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2302A -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2302A
CN112772302A CN202110063410.0A CN202110063410A CN112772302A CN 112772302 A CN112772302 A CN 112772302A CN 202110063410 A CN202110063410 A CN 202110063410A CN 112772302 A CN112772302 A CN 112772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ket
cultivation
fruiting
fungus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34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2302B (zh
Inventor
高攀宏
何世强
张博
单亚东
卢冉
周同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p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p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p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p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6341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7230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06341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7723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72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2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2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2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口、筐底以及设于筐口和筐底之间的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在筐口和筐底之间还设有若干置棒空间,其中,筐口顶面四周边缘和筐底底面四周边缘设有用于确保一个栽培筐的筐底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上时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的第一限位组件,前侧壁的外表面和后侧壁的外表面设有用于确保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上时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的第二限位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栽培筐的食用菌栽培系统以及食用菌栽培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食用菌墙式栽培,整个生产工艺一筐到底,便于机械化操作,可以多层叠放培养、出菇,节省空间,还能进行墙式覆土栽培,提高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用菌墙式栽培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是栽培筐平放于床架上培养菌丝,到出菇阶段需将菌包转移入出菇房可移动网格里;若培养阶段不使用栽培筐仍使用网格时,接好种的菌袋要大量劳动力一包一包塞进网格里,而且没有栽培筐床架式培养节省空间。近几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栽培筐,如中国专利CN201220547533.8公开了一种用于食用菌墙式栽培的栽培筐,虽然该栽培筐利用其侧叠实现墙式栽培食用菌,在整个食用菌栽培工艺贯穿整个生产流程,一筐到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菌丝培养阶段,栽培筐通常需要平放,由于该栽培筐平放叠加时不稳定,只能单层叠放,浪费空间,并且墙式栽培时不能进行覆土栽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食用菌墙式栽培筐在培养阶段只能单层叠放,浪费空间,并且墙式栽培时不能进行覆土栽培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筐能够实现食用菌墙式栽培,在整个食用菌栽培工艺中贯穿整个生产流程,一筐到底,并且培养阶段可以多层叠放,节省空间,墙式栽培时还能进行覆土栽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口、筐底以及设于所述筐口和筐底之间的筐侧壁,所述筐侧壁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筐侧壁围成的空间内在所述筐口和筐底之间还设有若干置棒空间,其中,所述筐口顶面四周边缘上和所述筐底底面四周边缘上设有用于确保一个栽培筐的筐底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上时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的第一限位组件,所述前侧壁的外表面上和所述后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确保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上时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的第二限位组件。这样,在食用菌栽培时,可以将菌棒装填在食用菌栽培筐,采用一个栽培筐的筐底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上这种正叠放方式实现多层叠放来进行菌丝培养,大大节省空间;培养完之后,又可以将食用菌栽培筐采用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实现食用菌的墙式栽培出菇,并且可以将双排侧叠放的食用菌栽培筐间隔一定距离放置,然后在间隔中填充填覆料,以实现墙式覆土栽培出菇。这样,该食用菌栽培筐就贯穿了整个食用菌栽培工艺生产流程,一筐到底,并且培养阶段可以多层叠放,节省空间,墙式栽培时还能进行覆土栽培。
进一步的,所述筐口顶面四周边缘设有筐上沿,所述筐底底面四周边缘设有筐底沿,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筐上沿顶面上的若干上沿限位凸台,以及设于所述筐底沿底面上并与所述上沿限位凸台交错设置的若干底沿限位凸台。当一个栽培筐的筐底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上时,一个栽培筐的底沿限位凸台能够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上沿限位凸台紧密配合,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并且能够防止一个栽培筐从另一个栽培筐上滑落。
进一步的,所述筐口上设有上格栅板,所述筐底设有下格栅板,所述上格栅板和下格栅板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和加强筋,透气孔可以让菌棒在培养阶段和出菇阶段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所述置棒空间设于所述上格栅板和下格栅板之间;所述上格栅板和下格栅板之间在各置棒空间之间的位置设有若干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格栅板和下格栅板的支撑杆,支撑杆能够使得整个栽培筐的结构更加稳固。所述上格栅板的顶面低于所述筐上沿的顶面,这样可以在置棒空间装填菌棒时,让菌棒的端头超出上格栅板一部分,方便菌棒的装填和取出,但是菌棒的端头也不能超出上沿限位凸台的最高点,以免在栽培筐正叠堆放时影响上下两个栽培筐的配合;所述下格栅板的底面与所述筐底沿的底面平齐,便于栽培筐正放在辊式输送线上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置棒空间包括设于所述上格栅板上的若干通孔,设于所述下格栅板上并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菌棒托架,设于所述通孔靠近所述下格栅板一侧的环形边缘上的第一限位环,设于所述菌棒托架靠近所述上格栅板一侧的环形边缘上的第二限位环,所述菌棒托架上设有出菇环孔和出菇割口孔。装填菌棒时,将菌棒依次穿过通孔、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并抵紧在菌棒托架上即完成装填。
进一步的,所述筐上沿和筐底沿左右两侧分别突出到所述左侧壁外表面和右侧壁外表面之外,这样筐上沿就可以在栽培筐左右两侧形成便于机械手托起栽培筐进行筐口向上正叠堆放的凸出结构,在栽培筐前侧壁向上侧叠堆放时,前侧壁的上沿限位凸台和底沿限位凸台也可以形成便于机械手托起栽培筐的凸出结构。所述筐上沿和筐底沿的后侧与所述后侧壁外表面平齐,保证栽培筐侧叠堆放时的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栽培筐后侧壁朝下侧放在辊式输送线上输送。所述筐上沿、筐底沿和筐侧壁四角相交处为圆弧形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前侧壁外表面上的限位凸棱,以及设于所述后侧壁外表面上且能够与所述限位凸棱相配合的限位凹槽。限位凸棱突出于同侧的筐上沿和筐底沿之外,便于栽培筐侧叠堆放时,和同向放置在该栽培筐上的另一栽培筐的限位凹槽配合,促使两个栽培筐的四周对齐,且不会滑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系统,其中,包括底托盘,能够在所述底托盘上以一个栽培筐的筐底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也能够在所述底托盘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以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的若干上述的食用菌栽培筐。
进一步的,该食用菌栽培系统还包括在两个所述出菇单元墙间隔一定距离筐口或筐底相对放置时,用于封堵两个出菇单元墙之间间隔两端的覆料堵头,覆料堵头与两个出菇单元墙连接的这一侧面上设有两个安装槽,覆料堵头通过这两个安装槽扣合在两个出菇单元墙在间隔端头这一侧突出的筐上沿或筐底沿上。填充在两个出菇单元墙之间间隔内的填覆料,填覆料为土、砂石、粉煤灰、陶粒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以及连接在两个出菇单元墙之间用于防止两个出菇单元墙向两侧倾覆的防涨拉杆。防涨拉杆包括杆本体以及分别设于杆本体两端的固定限位环和可拆限位环,可拆限位环通过销钉固定在杆本体一端,在两个出菇单元墙之间连接防涨拉杆时,先将杆本体上的可拆限位环拆掉,然后将杆本体已拆掉可拆限位环的这一端从其中一个出菇单元墙上的由四个栽培筐之间围成的孔洞穿过,然后再穿过另一个出菇单元墙上对应的由四个栽培筐之间围成的孔洞,最后用销钉将可拆限位环固定于杆本体上,这样防涨拉杆将两个出菇单元墙连在了一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经过杀菌处理并接种了菌丝的菌棒装填在食用菌栽培筐的置棒空间中,菌棒装填到位后,高度不高于上沿限位凸台的最高点,以便不影响栽培筐正叠堆放时,上栽培筐和下栽培筐之间的配合;
S2.将多个步骤S1中已经装填菌棒的食用菌栽培筐在底托盘上以一个栽培筐的筐底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进行菌棒培养,待到可以出菇时,若需要进行覆土栽培,则进入步骤S3,若无需进行覆土栽培,则进入步骤S4;
S3.将步骤S2中已经可以出菇的培养单元的多个食用菌栽培筐由正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上调整为以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形成多个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出菇单元墙的排布方式为:双排出菇单元墙间隔一定距离且筐口相对或筐底相对布置,菌棒朝向间隔一侧的塑料袋割掉袋口,在双排出菇单元墙之间的间隔两端装上覆料堵头,并在双排出菇单元墙之间连接上防涨拉杆,最后在双排出菇单元墙之间的间隔中填充填覆料组成墙式覆土栽培组,多个墙式覆土栽培组间隔一定距离排布在底托盘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通过在填覆料上喷洒营养水,从而为菌棒持续的补充水和其他营养元素,促使菌菇高产;
S4.将步骤S2中已经可以出菇的培养单元的多个食用菌栽培筐由正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上调整为以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形成多个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出菇单元墙的排布方式为:多个单排出菇单元墙两两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排布于底托盘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或者双排出菇单元墙的筐口紧邻相对或筐底紧邻相对布置组成墙式栽培组,多个墙式栽培组间隔一定距离排布在底托盘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
S5.针对步骤S3中的墙式覆土栽培组或步骤S4中的单排出菇单元墙/墙式栽培组,根据菌棒上接种的不同种类菌丝的出菇潮次进行出菇收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对菌棒进行杀菌处理并接种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杀菌接种装袋一体机对培养料进行杀菌处理并接种装袋做成已完成接种的菌棒。
另一种是,先将还没有接种的菌棒装填在食用菌栽培筐的置棒空间中,然后将多个已经装填没有接种的菌棒的食用菌栽培筐放在底托盘上或灭菌铁架上以一个栽培筐的筐底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再将底托盘或灭菌铁架连同其上的培养单元一起整体转移到灭菌机中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处理完毕后,将底托盘或灭菌铁架连同其上的培养单元一起整体从灭菌机中转移出来,然后将灭菌处理过的培养单元拆成单个的食用菌栽培筐,并对食用菌栽培筐中的菌棒进行接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筐,既可以正叠堆放也可以侧叠堆放,这样就可以采用栽培筐多层正叠堆放来进行菌丝培养,大大节省空间,培养完之后,又可以将食用菌栽培筐采用侧叠堆放方式来实现食用菌的墙式栽培出菇,这样,该食用菌栽培筐就贯穿了整个食用菌栽培工艺生产流程,一筐到底,并且该栽培筐便于机械化装筐、整体移动和机械化采菇,全生命周期仅需一次性装筐,降低人工成本和转运及上下架过程的菌棒破损、污染等损失。
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筐,可以将双排侧叠放的食用菌栽培筐间隔一定距离放置,然后在间隔中填充填覆料,以实现墙式覆土栽培出菇,出菇过程可以持续补充水和营养,提高食用菌生物转化率,同时,可以机械化覆土,解决了墙式栽培覆土的难题。
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筐进行食用菌墙式栽培时,土地利用效率高,生物转化率高;栽培筐整齐码放堆高,单位面积可以放置更多的菌棒,节省空间,单产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筐口朝上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筐底朝上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装填菌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培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墙式覆土栽培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覆料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防涨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口1、筐底2以及设于所述筐口1和筐底2之间的筐侧壁,所述筐侧壁包括前侧壁3、后侧壁4、左侧壁5和右侧壁6,所述筐侧壁围成的空间内在所述筐口1和筐底2之间还设有若干置棒空间,其中,所述筐口1顶面四周边缘上和所述筐底2底面四周边缘上设有用于确保一个栽培筐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1上时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的第一限位组件,所述前侧壁3的外表面上和所述后侧壁4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确保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3上时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的第二限位组件。这样,在食用菌栽培时,可以将菌棒29装填在食用菌栽培筐26,采用一个栽培筐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1上这种正叠放方式实现多层叠放来进行菌丝培养,大大节省空间;培养完之后,又可以将食用菌栽培筐26采用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3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实现食用菌的墙式栽培出菇,并且可以将双排侧叠放的食用菌栽培筐26间隔一定距离放置,然后在间隔中填充填覆料,以实现墙式覆土栽培出菇。这样,该食用菌栽培筐26就贯穿了整个食用菌栽培工艺生产流程,一筐到底,并且培养阶段可以多层叠放,节省空间,墙式栽培时还能进行覆土栽培。
如图1到图3所示,所述筐口1顶面四周边缘设有筐上沿7,所述筐底2底面四周边缘设有筐底沿8,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筐上沿7顶面上的若干上沿限位凸台9,以及设于所述筐底沿8底面上并与所述上沿限位凸台9交错设置的若干底沿限位凸台10。当一个栽培筐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1上时,一个栽培筐的底沿限位凸台10能够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上沿限位凸台9紧密配合,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并且能够防止一个栽培筐从另一个栽培筐上滑落。
如图1到图3所示,所述筐口1上设有上格栅板11,所述筐底2设有下格栅板12,所述上格栅板11和下格栅板12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13和加强筋15,透气孔13可以让菌棒29在培养阶段和出菇阶段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所述置棒空间设于所述上格栅板11和下格栅板12之间;所述上格栅板11和下格栅板12之间在各置棒空间之间的位置设有若干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格栅板11和下格栅板12的支撑杆20,支撑杆20能够使得整个栽培筐的结构更加稳固。所述上格栅板11的顶面低于所述筐上沿7的顶面,这样可以在置棒空间装填菌棒29时,让菌棒29的端头超出上格栅板11一部分,方便菌棒29的装填和取出,但是菌棒29的端头也不能超出上沿限位凸台9的最高点,以免在栽培筐正叠堆放时影响上下两个栽培筐的配合;所述下格栅板12的底面与所述筐底沿8的底面平齐,便于栽培筐正放在辊式输送线上输送。
如图1到图3所示,所述置棒空间包括设于所述上格栅板11上的若干通孔14,设于所述下格栅板12上并与所述通孔14一一对应的菌棒托架18,设于所述通孔14靠近所述下格栅板12一侧的环形边缘上的第一限位环16,设于所述菌棒托架18靠近所述上格栅板11一侧的环形边缘上的第二限位环17,所述菌棒托架18上设有出菇割口孔36和出菇环孔19。装填菌棒29时,将菌棒29依次穿过通孔14、第一限位环16、第二限位环17并抵紧在菌棒托架18上即完成装填。
如图1到图3所示,所述筐上沿7和筐底沿8左右两侧分别突出到所述左侧壁5外表面和右侧壁6外表面之外,这样筐上沿7就可以在栽培筐左右两侧形成便于机械手托起栽培筐进行筐口1向上正叠堆放的凸出结构,在栽培筐前侧壁3向上侧叠堆放时,前侧壁3的上沿限位凸台9和底沿限位凸台10也可以形成便于机械手托起栽培筐的凸出结构。所述筐上沿7和筐底沿8的后侧与所述后侧壁4外表面平齐,保证栽培筐侧叠堆放时的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栽培筐侧放在辊式输送线上输送。所述筐上沿7、筐底沿8和筐侧壁四角相交处为圆弧形过渡。
如图1到图3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前侧壁3外表面上的限位凸棱21,以及设于所述后侧壁4外表面上且能够与所述限位凸棱21相配合的限位凹槽22。限位凸棱21突出于同侧的筐上沿7和筐底沿8之外,便于栽培筐侧叠堆放时,和同向放置在该栽培筐上的另一栽培筐的限位凹槽22配合,促使两个栽培筐的四周对齐,且不会滑落。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食用菌栽培系统,其中,包括底托盘23,能够在所述底托盘23上以一个栽培筐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1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24,也能够在所述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以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3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25的若干上述的食用菌栽培筐26。
如图5所示,该食用菌栽培系统还包括在两个所述出菇单元墙25间隔一定距离筐口1或筐底2相对放置时,用于封堵两个出菇单元墙25之间间隔两端的覆料堵头27,如图6所示,覆料堵头27与两个出菇单元墙25连接的这一侧面上设有两个安装槽31,覆料堵头27通过这两个安装槽31扣合在两个出菇单元墙25在间隔端头这一侧突出的筐上沿7或筐底沿8上。填充在两个出菇单元墙25之间间隔内的填覆料,填覆料为土、砂石、粉煤灰、陶粒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以及连接在两个出菇单元墙25之间用于防止两个出菇单元墙25向两侧倾覆的防涨拉杆28。如图7所示,防涨拉杆28包括杆本体32以及分别设于杆本体32两端的固定限位环33和可拆限位环34,可拆限位环34通过销钉35固定在杆本体32一端,在两个出菇单元墙25之间连接防涨拉杆28时,先将杆本体32上的可拆限位环34拆掉,然后将杆本体32已拆掉可拆限位环34的这一端从其中一个出菇单元墙25上的由四个栽培筐之间围成的孔洞穿过,然后再穿过另一个出菇单元墙25上对应的由四个栽培筐之间围成的孔洞,最后用销钉35将可拆限位环34固定于杆本体32上,这样防涨拉杆28将两个出菇单元墙25连在了一起。
实施例3
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经过杀菌处理并接种了菌丝的菌棒29装填在食用菌栽培筐26的置棒空间中,菌棒29装填到位后,高度不高于上沿限位凸台9的最高点,以便不影响食用菌栽培筐26正叠堆放时,上栽培筐和下栽培筐之间的配合。
所述步骤S1中,对菌棒29进行杀菌处理并接种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杀菌接种装袋一体机对培养料进行杀菌处理并接种装袋做成已完成接种的菌棒29。
另一种是,先将还没有接种的菌棒29装填在食用菌栽培筐26的置棒空间中,然后将多个已经装填没有接种的菌棒29的食用菌栽培筐26放在底托盘23上或灭菌铁架上以一个食用菌栽培筐26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食用菌栽培筐26的筐口1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24,再将底托盘23或灭菌铁架连同其上的培养单元24一起整体转移到灭菌机中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处理完毕后,将底托盘23或灭菌铁架连同其上的培养单元24一起整体从灭菌机中转移出来,然后将灭菌处理过的培养单元24拆成单个的食用菌栽培筐26,并对食用菌栽培筐26中的菌棒29进行接种。
S2.将多个步骤S1中已经装填菌棒29的食用菌栽培筐26在底托盘23上以一个食用菌栽培筐26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食用菌栽培筐26的筐口1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24,进行菌棒29培养,待到可以出菇时,若需要进行覆土栽培,则进入步骤S3,若无需进行覆土栽培,则进入步骤S4。
S3.将步骤S2中已经可以出菇的培养单元24的多个食用菌栽培筐26由正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23上调整为以一个食用菌栽培筐26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食用菌栽培筐26的前侧壁3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形成多个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25,出菇单元墙25的排布方式为:双排出菇单元墙25间隔一定距离且筐口1相对或筐底2相对布置,在双排出菇单元墙25之间的间隔两端装上覆料堵头27,并在双排出菇单元墙25之间连接上防涨拉杆28,最后在双排出菇单元墙25之间的间隔中填充填覆料组成墙式覆土栽培组30,多个墙式覆土栽培组30间隔一定距离排布在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如图5所示;通过在填覆料上喷洒营养水,从而为菌棒29持续的补充水和其他营养元素,促使菌菇高产。
S4.将步骤S2中已经可以出菇的培养单元24的多个食用菌栽培筐26由正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23上调整为以一个食用菌栽培筐26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食用菌栽培筐26的前侧壁3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形成多个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25,出菇单元墙25的排布方式为:多个单排出菇单元墙25两两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排布于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或者双排出菇单元墙25的筐口1紧邻相对或筐底2紧邻相对布置组成墙式栽培组,多个墙式栽培组间隔一定距离排布在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
S5.针对步骤S3中的墙式覆土栽培组30或步骤S4中的单排出菇单元墙25/墙式栽培组,根据菌棒29上接种的不同种类菌丝的出菇潮次进行出菇收割。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口(1)、筐底(2)以及设于所述筐口(1)和筐底(2)之间的筐侧壁,所述筐侧壁包括前侧壁(3)、后侧壁(4)、左侧壁(5)和右侧壁(6),所述筐侧壁围成的空间内在所述筐口(1)和筐底(2)之间还设有若干置棒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筐口(1)顶面四周边缘上和所述筐底(2)底面四周边缘上设有用于确保一个栽培筐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1)上时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的第一限位组件,所述前侧壁(3)的外表面上和所述后侧壁(4)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确保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3)上时促使两个栽培筐四周对齐的第二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筐口(1)顶面四周边缘设有筐上沿(7),所述筐底(2)底面四周边缘设有筐底沿(8),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筐上沿(7)顶面上的若干上沿限位凸台(9),以及设于所述筐底沿(8)底面上并与所述上沿限位凸台(9)交错设置的若干底沿限位凸台(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筐口(1)上设有上格栅板(11),所述筐底(2)设有下格栅板(12),所述上格栅板(11)和下格栅板(12)上均设有若干透气孔(13)和加强筋(15),所述置棒空间设于所述上格栅板(11)和下格栅板(12)之间;所述上格栅板(11)和下格栅板(12)之间在各置棒空间之间的位置设有若干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格栅板(11)和下格栅板(12)的支撑杆(20),所述上格栅板(11)的顶面低于所述筐上沿(7)的顶面,所述下格栅板(12)的底面与所述筐底沿(8)的底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棒空间包括设于所述上格栅板(11)上的若干通孔(14),设于所述下格栅板(12)上并与所述通孔(14)一一对应的菌棒托架(18),设于所述通孔(14)靠近所述下格栅板(12)一侧的环形边缘上的第一限位环(16),设于所述菌棒托架(18)靠近所述上格栅板(11)一侧的环形边缘上的第二限位环(17),所述菌棒托架(18)上设有出菇环孔(19)和出菇割口孔(3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筐上沿(7)和筐底沿(8)左右两侧分别突出到所述左侧壁(5)外表面和右侧壁(6)外表面之外,所述筐上沿(7)和筐底沿(8)的后侧与所述后侧壁(4)外表面平齐,所述筐上沿(7)、筐底沿(8)和筐侧壁四角相交处为圆弧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前侧壁(3)外表面上的限位凸棱(21),以及设于所述后侧壁(4)外表面上且能够与所述限位凸棱(21)相配合的限位凹槽(22)。
7.一种食用菌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盘(23),能够在所述底托盘(23)上以一个栽培筐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1)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24),也能够在所述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以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3)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25)的若干如权利要求1到6任一所述的食用菌栽培筐(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两个所述出菇单元墙(25)间隔一定距离筐口(1)或筐底(2)相对放置时,用于封堵两个出菇单元墙(25)之间间隔两端的覆料堵头(27),填充在两个出菇单元墙(25)之间间隔内的填覆料,以及连接在两个出菇单元墙(25)之间用于防止两个出菇单元墙(25)向两侧倾覆的防涨拉杆(28)。
9.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经过杀菌处理并接种了菌丝的菌棒(29)装填在食用菌栽培筐的置棒空间中,菌棒(29)装填到位后,高度不高于上沿限位凸台(9)的最高点;
S2.将多个步骤S1中已经装填菌棒(29)的食用菌栽培筐在底托盘(23)上以一个栽培筐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1)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24),进行菌棒(29)培养,待到可以出菇时,若需要进行覆土栽培,则进入步骤S3,若无需进行覆土栽培,则进入步骤S4;
S3.将步骤S2中已经可以出菇的培养单元(24)的多个食用菌栽培筐由正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23)上调整为以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3)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形成多个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25),出菇单元墙(25)的排布方式为:双排出菇单元墙(25)间隔一定距离且筐口(1)相对或筐底(2)相对布置,在双排出菇单元墙(25)之间的间隔两端装上覆料堵头(27),并在双排出菇单元墙(25)之间连接上防涨拉杆(28),最后在双排出菇单元墙(25)之间的间隔中填充填覆料组成墙式覆土栽培组(30),多个墙式覆土栽培组(30)间隔一定距离排布在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通过在填覆料上喷洒营养水,从而为菌棒(29)持续的补充水和其他营养元素,促使菌菇高产;
S4.将步骤S2中已经可以出菇的培养单元(24)的多个食用菌栽培筐由正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23)上调整为以一个栽培筐的后侧壁(4)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前侧壁(3)上这种侧叠堆放方式放在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形成多个多层单列紧密排布的出菇单元墙(25),出菇单元墙(25)的排布方式为:多个单排出菇单元墙(25)两两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排布于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或者双排出菇单元墙(25)的筐口(1)紧邻相对或筐底(2)紧邻相对布置组成墙式栽培组,多个墙式栽培组间隔一定距离排布在底托盘(23)上或出菇场地地面上;
S5.针对步骤S3中的墙式覆土栽培组(30)或步骤S4中的单排出菇单元墙(25)/墙式栽培组,根据菌棒(29)上接种的不同种类菌丝的出菇潮次进行出菇收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通过杀菌接种装袋一体机对培养料进行杀菌处理并接种装袋做成已完成接种的菌棒(29);
或者,先将还没有接种的菌棒(29)装填在食用菌栽培筐的置棒空间中,然后将多个已经装填没有接种的菌棒(29)的食用菌栽培筐放在底托盘(23)上或灭菌铁架上以一个栽培筐的筐底(2)叠放于另一个同向的栽培筐的筐口(1)上这种正叠堆放方式组成多层多列紧密排布的培养单元(24),再将底托盘(23)或灭菌铁架连同其上的培养单元(24)一起整体转移到灭菌机中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处理完毕后,将底托盘(23)或灭菌铁架连同其上的培养单元(24)一起整体从灭菌机中转移出来,然后将灭菌处理过的培养单元(24)拆成单个的食用菌栽培筐,并对食用菌栽培筐中的菌棒(29)进行接种。
CN202110063410.0A 2021-01-18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Active CN112772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3410.0A CN112772302B (zh) 2021-01-18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3410.0A CN112772302B (zh) 2021-01-18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2302A true CN112772302A (zh) 2021-05-11
CN112772302B CN112772302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7557A (zh) * 2021-06-23 2021-08-06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育体系
CN113243249A (zh) * 2021-06-23 2021-08-13 丽菇链(天津)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CN113348978A (zh) * 2021-07-23 2021-09-07 山东茸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摇摆式食用菌采收机及采收方法
CN113692921A (zh) * 2021-07-08 2021-11-26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7557A (zh) * 2021-06-23 2021-08-06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育体系
CN113243249A (zh) * 2021-06-23 2021-08-13 丽菇链(天津)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CN113207557B (zh) * 2021-06-23 2022-02-18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育体系
CN113243249B (zh) * 2021-06-23 2022-10-18 丽菇链(天津)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CN113692921A (zh) * 2021-07-08 2021-11-26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CN113348978A (zh) * 2021-07-23 2021-09-07 山东茸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摇摆式食用菌采收机及采收方法
CN113348978B (zh) * 2021-07-23 2022-06-07 山东茸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摇摆式食用菌采收机及采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14311B1 (ko) 버섯 재배용 용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고 버섯의 자동화 재배 방법
CN101002531A (zh)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CN204272732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的出菇盖
JP2011072196A (ja) 茸栽培瓶用収容トレイとこれを用いた茸の栽培方法
KR101397313B1 (ko) 버섯재배용 용기세트
CN101663958A (zh)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CN214508488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及栽培系统
KR101348883B1 (ko) 버섯 재배용 용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고 버섯의 자동화 재배 방법
CN112772302A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CN209768302U (zh) 种植设备
JP2012254066A (ja) 茸類菌床と栽培方法
CN210017230U (zh) 一种食用菌种植培养架
CN112772302B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WO2010090448A2 (ko) 버섯 재배 용기
CN215957507U (zh) 一种食用菌横棒栽培筐、栽培单元及栽培系统
CN103190288B (zh) 食用菌立式袋栽提口培育出菇方法
JPH0494621A (ja) きのこの栽培方法及び栽培器
KR102469596B1 (ko) 버섯 종균 자동 접종장치
CN113207557B (zh) 一种食用菌培育体系
CN216146907U (zh) 一种香菇出菇筐、出菇单元及出菇系统
CN104663253B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
WO2022032607A1 (zh) 食用菌菇多穴集成培养器
CN211721247U (zh) 蒜田套种营养钵育苗制作、运输一体装置
CN210630329U (zh) 一种双孢蘑菇培养料出菇专用装置
CN211861382U (zh) 水培育苗穴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