器和两台水源热泵机组。每台冷水机组配套一组冷却塔,每组冷却塔可以包含九台风机,其中设置冷却塔能够保证冷水机组的稳定运行,因为冷却塔的风机能够通过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处理,进而对冷水机组的冷凝器降温。末端空调设置在数据中心室内,末端空调与冷源系统连接,通过该冷源系统实现对数据中心的冷源供给。为了保证对数据中心的全年不间断供冷,冷源系统的制冷设备的数量均可采用N+1的方式设置,即多余1套用来备用。图2仅仅是一个示意图,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冷源系统中的制冷设备。
根据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预设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包括以下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若当前室外温度属于第一温度区间,选择第一运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第一运行模式运行;其中,第一运行模式为控制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冷水机组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例如,可以是控制第一预定数量的冷水机组处于运行状态;若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的制冷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二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的制冷量满足总冷量需求。冷水机组的开启数量可以从1台开始,并判断1台冷水机组的制冷量是否满足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若不满足,则依次增加冷水机组的开启数量。例如,以每次1台的数量增加冷水机组的开启数量。
总冷量需求可以是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Q=IT负载×PUE (1)
其中,Q为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IT负载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设备,PUE为数据中心的能效指标,其他设备包括消防设备、照明设备、末端空调等。
根据上述公式(1)和(2),计算出来的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更准确。
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可以通过公式(3)计算:
Q冷机=Cp*r*Vs*ΔT (3)
其中,Q冷机为冷水机组的制冷量,Cp为定压比热(KJ/kg.℃),r为比重量(Kg/m3),Vs为水流量(m3/h),ΔT为冷水机组的出水温度与进水温度的水温差(℃)。
这里,第一温度区间可以是一个温度相对较高的温度区间,例如温度不低于15℃的温度区间。在第一温度区间内,板式换热器无法制冷,且无需利用水源热泵机组对数据中心所在源区进行供暖。
因此,在第一温度区间时以单独控制冷水机组的方式提供冷源,不仅能够达到数据中心的冷源需求,而且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实现方式二:若当前室外温度属于第二温度区间,选择第二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其中,第二行模式为控制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板式换热器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例如,可以是控制第三预定数量的板式换热器处于运行状态;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四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满足总冷量需求。板式换热器的开启数量可以从1台开始,并判断1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是否满足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若不满足,则依次增加板式换热器的开启数量。例如,以每次1台的数量增加板式换热器的开启数量。这里,总冷量需要可以是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
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可以通过公式(4)计算:
其中,Q板换为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t为室外温度。
这里,第二温度区间的最高温度不高于第一温度区间的最低温度。例如温度在6℃~15℃的一个温度区间。在第二温度区间内,板式换热器能够制冷,且无需利用水源热泵机组对数据中心所在源区进行供暖。且在此温度区间内,在满足数据中心的冷源需求的条件下,板式换热器的能耗低于冷水机组的能耗。
在第二温度区间时以单独控制板式换热器的方式提供冷源,不仅能够达到数据中心的冷源需求,而且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实现方式三:若当前室外温度属于第三温度区间,选择第三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其中,第三行模式为控制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水源热泵机组为运行状态的模式,或者,所述第三行模式为控制所述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水源热泵机组和至少一台板式换热器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例如,可以是控制第五预定数量的水源热泵机组处于运行状态;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六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若冷源系统的全部水源热泵机组均被开启,且全部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无法满足总冷量需求,控制第七预定数量的板式换热器处于运行状态;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与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之和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四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与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之和满足总冷量需求。这里,总冷量需要可以是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
水源热泵机组的开启数量可以从1台开始,并判断1台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是否满足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若不满足,则依次增加水源热泵机组的开启数量。例如,以每次1台的数量增加水源热泵机组的开启数量,以每次1台的数量增加板式换热器的开启数量。。
冷源系统的水源热泵机组数量是有限的,当全部的水源热泵机组均被开启仍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的冷量需求,则开启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开启数量可以从1台开始,并判断全部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及1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之和是否满足数据中心的负载设备的总冷量需求。若不满足,则依次增加水源热泵机组的开启数量。
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可以通过公式(5)计算:
Q余热=38.136Δt-0.633 (5)
其中,
其中,Q余热为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Δt为水源热泵机组采暖用热水侧水的平均温度与水源热泵机组低温水源侧水的平均温度之差,th,i为水源热泵机组采暖用热水侧的供水温度,th,o为水源热泵机组采暖用热水侧的回水温度,tc,i为水源热泵机组低温水源侧的进水温度,tc,o为水源热泵机组低温水源侧的出水温度。
这里,第三温度区间的最高温度不高于第二温度区间的最低温度。例如温度在不高于6℃的一个温度区间。在第三温度区间内,水源热泵机组用于余热回收,且板式换热器可良好运行,所以停用冷水机组。
在第三温度区间时以控制水源热泵机组和板式换热器的方式提供冷源,不仅能够达到数据中心的冷源需求,而且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优选地,可以根据冷源系统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温度区间。例如,根据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温度区间。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为上述关系式(4)。
如图3所示的板式换热器换热效果的与室外温度函数图,该图通过统计现场大量数据得出。可以看到,当室外温度在6℃以下时,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达到最大值,即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达到最大值,此时Q板换=7032KW。当室外温度在6℃至15℃时,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Q板换与温度变化成二次函数图像,且6℃时,此函数达到最大值。当15℃时,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板式换热器冷却水侧高于冷冻水侧温度,无法制冷,因此板式换热器换热无法提供满足末端负责要求的冷源,故制冷量无限趋近0。
根据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可以为T≥15℃;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可以为6℃<t<15℃,第三预设温度区间可以为t≤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板式换热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温度区间,能够在当前室外温度下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防止板式换热器无法制冷时被开启,保证了冷源供给的稳定性,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且大大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优选地,在获取当前室外温度之后,可以先获取当前日期,确定当前日期所属的时间段;则将与第一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为;若当前日期属于第二时间段,则将与第一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若当前日期属于第三时间段,则将与第三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
例如,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及第三时间段分别对应夏季、过渡季节及冬季。夏季和冬季时温度比较稳定,夏季一般不低于15°,冬季一般不高于6°。此时可不必检测室外温度,而直接将室外温度确定为属于夏季和冬季对应的温度区间。过渡季节的温度不稳定,需要对室外温度进行实际检测,并确定实际检测的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进而选择合适的冷源系统的运行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省去特定时间段内的温度采集,简化了流程,且不影响冷源供给的稳定性。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将季节分为了夏季、过渡季节和冬季。
夏季模式:
夏季(一般是6-9月)数据中心室外温度一般在20度以上,此时根据板式换热器运行原理,其无法制造冷源,且园区无需供暖,余热回收系统不开启,故单独控制冷水机组提供冷源。正常情况下冷水机组使用功率为最大功率的70%左右,当单台冷水机组的制冷量无法满足末端负载总冷量需求时,此时开启第二套冷水机组,依次类推,直至Q≤Q冷机。通过现场记录的实际负载情况与当时开启的冷水机组数量做出统计,如表所示的1末端负载总冷量需求与冷水机组开启数量关系表。
表1
末端负载总冷量需求(kw) 制冷设备名称 开启数量
Q<4922 冷水机组 1台
5000<Q<9844 冷水机组 2台
10000<Q<14766 冷水机组 3台
过渡季节模式:
过渡季节采用板式换热器与冷水机组联动运行的方式。结合板式换热器与冷水机组制冷原理与运行方式,根据现场记录数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训练学习得出,当室外温度在6-15度时,板式换热器可提供制冷,根据上述板式换热器制冷量分段函数可计算出,此时板换制冷量不足7032KW。此时当Q<Q板换时,开启第一套板式换热器,当单台板式换热器制冷量无法满足末端负载总冷量需求,开启第二套板式换热器,并以此类推。假如每座制冷站共3套板式换热器,当开启3台板式换热器后,依旧存在Q>Q板换的情况时,可以选择开启冷水机组。
当室外温度在15-20度时,此时选择控制冷水机组的方式。开启一台冷水机组后,若Q>Q冷机,则开启第二台冷水机组,并以此类推。
当采用联动模式时,根据某一现场末端负载冷量需求、环境温度与当时正在使用的冷源系统设备类型与数量的记录,通过分析以上数据,训练学习得出设备开启数量表,如表2末端负载总冷量需求、室外环境温度与设备开启数量关系表。
表2
末端冷量 环境温度 开启设备名称 开始设备数量
Q<3516 6-15度 板式换热器 1
Q<3516 15-20度 冷水机组 1
3516<Q<7032 6-15度 板式换热器 2
3516<Q<7032 15-20度 冷水机组 1
7032<Q<10548 6-15度 板式换热器 2
7032<Q<10548 15-20度 冷水机组 2
10548<Q<15000 6-15度 板式换热器 3
10548<Q<15000 15-20度 冷水机组 3
在过渡季节采用板式换热器与冷水机组联动方式能够满足冷源系统的高可靠性、高效率要求。
冬季模式:
冬季采用水源热泵机组结合板式换热器的模式。冬季水源热泵机组收集由机房模块设备散出的热量,经由热泵机组做功后,将热量传递至热水采暖系统。根据上述水源热泵机组吸热量计算公式得出,园区单台水源热泵机组吸热量最高可达700kw。例如,制冷站共配置2台水源热泵机组,当末端负载高于1400kw时,冷冻水结合板式换热器备降温后重新回指机房制冷。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原理图可见附图5。
由于水源热泵机组用于冬季余热回收,此时板式换热器可良好运行,故冷水机组可停用,这种情况下采用控制水源热泵机组和板式换热器的方式为数据中心提供冷源。当余热回收可以满足末端负载总冷量需求时,即Q<Q余热,此时开启水源热泵,若一套水源热泵无法满足,优先开启第二套。若全部的水源热泵机组被开启后,仍是Q>Q余热,此时开启第一套板式换热器,若依旧无法满足末端负载总冷量需求,开启第二套板式换热器,以此类推。
根据某一现场记录的具体末端负载需求冷量与余热吸收量、板式换热器制冷量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正常情况时开启设备数量,如表3末端负载总冷量需求与冷源系统的制冷设备开启数量关系表。
表3
在冬季时,利用水源热泵机组和板式换热器的方式对数据中心提供冷源,保证了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而且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数据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当前室外温度;
控制模块602,用于根据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
其中,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控制冷源系统的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中的至少一种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02具体用于:
若当前室外温度属于第一温度区间,选择第一运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第一运行模式运行;其中,第一运行模式为控制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冷水机组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若当前室外温度属于第二温度区间,选择第二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其中,第二行模式为控制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板式换热器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若当前室外温度属于第三温度区间,选择第三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其中,第三行模式为控制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水源热泵机组为运行状态的模式,或者,第三行模式为控制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水源热泵机组和至少一台板式换热器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02具体用于:
控制第一预定数量的冷水机组处于运行状态;
若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的制冷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二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的制冷量满足总冷量需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02具体用于:
控制第三预定数量的板式换热器处于运行状态;
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四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满足总冷量需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02具体用于:
控制第五预定数量的水源热泵机组处于运行状态;
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六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
若冷源系统的全部水源热泵机组均被开启,且全部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无法满足总冷量需求,控制第七预定数量的板式换热器处于运行状态;
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与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之和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四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与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之和满足总冷量需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02具体用于:
根据冷源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第一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和第三温度区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02具体用于:
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表达式为:
其中,Q板换为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t为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区间为t≥15℃、第二温度区间为6℃<t<15℃和第三温度区间为t≤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数据获取模块601具体用于:
获取当前日期,确定当前日期所属的时间段;
若当前日期属于第一时间段,则将与第一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
若当前日期属于第二时间段,则将当前室外的实际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
若当前日期属于第三时间段,则将与第三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保证冷源供给的稳定性,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且大大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装置,能够保证冷源供给的稳定性,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安全稳定运行,且大大降低了冷源系统的能耗。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源系统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在冷源系统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3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3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3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3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3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3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3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30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处理器3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3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冷源系统控制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303和总线310。其中,如图3所示,处理器301、存储器302、通信接口303通过总线310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303,主要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310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在线数据流量计费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发明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冷源系统控制设备可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从而实现结合图1和图6描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和装置。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发明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述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
其中,所述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控制所述冷源系统的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中的至少一种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述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包括:
若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属于预设的第一温度区间,选择第一运行模式并控制所述冷源系统以所述第一运行模式运行;其中,所述第一运行模式为控制所述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冷水机组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若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属于预设的第二温度区间,选择第二行模式并控制所述冷源系统以所述第二运行模式运行;其中,所述第二行模式为控制所述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板式换热器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若所述当前室外温度属于预设的第三温度区间,选择第三行模式并控制所述冷源系统以所述第三运行模式运行;其中,所述第三行模式为控制所述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水源热泵机组为运行状态的模式,或者,所述第三运行模式为控制所述冷源系统的至少一台水源热泵机组和至少一台板式换热器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冷源系统以所述第一运行模式运行,包括:
控制第一预定数量的所述冷水机组处于运行状态;
若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的制冷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二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冷水机组的制冷量满足所述总冷量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冷源系统以所述第二运行模式运行,包括:
控制第三预定数量的所述板式换热器处于运行状态;
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四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满足所述总冷量需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冷源系统以所述第三运行模式运行,包括:
控制第五预定数量的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处于运行状态;
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不满足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六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
若所述冷源系统的全部水源热泵机组均被开启,且全部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无法满足所述总冷量需求,控制第七预定数量的所述板式换热器处于运行状态;
若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之和不满足所述总冷量需求,则按照第八预定数量增加处于运行状态的板式换热器,直至处于运行状态的水源热泵机组的吸热量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之和满足所述总冷量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冷源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温度区间、第二温度区间和第三温度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与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的表达式为:
其中,Q板换为板式换热器的制冷量,t为温度;
所述第一温度区间为t≥15℃、第二温度区间为6℃<t<15℃和第三温度区间为t≤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日期,确定所述当前日期所属的时间段;
若所述当前日期属于第一时间段,则将与第一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
若所述当前日期属于第二时间段,则将当前室外的实际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
若所述当前日期属于第三时间段,则将与第三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作为所获取的当前室外温度。
9.一种冷源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室外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室外温度所属的温度区间,在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述所属的温度区间对应的运行模式,并控制冷源系统以所选择的运行模式运行;
其中,所述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控制所述冷源系统的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水源热泵机组中的至少一种为运行状态的模式。
10.一种冷源系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冷源系统控制方法。
CN201910330789.XA 2019-04-23 2019-04-23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231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0789.XA CN110231841B (zh) 2019-04-23 2019-04-23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30789.XA CN110231841B (zh) 2019-04-23 2019-04-23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1841A true CN110231841A (zh) 2019-09-13
CN110231841B CN110231841B (zh) 2021-11-09

Family

ID=67860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30789.XA Active CN110231841B (zh) 2019-04-23 2019-04-23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23184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6644A (zh) * 2019-09-29 2020-08-04 盟立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机房节能控制系统
CN111918523A (zh) * 2020-06-28 2020-11-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68374A (zh) * 2021-03-12 2021-07-0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93047B1 (ko) * 2008-01-25 2009-04-15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초전도 케이블
CN102589216A (zh) * 2012-03-26 2012-07-18 珠海福士得冷气工程有限公司 同时供冷供热节能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3154625A (zh) * 2010-10-14 2013-06-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N203024309U (zh) * 2012-12-14 2013-06-26 肖剑仁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地源热泵耦合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03900183A (zh) * 2014-04-17 2014-07-02 重庆大学 一种可用于数据机房的多能互补复合型热泵空调系统
CN104633868A (zh) * 2015-03-03 2015-05-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5316557U (zh) * 2015-12-30 2016-06-15 丛旭日 一种双板双冷源智能新风机组
CN109340957A (zh) * 2018-09-19 2019-02-15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多冷源、多热源联合供冷、供热的多能互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93047B1 (ko) * 2008-01-25 2009-04-15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초전도 케이블
CN103154625A (zh) * 2010-10-14 2013-06-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循环装置
CN102589216A (zh) * 2012-03-26 2012-07-18 珠海福士得冷气工程有限公司 同时供冷供热节能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3024309U (zh) * 2012-12-14 2013-06-26 肖剑仁 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地源热泵耦合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03900183A (zh) * 2014-04-17 2014-07-02 重庆大学 一种可用于数据机房的多能互补复合型热泵空调系统
CN104633868A (zh) * 2015-03-03 2015-05-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机房空调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5316557U (zh) * 2015-12-30 2016-06-15 丛旭日 一种双板双冷源智能新风机组
CN109340957A (zh) * 2018-09-19 2019-02-15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多冷源、多热源联合供冷、供热的多能互补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6644A (zh) * 2019-09-29 2020-08-04 盟立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机房节能控制系统
CN111918523A (zh) * 2020-06-28 2020-11-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68374A (zh) * 2021-03-12 2021-07-0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068374B (zh) * 2021-03-12 2022-12-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31841B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1841A (zh)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6775995B1 (en) Condensing unit performance simulator and method
CN102628630B (zh) 风冷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12413809B (zh) 中央空调冷站运行评价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560027A (zh) 制冷热管复合空调系统
CN110470011A (zh) 用于空调除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
CN110107998A (zh) 多联式冷热水机组的节能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09654691B (zh)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456788A (zh) 新风处理机和新风处理方法
CN212179138U (zh) 新风空调系统
CN107750117A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
CN100494824C (zh) 四管制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CN211953105U (zh) 冷却系统
CN112856722A (zh) 冷源系统控制方法、控制器、系统、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Rusowicz et al. Energy conservation in buildings using refrigeration units
Elarga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CO2 cooling system connected to Spawn-of-energy-plus thermal zones
CN105757852A (zh) 大温差运行空调冷却水的方法和装置
CN116075135A (zh)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数据中心冷却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211177050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209485711U (zh) 一种无冷负荷状态的空调制冷性能测试系统
CN207476092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
CN109696012A (zh) 换热器的冲霜系统及方法
CN214065124U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214300253U (zh) 一体式中高频淬火机床的冷却装置
CN204629940U (zh) 精确控温的冷凝热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