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2921A -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2921A
CN113692921A CN202110776283.9A CN202110776283A CN113692921A CN 113692921 A CN113692921 A CN 113692921A CN 202110776283 A CN202110776283 A CN 202110776283A CN 113692921 A CN113692921 A CN 113692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cover
cylinder
cover body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62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2921B (zh
Inventor
卢冉
高攀宏
何世强
张博
单亚东
周同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p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p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p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p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Shan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7628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2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2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2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2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2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60Cultivation room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G18/64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 A01G18/65Cultivation containers; Lid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lids, e.g. lids with filt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中,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设于各筒体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顶端的筒盖,盖合在各筒体底端的底托以及设于各底托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的菌棒培育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菌棒培养的批量操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食用菌菌棒的培养,通常是采用塑料袋进行培育,但是采用塑料袋进行菌棒培育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5-15μm微孔透气袋价格较高;普通塑料袋需要人工在塑料袋上进行刺孔增氧,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人工工作量;接种时,需要对塑料袋造成破坏,接种孔处容易感染杂菌;塑料袋培育完菌棒后不能循环使用,会造成塑料污染等等。为克服上述缺陷,中国专利CN205161228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用菌培养罐,包括筒状的罐体以及可拆卸连接在罐体两端的上盖和底盖,上盖上设有透气通道。这样在培养菌棒时就减少了刺孔增氧的操作,菌棒培养完成后,通过拆掉上盖和底盖即可实现棒筒分离,而且培养罐还可以循环使用。但是该方案还是存在着如下的些许不足:该食用菌培养罐在培养菌棒时不方便批量操作,如果需要批量操作就必须再另外配置一个能够同时承载多个食用菌培养罐的承载筐或者承载架,这样结构就相对复杂了一些,而且成本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菌棒的培养装置不方便进行批量操作,不利于降低成本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菌棒培养的批量操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中,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设于各筒体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顶端的筒盖,盖合在各筒体底端的底托以及设于各底托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这样,就将多个筒体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菌棒培育时就可以以这个整体为单位进行批量操作,并且因为多个筒体本来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就不需要再另外配置一个专门用来承载筒体的承载筐或承载架,这就简化了整个菌棒培育装置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顶端设有外圈尺寸小于所述筒体外圈尺寸且一端与筒体顶端固定连接的筒口段,所述筒口段另一端的周向内壁上设有筒口凸台,所述筒盖与所述筒体顶端盖合的侧面上设有环形扣接部,所述环形扣接部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所述筒口凸台相配合扣接的盖体凹槽。筒盖通过盖体凹槽与筒口凸台的扣接实现与筒口段的密封连接。设置筒口段可以使得筒盖的外圈尺寸与筒体的外圈尺寸相等,使得盖合筒盖后的筒体整体看起来更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扣接部上设置若干个便于筒盖的环形扣接部与筒体筒口段的筒口凸台进行扣合/拆卸的收缩槽。
进一步的,所述筒盖包括盖体和盖合于所述盖体上的盖帽,所述盖体的周向边缘设有盖体凸台,所述盖帽的周向侧壁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盖体凸台相配合扣接的盖帽凹槽,盖帽通过盖帽凹槽与盖体凸台的扣接实现与盖体的密封连接,所述环形扣接部设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盖体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内环之内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两侧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盖体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外环与所述盖体周向边缘之间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两侧的第二透气孔,所述盖体与所述盖帽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透气孔、盖体与盖帽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构成用于连通所述筒体内部和外界的透气通道。这样,在进行菌棒培育时,筒体内部就可以通过该透气通道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省去了传统的刺孔增氧环节。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所述盖帽相对的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透气孔所在区域设有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的空气过滤材料,所述盖帽与所述盖体相对的侧面上在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材料抵紧在所述盖体上的压布肋条,所述压布肋条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肋条格栅,所述第二透气孔、盖体与盖帽之间的间隔、所述肋条格栅、所述空气过滤材料、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构成所述透气通道。空气过滤材料可以是无纺布或者海绵,空气过滤材料可以将空气中的一些杂菌过滤吸附,避免他们跟随空气一起进入到筒体内部污染菌棒的培养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连接所述筒体底端的侧面上设有外圈尺寸与所述筒体底端端口内圈尺寸相匹配的环形插接部,以及内圈尺寸与所述筒体底端端口外圈尺寸相匹配的底托外台,所述环形插接部和底托外台之间构成与筒体底端筒口相匹配密封的底托凹槽,底托通过底托凹槽与筒体底端端头的扣接实现与筒体底端的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中间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腰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筒盖和底托的形状与所述筒体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第一连接杆,设于位于由所述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最外圈的相邻两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第二连接杆,以及设于由所述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凸沿圈。凸沿圈是突出在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四周侧壁上的,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或机械对整个菌棒培育装置进行搬运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相邻四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支撑架,至少部分连接支撑架上设有定位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与所述定位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连接孔相配合的定位插接头。定位插接头和定位连接孔的配合可以使得由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与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的更准确、更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底托外侧壁之间的第三连接杆,以及设于由所述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连接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菌棒培育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培育菌棒所需的培养料进行拌料待用;
S2.将由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于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底端上,每个底托一一对应扣合在每个筒体的底端上,定位插接头插入到定位连接孔中;
S3.对各筒体进行培养料装填,对已经装填好培养料的各筒体中的培养料料面进行打孔,然后在筒体的顶端盖合筒盖,形成菌棒培育装置;
S4.将若干步骤S3得到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或专用灭菌架上送入灭菌柜进行灭菌处理;
S5.将经过灭菌后的菌棒培育装置从灭菌柜取出,待冷却后,打开筒盖,向各筒体内的培养料中接入菌种;
S6.将若干完成菌种接种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上形成菌棒培育系统进行发菌培养;
S7.当筒体中的培养料发菌完成后,若作为菌种使用,去掉筒体顶端的筒盖和底端的底托,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用于后续接种用;
S8.当筒体中的菌棒培养完成,作为出菇使用时,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熟培养后,再去掉筒体顶端的筒盖和底端的底托,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最后将菌棒装筐或上架依次进行催蕾、出菇管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多个筒体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菌棒培育时就可以以这个整体为单位进行批量操作,并且因为多个筒体本来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就不需要再另外配置一个专门用来承载筒体的承载筐或承载架,这就简化了整个菌棒培育装置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成本。
本发明中的每个筒体,其筒盖和底托都能够拆卸,在培养完的菌棒作为菌棒取出时,只要去除筒体的筒盖和底托,然后采用工具从培育筒的一端向另一端将菌棒挤出即可得到完整的菌棒。另外,筒体的筒盖上已经自带了透气通道,可以给菌种培养提供充足的氧气,无需进行人工刺孔增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工工作量;并且,菌棒培育装置培育完菌棒之后,结构依然完整,可以进行循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顶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底部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3、图6所示,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中,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1,设于各筒体1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1顶端的筒盖2,盖合在各筒体1底端的底托3以及设于各底托3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这样,就将多个筒体1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菌棒培育时就可以以这个整体为单位进行批量操作,并且因为多个筒体1本来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就不需要再另外配置一个专门用来承载筒体1的承载筐或承载架,这就简化了整个菌棒培育装置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成本。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筒体1顶端设有外圈尺寸小于所述筒体1外圈尺寸且一端与筒体1顶端固定连接的筒口段11,所述筒口段11另一端的周向内壁上设有筒口凸台12,所述筒盖2与所述筒体1顶端盖合的侧面上设有环形扣接部201,所述环形扣接部201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所述筒口凸台12相配合扣接的盖体凹槽202。筒盖2通过盖体凹槽202与筒口凸台12的扣接实现与筒口段11的密封连接。设置筒口段11可以使得筒盖2的外圈尺寸与筒体1的外圈尺寸相等,使得盖合筒盖2后的筒体1整体看起来更美观。
如图5所示,所述环形扣接部201上设置若干个便于筒盖2的环形扣接部201与筒体1筒口段11的筒口凸台12进行扣合/拆卸的收缩槽203。
如图5所示,所述筒盖2包括盖体21和盖合于所述盖体21上的盖帽22,所述盖体21的周向边缘设有盖体凸台211,所述盖帽22的周向侧壁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盖体凸台211相配合扣接的盖帽凹槽221,盖帽22通过盖帽凹槽221与盖体凸台211的扣接实现与盖体21的密封连接,所述环形扣接部201设于所述盖体21上,所述盖体21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内环之内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21两侧的第一透气孔23,所述盖体21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外环与所述盖体21周向边缘之间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21两侧的第二透气孔24,所述盖体21与所述盖帽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透气孔24、盖体21与盖帽22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23构成用于连通所述筒体1内部和外界的透气通道。这样,在进行菌棒培育时,筒体1内部就可以通过该透气通道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省去了传统的刺孔增氧环节。
如图5所示,所述盖体21与所述盖帽22相对的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透气孔23所在区域设有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23的空气过滤材料25,所述盖帽22与所述盖体21相对的侧面上在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抵紧在所述盖体21上的压布肋条26,所述压布肋条26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肋条格栅27,所述第二透气孔24、盖体21与盖帽22之间的间隔、所述肋条格栅27、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23构成所述透气通道。空气过滤材料25可以是无纺布或者海绵,空气过滤材料25可以将空气中的一些杂菌过滤吸附,避免他们跟随空气一起进入到筒体1内部污染菌棒的培养环境。
如图7所示,所述底托3连接所述筒体1底端的侧面上设有外圈尺寸与所述筒体1底端端口内圈尺寸相匹配的环形插接部31,以及内圈尺寸与所述筒体1底端端口外圈尺寸相匹配的底托外台34,所述环形插接部31和底托外台34之间构成与筒体1底端筒口相匹配密封的底托凹槽32,底托3通过底托凹槽32与筒体1底端端头的扣接实现与筒体1底端的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的中间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腰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筒盖2和底托3的形状与所述筒体1的形状相适配。
如图1到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第一连接杆4,设于位于由所述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最外圈的相邻两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第二连接杆5,以及设于由所述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凸沿圈6。凸沿圈6是突出在由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四周侧壁上的,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或机械对整个菌棒培育装置进行搬运和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相邻四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支撑架7,至少部分连接支撑架7上设有定位连接孔71,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与所述定位连接孔71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连接孔71相配合的定位插接头8。定位插接头8和定位连接孔71的配合可以使得由底托3形成的整体结构与由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的更准确、更稳固。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底托3外侧壁之间的第三连接杆9,以及设于由所述底托3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连接圈10。
实施例2
一种菌棒培育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培育菌棒所需的培养料进行拌料待用;
S2.将由底托3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于由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底端上,每个底托3一一对应扣合在每个筒体1的底端上,定位插接头8插入到定位连接孔71中;
S3.对各筒体1进行培养料装填,对已经装填好培养料的各筒体1中的培养料料面进行打孔,然后在筒体1的顶端盖合筒盖2,形成菌棒培育装置;
S4.将若干步骤S3得到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13或专用灭菌架上送入灭菌柜进行灭菌处理;
S5.将经过灭菌后的菌棒培育装置从灭菌柜取出,待冷却后,打开筒盖2,向各筒体1内的培养料中接入菌种;
S6.将若干完成菌种接种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13上形成菌棒培育系统进行发菌培养;
S7.当筒体1中的培养料发菌完成后,若作为菌种使用,去掉筒体1顶端的筒盖2和底端的底托3,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用于后续接种用;
S8.当筒体1中的菌棒培养完成,作为出菇使用时,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熟培养后,再去掉筒体1顶端的筒盖2和底端的底托3,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最后将菌棒装筐或上架依次进行催蕾、出菇管理。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1),设于各筒体(1)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1)顶端的筒盖(2),盖合在各筒体(1)底端的底托(3)以及设于各底托(3)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端设有外圈尺寸小于所述筒体(1)外圈尺寸且一端与筒体(1)顶端固定连接的筒口段(11),所述筒口段(11)另一端的周向内壁上设有筒口凸台(12),所述筒盖(2)与所述筒体(1)顶端盖合的侧面上设有环形扣接部(201),所述环形扣接部(201)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所述筒口凸台(12)相配合扣接的盖体凹槽(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上设置若干个便于筒盖(2)的环形扣接部(201)与筒体(1)筒口段(11)的筒口凸台(12)进行扣合/拆卸的收缩槽(2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2)包括盖体(21)和盖合于所述盖体(21)上的盖帽(22),所述盖体(21)的周向边缘设有盖体凸台(211),所述盖帽(22)的周向侧壁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盖体凸台(211)相配合扣接的盖帽凹槽(221),所述环形扣接部(201)设于所述盖体(21)上,所述盖体(21)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内环之内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21)两侧的第一透气孔(23),所述盖体(21)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外环与所述盖体(21)周向边缘之间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21)两侧的第二透气孔(24),所述盖体(21)与所述盖帽(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透气孔(24)、盖体(21)与盖帽(22)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23)构成用于连通所述筒体(1)内部和外界的透气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1)与所述盖帽(22)相对的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透气孔(23)所在区域设有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23)的空气过滤材料(25),所述盖帽(22)与所述盖体(21)相对的侧面上在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抵紧在所述盖体(21)上的压布肋条(26),所述压布肋条(26)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肋条格栅(27),所述第二透气孔(24)、盖体(21)与盖帽(22)之间的间隔、所述肋条格栅(27)、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23)构成所述透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3)连接所述筒体(1)底端的侧面上设有外圈尺寸与所述筒体(1)底端端口内圈尺寸相匹配的环形插接部(31),以及内圈尺寸与所述筒体(1)底端端口外圈尺寸相匹配的底托外台(34),所述环形插接部(31)和底托外台(34)之间构成与筒体底端筒口相匹配密封的底托凹槽(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中间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腰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筒盖(2)和底托(3)的形状与所述筒体(1)的形状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第一连接杆(4),设于位于由所述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最外圈的相邻两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第二连接杆(5),以及设于由所述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凸沿圈(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相邻四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支撑架(7),至少部分连接支撑架(7)上设有定位连接孔(71),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与所述定位连接孔(71)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连接孔(71)相配合的定位插接头(8)。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底托(3)外侧壁之间的第三连接杆(9),以及设于由所述底托(3)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连接圈(10)。
11.一种菌棒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培育菌棒所需的培养料进行拌料待用;
S2.将由底托(3)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于由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底端上,每个底托(3)一一对应扣合在每个筒体(1)的底端上,定位插接头(8)插入到定位连接孔(71)中;
S3.对各筒体(1)进行培养料装填,对已经装填好培养料的各筒体(1)中的培养料料面进行打孔,然后在筒体(1)的顶端盖合筒盖(2),形成菌棒培育装置;
S4.将若干步骤S3得到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13)或专用灭菌架上送入灭菌柜进行灭菌处理;
S5.将经过灭菌后的菌棒培育装置从灭菌柜取出,待冷却后,打开筒盖(2),向各筒体(1)内的培养料中接入菌种;
S6.将若干完成菌种接种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13)上形成菌棒培育系统进行发菌培养;
S7.当筒体(1)中的培养料发菌完成后,若作为菌种使用,去掉筒体(1)顶端的筒盖(2)和底端的底托(3),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用于后续接种用;
S8.当筒体(1)中的菌棒培养完成,作为出菇使用时,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熟培养后,再去掉筒体(1)顶端的筒盖(2)和底端的底托(3),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最后将菌棒装筐或上架依次进行催蕾、出菇管理。
CN202110776283.9A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3692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6283.9A CN113692921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6283.9A CN113692921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2921A true CN113692921A (zh) 2021-11-26
CN113692921B CN113692921B (zh) 2022-09-27

Family

ID=7864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6283.9A Active CN113692921B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292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61228U (zh) * 2015-11-06 2016-04-20 江西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食用菌培养罐
KR101921976B1 (ko) * 2017-07-27 2018-11-27 임종구 버섯 재배 용기
CN208191616U (zh) * 2018-04-06 2018-12-07 房县荣森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袋三角形食用菌菌棒
TWI674837B (zh) * 2018-08-31 2019-10-21 李無惑 香菇栽培方法
CN111837816A (zh) * 2020-09-01 2020-10-30 北京亚盛增光物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种植用微波灭菌制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2302A (zh) * 2021-01-18 2021-05-11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161228U (zh) * 2015-11-06 2016-04-20 江西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食用菌培养罐
KR101921976B1 (ko) * 2017-07-27 2018-11-27 임종구 버섯 재배 용기
CN208191616U (zh) * 2018-04-06 2018-12-07 房县荣森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袋三角形食用菌菌棒
TWI674837B (zh) * 2018-08-31 2019-10-21 李無惑 香菇栽培方法
CN111837816A (zh) * 2020-09-01 2020-10-30 北京亚盛增光物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种植用微波灭菌制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2302A (zh) * 2021-01-18 2021-05-11 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2921B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4636B2 (en) Culturing container with filter vents
KR101214311B1 (ko) 버섯 재배용 용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고 버섯의 자동화 재배 방법
CN204272732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的出菇盖
CN113692921B (zh)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CN203968736U (zh) 一种食用菌原种培养瓶
CN216058563U (zh) 一种食用菌菌棒培育筒、培育单元及培育系统
CN101622940A (zh) 蘑菇栽培用容器及蘑菇栽培用子实体导向装置
KR20140044580A (ko) 버섯재배용 용기세트
KR101348883B1 (ko) 버섯 재배용 용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고 버섯의 자동화 재배 방법
KR200438046Y1 (ko) 버섯 재배 용기
CN210054097U (zh) 一种新型食用菌瓶栽瓶盖
CN203289934U (zh) 用于一体式装料的培养箱
CN107771620A (zh) 一种装食用菌培养料的装置
KR101560137B1 (ko) 표고버섯 재배용기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고버섯 재배방법
CN215957507U (zh) 一种食用菌横棒栽培筐、栽培单元及栽培系统
CN113243249B (zh)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CN207754237U (zh) 一种用于蛹虫草立体栽培的栽培器具
CN206212709U (zh) 一种人工培植蘑菇用培植罐
CN205431152U (zh) 食用菌大块栽培菌丝培养盒
CN201332604Y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瓶盖
CN218218829U (zh) 松材线虫培养收集装置
CN219644700U (zh) 一种菌菇培育采摘装置
CN216960977U (zh) 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栽培盒
CN216146907U (zh) 一种香菇出菇筐、出菇单元及出菇系统
CN219679393U (zh) 一种灵芝孢子粉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