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0950A - 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0950A
CN112840950A CN202110107725.0A CN202110107725A CN112840950A CN 112840950 A CN112840950 A CN 112840950A CN 202110107725 A CN202110107725 A CN 202110107725A CN 112840950 A CN112840950 A CN 112840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ctyophora
fungus
covering
cultiv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77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别平
梅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nongjia Tianmu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Feng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Feng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Feng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77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40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0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0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30Accessories for use before inoculation of spawn, e.g. sterilis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食用菌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取菌材和松针,并分别进行消毒处理,备用;在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菌材层;将红托竹荪菌棒置于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松针层;往松针层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通过铺垫菌材,再放菌棒的混合种植方法,可以增加营养物质,满足红托竹荪生长营业需求,促进红托竹荪的产量显著提高,解决了现有栽培方式产量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托竹荪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食用菌,被誉为“菌中皇后”、“雪裙仙子”。其菌体洁白,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细嫩爽口,深受大家欢迎,现野生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不断的探索,实现了人工栽培。
但由于红托竹荪栽培技术参差不齐,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传统利用木材种植以及现有的菌棒栽培方法,栽培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取菌材和松针,并分别进行消毒处理,备用;
在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菌材层;
将红托竹荪菌棒置于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松针层;
往松针层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中,消毒处理的方法为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法。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3%。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菌材层的厚度为8~12cm。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菌材为杂木和/或竹子。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0~14棒/m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松针层的厚度为3~5c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通过铺垫菌材,再放菌棒的混合种植方法,可以增加营养物质,满足红托竹荪生长营业需求,促进红托竹荪的产量显著提高,解决了现有栽培方式产量较低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8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3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0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2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3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3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12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5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4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3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和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3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3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8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3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4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4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和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3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12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5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0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5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和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5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1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5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9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3.5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1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6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和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5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5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11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4.5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3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7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和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10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4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1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8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和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5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5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11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5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4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9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2.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11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3.5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2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10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和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8%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8%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9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4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2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11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1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9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4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1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实施例12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将木块和竹块作为菌材,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备用;同样的,取无霉烂的松针,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消毒2小时,得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备用。
S2、在消毒后的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厚度为10cm的菌材层。其中,薄膜在铺垫前可进行打孔,以便排除多余水分。
S3、将红托竹荪菌棒摆放在上述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上述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厚度为4cm的松针层;其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2棒/m2
S4、往上述松针层进行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即可完成对红托竹荪的栽培。
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按照上述实施例12提供的混合栽培方法以及传统菌棒栽培方法分别对红托竹荪进行栽培,二者的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栽培方法 实施例12 传统方法
红托竹荪产量,斤/棒 0.55 0.4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2提供的混合栽培方法对红托竹荪进行培养,红托竹荪的产量可达0.55斤/棒,按每亩种植6000棒红托竹荪计算,亩产量3300斤鲜菇,比其他传统方法的产量增加0.15斤/棒,每亩鲜菇增加产量900斤,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菌材和松针,并分别进行消毒处理,备用;
在菇床上铺一层薄膜后,再铺一层消毒处理后的菌材,形成菌材层;
将红托竹荪菌棒置于菌材层上,并盖上一层薄土后,再盖一层消毒处理后的松针,形成松针层;
往松针层浇水后,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消毒处理的方法为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材层的厚度为8~1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材为杂木和/或竹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菌材层上的红托竹荪菌棒的密度为10~14棒/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针层的厚度为3~5cm。
CN202110107725.0A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2840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7725.0A CN112840950A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7725.0A CN112840950A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0950A true CN112840950A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09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7725.0A Pending CN112840950A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409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0987A (zh) * 2021-07-23 2021-09-03 贵州苏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红托竹荪的种植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6575A (zh) * 2014-12-23 2015-03-11 长宁县竹荪开发研究所 一种竹荪层架式轮种栽培方法
CN105340578A (zh) * 2015-11-28 2016-02-24 织金县牛场镇凯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05474990A (zh) * 2015-11-27 2016-04-13 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 一种红托竹荪的袋装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方法
CN110495343A (zh) * 2019-07-31 2019-11-26 安顺学院 一种竹荪泡沫箱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6575A (zh) * 2014-12-23 2015-03-11 长宁县竹荪开发研究所 一种竹荪层架式轮种栽培方法
CN105474990A (zh) * 2015-11-27 2016-04-13 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 一种红托竹荪的袋装菌棒脱袋覆土栽培方法
CN105340578A (zh) * 2015-11-28 2016-02-24 织金县牛场镇凯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10495343A (zh) * 2019-07-31 2019-11-26 安顺学院 一种竹荪泡沫箱林下仿野生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林主编: "《黔蕈菌》", 31 December 2017, 贵州科技出版社, pages: 13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0987A (zh) * 2021-07-23 2021-09-03 贵州苏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红托竹荪的种植装置及方法
CN113330987B (zh) * 2021-07-23 2024-05-31 贵州苏芯生物技术研究所 一种红托竹荪的种植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17124B1 (ko) 망태버섯 노지 자연재배방법
CN106941897A (zh) 一种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CN104920068A (zh) 一种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
KR101277345B1 (ko) 구지뽕을 활용한 굼벵이 사육 방법 및 구지뽕으로 사육된 굼벵이
CN105309166A (zh) 丝瓜种植方法
CN107173070B (zh) 一种黄桃的嫁接种植方法
CN112931048A (zh) 一种红托竹荪菌包及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04956913A (zh) 一种高海拔林下仿野生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4311256B (zh) 一种用工业大麻制作的香菇栽培基质
CN106613316A (zh) 一种麻竹林下仿野生套种竹荪的方法
CN113383674A (zh) 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
CN109220527A (zh) 一种织金竹荪林下栽培工艺
CN104472214A (zh) 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
CN112931041B (zh) 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14027097A (zh) 一种含坚果青皮的蘑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KR20090041092A (ko) 톱밥을 이용한 목이버섯 봉지 재배방법
CN112840950A (zh) 一种红托竹荪的混合栽培方法
KR100786744B1 (ko) 잿빛만가닥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이를 이용한잿빛만가닥버섯의 재배방법
CN107593313A (zh) 一种高产马蹄的种植方法
Patar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growth parameters and yield potential of two species of Pleurotus mushroom (Pleurotus florida and Pleurotus sajor-caju)
CN106467430A (zh) 一种双孢蘑菇菌渣栽培草菇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06449A (zh) 一种羊肚菌和香菇同棚轮作栽培方法
CN110122175B (zh) 一种灵芝的种植方法
CN112931049A (zh)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13711850A (zh) 一种银耳栽培方法、银耳、培养基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5

Address after: 442400 Lianfeng street, Songbai Town, Shennongjia forest regio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nongjia Tianmu Modern Agricul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52202 China rare mushroom Industrial Park, Pingqiao village, Zhixiang Town, Zhenfeng County, Qianxinan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izhou Feng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