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5002A -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5002A
CN111355002A CN201811585166.9A CN201811585166A CN111355002A CN 111355002 A CN111355002 A CN 111355002A CN 201811585166 A CN201811585166 A CN 201811585166A CN 111355002 A CN111355002 A CN 1113550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heating
temperature
battery modul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51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851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500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6742 priority patent/WO2020133681A1/zh
Priority to DE112019006385.5T priority patent/DE112019006385T5/de
Publication of CN111355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50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该方法包括: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其中,温差由初始未加热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确定;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低温环境下,针对锂电子动力电池提供的加热充电方式无法合理地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方式、不仅延长动力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时间而且增加了充电加热成本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存在诸多优点已成为现今电动汽车内动力电池的首选。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充电能力有限,需要采取加热措施以加热到合理充电温度再充电或者在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加热的同时再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充电。该加热措施一方面能够避免低温充电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缩短充电时间。但是,即便如此,采取加热措施仍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动力电池模组的加热回路结构易导致加热效率较低,产生加热不均匀的问题,并且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加热方式进行充电仍然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从而导致充电结束后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较大、加热所需能耗较高等问题。例如:在理想情况下,建议动力电池模组的最大温差控制在5℃以内(最好能够控制在3℃以内),但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8~10℃甚至更高温差。
因此,在低温环境下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加热方案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在低温充电加热温差控制方面,相关技术中提供了如下两种改进技术方案:
方案一、通常会采用优化加热回路机械结构来实现低温充电加热的温差控制。通过在加热时使得动力电池模组受热均匀从而缩小充电后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然而,该方案仍然存在如下缺陷:增加生产成本、因车辆结构或电池包结构尺寸受限无法进行更改。
方案二、基于加热器的加热特性进行加热档位的控制方式,即,基于对动力电池模组的入水口温度进行控制,当入水口温度达到一个设定阈值时降低加热功率,而当入水口温度降低至另一设定阈值时再次恢复加热功率。然而,该方案的技术缺陷在于:主要基于加热器的加热特性进行控制,变量单一,未能充分考虑实际动力电池模组的加热特性,温差控制效果较差。
综合上述分析,在低温环境下,锂电子动力电池的充电性能会急剧变差。此时,若不开启加热功能,虽然可以合理地控制动力电池模组的最小温差,但是因实际充电电流较小会使得充电时间较长。若开启加热功能,相关技术中所提供的充电加热方式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当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与停止加热阈值相差较大时,无法对加热功率等级进行合理地控制,如果持续以较高加热功率等级进行加热易导致水温快速升高,最终使得加热过程中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不断增大。
(2)由于无法对加热功率等级进行合理地控制,因此,会存在停止加热后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持续上升的现象,其一方面浪费能源,另一方面延长了动力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时间。
(3)在充电过程中,如果仅根据加热器自身特性进行加热档位调节,则无法有效地控制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部分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低温环境下,针对锂电子动力电池提供的加热充电方式无法合理地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方式、不仅延长动力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时间而且增加了充电加热成本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动力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该方法包括:
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其中,温差由初始未加热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确定;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
可选地,根据增加幅度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包括: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一等级调低至第二等级,并继续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一等级与第二等级之间相差一个等级;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一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或者,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二等级调低至第三等级,并继续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相差一个等级;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二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或者,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三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三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在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还包括:当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循环水路的水温低于第四预设阈值或者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重新启动加热器采用第三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当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动力电池模组时,根据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包括:当温差大于第五预设阈值时,按照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对多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分组处理,得到多组动力电池模组,其中,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处于同一温度区间内,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对应不同的温度区间;采用不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对多组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采用相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在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温度区间的临界值越高,对应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所采用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
可选地,在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之前,还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其中,初始温度是在未加热初始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在初始温度低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按照加热方式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在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之前,还包括:按照预设加热精度需求在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温度范围内划分出多个温度区间,其中,每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加热功率等级,且每个温度区间的临界值与第六预设阈值的差值越大,对应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
可选地,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包括: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通过加热功率等级获取对应的加热功率值;按照加热方式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包括:控制加热器采用加热功率值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在按照加热方式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还包括:实时检测在加热状态下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并在确定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用于执行上述任意一项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汽车,包括:上述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
在本发明至少部分实施例中,采用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该温差由初始未加热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确定的方式,通过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达到了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温差合理地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动力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时间,降低充电加热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低温环境下,针对锂电子动力电池提供的加热充电方式无法合理地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方式、不仅延长动力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时间而且增加了充电加热成本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该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电动汽车中执行,该电动汽车内设置有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图1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可以包括:整车处理器、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图中仅以一个动力电池模组为例加以说明)、加热器以及加热器控制器。可选地,上述电动汽车还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以及输入输出设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整车控制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电动汽车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内整车控制器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该动力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图2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3,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其中,温差由初始未加热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确定;
步骤S24,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
通过上述步骤,采用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该温差由初始未加热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确定的方式,通过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达到了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温差合理地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减少动力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时间,降低充电加热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低温环境下,针对锂电子动力电池提供的加热充电方式无法合理地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方式、不仅延长动力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时间而且增加了充电加热成本的技术问题。
上述动力电池模组是指动力电池单体通过串联或并联方式组合并增加保护线路板和外壳后,能够直接提供电能的组合体。
在获取到初始未加热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每个动力电池单体的温度值之后,假设各个动力电池单体中的最低温度为Tmin,最高温度为Tmax,则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差△T0=Tmax-Tmin。在控制加热器采用加热功率值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实时检测△T0的增加幅度,并根据该增加幅度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进而基于在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产生的温差实时检测结果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例如:调整当前采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而不仅有利于减少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热均衡时间,而且还可以降低充电加热成本。
可选地,在步骤S24中,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确定对应的调整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41,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一等级调低至第二等级,并继续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一等级与第二等级之间相差一个等级;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一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假设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的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为第N(N为正整数)档,在加热过程中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差△T0是否增加。若在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差△T0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T1(即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N档调低至第N-1档并继续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否则,保持在第N档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在步骤S24中,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确定对应的调整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42,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二等级调低至第三等级,并继续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相差一个等级;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二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在控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N档调低至第N-1档并继续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在加热过程中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差△T0是否增加。若在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差△T0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T2(即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则控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N-1档调低至第N-2档并继续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否则,保持在第N-1档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在步骤S24中,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确定对应的调整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43,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三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三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在控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N-1档调低至第N-2档并继续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在加热过程中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差△T0是否增加。若在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差△T0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T3(即上述第三预设阈值),则控制加热器停止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否则,保持在第N-2档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在步骤S243,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44,当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循环水路的水温低于第四预设阈值或者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重新启动加热器采用第三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在控制加热器停止对每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仍然需要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循环水路水温或者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如果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循环水路水温降低至第四预设阈值或者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降低至△T3以内,则控制加热器重新开启加热功能,且所采用的加热功率等级为第N-2档,从而实现合理的温差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1、△T2、△T3可以根据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升特性和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等参考因素进行试验标定,以达到良好的充电加热效果。
可选地,当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动力电池模组时,在步骤S24中,根据温差确定对应的调整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45,当温差大于第五预设阈值时,按照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对多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分组处理,得到多组动力电池模组,其中,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处于同一温度区间内,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对应不同的温度区间;
步骤S246,采用不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对多组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采用相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在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温度区间的临界值越高,对应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所采用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
上述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平均值。只要采用相同的温度标准来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即可。
当动力电池包内存在多个动力电池模组且能够确定温差大于第五预设阈值时,则需要按照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对多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分组处理,得到多组动力电池模组。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处于同一温度区间内,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对应不同的温度区间。进一步地,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采用相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即,采用相同的加热功率值对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在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温度区间的临界值越高,对应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所采用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即,温度区间越高,该温度区间对应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所采用的加热功率值越低。
可选地,在步骤S23,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0,获取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其中,初始温度是在未加热初始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
步骤S21,在初始温度低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
步骤S22,按照加热方式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采用获取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该初始温度是在未加热初始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的方式,通过在初始温度低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以及按照加热方式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达到了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合理地控制加热器所采用的加热方式的目的。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首先,获取在初始未加热状态下动力电池模组中每个动力电池单体的温度值;其次,通过比较各个动力电池单体的温度值,将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确定为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然后,实时检测初始温度是否低于温度T(即上述第六预设阈值),如果是,则整车控制器需要向加热器控制器发送加热请求消息,以使加热器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启动加热功能。
可选地,在步骤S21,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5,按照预设加热精度需求在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温度范围内划分出多个温度区间,其中,每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加热功率等级,且每个温度区间的临界值与第六预设阈值的差值越大,对应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
按照预设加热精度需求在小于T的温度范围内灵活地划分温度区间。预设加热精度需求越高,划分出的温度区间越多,对应的加热功率等级也越多。例如:对于预设加热精度需求较高的情况而言,其划分出的温度区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T-6,T-4),[T-4,T-2),[T-2,T)。对于预设加热精度需求较低的情况而言,其划分出的温度区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T-30,T-20),[T-20,T-10),[T-10,T)。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按照预设加热精度需求在小于T的温度范围内划分出的温度区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T-15,T-10),[T-10,T-5),[T-5,T)。
在控制加热器开启充电功能之后,若初始温度处于[T-5,T)区间内,则控制加热器以较高功率等级对上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若初始温度[T-10,T-5)区间内,则控制加热器以中等功率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若初始温度处于[T-15,T-10)区间内,则控制加热器以较小功率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以此类推。
可选地,在步骤S21中,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11,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
步骤S212,通过加热功率等级获取对应的加热功率值。
在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处于充电模式的情况下,基于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即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与温度T之间的差值)确定合理的加热功率等级以减缓水温增长速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水温和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差异较大所导致的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实际温差不断增大的现象发生,进而在达到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升温效果的同时减缓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寿命衰减。
可选地,在步骤S22中,按照加热方式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21,控制加热器采用加热功率值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在按照预设加热精度需求在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温度范围内划分出多个温度区间之后,由于每个加热功率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加热功率值,因此,如果能够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则可以通过加热功率等级获取对应的加热功率值,进而控制加热器按照确定的加热功率值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在步骤S22,按照加热方式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执行步骤:
步骤S26,实时检测在加热状态下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并在确定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在控制加热器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实时检测检测△T0的增加幅度并根据该增加幅度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同时还需要实时检测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温度T。如果能够确定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T,则需要控制加热器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而单纯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充电。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装置,该动力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用于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其中,温差由初始未加热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确定;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
可选地,控制模块20,用于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一等级调低至第二等级,并继续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一等级与第二等级之间相差一个等级;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一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或者,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二等级调低至第三等级,并继续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二等级与第三等级之间相差一个等级;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二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或者,当增加幅度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第三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当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三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控制模块20,还用于当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循环水路的水温低于第四预设阈值或者增加幅度未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重新启动加热器采用第三等级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控制模块20,还用于当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动力电池模组且温差大于第五预设阈值时,按照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对多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分组处理,得到多组动力电池模组,其中,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处于同一温度区间内,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对应不同的温度区间;以及采用不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对多组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采用相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在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温度区间的临界值越高,对应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所采用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
可选地,图4是根据本发明其中一可选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除包括图3所示的所有模块外,还包括:获取模块30,用于获取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其中,初始温度是在未加热初始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确定模块40,用于在初始温度低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加热模块50,用于按照加热方式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划分模块60,用于按照预设加热精度需求在小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温度范围内划分出多个温度区间,其中,每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加热功率等级,且每个温度区间的临界值与第六预设阈值的差值越大,对应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
可选地,确定模块40,用于根据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以及通过加热功率等级获取对应的加热功率值;加热模块50,用于控制加热器采用加热功率值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可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检测模块70,用于实时检测在加热状态下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并在确定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阈值时,停止对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其中,所述温差由初始未加热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值确定;
根据所述温差的增加幅度或者所述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增加幅度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包括:
当所述增加幅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将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一等级调低至第二等级,并继续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等级与所述第二等级之间相差一个等级;当所述增加幅度未达到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保持在所述第一等级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或者,
当所述增加幅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时,将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从第二等级调低至第三等级,并继续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二等级与所述第三等级之间相差一个等级;当所述增加幅度未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保持在所述第二等级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或者,
当所述增加幅度达到第三预设阈值时,停止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当所述增加幅度未达到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时,保持在第三等级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停止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循环水路的水温低于第四预设阈值或者所述增加幅度未达到所述第三预设阈值时,重新启动所述加热器采用所述第三等级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多个动力电池模组时,根据所述温差确定每个动力电池模组对应的调整方式包括:
当所述温差大于第五预设阈值时,按照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对所述多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分组处理,得到多组动力电池模组,其中,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度处于同一温度区间内,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对应不同的温度区间;
采用不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对所述多组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其中,同一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采用相同的加热功率等级,在不同组动力电池模组之间,温度区间的临界值越高,对应组内的动力电池模组所采用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时检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的温差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的初始温度,其中,所述初始温度是在未加热初始状态下每个动力电池模组中的动力电池单体的最低温度;
在所述初始温度低于第六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
按照所述加热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之前,还包括:
按照预设加热精度需求在小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的温度范围内划分出多个温度区间,其中,每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加热功率等级,且每个温度区间的临界值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的差值越大,对应的加热功率等级越低。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对应的加热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在的温度区间确定加热器的加热功率等级;
通过所述加热功率等级获取对应的加热功率值;
按照所述加热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加热器采用所述加热功率值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所述加热方式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之后,还包括:
实时检测在加热状态下所述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并在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时,停止对所述至少一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加热。
9.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系统。
CN201811585166.9A 2018-12-24 2018-12-24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Pending CN1113550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5166.9A CN111355002A (zh) 2018-12-24 2018-12-24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PCT/CN2019/076742 WO2020133681A1 (zh) 2018-12-24 2019-03-01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汽车
DE112019006385.5T DE112019006385T5 (de) 2018-12-24 2019-03-01 Heizsteuerverfahren und Heizsteuersystem für einen Leistungsbatteriepack sowie Fahrzeu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5166.9A CN111355002A (zh) 2018-12-24 2018-12-24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5002A true CN111355002A (zh) 2020-06-30

Family

ID=7112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5166.9A Pending CN111355002A (zh) 2018-12-24 2018-12-24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5002A (zh)
DE (1) DE112019006385T5 (zh)
WO (1) WO202013368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7370A (zh) * 2020-07-01 2020-11-1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监测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CN112510296A (zh) * 2020-11-30 2021-03-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其加热方法、电子设备
CN114300783A (zh) * 2021-12-30 2022-04-08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31620A (zh) * 2023-09-18 2023-10-24 上海盛迪瓦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温度调节方法及液冷电源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0171B (zh) * 2020-12-03 2023-09-08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115384356A (zh) * 2021-05-20 2022-11-2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量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6107366B (zh) * 2023-04-07 2023-06-13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装置
CN117458041B (zh) * 2023-12-22 2024-03-22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系统、车辆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615A (zh) * 2012-05-04 2012-10-03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车电池加热方法
US20170187081A1 (en) * 2013-11-22 2017-06-29 Hyundai Motor Company Battery temperature rai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7134973A (ja) * 2016-01-27 2017-08-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7834120A (zh) * 2017-10-30 2018-03-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08208911U (zh) * 2018-04-08 2018-12-07 江西优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987850A (zh) * 2018-08-09 2018-12-1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39580U (zh) * 2013-12-25 2014-07-30 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暖风加热系统
JP2016220295A (ja) * 2015-05-14 2016-12-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615A (zh) * 2012-05-04 2012-10-03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车电池加热方法
US20170187081A1 (en) * 2013-11-22 2017-06-29 Hyundai Motor Company Battery temperature rais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7134973A (ja) * 2016-01-27 2017-08-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7834120A (zh) * 2017-10-30 2018-03-23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的加热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08208911U (zh) * 2018-04-08 2018-12-07 江西优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987850A (zh) * 2018-08-09 2018-12-11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温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7370A (zh) * 2020-07-01 2020-11-1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监测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CN111907370B (zh) * 2020-07-01 2022-02-11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监测方法及装置、车辆、存储介质
CN112510296A (zh) * 2020-11-30 2021-03-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其加热方法、电子设备
CN112510296B (zh) * 2020-11-30 2023-08-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其加热方法、电子设备
CN114300783A (zh) * 2021-12-30 2022-04-08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931620A (zh) * 2023-09-18 2023-10-24 上海盛迪瓦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温度调节方法及液冷电源系统
CN116931620B (zh) * 2023-09-18 2023-11-24 上海盛迪瓦特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温度调节方法及液冷电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9006385T5 (de) 2021-09-30
WO2020133681A1 (zh)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5002A (zh) 动力电池包的加热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动力汽车
EP3573174B1 (en) Battery pack 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battery pack heating control
CN111430845B (zh)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77733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脉冲放电自加热方法及装置
US1091086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of battery module
EP4144577A1 (en) Heat preserv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tery of vehicle, and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KR102312926B1 (ko) 병렬연결 구조의 배터리 팩의 히터 제어 시스템
US7982437B2 (en) Automotive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20160144736A1 (en) Method for Battery Management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US20230023717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ction battery, vehicle, medium, and device
CN113745704B (zh)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659978A (zh) 动力电池的充电加热控制方法和装置、介质、设备、车辆
CN201699090U (zh) 锂离子电池组
CN116767031A (zh) 燃料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966813A (zh) 电池自加热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25729A (zh) 一种适配光伏的bms充电方法、设备、装置、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14987286A (zh)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的保温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2824138A (zh) 车辆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0015176B (zh) 电池均衡方法、系统、车辆、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15129B (zh) 电池均衡方法、系统、车辆、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7154294B (zh) 一种电池包加热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189017B (zh) 电池温度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362403B2 (en) Battery, battery management method, and battery control method
CN110015186B (zh) 电池均衡方法、系统、车辆、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2028323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Battery P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