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5186A - Cpu模式控制电路、车载主机设备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Cpu模式控制电路、车载主机设备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05186A CN112805186A CN202080003131.9A CN202080003131A CN112805186A CN 112805186 A CN112805186 A CN 112805186A CN 202080003131 A CN202080003131 A CN 202080003131A CN 112805186 A CN112805186 A CN 1128051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
- circuit
- cpu
- signal
- 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CPU模式控制电路,包括模式选择电路(10)和复位电路(20),在车载主机设备的CPU系统崩溃后,通过外接外部设备,模式选择电路(10)获取外部设备输入的触发信号,并控制CPU(210)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同时,通过复位电路(20)控制CPU(210)复位,CPU(210)进入串口烧录模式并从烧录串口(220)烧录uboot信号,烧录完成后,外部设备与模式选择电路(10)断开,模式选择电路(10)未检测到触发信号,控制CPU(210)切换至Flash模式,同时通过复位电路(20)控制CPU复位重启,无需拆机即可完成uboot信号的烧录,节省了拆机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U模式控制电路、车载主机设备和车辆。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车载主机设备,由于其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的不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软件损坏或跑飞的现象,此时车载主机设备系统崩溃无法使用,也无法升级,必须要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系统烧录uboot(universalbootloader,通用的启动代码)。正常状态下,uboot是从Flash(快闪存储器)中启动,即来源于Flash存储器,而系统崩溃后要通过烧录串口重新烧录uboot。
目前常用方案是:硬件电路设计时,会在主板上预留一个跳针,正常工作状态下,跳针是接到Flash模式启动电路,主机系统崩溃后,拆机把跳针接到串口烧录模式电路,从而实现烧录模式切换。
此方法的缺点是需要拆机,对于一些大型设备,或者主机安装位置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拆机非常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增加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CPU模式控制电路,旨在解决传统的采用跳针进行烧录模式切换存在的拆机成本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CPU模式控制电路,用于车载主机设备,其中,所述CPU分别与Flash存储器和烧录串口连接,所述CPU模式控制电路包括模式选择电路和复位电路;
所述模式选择电路分别与所述复位电路和所述CPU连接,所述复位电路还与所述CPU连接;
所述模式选择电路,用于:
在接收到由外部设备发出的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一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CPU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复位电路;
在未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二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CPU切换至Flash模式,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复位电路;
所述复位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输出复位信号控制所述CPU复位重启,以使所述CPU复位后进入所述串口烧录模式并通过所述烧录串口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uboot信号烧录至所述Flash存储器;以及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输出复位信号控制所述CPU复位重启,以使所述CPU复位后进入所述Flash模式并与所述Flash存储器通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式选择电路包括微控制器和烧录模式切换电路;
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和所述复位电路连接;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以及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复位电路,以使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输出第一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CPU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
在未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复位电路,以使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输出第二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CPU切换至Flash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二极管、防静电管、电子开关管和电源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构成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并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子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源端互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防静电管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防静电管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为PNP三极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式选择电路还包括上拉电路,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还包括选择开关;
所述选择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所述选择开关,用于根据用户的触发动作连通或者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择开关为跳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信号为脉冲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主机设备,车载主机设备包括CPU、Flash存储器和如上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PU进入所述串口烧录模式后还通过所述烧录串口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应用软件烧录至所述Flash存储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主机设备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CPU模式控制电路中的模式选择电路和复位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分别输出工作电源至所述模式选择电路和所述复位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主机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在车载主机设备的CPU系统崩溃后,通过外接外部设备,模式选择电路获取外部设备输入的触发信号,模式选择电路控制CPU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同时,通过复位电路控制CPU复位,CPU进入串口烧录模式并从烧录串口烧录uboot信号,烧录完成后,外部设备与模式选择电路断开,模式选择电路未检测到触发信号,模式选择电路控制CPU切换至Flash模式,同时通过复位电路控制CPU复位重启,重启成功后,CPU系统内核重新工作,车载主机设备恢复正常工作,无需拆机即可完成uboot信号的烧录,节省了拆机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U模式控制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U模式控制电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模式选择电路中的烧录模式切换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U模式控制电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模式选择电路中的烧录模式切换电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主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CPU模式控制电路100。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PU模式控制电路100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CPU模式控制电路100用于车载主机设备,其中,CPU210分别与Flash存储器和烧录串口220连接,CPU模式控制电路100包括模式选择电路10和复位电路20;
模式选择电路10分别与复位电路20和CPU210连接,复位电路20还与CPU210连接;
模式选择电路10,用于:
在接收到由外部设备发出的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一模式选择信号控制CPU210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复位电路20;
在未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二模式选择信号控制CPU210切换至Flash模式,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复位电路20;
复位电路2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时输出复位信号控制CPU210复位重启,以使CPU210复位后进入串口烧录模式并通过烧录串口220将外部设备输入的uboot信号烧录至Flash存储器;以及
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时输出复位信号控制CPU210复位重启,以使CPU210复位后进入Flash模式并与Flash存储器通讯。
本实施例中,CPU210正常工作时,通过Flash存储器获取uboot信号,uboot信号用于启动CPU210的操作系统内核、负责部署车载主机设备、操作Flash存储器等硬盘的驱动等,当车载主机设备出现软件损坏时,此时通过外部设备以及车载主机设备对应的通讯接口连接模式选择电路10,外部设备输出触发信号至模式选择电路10,该触发信号区别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模式选择电路10与外部设备通讯的数据信号,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信号为脉冲信号,此时,模式选择电路10输出第一模式选择信号至CPU210,第一模式选择信号对CPU210进行模式配置,使得CPU210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同时,模式选择电路10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复位电路20,复位电路20输出复位信号对CPU210进行复位重启,重启后的CPU210检测到uboot信号来源的电路是串口烧录模式,从而进入串口烧录模式,外部设备通过烧录串口220将uboot信号烧录至Flash存储器,在确定烧录完成后,外部设备与车载主机设备断开,模式选择电路10未检测到触发信号,此时,模式选择电路10输出第二模式选择信号至CPU210,第二模式选择信号对CPU210进行重新配置,并控制CPU210切换至Flash模式,同时,模式选择电路10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复位电路20,复位电路20再次将CPU210进行复位重启,重启成功后,CPU210与Flash存储器正常通讯,并在需要时从Flash存储器中获取uboot信号。
其中,模式选择电路10可采用对应的处理器、信号发生器等电路结构,模式选择电路10与CPU210的至少一个引脚连接,并对其进行不同模式的配置,例如,当模式选择电路10与CPU210之间通过三个引脚连接时,可组合出八种不同的选择信号,进而对CPU210进行八种模式的配置,模式选择电路10与CPU210之间的引脚连接个数不限,所产生的模式个数同样不限。
复位电路20与CPU210的复位引脚或者电源引脚连接,同时复位电路20的受控端与模式选择电路10连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应对CPU210的复位引脚或者电源引脚的信号进行输入控制,从而对CPU210进行复位重启,复位电路20可为具备开关单元的电源电路,其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
外部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模式选择电路10和复位电路20组成CPU模式控制电路100,在车载主机设备的CPU210系统崩溃后,通过外接外部设备,模式选择电路10获取外部设备输入的触发信号,模式选择电路10控制CPU210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同时,通过复位电路20控制CPU210复位,CPU210进入串口烧录模式并从烧录串口220烧录uboot信号,烧录完成后,外部设备与模式选择电路10断开,模式选择电路10未检测到触发信号,模式选择电路10控制CPU210切换至Flash模式,同时通过复位电路20控制CPU210复位重启,重启成功后,CPU210系统内核重新工作,车载主机设备恢复正常工作,无需拆机即可完成uboot信号的烧录,节省了拆机成本。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式选择电路10包括微控制器11和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
微控制器11分别与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和复位电路20连接;
微控制器11,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以及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复位电路20,以使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输出第一模式选择信号控制CPU210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
在未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复位电路20,以使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输出第二模式选择信号控制CPU210切换至Flash模式。
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器11控制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和复位电路20对应工作,进而对CPU210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在车载主机设备系统崩溃时,外部设备通过通讯接口例如RS232接口与微控制器11连接,微控制器11接收到触发信号时,首先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对第一电平信号进行信号隔离处理,并输出第一模式选择信号至CPU210,CPU210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然后微控制器1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复位电路20,复位电路20输出复位信号强制CPU210复位重启,CPU210重启时检测到uboot信号来源的电路是串口烧录模式,并进入串口烧录模式,通过烧录串口220与外部设备连接,并从外部设备获取uboot信号并烧录至Flash存储器,用户在确定烧录完成后,断开外部设备与微控制器11的连接,微控制器11未检测到外部设备的触发信号,此时,微控制器11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输出第二模式选择信号至CPU210,进而控制CPU210进入Flash模式,然后微控制器1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复位电路20,以通过复位电路20对CPU210再次进行复位重启,重启成功后,车载主机设备恢复正常工作。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二极管D1、防静电管ZD1、电子开关管Q1和电源端VCC;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共接构成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的信号输入端并与微控制器11的信号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子开关管Q1的受控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电源端VCC互连,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子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电子开关管Q1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防静电管ZD1的第一端互连,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防静电管ZD1的第二端均接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为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的信号输出端。
本实施例中,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CPU210的引脚连接,在微控制器11检测到触发信号时,微控制器11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电子开关管Q1,电子开关管Q1导通,此时,电子开关管Q1输出高电平至CPU210的引脚,CPU210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当微控制器11未检测到触发信号时,微控制器11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电子开关管Q1,此时,电子开关管Q1关断,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呈低电平,CPU210切换至Flash模式。
电子开关管Q1用于信号隔离、电平转换作用,防静电管ZD1用于对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产生的静电进行防护,电子开关管Q1的开关类型根据所需输出信号的电平类型对应设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开关管Q1为PNP三极管,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第一模式选择信号为高电平,第二模式选择信号为低电平。
二极管D1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机器休眠时(CPU断电,MCU还在工作)微处理器11的电源电流倒灌到CPU210,避免CPU210出现损坏的问题。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CPU210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模式选择电路10还包括上拉电路13,上拉电路13与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CPU模式控制电路100的控制多样性,以及实现手动控制和出厂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烧录模式切换电路12还包括选择开关K1;
选择开关K1的两端分别与电子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选择开关K1,用于根据用户的触发动作连通或者断开。
本实施例中,CPU模式控制电路100的工作模式还可进行拆机手动控制以及对应的出厂配置,在需要对CPU210进行串口烧录模式切换时,控制选择开关K1导通,此时,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输出高电平,用户通过手动断电上电以控制CPU210复位重启,CPU210复位接后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同时,在需要对CPU210进行Flash模式切换时,控制选择开关K1关断,此时,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输出低电平,用户再次通过手动断电上电以控制CPU210复位重启,CPU210复位后切换至Flash模式。
CPU模式控制电路100可通过触发信号自动切换模式或者通过选择开关K1手动切换模式,提高了CPU模式控制电路100的控制多样性。
其中,选择开关K1可为跳针、按键开关等开关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选择开关K1为跳针。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车载主机设备,该车载主机设备包括CPU210、Flash存储器和CPU模式控制电路100,该CPU模式控制电路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载主机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CPU模式控制电路100根据外部设备输入的触发信号对应控制CPU210切换工作模式,进而从Flash存储器或者外部设备获取uboot信号,实现正常工作的Flash模式以及串口烧录模式。
同时,在烧录uboot信号时,CPU210进入串口烧录模式后还通过烧录串口220将外部设备输入的应用软件烧录至Flash存储器,从而进行应用软件的烧录及安装。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载主机设备还包括电源模块240,电源模块240分别与CPU模式控制电路100中的模式选择电路10和复位电路20电性连接;
电源模块240,用于分别输出工作电源至模式选择电路10和复位电路20。
本实施例中,各模块工作时需要对应的工作电源,例如复位电路20需要复位电源,模式选择电路10需要工作电源以进行电平转换,因此,通过设置电源模块240提供各模块的工作电源,根据不同模块的电压需求,各模块所接收到的工作电源的电压可相等或者不等,具体根据工作模块的需求对应输出,电源模块240可为电源转换电路或者电池等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载主机设备,该车载主机设备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CPU模式控制电路,用于车载主机设备,其中,所述CPU分别与Flash存储器和烧录串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模式控制电路包括模式选择电路和复位电路;
所述模式选择电路分别与所述复位电路和所述CPU连接,所述复位电路还与所述CPU连接;
所述模式选择电路,用于:
在接收到由外部设备发出的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一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CPU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复位电路;
在未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二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CPU切换至Flash模式,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复位电路;
所述复位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时输出复位信号控制所述CPU复位重启,以使所述CPU复位后进入所述串口烧录模式并通过所述烧录串口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uboot信号烧录至所述Flash存储器;以及
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时输出复位信号控制所述CPU复位重启,以使所述CPU复位后进入所述Flash模式并与所述Flash存储器通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电路包括微控制器和烧录模式切换电路;
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和所述复位电路连接;
所述微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一电平信号至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以及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复位电路,以使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输出第一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CPU切换至串口烧录模式;
在未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至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复位电路,以使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输出第二模式选择信号控制所述CPU切换至Flash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二极管、防静电管、电子开关管和电源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构成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并与所述微控制器的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子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源端互连,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防静电管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防静电管的第二端均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为PNP三极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选择电路还包括上拉电路,所述上拉电路与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录模式切换电路还包括选择开关;
所述选择开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子开关管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
所述选择开关,用于根据用户的触发动作连通或者断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开关为跳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信号为脉冲信号。
10.一种车载主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CPU、Flash存储器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模式控制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主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PU进入所述串口烧录模式后还通过所述烧录串口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应用软件烧录至所述Flash存储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主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主机设备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CPU模式控制电路中的模式选择电路和复位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分别输出工作电源至所述模式选择电路和所述复位电路。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主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132841 WO2022110170A1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Cpu模式控制电路、车载主机设备和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05186A true CN112805186A (zh) | 2021-05-14 |
CN112805186B CN112805186B (zh) | 2024-01-12 |
Family
ID=75809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03131.9A Active CN112805186B (zh) | 2020-11-30 | 2020-11-30 | Cpu模式控制电路、车载主机设备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05186B (zh) |
WO (1) | WO202211017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99408A (zh) * | 2022-11-29 | 2023-01-13 |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n) | 处理器的数据烧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36700B (zh) * | 2013-06-09 | 2016-08-10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串口烧录电路和系统 |
CN106528237B (zh) * | 2013-10-18 | 2019-10-18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Mcu启动模式选择电路和基于该电路的mcu代码更新方法 |
CN105573743B (zh) * | 2015-11-19 | 2020-01-17 |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烧录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 |
CN105912376A (zh) * | 2016-07-06 | 2016-08-31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基于tms320f28335pfga的程序烧写系统 |
CN109542465B (zh) * | 2018-10-29 | 2024-03-19 | 天浪创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集成电路芯片的数据写入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208589009U (zh) * | 2018-06-19 | 2019-03-08 | 广州市钛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stm32控制器的程序烧录器 |
CN111090605B (zh) * | 2019-10-10 | 2023-07-28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mcu软件升级的usb转uart电路 |
CN110955437A (zh) * | 2019-12-02 | 2020-04-03 | 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视频转换芯片在线烧录方法及烧录装置 |
CN111367535A (zh) * | 2020-02-28 | 2020-07-03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软件烧录方法、车载设备以及介质 |
-
2020
- 2020-11-30 WO PCT/CN2020/132841 patent/WO202211017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11-30 CN CN202080003131.9A patent/CN112805186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99408A (zh) * | 2022-11-29 | 2023-01-13 |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n) | 处理器的数据烧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10170A1 (zh) | 2022-06-02 |
CN112805186B (zh) | 2024-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74949B1 (en) | Back-up power accessory for a computer | |
US785381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in a computer system under low power consumption mode | |
US8285887B2 (en) | Link state detection system for network cable | |
JP2001298875A (ja) | バックアップ電源モジュール、バックアップ電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 |
US10136223B1 (en) |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for audio device | |
JPH0997127A (ja) |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CN108628792B (zh) | 通信接口防电流泄漏系统及方法 | |
CN112805186B (zh) | Cpu模式控制电路、车载主机设备和车辆 | |
JP2000122756A (ja) | 電子機器 | |
US5379437A (en) | Reset of peripheral printing devices after a hot plug state | |
US20060230191A1 (en) | Method for enabling or disabling a peripheral device that is maintaine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a computer system | |
CN218824636U (zh) | 一种用于服务器硬盘背板的电源检测装置 | |
JP4387493B2 (ja) |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同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CN116820857A (zh) | 一种存储芯片保护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 |
CN101526841B (zh) | 电脑系统和节电方法 | |
WO2022226849A1 (zh) | 插拔式显示系统及其上电方法 | |
US7831848B2 (en) |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use in laptop computer and management method thereof | |
CN221686924U (zh) | 一种刷机驱动电路和移动终端 | |
JPH11288338A (ja) | Usb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デバイス | |
JPH09114566A (ja) |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US11741023B1 (en) | Po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capable of correcting its USB state by monitoring voltage/state of USB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 |
CN110829814A (zh) | 车载台的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2115000B (zh) | 系统部件电源的远端重置方法、系统及bmc远端设备 | |
US20230102777A1 (en) | Method of power management | |
CN221476999U (zh) | 一种车机控制电路、车机系统、车辆及控制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