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4312B - 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4312B
CN112754312B CN201911071186.9A CN201911071186A CN112754312B CN 112754312 B CN112754312 B CN 112754312B CN 201911071186 A CN201911071186 A CN 201911071186A CN 112754312 B CN112754312 B CN 1127543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eat source
cooking
cooking cavity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11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4312A (zh
Inventor
王文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711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4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4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4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4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4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腔体;盖板,盖板设于烹饪腔体上,且盖板和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热源,热源设于容纳腔内。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热源设于容纳腔内,能够避免热源直接设置在烹饪腔体内,在烹饪过程中会有油污、食物残渣遗留在热源上或热源附近的烹饪腔体的腔壁上而不利于清洗,同时,通过将盖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多个腔壁或覆盖每个腔壁的大部分面积来扩大烹饪腔体的受热面积,能够提高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性,进而有利于使烹饪腔体内的食物受热均匀,改善食物的口感和美感,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烤箱作为家庭厨房常用的烹饪设备,具有烧烤、烘焙等功能,能满足多种人群的烹饪需求。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烤箱100’的热源140’通常直接内置在烹饪腔体110’的上部腔壁和下部腔壁,使得在烹饪过程中会有油污、食物残渣遗留在热源140’上或热源140’附近的烹饪腔体110’的腔壁上,难以清洗,同时,使得烹饪腔体110’内多个腔壁之间的温差较大,烹饪腔体110’受热不均,影响食物的烹饪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烹饪设备。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腔体;盖板,盖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或外侧,且盖板和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热源,热源设于容纳腔内。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腔体、盖板和热源,盖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或外侧,且盖板和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通过热源设于容纳腔内,能够避免热源直接设置在烹饪腔体内,在烹饪过程中会有油污、食物残渣遗留在热源上或热源附近的烹饪腔体的腔壁上而不利于清洗,进而有利于减少烹饪腔体内侧的清理死角,方便用户清理烹饪腔体的内侧并能够保证烹饪腔体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同时,通过设于烹饪腔体上的盖板与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热源设于容纳腔内,使得将盖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多个腔壁或覆盖每个腔壁的大部分面积,进而扩大烹饪腔体的受热面积,并提高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性,避免相关技术中热源仅设置在烹饪腔体的上部、下部使烹饪食物变熟、上色不均而影响食物的口感和美感的问题,有利于使烹饪腔体内的食物受热均匀,改善食物的口感和美感,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设于热源和烹饪腔体之间,并与盖板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热源和烹饪腔体之间设置隔板,隔板与部分热源相对,由于热源自身的发热量不均匀,通过隔板与盖板相连接并与部分热源相对,利用隔板将热源自身发热量较高的区域与烹饪腔体隔开,有利于保证热源自身发热量较低的区域和发热量较高的区域传递至烹饪腔体的热量均匀一致,进而有利于保证烹饪腔体均匀加热,使烹饪腔体内侧的温度均匀,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板的面积与隔板的面积的比值为3至4。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板的面积与隔板的面积的比值为3至4,通过将盖板面积与隔板面积的比值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使烹饪腔体均匀加热,进而保证烹饪腔体内的温度均匀,同时,能够保证热源传递热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热量的有效利用率,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腔体被配置为具有开口的烹饪腔,烹饪腔体包括多个腔壁,盖板设于多个腔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腔体被配置为具有开口的烹饪腔,待烹饪食物通过开口放置在烹饪腔体内或从烹饪腔体内取出,烹饪腔体包括多个腔壁,通过盖板设于多个腔壁中的至少一个上,使得能够根据需求使盖板和烹饪腔体形成的容纳腔位于一个腔壁或多个腔壁上,有利于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位于容纳腔内的热源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体的腔壁有利于扩大烹饪腔体的受热面积,使烹饪腔体的一个或多个腔壁受热均匀,有利于使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
通过盖板位于烹饪腔的外侧,即盖板与烹饪腔体形成的容纳腔位于烹饪腔的外侧,即热源位于烹饪腔的外侧,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热源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而占用烹饪腔内侧的空间,进而有利于扩大烹饪腔的有效使用面积,适于烹饪较大体积食物的需求,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热源位于烹饪腔体的外侧,有利于减少烹饪腔体内侧的清理死角,使得烹饪腔体的内侧不存在清理死角,方便用户清洗和打扫,并且,用户能够采用水洗或擦除的方式清理烹饪腔体,既扩大了清洗方式,并能够保证烹饪腔体的内侧具有较高的清洁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源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和/或热源为管状结构或片状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源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热源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热源为管状结构、片状结构,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具体地,根据热源的结构合理设置热源的数量,以使不同结构、不同数量的热源将热量及时、有效地传递至烹饪腔体并保证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一致,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热源为管状结构且热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热源沿盖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热源为管状结构且热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热源沿盖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有利于多个热源能够均匀地加热盖板所在的腔壁,进而使盖板所在的腔壁能够均匀地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体的内侧,有利于保证烹饪腔体内的温度均匀,实现对食物进行均匀加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热源为管状结构,热源通过盖板设于容纳腔内,且热源的两端与盖板相连接;或热源设置于烹饪腔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热源为管状结构,热源通过盖板设于容纳腔内,或热源直接设置在烹饪腔体上,能够根据烹饪腔体的结构、盖板的结构等合理设置热源的位置,以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基于热源通过盖板设于容纳腔内,管状结构的热源的两端与盖板相连接,使得管状结构的热源能够牢固、可靠的设置在容纳腔内,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在盖板上设置安装孔,管状结构的热源通过安装孔固定在盖板上,操作方便,有利于安装和维修换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源与烹饪腔体相接触;或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具有缝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源与烹饪腔体相接触或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具有缝隙,能够满足热源不同结构的需求,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热源为电发热管、或云母加热板、或陶瓷加热器、或厚膜加热器,以及其他满足要求的热源等。具体地,当热源采用云母加热板和厚膜加热器时,热源可与烹饪腔体相接触,能够使烹饪腔体快速加热,并有利于提高热源的有效利用率,节约能源。当热源为电发热管和陶瓷加热器时,由于热源的温度过高会影响烹饪腔体的可靠性,进而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保持一定距离,能够提高烹饪腔体的可靠性,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烹饪腔体向盖板的延伸方向,热源的宽度为D,热源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为1/2D至2/3D。
在该技术方案中,沿烹饪腔体向盖板的延伸方向,热源的宽度为D,热源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为1/2D至2/3D,能够使热源产生的热量在热源和盖板之间的空间内顺畅流通,有利于热源的热辐射传递,并有利于使容纳腔内的温度均匀,进而使烹腔体能够均匀加热,同时,热源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热量损失,使热源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提高热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保证烹饪腔体加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具有缝隙,缝隙的宽度为W,W的取值为1/3D至1/2D。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具有缝隙,缝隙的宽度W的取值为1/3D至1/2D,通过缝隙的宽度设置在合理的范围,能够保证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热源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即热源靠近烹饪腔体设置,该种设置有利于热源能够将热量及时、快速地传递至烹饪腔体,并提高热源的有效利用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烹饪腔体设于壳体中,盖板位于壳体与烹饪腔体之间;壳体与烹饪腔体之间形成保温腔,保温腔被配置为容纳保温介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壳体,烹饪腔体设于壳体中,盖板位于壳体与烹饪腔体之间,能够避免烹饪腔体和盖板直接暴露于外侧环境易损坏、易污染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热源工作中、或工作后,盖板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用户而存在安全隐患,壳体对盖板和烹饪腔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盖板位于壳体与烹饪腔体之间,即盖板与烹饪腔体形成的容纳腔位于烹饪腔的外侧,即热源也位于烹饪腔体的外侧,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热源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而占用烹饪腔体内侧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扩大烹饪腔体的使用面积,使得烹饪腔体内侧的空间利用率达到100%,适于烹饪较大体积食物的需求,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并且,热源位于烹饪腔体的外侧,使得烹饪腔体的内侧不存在清理死角,使用户能够方便、容易地清洗烹饪腔体的内侧,并且,能够采用水洗或擦除的方式清洗烹饪腔体,既扩大了清洗方式,并能够保证烹饪腔体的内侧具有较高的清洁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壳体与烹饪腔体之间形成保温腔,保温腔容纳保温介质,通过保温介质对盖体和烹饪腔体进行保温,能够避免热源产生的热量经壳体传递至外侧环境而降低热源的有效利用率,进而使得热源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至烹饪腔体对烹饪腔体进行均匀加热,有利于节约能源,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具体地,保温介质为保温棉或气凝胶,或满足要求的其他保温材料的介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相关技术中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透视图;
图7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腔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20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烹饪食物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烹饪腔体,140’热源,100’烤箱。
其中,图3至图2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烹饪腔体,112烹饪腔,114腔壁,116散热孔,120盖板,122上部盖板,124左部盖板,126右部盖板,128下部盖板,129后部盖板,130容纳腔,140热源,141第一接线端子,142上部热源,143第二接线端子,144左部热源,146右部热源,148下部热源,149后部热源,150隔板,152隔板区域,154第一低温区,156高温区,158第二低温区,160壳体,162保温腔,170旋钮,180加热单元,190门体组件,100烹饪设备,200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3至图2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
实施例一
如图3至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100,包括烹饪腔体110、盖板120和热源140,其中,盖板120设于烹饪腔体110的内侧或外侧,且盖板120和烹饪腔体110之间形成容纳腔130;热源140设于容纳腔130内。
具体地,如图3、图4、图7、图8、图9所示,烹饪设备100的盖板120设于烹饪腔体110的内侧或外侧,且盖板120和烹饪腔体110之间形成容纳腔130,通过热源140设于容纳腔130内,能够避免热源140直接设置在烹饪腔体110内,在烹饪过程中会有油污、食物200残渣遗留在热源140上或热源140附近的烹饪腔体110的腔壁114上而不利于清洗,进而有利于减少烹饪腔体110内侧的清理死角,方便用户清理烹饪腔体110的内侧并能够保证烹饪腔体110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同时,通过设于烹饪腔体110上的盖板12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形成容纳腔130,热源140设于容纳腔130内,使得将盖板120设于烹饪腔体110的多个腔壁114或覆盖每个腔壁114的大部分面积,进而扩大烹饪腔体110的受热面积,并提高烹饪腔112内的温度均匀性,避免相关技术中热源仅设置在烹饪腔体的上部、下部使烹饪食物变熟、上色不均而影响食物的口感和美感的问题,有利于使烹饪腔体110内的食物200受热均匀,改善食物200的口感和美感,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盖板120设于烹饪腔体110的内侧,或盖板120设置在烹饪腔体110的外侧。
进一步地,盖板120和烹饪腔体110的材质为导热性良好的耐高温金属,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即容纳腔130为导热性良好的金属腔体,这样有利于热源140及时能够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体110,并提高热源140的有效利用率,可以理解的是,盖板120和烹饪腔体110或为满足要求的其他材质,盖板120和烹饪腔体110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实施例二
如图3至图2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备包括烹饪腔体110、盖板120、热源140和隔板150,其中,隔板150设于热源140和烹饪腔体110之间,并与盖板120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图10、图11、图13、图14、图15所示,在热源140和烹饪腔体110之间设置隔板150,隔板150与部分热源140相对,由于热源140自身的发热量不均匀,通过隔板150与盖板120相连接并与部分位于热源140相对,利用隔板150将热源140自身发热量较高的区域与烹饪腔体110隔开,有利于保证热源140自身发热量较低的区域和发热量较高的区域传递至烹饪腔体110的热量均匀一致,进而有利于保证烹饪腔体110均匀加热,使烹饪腔体内侧的温度均匀,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具体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热源140为发热管,发热管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接线端子141和第二接线端子143,第一接线端子141和第二接线端子143通过导线与电源电连接。隔板150位于第一接线端子141和第二接线端子143之间,并与部分发热管相对应。通常情况下,发热管具有接线端子的两端发热量较小,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将发热管第一接线端子141和第二接线端子143所在的发热量较小的区域分别称为第一低温区154和第二低温区158,第一低温区154和第二低温区158一般为距离接线端子15mm至20mm的区域,两个低温区之间的部分称为高温区156,而隔板150与高温区156相对应,即隔板150将热源140分为第一低温区154、高温区156和第二低温区158,通过设置在热源14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的隔板150来延缓热源140的高温区156传递至烹饪腔体110的热量,有利于使热源140的高温区156、低温区的热量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110,进而使烹饪腔体110受热均匀,能够对食物200均匀加热,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盖板120的面积与隔板150的面积的比值为3至4,通过将盖板120面积与隔板150面积的比值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使烹饪腔体110均匀加热,进而保证烹饪腔体110内的温度均匀,同时,能够保证热源140传递热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热量的有效利用率,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3至图2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包括烹饪腔体110、盖板120、热源140和隔板150,其中,烹饪腔体110被配置为具有开口的烹饪腔112,烹饪腔体110包括多个腔壁114,盖板120设于多个腔壁114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位于烹饪腔112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图7、图16、图17、图18、图19所示,烹饪腔体110被配置为具有开口的烹饪腔112,待烹饪食物200通过开口放置在烹饪腔体110内或从烹饪腔体110内取出,烹饪腔体110包括多个腔壁114,通过盖板120设于多个腔壁114中的至少一个上,使得能够根据需求使盖板120和烹饪腔体110形成的容纳腔130位于一个腔壁114或多个腔壁114上,有利于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位于容纳腔130内的热源140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体110的腔壁114有利于扩大烹饪腔体110的受热面积,使烹饪腔体110的一个或多个腔壁114受热均匀,有利于使烹饪腔112内的温度均匀。
如图7、图9所示,通过盖板120位于烹饪腔112的外侧,即盖板120与烹饪腔体110形成的容纳腔130位于烹饪腔112的外侧,即热源140位于烹饪腔112的外侧,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热源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而占用烹饪腔内侧的空间,进而有利于扩大烹饪腔112的有效使用面积,适于烹饪较大体积食物200的需求,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烤箱,包括烹饪腔体和热源,热源设置在烹饪腔体的内侧,并位于烹饪腔体的上部腔壁和下部腔壁上,通常热源距离上部腔壁和下部腔壁的距离为2cm至3cm,热源通电后产生高温直接对烹饪腔体内的食物进行辐射加热,从而达到烧烤或烘焙食物的目的。由于热源位置的限制,使烹饪腔体内上部热源的上方空间、下部热源的下方空间无法放置食物,降低了烹饪腔体内侧空间的利用率。本申请通过将热源140设置在烹饪腔体110的外侧,能够使烹饪腔体110内侧的空间利用率达到100%,并且,使得烹饪腔体110的内侧不存在清理死角,使用户能够方便、容易地清洗烹饪腔体110的内侧,并且,能够采用水洗或擦除的方式进行清洗,既扩大了清洗方式,并能够保证烹饪腔体110的内侧具有较高的清洁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能够根据烹饪腔体110的结构、热源140的结构、待烹饪食物200的材质等合理设置盖板120的数量和位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如开口设置在烹饪腔体110的前部,如图4、图5、图6所示,则盖板120设置在烹饪腔体110的上部腔壁、下部腔壁、左部腔壁、右部腔壁、后部腔壁,使得烹饪腔体110除开口外的五个腔壁114均与盖板120形成容纳腔130。进一步地,五个腔壁114与盖板120形成容纳腔130相互连通或相关独立。基于上部腔壁、下部腔壁、左部腔壁、右部腔壁、后部腔壁与盖板120形成五个独立的容纳腔130,在每个容纳腔130内设置单独的热源140,使得每个容纳腔130内的热源140单独将热量传递至相对应的腔壁114上,有利于提高腔壁114受热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烹饪腔112内的温度均匀性,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例如,盖板120设置在烹饪腔体110的上部腔壁、下部腔壁、左部腔壁、右部腔壁、后部腔壁中的一个或多个上。具体地,如图16所示,烹饪腔体110的腔壁114设置有散热孔116,以使热源140的热辐射能够快速、较多地传递至烹饪腔体110的内侧,进而提高烹饪效率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7、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热源14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热源14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热源140为管状结构、片状结构,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具体地,根据热源140的结构合理设置热源140的数量,以使不同结构、不同数量的热源140将热量及时、有效地传递至烹饪腔体110并保证烹饪腔112内的温度均匀一致,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基于热源140为管状结构且热源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热源140沿盖板12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有利于多个热源140能够均匀地加热盖板120所在的腔壁114,进而使盖板120所在的腔壁114能够均匀地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体110的内侧,有利于保证烹饪腔体110内的温度均匀,实现对食物200进行均匀加热。
进一步地,多个热源140沿盖板12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能够进一步保证盖板120所在的腔壁114受热均匀,有利于腔壁114将热量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112,提高烹饪腔112内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基于热源140为管状结构,热源140通过盖板120设于容纳腔130内,或热源140直接设置在烹饪腔体110上,能够根据烹饪腔体110的结构、盖板120的结构等合理设置热源140的位置,以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基于热源140通过盖板120设于容纳腔130内,如图11至图15所示,管状结构的热源140的两端与盖板120相连接,使得管状结构的热源140能够牢固、可靠的设置在容纳腔130内,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在盖板120上设置安装孔,管状结构的热源140通过安装孔固定在盖板120上,操作方便,有利于安装和维修换件。
进一步地,热源140与烹饪腔体110相接触或热源14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具有缝隙,能够满足热源140不同结构的需求,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具体地,热源140为电发热管、或云母加热板、或陶瓷加热器、或厚膜加热器,以及满足要求的其他热源等。具体地,当热源140采用云母加热板和厚膜加热器时,热源140可与烹饪腔体110相接触,能够使烹饪腔体110快速加热,并有利于提高热源140的有效利用率,节约能源。当热源140为电发热管和陶瓷加热器时,由于热源140的温度过高会影响烹饪腔体110的可靠性,进而热源14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保持一定距离,能够提高烹饪腔体110的可靠性,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沿烹饪腔体110向盖板120的延伸方向,热源140的宽度为D,热源140与盖板120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为1/2D至2/3D,能够使热源140产生的热量在热源140和盖板120之间的空间内顺畅流通,有利于热源140的热辐射传递,并有利于使容纳腔130内的温度均匀,进而使烹腔体能够均匀加热,同时,热源140与盖板120之间的距离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热量损失,使热源140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110,提高热源140的有效利用率,并保证烹饪腔体110加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地,基于热源14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具有缝隙,缝隙的宽度W的取值为1/3D至1/2D,通过缝隙的宽度设置在合理的范围,能够保证热源14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的距离小于热源140与盖板120之间的距离,即热源140靠近烹饪腔体110设置,该种设置有利于热源140能够将热量及时、快速地传递至烹饪腔体110,并提高热源140的有效利用率。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盖板120包括设置在烹饪腔体110上部腔壁的上部盖板122、设置在烹饪腔体110下部腔壁的下部盖板128、设置在烹饪腔体110左部腔壁的左部盖板124、设置在烹饪腔体110右部腔壁的右部盖板126、设置在烹饪腔体110后部腔壁的后部盖板129,使得烹饪腔体110除开口外的五个腔壁114均与盖板120形成容纳腔130,且每个容纳腔130内设置单独的热源140为相应的腔壁114进行加热,即热源140包括上部热源142、下部热源148、左部热源144、右部热源146、后部热源149,并分别为上部腔壁、下部腔壁、左部腔壁、右部腔壁、后部腔壁进行加热。
具体地,如图7所示,以烹饪设备的左侧部分为例,沿烹饪腔体的左部腔壁向左部盖板124的延伸方向,左部热源144的宽度为D,左部热源144与左部盖板124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为1/2D至2/3D,能够使左部热源144产生的热量在左部热源144和左部盖板124之间的空间内顺畅流通,有利于热辐射传递,同时,左部热源144与左部盖板124之间的距离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热量损失,使左部热源144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的左侧腔壁,提高热源140的有效利用率,并保证烹饪腔体110左侧腔壁加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当左部热源144与烹饪腔体的左部腔壁之间具有缝隙,缝隙的宽度W的取值为1/3D至1/2D,能够保证左部热源144与烹饪腔体左侧腔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左部热源144与左部盖板124之间的距离,即左部热源144靠近烹饪腔体110的左部腔壁设置,该种设置有利于左部热源144能够将热量及时、快速地传递至烹饪腔体110的左部腔壁,并提高热源140的有效利用率。可以理解地是,基于同样的设置能够使烹饪设备的上侧部分、下侧部分、右侧部分、后侧部分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即能够使上部热源142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的上部腔壁、下部热源148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的下部腔壁、右部热源146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的右部腔壁、后部热源149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的后部腔壁。
实施例四
如图3至图22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包括烹饪腔体110、盖板120、热源140、隔板150和壳体160,其中,烹饪腔体110设于壳体160中,盖板120位于壳体16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壳体16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形成保温腔162,保温腔162被配置为容纳保温介质。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烹饪设备100还包括壳体160,烹饪腔体110设于壳体160中,盖板120位于壳体16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能够避免烹饪腔体110和盖板120直接暴露于外侧环境易损坏、易污染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热源140工作中、或工作后,盖板120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用户而存在安全隐患,壳体160对盖板120和烹饪腔体110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盖板120位于壳体16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即盖板120与烹饪腔体110形成的容纳腔130位于烹饪腔112的外侧,即热源140也位于烹饪腔体110的外侧,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热源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而占用烹饪腔体内侧的空间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扩大烹饪腔体110的使用面积,使得烹饪腔体110内侧的空间利用率达到100%,适于烹饪较大体积食物200的需求,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并且,热源140位于烹饪腔体110的外侧,使得烹饪腔体110的内侧不存在清理死角,使用户能够方便、容易地清洗烹饪腔体110的内侧,并且,能够采用水洗或擦除的方式清洗烹饪腔体110,既扩大了清洗方式,并能够保证烹饪腔体110的内侧具有较高的清洁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壳体160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形成保温腔162,保温腔162容纳保温介质,通过保温介质对盖体和烹饪腔体110进行保温,能够避免热源140产生的热量经壳体160传递至外侧环境而降低热源140的有效利用率,进而使得热源140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至烹饪腔体110对烹饪腔体110进行均匀加热,有利于节约能源,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具体地,保温介质为保温棉或气凝胶,或满足要求的其他保温材料的介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烹饪设备100还包括门体组件190,门体组件190可开合地设于烹饪腔体110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如图19、图20和图21所示,烹饪设备100还包括旋钮170,用户通过控制旋钮170进行烧烤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满足不同食物200的烹饪需求和口感需求。
实施例五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22所示,烹饪设备100为烤箱,烤箱包括烹饪腔体110、盖板120、热源140、隔板150和壳体160,烹饪腔体110设于壳体160中,如图3、图16至图19所示,烹饪腔体110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即烹饪腔体110的开口设置在烹饪腔体110的前部,如图5和图6所示,盖板120包括设置在烹饪腔体110上部腔壁的上部盖板122、设置在烹饪腔体110下部腔壁的下部盖板128、设置在烹饪腔体110左部腔壁的左部盖板124、设置在烹饪腔体110右部腔壁的右部盖板126、设置在烹饪腔体110后部腔壁的后部盖板129,使得烹饪腔体110除开口外的五个腔壁114均与盖板120形成容纳腔130,且每个容纳腔130内设置单独的热源140为相应的腔壁114进行加热,即热源140包括上部热源142、下部热源148、左部热源144、右部热源146、后部热源149,并分别为上部腔壁、下部腔壁、左部腔壁、右部腔壁、后部腔壁进行加热,使得烹饪腔体110的上部腔壁、下部腔壁、左部腔壁、右部腔壁、后部腔壁均为加热面,形成了除开口外的五个加热面积,大大扩大了烹饪腔体110的受热面积,有利于使烹饪腔体110内的温度均匀,同时,如图22所示,能够对烹饪腔体110内的食物200形成立体的加热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食物200受热的均匀性,改善食物200的口感和美感,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同时,每个腔壁114上的盖板120、热源140与盖板120所在的腔壁114形成封闭、独立的加热腔,每个腔壁114上的盖板120和热源140形成独立的加热单元180,即具有5个加热单元180,使得当其中的部分加热单元180损坏无法工作时其他的加热单元180能够正常工作以继续对食物200进行烹饪,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多个热源相关联由于部分热源损坏就会导致烹饪设备无法工作的情况,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同时,多个相关独立的加热单元180有利于降低换件成本。
进一步地,单个加热单元180内可有一个或者数个热源140,为使单个加热单元180内多个热源140对烹饪腔体110的腔壁114能够均匀加热,热源140的布置一般平行于盖板120的长度方向且等间距排列。进一步地,图15中的加热单元180的热源140的数量为3个,图14所示的加热单元180的热源140的数量为2个。
由于在烤箱中,热源140的辐射为主要传热方式,而通常情况下,热源140的接线端子所在区域发热量较低,为实现对食物200的均匀加热,需要对热源140的结构进行设计。以热源140为发热管为例,一般情况下,发热管的管径D为6mm至15mm,发热管距离接线端子处分别有15mm至20mm的低温区,此低温区为发热量较小的区域。如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通过在发热管的两个接线端子之间设置隔板150,即加热单元180包括隔板150、盖板120和热源140,沿发热管的一个接线端子向另一个接线端子的延伸方向,隔板150将发热管分为三个部分,如图13所示,依次为第一低温区154、高温区156、第二低温区158,其中,第一低温区154和第二低温区158靠近烹饪腔体110的边缘,高温区156位于烹饪腔体110的中部。而隔板150与盖板120相连接并位于发热管和烹饪腔体110之间,对于辐射传热特性,隔板150的存在能够延缓高温区156的传热速度,而第一低温区154和第二低温区158靠近烹饪腔体110的边缘属于烤箱内温度较低的冷区,所以第一低温区154、高温区156、第二低温区158的综合效果使得热源140的辐射传热量均匀地分布在盖板120所在的烹饪腔体110的腔壁114上,有利于使烹饪腔体110的腔壁114均匀受热,保证烹饪腔体110内的温度的均匀性。其中,图16中所示腔壁114的隔板区域152与图13中的高温区156相对应。
进一步地,盖板120设置在烹饪腔体110的上部腔壁、下部腔壁,即发热管位于烹饪腔体110的上部和下部,此种布置方式可适用于更多种类的食物200的加热。此种情况下,烹饪腔体110的左部腔壁和右侧腔壁属于烹饪腔体110的冷区。通过发热管固定在盖板120上,且发热管的长度方向与沿烹饪腔体110的左部腔壁向右侧腔壁的延伸方向平行,发热管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设有接线端子,与电源连接的引线由发热管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引出。通过在发热管沿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之间设置隔板150,隔板150与盖板120相连接并位于发热管和烹饪腔体110之间,对于辐射传热特性,隔板150的存在能够延缓高温区156的传热速度,而第一低温区154和第二低温区158分别靠近烹饪腔体110的左部腔壁和右侧腔壁,左部腔壁和右侧腔壁属于烤箱内温度较低的冷区,所以第一低温区154、高温区156、第二低温区158的综合效果使得发热管向上或向下的辐射传热量均匀的分布食物200所在的平面,使得食物200能够均匀地被加热,有利于改善食物200的口感和美感,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沿烹饪腔体110向盖板120的延伸方向,发热管与烹饪腔体110之间的距离小于发热管与盖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发热管与烹饪腔体110相接触,或发热管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具有缝隙,其中,当发热管与烹饪腔体110之间具有缝隙时,发热管与盖板120之间的距离L的取值为1/2D至2/3D,发热管与烹饪腔体110之间的距离,即缝隙的宽度W为1/2D至1/3D的距离,烹饪腔体110与盖板120之间的距离为2D。
进一步地,在装配过程中,先将发热管安装在盖板120之后,在盖板120的中间位置固定隔板150,其中,隔板150的覆盖面积为盖板120面积的1/4至1/3,然后将安装有发热管、隔板150的盖板120固定在烹饪腔体110的外侧腔壁114上,具体地,采取焊接或螺钉固定的方式将盖板120固定在烹饪腔体110上。
本发明提供的烹饪设备100,如图21和图22所示,烹饪腔体110的内壁面为直接加热面,整个烹饪腔112内无死区,用户把食物200放置于置物架(烤架或烤盘)或直接放置于烹饪腔体110的底部壁面进行烹饪,可最大化利用烹饪腔体110内侧的空间;同时,能够对烹饪腔体110内侧壁面残留的油污和残渣进行彻底的清洗,操作方便,且盖板120可设置在烹饪腔体110的下部腔壁、侧部腔壁,上部腔壁和后部腔壁,能够实现烹饪腔体110多个腔壁114同时加热,提高食物200受热面积,使得烹饪更均匀。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腔体;
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侧或外侧,且所述盖板和所述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
热源,所述热源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隔板,设于所述热源和所述烹饪腔体之间,并与所述盖板相连接;
所述热源包括高温区和低温区,所述隔板与所述高温区相对应,通过所述隔板能够延缓所述高温区传递至所述烹饪腔体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的面积与所述隔板的面积的比值为3至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体被配置为具有开口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体包括多个腔壁,所述盖板设于多个所述腔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位于所述烹饪腔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和/或
所述热源为管状结构或片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热源为管状结构且所述热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热源沿所述盖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热源为管状结构,所述热源通过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热源的两端与所述盖板相连接;或
所述热源设置于所述烹饪腔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与所述烹饪腔体相接触;或
所述热源与所述烹饪腔体之间具有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烹饪腔体向所述盖板的延伸方向,所述热源的宽度为D,所述热源与所述盖板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L的取值为1/2D至2/3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热源与所述烹饪腔体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为W,所述W的取值为1/3D至1/2D。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烹饪腔体设于所述壳体中,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烹饪腔体之间;
所述壳体与所述烹饪腔体之间形成保温腔,所述保温腔被配置为容纳保温介质。
CN201911071186.9A 2019-11-05 2019-11-05 烹饪设备 Active CN112754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1186.9A CN112754312B (zh) 2019-11-05 2019-11-05 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1186.9A CN112754312B (zh) 2019-11-05 2019-11-05 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4312A CN112754312A (zh) 2021-05-07
CN112754312B true CN112754312B (zh) 2022-05-24

Family

ID=75692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1186.9A Active CN112754312B (zh) 2019-11-05 2019-11-05 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43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0633A (ja) * 2003-07-28 2005-0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6115924A1 (zh) * 2015-01-23 2016-07-2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206389561U (zh) * 2016-12-12 2017-08-08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工件加热装置
CN207491233U (zh) * 2017-11-29 2018-06-12 浙江安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30821Y (zh) * 2007-12-10 2009-05-0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电热锅的内锅支撑结构
CN101461669B (zh) * 2008-01-28 2012-08-08 黄朝龙 多功能烹饪机
CN101669761A (zh) * 2009-09-30 2010-03-17 郭卫康 高效节能电热多用煲及一种精确控温健康煮食新方法
CN205126004U (zh) * 2015-11-19 2016-04-06 梁可锋 一种易清洁微晶玻璃烤箱
CN107468084A (zh) * 2017-09-20 2017-12-15 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易清洗且具有均衡温度场的电烤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0633A (ja) * 2003-07-28 2005-0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6115924A1 (zh) * 2015-01-23 2016-07-2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206389561U (zh) * 2016-12-12 2017-08-08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工件加热装置
CN207491233U (zh) * 2017-11-29 2018-06-12 浙江安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4312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59400B2 (ja) 加熱調理器
JP5820977B2 (ja) 加熱調理器
US7210402B2 (en) Cooking apparatus
KR100735183B1 (ko) 전기 오븐
US7263987B2 (en) Grill cooker with air cooling unit and multipurpose cook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005616B2 (en) Cook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oking sets to cook foods in different cooking modes
CN112754312B (zh) 烹饪设备
JP5896979B2 (ja) グリル皿及び加熱調理器
JP2007105356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3228201A (ja) 加熱調理器
WO2016079935A1 (ja) 加熱調理器
CN211155314U (zh) 腔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3464707U (zh) 烹饪器具
KR20060127674A (ko) 스팀발생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조리장치
KR100588150B1 (ko) 조리장치
JP2004065536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2255644A (ja) 加熱調理器
CN112674614B (zh) 烹饪器具
JP3664157B2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2020063871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1795991U (zh) 烤鱼机
CN214484303U (zh) 一种食品加热单元及食品烤制装置
CN220608153U (zh) 一种烘烤均匀的烹饪器具
CN217852372U (zh) 一种多功能集成灶
CN216822122U (zh) 多功能饭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