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37135B - 一种无线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37135B
CN112737135B CN202011599396.8A CN202011599396A CN112737135B CN 112737135 B CN112737135 B CN 112737135B CN 202011599396 A CN202011599396 A CN 202011599396A CN 112737135 B CN112737135 B CN 112737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reless charging
bottom wall
assembly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993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37135A (zh
Inventor
王涛
赵庆宏
刘孝龙
胡广
唐娜
魏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Electronic Technology Kunshan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993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7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37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37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37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座,其属于无线充电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顶端具有进风口,壳体组件的底壁具有出风口;导流件,设置于壳体组件内,且导流件上设有导流孔;无线充电模组,设置于壳体组件内,无线充电模组具有通孔;风冷组件,安装于壳体组件的底壁;无线充电模组与壳体组件顶壁之间的空隙、通孔及出风口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导流件与壳体组件侧壁之间的空隙、导流孔及出风口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在风冷组件的抽吸下,一部分经第一气流通道流出,另一部分经第二气流通道流出。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电座不会影响充电效率,且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座用于电子产品的充电,使得电子产品不受充电接口型号的束缚,无线充电座便于携带且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无线充电座内设有充电线圈、PCB等结构,在对电子产品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圈及PCB会产生较多热量,需要对无线充电座进行散热处理。现有技术中,在无线充电座内设有温度探头及散热片,具体的,将温度探头布置在PCB上,并用于监测无线充电座工作时的温度,以通过降低充电线圈及PCB的功率,以减少二者产生的热量,通过该方式降低无线充电座的温度,无线充电座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散发出去,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但是,设置温度探头降温的方式会存在降低充电功率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效率,通过散热片降温的方式散热效果不理想且散热效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不会影响充电效率,且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好的散热效果。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顶端具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组件的底壁具有出风口;
导流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所述导流件上设有导流孔;
无线充电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具有通孔;
风冷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底壁;
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与所述壳体组件顶壁之间的空隙、所述通孔及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壳体组件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导流孔及所述出风口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在所述风冷组件的抽吸下,一部分经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流出,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流出。
可选地,还包括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的冷却管,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壳体组件底壁之间的空隙。
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所述导流件安装于所述下壳体底壁的边缘,所述风冷组件位于所述下壳体底壁的中部,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与所述上壳体之间的空隙、所述通孔及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流件与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导流孔、所述冷却管与所述下壳体底壁之间的空隙及所述出风口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呈环状,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形成安装槽,所述冷却管及所述风冷组件均位于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的散热片,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位于所述冷却管远离所述下壳体底壁的一侧,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冷却管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之间。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的底端连接于所述下壳体底壁上,所述导流件的顶端具有台阶结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置于所述台阶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与所述下壳体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及所述导流孔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沿所述上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下壳体底壁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导流孔沿所述导流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出风口分为多个出风口组,多个所述出风口组沿所述下壳体底壁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出风口组中的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下壳体底壁的径向排布,且每个所述出风口组中的多个所述出风口的面积沿预设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下壳体底壁的中心指向边缘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冷却泵,所述冷却管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冷却泵以形成冷却环路。
本发明提供的无线充电座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壳体组件内设有导流件,使得无线充电模组与壳体组件的顶壁之间的空隙、无线充电模组上的通孔及出风口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导流件与壳体组件侧壁之间的空隙、导流件上的导流孔及出风口形成第二气流通道,使得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在风冷组件的抽吸下能够分两路并分别由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流出,使得壳体组件内的热量能够通过两个通道传出,具有较快的传出效率,不会影响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效率,且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4所示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5所示的B位置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组件、冷却管及导流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件与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1、壳体组件;11、上壳体;12、下壳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导流件;21、导流孔;22、台阶结构;23、开口;3、无线充电模组;31、软磁屏蔽件;32、PCB;301、通孔;4、液冷组件;41、冷却管;42、冷却泵;43、安装盒;5、风冷组件;6、散热片;7、防滑支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座,用于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好的散热效果。
如图1至图10所示,该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组件1、导流件2、无线充电模组3及风冷组件5。
其中,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1的顶端具有进风口101,壳体组件1的底壁具有出风口102,且壳体组件1具有容置腔。如图3所示,导流件2设置于壳体组件1的容置腔内,且导流件2上设有导流孔21。无线充电模组3也设置于壳体组件1的容置腔内,且无线充电模组3的中部具有通孔301。风冷组件5安装于壳体组件1的底壁,用于抽吸壳体组件1内的流体。示例地,本实施例中的风冷组件5为离心风扇。
并且,如图10所示,无线充电模组3与壳体组件1顶壁之间的空隙、无线充电模组3的通孔301及出风口102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导流件2与壳体组件1侧壁之间的空隙、导流件2上的导流孔21、无线充电模组3与壳体组件1底壁之间的空隙及出风口102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由进风口101进入的气流,在风冷组件5的抽吸下,一部分经第一气流通道流出,以带走无线充电模组3顶部的热量,另一部分经第二气流通道流出,以带走无线充电模组3底部的热量。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流体流动的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中,壳体组件1内设有导流件2,使得无线充电模组3与壳体组件1的顶壁之间的空隙、无线充电模组3上的通孔301及出风口102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导流件2与壳体组件1侧壁之间的空隙、导流件2上的导流孔21及出风口102形成第二气流通道,使得由进风口101进入的气流在风冷组件5的抽吸下能够分两路并分别由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流出,使得壳体组件内的热量能够通过两个通道传出,具有较快的传出效率,不会影响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效率,且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和较好的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座的散热效率,如图3所示,无线充电座还包括液冷组件4。其中,液冷组件4包括设置于壳体组件1的容置腔内的冷却管41,冷却管41位于无线充电模组3的下方,并且,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冷却管41与壳体组件1底壁之间的空隙,也即是,经过导流孔21的流体先流经冷却管41与壳体组件1底壁之间的空隙,然后从出风口102流出。冷却管41用于对无线充电模组3进行降温。示例地,冷却管41中具有冷却液。
进一步地,液冷组件4还包括冷却泵42及安装盒43。其中,安装盒43安装在壳体组件1的侧壁上,冷却泵42固定于安装盒43内,冷却管41的两端穿过壳体组件1的侧壁并连接于冷却泵42,以形成冷却环路,冷却泵42为冷却管41中的冷却液提供动力。示例地,安装盒43上设有多个散热孔,以利于位于安装盒43内的冷却液散热。
可选地,如图7所示,风冷组件5位于壳体组件1内,且冷却管41绕设在风冷组件5外,也即是,冷却管41围绕风冷组件5设置,以便于风冷组件5对冷却管41的冷却。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壳体组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其中,进风口101设置于上壳体11的侧壁,出风口102设置于下壳体12的底壁,导流件2安装于下壳体12底壁的边缘,风冷组件5位于壳体组件1内并位于下壳体12底壁的中部,安装盒43安装在下壳体12的侧壁上。并且,无线充电模组3与上壳体11之间的空隙、通孔301及出风口102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导流件2与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的侧壁之间的空隙、导流孔21、冷却管41与下壳体12底壁之间的空隙及出风口102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导流件2呈环状,且导流件2与下壳体12的底壁形成安装槽,导流件2为安装槽的侧壁,下壳体12的底壁为安装槽的槽底,上述冷却管41及风冷组件5均位于安装槽中,也即是,导流件2绕设于风冷组件5及冷却管41外。可以理解的是,导流件2上可以设有开孔,该开孔用于供冷却管41的端部穿过,以使冷却管41能够与冷却泵42连接。示例地,本实施例中的导流件2呈圆环状。
进一步地,如图3或图6所示,无线充电座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槽中的散热片6。散热片6紧贴无线充电模组3设置,并用于吸收无线充电模组3的热量。示例地,无线充电模组3位于冷却管41远离下壳体12底壁的一侧,散热片6位于冷却管41与无线充电模组3之间,使得散热片6吸收无线充电模组3上的热量,冷却管41中的冷却液吸收散热片6上的热量。散热片6的设置能够快速地吸收无线充电模组3产生的热量。示例地,散热片6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导热硅胶,以能够具有较好的均热效果。
进一步地,散热片6上具有对应于无线充电模组3的第一通孔,使得流经无线充电模组3上通孔301的流体能经第一通孔流至出风口102,风冷组件5正对第一通孔设置,以使风冷组件5能顺利地抽吸第一气流通道中的流体。
如图5或图8所示,导流件2的底端连接于下壳体12底壁上,导流件2的顶端具有台阶结构22,无线充电模组3的边缘置于台阶结构22上,以通过台阶结构22进行支撑。具体地,无线充电模组3的端部及底部边缘抵接于台阶结构22,使得台阶结构22既能够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无线充电模组3,还能够在水平方向上支撑无线充电模组3。
进一步地,导流件2与下壳体12为一体结构,也即是,导流件2与下壳体12能够在一次制造工艺中形成,且导流件2与下壳体12的材料均为绝缘材料,如导流件2与下壳体12的材料均为塑料。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8,导流孔2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导流孔21沿导流件2的周向间隔设置,导流件2与下壳体12的侧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进风口101进入壳体组件1的流体,一部分能够在导流件2的导流下沿导流件2与下壳体12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动,进而从导流件2上不同位置处的导流孔21流入冷却管41与下壳体12的底壁之间,进而使得流体能够从多个方向与无线充电模组3接触。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和图9,进风口101、出风口102及导流孔21均设有多个。并且,多个进风口101沿上壳体11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便于从上壳体11的四周进风,可选地,多个进风口101可以均匀设置,以能够实现均匀进风。多个出风口102沿下壳体12底壁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多个出风口102均位于安装槽的槽底壁上,以便于壳体组件1内的流体能从多个出风口102中流出。
进一步地,多个出风口102分为多个出风口组,每个出风口组包括至少两个出风口102,多个出风口组沿下壳体12底壁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便于位于壳体组件1内不同位置处的流体能够由不同的出风口组流出,提高了流体流动的效率。
再进一步地,每个出风口组中的多个出风口102沿下壳体12底壁的径向排布,且每个出风口组中的多个出风口102的面积沿预设方向逐渐增大,预设方向为下壳体12底壁的中心指向边缘的方向,也即是,每个出风口组中的出风口102的出风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如图3所示,无线充电模组3包括软磁屏蔽件31、PCB 32及充电线圈,其中,充电线圈位于软磁屏蔽件31的上侧,软磁屏蔽件31位于PCB 32的上侧,散热片6固定在PCB 32的下侧。由于无线充电座的主要发热元件为充电线圈和PCB 32,并且,充电线圈与上壳体11之间的空隙,充电线圈、软磁屏蔽件31及PCB 32上的通孔301,以及出风口102形成第一气流通道,使得第一气流通道的气流主要对充电线圈进行吹冷风冷却;导流件2与壳体组件1侧壁之间的空隙,导流件2上的导流孔21,PCB 32与下壳体12之间的空隙及出风口102形成第二气流通道,使得第二气流通道主要对PCB 32进行吹冷风冷却,实现了两路冷风分别对充电线圈及PCB 32的冷却,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软磁屏蔽件31在无线充电中的作用为:为磁通量提供一条低阻抗通路,降低向外散发的磁力线,减少对周围金属物体的影响,防止产生涡流和信号干扰。示例地,软磁屏蔽件31可以为铁氧体或纳米晶。
可以理解的是,无线充电座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无线充电座上安装有电源输入接口,电源线插入该电源输入接口,以为无线充电座提供电能。示例地,如图8所示,导流件2的上端还设有开口23,以供电源输入接口穿过导流件2。
请参考图2,无线充电座还包括固定在下壳体12底壁外侧的防滑支撑垫7,防滑支撑垫7用于支撑壳体组件1,使得壳体组件1离放置面有一定距离,也即是,出风口102与放置面具有一定距离,进而保证气流的畅通性。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顶端具有进风口(101),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壁具有出风口(102),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
导流件(2),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且所述导流件(2)上设有导流孔(21),所述导流件(2)呈环状,且所述导流件(2)与所述下壳体(12)的底壁形成安装槽;
无线充电模组(3),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具有通孔(301);
风冷组件(5),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1)的底壁;
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与所述壳体组件(1)顶壁之间的空隙、所述通孔(301)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流件(2)与所述壳体组件(1)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导流孔(21)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由所述进风口(101)进入的气流,在所述风冷组件(5)的抽吸下,一部分经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流出,另一部分经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冷组件(4),所述液冷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的冷却管(41),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所述冷却管(41)与所述壳体组件(1)底壁之间的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1)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1)的侧壁,所述出风口(10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2)的底壁,所述导流件(2)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边缘,所述风冷组件(5)位于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中部,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与所述上壳体(11)之间的空隙、所述通孔(301)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述导流件(2)与所述上壳体(11)或所述下壳体(12)的侧壁之间的空隙、所述导流孔(21)、所述冷却管(41)与所述下壳体(12)底壁之间的空隙及所述出风口(102)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1)及所述风冷组件(5)均位于所述安装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的散热片(6),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位于所述冷却管(41)远离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一侧,所述散热片(6)位于所述冷却管(41)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2)的底端连接于所述下壳体(12)底壁上,所述导流件(2)的顶端具有台阶结构(22),所述无线充电模组(3)置于所述台阶结构(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2)与所述下壳体(12)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1)、所述出风口(102)及所述导流孔(21)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101)沿所述上壳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出风口(102)沿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导流孔(21)沿所述导流件(2)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口(102)分为多个出风口组,多个所述出风口组沿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出风口组中的多个所述出风口(102)沿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径向排布,且每个所述出风口组中的多个所述出风口(102)的面积沿预设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下壳体(12)底壁的中心指向边缘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组件(4)还包括冷却泵(42),所述冷却管(41)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冷却泵(42)以形成冷却环路。
CN202011599396.8A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无线充电座 Active CN112737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9396.8A CN112737135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无线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99396.8A CN112737135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无线充电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135A CN112737135A (zh) 2021-04-30
CN112737135B true CN112737135B (zh) 2023-10-13

Family

ID=7560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99396.8A Active CN112737135B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无线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37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42985B (zh) * 2022-12-15 2023-05-26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支架及交通工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8835B1 (ko) * 2016-03-23 2017-06-21 안기훈 무선충전장치
CN208401601U (zh) * 2018-07-27 2019-01-18 深圳市誉品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N208461522U (zh) * 2018-08-10 2019-0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和具有其的无线充电系统
CN208955716U (zh) * 2018-12-03 2019-06-07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
CN209627022U (zh) * 2019-04-19 2019-11-12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N211480950U (zh) * 2019-12-02 2020-09-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CN211908393U (zh) * 2020-01-14 2020-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8835B1 (ko) * 2016-03-23 2017-06-21 안기훈 무선충전장치
CN208401601U (zh) * 2018-07-27 2019-01-18 深圳市誉品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N208461522U (zh) * 2018-08-10 2019-0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装置和具有其的无线充电系统
CN208955716U (zh) * 2018-12-03 2019-06-07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
CN209627022U (zh) * 2019-04-19 2019-11-12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N211480950U (zh) * 2019-12-02 2020-09-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CN211908393U (zh) * 2020-01-14 2020-1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7135A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7152B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12737135B (zh) 一种无线充电座
CN211480950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11414059A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水冷散热装置
CN213818423U (zh) 电子设备及其散热装置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7447441U (zh) 烹饪电器
CN106060991B (zh) 电磁炉风道结构和电磁炉
JP2006120338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3916007A (zh) 一种用于熔炼炉的风冷散热系统
CN210937734U (zh) 一种集风冷和水冷一体的散热系统
CN21095156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19718970U (zh) 一种散热结构以及吹风筒
CN218569917U (zh) 一种无线充电模块
CN219305063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10605601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
CN218634648U (zh) 一种恒流高频高压电弧电源
CN21521412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和应用有该散热结构的风机系统
CN220156920U (zh) 一种数字处理模块的散热结构、超声主板及医疗设备
CN21817897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US20190149013A1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CN212057413U (zh) 电磁炉
CN213402789U (zh) 一种电源板盒及其烹饪器具
CN214381020U (zh) 一种手机散热机构及手机壳
CN111481063A (zh) 电磁感应饭煲及其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