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0030B - 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0030B
CN112820030B CN202011570712.9A CN202011570712A CN112820030B CN 112820030 B CN112820030 B CN 112820030B CN 202011570712 A CN202011570712 A CN 202011570712A CN 112820030 B CN112820030 B CN 1128200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vehicle
parking
parking area
pile
leg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707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0030A (zh
Inventor
陈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707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00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0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0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0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0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004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hiring of objects
    • G07F17/0057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hiring of objects for the hiring or rent of vehicles, e.g. cars, bicycles or wheelchai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若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若检测到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若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对所述归还请求进行响应。采用本方法能够解决共享交通工具乱停乱放的问题。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共享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中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等共享交通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目前,为了方便对共享交通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会在道路上设置停车桩,用户在归还共享交通工具时需要将共享交通工具锁定到停车桩上。
但是,有时道路上难以设置停车桩,或者停车桩的数量有限,就会出现乱停乱放的情况。因此,如何规范用户归还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共享交通工具乱停乱放问题的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归还装置,该装置包括:
止锁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区域检测模块,用于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停车桩检测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数量检测模块,用于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步骤。
上述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通过本公开实施例,在接收到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后,逐步判断目标交通工具的停放是否合理,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的停放合理后才允许归还。这样,就可以解决共享交通工具被乱停乱放的问题,便于共享交通工具的提供商对共享交通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锁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8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9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借用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借用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15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16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三;
图17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装置的结构框图之四;
图18为又一个实施例中交通工具归还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五;
图19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实施例。
首先,在具体介绍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之前,先对本公开实施例基于的技术背景进行介绍。
通常情况下,共享交通工具的提供商为了方便对共享交通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会在道路上设置停车桩。在用户归还共享交通工具时,需要将共享交通工具锁定到停车桩上。但是,由于共享交通工具很多,而停车桩却数量有限,常常会出现乱停乱放的情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用户需要将共享交通工具与停车桩锁定,或者将共享交通工具停放在有停放位置的合法停放区域内,才能成功归还交通工具。这样,就可以解决共享交通工具被乱停乱放的问题,便于共享交通工具的提供商对共享交通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
下面结合本公开实施例所应用的场景,对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交通工具归还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该系统架构包括:交通工具11、至少一个停车桩12(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停车桩12)、控制桩13和服务器14。
其中,交通工具11可以为脚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非机动或者机动车辆,交通工具11可以为共享交通工具;服务器14可以为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交通工具11可以与控制桩13和服务器14进行通信;停车桩12可以与控制车桩13进行通信;控制桩13可以与服务器14进行通信。
另外,该系统架构还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用户终端可以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本公开实施例对通信方式均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交通工具,也可以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其中,目标交通工具为待归还的共享交通工具,停车桩可以为图1所示系统架构中的停车桩。可以在目标交通工具上设置第一锁车机构,在停车桩上设置第二锁车机构;通过第一锁车机构和第二锁车机构互相配合,实现停车桩对目标交通工具止锁。如图3所示,第一锁车机构可以包括锁片主体20和锁孔,第二锁车机构可以包括锁口20和锁栓;当锁片主体20插入锁口20后,锁栓弹出插入锁孔中,则停车桩对目标交通工具完成止锁。
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例如,目标交通工具检测到用户手动关闭车锁,则目标交通工具接收到归还请求;或者,用户通过用户终端发送归还请求,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归还请求。
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上设置的第一锁车机构与停车桩上设置的第二锁车机构是否互相配合成功,如果配合成功,则确定停车桩对目标交通工具完成止锁。
步骤102,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如果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表明目标交通工具在归还时并未锁至停车桩。此时,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
例如,搜索目标交通工具附近是否有控制停车桩的控制桩,如果搜索到控制桩,则表明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否则,表明目标交通工具没有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103,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如果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表明目标交通工具在合法停放区域内但是没有锁至停车桩。此时,检测该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例如,与控制停车桩的控制桩进行通信,通过控制桩检测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检测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104,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如果检测到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表明虽然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但是没有可用停车桩可以对目标交通工具完成止锁。那么,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即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还有可停放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
检测过程可以是与控制桩进行通信,通过控制桩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本公开实施例对预设阈值不做限定。
步骤105,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如果检测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表明该合法停放区域内有可停放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此时,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允许目标交通工具归还。
上述交通工具归还方法中,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通过本公开实施例,在接收到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后,逐步判断目标交通工具的停放是否合理,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的停放合理后才允许归还。这样,就可以解决共享交通工具被乱停乱放的问题,便于共享交通工具的提供商对共享交通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用于目标交通工具,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目标交通工具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是否读取到目标射频芯片内存储的停车桩标识。
其中,目标射频芯片设置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机构附近预设范围内。
可以在目标交通工具的第一锁车机构处设置标识采集组件。其中,标识采集组件可以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组件。在第一锁车机构与第二锁车机构配合止锁的过程中,目标交通工具通过标识采集组件读取停车桩的目标射频芯片内存储的停车桩标识。
目标交通工具在接收到归还请求后,可以通过检测是否读取到停车桩标识来确定停车桩是否对目标交通工具完成止锁。如果目标交通工具读取到停车桩标识,则执行步骤202。如果目标交通工具未读取到停车桩标识,表明停车桩对目标交通工具未完成止锁,则执行步骤203。
步骤202,若读取到停车桩标识,则目标交通工具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通过停车桩对目标交通工具完成止锁后,则响应归还请求,允许归还目标交通工具。
步骤203,目标交通工具检测是否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近距离通信信号;若接收到近距离通信信号,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可以在控制桩中设置蓝牙或者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组件,控制桩通过蓝牙或者NFC组件向外发送近距离通信信号。目标交通工具通过检测是否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近距离通信信号来确定是否搜索到控制桩,进而根据是否搜索到控制桩来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例如,目标交通工具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蓝牙信号,则确定搜索到控制桩,并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步骤204,目标交通工具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第一控制桩用于对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第一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之后,目标交通工具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通过询问第一控制桩来检测该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车桩。
第一控制桩接收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的第一询问请求,根据第一询问请求查询受控的停车桩中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之后,第一控制桩根据查询结果生成第一响应信息,并将第一响应信息发送到目标交通工具。
目标交通工具接收第一控制桩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根据第一响应信息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步骤205,目标交通工具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
目标交通工具根据第一响应信息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没有可用停车桩时,需要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即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还有可停放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
目标交通工具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第一控制桩接收第一控制桩发送的第二询问请求,根据第二询问请求获取合法停放区域内的近场通信信号,根据获取到的近场通信信号的发送数量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进而判断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例如,第一控制桩接收合法停放区域内的蓝牙信号,根据蓝牙信号的数量确定共享单车的数量。
第一控制桩在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后,根据确定结果生成第二响应信息,并将第二响应信息发送到目标交通工具。目标交通工具接收第一控制桩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
步骤206,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如果目标交通工具根据第二响应信息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即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有可停放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允许归还目标交通工具。
上述交通工具归还方法中,目标交通工具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是否读取到目标射频芯片内存储的停车桩标识;若读取到停车桩标识,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若未读取到停车桩标识,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近距离通信信号;若接收到近距离通信信号,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由目标交通工具逐步判断停放是否合理,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的停放合理后才允许归还。这样,就可以解决共享交通工具被乱停乱放的问题,便于共享交通工具的提供商对共享交通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
步骤207,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以及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目标交通工具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导航请求。
其中,第一导航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如果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或者检测到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或者检测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则目标交通工具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导航请求。其中,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可以是控制车锁进行开锁操作,即车锁弹开。
服务器接收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的第一导航请求,根据第一导航请求生成归还导航信息,并将归还导航信息发送到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
第一用户终端接收归还导航信息,根据归还导航信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归还路径将目标交通工具移至合法归还位置进行归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以及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目标交通工具向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提示用户归还失败,还可以在第一用户终端未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导航信息时,指示第一用户终端生成归还路径并展示归还路径。
上述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以及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目标交通工具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导航请求。通过本公开实施例,如果确定目标交通工具的停放不合理,则引导用户合理停放目标交通工具,因此,可以解决共享交通工具被乱停乱放的问题,便于共享交通工具的提供商对共享交通工具进行维护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服务器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
其中,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交通工具和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
可以在停车桩的第二锁车机构处设置标识采集组件。其中,标识采集组件可以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组件。在第一锁车机构与第二锁车机构配合止锁的过程中,停车桩通过标识采集组件读取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标识。之后,停车桩将交通工具标识发送到控制桩;控制桩根据交通工具标识建立交通工具与停车桩之间的止锁绑定关系,并将止锁绑定关系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止锁绑定关系,并将止锁绑定关系存储到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
服务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例如,用户通过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归还请求,服务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归还请求。之后,服务器根据归还请求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找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
如果查找到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在执行步骤302;如果未查找到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则确定未通过停车桩对目标交通工具完成止锁,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若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则服务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服务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响应归还请求,允许归还目标交通工具。
步骤303,根据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坐标和预先设置的多个控制桩的位置坐标,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服务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后,对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坐标与预先设置的多个控制桩的位置坐标进行比较,确定目标交通工具与多个控制桩之间的距离。
如果目标交通工具与其中一个控制桩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附近存在控制桩,因此可以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执行步骤304。
如果目标交通工具与所有控制桩的距离均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附近不存在控制桩,因此可以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步骤304,服务器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
其中,第一控制桩用于对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第一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之后,服务器向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通过询问第一控制桩来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第一控制桩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询问请求,根据第一询问请求查询受第一控制桩控制的停车桩中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之后,第一控制桩根据查询结果生成第一响应信息,并将第一响应信息发送到服务器。
服务器接收第一控制桩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根据第一响应信息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如果存在可用停车桩,则需要将目标交通工具锁定到可用停车桩上。如果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服务器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
在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没有可用停车桩后,服务器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通过询问第一控制桩来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第一控制桩接收第二询问请求后,根据第二询问请求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的近场通信信号,根据近场通信信号的数量确定交通工具的数量,进而判断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例如,第一控制桩接收合法停放区域内的蓝牙信号,根据蓝牙信号的数量确定交通工具的数量。
第一控制桩在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后,根据确定结果生成第二响应信息,并将第二响应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第一控制桩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
步骤306,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服务器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如果服务器具根据第二响应信息确定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控制目标交通工具的车锁进行关锁操作并结束归还流程。
上述交通工具归还方法中,服务器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若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若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未存储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则根据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坐标和预先设置的多个控制桩的位置坐标,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若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服务器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服务器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服务器逐步判断停放是否合理,直到确定停放合理才允许归还,解决了共享交通工具乱停乱放的问题,便于共享交通工具的提供商进行维护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7,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合法停放区域中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服务器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
其中,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如果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或者检测到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或者检测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则服务器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
第一用户终端接收归还导航信息,根据归还导航信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归还路径将目标交通工具移至合法归还位置进行归还。
上述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合法停放区域中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服务器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服务器判断目标交通工具停放不合理时,引导用户合理停放,解决了共享交通工具乱停乱放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
步骤308,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合法停放区域中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服务器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支付询问信息。
服务器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合法停放区域中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后,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支付询问信息,询问用户是否在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的情况下仍要归还;或者,询问用户是否在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但目标交通工具并未锁至停车桩的情况下仍要归还;或者,询问用户是否在合法停放区域中没有停放位置的情况下仍要归还。
步骤309,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拒绝支付信息,则服务器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
第一用户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支付询问信息,如果用户不想支付额外费用,则可以向第一用户终端输入拒绝支付操作;第一用户终端根据拒绝支付操作生成拒绝支付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拒绝支付信息。
服务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拒绝支付信息,获知用户并不想支付额外费用,则生成归还导航信息,并将归还导航信息发送到第一用户终端。
第一用户终端接收归还导航信息,根据归还导航信息展示将目标交通工具停放至合法停放位置的归还路径。用户可以根据归还路径合理归还目标交通工具。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支付询问信息;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拒绝支付信息,则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服务器可以引导用户合理停放目标交通工具,解决共享交通工具乱停乱放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还可以包括:
步骤310,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确认支付信息,则服务器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如果在上述情况下仍要归还,用户可以在第一用户终端中输入确认支付操作;第一用户终端根据确认支付操作生成确认支付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确认支付信息。
服务器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确认支付信息,获知用户未合理停放目标交通工具,但是接受支付额外费用,则服务器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控制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关锁操作,并从第一用户终端绑定的账户中扣除相应的费用。
上述实施例中,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确认支付信息,则服务器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服务器可以灵活应对归还,解决用户在特殊情况下难以合理停放目标交通工具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通过停车桩对目标交通工具完成止锁并归还成功后,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借用目标交通工具的借用请求。
目标交通工具被归还后,其他用户可以借用该目标交通工具。当其他用户借用目标交通工具时,通过第二用户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借用请求。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借用请求。
步骤402,服务器根据借用请求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找对目标交通工具止锁的目标停车桩,以及控制目标停车桩的第二控制桩。
在通过目标停车桩对目标交通工具完成止锁后,目标停车桩会读取到目标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标识。之后,目标停车桩将交通工具标识发送到第二控制桩,第二控制桩根据目标交通工具的标识建立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之间的止锁绑定关系,并将该止锁绑定关系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该止锁绑定关系,并将该止锁绑定关系存到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
在接收到借用请求后,服务器根据借用请求在止锁关系数据库中查找对目标交通工具止锁的目标停车桩;之后,根据停车桩与控制桩之间的关系,查找目标停车桩对应的第二控制车桩。
步骤403,服务器向第二控制桩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向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第二开锁指令。
其中,第一开锁指令用于指示第二控制桩控制目标停车桩进行开锁操作;第二开锁指令用于指示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开锁操作。
服务器查找到第二控制桩后,向第二控制桩发送第一开锁指令;第二控制桩接收第一开锁指令,并控制目标停车桩进行开锁操作。同时,服务器还向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第二开锁指令;目标交通工具接收第二开锁指令,并进行开锁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借用目标交通工具的借用请求;根据借用请求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找对目标交通工具止锁的目标停车桩,以及控制目标停车桩的第二控制桩;服务器向第二控制桩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向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第二开锁指令。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服务器根据借用请求控制停车桩和目标交通工具开锁,从而使其他用户可以借用目标交通工具,实现了共享交通工具的循环利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上述向第二控制桩发送第一开锁指令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404,服务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服务器预先通过用户终端和目标交通工具等获取目标交通工具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电量信息、损坏信息、部件更换信息等。本公开实施例对状态信息不做限定。
在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和第二开锁指令之前,服务器根据目标交通工具的状态信息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可用状态。例如,服务器根据电量信息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或者,服务器根据损坏信息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不可用状态。
如果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则执行步骤405;如果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不可用状态,则向第二用户终端反馈目标交通工具不可用,提示第二用户终端的用户借用其他交通工具。
步骤405,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的情况下,服务器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开锁询问信息。
其中,开锁询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终端展示开锁询问界面。
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后,服务器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开锁询问信息。第二用户终端接收开锁询问信息,根据开锁询问信息展示开锁询问界面。
对应地,上述步骤403包括:若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开锁确认信息,则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和第二开锁指令。
其中,开锁确认信息为第二用户终端基于开锁询问界面接收到确认开锁操作后生成的。
如果用户在开锁询问界面中输入确认开锁操作,则第二用户终端根据确认开锁操作生成开锁确认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开锁确认信息。服务器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开锁确认信息,向第二控制桩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向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第二开锁指令。第二控制桩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开锁指令,控制目标停车桩进行开锁操作;目标交通工具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开锁指令,并进行开锁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可用状态;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的情况下,服务器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开锁询问信息;若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开锁确认信息,则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和第二开锁指令。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服务器在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且用户确认开锁的情况下,控制目标停车桩和目标交通工具开锁,这样可以避免目标交通工具在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被借用的问题。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11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11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归还装置,包括:
止锁检测模块501,用于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区域检测模块502,用于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停车桩检测模块503,用于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数量检测模块504,用于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第一响应模块505,用于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停车桩检测模块503,具体用于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第一控制桩用于对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量检测模块504,具体用于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第一控制桩用于对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止锁检测模块501,具体用于检测是否读取到目标射频芯片内存储的停车桩标识,其中,目标射频芯片设置于停车桩的止锁机构附近预设范围内;若读取到停车桩标识,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区域检测模块502,具体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近距离通信信号,控制桩用于对停车桩进行控制;若接收到近距离通信信号,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如图13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第一导航模块506,用于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以及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导航请求;第一导航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止锁检测模块501,具体用于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其中,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交通工具和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若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区域检测模块502,具体用于根据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坐标和预先设置的多个控制桩的位置坐标,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其中,控制桩用于对停车桩进行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如图14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导航模块507,用于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合法停放区域中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支付询问模块508,用于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支付询问信息;
第三导航模块509,用于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拒绝支付信息,则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响应模块510,具体用于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确认支付信息,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借用请求接收模块511,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借用目标交通工具的借用请求;
查找模块512,用于根据借用请求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找对目标交通工具止锁的目标停车桩,以及控制目标停车桩的第二控制桩;
开锁模块513,用于向第二控制桩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向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第二开锁指令;第一开锁指令用于指示第二控制桩控制目标停车桩进行开锁操作;第二开锁指令用于指示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开锁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该装置还包括:
状态确定模块514,用于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开锁询问模块515,用于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的情况下,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开锁询问信息;开锁询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终端展示开锁询问界面;
对应地,开锁模块513,具体用于若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开锁确认信息,则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和第二开锁指令;开锁确认信息为第二用户终端基于开锁询问界面接收到确认开锁操作后生成的。
关于交通工具归还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交通工具归还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交通工具归还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9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交通工具归还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第一控制桩用于对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
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第一控制桩用于对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
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是否读取到目标射频芯片内存储的停车桩标识,其中,目标射频芯片设置于停车桩的止锁机构附近预设范围内;
若读取到停车桩标识,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是否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近距离通信信号,控制桩用于对停车桩进行控制;
若接收到近距离通信信号,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以及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导航请求;第一导航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其中,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交通工具和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
若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坐标和预先设置的多个控制桩的位置坐标,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其中,控制桩用于对停车桩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合法停放区域中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支付询问信息;
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拒绝支付信息,则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确认支付信息,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借用目标交通工具的借用请求;
根据借用请求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找对目标交通工具止锁的目标停车桩,以及控制目标停车桩的第二控制桩;
向第二控制桩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向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第二开锁指令;第一开锁指令用于指示第二控制桩控制目标停车桩进行开锁操作;第二开锁指令用于指示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开锁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的情况下,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开锁询问信息;开锁询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终端展示开锁询问界面;
若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开锁确认信息,则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和第二开锁指令;开锁确认信息为第二用户终端基于开锁询问界面接收到确认开锁操作后生成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若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若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预设阈值,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第一控制桩用于对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
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第一控制桩用于对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
接收第一控制桩基于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是否读取到目标射频芯片内存储的停车桩标识,其中,目标射频芯片设置于停车桩的止锁机构附近预设范围内;
若读取到停车桩标识,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检测是否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近距离通信信号,控制桩用于对停车桩进行控制;
若接收到近距离通信信号,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目标交通工具,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以及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导航请求;第一导航请求用于指示服务器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其中,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多个交通工具和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
若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存储有目标交通工具与目标停车桩的止锁绑定关系,则确定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目标交通工具的位置坐标和预先设置的多个控制桩的位置坐标,检测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其中,控制桩用于对停车桩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服务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检测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合法停放区域中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禁止响应归还请求,并向与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支付询问信息;
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拒绝支付信息,则向第一用户终端发送归还导航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基于支付询问信息发送的确认支付信息,则对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借用目标交通工具的借用请求;
根据借用请求在止锁绑定关系数据库中查找对目标交通工具止锁的目标停车桩,以及控制目标停车桩的第二控制桩;
向第二控制桩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向目标交通工具发送第二开锁指令;第一开锁指令用于指示第二控制桩控制目标停车桩进行开锁操作;第二开锁指令用于指示目标交通工具进行开锁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在确定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可用状态的情况下,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开锁询问信息;开锁询问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终端展示开锁询问界面;
若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开锁确认信息,则发送第一开锁指令和第二开锁指令;开锁确认信息为第二用户终端基于开锁询问界面接收到确认开锁操作后生成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交通工具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交通工具,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若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若检测到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若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的数量是第一控制桩基于近距离通信信号确定的;
若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对所述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若检测到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所述可用停车桩以及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所述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向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归还失败,并在第一用户终端未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归还导航信息时,指示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生成归还路径并展示归还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包括:
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所述第一控制桩用于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
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桩基于所述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包括:
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所述第一控制桩用于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
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桩基于所述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所述预设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所述检测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包括:
检测是否读取到目标射频芯片内存储的停车桩标识,其中,所述目标射频芯片设置于停车桩的止锁机构附近预设范围内;
若读取到所述停车桩标识,则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包括:
检测是否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近距离通信信号,所述控制桩用于对停车桩进行控制;
若接收到所述近距离通信信号,则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以及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所述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禁止响应所述归还请求,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导航请求;所述第一导航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向与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所述归还导航信息,所述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7.一种交通工具归还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交通工具,所述装置包括:
止锁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针对目标交通工具的归还请求之后,检测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是否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区域检测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未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则检测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是否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停车桩检测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则检测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数量检测模块,用于若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不存在可用停车桩,则检测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的数量是第一控制桩基于近距离通信信号确定的;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若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未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对所述归还请求进行响应;
提示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所述可用停车桩以及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所述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向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归还失败,并在第一用户终端未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归还导航信息时,指示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生成归还路径并展示归还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桩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一询问请求,所述第一控制桩用于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桩基于所述第一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一响应信息,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是否存在可用停车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量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向第一控制桩发送第二询问请求,所述第一控制桩用于对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所在合法停放区域内的停车桩进行控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桩基于所述第二询问请求发送的第二响应信息,所述第二响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是否超过所述预设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锁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是否读取到目标射频芯片内存储的停车桩标识,其中,所述目标射频芯片设置于停车桩的止锁机构附近预设范围内;若读取到所述停车桩标识,则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工具通过停车桩完成止锁。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检测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控制桩发送的近距离通信信号,所述控制桩用于对停车桩进行控制;若接收到所述近距离通信信号,则确定所述目标交通工具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导航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未处于合法停放区域内、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存在可用停车桩以及所述合法停放区域内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所述预设阈值中的至少一种,则禁止响应所述归还请求,并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导航请求;所述第一导航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器向与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绑定的第一用户终端发送所述归还导航信息,所述归还导航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展示去往合法归还位置的归还路径。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570712.9A 2020-12-26 2020-12-26 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820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0712.9A CN112820030B (zh) 2020-12-26 2020-12-26 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70712.9A CN112820030B (zh) 2020-12-26 2020-12-26 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0030A CN112820030A (zh) 2021-05-18
CN112820030B true CN112820030B (zh) 2023-02-17

Family

ID=7585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70712.9A Active CN112820030B (zh) 2020-12-26 2020-12-26 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00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438A (zh) * 2021-11-01 2021-12-14 宁波小遛共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锁止装置、共享单车、还车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73524A (zh) * 2022-06-16 2022-08-30 北京阿帕科蓝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设备的归还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8979A (zh) * 2017-10-30 2018-04-17 东南大学 基于有桩无桩兼容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收费方法
CN109493589A (zh) * 2018-11-28 2019-03-19 武汉微智创大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停放区域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028395A (zh) * 2019-12-25 2020-04-17 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自行车的停放系统及停放方法
CN111383440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交通工具的规范停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24538A (zh) * 2020-06-02 2020-09-29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24537A (zh) * 2020-06-02 2020-09-29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51541A (zh) * 2020-07-14 2020-11-17 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交通工具的停放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020473A (zh) * 2018-11-27 2020-06-01 奇異平台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圍欄以及電子圍欄系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8979A (zh) * 2017-10-30 2018-04-17 东南大学 基于有桩无桩兼容的公共自行车使用收费方法
CN109493589A (zh) * 2018-11-28 2019-03-19 武汉微智创大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停放区域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383440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交通工具的规范停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028395A (zh) * 2019-12-25 2020-04-17 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自行车的停放系统及停放方法
CN111724538A (zh) * 2020-06-02 2020-09-29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724537A (zh) * 2020-06-02 2020-09-29 北京骑胜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工具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51541A (zh) * 2020-07-14 2020-11-17 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交通工具的停放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0030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20394C2 (ru) Зарядн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12820030B (zh) 交通工具归还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178012B1 (ko) 자전거 대여관리장치 및 모바일 단말 장치
US2003003487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access
CN111462361B (zh) 停车管理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20036601A (ko) 자전거 대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220005141A1 (en) Vehicle management device, vehicle management method, and vehicle
CN112584309B (zh) 一种锁车方法、服务器、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6571063A (zh) 车位控制方法、车位控制装置和服务器
CN110766976B (zh) 一种使用智能钥匙进行寻车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智能钥匙
JP2019133236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11080825A (zh) 停车费支付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465968A (zh) 用于对机动车进行授权的方法
US20190039462A1 (en)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parking lot system, and vehicle charging method
KR20120073163A (ko) 자전거 대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406615A (zh) 电动汽车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84279B (zh) 一种智慧园区车辆管理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08621833B (zh) 基于车辆用户主动触发的充电桩解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3927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辆防盗方法,及系统
CN111127675B (zh) 城市道路泊车收费管理系统
CN112428865B (zh) 充电桩及其控制方法、服务器及其控制方法和充电桩系统
CN108416933B (zh) 共享单车的使用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3001A (zh) 车辆借还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停车桩和共享车辆
JP4228002B2 (ja) 車両共同利用システム
CN107274500B (zh) 射频识别支付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