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2122U - 多功能饭盒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饭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2122U
CN216822122U CN202220116220.0U CN202220116220U CN216822122U CN 216822122 U CN216822122 U CN 216822122U CN 202220116220 U CN202220116220 U CN 202220116220U CN 216822122 U CN216822122 U CN 216822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assembly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equaliz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62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n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ngn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ngn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ngn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162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2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2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2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饭盒,包括:密封盖;外壳,包括与所述密封盖配合的外壳顶部、以及与所述外壳顶部相对的外壳底部;制冷制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邻近所述外壳底部;均温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外壳顶部和所述制冷制热组件之间,所述均温组件连接所述制冷制热组件;所述均温组件包括一朝向所述外壳底部凹陷的均温层;所述均温层形成用于围绕内胆容器的腔体;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电连接所述制冷制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多功能饭盒具有冷热两用、智能高效的特点。

Description

多功能饭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食品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饭盒。
背景技术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使得带饭成为上班族的新时尚。从早晨离开家到中午饭点,通常会有5个小时左右时间。如果在此期间不能很好处理食物,轻则变味,影响口味;重则变质,影响健康,这种情况在炎热夏天尤为严重。目前现有的饭盒通常只有加热甚至是只有保温功能,通常需要结合冰箱进行冷藏以及由微波炉进行加热。但当冰箱内部放得过满,则会导致温度不均匀,靠近蒸发器的往往温度很低,有的被冻住;远离蒸发器的温度又很高,达不到冷藏效果。微波炉的使用也存在时间上的问题,由于单次加热的能力有限,当需要使用的人数较多时,则会造成排队时间长的问题。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多功能饭盒,以解决带饭的品质和效率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饭盒,兼具冷藏和加热功能,且高效智能。
具体地,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饭盒,包括:密封盖;外壳,包括与所述密封盖配合的外壳顶部、以及与所述外壳顶部相对的外壳底部;均温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均温组件包括导冷片和一朝向所述外壳底部凹陷的均温层;所述均温层形成用于围绕内胆容器的腔体;所述导冷片设置在所述均温层远离所述外壳顶部的一侧;饭盒内胆,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所述均温层的所述腔体内,所述饭盒内胆包括:内胆容器,设置在所述均温层的所述腔体内;以及内胆盖,设置在所述内胆容器和所述外壳顶部之间;所述内胆盖与所述内胆容器匹配连接以形成密封的食物容置腔;制冷制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邻近所述外壳底部,所述制冷制热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热片,远离所述外壳底部的一侧与所述导冷片接触连接;加热元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热片相邻且与所述均温层接触连接;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均温层;定时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热片和所述加热元件分别电连接且间隔设置;温控组件,分别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热片和所述加热元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多功能饭盒,包括:密封盖;外壳,包括与所述密封盖配合的外壳顶部,以及与所述外壳顶部相对的外壳底部;制冷制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邻近所述外壳底部;均温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外壳顶部和所述制冷制热组件之间,所述均温组件连接所述制冷制热组件;所述均温组件包括一朝向所述外壳底部凹陷的均温层;所述均温层形成用于围绕内胆容器的腔体;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电连接所述制冷制热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饭盒还包括:饭盒内胆,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所述均温层的所述腔体内,所述饭盒内胆包括:所述内胆容器,设置在所述均温层的所述腔体内;内胆盖,设置在所述内胆容器和所述外壳顶部之间;所述内胆盖与所述内胆容器匹配连接以形成密封的食物容置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均温组件;温控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温控组件与所述制冷制热组件电连接且间隔设置,所述温控组件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多功能饭盒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温控组件与所述制冷制热组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温组件包括导冷片,所述导冷片设置在所述均温层靠近所述制冷制热组件的一侧;所述制冷制热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热片,远离所述外壳底部的一侧与所述导冷片接触连接;发热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邻且与所述均温层接触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组件为PTC发热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饭盒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制冷制热组件和所述外壳底部之间;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与所述制冷制热组件远离所述均温组件的一侧连接;散热扇,设置在所述散热片远离所述制冷制热组件的一侧;所述散热扇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饭盒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均温层之间,且所述隔热层围绕所述均温层,所述隔热层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制冷制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外壳侧面,所述外壳侧面位于所述外壳底部和所述外壳顶部之间,所述外壳侧面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第二通风孔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外壳底部之间并将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二通风孔分隔;所述散热扇的一端抵接所述散热片,相对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挡板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孔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定时组件,所述定时组件与所述制冷制热组件电连接且间隔设置。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可以达成以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均温组件均匀传递热量至内胆容器,传热效率高,传热均匀,保温效果好;
(2)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实现智能温控;
(3)设置定时组件,可实现智能定时热饭,操作简单;
(4)结合半导体制冷热片和加热元件双热源加热,工作模式灵活;
(5)优化的隔热和散热结构,实现高效保冷保热效果;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饭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饭盒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饭盒的右视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密封盖;20:外壳;21:外壳顶部;22:外壳侧面;23:外壳底部;30:均温组件;31:均温层;32:导冷片;40:饭盒内胆;41:内胆容器;42:内胆盖;50:隔热层;60:制冷制热组件;61:半导体制冷热片;62:加热元件;70:散热组件;71:散热片;71:散热扇;80: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相互引用。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饭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斜仰视角),图2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饭盒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多功能饭盒的右视剖面示意图(为使图中内容清晰,省略了图2和图3中剖面位置的填充线)。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包括:密封盖10、外壳20和设置在外壳20内的制冷制热组件60、均温组件30以及控制系统80。外壳20包括与密封盖10配合的外壳顶部21、与外壳底部相对的外壳底部23、以及位于外壳顶部21和外壳底部23之间的外壳侧面22。制冷制热组件60设置在外壳20内且邻近外壳底部23。均温组件30设置在外壳20内且位于外壳顶部21和制冷制热组件60之间,均温组件30连接制冷制热组件60。均温组件30包括一朝向外壳底部23凹陷的均温层31,均温层31形成用于围绕内胆容器41的腔体。控制系统80设置在外壳20内且电连接制冷制热组件60。控制系统80例如包括PCB电路板,用于驱动制冷制热组件60制冷或者加热。
例如按照图2和图3中的方位,密封盖10盖在外壳顶部21上方,密封盖10和外壳20之间例如通过锁扣扣紧密封或者卡扣密封、内扣密封、旋转密封等形式实现密封,密封盖10上例如还设置有密封圈、便于打开的盖把手、用于排气的自动排气阀等等,可参照现有饭盒中的密封结构设置,密封盖10例如为双层结构,有利于更好的保温效果。外壳20内例如还设置有充电电池或者电源接口,为控制系统80提供驱动电源,外壳侧面22上例如还设置有操作按钮或者旋钮等以供使用者选择多功能饭盒的工作模式,例如还包括显示屏或者指示灯等以指示制冷制热组件60的工作状态等,本实施例不一一举例说明。结合图2和图3,均温层31靠近外壳顶部21一侧为入口,前、后、左、右、下五面包围形成用于围绕内胆容器41的腔体,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均温层31的具体形状,例如可以是矩形、半球型等等,均温层31的每一面都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当控制系统80驱动制冷制热组件60工作(制冷或者加热)时,均温层31可以将制冷制热组件60的低温或者高温均匀传导至内胆容器41,相比于现有的加热饭盒中直接加热内胆底部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通过均温层31均匀导热,使得制冷加热更加均匀、高效。需要说明的是,内胆容器41可以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自带的,也可以由使用者根据均温层形状匹配另外采购,即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的最小销售单元可以不包括内胆容器41。内胆容器41可以选用内壁镀氟的铝材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这些材料可直接接触食物且导热效率高。当也可以选择食品级的陶瓷、耐高温加热的塑料等等,本实施例并不限制。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包括饭盒内胆40,饭盒内胆40可拆卸式的安装在均温层31的腔体内,饭盒内胆40包括前述提到的内胆容器41,还包括内胆盖42,内胆容器41设置在均温层31的腔体内,内胆盖42与内胆容器41匹配连接形成密封的食物容置腔。其中内胆容器41的可以略小于均温层31的腔体,放置在均温层31中时,可以是外侧面与均温层31的每一面紧密接触连接,或者内胆容器41设置得较窄,也可以与均温层31部分接触,或者与均温层31之间悬空一段间隙均可。内胆容器41可以是一体多格的结构,也可以是多个独立的内胆容器41并列放置在均温层31的腔体内,分格设置可以用于携带不同的食物,多个独立的内胆容器41可以分别配置内胆盖42,保温效果良好的同时还可以防止串味。饭盒内胆40的可拆卸式安装,可以方便使用者将内胆容器41拿出盛食物或者清洗,更加干净卫生,且有利于水洗,更加安全。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均温组件30还包括导冷片32,设置在均温层31靠近制冷制热组件60的一侧,制冷制热组件60包括半导体制冷片61和加热元件62。半导体制冷热片61远离外壳底部23的一侧与导冷片32接触连接,加热元件62与半导体制冷片61相邻且与均温层31接触连接。加热元件62可以采用加热管、加热丝、加热片等电阻发热结构,优选的采用PTC发热片,PTC发热片具有恒温加热特性,可保证更均匀的加热。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时,当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系统80控制半导体制冷热片61工作制冷,半导体制冷片61靠近均温层31的一侧接触导冷片32,将低温通过导冷片32快速均匀的传导至均温层31,且导冷片32具有一定的厚度,同时可减小半导体制冷热片61冷端和热端的漏热。当处于加热模式时,控制系统80控制加热元件62工作加热,同时还可以向半导体制冷热片61反向通电以实现加热效果,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热片61和加热元件62的双热源,可以根据不同的加热需求选择不同的加热模式,具有功能多样灵活的特点。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多功能饭盒还包括隔热层50,隔热层50设置在均温组件30靠近外壳底部23的一侧,且隔热层50围绕均温层31,隔热层50上设置有开口,制冷制热组件60设置在隔热层50的该开口内。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隔热层50为与均温层31相似的形状,前、后、左、右四个侧面和底面共五面围绕均温层31,隔热层50的底面对应制冷制热组件60的位置设置有开口,具体地制冷制热组件60例如包括半导体制冷热片61和加热元件62时,可以对应半导体制冷热片61和加热元件62的位置分别设置开口,将半导体制冷热片61和加热元件62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开口中,当然也可以只在对应半导体制冷热片61的位置设置开口,半导体制冷热片61设置在开口中,加热元件62设置在隔热层50和均温层31之间。通过设置隔热层50一方面可以将制冷制热组件60两端隔离开来,防止漏热,另一方面,隔热层50围绕均温层31,可使均温层31未直接接触制冷制热组件60的部分通过隔热层50和均温层31之间的空气实现良好的保温、传温效果。且由于控制系统80的主要部件一般靠近外壳侧面22设置,隔热层50将热量包围在内,也可以有效将控制系统80内的电子元件与高温或者低温隔离,有利于保证多功能饭盒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系统80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温控组件,温度传感器连接均温组件30,具体地连接均温层31,用于实时监测均温层31内的制冷或加热的温度,温控组件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和制冷制热组件60,且与制冷制热组件60间隔设置,例如多功能饭盒设置有隔热层50时,温控组件设置在隔热层50和外壳侧面22之间,可以防止温控组件受低温或高温的影响。温度传感器将均温层31内的温度值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至温控组件,由温控组件根据均温层31的实际温度值和设定要达到的目标温度值控制制冷制热组件60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多功能饭盒处于制冷模式时,当温控组件接收到温度传感器反馈的实际温度还未达到目标低温时,则控制制冷制热组件60继续制冷,当达到目标低温时停止制冷或者采取间歇制冷工作。若停止制冷,监测到均温层31内的温度开始上升,则再次启动制冷制热组件60制冷直至达到目标低温。加热模式同理,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实现恒温冷藏或恒温加热等效果,无需人为调节,操作智能、且具有高效节能效果。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系统80例如包括设置在外壳20内的定时组件,定时组件与制冷制热组件60电连接且间隔设置。具体地定时组件例如设置在隔热层50和外壳侧面22之间。定时组件用于控制制冷制热组件60制冷和加热功能的定时切换。实际应用时,例如使用者在早上出门之前将食物装好放入该多功能饭盒中,此时启动制冷功能进行制冷工作,通过定时组件,可以设置在几个小时之后,或者在指定在具体的几点几分自动由制冷模式切换为加热模式。如此可由饭盒提前自动加热,使用者无需等待,在用餐时间可直接打开饭盒享用加热后的饭菜,一方面节约了等待热饭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使用者忘记提前热饭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多功能饭盒还包括散热组件70,散热组件70设置在制冷制热组件60和外壳底部23之间。散热组件70包括散热片71和散热扇72,散热片71与制冷制热组件60远离均温组件30的一侧连接,散热扇72设置在散热片71远离制冷制热组件60的一侧,散热扇72电连接控制系统80。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制冷制热组件60具体包括半导体制冷热片61和加热元件62时,散热片61具体连接半导体制冷热片61远离均温组件30的一侧,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处于制冷模式时,控制系统80控制半导体制冷热片61制冷的同时控制散热扇72启动,半导体制冷热片61远离均温组件30的一端散发出的热量通过散热片71和散热扇72散出。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散热扇72,仅通过散热片71散热,增加散热扇72主动散热制冷效果更佳。前述实施例提到的隔热层50例如设置在散热组件70和制冷制热组件60之间,可以有效的将外壳20内制冷加热区域与散热区域隔离开来。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侧面22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21,外壳底部23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231和挡板232,挡板232位于散热片71与外壳底部23之间并将第一通风孔221与第二通风孔231分隔,散热扇72的一端抵接散热片71,另一端设置在挡板232靠近第二通风孔231的一侧。外壳20的底部例如还设置有多个支脚,可以将第二通风孔231垫高,有利于通气流畅。参照图1和图3,外壳20的左右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风孔221,外壳底部23的中间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风孔231,在第二通风孔231的左右两边均设置挡板232,由于散热片71安装在挡板232的上方,挡板232内外两侧的空间被分隔开来,散热扇72设置在两个挡板232之间,当启动多功能饭盒的制冷工作时,同时启动散热扇72,外壳20外的空气经由第一通风孔221进入外壳20内,再经过散热器71,将散热器71上的热量带出,最终由散热扇72将热空气从第二通风孔231吹出。通过挡板232与散热组件70和第一通风孔221和第二通风孔231的配合,可实现对气流的强制导向作用,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且同时可以对控制系统80实现良好的散热。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不设置挡板232同样可实现散热,但本实施例的散热效果更佳。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的工作原理及流程进行说明:
在使用前,首先将食物装入内胆容器41中并盖好内胆盖42,将内胆容器41放入均温层31的腔体后,盖好密封盖10。启动电源,选择制冷模式,控制系统80控制制冷制热组件60中的半导体制冷热片61进行制冷工作,由散热组件70散热。使用者可根据需求设定制冷制热温度、制冷制热时间等。由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均温层31内的温度并反馈至温控组件,由温控组件根据设定温度调整制冷制热组件60的工作状态。当需要热饭时,例如由定时组件根据设定的时间自动将制冷制热组件60切换为加热工作状态,或者由使用者通过按钮等自行选择启动加热模式。加热结束后例如通过指示灯闪烁、常亮等方式提醒使用者可以开使享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内胆容器41进行清洗,以备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饭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均温组件均匀传递热量至内胆容器,传热效率高,传热均匀,保温效果好;设置温度传感器,可实现智能温控;设置定时组件,可实现智能定时热饭,操作简单;结合半导体制冷热片和加热元件双热源加热,工作模式灵活;优化的隔热和散热结构,实现高效保冷保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盖(10);
外壳(20),包括与所述密封盖(10)配合的外壳顶部(21)、以及与所述外壳顶部(21)相对的外壳底部(23);
均温组件(30),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所述均温组件(30)包括导冷片(32)和一朝向所述外壳底部(23)凹陷的均温层(31);所述均温层(31)形成用于围绕内胆容器(41)的腔体;所述导冷片(32)设置在所述均温层(31)远离所述外壳顶部(21)的一侧;
饭盒内胆(40),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所述均温层(31)的所述腔体内,所述饭盒内胆(40)包括:内胆容器(41),设置在所述均温层(31)的所述腔体内;以及内胆盖(42),设置在所述内胆容器(41)和所述外壳顶部(21)之间;所述内胆盖(42)与所述内胆容器(41)匹配连接以形成密封的食物容置腔;
制冷制热组件(60),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且邻近所述外壳底部(23),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包括:半导体制冷热片(61),远离所述外壳底部(23)的一侧与所述导冷片(32)接触连接;加热元件(62),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热片(61)相邻且与所述均温层(31)接触连接;
控制系统(80),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包括: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均温层(31);定时组件,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热片(61)和所述加热元件(62)分别电连接且间隔设置;温控组件,分别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半导体制冷热片(61)和所述加热元件(62)。
2.一种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盖(10);
外壳(20),包括与所述密封盖(10)配合的外壳顶部(21)、以及与所述外壳顶部(21)相对的外壳底部(23);
制冷制热组件(60),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且邻近所述外壳底部(23);
均温组件(30),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且位于所述外壳顶部(21)和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之间,所述均温组件(30)连接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所述均温组件(30)包括一朝向所述外壳底部(23)凹陷的均温层(31);所述均温层(31)形成用于围绕内胆容器(41)的腔体;
控制系统(80),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且电连接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饭盒内胆(40),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所述均温层(31)的所述腔体内,所述饭盒内胆(40)包括:
所述内胆容器(41),设置在所述均温层(31)的所述腔体内;
内胆盖(42),设置在所述内胆容器(41)和所述外壳顶部(21)之间;所述内胆盖(42)与所述内胆容器(41)匹配连接以形成密封的食物容置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80)包括:
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均温组件(30);
温控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所述温控组件与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电连接且间隔设置,所述温控组件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多功能饭盒还包括隔热层(50),所述隔热层(50)设置在所述温控组件与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组件(30)包括导冷片(32),所述导冷片(32)设置在所述均温层(31)靠近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的一侧;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包括:
半导体制冷热片(61),远离所述外壳底部(23)的一侧与所述导冷片(32)接触连接;
加热元件(62),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热片(61)相邻且与所述均温层(31)接触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62)为PTC发热片。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组件(70),所述散热组件(70)设置在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和所述外壳底部(23)之间;所述散热组件(70)包括:
散热片(71),与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远离所述均温组件(30)的一侧连接;
散热扇(72),设置在所述散热片(71)远离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的一侧,所述散热扇(72)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8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50),所述隔热层(50)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70)与所述均温层(31)之间,且所述隔热层(50)围绕所述均温层(31),所述隔热层(50)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设置在所述开口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还包括外壳侧面(22),所述外壳侧面(22)位于所述外壳底部(23)和所述外壳顶部(21)之间,所述外壳侧面(22)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221);
所述外壳底部(23)设置有第二通风孔(231)和挡板(232),所述挡板(232)位于所述散热片(71)与所述外壳底部(23)之间并将所述第一通风孔(221)与所述第二通风孔(231)分隔;所述散热扇(72)的一端抵接所述散热片(71),相对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挡板(232)靠近所述第二通风孔(231)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80)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20)内的定时组件,所述定时组件与所述制冷制热组件(60)电连接且间隔设置。
CN202220116220.0U 2022-01-13 2022-01-13 多功能饭盒 Active CN216822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6220.0U CN216822122U (zh) 2022-01-13 2022-01-13 多功能饭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6220.0U CN216822122U (zh) 2022-01-13 2022-01-13 多功能饭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2122U true CN216822122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3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6220.0U Active CN216822122U (zh) 2022-01-13 2022-01-13 多功能饭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2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23554A (en) Vehicle thermoelectric cooling and heating food and drink appliance
CN105054812A (zh) 一种具有冷藏保鲜功能的烤箱
CN111829276B (zh) 烹饪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11603036B (zh) 蒸烤箱、蒸烤箱的控制方法及具有蒸烤箱的集成灶
CN216822122U (zh) 多功能饭盒
KR102049490B1 (ko) 조리기
CN210054965U (zh) 一种保温时间长、保温效果好的便携式保温饭盒
KR100599841B1 (ko) 냉온 겸용 반찬저장고 구조
CN104905671B (zh) 带制冷功能的电饭煲
CN111419079A (zh) 蒸烤箱及具有蒸烤箱的集成灶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212815867U (zh) 一种制冷保鲜多功能煮食煲
CN205041247U (zh) 一种具有冷藏保鲜功能的烤箱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2113366A (zh)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11603037A (zh) 蒸烤箱、蒸烤箱的控制方法及具有蒸烤箱的集成灶
CN114587131A (zh) 烹饪器具
KR102049491B1 (ko) 조리기
CN212261130U (zh) 一种底部封闭的电器
CN21583847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8915509U (zh) 冰箱
CN212157854U (zh) 一种液体加热散热制冷装置
CN213248476U (zh) 料理机
CN214341678U (zh) 一种内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582599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