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1049A -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1049A
CN112931049A CN202110232645.8A CN202110232645A CN112931049A CN 112931049 A CN112931049 A CN 112931049A CN 202110232645 A CN202110232645 A CN 202110232645A CN 112931049 A CN112931049 A CN 112931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gus
dictyophora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stick
rubrovolv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26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别平
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nongjia Tianmu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Feng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Feng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Feng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326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1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1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1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食用菌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该红托竹荪菌棒的培养料包括棉籽壳、甘蔗渣、竹屑、松杉锯末、麸皮、石膏、米糠、杂木屑等组分;该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后,再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将接种后的菌棒进行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再进行搔菌处理,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培养出菇。本发明提供的红托竹荪菌棒,可应用于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中,以克服了现有栽培方式栽培周期长、人工成本高、易感染的问题,利用培养好的菌棒直接覆土,不用脱袋,减少了人工成本,缩短了栽培周期,促进产量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托竹荪菌体洁白,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细嫩爽口,深受大家欢迎,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食用菌,被誉为“菌中皇后”。现野生产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不断的探索,实现了人工栽培的方法。
目前红托竹荪栽培方式为传统地面用木材栽培和使用菌棒脱袋覆土栽培,采用这种栽培方式,培养周期较长,污染率高,容易感染病虫害,脱袋覆土栽培,人工成本高,制约了红托竹荪产业的发展。因此,传统利用木材种植以及现有的菌棒栽培方法,栽培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产量较低,经济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菌棒,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包括培养料,其中,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按照质量分数计的组分:棉籽壳10%~20%、甘蔗渣5%~15%、竹屑5%~15%、松杉锯末5%~15%、麸皮4%~10%、石膏0.1%~2%、米糠4%~10%,余量为杂木屑,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按照质量分数计的组分:棉籽壳13%~17%、甘蔗渣8%~12%、竹屑8%~12%、松杉锯末8%~12%、麸皮6%~8%、石膏0.5%~1.5%、米糠6%~8%,余量为杂木屑,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后,再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将接种后的菌棒进行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再进行搔菌处理,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培养出菇。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红托竹荪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称取棉籽壳、甘蔗渣、竹屑、松杉锯末、麸皮、石膏、米糠、杂木屑;
将棉籽壳、甘蔗渣、竹屑、松杉锯末、麸皮、石膏、米糠、杂木屑进行混合后,再加水进行混合,得到培养料;
将培养料进行装袋,得到所述红托竹荪菌棒。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培养料的水分含量为55%~65%。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中,接种后的菌棒的培养温度为22~25℃。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中,接种后的菌棒的培养湿度为60~7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可应用于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中,以克服了现有栽培方式栽培周期长、人工成本高、易感染的问题,利用培养好的菌棒直接覆土,不用脱袋,减少了人工成本,缩短了栽培周期,促进产量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杂木屑45kg、棉籽壳10kg、甘蔗渣15kg、竹屑5kg、松杉锯末15kg、麸皮4kg、石膏2kg、米糠4kg进行混合后,再加适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水分含量为55%的培养料,备用。
S2、采用聚乙烯塑料袋(17*35cm),使用自动化装袋设备将上述培养料进行装袋,每袋2.5斤,得到红托竹荪菌棒,备用。
S3、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对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60h后,再放入无菌接种室,冷却后向红托竹荪菌棒中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S4、将接种后的菌棒放在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60℃进行培养6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房,进行搔菌处理刮去袋口老皮,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进行培养出菇。培养出菇时的温度控制在23℃,菌丝出土之前空气湿度自然,菌蕾生长阶段湿度为90%,微弱光照,每隔2小时通风10分钟。
S5、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着菌柄,一手用刀将菌托基部割下,采收时期把握在张裙70%左右,这时采收的子实体孢子未自溶,菇体形态完整、菌体洁白。
实施例2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杂木屑34.9kg、棉籽壳20kg、甘蔗渣5kg、竹屑15kg、松杉锯末5kg、麸皮10kg、石膏0.1kg、米糠10kg进行混合后,再加适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水分含量为65%的培养料,备用。
S2、采用聚乙烯塑料袋(17*35cm),使用自动化装袋设备将上述培养料进行装袋,每袋2.5斤,得到红托竹荪菌棒,备用。
S3、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对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60h后,再放入无菌接种室,冷却后向红托竹荪菌棒中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S4、将接种后的菌棒放在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70℃进行培养6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房,进行搔菌处理刮去袋口老皮,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进行培养出菇。培养出菇时的温度控制在23℃,菌丝出土之前空气湿度自然,菌蕾生长阶段湿度为90%,微弱光照,每隔2小时通风10分钟。
S5、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着菌柄,一手用刀将菌托基部割下,采收时期把握在张裙70%左右,这时采收的子实体孢子未自溶,菇体形态完整、菌体洁白。
实施例3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杂木屑54.2kg、棉籽壳12kg、甘蔗渣6kg、竹屑6kg、松杉锯末6kg、麸皮5kg、石膏1.8kg、米糠9kg进行混合后,再加适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水分含量为58%的培养料,备用。
S2、采用聚乙烯塑料袋(17*35cm),使用自动化装袋设备将上述培养料进行装袋,每袋2.5斤,得到红托竹荪菌棒,备用。
S3、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对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60h后,再放入无菌接种室,冷却后向红托竹荪菌棒中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S4、将接种后的菌棒放在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63℃进行培养6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房,进行搔菌处理刮去袋口老皮,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进行培养出菇。培养出菇时的温度控制在23℃,菌丝出土之前空气湿度自然,菌蕾生长阶段湿度为90%,微弱光照,每隔2小时通风10分钟。
S5、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着菌柄,一手用刀将菌托基部割下,采收时期把握在张裙70%左右,这时采收的子实体孢子未自溶,菇体形态完整、菌体洁白。
实施例4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杂木屑25.8kg、棉籽壳18kg、甘蔗渣14kg、竹屑14kg、松杉锯末14kg、麸皮9kg、石膏0.2kg、米糠5kg进行混合后,再加适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水分含量为62%的培养料,备用。
S2、采用聚乙烯塑料袋(17*35cm),使用自动化装袋设备将上述培养料进行装袋,每袋2.5斤,得到红托竹荪菌棒,备用。
S3、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对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60h后,再放入无菌接种室,冷却后向红托竹荪菌棒中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S4、将接种后的菌棒放在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3℃,湿度控制在68℃进行培养6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房,进行搔菌处理刮去袋口老皮,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进行培养出菇。培养出菇时的温度控制在23℃,菌丝出土之前空气湿度自然,菌蕾生长阶段湿度为90%,微弱光照,每隔2小时通风10分钟。
S5、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着菌柄,一手用刀将菌托基部割下,采收时期把握在张裙70%左右,这时采收的子实体孢子未自溶,菇体形态完整、菌体洁白。
实施例5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杂木屑41.5kg、棉籽壳13kg、甘蔗渣12kg、竹屑8kg、松杉锯末12kg、麸皮6kg、石膏1.5kg、米糠6kg进行混合后,再加适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水分含量为60%的培养料,备用。
S2、采用聚乙烯塑料袋(17*35cm),使用自动化装袋设备将上述培养料进行装袋,每袋2.5斤,得到红托竹荪菌棒,备用。
S3、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对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60h后,再放入无菌接种室,冷却后向红托竹荪菌棒中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S4、将接种后的菌棒放在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3℃,湿度控制在65℃进行培养6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房,进行搔菌处理刮去袋口老皮,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进行培养出菇。培养出菇时的温度控制在23℃,菌丝出土之前空气湿度自然,菌蕾生长阶段湿度为90%,微弱光照,每隔2小时通风10分钟。
S5、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着菌柄,一手用刀将菌托基部割下,采收时期把握在张裙70%左右,这时采收的子实体孢子未自溶,菇体形态完整、菌体洁白。
实施例6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杂木屑38.5kg、棉籽壳17kg、甘蔗渣8kg、竹屑12kg、松杉锯末8kg、麸皮8kg、石膏0.5kg、米糠8kg进行混合后,再加适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水分含量为60%的培养料,备用。
S2、采用聚乙烯塑料袋(17*35cm),使用自动化装袋设备将上述培养料进行装袋,每袋2.5斤,得到红托竹荪菌棒,备用。
S3、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对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60h后,再放入无菌接种室,冷却后向红托竹荪菌棒中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S4、将接种后的菌棒放在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3℃,湿度控制在65℃进行培养6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房,进行搔菌处理刮去袋口老皮,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进行培养出菇。培养出菇时的温度控制在23℃,菌丝出土之前空气湿度自然,菌蕾生长阶段湿度为90%,微弱光照,每隔2小时通风10分钟。
S5、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着菌柄,一手用刀将菌托基部割下,采收时期把握在张裙70%左右,这时采收的子实体孢子未自溶,菇体形态完整、菌体洁白。
实施例7
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杂木屑40kg、棉籽壳15kg、甘蔗渣10kg、竹屑10kg、松杉锯末10kg、麸皮7kg、石膏1kg、米糠7kg进行混合后,再加适量的水进行混合,得到水分含量为60%的培养料,备用。
S2、采用聚乙烯塑料袋(17*35cm),使用自动化装袋设备将上述培养料进行装袋,每袋2.5斤,得到红托竹荪菌棒,备用。
S3、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对上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60h后,再放入无菌接种室,冷却后向红托竹荪菌棒中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S4、将接种后的菌棒放在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3℃,湿度控制在65℃进行培养60天;待菌丝长满菌袋后,转入出菇房,进行搔菌处理刮去袋口老皮,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进行培养出菇。培养出菇时的温度控制在23℃,菌丝出土之前空气湿度自然,菌蕾生长阶段湿度为90%,微弱光照,每隔2小时通风10分钟。
S5、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着菌柄,一手用刀将菌托基部割下,采收时期把握在张裙70%左右,这时采收的子实体孢子未自溶,菇体形态完整、菌体洁白。
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按照上述实施例7提供的栽培方法以及传统栽培方法分别对红托竹荪进行栽培,二者的产量如表1所示。
表1
栽培方法 实施例7 传统方法
红托竹荪产量,斤/棒 0.56 0.41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栽培方法对红托竹荪进行栽培,红托竹荪的产量可达0.56斤/棒,按每栋大棚种植6000棒红托竹荪计算,亩产量3360斤鲜菇,比其他传统栽培方法的产量增加0.15斤/棒,每栋大棚增加产量900斤,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包括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按照质量分数计的组分:棉籽壳10%~20%、甘蔗渣5%~15%、竹屑5%~15%、松杉锯末5%~15%、麸皮4%~10%、石膏0.1%~2%、米糠4%~10%,余量为杂木屑,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按照质量分数计的组分:棉籽壳13%~17%、甘蔗渣8%~12%、竹屑8%~12%、松杉锯末8%~12%、麸皮6%~8%、石膏0.5%~1.5%、米糠6%~8%,余量为杂木屑,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3.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红托竹荪菌棒进行灭菌后,再接种液体红托竹荪菌种,得到接种后的菌棒;
将接种后的菌棒进行培养至菌丝长满菌袋后,再进行搔菌处理,然后覆盖一层腐殖土培养出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托竹荪菌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上述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称取棉籽壳、甘蔗渣、竹屑、松杉锯末、麸皮、石膏、米糠、杂木屑;
将棉籽壳、甘蔗渣、竹屑、松杉锯末、麸皮、石膏、米糠、杂木屑进行混合后,再加水进行混合,得到培养料;
将培养料进行装袋,得到所述红托竹荪菌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的水分含量为55%~6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接种后的菌棒的培养温度为22~2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接种后的菌棒的培养湿度为60~70℃。
CN202110232645.8A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Pending CN112931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2645.8A CN112931049A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32645.8A CN112931049A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1049A true CN112931049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47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2645.8A Pending CN112931049A (zh) 2021-03-03 2021-03-03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10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6502A (zh) * 2022-08-31 2022-11-15 贵州金荪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托竹荪的栽培菌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0688A (zh) * 2016-05-12 2016-08-31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甘蔗渣发酵料菌床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7306665A (zh) * 2017-07-27 2017-11-03 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托竹荪周年出菇的栽培方法
CN109006169A (zh) * 2018-08-29 2018-12-18 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厂化方包栽培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
CN110637673A (zh) * 2018-06-27 2020-01-03 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托竹荪工厂化栽培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0688A (zh) * 2016-05-12 2016-08-31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甘蔗渣发酵料菌床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7306665A (zh) * 2017-07-27 2017-11-03 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托竹荪周年出菇的栽培方法
CN110637673A (zh) * 2018-06-27 2020-01-03 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托竹荪工厂化栽培工艺
CN109006169A (zh) * 2018-08-29 2018-12-18 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厂化方包栽培红托竹荪的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燕等编著: "《经济植物开发指南》", 30 June 199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6502A (zh) * 2022-08-31 2022-11-15 贵州金荪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托竹荪的栽培菌棒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1195A (zh)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的培养方法
CN104041330A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3918475A (zh) 秀珍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
KR101479209B1 (ko) 표고버섯 배양물 제조방법
CN102090266B (zh) 白参菌的高效栽培法
CN10455724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12931048A (zh) 一种红托竹荪菌包及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04311256B (zh) 一种用工业大麻制作的香菇栽培基质
CN107047068A (zh) 设施温室香菇增产栽培方法
CN106754409B (zh) 白参菌育植方法
CN112931049A (zh) 一种红托竹荪菌棒及红托竹荪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KR20090041092A (ko) 톱밥을 이용한 목이버섯 봉지 재배방법
KR100800511B1 (ko) 팽이버섯 재배방법
CN107964513B (zh) 蒙古口蘑新菌株草原白蘑1号及其选育方法
KR100897522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침공 멀칭비닐백 및 이를 이용한버섯재배방법
CN115606449A (zh) 一种羊肚菌和香菇同棚轮作栽培方法
CN105875185A (zh) 真菌人工共生栽培的方法
KR101064947B1 (ko) 새우난초 엽절편으로부터 재분화된 식물체의 대량생산방법
CN107231947A (zh) 一种能规模化栽培鸡油菌的培养基及方法
KR101634857B1 (ko) 목침종균을 이용한 표고버섯 재배방법
Mizuno Cultivation of the medicinal mushroom royal sun agaricus—Agaricus blazei Murr.(Agaricomycetideae)
KR100332317B1 (ko) 신령버섯 종균 및 그 자실체 생산방법
CN105379557A (zh) 利用段木进行活体嫁接灵芝盆景的方法
CN105393791A (zh) 活体嫁接灵芝盆景的制备方法
Nirupa et al. Effect of casing soil thicknes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milky mushroom (Calocybe indic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5

Address after: 442400 Lianfeng street, Songbai Town, Shennongjia forest regio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nongjia Tianmu Modern Agricul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52202 China rare mushroom Industrial Park, Pingqiao village, Zhixiang Town, Zhenfeng County, Qianxinan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izhou Fengyuan Modern Agriculture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