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4852A -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4852A
CN112804852A CN201911108748.2A CN201911108748A CN112804852A CN 112804852 A CN112804852 A CN 112804852A CN 201911108748 A CN201911108748 A CN 201911108748A CN 112804852 A CN112804852 A CN 112804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terminal
heat dissipation
heat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87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艳
沈少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1087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4852A/zh
Priority to US17/628,048 priority patent/US20220261052A1/en
Priority to EP20887179.8A priority patent/EP406043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09482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3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4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8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81Thermal management, e.g. evapora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通过在终端的各个位置上分散设置热源采集模块,来采集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通过计算仿真模块将采集到的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代入到预设仿真模型中,计算以确定散热方案,控制模块根据得出的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实现了对终端各个位置的热源监控,并针对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通过仿真模型计算以确定最佳的散热方案,最后通过控制模块来控制散热模块来对终端上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达到了针对终端的不同散热部位,不同的发热情况,采用最佳的主动散热手段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终端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以手机为例,显示屏幕越来越大,亮度及像素越来越高,电池容量越来越大,CPU处理器主频也越来越高,通讯模式也越来越多,而手机的主板面积越来越小。当前的手机在狭小的布局空间内,4G和5G一起工作时,功耗会增加到从几瓦到几十瓦,长时间的通话,视频,游戏,高速上传或下载,手机的LCD面和后壳,都会出现急速上升的高温,大量的热量被困在手机内无法排出,轻则影响用户体感,重则会给用户造成轻度灼伤。
由于移动终端的发热,会影响其发射和接收性能,恶化通讯质量,降低数据上传下载吞吐率。此外,由于目前的手机电池都是包含化学液体组成的锂电池,发热温度过高会导致锂电池内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从而发生膨胀、起泡、破裂,甚至存在发生爆炸的可能。移动终端的发热还会对使用者贴近的脸部或者手握的舒适度产生影响,降低用户体验。因此,移动终端发热性能的好坏是考量移动终端性能优劣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5G终端用户在视频播放及游戏过程中,或高速上传及下载中,由于多NSA的4G和5G一起工作,LTE和NR的MIMO及多载波聚合作用,上下行的功放和接收模块并行工作,在短时间内聚合极大的热量而无法散出去,如目前LTE和SUB6都是4*4MIMO的形式,LTE经常工作在3-7CA载波聚合的情景,在ENDC双连接的模式下,会存在LTE B1(4)_B3(4)_B7(4)_B28(4)_N78(4)_N41(4)的情况,即LTE的4个频段和NR的两个频段一起工作,且每个都是4*4MIMO,这种情况的发热就会是传统LTE单个频段工作的4-6倍;再以MMW毫米波为例,一个终端可能有3-4个mmW模组,每个模组内有8个射频单元,即一个模组里极端情况8个PA都打开,对于上行来说是2*2MIMO,H和V分别4个PA,同时,mmW还支持多载波的带宽,从1CC到8CC不等(8载波),最高支持800MHZ,即可以8个载波一起聚合,再这种业务下,峰值电流超过2A,是低速业务(500mA)的4倍多,根据测试,5G终端在高速业务和场景下,其电流是4G的3-4倍,其发热量是4G终端的一倍多,传统的4G终端可能一般在42度左右,而5G终端经常会超过46度,及高速业务下可高达52度,对人体有轻度灼烧的危险,同时,芯片内部如modem和射频功放可能高达85度,由于温度升高,对吞吐性能和射频指标都会产生极大程度的恶化。发热问题是当前5G终端的一个痛点。
由于手机在工作时,发热源头很多,基带应用处理器AP,4G/5G调制解调器modem,电源转换芯片DCDC,电源管理芯片及周边大电容大电感,4G/5G功率放大器,WIFI功率芯片及功率放大器,LCD驱动芯片及LCD屏幕等。而当前的散热材料和措施都是对局部进行被动降温,或者小范围内的电风扇主动降温。传统散热都是被动散热,被动散热材料存在能效低,可工作范围小,不可控的问题,而带风扇的主动散热需要增加内置小风扇,噪音大,对结构空间要求高,如果不用风扇,能否主动高效、快速给5G终端散热,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5G发展和应用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移动终端随着5G功能的加入,导致移动终端的散热压力变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所述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包括:热源采集模块、计算仿真模块、控制模块和散热模块;
所述热源采集模块分散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各处,用于采集所述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
所述计算仿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的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散热方案控制所述散热模块对所述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终端运行组件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所述终端主动散热装置设在所述终端运行组件中,一个整体构成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所述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包括:通过分散设置在所述终端各处的热源采集模块,采集所述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
将所述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
根据所述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所述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通过在终端的各个位置上分散设置热源采集模块,来采集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通过计算仿真模块将采集到的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代入到预设仿真模型中,计算以确定散热方案,控制模块根据得出的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实现了对终端各个位置的热源监控,并针对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通过仿真模型计算以确定最佳的散热方案,最后通过控制模块来控制散热模块来对终端上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达到了针对终端的不同散热部位,不同的发热情况,采用最佳的主动散热手段的效果。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详细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手机内置热量计算及仿真的实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主动热熔散热模式的实例;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微振动散热模式的实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目前常见的降温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在机壳内增加主动散热风扇或散热片,但这需要更改机壳的结构,对部件及结构的改造依耐性大,要求终端内部空间大;
二是通过在芯片或者电池上贴散热材料或导热铜管,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常见的散热材料有导热石墨、导热硅胶,相变材料等,虽然这种方案有一定的散热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且导热材料成本高,相变材料的工作温度、时间不可控,可逆时间长,不便于短时间内重复使用;
三是通过手机软件应用APP降温,如猎豹清理大师、鲁大师等,通过关闭清理正在运行的内存数量来释放内存空间,或清除CPU中异常发热的应用,从而达到降温目的,但这种方案实际降温效果不明显,只是降低个别软件或者手机局部器件如CPU或电池的温度,或者只对解决某些APP异常运行导致CPU负载过高而导致的发热有效;
四是通过终端降频或降速或降低功率,多核轮换工作来降温,这种方案主要是通过减少手机同时工作的CPU数目,或者直接降低芯片的最大主频来完成散热,也属于一个软件修改方法,或限制降低终端当前的上下行速率,或者限制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这几种方式在降温的同时也会影响手机的实际性能和用户的体验感受。
实施例一:
传统散热都是被动散热,被动散热材料存在能效低,可工作范围小,不可控的问题,而带风扇的主动散热需要增加内置小风扇,噪音大,对结构空间要求高。
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克服了以上的问题和不足,在不用风扇的前提下,还能自适应地、主动、高效、快速、重复地给5G终端散热降温。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该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包括:热源采集模块、计算仿真模块、控制模块和散热模块;热源采集模块分散设置在终端的各处,用于采集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计算仿真模块,用于根据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的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包括:热源采集模块100、计算仿真模块200、控制模块300和散热模块400;
其中热源采集模块100分散设置在终端的各个位置,设置的位置包括但不限于终端上容易发热的部位或者芯片的位置,例如基带芯片位置,处理器位置,充电芯片的位置,LED显示面板的背面,LCD背光灯的位置等。在本实施例中,采集模块由热敏电阻组成,并且分散设置在终端的各个主要发热部件的位置上,热敏电阻通过并联电容组成温度检测回路;温度检测回路通过多路开关连接到PM管理芯片的温度检测电路中,PM管理芯片实时对各个热敏电阻的温度数据进行读取。
其中计算仿真模块200与终端上各个位置的热源采集模块100连接,同时又与控制模块300相连;计算仿真模块根据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的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进行计算,以确定降温目标,降温时长,持续时间,降温模式,以及确认相应的相变模组,相变模组为散热模块中的散热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仿真模块200还包括工作模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当前业务类型,以确定终端当前的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于不同的发热模型值,当用户打开某个业务时,计算仿真模块会调用对应工作模式下的热量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仿真模块200还包括应用场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终端当前的应用场景,以确定终端当前的场景模式;应用场景包括:通话模式,充电模式,游戏模式,下载模式,视频模式,拍照模式,以及2G/3G/4G/5G的高速吞吐软件或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场景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0分别与计算仿真模块200和散热模块400相连;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上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以及结合用户当前的握持状态确定将热量传导到用户未接触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400为相变模组,通过材料的相变进行散热,包括: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微振动散热模块、远程散热模块、循环逆变模块和被动相变模组;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微振动散热模块、远程散热模块和循环逆变模块的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另外一端与被动相变模组连接;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基于速溶机制的温度调整,用于快速散热,以及将热量传导到用户的非接触区进行定点发热;微振动散热模块基于微型振动机制的相变材料的主动降温调整控制,用于通过微振动的主动控制和调节,来实现相变模块或材料的主动吸热和散热;远程散热模块,用于将通过热量牵引机制通过将影响用户使用的发热源的热量通过专门通道导通到可主动散热的相变材料区域去,实现热量的散发和转移;循环逆变模块用于吸热材料相变后的快速逆变换,便于快速循环吸热及散热;被动相变模组基于被动相变实现散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包括:热源采集模块、计算仿真模块、控制模块和散热模块;热源采集模块分散设置在终端的各处,用于采集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计算仿真模块,用于根据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的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实现了对终端各个位置的热源监控,并针对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通过仿真模型计算以确定最佳的散热方案,最后通过控制模块来控制散热模块来对终端上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达到了针对终端的不同散热部位,不同的发热情况,采用最佳的主动散热手段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更佳详细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该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的结构请看见图2。在图2中分布热源采集模块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热源采集模块,热源计算机仿真模块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计算仿真模块,主动散热控制模块即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而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微振动散热模块、远程散热模块、循环逆变模块和被动相变模组共同组成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散热模块。
请参见图2,分布热源采集模块L1,和热量计算及仿真模块L2相连,用于采集各个发热源的最高温度。分布热源采集模块通过至于手机各个部位的热敏电阻阵列组成,这些热敏电阻阵列分布在手机的各个敏感的温升发热点,如4G或5G基带芯片,4G或5G调制解调器,各频段的功率放大器,电源管理芯片,WIFI芯片,DCDC电路,电池,LCD芯片,LED灯,闪光灯芯片,手机前后壳内等,每个热敏电阻通过并联电容组成温度检测回路,通过多路开关连接到PM管理芯片的温度检测电路中,PM芯片可以依次顺序将读取的实时温度值传输给分布热源采集模块。
热量计算及仿真模块L2,与分布热源采集模块L1和主动散热控制模块L3相连,用于基于当前的分布式热源采集的温度进行热量计算和仿真,确定降温目标,降温时长,持续时间,降温模式,以及确认相应的相变模组,以确保业务完成过程中,用户无明显发烫感受。该模块通过采集终端的当前功耗电流和温度,发热芯片模块参数,相变及导热材料参数,进行一级热量计算,一级热量计算基于手机内置的计算公式模型。通过采集芯片发热面积尺寸,导热衬底厚度,导热系数,芯片功耗,导热材料的长度,导热系数,当前温度,目标温度等计算发热模块的传导热量。
该模块还负责检测终端当前的工作模式,如数据业务或语音参数配置,LCD亮度设置,是否充电等参数,发射功率参数,无线和蜂窝打开情况等,如下载速率1000Mbps,上传速率为200Mbps定义为M1,如下载速率800Mbps,上传速率为200Mbps定位为M2,如下载速率600Mbps,上传速率为200Mbps定位为M3,不同的模式对应一个参考的发热模型值MT1,所以这里就有MT1-MTN,这些值存贮在仿真模块内,当用户打开某个业务时,会调用相同场景下的热量模型。如当前手机在5G NR 4*4MIMO的最大功率下的最大吞吐下载场景,该场景的功耗为3瓦,热量为10焦耳,当前温度为45度,目标温度为42度,该下载还需要持续5分钟,目前的最大发热点对应的相变模块完成此散热过程需要2分钟,当前手机处于静止下载模式,和主动散热模式相匹配,降热时间10S,则可以将相关参数传递给主动散热控制模块,进行自动控制。
热量计算及仿真模块会检测当前手机的发热应用场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做出对应的降温散热处理。该模块通过监测手机内各进程的打开及使用情况,识别出用户当前最大热量产生的场景模式,如通话模式,充电模式,游戏模式,下载模式,视频模式,拍照模式等。也可以是2G/3G/4G/5G的高速吞吐软件或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场景,边充电边打上网或通话的场景,边充电边打游戏的场景等。上述场景模式可以通过基带芯片APP调用或者进程获取。应用场景检测模块将检测到的结果传递给自适应降温控制模块,以采取不同的降温操作。
主动散热控制模块L3,与热量计算及仿真模块L2及各控制模块L4-L7相连,用于根据当前手机的应用场景及热源采集情况做出对应的主动温度调节控制。其控制软件流程参考如下的流程图。该控制模块的输入为当前手机的应用场景值,并采集对应场景下的敏感热源温度,找出最大发热点温度,再结合用户当前手握手机的状态,选取对应的温度控制方法和模式。
主动热熔散热模块L4,与主动散热控制模块L3及散热相变模组L8相连,用于基于速溶机制的温度调整,通过在用户非接触点对可相变模块进行定点快速热熔控制,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终端内的被动散热相变材料,被放置或填充在高发热点处,当需要散热时,控制模块收到散热指令,使用热敏导通开关将终端的最大发热处和该相变模块导通,使其在极短时间内速溶,该材料随即产生相变,在相变过程中会通过吸热来减低手机的实时温度。
主动热熔散热模块,还可以通过在用户非接触区域进行定点发热,如用户当前的发热点在A区域,而A区域的发热温度不可控,而在B区域在硬件电路上加一个发热器件C,B区域处于用户非接触区域,B点的发热器件的温度可调,具体温度和当前的控制电流成正比,同时在B区域附件加贴有相变材料,该材料可以通过发热器件C的发热来控制其变化的过程,即相变材料的变化是可控的,相关材料的一端在B区域,另外一端在A区域,则可通过B区域控制A区域,从而达到主动热熔散热的功能。
微振动散热模块L5,与主动散热控制模块L3及散热相变模组L8相连,用于基于微型振动机制的相变材料的主动降温调整控制。相变模块中含有储热吸能的相变材料,该材料在振动过程中,会发生分子碰撞及形态变化,进而吸收外部的热量而降低终端局部温度,因此,温度吸收程度和速度和振动的大小和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这里,通过微振动的主动控制和调节,来实现相变模块或材料的主动吸热和散热。
终端内的被动散热相变材料,被内置或填充在高发热点处,当需要散热时,控制模块收到微振动指令,该振动可能来自于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振动,也可以是游戏过程中的振动,当终端温度达到相变材料的触发阈值时,振动会触发该材料产生相变,在相变过程中会通过吸热来减低手机的实时温度,这是被动振动的相变散热机制。
这里通过微振动装置来实现主动的相变散热,通过手机内置的一个或多个线性或柱状马达来实现微振动,通过修改转动马达的转速及指令持续时长,使其不会有明显的震动效果,该振动马达的频率可调,根据相变材料的变化而调整,如手机温度过高,需要短时间快速散热,则频率幅度可以调整到A值,如手机温度不是很高,需要长时间慢慢散热,则可将频率幅度调整到B值。
在实际使用中,微振动散热模块可以通过用户在正常点击屏幕显示区内图标或其它虚拟功能键触发,也可以通过用户来电或接收短信,微信提示更新等触发,还可以通过用户在游戏中的震动回馈反应来触发,上述主动散热器的工作是伴随着传统马达震动来随机产生的,因此不会对用户的使用带来太大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如果检测到手机某些部位有明显的发热而影响用户体验时,用户还可以直接激活微振动散热模块,对靠近微振动散热模块的特定热源进行主动持续的散热。
远程散热模块L6,与主动散热控制模块L3及散热相变模组L8相连,用于手机发热区热源的牵引和转移。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各部位的发热温度会不一样,有的在前壳,有的在后壳,有的是手机顶部,有的在手机底部,在用户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接触或握住手机的不同部位,因此体感也有不同。通过热量牵引机制通过将影响用户使用的发热源的热量通过专门通道导通到可主动散热的相变材料区域去,完成热量的散发和转移。在这里,热量牵引模块通过置于各个重点发热源芯片或屏蔽罩上的热偶材料通过一定宽度的PCB露铜走线连接,每个连接之间的断开和导通再通过热量牵引模块的主控开关来控制。在用户使用终端时,通过检测手机LCD屏幕的横屏或竖屏显示模式,以及通话过程中的接近传感器信号,将手机的热量牵引到远离人手,人脸的方位去。从而起到给用户间接的降温效果。
循环逆变模块L7,与主动散热控制模块L3及散热相变模组L8相连,用于吸热材料相变后的快速逆变换,便于快速循环吸热及散热。终端在发生第一次相变吸热后,手机需要常时间待机放置,以使得相变材料可向外界环境释放存储的热量而慢慢凝固,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吸热,这个自我散热及转换过程会相当长,从半小时到1小时不等。如果用户在持续的玩某个游戏,连续地观看某个视频,则无法进行持续的相变降温,逆变过程会相当缓慢,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循环逆变模块,通过手机内置的导热路径和开关,导热开关将吸热饱和后的相变模组导通到用户感受不到的镁铝合金上或LCD面上去。该导热开关只有在检测到相变模块饱和后才启动,而在检测到当前的应用场景为待机时优先启动。
如果当前用户的场景为持续的数据业务,或持续的视频状态,或持续的游戏状态,则还可以启动微马达散热模块,将特定相变模组进行马达驱动散热,微型马达收到逆变指令后,会高速短时高速运转,其产生定向凤通过定向通道联通到特定的相变模块,进行快速降温散热。
被动相变模组L9,该模块与主动热熔散热模块L6,微振动散热模块L7及远程散热模块L6相连,和主动控制模块协同,用于手机发热的主动降温散热。相变材料的全称是phase change materail,是一种可改变物质形态而提供潜热的物质,在溶融相变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吸热降温或放热升温的作用,由于具有热存储能力,从而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温度调控,其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被称为相变。具体地,在外界环境温度高到某一阈值时,相变模块或材料会吸收热载荷而熔化,而在外界环境温度低到某一阈值时,相变模块或材料冻结而释放一定的热量,该模块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形态,当温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相变材料会变软,或者从固态变成液态,可以在器件和结构之间的间隙依附或流动。相变模块可是无机类材质,如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者合金类,也可以是有机类材质,如石蜡,醋酸等,也可以是复合材质,这里选择熔化潜热高,相变可逆性好,体积薄,导热系数大的相变材质做为相变模组材料,如金属或合金材质,热导率高,热阻小,可重复性好,热变潜能高,适合于手机硬件系统。
相变模块的相变温度区间要求满足手机发热温度范围。手机在大负荷工作下,其极限温度可能高达45-55度不等,而人体安全的体感温度在42度以下,超过此温度,轻则会引起不适,重则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轻度灼伤,因此相变的温度区间选择可在范围内,如42度,当手机的局部温度超过此阈值时,则可以控制激活其相变过程。通过在芯片和屏蔽罩之间,屏蔽罩和镁铝合金结构件之间,加装相变模块或材料,相变材料在加热温度42到55度时,会发生相变,处发热源和结构件之间的相变模块在相变后,会吸热,形较好的导热界面。当终端中的相变材料发生从固态-液态的正相变时,该相变过程中,相变模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潜热,终端温度降低;而当终端中的相变模块冷却时,发生液态-固态的逆相变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散发到环境中去,在这两个过程中,相变模块自身的温度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其吸收或释放的人热能就很大,即可对发热终端进行降温。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该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包括:通过分散设置在终端各处的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将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根据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
请参见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终端主动散热方法的流程包括:
S301、通过分散设置在终端各处的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
S302、将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
S303、根据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2、将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包括:根据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的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进行计算,以确定降温目标,降温时长,持续时间,降温模式,以及确认相应的相变模组,相变模组为散热模块中的散热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还包括:检测终端当前业务类型,以确定终端当前的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于不同的发热模型值,当用户打开某个业务时,计算仿真模块会调用对应工作模式下的热量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还包括:检测终端当前的应用场景,以确定终端当前的场景模式;应用场景包括:通话模式,充电模式,游戏模式,下载模式,视频模式,拍照模式,以及2G/3G/4G/5G的高速吞吐软件或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场景任意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3、根据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还包括:结合用户当前的握持状态确定将热量传导到用户未接触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3、根据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包括:通过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基于速溶机制的温度调整,快速散热,以及将热量传导到用户的非接触区进行定点发热;和/或,通过微振动散热模块基于微型振动机制的相变材料的主动降温调整控制,用于通过微振动的主动控制和调节,来实现相变模块或材料的主动吸热和散热;和/或,通过远程散热模块,用于将通过热量牵引机制通过将影响用户使用的发热源的热量通过专门通道导通到可主动散热的相变材料区域去,实现热量的散发和转移;和/或,通过循环逆变模块用于吸热材料相变后的快速逆变换,便于快速循环吸热及散热;和/或,通过被动相变模组基于被动相变实现散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包括:通过分散设置在终端各处的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将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根据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本实施例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通过检测终端各处的发热数据,并将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通过散热方案对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使得终端采用最佳的散热方案进行散热,达到了散热效果的最大化。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4。图4中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的流程包括:
1、终端用户通过UI界面开启自适应主动散热模式。
2、场景检测模块检测手机当前引用场景和业务,分布式热源散热模块检测当前的各模块温度。
3、当温度超过用户设定的安全或目标阈值时,主动散热控制模块通过热量计算仿真模块计算的数据,当前的场景,选取不同的温度调节控制模式,对终端进行不同模式的温度控制。
4、(1)当控制模块调用主动热熔散热模式时,通过在用户非接触点对相变模块进行定点快速热熔控制,一达到快速吸热散热的目的。
(2)当控制模式模块调用微振动散热模式时,通过振动传导终端控制内置的马达,通过为控制传导机制进行散热。
(3)控制模块调用远程散热模式时,通过热量牵电路将发热源导通到主动散热的相变材料区域去。
(4)当控制模块开启循环逆变模式时,通过手内置的导热路径和开关,风控传真坐等对相变材料进行快速逆变换,便于终端的可循环吸热和散热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散热模式,可以只执行其中的一种散热模式,也可以多种散热模式同时执行。
5、被动相变模块根据上述各主动控制程序,进行手机的自适应散热降温,知道达到目标温度阈值。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为手机内置热量计算及仿真的实例,请参见图5,包括:当用户进行高清视频播放时,由于高速数据传输和LCD持续打开,功率放大器PA会持续发热,对应区域温度为51度,而需要降低的目标温度为42度,需要降低温差为9度,终端采集对应的手机工作电流,芯片周边温度,调动芯片的发热模型参数,相变模组及其他导热材料参数,导入模型公式,计算对应的热量储能,并根据目标降温温度,选择最优的降温模式,降温时长和对应的相变模组种类。如该场景的功耗为3瓦,热量为10焦耳,当前温度为51度,目标温度为42度,该播放预计需要持续15分钟,目前的最大发热点对应的相变模块完成此扇热过程需要2分钟,当前手机处于静止下载模式,和主动热熔散热模式相匹配,降热时间15S可达到热平衡及目标温度,则可以将相关参数传递给主动散热控制模块,进行自动控制。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为主动热熔散热模式的实例,请参见图6,包括:通过在用户非接触区域进行定点发热补偿及温控,控制相变材料的熔融状态及过程,如定位相变材料的熔融状态为S1,S2,S3,S4,S5为5个等级,其中吸热能力S5>S4>S3>S2>S1,当终端发热区域处于不同的温度区间T1,T2,T3,T4时,对应的熔融状态会有差异。
如用户当前的发热点在A区域,且A区域对用户的手感体验影响很大,而A区域的发热温度和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状态不可控,而在B区域在硬件电路上加一个发热器件及热敏器件,处于用户非接触区域,B点的发热器件的温度可调,具体温度和当前的控制电流成正比,同时在B区域附件加贴有相变材料,该材料可以通过发热器件发热来控制其相变的所处的熔融状态S1-S5,即相变材料的变化是可控的,相关材料的一端在B区域,另外一端在A区域,则可通过B区域控制A区域,从而达到主动热熔散热的功能。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为微振动散热模式的实例,请参见图7,包括:在终端内置1-N个微振动装置来实现主动的相变散热,通过手机内置的一个或多个线性或柱状马达来实现微振动。如果终端只有一个马达,则可通过马达加单刀多路开关实现多个相变模组M1-M5的控制。通过修改转动马达的转速及指令持续时长,使其不会有明显的震动效果,该振动马达的频率可调分别A1-A5几种组,根据相变材料的变化状态S1-S5而调整,如手机温度过高,需要短时间快速散热,则频率幅度可以调整到F1值,如手机温度不是很高,需要长时间慢慢散热,则可将频率幅度调整到F2值。此模式尤其适用于有振动模式的游戏,或触觉反馈场景。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参见图8所示,其包括终端运行组件和本发明实施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主动散热装置设在所述终端运行组件中,一个整体构成所述终端。
其中终端运行组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主动散热装置设置在终端运行组件中来检测各个终端运行组件的温度,并份分别控制和调整各个终端运行组件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其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的步骤。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包括:热源采集模块、计算仿真模块、控制模块和散热模块;
所述热源采集模块分散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各处,用于采集所述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
所述计算仿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的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散热方案控制所述散热模块对所述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由热敏电阻组成,并且分散设置在所述终端的各个主要发热部件的位置上,所述热敏电阻通过并联电容组成温度检测回路;
所述温度检测回路通过多路开关连接到PM管理芯片的温度检测电路中,所述PM管理芯片实时对各个热敏电阻的温度数据进行读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仿真模块分别与热源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计算仿真模块根据所述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的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进行计算,以确定降温目标,降温时长,持续时间,降温模式,以及确认相应的相变模组,所述相变模组为所述散热模块中的散热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仿真模块还包括工作模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类型,以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模式;
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于不同的发热模型值,当用户打开某个业务时,所述计算仿真模块会调用对应工作模式下的热量模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仿真模块还包括应用场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当前的应用场景,以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场景模式;
所述应用场景包括:通话模式,充电模式,游戏模式,下载模式,视频模式,拍照模式,以及2G/3G/4G/5G的高速吞吐软件或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场景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计算仿真模块和散热模块相连;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散热方案控制所述散热模块对所述终端上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以及结合用户当前的握持状态确定将热量传导到用户未接触的区域。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为相变模组,通过材料的相变进行散热,包括: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微振动散热模块、远程散热模块、循环逆变模块和被动相变模组;
所述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微振动散热模块、远程散热模块和循环逆变模块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被动相变模组连接;
所述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基于速溶机制的温度调整,用于快速散热,以及将热量传导到用户的非接触区进行定点发热;
所述微振动散热模块基于微型振动机制的相变材料的主动降温调整控制,用于通过微振动的主动控制和调节,来实现相变模块或材料的主动吸热和散热;
所述远程散热模块,用于将通过热量牵引机制通过将影响用户使用的发热源的热量通过专门通道导通到可主动散热的相变材料区域去,实现热量的散发和转移;
所述循环逆变模块用于吸热材料相变后的快速逆变换,便于快速循环吸热及散热;
所述被动相变模组基于被动相变实现散热。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终端运行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装置;所述终端主动散热装置设在所述终端运行组件中,一个整体构成所述终端。
9.一种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包括:通过分散设置在所述终端各处的热源采集模块,采集所述终端各个位置的发热数据;
将所述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
根据所述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所述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确定出散热方案包括:根据所述热源采集模块采集的发热数据,代入预设仿真模型进行计算,以确定降温目标,降温时长,持续时间,降温模式,以及确认相应的相变模组,所述相变模组为所述散热模块中的散热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类型,以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工作模式;
不同的工作模式对应于不同的发热模型值,当用户打开某个业务时,所述计算仿真模块会调用对应工作模式下的热量模型。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所述终端当前的应用场景,以确定所述终端当前的场景模式;
所述应用场景包括:通话模式,充电模式,游戏模式,下载模式,视频模式,拍照模式,以及2G/3G/4G/5G的高速吞吐软件或数据的上传和下载场景任意一种。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所述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还包括:结合用户当前的握持状态确定将热量传导到用户未接触的区域。
14.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散热方案控制散热模块对所述终端对应的位置进行散热包括:
通过主动热熔散热模块基于速溶机制的温度调整,快速散热,以及将热量传导到用户的非接触区进行定点发热;
和/或,通过微振动散热模块基于微型振动机制的相变材料的主动降温调整控制,用于通过微振动的主动控制和调节,来实现相变模块或材料的主动吸热和散热;
和/或,通过远程散热模块,用于将通过热量牵引机制通过将影响用户使用的发热源的热量通过专门通道导通到可主动散热的相变材料区域去,实现热量的散发和转移;
和/或,通过循环逆变模块用于吸热材料相变后的快速逆变换,便于快速循环吸热及散热;
和/或,通过被动相变模组基于被动相变实现散热。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终端主动散热方法的步骤。
CN201911108748.2A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Pending CN1128048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8748.2A CN112804852A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US17/628,048 US20220261052A1 (en) 2019-11-13 2020-08-17 Active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for a terminal, terminal, and active heat dissipating method for a terminal
EP20887179.8A EP4060434A4 (en) 2019-11-13 2020-08-17 ACTIV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OF A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ACTIVE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OF A TERMINAL DEVICE
PCT/CN2020/109482 WO2021093394A1 (zh) 2019-11-13 2020-08-17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8748.2A CN112804852A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852A true CN112804852A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04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8748.2A Pending CN112804852A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61052A1 (zh)
EP (1) EP4060434A4 (zh)
CN (1) CN112804852A (zh)
WO (1) WO202109339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6805A (zh) * 2021-10-26 2022-01-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计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50018A (zh) * 2022-05-18 2022-06-21 成都市克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放的自适应散热方法、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CN114879820A (zh) * 2022-05-18 2022-08-09 深圳市集和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散热的高性能ai边缘计算终端及装置
CN115390596A (zh) * 2022-09-07 2022-11-2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加热盒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载加热盒及存储介质
CN117373932A (zh) * 2023-12-06 2024-01-09 广东仁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功耗氮化镓的芯片制备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6099B (zh) * 2021-11-12 2024-03-22 河南奇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的建筑工地5G转WiFi设备
CN117750741B (zh) * 2024-02-21 2024-05-28 成都市卫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式高密度相变热量调控装置、部署系统及方法
CN117955258A (zh) * 2024-03-26 2024-04-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充电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0171A1 (en) * 2003-08-06 2005-02-10 Tse-Hung Liu Cooling system for computing device
US20080306633A1 (en) * 2007-06-07 2008-12-11 Dell Products L.P. Optimized power and airflow multistage cooling system
US8934235B2 (en) * 2012-01-23 2015-01-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Heat transfer device with phase change material
CN102761666B (zh) * 2012-06-29 2015-07-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及其温度的控制方法
TWI424309B (zh) * 2012-08-24 2014-01-21 Msi Electronic Kun Shan Co Ltd 計算機及其智慧型風扇的控制方法
CN104423403B (zh) * 2013-08-30 2018-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方法和装置
CN104735248B (zh) * 2015-03-13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温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55314B (zh) * 2015-05-28 2017-10-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电子设备外壳温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376378B (zh) * 2015-10-20 2018-03-27 湖南创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智能手机发热率的方法及监测系统和手机
CN107168109A (zh) * 2016-03-07 2017-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6805A (zh) * 2021-10-26 2022-01-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计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50018A (zh) * 2022-05-18 2022-06-21 成都市克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放的自适应散热方法、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CN114879820A (zh) * 2022-05-18 2022-08-09 深圳市集和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散热的高性能ai边缘计算终端及装置
CN114650018B (zh) * 2022-05-18 2022-09-06 成都市克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功放的自适应散热方法、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CN114879820B (zh) * 2022-05-18 2023-09-19 深圳市集和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散热的高性能ai边缘计算终端及装置
CN115390596A (zh) * 2022-09-07 2022-11-2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加热盒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载加热盒及存储介质
CN117373932A (zh) * 2023-12-06 2024-01-09 广东仁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功耗氮化镓的芯片制备方法及系统
CN117373932B (zh) * 2023-12-06 2024-02-23 广东仁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功耗氮化镓的芯片制备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3394A1 (zh) 2021-05-20
EP4060434A4 (en) 2023-12-13
US20220261052A1 (en) 2022-08-18
EP4060434A1 (en)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04852A (zh) 一种终端主动散热装置、终端和终端主动散热方法
WO2017152520A1 (zh) 移动终端的自适应降温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66728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ouch temperature management based on power dissipation history
CN10254835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121925B (zh) 散热装置及其终端设备
CN111355002A (zh)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CN105700587A (zh) 一种锂电池性能测试用恒温控制系统
CN106848486A (zh) 一种在低温环境中的电池加热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3031672A (zh) 温度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19788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12311055B (zh) 终端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3236892A1 (zh)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介质
CN111386003A (zh) 电子设备的散热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10837A (zh) 散热方法、装置
JP6266781B2 (ja) 移動端末及びその液体金属の放熱方法
WO2022017290A1 (zh) 终端网速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5282272A (zh)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4388927B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913867A (zh) 一种调整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708126A (zh) 充电温度调节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3065300A1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热管理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CN111103911B (zh) 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64773A (zh)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9515943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048188B (zh) 一种基于冗余功率器件的户外基站电源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