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5496B - 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45496B CN112745496B CN201911046740.8A CN201911046740A CN112745496B CN 112745496 B CN112745496 B CN 112745496B CN 201911046740 A CN201911046740 A CN 201911046740A CN 112745496 B CN112745496 B CN 1127454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carbonate
- pechc
- monohydric alcohol
- poly
- solu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4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 C08G64/406—Purifying; Dry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对聚碳酸酯进行处理。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使用无机酸‑一元醇溶液对聚碳酸酯进行提纯,去除残留在聚碳酸酯中的催化剂以及小分子聚合物,可以有效的抑制残留催化剂对聚碳酸酯的加速降解作用,达到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CO2)作为一种常见的石化工业副产物,资源丰富、价廉易得、稳定安全,是一种理想的化工C1合成原料,且CO2的过量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有效利用CO2从而减少排放在如今变得尤为重要。自从1969年Inoue等人第一次使用CO2和环氧丙烷(PO)共聚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APC)以来,CO2与环氧化物的共聚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APC中柔性链段的存在使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而羰基的存在则增强了APC的刚性,并且酯基使得APC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因此APC可以应用在化学、生物、物理等各个领域。聚乙烯碳酸酯(PEC)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体内降解,常用作医用材料,如手术缝合线、药物释放载体等。聚丙烯碳酸酯(PPC)阻隔性能较好,能阻隔空气中的气体和水分,可用作食品保鲜材料。薄膜材料等。APC的加入还可增强其它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可被用作增韧增强剂,环氧树脂中添加PPC,显著增强了树脂的强度和韧性。丁苯橡胶(SBR)中加入PPC进行共混,显著增强了橡胶的强度。与此同时,还可使用APC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聚氨酯材料。APC的制备方法主要光气法、酯交换法、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法和CO2/环氧化物共聚法。其中,CO2/环氧化物共聚法是固定化CO2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缓解石油能源的短缺问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和工业化应用前景。
由于使用稀土三元催化剂催化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生成APC时,会有少量的杂质、小分子聚合物以及催化剂残留在APC中,降低了APC的分子量,使得APC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影响APC的性能;并且残留的催化剂在APC热降解过程中会大大加快APC的降解,使的APC分子量迅速下降,最终导致机械强度的下降,使材料的使用性能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具体如通过扩链改性的方式,使用烷基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等扩链剂与含有端羟基的聚碳酸酯进行扩链,从而增加聚碳酸酯的链长,提高聚碳酸酯的热性能;还可采用其它材料,如氧化石墨烯、凹凸棒和有机硅烷等添加到聚碳酸酯中与其共混从而制备成复合材料,改善聚碳酸酯的性能。虽然这些方法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太显著,并且操作比较复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留催化剂对聚碳酸酯加速分解的作用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性能优异,用途广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较差热稳定性能限制了它的应用与发展,因此需要简单有效的方法来提高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抑制聚碳酸酯在热操作过程中的降解,提高其在加工过程中的热稳定性,提高材料的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使用无机酸-一元醇溶液对聚碳酸酯进行提纯,去除残留在聚碳酸酯中的催化剂以及小分子聚合物,可以有效的抑制残留催化剂对聚碳酸酯的加速降解作用,达到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包括采用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对聚碳酸酯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碳酸酯溶于溶剂中得溶液A;
S2:将溶液A与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混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剂与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1-8),例如1:1、1:2、1:3、1:4、1:5、1:6、1:7、1:8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溶剂与无机酸-一元醇溶液的体积比较低时,则沉淀时仍有较多聚碳酸酯溶解在溶剂中,造成材料的损失;溶剂与无机酸-一元醇溶液的体积比较高时,一方面会造成试剂的浪费,另一方面沉淀时则会连同聚碳酸酯中的小分子聚合物一同析出,起不到将聚碳酸酯中的小分子聚合物分离出去的效果,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与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1:(3-6)。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中所述无机酸的质量浓度为1-10%,例如1%、2%、3%、4%、5%、6%、7%、8%、9%、10%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所述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中,无机酸的浓度太低则需要大量的无机酸-一元醇溶液才能有效的去除聚碳酸酯中的残留催化剂,造成试剂的浪费,浓度太高则容易引起聚碳酸酯的分解,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无机酸的质量浓度为3-6%。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无机酸选自盐酸、硫酸、硝酸和氢氟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一元醇选自C1-C6的一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一元醇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提高热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碳酸酯使用二氯甲烷溶液完全溶解。
(2)将溶解后的聚碳酸酯使用稀盐酸-一元醇溶液沉淀,取出沉淀,5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的稀盐酸-一元醇溶液的制备方式是,将质量浓度为37%的浓盐酸使用一元醇溶液稀释成质量浓度为1%~10%的稀盐酸-一元醇溶液,混合后定容,摇匀后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稀盐酸-一元醇溶液是通过溶液中的盐酸与包裹在聚碳酸酯中的残留催化剂反应,从而使得残留催化剂中的金属元素以离子形式游离在溶液中,而一元醇溶液可以沉淀出聚碳酸酯,再通过抽滤的方式使得聚碳酸酯与滤液进行分离,去除溶解在滤液中的残留催化剂的金属元素,使残留催化剂在高温下对聚碳酸酯类材料加速降解效应大大减弱。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碳酸酯选自二元共聚碳酸酯和三元共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聚(乙烯碳酸酯)、聚(丙烯碳酸酯)、聚(丁烯碳酸酯)、聚(环己烯碳酸酯)、聚(乙烯环己烯碳酸酯)、聚(丙烯环己烯碳酸酯)、聚(丙烯丙交酯碳酸酯)和(聚乙烯丙烯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合成所述聚碳酸酯所使用的催化剂为稀土三元催化剂,所述三元催化剂包括RL3、ZnEt2和甘油,其中R为稀土金属,L为配体,优选地R选自Y、Nd、La、Sm、Gd、Dy和Ho中的一种或多种,L选自CF3COOH、CCl3COOH、CH2ClCOOH、CHCl2COOH和C6H5COOH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RL3选自Y(CCl3COO)3、Nd(CH2ClCOO)3、Nd(CHCl2COO)3以及Y(C6H5COO)3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L3:ZnEt2:甘油=1::20:10(摩尔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的稀土三元催化剂中稀土化合物的用量相对于环氧单体为100重量份,为0.002-0.02重量份,优选为0.003-0.01重量份,催化得到的聚碳酸酯的分子量能够达到25万以上。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处理后的聚碳酸酯相比于未处理的聚碳酸酯,有益效果在于:
(1)处理之后,5%失重温度提高99℃~146℃
(2)处理之后,材料的数均分子量提高了18783~35544,重均分子量提高了19333~38571。
(3)处理之后,材料的最大力可提高94.4%,拉伸强度可提高94.3%。
(4)处理之后,材料的Zn元素含量可从1550×10-3wt%迅速降至0.038×10-3
wt%,Y元素含量可从120×10-3wt%迅速降至0.059×10-3w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通过使用无机酸-一元醇溶液提纯聚碳酸酯,使得提纯之后的聚碳酸酯具有更高的5%失重温度、分子量以及机械性能。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方法在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提纯前后PECHC的热失重曲线图,其中曲线1为比较例1,曲线2为实施例1,曲线3为实施例2,曲线4为实施例3,曲线5为实施例4。
图2为提纯前后PECHC的GPC曲线图,其中曲线1为比较例2,曲线2为实施例5,曲线3为实施例6,曲线4为实施例7,曲线5为实施例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聚(乙烯环己烯碳酸酯)(PECHC)作为原料,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这此限制,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公开的两个或多个方面(或实施方式)可以彼此任意组合,由此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属于本说明书原始公开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方法。
所述的聚碳酸酯PECHC的制备:首先将干燥过后的300mL高压釜放置于冰水浴中冷却,随后将刚制备好的催化剂加入高压釜中,待高压釜内温度降低至10℃以下后,再分别加入20mLCHO和5mLEO。拧紧高压釜,通入CO2排出釜内空气,然后将高压釜油浴加热,调节至适当的压力,持续进行磁力搅拌,转速为1000rpm。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高压釜、冰水浴冷却,并缓慢泄压至常压。加入无水甲醇以终止反应,然后将产物使用二氯甲烷溶解,再使用无水甲醇沉淀。将所得的聚合物在5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
所述的提纯方法:将刚制备的聚(乙烯环己烯碳酸酯)使用二氯甲烷溶液完全溶解后,缓慢倒入配制好的稀盐酸-一元醇溶液中,二氯甲烷与稀盐酸-一元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1~1:8,优选1:3~1:6,并进行搅拌,待聚碳酸酯沉淀后,使用循环水式真空泵进行抽滤得到提纯后的聚碳酸酯,5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
所述的相对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将样品溶解在含有5mmol/L的三氟乙酸钠的六氟异丙醇溶液(HFIP)中,配成1mg/mL~5mg/mL的溶液。用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然后取20μL加入到Waters 1525二元系统凝胶色谱仪(GPC)进样器中,使用6种分子量不同的标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分子量校正。
所述的热重量减少温度的测定:使用日本Seiko公司制造的TG/DTA6300,将10mg在5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的样品装入Al2O3坩埚中。在流量为80mL/min的空气氛围下,以10℃/min的加热速率从25℃加热至600℃,测定在这期间样品的百分重量损失率。与开始测试时的样品质量相比,将重量减少率为5%的温度作为5%热重量损失温度。
所述的力学性能测定,使用德国Thermo Fisher公司制造的HAAKE Minijet注塑机,制备聚碳酸酯的标准拉伸样条(宽度4mm,厚度2mm),注塑温度180℃,注塑压力400bar,模温40℃。采用GB/T1040-92塑料拉伸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使用日本岛津公司AGS-10KND型号精密万能试验机,测试3个样,取平均值。
所述的聚碳酸酯中残留催化剂金属元素含量测定,使用美国Varian公司制造的Vista-AX型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测定,样品质量为10g左右,先把样品放入100mL的Al2O3坩埚中,加热完全降解之后,将残留的固体放入马弗炉中在600℃下加热3h。从马弗炉中取出坩埚,使用盐酸溶解残留样品,定容至100mL用于测定。
实施例1
取PECHC 10g,使用二氯甲烷完全溶解后,缓慢倒入刚配制好的5%稀盐酸-甲醇溶液中,二氯甲烷与稀盐酸-甲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5,倒入的过程中并保持同方向匀速搅拌,待PECHC沉淀完全后,使用循环式水泵进行抽滤,去除滤液,将得到的PECHC干燥后用于热重量减少温度的测定。
实施例2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 10g,使用二氯甲烷完全溶解后,缓慢倒入刚配制好的5%稀盐酸-乙醇溶液中,二氯甲烷与稀盐酸-乙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5,倒入的过程中并保持同方向匀速搅拌,待PECHC沉淀完全后,使用循环式水泵进行抽滤,去除滤液,将得到的PECHC干燥后用于热重量减少温度的测定。
实施例3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 10g,使用二氯甲烷完全溶解后,缓慢倒入刚配制好的5%稀盐酸-正丙醇溶液中,二氯甲烷与稀盐酸-正丙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5,倒入的过程中并保持同方向匀速搅拌,待PECHC沉淀完全后,使用循环式水泵进行抽滤,去除滤液,将得到的PECHC干燥后用于热重量减少温度的测定。
实施例4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 10g,使用二氯甲烷完全溶解后,缓慢倒入刚配制好的5%稀盐酸-异丙醇溶液中,二氯甲烷与稀盐酸-异丙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5,倒入的过程中并保持同方向匀速搅拌,待PECHC沉淀完全后,使用循环式水泵进行抽滤,去除滤液,将得到的PECHC干燥后用于热重量减少温度的测定。
比较例1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未提纯直接用于热重量减少温度的测定。
表1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提纯后的PECHC的5%热失重温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PECHC的5%热失重温度提高了99℃~146℃,其中使用稀盐酸-甲醇溶液提纯PECHC的效果最好,PECHC的5%热失重温度提高了146℃,表明通过提纯可以显著提高聚碳酸酯的热稳定性能。
实施例5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提纯后,取一定量PECHC样品溶解,将其添加到三氟乙酸钠含量为5mmol/L的HFIP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mg/mL~5mg/mL的溶液。经过0.4μm孔径的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取20μL加入到岛津(日本)制“LC-20ADGPC”进样器中,通过计算得出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测试条件:柱温40℃;流动相:溶解有5mmol/L三氟乙酸钠的HFIP溶液;流速0.6mL/min;检测器:RI检测器;校正:使用分子量在2000至350000不等的6种不同标准聚甲基烯酸甲酯进行分子量校正。
实施例6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2中的方法提纯后,取一定量PECHC样品溶解,将其添加到三氟乙酸钠含量为5mmol/L的HFIP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mg/mL~5mg/mL的溶液。经过0.4μm孔径的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取20μL加入到岛津(日本)制“LC-20ADGPC”进样器中,通过计算得出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测试条件:柱温40℃;流动相:溶解有5mmol/L三氟乙酸钠的HFIP溶液;流速0.6mL/min;检测器:RI检测器;校正:使用分子量在2000至350000不等的6种不同标准聚甲基烯酸甲酯进行分子量校正。
实施例7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提纯后,取一定量PECHC样品溶解,将其添加到三氟乙酸钠含量为5mmol/L的HFIP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mg/mL~5mg/mL的溶液。经过0.4μm孔径的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取20μL加入到岛津(日本)制“LC-20ADGPC”进样器中,通过计算得出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测试条件:柱温40℃;流动相:溶解有5mmol/L三氟乙酸钠的HFIP溶液;流速0.6mL/min;检测器:RI检测器;校正:使用分子量在2000至350000不等的6种不同标准聚甲基烯酸甲酯进行分子量校正。
实施例8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4中的方法提纯后,取一定量PECHC样品溶解,将其添加到三氟乙酸钠含量为5mmol/L的HFIP溶液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mg/mL~5mg/mL的溶液。经过0.4μm孔径的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取20μL加入到岛津(日本)制“LC-20ADGPC”进样器中,通过计算得出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测试条件:柱温40℃;流动相:溶解有5mmol/L三氟乙酸钠的HFIP溶液;流速0.6mL/min;检测器:RI检测器;校正:使用分子量在2000至350000不等的6种不同标准聚甲基烯酸甲酯进行分子量校正。
比较例2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未提纯直接用于分子量的测定,测试条件与实施例5、6、7、8相同。
表2
样品名称 | 数均分子量 | 重均分子量 | 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 |
实施例5 | 91804 | 202382 | 2.20 |
实施例6 | 84636 | 193103 | 2.28 |
实施例7 | 75043 | 183144 | 2.44 |
实施例8 | 81242 | 192699 | 2.37 |
比较例2 | 56260 | 163811 | 2.91 |
从表2可以看出,相比于提纯前的PECHC,分别使用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时,提纯后的PECHC的数均分子量分别提高了35544、28376、18783和24982,重均分子量分别提高了38571、29292、19333和28888,并且提纯后的PECHC的分子量分布都明显变窄,其中使用稀盐酸-甲醇溶液效果最好。通过提纯明显提高了聚碳酸酯的分子量,并且有效去除了提纯前聚碳酸酯中的小分子聚合物,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强度,达到了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目的。
实施例9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提纯后,使用HAAKE Minijet注塑机,将提纯后的PEC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厚度2mm,宽度4mm,注塑温度180℃,注塑压力400bar,模温40℃。采用日本岛津公司AGS-10KND型号精密万能试验机,测试3个样,取平均值。
实施例10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2中的方法提纯后,使用HAAKE Minijet注塑机,将提纯后的PEC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厚度2mm,宽度4mm,注塑温度180℃,注塑压力400bar,模温40℃。采用日本岛津公司AGS-10KND型号精密万能试验机,测试3个样,取平均值。
实施例11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提纯后,使用HAAKE Minijet注塑机,将提纯后的PEC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厚度2mm,宽度4mm,注塑温度180℃,注塑压力400bar,模温40℃。采用日本岛津公司AGS-10KND型号精密万能试验机,测试3个样,取平均值。
实施例12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4中的方法提纯后,使用HAAKE Minijet注塑机,将提纯后的PEC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厚度2mm,宽度4mm,注塑温度180℃,注塑压力400bar,模温40℃。采用日本岛津公司AGS-10KND型号精密万能试验机,测试3个样,取平均值。
比较例3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使用HAAKE Minijet注塑机,将未提纯的PEC制备成标准测试样条,厚度2mm,宽度4mm,采用与实施例9、10、11、12相同的测试条件,测试3个样,取平均值。
表3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提纯之后的PECHC的最大力和拉伸强度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使用稀盐酸-甲醇提纯的效果最好,相比于提纯前,最大力从132.85N增大至258.25N,提高了94.4%,拉伸强度从16.61N/mm^2增大至32.28N/mm^2,提高了94.3%。
实施例13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提纯后,取10g左右的提纯后的PECHC样品,先把样品放入100mL的Al2O3坩埚中,加热完全降解之后,将残留的固体放入马弗炉中在600℃下加热3h,升温速率为10℃/min。然后取出坩埚,使用盐酸溶解残留样品,定容至100mL,使用美国Varian公司制造的Vista-AX型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测定。
实施例14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2中的方法提纯后,取10g左右的提纯后的PECHC样品,先把样品放入100mL的Al2O3坩埚中,加热完全降解之后,将残留的固体放入马弗炉中在600℃下加热3h,升温速率为10℃/min。然后取出坩埚,使用盐酸溶解残留样品,定容至100mL,使用美国Varian公司制造的Vista-AX型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测定。
实施例15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3中的方法提纯后,取10g左右的提纯后的PECHC样品,先把样品放入100mL的Al2O3坩埚中,加热完全降解之后,将残留的固体放入马弗炉中在600℃下加热3h,升温速率为10℃/min。然后取出坩埚,使用盐酸溶解残留样品,定容至100mL,使用美国Varian公司制造的Vista-AX型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测定。
实施例16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按照实施例4中的方法提纯后,取10g左右的提纯后的PECHC样品,先把样品放入100mL的Al2O3坩埚中,加热完全降解之后,将残留的固体放入马弗炉中在600℃下加热3h,升温速率为10℃/min。然后取出坩埚,使用盐酸溶解残留样品,定容至100mL,使用美国Varian公司制造的Vista-AX型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测定。
比较例4
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PECHC,取未提纯的PECHC 10g,采用与实施例13、14、15、16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测定。
表4
样品名称 | <![CDATA[Zn元素含量(×10<sup>-3</sup>wt%)]]> | <![CDATA[Y元素含量(×10<sup>-3</sup>wt%)]]> |
实施例13 | 0.038 | 0.049 |
实施例14 | 0.081 | 0.053 |
实施例15 | 0.047 | 0.021 |
实施例16 | 0.083 | 0.056 |
比较例4 | 1550 | 120 |
从表4可以看出,当分别使用无水甲醇、无水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时,经过提纯后的PECHC中的Zn元素含量从1550×10-3wt%分别迅速降至0.038×10-3wt%、0.081×10- 3wt%、0.047×10-3wt%以及0.083×10-3wt%;Y元素含量从120×10-3wt%分别迅速降至0.059×10-3wt%、0.053×10-3wt%、0.021×10-3wt%和0.056×10-3wt%。由此可见,聚碳酸酯通过提纯之后可有效去除残留催化剂中的金属元素,大大降低了残留催化剂对聚碳酸热降解的加速作用。
图1为提纯前后的PECHC的热失重曲线图。其中曲线1为比较例1,曲线2为实施例1,曲线3为实施例2,曲线4为实施例3,曲线5为实施例4。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使用稀盐酸-一元醇提纯之后,PECHC的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实施例1(稀盐酸-甲醇)效果最为明显。同时,通过图1可以看出,提纯前(比较例1)的PECHC无法完全降解,仍有许多残留,这是由于PECHC中残留有催化剂,热降解后主要以ZnO的形式存在导致完全无法降解。而提纯后的PECHC都能完全降解,表明通过提纯可以有效去除PECHC中的残留催化剂。
图2为提纯前后的PECHC的GPC曲线图。其中曲线1为比较例2,曲线2为实施例5,曲线3为实施例6,曲线4为实施例7,曲线5为实施例8。从图中可以看出,与提纯前(比较例2)的PECHC相比,提纯后的PECHC的GPC曲线都明显向左移动,出峰时间变短,表明PECHC的分子量提高;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出提纯后的PECHC的GPC变窄,表明提纯后的PECHC的分子量分布变窄,位于低分子量区(出峰时间较长)的峰的大小明显变小,表明通过提纯有效的去除了PECHC中的低分子量聚合物,PECHC的分子量得到提高。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的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以扩展至其它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8)
1.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碳酸酯溶于溶剂中得溶液A;
S2:将溶液A与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混合;
其中,合成所述聚碳酸酯所使用的催化剂为稀土三元催化剂,所述稀土三元催化剂包括RL3、ZnEt2和甘油,其中R为稀土金属,L为配体,
其中,所述溶剂与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1-8);所述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中所述无机酸的质量浓度为3-6%;所述无机酸选自盐酸、硫酸、硝酸和氢氟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一元醇选自C1-C6的一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与无机酸和一元醇的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为1:(3-6)。
3.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元醇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和1,2二氯乙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二元共聚碳酸酯和三元共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选自聚(乙烯碳酸酯)、聚(丙烯碳酸酯)、聚(丁烯碳酸酯)、聚(环己烯碳酸酯)、聚(乙烯环己烯碳酸酯)、聚(丙烯环己烯碳酸酯)、聚(丙烯丙交酯碳酸酯)和聚(乙烯丙烯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选自Y、Nd、La、Sm、Gd、Dy和Ho中的一种或多种,L选自CF3COOH、CCl3COOH、CH2ClCOOH、CHCl2COOH和C6H5COOH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46740.8A CN112745496B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46740.8A CN112745496B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45496A CN112745496A (zh) | 2021-05-04 |
CN112745496B true CN112745496B (zh) | 2023-05-16 |
Family
ID=75640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46740.8A Active CN112745496B (zh) | 2019-10-30 | 2019-10-30 | 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45496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6045A (zh) * | 2005-11-30 | 2006-06-14 | 中山大学 | 一种聚甲基乙撑-环己撑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054441A (zh) * | 2007-05-09 | 2007-10-17 | 中南大学 | 可控降解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内酯的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WO2009113716A1 (ja) * | 2008-03-11 | 2009-09-17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大学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製造用触媒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製造方法 |
CN101942081A (zh) * | 2010-08-13 | 2011-01-12 | 浙江大学 | 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催化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
-
2019
- 2019-10-30 CN CN201911046740.8A patent/CN11274549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6045A (zh) * | 2005-11-30 | 2006-06-14 | 中山大学 | 一种聚甲基乙撑-环己撑碳酸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054441A (zh) * | 2007-05-09 | 2007-10-17 | 中南大学 | 可控降解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内酯的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WO2009113716A1 (ja) * | 2008-03-11 | 2009-09-17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大学 |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製造用触媒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製造方法 |
CN101942081A (zh) * | 2010-08-13 | 2011-01-12 | 浙江大学 | 金属氰化物配位催化剂催化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二氧化碳基脂肪族聚碳酸醋改性;徐海东;《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20190715(第07期);32-34 * |
刘瑞雪等.二氧化碳基塑料.《高分子材料》.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第306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45496A (zh) | 2021-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54836B1 (en) | Three-dimensional-modeling soluble material | |
CN106565953B (zh) | 一种pa6系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 |
EP2415799B1 (en) | Method for purify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oxyalkylene derivative | |
DE102007057145A1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theralkoholen mit DMC-Katalysatoren unter Verwendung von SiH-Gruppen tragenden Verbindungen als Additive | |
JP3392411B1 (ja) | 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を含む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1006682A (ja) | Dmc触媒作用により超低含水量スターターから製造された短鎖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オール | |
Wang et al. | A facile transetherification route to polysulfone-poly (ethylene glycol)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s with improved protein resistance | |
CN112745496B (zh) | 一种提高聚碳酸酯热稳定性的方法 | |
CN104558504A (zh) | 一种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AU2015232637A1 (en) | Polyphenylene sulfide porous body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polyphenylene sulfide-thermoplastic resin block copolym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
An et al. | A novel method to improv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 (propylene carbonate) | |
EP2850158B1 (en) | Emulsion breakers including polyester functionalities, its method for preparation and a method for breaking an emulsion using the emulsion breaker | |
CN104530721A (zh) | 一种聚氨基甲酸酯与聚乙烯醇改进聚肽膜亲水性与柔顺性的方法 | |
CN105531320A (zh) | 包含聚碳酸亚烃酯的树脂组合物 | |
CN101824153B (zh) | 用含酸酐结构单元高分子封端剂封端二氧化碳-环氧化物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2745495B (zh) | 一种耐拉伸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 |
JP4936432B2 (ja) | ポリアセター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
CN118085221B (zh) | 一种应用于鞋垫的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 | |
TWI603995B (zh) | 以二甲基碳酸酯製備之共聚物及其製備方法 | |
CN115073719B (zh) | 一种耐老化可降解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819949B (zh) | 一种二氧化碳基聚合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677993B (zh) | 一种全自然域可降解的脂肪族聚酯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085250B (zh) | 一类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碳酸-丁二醇酯及制备方法 | |
JP2008308791A (ja) | ポリオキシメチレン樹脂製延伸体 | |
CN104530720A (zh) | 一种聚氨基甲酸酯与聚丙烯酰胺改进聚肽膜亲水性与柔顺性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