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3958A -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 Google Patents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3958A
CN101663958A CN200910127617A CN200910127617A CN101663958A CN 101663958 A CN101663958 A CN 101663958A CN 200910127617 A CN200910127617 A CN 200910127617A CN 200910127617 A CN200910127617 A CN 200910127617A CN 101663958 A CN101663958 A CN 101663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ket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wall
ed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7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127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39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3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39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以可堆叠的食用菌栽培筐为栽培容器,在食用菌整个生产工艺上采用栽培筐的整体、集成移动方式,采用堆叠的栽培筐替代床架作为养菌和出菇的平台,通过栽培筐的窗口和上部空间满足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小气候调节和成品采收,以筐为承载单元,贯穿食用菌栽培工艺的始终,节省搬动的劳力,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用筐替代固定的床架,实现物料一次性进出,集成移动,提高工效,节省空间,便于循环生产和场地清洁,适合大多数食用菌品种的栽培。

Description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6年12月26日,申请号为:200610132319.5,发明名称为: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容器及栽培方法,尤其涉及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生产主要采用袋式栽培法,以塑料袋为食用菌栽培容器,进行食用菌的代料(木糠、棉籽壳等)栽培,这种塑料袋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吹塑而成,规格可以变化,一般装料(按干料计)0.4~2.2kg,将培养好的菌种植入栽培培养基,液体菌种是倒入或用喷枪打入栽培培养基,将培养基袋堆叠在床架上进行食用菌栽培,搬运工作量大,操作步骤多,所有的栽培袋均是圆柱形的,在运输中也很不方便;也有一种以塑料瓶为食用菌栽培容器的栽培法,将塑料瓶排列在筐中,减少了搬运工作量,在养菌期可以整筐直接堆叠,但在出菇期同样需要搬到床架上,且塑料瓶成本较高;也有一种直接使用普通的货物周转筐作为栽培容器的栽培方法,但该筐只能单层堆放,浪费空间,如叠加时不稳定,安全及可操作性差,四周分布小孔洞,培养料通过孔洞与周围空间直接接触,由于培养期较长,杂菌容易进入,水分容易散失,其四周出菇的方式只适合香菇、木耳等少数品种,而且也需要将栽培筐放置在床架上,浪费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污染率低、方便运输、无需床架、安全可靠同时节省空间、适合大多数食用菌品种栽培的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经如下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四周为筐壁,上方为筐口,下方为筐底,筐壁前后面上部均设有窗口,筐壁在筐口处设置有筐沿,筐壁下部外表面在靠近筐底处设置一承重沿,承重沿外径大于筐口内径,筐壁在承重沿以下部分的外径小于筐口内径。
本发明的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筐壁自上而下渐变窄,筐壁上端为筐沿,左右两侧筐壁内表面上各设置自上而下的两嵌槽,嵌槽在筐壁的外表面形成为可与另一相同栽培筐相应嵌槽相配合的凸缘;右侧筐壁的两嵌槽上端槽口的间距小于左侧筐壁两嵌槽下端间距,左侧筐壁的两嵌槽上端槽口的间距大于右侧筐壁两嵌槽下端间距;筐壁前后侧面上部各设置有两个窗口。
本发明的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其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使用了上述其中一种食用菌栽培筐进行食用菌栽培,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原料准备:采用传统袋式栽培或块式栽培方法制作培养基;
②培养基装筐:将完成拌料充装的培养基袋放入栽培筐内,或直接在筐内压块,并盖上薄膜;
③整车灭菌:将栽培筐叠放在底车上,整体推入灭菌设备,连车连筐一齐用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
④连筐冷却:整筐卸车分散放置或采用制冷机整车强制冷却;
⑤整筐接种:接种在筐内完成,整筐移动;
⑥整车搬运:接完种的培养基连筐一齐叠放在托盘上,用叉车集成搬运到培养车间;
⑦排筐养菌:将栽培筐的正面朝向两侧,按1-3个筐成一排,多层堆叠排列栽培筐替代床架进行养菌,利用高举式叉车的抬高能力和托盘承托实现一次到位;
⑧筐式管理出菇:采用培养车间气温调节、喷水、喷雾或滴灌、添加灯光或引入散射自然光、自动或被动通风方式,通过筐壁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和培养基上的盖膜,实现培养基的控温、控湿以及光照和透气性调节;
⑨筐内采收:从筐壁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并采收成熟的子实体;
⑩整车清渣:完成栽培周期的培养基废渣连同托盘和栽培筐,用叉车整体搬出培养车间,倾倒废料后,栽培筐用喷枪水洗干净后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利用可堆叠的食用菌栽培筐为栽培容器,在食用菌整个生产工艺上采用栽培筐的整体、安全可靠的集成移动方式,大量节省搬动的劳力,减少杂菌感染的机会;用本发明的栽培筐替代固定的床架或普通筐,实现物料一次性进出,方便运输,提高工效,节省空间,便于循环生产和场地清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堆叠放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左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右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主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正向嵌套重叠放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的反向堆叠放置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种有限制梁的食用菌栽培筐的左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种有限制梁的食用菌栽培筐的右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一种有限制梁的食用菌栽培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种有限制梁的食用菌栽培筐的正向嵌套重叠放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种有限制梁的食用菌栽培筐的反向堆叠放置示意图;
图中1、筐壁,2、窗口,3、筐沿,4、承重沿,5、排水孔,6、嵌槽,7、凸缘,8、凹坑,9、限制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利用可直接堆叠的食用菌栽培筐,该栽培筐四周为筐壁1,上方为筐口,下方为筐底,只在筐壁1前后面上部各设有两个用于调节培养环境、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及采收成熟子实体的窗口2,筐壁1在筐口处设置有用于堆叠承重的筐沿3,筐壁1下部外表面在靠近筐底处设置一用于堆叠承重的承重沿4,承重沿4外径大于筐口内径,堆叠时确保上面的栽培筐不致陷入或滑出下一栽培筐,下一栽培筐具有足够空间进行栽培,筐壁1在承重沿4以下部分的外径小于筐口内径,使上一栽培筐能顺利套于下一栽培筐,筐壁1在筐底处设有用于防止培养料积水的排水孔5,筐壁1和筐底设置有横竖布置的用于增强筐的承载能力的肋条。
在侧耳类食用菌、草菇、香菇、木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生产上,采用常规的木糠或棉籽壳培养基,将完成拌料充装的培养基袋放入栽培筐内,或直接在筐内压块,并盖上薄膜,利用不同种类(如聚乙烯、聚丙烯、纸塑复合膜、漫反射膜和网状膜等)、厚度(影响透气、透水和保温性)、颜色(黑色、白色、半透明、阻透特定色光等)的薄膜和在膜上开孔、多层覆膜等方式,满足食用菌不同栽培品种、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由于培养料装载在栽培筐窗口2以下的空间内,不与周围空间直接接触,减少了杂菌感染的机会。
将栽培筐堆叠(即上一栽培筐承重沿4的下表面与下一栽培筐筐沿3的上表面重叠)在底车上整体推入灭菌设备,连车连筐一齐用高压蒸汽128℃灭菌1-3小时后,整筐卸车分散放置以加快冷却,并在筐内完成接种,接完种的培养基连筐一齐叠放在托盘上,用叉车(手动或机动)集成搬运到培养车间。
养菌期将栽培筐的正面朝向两侧,按1-3个筐成一排,叠高4-8层的方式,排列栽培筐替代床架进行养菌,利用高举式叉车的抬高能力和托盘承托实现一次到位。
出菇期采用培养车间气温调节、喷水、喷雾或滴灌、添加灯光或引入散射自然光、自动或被动通风方式,通过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2和培养基上的盖膜,实现培养基的控温、控湿以及光照和透气性调节。
从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2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并采收成熟的子实体。完成栽培周期的培养基废渣连同托盘和栽培筐,用叉车整体搬出培养车间,装车外运处理,栽培筐倾倒干净后可用喷头冲水清洗,晾干后循环使用。
实施例二:
利用一种食用菌栽培筐,该栽培筐包括自上而下渐变窄的筐壁1,使上一栽培筐能顺利正向嵌套于下一栽培筐,筐壁1上端为筐沿3,左右两侧筐壁1内表面上各设置自上而下呈类似“八”字形组成的两嵌槽6,嵌槽6在筐壁1的外表面形成为可与另一相同栽培筐相应嵌槽6相配合的凸缘7,右侧筐壁1的两嵌槽6上端槽口的间距小于左侧筐壁1两嵌槽6下端间距,左侧筐壁1的两嵌槽6上端槽口的间距大于右侧筐壁1两嵌槽6下端间距,筐沿3在每一槽口的侧边处均设有一凹坑8,该凹坑8可与反向叠放在其上面的另一相同筐的凸缘7下端相对应,确保在反向堆叠时上面的栽培筐不致陷入或滑出下一栽培筐,下一栽培筐具有足够空间进行栽培,只在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各设有两个用于调节培养环境、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及采收成熟子实体的窗口2,筐壁1左右侧面底部设有用于防止培养料积水的排水孔5,筐壁1和筐底设置有横竖布置的用于增强筐的承载能力的肋条。
在侧耳类食用菌、草菇、香菇、木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生产上,采用常规的木糠或棉籽壳培养基,将完成拌料充装的培养基袋放入栽培筐内,或直接在筐内压块,并盖上薄膜,利用不同种类(如聚乙烯、聚丙烯、纸塑复合膜、漫反射膜和网状膜等)、厚度(影响透气、透水和保温性)、颜色(黑色、白色、半透明、阻透特定色光等)的薄膜和在膜上开孔、多层覆膜等方式,满足食用菌不同栽培品种、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由于培养料装载在栽培筐窗口2以下的空间内,不与周围空间直接接触,减少了杂菌感染的机会。
将上一栽培筐正向嵌套于下一栽培筐,上一栽培筐左右两侧筐壁1外表面的凸缘7与下一同向栽培筐筐壁1内表面对应嵌槽6相配合,下一栽培筐装载的物料直接承托上一栽培筐(可节省空间)。整体放置在底车上推入灭菌设各,连车连筐一齐用高压蒸汽128℃灭菌1-3小时后,整筐卸车分散放置以加快冷却。并在筐内完成接种,接完种的培养基连筐一齐正向嵌套或反向堆叠在托盘上,用叉车(手动或机动)集成搬运到培养车间。
养菌期将栽培筐的正面朝向两侧,按1-3个筐成一排,正向嵌套8-16层或反向堆叠4-8层排列栽培筐以替代传统的床架式养菌,利用高举式叉车的抬高能力和托盘承托实现一次到位。
出菇期采用培养车间气温调节、喷水、喷雾或滴灌、添加灯光或引入散射自然光、自动或被动通风方式,将栽培筐的正面朝向两侧,按1-3个筐成一排,反向堆叠4-8层排列栽培筐以替代传统的床架式出菇,通过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2和培养基上的盖膜,实现培养基的控温、控湿以及光照和透气性调节。
从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2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并采收成熟的子实体。完成栽培周期的培养基废渣连同托盘和栽培筐,用叉车整体搬出培养车间,装车外运处理。栽培筐倾倒干净后可用喷头冲水清洗,晾干后循环使用。栽培筐空置时,通过自上而下渐变窄的筐壁1和左右两侧筐壁1内表面上各设置的自上而下呈类似“八”字形组成的两嵌槽6,使上一栽培筐左右两侧筐壁1外表面的凸缘7与下一同向栽培筐筐壁1内表面对应嵌槽6相配合,实现栽培筐正向嵌套重叠放置,以节省空载放置的空间。
实施例三:
利用一种食用菌栽培筐,该栽培筐包括自上而下渐变窄的筐壁1,使上一栽培筐能顺利正向嵌套于下一栽培筐,筐壁1上端为筐沿3,左右两侧筐壁1内表面上各设置自上而下呈类似“八”字形组成的两嵌槽6,嵌槽6在筐壁1的外表面形成为可与另一相同栽培筐相应嵌槽6相配合的凸缘了,右侧筐壁1的两嵌槽6上端槽口的间距小于左侧筐壁1两嵌槽6下端间距,左侧筐壁1的两嵌槽6上端槽口的间距大于右侧筐壁1两嵌槽6下端间距,筐沿3在每一槽口的侧边处均设有一凹坑8,该凹坑8可与反向叠放在其上面的另一相同筐的凸缘7下端相对应,确保在反向堆叠时上面的栽培筐不致陷入或滑出下一栽培筐,下一栽培筐具有足够空间进行栽培,筐壁1两侧的两凸缘7之间各具有一水平设置的限制梁9,以使正向嵌套时上下两筐之间留有一定空间进行养菌,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各设有两个用于调节培养环境、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及采收成熟子实体的窗口2,筐壁1左右侧面底部设有用于防止培养料积水的排水孔5,筐壁1和筐底设置有横竖布置的用于增强筐的承载能力的肋条。
在侧耳类食用菌、草菇、香菇、木耳、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生产上,采用需规的木糠或棉籽壳培养基,将完成拌料充装的培养基袋放入栽培筐内,或直接在筐内压块,并盖上薄膜,利用不同种类(如聚乙烯、聚丙烯、纸塑复合膜、漫反射膜和网状膜等)、厚度(影响透气、透水和保温性)、颜色(黑色、白色、半透明、阻透特定色光等)的薄膜和在膜上开孔、多层覆膜等方式,满足食用菌不同栽培品种、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由于培养料装载在栽培筐窗口2以下的空间内,不与周围空间直接接触,减少了杂菌感染的机会。
将栽培筐正向嵌套重叠,上一栽培筐的限制梁9正好卡在下一栽培筐的筐沿3上,通过筐沿3和限制梁9承受筐和物料的重量,使培养基装在上下两筐之间的空间内,整体放置在底车上推入灭菌设备,连车连筐一齐用高压蒸汽128℃灭菌1-3小时后,整筐卸车分散放置以加快冷却。并在筐内完成接种,接完种的培养基连筐一齐叠放在托盘上,用叉车(手动或机动)集成搬运到培养车间。
养菌期将栽培筐的正面朝向两侧,按1-3个筐成一排,正与嵌套重叠叠高8-16层排列栽培筐以替代床架式养菌。利用高举式叉车的抬高能力和托盘承托实现一次到位。栽培筐的空载部分嵌套重叠,利用上下两嵌套筐之间的空间进行养菌,可节省空间,节约能源,提高工作效率。
出菇期采用培养车间气温调节、喷水、喷雾或滴灌、添加灯光或引入散射自然光、自动或被动通风方式,将栽培筐互相反向(水平旋转180度角)堆叠4-8层排列栽培筐以替代传统的床架式出菇,使上一栽培筐右侧面凸缘7下端与下一栽培筐左侧面凹坑8重叠,上一栽培筐左侧面凸缘7下端与下一栽培筐右侧面凹坑8重叠,通过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2和培养基上的盖膜,实现培养基的控温、控湿以及光照和透气性调节。
从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2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并采收成熟的子实体。完成栽培周期的培养基废渣连同托盘和栽培筐,用叉车整体搬出培养车间,装车外运处理。栽培筐倾倒干净后可用喷头冲水清洗,晾干后循环使用。
通常采用总体造价不算高昂,兼具防霉、防锈、防水、耐受高温灭菌的塑料树脂为制筐原料,常压灭菌工艺可使用聚乙烯、聚丙烯、强化聚氯乙烯等多种塑料树脂,高压灭菌一般用聚丙烯树脂,也可按需求采用木材、钢材等原料制作栽培筐。根据培养基袋的直径与排列方式、培养房的大小或食用菌生产的需要,权衡确定栽培筐的实际尺寸,根据栽培筐的实际尺寸和承载物料的重量来确定筐的厚度和肋条设计,确保在高温和长时间压叠的情况下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和损坏,循环使用年限达到3年以上。

Claims (8)

1、一种食用菌栽培筐,筐壁(1)自上而下渐变窄,筐壁(1)上端为筐沿(3),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筐壁(1)内表面上各设置自上而下的两嵌槽(6),嵌槽(6)在筐壁(1)的外表面形成为可与另一相同栽培筐相应嵌槽(6)相配合的凸缘(7);右侧筐壁(1)的两嵌槽(6)上端槽口的间距小于左侧筐壁(1)两嵌槽(6)下端间距,左侧筐壁(1)的两嵌槽(6)上端槽口的间距大于右侧筐壁(1)两嵌槽(6)下端间距;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各设置有两个窗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叠式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两侧的两嵌槽(6)组成呈类似“八”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叠式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筐沿(3)在每一槽口的侧边处均设有一凹坑(8),该凹坑(8)可与反向叠放在其上面的另一相同筐的凸缘(7)下端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叠式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筐壁(1)左右侧面底部具有排水孔(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叠式食用菌栽培筐,其特征在于筐壁(1)两侧的两凸缘(7)之间各具有一水平设置的限制梁(9)。
6、一种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工艺过程包括培养基装筐、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收,其特征在于整个工艺过程中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原料准备:采用传统袋式栽培或块式栽培方法制作培养基;
②培养基装筐:将完成拌料充装的培养基袋放入食用菌栽培筐内,或直接在筐内压块,并盖上薄膜;
③整车灭菌:将食用菌栽培筐叠放在底车上,整体推入灭菌设备,连车连筐一齐用高压或常压蒸汽灭菌;
④连筐冷却:整筐卸车分散放置或采用制冷机整车强制冷却;
⑤整筐接种:接种在筐内完成,整筐移动;
⑥整车搬运:接完种的培养基连筐一齐叠放在托盘上,用叉车集成搬运到培养车间;
⑦排筐养菌:将食用菌栽培筐的正面朝向两侧,按1-3个筐成一排,多层堆叠排列栽培筐替代床架进行养菌,利用高举式叉车的抬高能力和托盘承托实现一次到位;
⑧筐式管理出菇:采用培养车间气温调节、喷水、喷雾或滴灌、添加灯光或引入散射自然光、自动或被动通风方式,通过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2)和培养基上的盖膜,实现培养基的控温、控湿以及光照和透气性调节;
⑨筐内采收:从筐壁(1)前后侧面上部开设的窗口(2)观察食用菌生长情况,并采收成熟的子实体;
⑩整车清渣:完成栽培周期的培养基废渣连同托盘和栽培筐,用叉车整体搬出培养车间,倾倒废料后,栽培筐用喷枪水洗干净后重复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上的盖膜可采用不同种类、厚度、颜色的薄膜和在膜上开孔、多层覆膜的方式,满足食用菌不同栽培品种、不同气候环境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
CN200910127617A 2006-12-26 2006-12-26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Pending CN1016639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7617A CN101663958A (zh) 2006-12-26 2006-12-26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27617A CN101663958A (zh) 2006-12-26 2006-12-26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32319 Division CN101002531A (zh) 2006-12-26 2006-12-26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3958A true CN101663958A (zh) 2010-03-10

Family

ID=41800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7617A Pending CN101663958A (zh) 2006-12-26 2006-12-26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395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215A (zh) * 2012-07-13 2012-10-17 大连三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培育松茸高产化栽培方法
CN103392509A (zh) * 2013-08-10 2013-11-20 文柳璎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
CN108901633A (zh) * 2017-04-09 2018-11-30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后期培养间隔摆放的方法
CN110192499A (zh) * 2019-05-08 2019-09-03 魏继云 食用菌中空散热栽培筐
CN111527985A (zh) * 2020-06-05 2020-08-14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筐式移土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CN113243249A (zh) * 2021-06-23 2021-08-13 丽菇链(天津)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CN115119689A (zh) * 2022-07-21 2022-09-30 重庆市南川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活体白玉菇栽培的容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6215A (zh) * 2012-07-13 2012-10-17 大连三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培育松茸高产化栽培方法
CN103392509A (zh) * 2013-08-10 2013-11-20 文柳璎 一种平菇床栽时可实现四面出菇的方法
CN108901633A (zh) * 2017-04-09 2018-11-30 福建万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金针菇后期培养间隔摆放的方法
CN110192499A (zh) * 2019-05-08 2019-09-03 魏继云 食用菌中空散热栽培筐
CN111527985A (zh) * 2020-06-05 2020-08-14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筐式移土栽培羊肚菌的方法
CN113243249A (zh) * 2021-06-23 2021-08-13 丽菇链(天津)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CN113243249B (zh) * 2021-06-23 2022-10-18 丽菇链(天津)产业互联网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免瓶袋培植筐及其应用
CN115119689A (zh) * 2022-07-21 2022-09-30 重庆市南川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活体白玉菇栽培的容器
CN115119689B (zh) * 2022-07-21 2023-11-21 重庆市南川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活体白玉菇栽培的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2531A (zh)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CN101663958A (zh) 食用菌栽培筐及食用菌筐式集成栽培法
KR20170072977A (ko) 매장 연계형 지속 가능한 도시 수직농장 시스템
CN112772302A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栽培系统及栽培方法
CN206196459U (zh) 一种家用蔬菜栽培箱
JP4205114B2 (ja) 茸類の栽培コンテナ
CN200980266Y (zh) 直叠式食用菌栽培筐
CN200973272Y (zh) 套叠式食用菌栽培筐
CN103190288B (zh) 食用菌立式袋栽提口培育出菇方法
CN112772271A (zh) 一种食用菌培育方法
CN202857370U (zh) 一种用于食用菌墙式栽培的栽培筐
CN214508488U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及栽培系统
CN109874598A (zh) 一种赤芝的标准化栽培方法
CN205727175U (zh) 一种高密度食用菌培养、栽培空间
CN107926491A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箱
CN105861322A (zh) 一种快速、大量制备病原菌谷物粒接种体的方法
KR101775380B1 (ko) 대용량 톱밥배지의 원통형 배양 용기
JP4033760B2 (ja) きのこ栽培方法およびきのこ栽培設備
CN216960977U (zh) 用于食用菌栽培的栽培盒
KR200279750Y1 (ko) 버섯배지 운반 및 배양용 상자
CN211671696U (zh) 一体式食药用菌纯培养栽培装置
CN104663253B (zh) 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
CN207550751U (zh) 一种可叠加摆放的蔬菜筐
CN215957507U (zh) 一种食用菌横棒栽培筐、栽培单元及栽培系统
CN210900686U (zh) 一种家庭用液体菌种食用菌种植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