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5010B - 爬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爬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5010B
CN112855010B CN202110281086.XA CN202110281086A CN112855010B CN 112855010 B CN112855010 B CN 112855010B CN 202110281086 A CN202110281086 A CN 202110281086A CN 112855010 B CN112855010 B CN 112855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supporting
wheel
seat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10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5010A (zh
Inventor
李勇杰
周涛
柯传灯
冯冠中
廖艾虎
陈雷雷
钱文彬
刘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hery REV Specialt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Chery REV Specialt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Chery REV Specialt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Chery REV Specialty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108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5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5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5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5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5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本体及连接在所述爬梯本体上的自行车支撑座和自行车限位座,所述自行车支撑座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爬梯本体上,所述自行车限位座布置在所述自行车支撑座上方。本发明爬梯结构,结构简单,结构布置合理,节省空间占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爬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爬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房车外壁设有爬梯,和用于捆绑自行车的自行车架,爬梯和自行车架单独布置,空间占据大,且影响整车造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布置合理,节省空间占用,实用性好的爬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本体及连接在所述爬梯本体上的自行车支撑座和自行车限位座,所述自行车支撑座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爬梯本体上,所述自行车限位座布置在所述自行车支撑座上方。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所述自行车支撑座下方通过转动底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爬梯本体上。
所述自行车支撑座包括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上设有车轮支撑板,所述车轮支撑板两端设有车轮固定扎带。
所述爬梯本体上设有对应卡接安装所述支撑底架的固定卡座。
所述支撑底架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转动底座连接至所述爬梯本体上。
所述支撑底架上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车轮支撑板,分别为第一车轮支撑板和第二车轮支撑板。
所述车轮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在所述支撑板本体两侧设有可向两端伸长的延伸支撑板,所述车轮固定扎带设于所述延伸支撑板上。
所述支撑板本体及延伸支撑板上均设有支撑车轮的支撑槽。
所述自行车限位座包括限位安装杆,在所述限位安装杆上设有与所述车轮支撑板对应以固定自行车的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前端设有限位扎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爬梯结构,结构简单,结构布置合理,节省空间占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爬梯结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自行车架打开状态);
图2为本发明爬梯结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自行车架收起状态);
图3为本发明爬梯结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自行车架打开状态);
图4为本发明爬梯结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自行车架收起状态);
图5为本发明自行车车轮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爬梯本体,11、延伸架;
2、自行车支撑座,21、第一车轮支撑板,22、第二车轮支撑板,23、车轮固定扎带,24、支撑底架,201、支撑板本体,202、延伸支撑板,203、支撑槽;
3、自行车限位座,31、第一限位杆,32、第二限位杆,33、限位扎带,34、限位安装杆;
4、转动底座,5、固定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这种爬梯结构,如图1、2中所示,包括爬梯本体1及连接在爬梯本体1上的自行车支撑座2和自行车限位座3,自行车支撑座2可转动的连接在爬梯本体1上,自行车限位座3布置在自行车支撑座2上方。自行车限位座3和自行车支撑座2配合实现自行车的固定。需要固定自行车时将自行车支撑座2转动放下,保持水平状态,自行车支撑放置在该自行车支撑座2上,上方通过自行车限位座3实现固定限位,如图2中所示;当不需要固定自行车时将自行车支撑座2转动收起,安装至爬梯本体1上,如图1中所示,不影响爬梯本体1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中,自行车支撑座2下方通过转动底座4转动连接在爬梯本体1上。该自行车支撑座2方便转动打开或是收起,以确保转动打开时自行车支撑座2的位置呈垂直爬梯本体1的水平状态,收起是平行爬梯本体1。
本发明中,自行车支撑座2包括支撑底架24,支撑底架24上设有车轮支撑板,车轮支撑板两端设有车轮固定扎带23。爬梯本体1上设有对应卡接安装支撑底架24的固定卡座5。
本发明中,支撑底架24为圆形钢管折弯形成的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两端分别通过转动底座4连接至爬梯本体1上。固定卡座5一端连接在爬梯本体1两侧的爬杆上,另一端设有配合卡接安装支撑底架24的卡槽,自行车支撑座2收起时将支撑底架24对应卡接至两侧的固定卡座5上实现固定,打开收起方便快捷。
本发明中,支撑底架24上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车轮支撑板,分别为第一车轮支撑板21和第二车轮支撑板22,如图1、2中所示。自行车限位座3包括限位安装杆34,在限位安装杆34上设有与车轮支撑板对应以固定自行车的限位杆。限位杆包括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第一限位杆31的长度比第二限位杆32长度短,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前端均设有限位扎带33。本发明中,第一车轮支撑板21布置在靠近爬梯本体1的内侧,第二车轮支撑板22平行间隔与第一车轮支撑板21,布置在远离爬梯本体1的外侧;限位杆垂直爬梯本体1向外侧延伸,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分别布置在两侧。第一限位杆31与第一车轮支撑板21相对应,配合使用可固定一辆自行车,第二限位杆32和第二车轮支撑板22相对应,配合使用可固定一辆自行车。此种结构的自行车支撑座2和自行车限位座3的设置可用于稳定的固定两辆自行车,实用性好。
本发明中,如图5中所示,车轮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201,在支撑板本体201两侧设有可向两端伸长的延伸支撑板202,车轮固定扎带23设于延伸支撑板202上。支撑板本体201及延伸支撑板202上均设有支撑车轮的支撑槽203。支撑槽203截面呈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变小的V型结构,以便于支撑自行车车轮。支撑板本体201侧壁上设有调节螺钉,调节螺钉穿过侧壁端面与延伸支撑板202外壁接触,通过拧紧或是松开该调节螺钉实现控制延伸支撑板202。使用时,调松调节螺钉,将两侧的延伸支撑板202向两侧拉出,以便对应支撑前后自行车轮,并通过车轮固定扎带23将两车轮固定;自行车上方通过限位扎带33固定到限位杆上,实现一辆自行车在左右及上方三个仿形固定自行车,实现稳定的定位。
本发明中,图1、2所示,爬梯本体1宽度较宽,自行车支撑座2直接连接在爬梯本体1两侧平行的爬杆上;如爬梯本体1宽度较窄,可在一侧设置延伸架11,以更好的布置自行车支撑座2,如图3、4中所示。
本发明中,限位安装杆34通过卡套可拆卸的安装到爬梯本体上,便于调节其在爬梯本体上的高度位置;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通过螺钉紧固卡扣卡套可拆卸的连接到限位安装杆34上,用于固定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的卡套可在限位安装杆34水平方向移动调节,以控制第一限位杆31和第二限位杆32水平方向位置,以对应捆绑在自行车骨架位置,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如图1、2、3、4中所示。
本发明中,自行车支撑座2和爬梯本体1通过两组转动底座连接。在不使用自行车支撑座2时可通过固定在爬梯本体1上的两组固定卡座5将自行车支撑座2平行爬梯本体1固定于爬梯上,不影响爬梯正常使用。使用时,转动放下自行车支撑座2,车轮两端通过车轮固定扎带23固定,上方通过长短限位杆安装扎带来固定自行车。
本发明中,通过爬梯和自行车架的组合,在安装上更加便捷,占用空间更小,整体质量更轻;拆卸与安装上也更加便捷;外观上更加简约。
本发明爬梯结构,结构简单,结构布置合理,节省空间占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爬梯本体及连接在所述爬梯本体上的自行车支撑座和自行车限位座,所述自行车支撑座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爬梯本体上,所述自行车限位座布置在所述自行车支撑座上方;所述自行车支撑座下方通过转动底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爬梯本体上;所述自行车支撑座包括支撑底架,所述支撑底架上设有车轮支撑板,所述车轮支撑板两端设有车轮固定扎带;所述爬梯本体上设有对应卡接安装所述支撑底架的固定卡座;所述支撑底架上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车轮支撑板,分别为第一车轮支撑板和第二车轮支撑板;所述车轮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在所述支撑板本体两侧设有可向两端伸长的延伸支撑板,所述车轮固定扎带设于所述延伸支撑板上;所述自行车限位座包括限位安装杆,在所述限位安装杆上设有与所述车轮支撑板对应以固定自行车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前端设有限位扎带;所述限位杆垂直爬梯本体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分别布置在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一车轮支撑板相对应,配合使用可固定一辆自行车;所述第二限位杆和第二车轮支撑板相对应,配合使用可固定一辆自行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架为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转动底座连接至所述爬梯本体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及延伸支撑板上均设有支撑车轮的支撑槽。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截面呈由上至下开口逐渐变小的V型结构。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本体侧壁上设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穿过侧壁端面与延伸支撑板外壁接触。
CN202110281086.XA 2021-03-16 爬梯结构 Active CN112855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1086.XA CN112855010B (zh) 2021-03-16 爬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1086.XA CN112855010B (zh) 2021-03-16 爬梯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5010A CN112855010A (zh) 2021-05-28
CN112855010B true CN112855010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4017A1 (de) * 1996-06-15 1997-12-18 Brutsaert Accessories Nv Lastträger
CN201272374Y (zh) * 2008-09-19 2009-07-15 苏州宝富轻工制品有限公司 推车梯架
DE202010000367U1 (de) * 2010-03-12 2010-05-20 Fiamma S.P.A., Cardano Al Campo Fahrradträger
KR200471388Y1 (ko) * 2012-10-12 2014-03-12 윤창욱 차량용 사다리 겸용 자전거 캐리어
CN215108693U (zh) * 2021-03-16 2021-12-10 安徽奇瑞瑞弗特种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爬梯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4017A1 (de) * 1996-06-15 1997-12-18 Brutsaert Accessories Nv Lastträger
CN201272374Y (zh) * 2008-09-19 2009-07-15 苏州宝富轻工制品有限公司 推车梯架
DE202010000367U1 (de) * 2010-03-12 2010-05-20 Fiamma S.P.A., Cardano Al Campo Fahrradträger
KR200471388Y1 (ko) * 2012-10-12 2014-03-12 윤창욱 차량용 사다리 겸용 자전거 캐리어
CN215108693U (zh) * 2021-03-16 2021-12-10 安徽奇瑞瑞弗特种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爬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118453A (zh) 换电车辆
CN112855010B (zh) 爬梯结构
CN212571224U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支架
CN112855010A (zh) 爬梯结构
JPH09188289A (ja) 電動補助動力付き自転車
CN214295377U (zh) 一种用于大学色彩画绘画的辅助装置
CN209719804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自行车
CN215622441U (zh) 一种电池安装定位结构及电动车
CN216184642U (zh) 便携式接触网腕臂预配平台
CN212000759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多功能道闸
CN216660027U (zh) 一种耐腐蚀的可调式汽车纵梁
CN217102804U (zh) 一种步进式纯气动自动提升机构
CN220500540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车载儿童安全座椅背板
CN216200016U (zh) 一种碟刹卡钳支架
CN114865204B (zh) 一种多功能储电池安装架和混凝土搅拌车
CN219857493U (zh) 一种平台化电动车的车架
CN211308826U (zh) 一种支撑件
CN215475506U (zh) 一种自行车撑伞连接装置
CN218842917U (zh) 一种公路养护施工车辆警示装置
CN219535952U (zh) 一种铝合金防水导轨支架
CN217883513U (zh)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支架
CN220566964U (zh) 一种电池模组bms管理系统安装结构
CN211579401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多功能双线飞车
CN213768420U (zh) 一种车载自行车托架
CN217532913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