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9271A - 车辆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9271A
CN112849271A CN202010525744.0A CN202010525744A CN112849271A CN 112849271 A CN112849271 A CN 112849271A CN 202010525744 A CN202010525744 A CN 202010525744A CN 112849271 A CN112849271 A CN 112849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vehicle
front side
front structure
vehicle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57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丞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2849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92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2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or transversely arranged fram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悬架壳体,设置在前侧构件和防护板上构件之间;第一加强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耦接到悬架壳体;以及第一连接部分,附接到第一加强构件,并使防护板上构件和前侧构件连接。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vehicle front structure)。
背景技术
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前侧构件,并且防护板、减震器的上部分安装在其中的悬架壳体等连接到该前侧构件。
前侧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前侧构件直接受到碰撞载荷的影响。
电动车辆在其底板下装备有高压电池,并且必须增加电池的电容以将其范围扩展到200英里。由于电池增加的电容,因此相比于现有电池,该电池的体积可能增大1.5倍或更多。因此,需要使结构改善以实现车身的抗撞性和刚度。
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而提供的,并且可能包括不被认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技术构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在完整地保留现有技术实现的优点的同时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发生的上述问题。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能够均匀地分布碰撞载荷并改善在碰撞期间的安全性的车辆前部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包括:悬架壳体,设置在前侧构件和防护板上构件之间;第一加强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耦接到悬架壳体;以及第一连接部分,附接到第一加强构件,并使防护板上构件和前侧构件连接。
第一加强构件可具有对悬架壳体打开的腔体、沿着第一加强构件的顶边缘延伸的顶凸缘、以及沿着第一加强构件的底边缘延伸的底凸缘,并且顶凸缘和底凸缘可耦接到悬架壳体,从而使腔体密封。
第一连接部分可从第一加强构件的前端部朝向防护板上构件和前侧构件延伸。
第一连接部分的顶端部可耦接到防护板上构件,并且第一连接部分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前侧构件。
第一连接部分的轴线可垂直于第一加强构件的轴线。
车辆前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从第一加强构件的中部朝向前侧构件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分。
第二连接部分的顶端部可耦接到第一加强构件,并且第二连接部分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前侧构件。
车辆前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耦接到悬架壳体的支撑架,并且第二连接部分可与支撑架在支撑架的纵向方向上对准。
第二连接部分的顶端部可耦接到支撑架的底端部,并且第二连接部分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前侧构件。
车辆前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悬架壳体的后部处的缓冲板,以及插入悬架壳体和缓冲板之间的第二加强构件。
第二加强构件可连接到第一加强构件的后端部,并且第二加强构件可插入防护板上构件和缓冲板之间。
第二加强构件的顶端部可耦接到防护板上构件。
车辆前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连接到前侧构件的后端部的延伸部,第二加强构件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延伸部。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实施例的修改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左侧部的从底部观察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左侧部的从顶部观察的平面图;以及
图6示出了沿着图5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贯穿全文将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来指代相同或等同的元件。此外,将省略与本公开相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便不会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主旨。
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的术语可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并且相应元件的固有特征、次序或顺序等不受这些术语限制。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这些术语(如在常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将被解释为具有等同于相关技术领域的上下文含义的含义,且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或过度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中清楚地定义为具有此类含义。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可包括:设置在前侧构件11和防护板上构件12之间的悬架壳体13,以及耦接到悬架壳体13的第一加强构件21。
每个前侧构件11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一对前侧构件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每个防护板上构件12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朝向车辆的前部弯曲。一对防护板上构件12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一对防护板上构件12可从一对前侧构件11向外定位。防护板上构件12的前端部可连接到相应的前侧构件11的前端部。
参考图1,防护板上构件12可限定第一载荷路径L1,并且前侧构件 11可限定第二载荷路径L2。
一对前侧构件11和一对防护板上构件12可限定车辆的前隔室的左侧部和右侧部。前隔室可接收原动机(诸如内燃机和电动机)和热交换器。
参考图4和图5,缓冲板19可设置在一对防护板上构件12的后部处。缓冲板19可使前隔室与乘客隔室分开。
参考图4和图5,延伸部14可连接到前侧构件11的后端部。延伸部 14可通过焊接等附接到缓冲板19的底部。例如,延伸部14和前侧构件 11可制造为单独的部件,并且延伸部14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连接到前侧构件11的后端部。作为另一示例,延伸部14可整体地连接到前侧构件 11,使得延伸部14和前侧构件11可形成单一的单件式结构。
延伸部14可从前侧构件11的后端部朝向前柱18和侧梁(未示出) 延伸。具体地,延伸部14可从前侧构件11的后端部朝向前柱18弯曲。
参考图6,延伸部14可包括侧外构件15和侧下构件16。侧外构件15 可具有面向车辆的顶部的顶壁15a,以及面向车辆的外部空间的车外侧壁 15b。侧下构件16可具有面向车辆的底部的底壁16a,以及面向车辆的内部空间的车内侧壁16b。侧外构件15可具有从车外侧壁15b的底端部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一凸缘15c,并且侧下构件16可具有从底壁16a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凸缘16c。侧外构件15的第一凸缘15c和侧下构件16的第二凸缘16c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
防护板上构件12的后端部和延伸部14的后端部可耦接到前柱18。
悬架壳体13可设置在前侧构件11和相应的防护板上构件12之间。一对悬架壳体13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减震器的上部分可安装在悬架壳体13中。悬架壳体13可具有沿着悬架壳体13的顶边缘延伸的顶凸缘13a,以及沿着悬架壳体13的底边缘延伸的底凸缘13b。顶凸缘13a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防护板上构件12,并且底凸缘13b 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前侧构件11。
参考图2和图3,悬架壳体13可具有面向车辆的内部空间的车内侧表面13c,以及面向车辆的外部空间的车外侧表面13d。具体地,车内侧表面13c可面对车辆的前隔室,并且车外侧表面13d可面对车辆的车轮壳体。
参考图1,第一加强构件21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加强构件21可具有面向车辆的前方的前端部31,以及面向车辆的后面的后端部32。第一加强构件21可定位在防护板上构件12和前侧构件11之间,使得第一加强构件21可限定介于防护板上构件12和前侧构件11之间的第三载荷路径L3。车辆前部结构10可具有多个载荷路径L1、L2和L3,由此均匀地分布碰撞载荷。参考图2和图3,第一加强构件21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悬架壳体13。第一加强构件21可具有C形的截面。第一加强构件21可具有朝向悬架壳体13打开的腔体21a、沿着第一加强构件21的顶边缘延伸的顶凸缘21b、以及沿着第一加强构件21的底边缘延伸的底凸缘21c。第一加强构件21的顶凸缘21b和底凸缘21c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悬架壳体13,从而使腔体21a密封。也就是说,第一加强构件21和悬架壳体13可形成闭合截面。
由于第一加强构件21耦接到悬架壳体13形成闭合截面,因此悬架壳体13的刚度可被加强,并且对碰撞载荷的抗性可增加。此外,由于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加强构件21耦接到悬架壳体13,因此车身的扭转刚度可增加。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21可耦接到悬架壳体13的车内侧表面13c,如图2所示。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21可耦接到悬架壳体13的车外侧表面13d,如图3所示。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可包括附接到第一加强构件21的前端部31的第一连接部分41。第一连接部分41可从第一加强构件21的前端部31朝向前侧构件11和防护板上构件12延伸。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分41的轴线可垂直于第一加强构件21的轴线。第一连接部分41的顶端部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防护板上构件12,并且第一连接部分41的底端部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前侧构件11,使得第一连接部分41可与前侧构件11和相应的防护板上构件12连接。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可包括附接到第一加强构件21的中部的第二连接部分42。第二连接部分42可从第一加强构件21的中部朝向前侧构件11延伸。具体地,第二连接部分42的轴线可垂直于第一加强构件21的轴线。第二连接部分42的顶端部可耦接到第一加强构件21的中部,并且第二连接部分42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前侧构件11,使得第二连接部分42可连接第一加强构件21和前侧构件11。
参考图1,用于加强悬架壳体13的刚度的支撑架43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悬架壳体13的车内侧表面13c。第二连接部分42可在支撑架43的纵向方向上与支撑架43对准。也就是说,第二连接部分42的轴线可与支撑架43的轴线对准。第二连接部分42的顶端部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支撑架43的底端部,并且第二连接部分42的底端部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耦接到前侧构件11。因此,施加到悬架壳体13的载荷可通过第二连接部分42和支撑架43分布。由于支撑架43的底端部耦接到第二连接部分42的顶端部,因此作用在支撑架43上的载荷可通过第二连接部分42和第一加强构件21分布,并且作用在支撑架43上的力矩可降低,使得可改善耐久性和刚度。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连接部分41可整体地连接到第一加强构件 21的前端部31,并且第二连接部分42可整体地连接到第一加强构件21 的中部。因此,第一加强构件21、第一连接部分41和第二连接部分42 可形成单一的单件式结构。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可进一步包括连接到第一加强构件21的后端部的第二加强构件22。第二加强构件22 可设置在悬架壳体13的后部上。参考图4和图5,第二加强构件22可插入在悬架壳体13和缓冲板19之间。第二加强构件22的前表面可通过焊接等耦接到悬架壳体13的后边缘,并且第二加强构件22的后表面可通过焊接等耦接到缓冲板19的前表面。
参考图4,第二加强构件22的顶端部22a可邻近前柱18的顶端部。参考图6,第二加强构件22的顶端部22a可通过焊接等耦接到防护板上构件12。
参考图6,第二加强构件22的底端部22b可通过焊接等耦接到延伸部 14。第二加强构件22的底端部22b可穿过延伸部14的侧外构件15的顶壁15a的开口15d插入到延伸部14的内部中。第二加强构件22的底端部 22b可通过焊接等耦接到侧外构件15的车外侧壁15b以及侧下构件16的车内侧壁16b和底壁16a。
参考图1,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可具有多个载荷路径L1、L2和L3。多个载荷路径L1、L2和L3是指由防护板上构件12限定的第一载荷路径L1、由前侧构件11限定的第二载荷路径L2和由第一加强构件21限定的第三载荷路径L3。在车辆碰撞期间产生的碰撞载荷可通过第一载荷路径L1、第二载荷路径L2和第三载荷路径L3传递。通过第一载荷路径L1和第二载荷路径L2传递的载荷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分 41传递到第三载荷路径L3,使得可分布碰撞载荷。具体地,由于第一连接部分41连接防护板上构件12和前侧构件11,因此可防止防护板上构件 12和前侧构件11通过载荷分离。此外,第二加强构件22可阻止载荷通过第一载荷路径L1、第二载荷路径L2和第三载荷路径L3传递,由此使得缓冲板19的形变最小化,并更可靠地保护乘客隔室。
如上文所阐述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第一加强构件耦接到悬架壳体,因此悬架壳体的刚度可被加强,并且对碰撞载荷的抗性可增加。此外,由于第一加强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因此车身的扭转刚度可增加。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加强构件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防护板上构件和前侧构件之间延伸,由此形成多个载荷路径,从而可使碰撞载荷均匀分布。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二加强构件可阻止载荷通过多个载荷路径传递,由此使得缓冲板的形变最小化,并更可靠地保护乘客隔室。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1月12日提交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9-0044603号的优先权,通过引证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在上文中,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和附图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制于此,在不脱离以下权利要求中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部分参考标号:
11:前侧构件
12:防护板上构件
13:悬架壳体
14:延伸部
15:侧外构件
16:侧下构件
18:前柱
19:缓冲板
21:第一加强构件
22:第二加强构件
41:第一连接部分
42:第二连接部分

Claims (13)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
悬架壳体,设置在前侧构件和防护板上构件之间;
第一加强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耦接到所述悬架壳体;以及
第一连接部分,附接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并连接所述防护板上构件和所述前侧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包括:
腔体,朝向所述悬架壳体打开;
顶凸缘,沿着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顶边缘延伸;以及
底凸缘,沿着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底边缘延伸,其中,所述顶凸缘和所述底凸缘耦接到所述悬架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前端部朝向所述防护板上构件和所述前侧构件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顶端部耦接到所述防护板上构件;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底端部耦接到所述前侧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中部朝向所述前侧构件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顶端部耦接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底端部耦接到所述前侧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进一步包括耦接到所述悬架壳体的支撑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在所述支撑架的纵向方向上与所述支撑架对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顶端部耦接到所述支撑架的底端部;并且
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底端部耦接到所述前侧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进一步包括:
缓冲板,设置在所述悬架壳体的后部处;以及
第二加强构件,插入所述悬架壳体和所述缓冲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
所述第二加强构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加强构件的后端部;并且
所述第二加强构件插入所述防护板上构件和所述缓冲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顶端部耦接到所述防护板上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进一步包括连接到所述前侧构件的后端部的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二加强构件的底端部耦接到所述延伸部。
CN202010525744.0A 2019-11-12 2020-06-10 车辆前部结构 Pending CN1128492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44603A KR20210057620A (ko) 2019-11-12 2019-11-12 차량용 전방구조
KR10-2019-0144603 2019-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9271A true CN112849271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584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5744.0A Pending CN112849271A (zh) 2019-11-12 2020-06-10 车辆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4743B2 (zh)
JP (1) JP7449173B2 (zh)
KR (1) KR20210057620A (zh)
CN (1) CN112849271A (zh)
DE (1) DE1020201153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37649A1 (fr) * 2022-07-08 2024-01-12 Psa Automobiles Sa Structure av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et vé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e telle structure ava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1073U (zh) * 1987-07-29 1989-02-02
JPS6422684U (zh) * 1987-07-31 1989-02-06
CN10753937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身增强结构
JP2018034576A (ja) * 2016-08-30 2018-03-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8791519A (zh) * 2017-04-28 2018-11-13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09649498A (zh) * 2017-10-11 2019-04-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身加强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7433B2 (ja) * 2004-07-07 2008-04-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EP1985527B1 (en) * 2007-04-24 2009-11-04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ront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JP5163083B2 (ja) * 2007-12-05 2013-03-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029328B2 (ja) * 2007-12-05 2012-09-1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9234495A (ja) * 2008-03-28 2009-10-15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5504820B2 (ja) * 2009-10-26 2014-05-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8720983B1 (en) * 2013-03-14 2014-05-13 Honda Motor Co., Ltd. Narrow offset energy management frame structure
JP6332354B2 (ja) * 2016-07-27 2018-05-3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6532513B2 (ja) * 2017-09-15 2019-06-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KR102440606B1 (ko) * 2017-12-15 2022-09-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KR20210075605A (ko) * 2019-12-13 2021-06-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방 차체 보강 구조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21073U (zh) * 1987-07-29 1989-02-02
JPS6422684U (zh) * 1987-07-31 1989-02-06
CN107539370A (zh) * 2016-06-24 2018-01-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身增强结构
JP2018034576A (ja) * 2016-08-30 2018-03-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8791519A (zh) * 2017-04-28 2018-11-13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09649498A (zh) * 2017-10-11 2019-04-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车身加强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49173B2 (ja) 2024-03-13
JP2021075259A (ja) 2021-05-20
DE102020115391A1 (de) 2021-05-12
US11724743B2 (en) 2023-08-15
KR20210057620A (ko) 2021-05-21
US20210139077A1 (en) 2021-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4237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984991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CN109649498B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CN109927791B (zh) 前车身加强结构
KR102512997B1 (ko) 차량의 차체구조물
US11584442B2 (en) Vehicle impact energy absorption system
US10239564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12849271A (zh) 车辆前部结构
US11260913B2 (en) Front pillar structure for vehicle
KR20200120164A (ko) 차량의 차체
US20220169312A1 (en) Dash Panel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6252865A (zh) 车身后部连接结构
CN114132388A (zh) 车身
CN114261445A (zh) 车体
US20230303181A1 (en) Vehicle Front Pillar Reinforcement System
KR100521539B1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사이드부 보강구조
US20230303183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230159110A1 (en) Vehicle Center Pillar Structure
US20230303182A1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US20230278640A1 (en) Dashboard panel vehicle-body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load path connectivity
KR200201345Y1 (ko) 자동차용 플로어 사이드멤버 취부구조
KR200197875Y1 (ko) 자동차의 리어멤버 보강구조
CN117341828A (zh) 车辆侧面结构
KR200146885Y1 (ko) 자동차의 프린트 도어 힌지 레인포스먼트 패널 보강 구조
KR100405547B1 (ko) 프레임바디 자동차의 측면바디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