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2496A - 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2496A
CN112762496A CN202110192346.6A CN202110192346A CN112762496A CN 112762496 A CN112762496 A CN 112762496A CN 202110192346 A CN202110192346 A CN 202110192346A CN 112762496 A CN112762496 A CN 112762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ying
air
regeneration
air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923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飞
彭小康
王建宇
陈权明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923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24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2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2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42Devices for removing cooking fum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cooking range e.g. downdraf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BTABLES; DESKS; OFFICE FURNITURE; CABINETS; DRAWERS; GENERAL DETAILS OF FURNITURE
    • A47B77/00Kitchen cabinets
    • A47B77/04Provision for particular uses of compartments or other parts ; Compartments moving up and down, revolving parts
    • A47B77/08Provision for particular uses of compartments or other parts ; Compartments moving up and down, revolving parts for incorporating apparatus operated by power, including water power; for incorporating apparatus for cooking, cooling, or laundry purp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 F25D2317/041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灶,包括储物柜和转轮除湿装置,所述储物柜设有置物腔;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储物柜,用于干燥所述置物腔中的气体。通过在储物柜中设置转轮除湿装置,干燥储物柜的置物腔中的气体,实现干燥储存,便于干货的储存。

Description

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用户购买昂贵干货越来越多,对干货的储存要求也越来越高,干货一般采用低温存储(例如采用冰箱存储),但冰箱湿度不可控,导致干货腐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灶,能够实现干燥储存,便于干货的储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储物柜和转轮除湿装置,所述储物柜设有置物腔;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储物柜,用于干燥所述置物腔中的气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储物柜中设置转轮除湿装置,干燥储物柜的置物腔中的气体,实现干燥储存,便于干货的储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储物柜的安装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除湿转轮、驱动所述除湿转轮转动的驱动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除湿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转轮除湿装置设有除湿通道和再生通道,所述除湿区和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除湿通道上,所述置物腔内的空气经所述除湿通道后再次回到所述置物腔内;所述再生区和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再生通道上,所述储物柜外的空气经所述再生通道后回到所述储物柜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湿通道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湿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储物柜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进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架和多个支撑腿,所述安装架通过多个所述支撑腿连接于所述储物柜,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储物柜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储物柜并连接于所述的安装座的进风管,所述再生通道包括设于所述进风管的第二进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储物柜并连接于所述的安装座的出风管,所述再生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出风管的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架和位于所述安装架内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有支撑轴,所述除湿转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间隔部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除湿区的第一贯穿孔和对应于所述再生区的第二贯穿孔;所述除湿通道经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再生通道经过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形成于所述安装架内的再生室,所述再生室对应所述再生区设置,所述再生室形成有进风通孔和出风通孔,所述出风通孔形成为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进风通孔与所述储物柜的外部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再生室内的发热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除湿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轴承和压扣,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除湿转轮的外周,所述压扣压接所述第二齿轮并连接于所述轴承,所述除湿转轮连接于所述轴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除湿转轮为间隙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成灶包括风箱,所述风箱与所述再生通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箱设有与所述再生通道连通的风腔和与所述风腔连通的过油孔,所述集成灶包括用于承接从所述过油孔流出的油液的集油盒。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集成灶去掉柜门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集成灶去掉侧板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示出的转轮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转轮除湿装置的爆炸图;
图6为图4示出的转轮除湿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5示出的安装座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示出的A处放大图;
图9为图5示出的第二齿轮、除湿转轮和压扣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9示出的B-B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1、转轮除湿装置;102、柜体;103、柜门;104、置物腔;105、壳体;106、吸油烟口;
301、导流箱;302、风箱;303、集油盒;304、出风管;305、转接头;306、进风管;
401、安装座;402、第一风机;403、安装架;404、支撑腿;405、第一进风段;406、过渡段;407、第二进风段;408、第一框架;409、第二框架;410、第三框架;
501、除湿转轮;502、第二风机;503、第一出风口;504、驱动电机;505、第一齿轮;506、第二齿轮;507、轴承;508、压扣;509、再生室;510、发热件;511、第一进风口;
601、第二进风口;602、第二出风口;603、进风通孔;
701、支撑段;702、翻折段;703、连接孔;704、间隔部;705、支撑轴;706、第一贯穿孔;707、第二贯穿孔;
801、支撑座;
1001、齿部;1002、压接部;1003、翻边;1004、传动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运用微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深井下排风或侧吸下排风以产生流体负压区,让油烟往下吸走,油烟吸净率达95%以上。同时,集成灶还具有节省空间、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
其中,储藏柜用于储存密封的物品或者短期存放干货,如果长时间储存干货容易出现受潮的问题,所以干货一般采用低温存储(例如采用冰箱存储),但冰箱湿度不可控,导致干货腐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灶。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灶包括储物柜和转轮除湿装置101,储物柜包括柜体102和柜门103,柜体102和柜门103限定出置物腔104,干货等物品放置在置物腔104内,转轮除湿装置101安装于储物柜。通过设置转轮除湿装置101,干燥置物腔104中的气体,控制柜体102内的湿度在30%~40%,实现干燥储存,便于干货的储存。转轮除湿装置101利用吸湿、再生原理循环除湿,通过转轮除湿装置101实现常温除湿,也就是说,没有大幅增加储物柜内的温度;也没有对储物柜内进行制冷除湿,因此节省了现有技术中制冷除湿时的集水盒安装空间,使得储物柜在常温下保持较低湿度以满足干货等货品的常温保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存储方便,非常利于推广使用。
参照图1所示,转轮除湿装置101安装在柜体102上,并且至少部分转轮除湿装置101位于置物腔104内,减少转轮除湿装置101占用储物柜的外部的空间,进而无需额外增大集成灶的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还可以安装在柜门103上。
参照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安装在柜体102的上部,可以防止转轮除湿装置101与下方放置的物品干涉,同时防止下方放置的物品阻挡转轮除湿装置101,影响空气流通。
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还可以安装在柜体102的中部或者下部,可以通过设置防护装置,例如防护罩,增大转轮除湿装置101与物品之间的间隔,提高空气流通能力。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灶还包括壳体105、导流箱301和风箱302。
具体地,壳体105内设有油烟通道(图中未示出),壳体105上设有吸油烟口106,吸油烟口106与油烟通道连通。导流箱301设置在壳体105内,导流箱301设有导流腔(图中未示出)、进油烟口(图中未示出)和出油烟口(图中未示出),导流腔连通进油烟口和出油烟口,油烟通道与导流腔连通。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与风箱302连通,转轮除湿装置101排出的带有水分的空气进入到风箱302中,并且通过风箱302排出。因而,避免了转轮除湿装置101排出的带有水分的空气留在壳体105中的问题,同时,也不需要单独设置新的排气装置,而是利用现有的结构进行排气,极大地提高了风箱302的利用率,因而不需要增大集成灶的体积,节约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还可以直接与油烟通道连通,将转轮除湿装置101排出的带有水分的空气直接传送到油烟通道中。
可以理解的是,风箱302内还设置有第三风机(图中未示出),第三风机的进风端与风箱302连通,第三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管道与风箱302的外部连通,并通过管道引出壳体105外,第三风机用于将从吸油烟口106进入的油烟沿油烟通道、导流箱301向风箱302导引。转轮除湿装置101与风箱302连通的优势在于,转轮除湿装置101与风箱302直接连通,相比于转轮除湿装置101与油烟通道连通,再间接与风箱302连通,使得空气的传送距离更短,传送更快捷,效率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风机还可以设置在风箱302外,只要能使第三风机在运行过程中,使油烟能够从吸油烟口106吸入集成灶的油烟通道,并使风箱302内部形成负压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灶还包括集油盒303,油烟通道一端的周缘与导流箱301的进油烟口之间配置为适于将油烟通道的油液导入导流腔;出油烟口的周缘设有适于将油液导入风腔的导油结构;集油盒303设于壳体105内,用于承接从过油孔流出的油液。
集成灶在工作过程中,油烟从吸油烟口106吸入到油烟通道内部,经油烟通道进入导流箱301,然后经导流箱301到达风箱302,同时,油烟在从吸油烟口106到风箱302的流动过程中,油烟中的至少一部分油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冷凝,因而可以在油烟通道、导流箱301及风箱302内与气流进行分离,冷凝的油液会沿油烟通道侧壁、导流箱301侧壁及风箱302侧壁到达风箱302底部,并经风箱302底部的过油孔汇集至集油盒303进行收集。
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除湿装置101与风箱302连通,转轮除湿装置101排出的带有水分的空气在风箱302的流动过程中,至少一部分水分在流动过程中会冷凝,因而可以在风箱302内与气流进行分离,冷凝的水滴会沿着风箱302侧壁到达风箱302底部,并经风箱302底部的过油孔汇集至集油盒303进行收集,而气体则通过风箱302中的第三风机排出。
通过利用集成灶本身具有的风箱302和集油盒303,可以有效收集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外流影响正常工作,同时,也不需要单独设置新的收集水的装置,而是利用现有的结构收集冷凝水,极大地提高了集油盒303的利用率,因而不需要增大集成灶的体积,节约成本。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包括安装座401、除湿转轮501、驱动件、第一风机402和第二风机502。
其中,安装座401用于连接储物柜,使得转轮除湿装置101固定在储物柜上。除湿转轮501转动连接于安装座401,驱动件驱动除湿转轮501转动。除湿转轮501包括除湿区(图中未示出)和再生区(图中未示出),转轮除湿装置101设置有相互独立的除湿通道(图中未示出)和再生通道(图中未示出),其中,除湿区和第一风机402位于除湿通道上,置物腔104内的空气经除湿通道后再次回到置物腔104内,以实现置物腔104内的空气不断循环除湿。再生区和第二风机502位于再生通道上,储物柜外的空气经再生通道后回到储物柜外。也就是说,再生用的空气来自储物柜外,有效防止储物柜外的空气影响置物腔104内的空气,提高除湿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除湿转轮501的除湿区和再生区的划分是按照除湿转轮501对外的功能划分,而不是按照自身结构进行的划分。举例说明,除湿转轮501上的某个预设部位,在除湿转轮501转动过程中,以转动360°为例,该预设部分依次进除湿区、出除湿区、进再生区、出再生区,然后在下一个转动循环中,不断重复上述的过程。除湿转轮501的内部或表面有可以吸附水汽的材料构成,除湿转轮501在吸附水汽的时候允许气流流过。
为了满足高效除湿需求,除湿转轮501的除湿区的面积大于再生区的面积,以相对地增加除湿转轮501与箱体内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水汽吸附效果,从而提升除湿效率。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除湿通道包括第一出风口503和第一进风口511,第一风机402设置在第一出风口503处。在第一风机402的作用下,置物腔104内的空气经过第一进风口511,然后进入到除湿通道内,经过除湿区后经由第一出风口503再次回到置物腔104内,以实现置物腔104内的空气不断循环除湿。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进风口511位于安装座401的周侧,第一出风口503位于安装座401的轴向上的靠近置物腔104的一端,在第一风机402的作用下,置物腔104内的空气从安装座401的周侧的第一进风口511进入到除湿通道内,经过除湿区后经由安装座401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一出风口503再次回到置物腔104内,以实现置物腔104内的空气不断循环除湿。如此缩短了除湿通道在安装座401的轴向上的距离,减少安装座401的占用体积,使得安装座401结构更加紧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一出风口503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案代替:第一进风口511位于安装座401的轴向上的靠近置物腔104的一端,第一出风口503位于安装座401的周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402可以为吹风机或抽风机,此时,除湿通道内的气流的流向可以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第一风机402为朝向除湿通道内吹风时,气流经由第一风机402进入到除湿通道内,经过除湿区后经再次回到置物腔104内;第二种情况,当第一风机402为从除湿通道抽风时,气流流向与上述第一张情况的流向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风机40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进风口511处,或者除湿通道内的其他位置。第一风机402设置在第一出风口503处的优势在于,空气经过除湿区后再经过第一风机402,即经过第一风机402的空气是经过干燥后的,所以能够减小湿气对第一风机402的影响,延长第一风机402的使用寿命。并且,第一风机402设置在第一出风口503处,还可以更好地引导空气的流动方向,提高转换效率。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401包括安装架403和多个支撑腿404,安装架403通过多个支撑腿404连接于储物柜,多个支撑腿404沿安装架403的轴向凸出于安装架403,并且多个支撑腿404将安装架403与储物柜分隔开,使得安装架403与储物柜之间具有一个空隙,安装架403与储物柜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一进风口511。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安装架403的周侧面设置多个通孔,多个通孔连通除湿通道,通过上述的多个通孔将置物腔104内的空气吸取到除湿通道内,或者通过上述的多个通孔将除湿通道的空气排出到置物腔104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安装架403与储物柜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一进风口511,相比于在安装架403的周侧面设置多个通孔的方案,第一进风口511的通风面积更大,且不需要专门的钻孔,加工更方便。
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支撑腿404包括条状的支撑段701和翻折段702,支撑段701位于安装架403的靠近储物柜的一端,并且支撑段701自安装架403的一端朝向储物柜的壁面延伸形成。翻折段702位于支撑段701的靠近储物柜的壁面的一端,并且翻折段702自支撑段701的一端沿着平行于储物柜的壁面的方向延伸形成。
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翻折段702上设置有连接孔703。安装时,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穿过连接孔703,将翻折段702固定在储物柜的壁面上,此时,翻折段702贴合在储物柜的壁面上,增大支撑腿404与储物柜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座401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紧固件可以是螺钉、螺栓或者销钉等连接件。
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401包括四个支撑腿404,四个支撑腿404分为两组,一组支撑腿404设置在安装架403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另一组支撑腿404设置在安装架40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包括进风管306,进风管306的一端连接于的安装座401,进风管306的另一端贯穿储物柜并位于储物柜的外侧,进风管306与部分安装座401限定出了至少部分再生通道,即进风管306与部分安装座401内设置有部分再生通道。再生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601和第二出风口602,第二进风口601设置于进风管306的一端,且第二进风口601位于储物柜的外侧,储物柜的外侧的空气从第二进风口601进入到再生通道中,并经过再生区,最后通过第二出风口602回到储物柜外。再生用的空气来自储物柜外,有效防止储物柜外的空气影响置物腔104内的空气,提高除湿的效率。
参照图4至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进风管306包括第一进风段405、过渡段406和第二进风段407,第一进风段405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401,第一进风段405的另一端连接过渡段406的一端,过渡段406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进风段407的一端,第二进风口601设置于第二进风段407的另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进风管306连接安装座401,可以使再生通道方便地与储物柜的外侧的空气连接,可以通过进风管306选择适于集成灶的进风方向。例如,参照图3所示,储物柜的左侧的侧板与壳体105的左侧的侧板之间的空间较小,不利于转轮除湿装置101引进外部的空气。而储物柜的后侧的侧板与壳体105的后侧的侧板之间的空间较大,所以将进风管306弯折,使得第二进风段407朝向壳体105的后侧的侧板设置,并伸出于储物柜的后侧的侧板,进入到储物柜的后侧的侧板与壳体105的后侧的侧板之间的空间。如此,方便合理利用集成灶的内部空间,而不用额外增大进气空间,保持结构紧凑,不增大集成灶的体积。
其中,第一进风段405沿垂直于支撑段70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进风段407沿平行于支撑段701的延伸方向设置,即第一进风段405与第二进风段407相互垂直,第二进风段407贯穿储物柜的侧壁,使得第一进风段405和过渡段406位于储物柜的内侧,即位于置物腔104内,而第二进风段407的自由端位于储物柜的外侧。
参照图7和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401的侧面设置有支撑座801,支撑座801设置有用于支撑进风管306的弧形面,弧形面与进风管306的形状相匹配,除了支撑进风管306,还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减小进风管306的晃动,保持进风管306稳定。
参照图3至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包括出风管304,出风管304的一端连接于安装座401,出风管304的另一端贯穿储物柜的侧壁,穿出于储物柜的外侧,再生通道包括设置于出风管304的第二出风口602。参照图3所示,出风管304通过转接头305与风箱302连通。
参照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进风管306和出风管304均沿储物柜的同一侧穿出。具体地,进风管306和出风管304均朝向储物柜的后侧伸出,进风管306利用储物柜的后侧板与壳体105的后侧板之间的空间吸入空气,出风管304通过转接头305与位于储物柜的后侧的风箱302连通。即储物柜的后侧板设置有两个安装通孔(图中未示出),一个安装通孔供进风管306穿过,另一个安装通孔供出风管304穿过。由于两个安装通孔设置在储物柜的同一个侧板上,可以方便制造加工。同时,两个安装通孔设置在储物柜的同一个侧板上,可以方便进风管306和出风管304在装配时,从同一侧伸出,不需要调整多个方向和角度,从而可以更加快速地将进风管306和出风管304对准两个安装通孔,实现快速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也可以不设置进风管306和出风管304,而直接通过在安装座401上设置第二进风口601和第二出风口602,第二进风口601和第二出风口602均与再生通道连通,并且第二进风口601与储物柜的后侧板的一个安装通孔连通,第二出风口602与储物柜的后侧板的另一个安装通孔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进风管306和出风管304连通安装座401的方案,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引导气流的流向,同时减少漏风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风机502位于除湿转轮501的再生区和储物柜的后侧板之间。由于再生区的面积相对较小,第二风机502的出风口只需要对准再生区即可,因此,第二风机502的尺寸可以相对较小,由此,可以将第二风机502设置于安装座401内的狭小空间中,且也便于第二风机502从第二进风口601处进风。如此,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转轮除湿装置101结构布局合理、紧凑。
可以理解的是,进风管306穿设于一个安装通孔中,进风管306的一端与安装座401密封连接,且进风管306与安装通孔的周壁密封连接,以避免外界的湿气通过进风管306与安装通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储物柜内,保证置物腔104内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使得置物腔104内保持较低的湿度,如此,可降低驱动件、第一风机402以及第二风机502的功率,有利于节能降耗和降低做功生热。
同理,出风管304穿设于另一个安装通孔中,出风管304的一端与第二风机502的进气端密封连接,且出风管304与安装通孔的周壁密封连接,以避免外界的湿气通过出风管304与安装通孔之间的间隙进入储物柜内,保证置物腔104内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使得置物腔104内保持较低的湿度,如此,可降低驱动件、第一风机402以及第二风机502的功率,有利于节能降耗和降低做功生热。
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504、第一齿轮505和第二齿轮506,第二齿轮506与第一齿轮505啮合,除湿转轮501连接于第二齿轮506。通过驱动电机504带动第一齿轮505转动,然后第一齿轮505带动第二齿轮506转动,进而带动除湿转轮501转动,完成吸湿、再生的循环过程。采用齿轮机构传动,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转动的精度,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链传动、带传动等传动结构代替齿轮传动结构。
参照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包括轴承507和压扣508,第二齿轮506为环形结构,第二齿轮506套设于除湿转轮501的外周,即除湿转轮501设置在第二齿轮506的环形圈内。除湿转轮501的外周设置有齿部1001和压接部1002,齿部1001高于压接部1002,齿部1001和压接部1002形成台阶状结构,压扣508压接第二齿轮506上。
具体的,压扣508为环形结构,压扣508的外周沿轴向翻折形成环形的翻边1003,翻边1003压接第二齿轮506的压接部1002上。压扣508和除湿转轮501均连接于轴承507,第二齿轮506转动带动压扣508转动,进而带动轴承507转动,由轴承507带动除湿转轮501转动。
参照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除湿转轮501设置有轴孔,轴孔套设在轴承507的外周上。轴承507靠近压扣508的一端设置有多个传动凸起1004,压扣508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每个安装孔套设在一个传动凸起1004上,通过多个安装孔和多个传动凸起1004的配合,实现压扣508与轴承507的传动。如此,保持第二齿轮506与除湿转轮501的同步,保证传动的精确度,进而有利于控制转轮除湿装置101的工作过程。
可以理解的是,除湿转轮501套进第二齿轮506中,压扣508压住第二齿轮506,压扣508与第二齿轮506为过盈配合,第二齿轮506转动带动压扣508转动,进而带动轴承507转动,由轴承507带动除湿转轮501转动,即使第二齿轮506与除湿转轮501为间隙配合,也能很好地带动除湿转轮501转动。并且,第二齿轮506与除湿转轮501为间隙配合,能够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压扣508能够防止第二齿轮506会掉出来,使得第二齿轮506与除湿转轮501的同步转动,如果没有压扣508,在第二齿轮506与除湿转轮501有间隙的情况下,第二齿轮506和除湿转轮501有错位的情况发生,有错位就有可能倾斜。
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401包括位于安装架403内的间隔部704。其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安装架403包括第一框架408、第二框架409以及第三框架410,第一框架408、第二框架409以及第三框架410沿远离支撑腿404的方向依次连接。第二风机502位于第一框架408内,除湿转轮501位于第二框架409内,且第二框架409的内部形状与除湿转轮501的形状适配,如此使得进入除湿转轮501的气流可以相对集中地经过再生区或除湿区,避免气流从除湿转轮501的周向绕过。第一风机402与第三框架410的端部连接。
参照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间隔部704形成于第二框架409和第三框架410的交界处,间隔部704形成有对应于除湿区的第一贯穿孔706和对应于再生区的第二贯穿孔707;除湿通道经过第一贯穿孔706,再生通道经过第二贯穿孔707;参照图5所示,除湿装置包括形成于安装架403内的再生室509,再生室509对应再生区设置,参照图6和图7所示,再生室509形成有进风通孔603和出风通孔,出风通孔形成为第二贯穿孔707,进风通孔603与储物柜的外部连通,即进风通孔603为第二框架409与进风管306的连通孔。
间隔部704设置有支撑轴705,参照图6所示,轴承507可转动地套设于支撑轴705。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设置轴承507,而将除湿转轮501直接套设于支撑轴705。通过设置轴承507,可以使得除湿转轮501转动更加顺畅。
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转轮除湿装置101包括发热件510。发热件510设置于再生室509内,通过设置发热件510加热空气,加快散发再生区的水分,提高再生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5)

1.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物柜,设有置物腔;
转轮除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储物柜,用于干燥所述置物腔中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储物柜的安装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的除湿转轮、驱动所述除湿转轮转动的驱动件、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除湿转轮包括除湿区和再生区,所述转轮除湿装置设有除湿通道和再生通道,所述除湿区和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除湿通道上,所述置物腔内的空气经所述除湿通道后再次回到所述置物腔内;所述再生区和所述第二风机位于所述再生通道上,所述储物柜外的空气经所述再生通道后回到所述储物柜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通道包括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储物柜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一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架和多个支撑腿,所述安装架通过多个所述支撑腿连接于所述储物柜,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储物柜之间的空隙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储物柜并连接于所述的安装座的进风管,所述再生通道包括设于所述进风管的第二进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储物柜并连接于所述的安装座的出风管,所述再生通道包括设于所述出风管的第二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架和位于所述安装架内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有支撑轴,所述除湿转轮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支撑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除湿区的第一贯穿孔和对应于所述再生区的第二贯穿孔;所述除湿通道经过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再生通道经过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形成于所述安装架内的再生室,所述再生室对应所述再生区设置,所述再生室形成有进风通孔和出风通孔,所述出风通孔形成为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进风通孔与所述储物柜的外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再生室内的发热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除湿转轮连接于所述第二齿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除湿装置包括轴承和压扣,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除湿转轮的外周,所述压扣压接所述第二齿轮并连接于所述轴承,所述除湿转轮连接于所述轴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除湿转轮为间隙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包括风箱,所述风箱与所述再生通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箱设有与所述再生通道连通的风腔和与所述风腔连通的过油孔,所述集成灶包括用于承接从所述过油孔流出的油液的集油盒。
CN202110192346.6A 2021-02-20 2021-02-20 集成灶 Pending CN1127624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2346.6A CN112762496A (zh) 2021-02-20 2021-02-20 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92346.6A CN112762496A (zh) 2021-02-20 2021-02-20 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2496A true CN112762496A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05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92346.6A Pending CN112762496A (zh) 2021-02-20 2021-02-20 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24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266A (zh) * 2021-10-25 2022-01-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除湿装置、储物柜及集成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9411A (ja) * 1996-02-22 1997-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除湿乾燥装置
EP2116783A2 (en) * 2008-05-07 2009-11-11 LG Electronic Inc. Dehumidifier having dehimidifying rotor
CN108375098A (zh) * 2018-02-23 2018-08-07 李明武 一种收纳保鲜集成灶
CN109107351A (zh) * 2018-07-09 2019-01-01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转轮除湿装置及家用干燥储存设备
CN110397999A (zh) * 2019-08-23 2019-11-01 无锡普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除湿装置和转轮除湿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9411A (ja) * 1996-02-22 1997-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除湿乾燥装置
EP2116783A2 (en) * 2008-05-07 2009-11-11 LG Electronic Inc. Dehumidifier having dehimidifying rotor
CN108375098A (zh) * 2018-02-23 2018-08-07 李明武 一种收纳保鲜集成灶
CN109107351A (zh) * 2018-07-09 2019-01-01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转轮除湿装置及家用干燥储存设备
CN110397999A (zh) * 2019-08-23 2019-11-01 无锡普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除湿装置和转轮除湿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2266A (zh) * 2021-10-25 2022-01-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除湿装置、储物柜及集成灶
CN113932266B (zh) * 2021-10-25 2024-02-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除湿装置、储物柜及集成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4163B2 (en)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with basement portion providing airflow paths
CN106574426B (zh) 衣物干燥机
EP2423376B1 (en)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CN203212887U (zh) 一种干衣机
AU2015327371A1 (en) Laundry dryer
CN112762496A (zh) 集成灶
WO2022194188A1 (zh) 衣物护理机
CN11174898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0873519B (zh) 家用干燥箱
CN111676678B (zh) 换气组件和热泵干衣机
CN2357034Y (zh) 内循环环保型干衣机
CN219908324U (zh) 一种衣物蒸汽护理装置
CN220224685U (zh) 一种具有环境调湿功能的洗护设备
CN214245014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20214455U (zh) 一种湿气转运件及洗护设备
CN220345437U (zh) 一种湿气转运模块及洗护设备
CN216107724U (zh) 一种家用烘衣机
CN114122991B (zh) 一种电力配网自动化综合控制箱
CN217127823U (zh) 一种送风装置及干衣柜
CN220023465U (zh) 一种防潮型控制柜
CN220724620U (zh) 烘干模组以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6769569U (zh) 无水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CN219897580U (zh) 一种湿气转运件及洗护设备
CN213955815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种子脱水烘干设备
CN215856852U (zh) 一种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