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7152A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7152A
CN112787152A CN202011224974.XA CN202011224974A CN112787152A CN 112787152 A CN112787152 A CN 112787152A CN 202011224974 A CN202011224974 A CN 202011224974A CN 112787152 A CN112787152 A CN 112787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base
protective member
unit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49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87152B (zh
Inventor
染谷敏行
田中大贵
照木悟
关佑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461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8895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2023100965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40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7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87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7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6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aling material, e.g. gels or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king 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onnection, coupling, or cas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组件可容易且确定地附接到基座的表面,同时具有简单构造,并且确定地保持高气密性或水密性以提高可靠性。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其包括:连接器本体;端子,附接到连接器本体;和加强金属配件,附接到连接器本体,连接器附接到基座的表面;和保护构件,包括一对平行的第一壁、一对平行的第二壁和开口,第一壁在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上延伸,第二壁在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该对第二壁连接至该对第一壁中的每一个的两端,开口的外围的四个侧面由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在连接器容纳在开口中的情况下,保护构件能附接到基座的表面。在连接器容纳在开口中的情况下,保护构件在联接到连接器的同时被放置在基座的表面上。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已经使用诸如基座到基座连接器之类的连接器来将一对并联电路板彼此电连接。这样的连接器附接到该对电路板的相对表面的每一个,并且装配在一起以确保导电。为了防止水或灰尘侵入连接器,已经提出了一种设置保护构件以围绕连接器的外围的技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图22是示出了已知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在图22中,插座连接器801是一对基座到基座连接器中的一个,并且安装在第一基座(未示出)的表面上。插座连接器801包括由树脂等制成的壳体811和安装至壳体811的多个金属端子861。
保护构件891是框架构件,其在平面图中具有框架形状并且由树脂等制成。保护构件891包括开口部895,插座连接器801容纳在开口部中。朝向开口部895的内部突出的突起892的尖端抵接在壳体811的外壁表面上。保护构件891的下附接表面893抵接在第一基座的表面上。
在这种状态下,作为一对基座到基座连接器中的另一个的插头连接器(未示出)被装配在插座连接器801中,同时被安装在第二基座(未示出)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插头连接器从图中的上方插入到开口部895中,并装配到开口部895的插座连接器801中,并且第二基座的表面邻接保护构件891的上附接表面894。因此,安装在插头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801的周围被保护构件891围绕,并且保护构件891的下附接表面893和上附接表面894与彼此相对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的表面接触,从而防止水或灰尘从周围侵入基座到基座连接器的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 2018/163546
然而,在已知的连接器组件中,保护构件891的下附接表面893和上附接表面894仅被压靠并紧密接触基座的表面,使得下附接表面893和上附接表面894与基座的表面之间的气密性或水密性不一定足够,并且有时水或灰尘通过下附接表面893和上附接表面894与基座的表面之间侵入基座到基座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已知的连接器组件的问题,并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连接器组件,其可以容易且可靠地附接到基座的表面,同时具有简单的构造并保持高气密性或水密性,以提高可靠性。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连接器组件包括:
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端子,附接到连接器本体;以及加强金属配件,附接到连接器本体,连接器附接到基座的表面;和保护构件,包括一对平行的第一壁、一对平行的第二壁和容置单元,该对平行的第一壁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上延伸,该对平行的第二壁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该对第二壁连接至该对第一壁中的每一个的两端,容置单元的外围的四个侧面由第一壁和第二壁限定,保护构件能附接到基座的表面,并且连接器容纳在容置单元中。保护构件在联接到连接器的同时被放置在基座的表面上,并且连接器容纳在容置单元中。
在连接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保护构件包括:保护构件本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和保护金属配件,由与所述保护构件本体一体形成的传导金属制成基座基座基座。
在连接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保护构件包括:基座侧表面,与所述基座的表面相对;和热熔单元,由热熔材料形成,所述热熔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基座侧表面。
在连接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保护构件包括暴露于所述容置单元的内表面的突起,并且所述突起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接合以将所述连接器和所述保护构件联接在一起。
优选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介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保护构件之间的插入构件。所述插入构件将所述连接器和所述保护构件联接在一起,同时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保护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
在连接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插入构件包括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延伸的保护构件保持臂和连接器保持臂,所述保护构件保持臂包括与所述保护构件接合的接合单元,并且所述连接器保持臂包括保持器,所述保持器保持所述加强金属配件。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连接器对包括:连接器组件;以及安装在连接器中的相对的连接器。
在连接器对中,优选地,所述相对的连接器采取以下状态被装配在所述连接器中:其中,所述连接器和保护构件在联接到一起且放置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之后,被固定到所述基座的表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尽管连接器组件具有简单的构造,但是该连接器组件可以容易且确定地附接到基座的表面,并且可以确定地保持高气密性或水密性以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当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时、实施例1中的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实施例1中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并且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A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一连接器的图,图3B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二连接器的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6是示出实施例1的保护构件的立体图,图6A是从上方倾斜观察的保护构件的图,图6B是示出从下方倾斜观察的保护构件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保护构件的分解图。
图8是示出保护构件被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器临时保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保护构件被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器临时保持的状态的三平面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沿图9A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且图9C是沿图9A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1的插入构件的四平面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侧视图,图10C是后视图,且图10D是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保护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2的保护构件的分解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2的保护构件的四平面图,图13A是俯视图,图13B是侧视图,图13C是仰视图,图13D是后视图。
图14是示出保护构件被实施例2中的第一连接器临时保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在实施例2中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并且是示出与图2的相同部分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6A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二连接器的图,图16B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一连接器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3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8是示出实施例3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9是示出实施例3的保护构件的立体图,图19A是示出从上方倾斜观察的保护构件的图,图19B是示出从下方倾斜观察的保护构件的图。
图20是示出实施例3的保护构件的分解图。
图21是示出在实施例3中保护构件被第二连接器临时保持的状态的两平面图,图21A是俯视图,且图21B是沿图21A中线D-D的剖视图。
图22是示出已知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列表如下:
1 第一连接器
11 第一壳体
11a、111a 装配表面
11b、111b 装配表面
12 第一突起
13、112a 凹槽
22 第一突起端
51 第一加强金属配件
53 侧盖
57 中心盖
57a 突起端上盖
57b 连接盖
57c、62、157c、162 尾部
61 第一端子
64 连接单元
64b、167b 突起部
65、165a 第一接触单元
66、166 第二接触单元
81 插入构件
82 插入本体
83 保护构件保持臂
83a 接合突起
84 连接器保持臂
84a 保持突起
91、891 保护构件
91a 第二基座侧表面
91A 第一壁
91b 第一基座侧表面
91B 第二壁
91c 内表面
91d 外表面
91e 端壁突起
91f 端壁檐
92 保护壳体
92a 非热熔单元
93 保护金属配件
93A 保护金属配件右构件
93B 保护金属配件左构件
94 带框架
94a 第一带框架
94b 第二带框架
94c 第二壁尾部
94d、892 突起
95a 第二壁接合单元
95b 第一壁接合单元
95c 第一壁延伸部
95d 接合凹部
96 热熔单元
97 容置单元
97a 第二连接器容纳空间
98 第一基座
101 第二连接器
111 第二壳体
112 凹部
113 第二突起
114 侧壁
115 第二端子容纳腔
115a 第二端子容纳内腔
115b 第二端子容纳外腔
117 岛端(island end)
117a 岛端凹部
117b 岛凹部
118 底板
121 第二突起端
121b 端壁
121c 侧壁延伸部
122 装配凹部
123a 外端凹部
123b 内端凹部
123c 内部凹部
123d 中间凹部
151 第二加强金属配件
153 连接臂
153a 侧壁上盖
153b 侧板
153d 通孔
154 接触臂
155 岛端盖
157 端壁盖
157a 端壁上盖
157b 端壁外盖
158 底表面盖
161 第二端子
163 被保持单元
164 下连接单元
165 内连接单元
167 上连接单元
198 第二基座
801 插座连接器
811 壳体
861 端子
893 下附接表面
894 上附接表面
895 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当从第二连接器侧观察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时,在实施例1中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在实施例1中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并且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实施例1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是示出实施例1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图6是示出实施例1的保护构件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实施例1的保护构件的分解图。图8是示出保护构件被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器临时保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保护构件被实施例1中的第一连接器临时保持的状态的三个平面图。图10是示出实施例1的插入构件的四个平面图。图3A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一连接器的图,图3B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二连接器的图。图6A是从上方倾斜观察的保护构件的图,图6B是示出从下方倾斜观察的保护构件的图。图9A是俯视图,图9B是沿图9A中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且图9C是沿图9A中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侧视图,图10C是后视图,且图10D是立体图。
在附图中,第一连接器1是实施例1的连接器,并且是成为连接器对的一对基座到基座连接器中的一个。第一连接器1是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其安装在作为安装构件的基座的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并且装配在作为连接器对的相对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101中。第二连接器101是这对基座对基座连接器中的另一个,是表面安装型连接器,其安装在作为安装构件的基座的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上,并且被安装在第一连接器1中,第一连接器是该连接器对中的相对连接器。如图3A所示,作为在平面图中具有框架形状的保护构件91附接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第一连接器1附接并安装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同时容纳在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时,第二连接器101也容纳在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并且保护构件91围绕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外围。注意,第一基座98和第二基座198在图1至图3中未示出。
实施例1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优选地用于电连接作为基座的第一基座98和第二基座198,并且还可以用于电连接其他构件。例如,第一基座98和第二基座198是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印刷电路板、柔性扁平电缆(FFC)和柔性电路板(FPC),但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基座。
在实施例1中,用于描述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101、保护器等每个单元的构造和操作的指示方向的表达,诸如顶、底、左、右、前、后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并且当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101、保护构件91等的每个单元处于附图中所示的位置时是适当的,但是当姿势改变时,应当根据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和解释。
第一连接器1是所谓的插头连接器类型,并且包括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作为使用诸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一体地形成的连接器本体。如图中所示,第一壳体11具有大致矩形的厚板状形状,其是大致长方体的。沿第一壳体11的纵向(X轴方向)延伸的长形凹槽13和作为限定该凹槽13的外部并沿第一壳体11的纵向延伸的长形突起的第一突起12是一体地形成在装配在第一壳体11的第二连接器101的一侧,即装配表面11a的一侧(Z轴正方向的一侧)。第一突起12沿着凹槽13的两侧以及沿着第一壳体11的两侧形成。例如,第一连接器1的尺寸为:长度为大约5.2mm,宽度为大约1.9mm,以及厚度约0.5mm。但是,尺寸可以适当改变。
作为端子的第一端子61附接到每个第一突起12。以预定的间距(例如,大约0.35mm)形成多个(例如10个)第一端子61。第一端子61的间距和数量可以适当地改变。在凹槽13中,安装在第一基座98上的一侧,即安装表面11b的一侧(Z轴负方向的一侧)被底板封闭。
作为装配引导件的第一突起端22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纵向的两侧。第一突起端22是在第一壳体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厚构件,第一突起端22的两端与第一突起12的纵向的两端连接,第一突起端22的上表面为大致矩形。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的状态下,第一突起端22用作插入到第二连接器101中包括的第二突起端121的装配凹部122中的插入突起部。作为加强金属配件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被附接到第一突起端22。
第一端子61和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可以在压配合到第一壳体11中的同时被保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一端子61和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描述为通过包覆成型(插入成型)与第一壳体11一体形成的构件。因此,应当注意,尽管为了方便起见,第一端子61和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不与第一壳体11分开存在,在图4中,第一端子61和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被示出为与第一壳体11分开。
第一端子61是通过在传导金属板上执行诸如冲压和弯曲之类的处理而整体形成的构件,并且包括第一接触单元65、连接至第一接触单元65的上端的连接单元64、连接到连接单元64的外端的第二接触单元66和连接到第二接触单元66的下端的尾部62。尾部62朝着第一壳体11的外部延伸并连接到连接垫。连接垫通过焊接等与第一基座98的传导迹线联接。传导迹线通常是信号线。另外,第一接触单元65、连接单元64和第二接触单元66的表面暴露于第一突起12和装配表面11a的每个侧表面。在连接单元64中的第二接触单元66的一侧,朝向第一壳体1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64b形成在第二接触单元66的边界处。
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是通过在金属板上进行诸如冲压或弯曲之类的处理而整体形成的构件,并且包括作为主体的中心盖57,该中心盖覆盖第一突起端22的外侧以及连接到中心盖57的左右两端的侧盖53。
中心盖57包括突起端上盖57a、连接盖57b和尾部57c。突起端上盖57a在第一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覆盖第一突起端22的上表面的主要部分。连接盖57b连接到突起端上盖57a中的第一突起端22的外端边缘,同时弯曲约90度。尾部57c弯曲并连接到连接盖57b的下端,并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即在第一壳体11的纵向上延伸至外部。尾部57c通过焊接等连接到与第一基座98的传导迹线联接的连接垫。传导迹线通常是电源线或地线。侧盖53的下端类似地通过焊接等连接到第二基座98的连接垫。
第二连接器101是所谓的插座连接器类型,并且包括第二壳体111作为连接器本体,该第二壳体111使用诸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一体地形成。如图所示,第二壳体111具有大致矩形的厚板状形状,即大致长方体的,并且装配在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壳体11内的大致矩形的凹部112形成在装配第一连接器1的一侧,即,在装配表面111a的一侧(Z轴负方向的一侧),凹部112的周围被围绕。例如,第二连接器101具有大约6.0mm的长度(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大约2.0mm的宽度(在Y轴方向上的尺寸)以及约0.6mm的厚度(在Z轴方向上的尺寸)。但是,尺寸可以适当改变。
装配在第一连接器1的凹槽13中的作为小岛的第二突起113与第二壳体111一体形成在凹部112中,并且平行于第二突起113延伸的侧壁114在第二突起113的两侧(Y轴正方向的一侧和Y轴负方向的一侧)与第二壳体111一体形成。第二突起113和侧壁114从限定凹部112的底表面的底板118向上方(Z轴负方向)突起,并沿第二壳体111的纵向(X轴方向)延伸。因此,凹槽112a是沿第二壳体111的纵向延伸的长形凹部,且形成为第二突起113的两侧上的凹部112的一部分。
具有凹槽形状的第二端子容纳内腔115a形成在第二突起113的两侧的侧面中。具有凹槽形状的第二端子容纳外腔115b形成在侧壁114的内侧的侧表面中。第二端子容纳内腔115a和第二端子容纳外腔115b在凹槽112a的底表面处彼此联接并且一体形成,使得当共同描述时,第二端子容纳内腔115a和第二端子容纳外腔115b被称为第二端子容纳腔115b。第二端子容纳腔115形成为在板厚方向(Z轴方向)上贯通底板118。
在实施例1中,第二端子容纳腔115在沿着第二壳体11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上形成,同时沿第二壳体111的纵向布置。在第二突起113的两侧以预定间距(例如,约0.35mm)形成有(例如10个)第二端子容纳腔115。第二端子容纳腔115的间距和数量可以适当地改变。多个第二端子161也以相同的间距设置在第二突起113的两侧,所述多个第二端子161是容纳在每个第二端子容纳腔115中并附接至第二壳体111的端子。
第二端子161是通过在传导金属板上执行诸如冲压和弯曲之类的处理而整体形成的构件,并且包括:被保持单元163,尾部162,连接到被保持单元163的下端;上连接件单元167,连接到被保持单元163的上端;第二接触单元166,连接到上连接单元167的下端并与被保持单元163相对;下连接单元164,连接到第二接触单元166的下端;和内连接单元165,连接到下连接单元164的与第二接触单元16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被保持单元163是在装配方向(Z轴方向),即第二壳体111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同时装配在第二端子容纳外腔115b中并被其保持的部分。尾部162弯曲并连接至被保持单元163,并沿左右方向(Y轴方向)延伸,即,沿第二壳体111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并通过焊接等连接至与第二基座198的传导迹线联接的连接垫。传导迹线通常是信号线。上连接单元167是弯曲以向上突起(Z轴负方向)的部分。
向下延伸(Z轴正方向)延伸的第二接触单元166在与被保持单元163相对的一侧连接到上连接单元167的下端。上连接单元167包括突起部167b,该突起部在上连接单元167的下端沿第二壳体111的宽度方向向内突起。下连接单元164是包括连接到第二接触单元166的下端的大致U形侧表面的部分。弯曲大约180度的第一接触单元165a连接到内连接单元165的上端,以向上并朝向第二接触单元166突起。
第二端子161从作为第二壳体111的下表面(Z轴正方向的表面)的安装面111b的一侧装配在第二端子容纳腔115中,且被保持单元163通过在侧壁114的内侧的侧表面上形成的第二端子容纳外腔115b的侧壁从两侧夹住,从而将第二端子161固定到第二壳体111。在这种状态下,即,在第二端子161被装载到第二壳体111中的状态下,第一接触单元165a和第二接触单元166位于凹槽112a的右侧和左侧并且彼此面对。第二端子161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工而一体形成的构件,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从形状可以清楚地看到,彼此面对的第一接触单元165a和第二接触单元166之间的间隔可以弹性地改变。即,当包括在第一连接器1中的第一端子61插入在第一接触单元165a与第二接触单元166之间时,第一接触单元165a与第二接触单元166之间的间隔被弹性地拉长。
第二端子161可以通过包覆成型(插入成型)与第二壳体111一体形成。
作为装配引导件的第二突起端121设置在第二壳体111的纵向的两侧的每一侧上。装配凹部122形成为每个第二突起端121中的凹部112的一部分。装配凹部122是大致矩形的凹部,并且连接到沿各凹部112a的纵向的两端。在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的状态下,将包括在第一连接器1中的第一突起端22插入装配凹部122中。
第二突起端121包括:侧壁延伸部121c,作为第二突起端121的侧壁,该侧壁从侧壁114的纵向上的两端沿第二壳体111的纵向延伸;以及端壁121b,在第二壳体1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端壁121b的两端连接至侧壁延伸部121c。在每个第二突起端121中,端壁121b和与端壁121b的两端连接的侧壁延伸部121c形成连续的且大致U形的侧壁,并且限定了大致矩形的装配凹部122的三个侧面。在端壁121b中形成有向外表面凹入的外端凹部123a,且形成有向内表面凹入的内端凹部123b。在侧壁延伸部121c中形成有向内表面凹入的内部凹部123c。在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的狭缝状的中间凹部123d。
凹入的岛端凹部117a形成在岛端117的纵向上的端面(与端壁121b相对的表面)上,该岛端是第二突起113的纵向的端部。在岛端117的上表面中与岛端凹部117a的边界处形成有沿竖直方向贯通的狭缝状的岛状凹部117b。
作为附接到第二壳体111的加强金属配件的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附接到第二突起端121。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是通过在金属板上执行诸如冲压或弯曲之类的处理而一体形成的构件,并且包括:端壁盖157,作为主体覆盖第二突起端121的端壁121b的外部;连接臂153,连接到端壁盖157的左端和右端;底表面盖158,连接到端壁盖157并覆盖装配凹部122的底表面;岛端盖155,连接到底表面盖158,以及一对左右接触臂154。
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可以被压入第二壳体111并由第二壳体111保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和第二壳体111将被描述为通过包覆成型(插入成型)一体形成的构件。因此,第二壳体111的附接有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每个单元,例如外端凹部123a、内端凹部123b、中间凹部123d、岛端凹部117a和岛凹部117b,当与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分开时不一定以图5所示的形式存在。应注意的是,图5中示出的内容是仅为了方便而作出的。
端壁盖157包括:端壁上盖157a,其在第二壳体1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覆盖端壁121b的顶表面的主要部分;端壁外盖157b,其从端壁上盖157a中的端壁121b的外端边缘向下延伸;以及尾部157c,其弯曲并连接到端壁外盖157b的下端并沿前后方向(X轴),即沿第二壳体111的纵向向外延伸。
端壁上盖157a是从端壁121b的上端朝着装配凹部122斜向下延伸的倾斜部分,并且被容纳在内端凹部123b中的上端附近的部分中,且倾斜部分的外表面暴露。因此,装配凹部122中的第二壳体111的纵向的端侧的内表面的上端附近成为被端壁上盖157a覆盖的倾斜表面。端壁121b的几乎所有外端凹部123a都被端壁外盖157b覆盖。尾部157c通过焊接等连接至连接至第二基座198的传导迹线的连接垫。传导迹线通常是电源线或地线。
连接臂153是在端壁盖157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两端弯曲并与两端连接的构件,该构件朝着第二壳体111的纵向的中心延伸。在各连接臂153的前端形成有大致矩形的平板状的侧板153b,在侧板153b的上端连接有侧壁上盖153a。
当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和第二壳体111彼此一体形成时,连接臂153的主要部分嵌入第二突起端121中,而侧板153b的主要部分以这样的姿势嵌入侧壁延伸部121c中:其中侧板153b的主要部分容纳在形成于侧壁延伸部121c中的中间凹部123d中。因此,侧板153b的外部或内部被形成第二壳体111的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覆盖。在侧板153b中形成沿板压力方向贯穿侧板153b的通孔153d,并且侧壁延伸部121c的外部和内部通过通孔153d联接在一起。因此,侧壁延伸部121c与侧板153b牢固地一体形成,并且即使当宽度尺寸小而薄时也发挥高强度。
侧板153b在装配方向上的尺寸,即,在竖直方向(Z轴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侧壁延伸部121c的该方向的尺寸,侧板153b的上端的附近和下端的附近暴露在侧壁延伸部121c的上方和下方。优选地,侧板153b的下端面与尾部157c的下表面齐平,抵接在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上,并连接至连接垫,该连接垫通过焊接等联接至电源线或接地线。因此,进一步提高了一体形成的侧壁延伸部121c和侧板153b的强度。
当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和第二壳体111彼此一体形成时,岛端盖155的尖端附近的部分以岛端盖155的尖端附近的部分容纳在岛状凹部117b中的姿势嵌入第二突起113中,并且岛端盖155的主要部分暴露于第二突起部113的端部,以覆盖整个岛端凹部117a。因此,第二突起113的端部被一体的岛端盖155覆盖,从而确实地保护了第二突起113的端部。端壁盖157与端壁121b一体形成,且岛端盖155与第二突起113在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纵向的两端部一体形成,使得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强度提高。
一对左右接触臂154中的每一个是具有连接到底表面盖158的底表面的侧边缘的基端的长形板构件,并且是弯曲成使得从前后方向看具有大致S形的弹性件。接触臂154弯曲成沿第二壳体111的宽度方向向外突起,并且接触臂154的尖端的附近用作在第二壳体111的宽度方向上可弹性移位的弹簧。在接触臂154的尖端附近,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以将第一突起端22插入装配凹部122中时,弯曲以向第二壳体1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突起的部分与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弹性接触。
实施例1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保护构件91是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框架构件。如图6所示,保护构件91包括:第一壁91A,其为在纵向(X轴方向)上线性延伸的一对平行的长边;第二壁91B,其为在宽度方向(Y)上线性地延伸的一对平行的短边,并且各第一壁91A的两端与各第二壁91B的两端进行连接以形成直角。平面图中的具有矩形形状的容置单元97的外围的四个侧面由第一壁91A和第二壁91B限定。第一壁91A和第二壁91B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第一壁91A和第二壁91B的上表面(Z轴正方向的表面)是与第二基座198的表面相对的平坦表面,并且构成作为保护构件91的基座侧表面之一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第一壁91A和第二壁91B的下表面(Z轴负方向的表面)是与第一基座98的表面相对的平坦表面,并且构成作为保护构件91的另一个基座侧表面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第一壁91A和第二壁91B的面对容置单元97的侧表面是平坦表面,并且构成内表面91c。
保护构件91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二基座侧表面91a与第一基座侧表面91b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小于在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的状态下(如图2中所示)、第一壳体11的安装表面11b和第二壳体111的安装表面111b之间的间隔。这使得能够防止安装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器1和安装在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上的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的干涉。容置单元97的尺寸被设置为大于第二连接器101的外部尺寸。因此,第二连接器101可以容纳在容置单元97中。
保护构件91包括:保护壳体92,作为保护构件本体,由诸如合成树脂之类的绝缘材料一体地制成;和保护金属配件93,作为加强金属配件,其是通过冲压、弯折等一体形成在传导金属板上的构件。保护金属配件93包括:与保护构件91的宽度方向的右半部和宽度方向的左半部对应的保护金属配件右构件93A和保护金属配件左构件93B,并且保护金属配件右构件93A和保护金属配件左构件93B具有相对于穿过保护构件9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XZ平面对称的形状。因此,当整体描述时,保护金属配件右构件93A和保护金属配件左构件93B被描述为保护金属配件93。
保护金属配件93不与保护壳体92分开存在,因为保护金属配件93是通过包覆成型(插入成型)而与保护壳体92一体形成的构件。然而,应注意,为方便起见,在图7中示出了保护金属配件93与保护壳体92分离。通过包括保护金属配件93来提高保护构件91的强度。导电保护金属配件93用作电磁屏蔽,从而可以提高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的屏蔽性。如果不需要,可以省略保护金属配件93。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将仅描述包括保护金属配件93的保护构件91。
保护金属配件93包括长形的带状带框架94和连接到带框架94的上端的第一壁接合单元95b和第二壁接合单元95a。带框架94包括:第一带框架94a,在纵向(X轴方向)上线性延伸且配置在第一壁91A上;第二带框架94b,连接到第一带框架94a的两端,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线性延伸,并设置在第二壁91B上。第二壁接合单元95a连接到第二带框架94b的上端,并且第一壁接合单元95b连接到第一带框架94a的上端。第二壁尾部94c连接至第二带框架94b中与第二壁接合单元95a相对应的第二带框架94b的下端,并且第一壁延伸部95c的下端,(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壁接合单元95b在第一带框架94a的两端附近连接。
第二壁接合单元95a具有弯曲约180度以向上鼓起(swell)(Z轴正方向)的形状,并且第二壁接合单元95a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第二基座侧表面91a、内表面91c以及第二基座侧表面91a和第二壁91B的内表面91c之间的结合部分。第二壁尾部94c具有弯曲大约90度的形状,使得第二壁尾部94c的尖端在纵向(X轴方向)上向外定向,并且第二壁尾部94c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第二壁91B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
第一壁接合单元95b具有弯曲大约180度以向上鼓起的形状,并且第一壁接合单元95b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第二基座侧表面91a、内表面91c以及第一壁91A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与内表面91c之间的联接部。从表面凹入的接合凹部95d在第一壁接合单元95b中暴露于内表面91c的部分中形成为接合单元。第一壁延伸部95c具有弯曲大约90度的形状,使得第一壁延伸部95c的尖端在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向外定向,并且第一壁延伸部95c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第一壁91A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第一壁延伸部95c用于在制造保护构件91时定位保护金属配件93,并且还用作保护构件91的加强件。第一带框架94a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外表面91d,该外表面是第一壁91A的与内表面91c相反侧的侧表面。
在实施例1中,如图3A所示,保护构件91附接到第一基座98的安装有第一连接器1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壁尾部94c连接到连接垫,该连接垫通过焊接等联接到第一基座98的传导迹线。传导迹线通常是电源线或地线。在实施例1中,如图8所示,插入构件81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之间,以控制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之间的位置关系。
插入构件81是通过在金属板上进行冲压或弯曲等加工而一体地形成的构件,并且包括:作为主体的插入本体82(即,矩形平板);保护构件保持臂83和连接器保持臂84,从在插入本体82的纵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两侧边缘沿宽度方向(Y轴方向)向外延伸。只要插入构件81能够插入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之间以控制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之间的位置关系,插入构件81并不一定由金属制成,而是可以由诸如橡胶和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或者由通过结合金属和绝缘材料而形成的复合构件制成。
保护构件保持臂83是长形的板状构件,并且在与保护构件91中包括的保护金属配件93的第一壁接合单元95b相对应的位置处,保护构件保持臂83以与第一壁接合单元95b相同的数量设置(在该附图中示出的示例中,左边和右边各六个第一壁接合单元)。作为沿宽度方向向外突起的接合单元的接合突起83a形成在每个保护构件保持臂83中。接合突起83a在从插入本体82的侧端边缘沿宽度方向水平向外延伸之后,弯曲以朝向斜下方外侧定向,弯曲成使得接合突起83a的尖端朝向斜下方内侧定向,并且在保护构件保持臂83的尖端的附近沿宽度方向向外突起。
连接器保持臂84是长形的板状构件,并且在与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壳体11的纵向的两侧处的第一突起端22的左右外侧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器保持臂84的数量设置为与第一突起端22的左右外侧的数量相同(在该附图中示出的示例中,左边和右边各两个外侧)。保持突起84a形成为在每个连接器保持臂84中的保持器。保持突起84a弯曲并延伸,从而从插入构件82的侧端边缘朝向向下的内侧定向,并且弯曲成使得保持突起84a的尖端朝向下方外侧定向,且在连接器保持臂84的尖端附近沿宽度方向向内鼓起。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可以不是永久地固定,而是可以临时地联接,并且可以使用插入构件81整体地保持。即,插入构件81可以用作临时保持构件,并临时保持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同时将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联接在一起。
在图8和图9的状态下,插入构件81的每个保护构件保持臂83的接合突起83a与暴露于保护构件91的内表面91c的每个第一壁接合单元95b的接合凹部95d接合。在该状态下,如图9B所示,左右一对保护构件保持臂83的接合突起83a被第一壁接合单元95b沿宽度方向内侧按压,且保护构件保持臂83弹性变形而施加弹簧力,使得接合突起83a可以确实地通过弹簧力保持与接合凹部95d的接合状态。
在图8和图9的状态下,插入构件81的每个连接器保持臂84的保持突起84a抵靠附接到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壳体11的第一突起端22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侧盖53上。在这种状态下,如图9C所示,左右一对连接器保持臂84的保持突起84a被侧盖53沿宽度方向压向外侧,并且连接器保持臂84弹性变形以施加弹簧力,使得保持突起84a能够通过弹簧力从左右两侧夹持第一突起端22的左右侧盖53。插入本体82的下表面抵靠在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中心盖57的上表面上或与其相对。
因此,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被临时联接在一起并且被一体地保持,同时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插入构件81保持恒定。因此,在图8和图9的状态下,通过插入构件81临时地联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通过操作者的手指或输送操纵器保持,由此在保持该状态的同时,将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搬运并放置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例如,保护构件91被操作者的手指握住,或者使用输送操纵器的吸嘴吸取插入构件81的插入本体82的上表面,这允许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件构件91通过插入构件81临时联接在一起并彼此集成,以被输送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预定位置。
通过通常的表面安装技术将临时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插入构件81彼此集成的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附接并安装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预定位置。例如,预先在形成于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连接垫的表面上提供膏状焊料。当通过插入构件81临时联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被放置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预定位置时,在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尾部57c和侧盖53的下端与对应于保护金属配件93的第二壁尾部94c的连接垫之间插入膏状焊料。在这一点,当在加热炉内部执行所谓的焊料回流处理时,膏状焊料熔化以焊接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尾部57c和侧盖53的下端以及保护金属配件93的第二壁尾部94c和相应的连接垫,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固定并安装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
随后,出于防水的目的,期望进行灌封。具体地,将由诸如氨基甲酸酯等树脂制成的灌封剂涂覆在第一基座98的围绕保护构件91的内部和外部的表面上。在将灌封剂以液态涂覆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之后,进行诸如加热的处理以固化灌封剂,并且安装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保护构件91和第一连接器1被大量的液体灌封剂围绕。因此,即使在保护构件91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与第一基座98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下,该间隙也被灌封剂堵塞,从而对于保护构件91的外侧的第一基座98的表面的环境而言,在附接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的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保持气密性或水密性。
随后,当从第一连接器1和附接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的保护构件91移除插入构件81时,可以获得安装在第一基座98的前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器1,同时其如图3A所示那样容纳在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在容置单元97中,在第一连接器1的外围与保护构件91之间形成有作为预定空间的第二连接器容纳空间97a。可以在灌封之前将插入构件81去除。
随后,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侧板153b的下端和第二加强金属配件151的端壁盖157的尾部157c被焊接到形成在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上的连接垫,并且第二连接器101被表面安装在第二基座198上,如图3B所示。期望将粘合剂施加到第二连接器101周围的第二基座198的表面。具体地,将由UV可固化或热固性树脂制成的粘合剂连续地施加到位于第二连接器101的表面上第二连接器101周围并且与保护构件91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相对的部分,以围绕第二连接器101。
操作员将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壳体11的装配表面11a与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壳体111的装配表面111a相对,使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起113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器1的相应凹槽13的位置相匹配,并使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突起端22的位置与第二连接器101的相应装配凹部122的位置相匹配,从而完成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定位。
在这一点,当第一连接器1和/或第二连接器101在靠近相对侧的方向,即在装配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时,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起113的位置插入第一连接器1的对应凹槽13中,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突起端22的位置插入第二连接器101的对应配合凹槽122中,侧壁114和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起端121插入到第一连接器1周围的第二连接器容纳空间97a中。因此,当完成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之间的装配时,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进入导通状态。
此外,进行诸如加热、紫外线照射和施加压力的处理,以固化第二基座198的围绕第二连接器101的表面与保护构件91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之间的粘合剂。因此,即使在保护构件91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与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时,该间隙也被粘接剂堵塞,从而能够使第二基座198的表面的环境维持气密性或水密性,该表面位于与第二基座198的表面相对的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的保护构件91的外侧上。
因此,在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中,竖直方向(Z轴方向)上的两个表面均被第一基座98和第二基座198封闭,所有侧面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和宽度方向(Y轴方向)被保护构件91封闭,并且第一基座98和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与保护构件91第一基座侧表面91b和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之间的空间被灌封剂和粘接剂遮挡,使得相对于周围环境保持高气密性或水密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如水分或灰尘等异物的侵入。
因此,在实施例1中,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壳体11、附接到第一壳体11的第一端子61、和附接到第一壳体11的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第一连接器1可附接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一对平行的第一壁91A,沿第一壳体11的纵向延伸;一对平行的第二壁91B,在第一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该对平行的第二壁91B被连接于该对平行的第一壁91A的两端;以及保护构件91,包括由第一壁91A和第二壁91B限定的四个侧面的容置单元97,保护构件91可在第一连接器1被容纳在容置单元97中的同时附接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并且保护构件91能联接到第一连接器1并且放置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同时将第一连接器1容纳在容置单元97中。
因此,尽管连接器组件具有简单的构造,但是该连接器组件可以容易且确定地附接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并且可以确定地保持高气密性或水密性以提高可靠性。
此外,保护构件91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护壳体92和与保护壳体92一体形成的由传导金属制成的保护金属配件93。因此,提高了保护构件91的强度,并且保护金属配件93用作电磁屏蔽,从而提高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的屏蔽性能。
此外,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介于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之间的插入构件81,并且插入构件81可以将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联接在一起,同时保持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之间的位置恒定。此外,插入构件81包括插入件82以及从插入件82延伸的保护构件保持臂83和连接器保持臂84,保护构件保持臂83包括与保护件91接合的接合突起83a,并且连接器保持臂84包括保持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保持突起84a。此外,连接器对包括连接器组件和装配在第一连接器1中的第二连接器101。此外,第二连接器101可以装配在第一连接器1中,而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在联接到一起并放置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之后,被固定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
接下来,将描述实施例2。注意,对于具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的那些,通过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省略其描述。此外,将省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和效果的描述。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保护构件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实施例2的保护构件的分解图。图13是示出实施例2的保护构件的四平面图。图14是示出保护构件被实施例2中的第一连接器临时保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在实施例2中装配在一起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并且是示出与图2的相同部分的剖视图。图13A是俯视图,图13B是侧视图,图13C是仰视图,图13D是后视图。
在实施例2中,保护构件91包括作为保护构件本体的保护壳体92的一部分中热熔单元96,该保护构件本体由诸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一体地制成。例如,热熔单元96是由热熔材料制成的一部分,热熔材料类似于被称为热熔粘合剂的材料,该材料由诸如乙烯醋酸乙烯酯的热塑性树脂制成。当被加热到约80℃至约100℃时,热熔单元96熔化以发挥粘合性质。保护壳体92的除了热熔单元96之外的部分是由诸如液晶聚合物的材料制成的非热熔单元92a,其具有较高的熔化温度。保护构件91是其中非热熔单元92a和热熔单元96通过诸如称为二色模制的树脂模制方法一体形成的构件。
在附图所示的示例中,热熔单元96设置在保护壳92的下端(Z轴负方向的端部)的外周侧,并暴露于第一基座侧表面91b和保护构件91的外表面91d。即,热熔单元96形成为连续地围绕保护构件91的外表面91d的下端(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的侧端)。
在实施例2中,当在通过普通表面安装技术安装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通过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插入构件81彼此一体化)中执行焊料回流处理(其为热处理)时,构成热熔单元96的热熔粘合剂与焊料一起熔化。熔化的热熔粘合剂阻塞了保护构件91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和第一基座98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覆盖了保护构件91的外表面91d的下端和第一基座98的靠近保护构件91的外表面91d的下端的表面,并且随着温度降低而固化并粘附。因此,在附接至第一基座98的表面的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使保护构件91的外侧上的第一基座98的表面的环境维持气密性或水密性。不需要灌封。
注意,实施例2的诸如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101、保护构件91和插入构件81的其他组件的构造和操作与实施例1的那些相同,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2中,保护构件91包括与第一基座98的表面相对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a和由热熔材料制成的热熔单元96,热熔单元96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第一基座侧表面91a。因此,通过在将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安装在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时进行加热处理,热熔材料熔化,从而堵塞了保护构件91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和第一基座98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在附接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的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使第一基座98的位于保护构件91的外侧的表面的环境保持气密性或水密性。
下面将描述实施例3。注意,对于具有与实施例1和2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那些,通过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省略其描述。此外,将省略与实施例1和2相同的操作和效果的描述。
图16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7是示出实施例3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8是示出实施例3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图19是示出实施例3的保护构件的立体图。图20是示出实施例3的保护构件的分解图。图21是示出在实施例3中保护构件被第二连接器临时保持的状态的两平面图。图16A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二连接器的图,图16B是示出安装在基座上的第一连接器的图。图19A是示出从上方倾斜观察的保护构件的图,图19B是示出从下方倾斜观察的保护构件的图。图21A是俯视图,且图21B是沿图21A中线D-D的剖视图。
实施例1和2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1和保护构件91,而实施例3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
在实施例1和2中,已经描述了其中保护构件91通过插入构件81临时联接到第一连接器1并与第一连接器1一起附接到第一基座98的表面的示例。相反,在实施例3中,保护构件91在不插入插入构件81的情况下联接至第二连接器101,并且与第二连接器101一起附接至第二基座198的表面。
在实施例3中,类似于实施例2,保护构件91在作为保护构件本体的保护壳体92的一部分中包括热熔单元96,该保护构件本体由诸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一体地制成。热熔单元96是由热熔材料制成的部分,并且在加热到约80℃至约100℃时熔化以发挥粘合性,保护壳体92中的热熔单元96以外的部分是熔化温度更高的非热熔单元92a,且保护构件91是通过树脂成型法将非热熔单元92a和热熔单元96一体形成的构件,例如所谓的两色成型。
在实施例2中,热熔单元96设置在保护壳体92中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的侧端(Z轴负方向的端部)的外周侧,暴露于保护构件91中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且形成为连续地围绕保护构件91中的外表面91d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的侧端。相反,实施例3的热熔单元96配置在保护壳体92中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的侧端(Z轴正方向的端部)的外周侧,暴露于保护构件91中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和外表面91d,且形成为连续地围绕保护构件91中的外表面91d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的侧端。
在保护构件91的第二壁91B的内表面91c上设有向保护构件91的纵向(X轴方向)的中心突起的端壁突起91e和端壁檐91f。端壁突起91e是与保护壳体92的非热熔单元92a一体形成的突起部,并且端壁突起91e的尖端弹性地抵靠在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起端部121的外端面上,更具体地说是端壁外盖157b的外表面上。
在带框架94的第一带框架94a上形成有向保护构件9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心突起的突起部94d。突起部94d是切割升起件(cut-and-raisedpiece),其形成为从第一带框架94a倾斜向上(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的方向,Z轴负方向)延伸,并从保护构件91的第一壁91A的内表面91c突起,并且突起部94d的尖端咬入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起端121的侧壁的外表面(即,侧壁延伸部121c的外表面咬合)并与其接合。
如上所述,因为在实施例3中未使用插入构件81,所以保护金属配件93的每个单元的形状也与实施例1和2有所不同。首先,在实施例1和2中,第一壁接合单元95b和第二壁接合单元95a连接到带框架94中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的侧端(Z轴正方向的端部)。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第一壁接合单元95b和第二壁接合单元95a都连接到带框架94中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的侧端(Z轴负方向的端部)。在实施例1和2中,第一壁接合单元95b和第二壁接合单元95a具有弯曲大约180度的形状,以在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的一侧的方向(Z轴正方向)上鼓起。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第一壁接合单元95b和第二壁接合单元95a具有弯曲大约90度的形状,使得第一壁接合单元95b和第二壁接合单元95a的尖端沿保护构件9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向外和沿纵向(X轴方向)向外定向。此外,在实施例3中省略了存在于实施例1和2中的第一壁延伸部95c、第二壁尾部94c和接合凹部95d。
在实施例3中,如图21所示,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可以不使用插入构件81而临时地结合和保持。即,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可以不使用插入构件而一体地临时保持。优选地,在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壳体111的安装表面111b和保护构件91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彼此相对之后,第二连接器101和/或保护构件91沿接近相对侧的方向被移动,并且第二连接器101从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的一侧插入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因此,朝着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的方向延伸的突起94d的尖端在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起端121的左右两侧咬入侧壁延伸部121c的外表面并与该外表面接合,使得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联接在一起。相对于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的纵向(X轴方向),端壁突起91e的尖端弹性地抵靠在第二连接器101的第二突起端121中的端壁外盖157b的外表面上,使得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
以这种方式联接和集成的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可以由操作员的手指或输送操纵器保持,从而在维持该条件的同时将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搬运到第二基座198的表面的预定位置。通过常规表面安装技术将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安装在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上的预定位置处。在该处,当进行焊料回流处理时,构成热熔单元96的热熔粘合剂与焊料一起熔化。熔化的热熔粘合剂堵塞保护构件91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与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之间的间隙,覆盖保护构件91中的外表面91d的第二基座91a的侧端以及第二底板198的靠近保护构件91中的外表面91d的第二基座侧表面91a的侧端的表面,并且随着温度降低而固化并粘附。因此,在安装在第二基座198的表面上的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使第二基座198的位于保护构件91的外侧的表面维持气密性或水密性。不需要灌封。
随后,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侧盖53的下端以及第一加强金属配件51的中心盖57的尾部57c被焊接到形成在第一基座92的表面上的连接垫,并且第一连接器1被表面安装在第一基座98上,如图16B所示。期望将粘合剂施加到第一连接器1周围的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具体地,将由UV可固化或热固性树脂制成的粘合剂连续地施加到一部分,该部分位于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上的第一连接器1周围且与保护构件91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相对,以围绕第一连接器1。
注意,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的其他操作与实施例1的操作基本相同,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在将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101装配在一起之后,进行诸如加热、紫外线照射和压力施加的处理,以固化围绕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基座98的表面与保护构件91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之间的粘合剂。因此,即使在保护构件91的第一基座侧表面91b与第一基座98的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时,该间隙也被粘接剂堵塞,从而在与第一基座98的表面相对的保护构件91的容置单元97中,使第一基座98的位于保护构件91的外侧的表面的环境保持气密性或水密性。
另外,实施例3的第一连接器1、第二连接器101、保护构件91等其他部件的构造和操作与实施例1、2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保护构件91包括暴露于容置单元97的内表面91c的突起94d,并且第二连接器101和保护构件91能通过使突起94d与第二壳体111接合而联接在一起。因此,能省略插入构件81。
注意,本文的公开描述了与合适的示例性实施例有关的特征。在阅读本文的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会想到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各种其他实施例、修改和变化。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可以应用于连接器组件。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
(a)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端子,附接到所述连接器本体;以及加强金属配件,附接到所述连接器本体,所述连接器附接到基座的表面;和
(b)保护构件,包括一对平行的第一壁、一对平行的第二壁和容置单元,该对平行的第一壁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纵向上延伸,该对平行的第二壁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该对第二壁连接至该对第一壁中的每一个的两端,所述容置单元的外围的四个侧面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限定,在所述连接器被容纳在所述容置单元中的情况下,所述保护构件能附接到所述基座的表面,
(c)其中,在所述连接器被容纳在所述容置单元中的情况下,所述保护构件在被联接到所述连接器的同时被放置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保护构件包括:保护构件本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和保护金属配件,由与所述保护构件本体一体形成的传导金属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保护构件包括:基座侧表面,与所述基座的表面相对;和热熔单元,由热熔材料形成,所述热熔单元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基座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保护构件包括暴露于所述容置单元的内表面的突起,并且所述突起与所述连接器本体接合以将所述连接器和所述保护构件联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介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保护构件之间的插入构件,
其中,所述插入构件将所述连接器和所述保护构件联接在一起,同时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保护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插入构件包括主体以及从所述主体延伸的保护构件保持臂和连接器保持臂,所述保护构件保持臂包括与所述保护构件接合的接合单元,并且所述连接器保持臂包括保持器,所述保持器保持所述加强金属配件。
7.一种连接器对,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以及装配在所述连接器中的相对的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对,其中,所述相对的连接器采取以下状态被装配在所述连接器中:其中,所述连接器和所述保护构件在被联接到一起且放置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上之后,被固定到所述基座的表面。
CN202011224974.XA 2019-11-05 2020-11-05 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12787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96583.1A CN115864048A (zh) 2019-11-05 2020-11-05 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30585P 2019-11-05 2019-11-05
US62/930,585 2019-11-05
JP2020-046188 2020-03-17
JP2020046188A JP7388958B2 (ja) 2019-11-05 2020-03-17 コネクタ組立体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6583.1A Division CN115864048A (zh) 2019-11-05 2020-11-05 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7152A true CN112787152A (zh) 2021-05-11
CN112787152B CN112787152B (zh) 2023-01-03

Family

ID=7575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4974.XA Active CN112787152B (zh) 2019-11-05 2020-11-05 连接器组件
CN202310096583.1A Pending CN115864048A (zh) 2019-11-05 2020-11-05 连接器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96583.1A Pending CN115864048A (zh) 2019-11-05 2020-11-05 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1333B2 (zh)
KR (2) KR20230058349A (zh)
CN (2) CN1127871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4565B2 (en) * 2019-11-05 2022-08-23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pair
US11411333B2 (en) * 2019-11-05 2022-08-09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USD949798S1 (en) * 2019-12-06 2022-04-26 Samtec, Inc. Connector
US11495919B2 (en) * 2020-05-13 2022-11-0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in which ground terminals are coupled to form a shielding
US11652323B2 (en) * 2020-05-13 2023-05-16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connector encolsed by a shell and a mating connector enclosed by a mating shell
CN214254799U (zh) * 2021-01-30 2021-09-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5981A (zh) * 2013-09-04 2015-03-18 莫列斯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4659509A (zh) * 2013-11-21 2015-05-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682047A (zh) * 2013-12-02 2015-06-03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CN107181076A (zh) * 2016-03-11 2017-09-1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207459247U (zh) * 2016-11-18 2018-06-05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
JPWO2018163546A1 (ja) * 2017-03-09 2020-0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保護部材、保護部材付きコネクタ、及び保護部材の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7890A (en) 1975-05-23 1976-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Terminal fixing apparatus
JP4954253B2 (ja) 2009-09-11 2012-06-13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444515B1 (ja) 2012-07-30 2014-03-19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機構
JP5405640B1 (ja) 2012-10-05 2014-02-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888506B2 (en) * 2013-01-29 2014-11-1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6249643B2 (ja) * 2013-06-14 2017-12-20 宏致電子股▲ふん▼有限公司Aces Electronics Co.,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5881666B2 (ja) * 2013-11-19 2016-03-09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887326B2 (ja) 2013-12-12 2016-03-16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391517B2 (ja) 2015-03-30 2018-09-19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
JP6385875B2 (ja) 2015-04-01 2018-09-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DE102016113976A1 (de) * 2015-07-29 2017-02-02 Dai-Ichi Seiko Co., Ltd. Elektrische Platinenverbindungs-Verbindervorrichtung
KR101707143B1 (ko) 2015-09-23 2017-02-15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가스켓이 구비된 기판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591251B2 (ja) * 2015-10-01 2019-10-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7152201A (ja) 2016-02-24 2017-08-3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防水部材、防水部材組立体、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07069118U (zh) * 2017-06-08 2018-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US10638608B2 (en) * 2017-09-08 2020-04-28 Apple Inc. Interconnect frames for SIP modules
US20190082534A1 (en) * 2017-09-08 2019-03-14 Apple Inc. Interconnect frames for sip modules
JP6493611B1 (ja) * 2018-08-03 2019-04-03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209571614U (zh) * 2019-04-18 2019-11-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US11411333B2 (en) * 2019-11-05 2022-08-09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US11424565B2 (en) * 2019-11-05 2022-08-23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pai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5981A (zh) * 2013-09-04 2015-03-18 莫列斯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N104659509A (zh) * 2013-11-21 2015-05-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682047A (zh) * 2013-12-02 2015-06-03 莫列斯公司 连接器
CN107181076A (zh) * 2016-03-11 2017-09-19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207459247U (zh) * 2016-11-18 2018-06-05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
JPWO2018163546A1 (ja) * 2017-03-09 2020-01-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保護部材、保護部材付きコネクタ、及び保護部材の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58349A (ko) 2023-05-03
US11411333B2 (en) 2022-08-09
US20210143567A1 (en) 2021-05-13
CN112787152B (zh) 2023-01-03
KR20240034716A (ko) 2024-03-14
CN115864048A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87152B (zh) 连接器组件
US10651579B2 (en) Connector
US10651581B1 (en) Connector
KR101647896B1 (ko) 커넥터
KR20200130144A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CN112787153B (zh) 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对
JP2016085994A (ja) コネクタ
JPH0475678B2 (zh)
KR102520815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쌍
JP6714056B2 (ja) コネクタ
JP3927391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23183819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