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6135A - 衣物处理装置、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6135A
CN112726135A CN202011548519.5A CN202011548519A CN112726135A CN 112726135 A CN112726135 A CN 112726135A CN 202011548519 A CN202011548519 A CN 202011548519A CN 112726135 A CN112726135 A CN 112726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cale
cavity
water flow
scale inhib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485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6135B (zh
Inventor
陈小平
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mi Internet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485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61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6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6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6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6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07Arrangements of water soften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4Heat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以对衣物进行处理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箱体,用以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壳结构;加热元件,设置于箱体内,用以对水进行加热,形成洗涤桶内的热环境;至少一抑垢结构,所述抑垢结构内置有呈粒状的抑垢剂;所述抑垢结构设置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进入所述抑垢结构内的水流接触所述抑垢剂,以降低加热元件接触的水流中的结垢离子含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装置本体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设有至少一抑垢结构,降低加热元件接触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一定程度防止加热元件对水流加热过程中表面结水垢的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及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很多衣物处理装置会使用到水,在一些操作程序中会涉及加热,则会开启加热元件对水进行加热,而水在加热过程中会逐渐沉淀下水中的钙离子与镁离子,形成以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为主要成分的水垢。水垢沉积于加热元件表面,影响加热元件的加热性能,比如影响加热元件的加热速度及使加热元件加热不均匀,造成加热元件的清理难度或更换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装置本体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设有至少一抑垢结构,降低加热元件接触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一定程度防止加热元件对水流加热过程中表面结水垢的情况的发生。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以对衣物进行处理的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
箱体,用以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壳结构;
加热元件,设置于箱体内,用以对水进行加热,形成洗涤桶内的热环境;
至少一抑垢结构,所述抑垢结构内置有呈粒状的抑垢剂;
所述抑垢结构设置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进入所述抑垢结构内的水流接触所述抑垢剂,以降低加热元件接触的水流中的结垢离子含量。
优选地,与所述装置本体的进水部连通的箱体外水路上设有第一抑垢结构;所述第一抑垢结构包括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一抑垢剂的容器、止挡部;所述容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以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止挡部设有通道,以供水通过且阻挡第一抑垢剂随水流流出所述容器。
优选地,所述容器外壁设有至少一透明的可视部,以展示第一抑垢剂余量。
优选地,至少一抑垢结构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洗涤剂盒内的水路上。
优选地,所述洗涤剂盒的盒盖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设有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二抑垢剂的第二容腔;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洗涤剂盒的盒体的用以混合洗涤介质的腔体相连通,以形成所述洗涤剂盒内的水路。
优选地,所述盒盖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用以形成水流通道的第二出水口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呈花洒状。
优选地,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所述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容腔均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所述第二盖体覆盖局部或全部所述第二容腔。
优选地,所述装置本体的洗涤剂盒的排水口连通有第三抑垢结构;所述第三抑垢结构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三抑垢剂的第三容腔;
所述第三容腔设有盛放部,所述盛放部设有若干第四通孔,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所述第三抑垢剂随水流流出所述第三容腔外。
优选地,所述第三抑垢结构呈端盖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三容腔。
优选地,设有加热元件的加热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第三空腔内包括内置有呈粒状的第四抑垢剂的第四容腔、第三止挡部,以形成所述第四抑垢结构;
所述第三止挡部设有第一通道,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所述第四抑垢剂随水流流出所述第三空腔外;所述第四容腔设置于所述第三止挡部与所述进水管的第一进水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三空腔设有弯曲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三空腔底部。
优选地,设有加热元件的加热部用以盛放水的空间内设有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五抑垢剂的第五容腔、第五止挡部,以形成第五抑垢结构;
所述第五容腔与所述加热部空间内的水路连通;所述第五止挡部设有若干第五通孔,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所述第五抑垢剂随水流流出所述第五容腔。
优选地,所述第五抑垢结构设置于所述加热部用以盛放水的空间内底部。
优选地,所述抑垢结构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一所述抑垢结构设置于与箱体可拆卸的水路上。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启动衣物处理装置程序,向箱体内水路通入水流;
S12、水流进入设置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的抑垢结构内,水流中结垢离子与抑垢剂发生反应而消耗,以降低水流于加热元件表面结垢的量。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在通往加热元件的水路上设置抑垢结垢,通往加热元件的水路里的水流接触抑垢结垢内的抑垢剂,抑垢剂与水流中的结垢离子反应,消耗结垢离子,当水流流经加热元件加热,一定程度防止加热元件对水流加热过程中表面结水垢,进而一定程度保证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以保证加热元件的加热性能。
在一优选方案中,在装置本体进水部连通的箱体外水路上设置第一抑垢结垢,降低进入装置本体内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进而降低加热元件接触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一定程度防止加热元件对水流加热过程中表面结水垢的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地,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外壁设有可视部,通过可视部获得容器内第一抑垢剂余量,以便及时更换容器或及时向容器内补充第一抑垢剂,以保证持续地对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中的水进行抑垢处理。进一步地,容器包括第一器体、第二器体,且第一器体、第二器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容器的装配同时便于向容器内补充第一抑垢剂。
在一优选方案中,装置本体还设有第二抑垢结构,第二抑垢结构设置于洗涤剂盒的水路上,降低洗涤剂盒导出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进一步地,第二抑垢结构设置于洗涤剂盒的盒盖内,盒盖结构紧凑,易装配。
在一优选方案中,装置本体还设有第三抑垢结构,第三抑垢结构设置于洗涤剂盒的排水口处,降低洗涤剂盒排除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
在一优选方案中,装置本体还设有第四抑垢结构,第四抑垢结构为加热部的进水管,以降低通入加热部内盛放水的空间内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
在一优选方案中,装置本体还设有第五抑垢结构,第五抑垢结构设置于加热部盛放水的空间内,以降低加热部盛放水的空间内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
在一优选方案中,所述抑垢结构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一所述抑垢结构设置于与箱体可拆卸的水路上。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抑垢结构,以保证对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中的水流的抑垢效果;且当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设有的抑垢结构内的抑垢剂逐渐消耗完,拆下设置于与箱体可拆卸的水路上的抑垢结构,更换成新的抑垢结构或向抑垢结构内补充抑垢剂,进而使得衣物处理装置保持对通向加热元件的水流的持续地抑垢作用,以保证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通过装置本体设有的至少一抑垢结构降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中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一定程度防止加热元件对水流加热过程中表面结水垢的情况的发生。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一些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盒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盒盖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洗涤剂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一;
图10为本发明的洗涤剂盒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洗涤剂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二;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三抑垢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洗涤剂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进水管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进水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防结垢方法的流程图。
10、容器;11、可视部;12、第一容腔;13、第一进水口;14、第一出水口;15、第一器体;16、第二器体;17、第一连接部;18、第二连接部;19、滤袋;
20、洗涤剂盒;21、盒盖;211、第一盖体;2111、第二出水口;2112、第一水槽;2113、第一围壁;212、第二盖体;2121、第二进水口;2122、第二水槽;2123、第一凹槽;21231、第二凹槽;2124、第二围壁;213、第二容腔;2131、第一缺口;2132、第二缺口;2141、第一管道;2142、第二管道;2151、第一弯折部;2152、第二弯折部;216、固定部;217、连接部;2171、卡接缺口;22、盒体;221、料槽;23、固定座;231、第二空腔;232、排水口;233、卡接凸起;24、水管;
30、第三抑垢结构;31、第三容腔;311、盛放部;
40、进水管;41、第四容腔;42、第三止挡部;43、第三进水口;44、出水口;
51、第一抑垢剂;52、第二抑垢剂;53、第三抑垢剂;54、第四抑垢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以对衣物进行处理的装置本体,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对衣物处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洗涤、脱水、烘干、蒸汽杀菌或除皱,在烘干、蒸汽杀菌或除皱等需要对水进行加热的操作程序中,需开启加热元件;装置本体包括:
箱体,用以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壳结构,箱体用以放置于地面上,保护内部各器件,提供美观性及防尘防水性能;
加热元件,设置于箱体内,用以对水进行加热,向用以盛放衣物的洗涤桶提供热水或蒸汽,形成洗涤桶内的热环境;
至少一抑垢结构,抑垢结构内置有呈粒状的抑垢剂;
抑垢结构设置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进入抑垢结构内的水流接触抑垢剂,以降低加热元件接触的水流中的结垢离子含量。
结垢离子表示经加热后易形成水垢的金属离子,包括但不限于钙离子、镁离子易结垢的金属离子。
抑垢剂对水进行抑垢的原理包括螯合作用、吸附与分散作用、晶格畸变作用。其中,当抑垢剂起螯合作用时,抑垢剂与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金属离子络合成稳定的水溶性螯合物,反应物溶解于水中,降低水中游离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金属离子的浓度,进而降低析出的碳酸钙或碳酸镁等沉淀的量;当抑垢剂起吸附与分散作用,抑垢剂为阴离子有机化合物,吸附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离子或水中已形成的碳酸钙、碳酸镁分子等水垢分子后形成可溶物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当抑垢剂起晶格畸变作用,抑垢剂分子吸附在水垢形成过程中的晶体活性生长点的晶格点针上,使水垢晶体不能按照晶格排列正常生产,使水垢晶体发生畸变,进而使水垢晶体的内部应力增大导致水垢晶体破裂,从而防止微晶沉积成垢,实现抑垢,以降低水经加热元件加热过程中形成碳酸钙或碳酸镁等水垢沉淀的概率。应当理解,碳酸镁为微溶物,加热易与水反应生更稳定的氢氧化镁沉淀,降低碳酸镁含量即表示降低氢氧化镁沉淀的含量。进一步地,抑垢剂为硅磷晶球状抑垢剂。
在一实施例中,抑垢剂为球状或块状,当抑垢剂为球状,抑垢剂的直径为2mm~30mm;当抑垢剂为块状,抑垢剂最大的外接圆直径为2mm~30mm。抑垢剂可直接放置于抑垢结构内;或先将抑垢剂放入滤袋内再放入抑垢结构内,滤袋可透过水且阻挡抑垢剂穿过滤袋。
在一实施例中,装置本体设有进水部,进水部设置于箱体上,用以连通箱体外水路与箱体内水路。与装置本体的进水部连通的箱体外水路上设有第一抑垢结构;如图1、图2所示,第一抑垢结构包括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一抑垢剂51的容器10、止挡部;容器10设有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以形成水流通道,使水流通过容器10;止挡部设有通道,以供水通过且阻挡第一抑垢剂51随水流流出容器10。导入容器10内的水流,接触容器10内置的第一抑垢剂51并发生反应,以降低注入衣物处理装置内水中的结垢离子含量。在一实施例中,容器10两端分别于箱体外的进水阀、箱体上的水流入口连通。进一步地,用以与容器10相连通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水流入口设置于洗涤剂盒上,以向洗涤剂盒导入降低了结垢离子含量的水流。具体地,容器10设有用以容纳第一抑垢剂51的第一容腔12;第一容腔12分别与箱体外进水阀或水路管道、衣物处理装置水流入口相连通。导入第一容腔12内的水流,以接触位于第一容腔12内的第一抑垢剂51,以降低注入衣物处理装置内的水中的结垢离子含量。在一实施例中,容器10设置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箱体上,即容器10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箱体上。因通向加热元件的水中结垢离子含量降低,水受热后在加热元件表面形成的水垢的量也得以降低,以保证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以免加热元件因水垢而影响加热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图4所示,容器10外壁设有至少一透明的可视部11,以展示第一抑垢剂51余量,通过可视部11获取第一抑垢剂51与水反应后余量。进一步地,可视部11整体呈透明状,可供用户容器10的任意角度透过可视部11查看容器10内第一抑垢剂51消耗状况,以便及时更换容器10或向容器10内补充第一抑垢剂51,对容器10的安装角度要求低,任意安装角度均可查看到容器10内的第一抑垢剂51余量情况,容器10安装快捷。进一步地,根据用户需求,可视部11横向设置或纵向设置,以展示容器10内不同方向分布的第一抑垢剂51的消耗状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抑垢结构的可视部11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以分布于容器10表面的不同部位,以便获取容器10内不同部位内第一抑垢剂51的消耗状况。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10仅有可视部11呈透明状,可视部11分布于容器10的至少两不同方向的纵截面轮廓上,以降低容器10的装配精确度要求。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容器10为长方体,可视部11分布于容器10的至少两侧面,安装容器10时,将容器10设有可视部11的至少一侧表面朝向用户即可,降低容器10的装配精确度要求。进一步地,容器10两侧表面上的可视部11均朝向用户,以将容器10内置的第一抑垢剂51多部位化展示。进一步地,可视部11数目为至少两个,分别分布于容器10的不同侧的表面,安装容器10时,将容器10设有可视部11的至少一侧表面朝向用户即可,降低容器10的装配精确度要求;同时,便于不同表面的可视部11位置的布局。进一步地,可视部11的数目为四个,分别分布于容器10的四个侧面。在又一实施例中,容器10为圆柱体,可视部11分布于容器10的至少两不同方向的纵截面轮廓上,且至少两不同方向的纵截面夹角为80°~100°,以降低圆柱体形的容器10的装配精确度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可视部11靠近于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3或第一出水口14,以获取第一进水口13或第一出水口14位置的第一抑垢剂51余量状况。进一步地,至少两可视部11分别靠近于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以便获取容器10内位置相距较远的两个部位的第一抑垢剂51的余量状况。因水流自容器10内流过时,水流对第一抑垢剂51施加了沿水流流动方向的作用,会导致第一抑垢剂51向容器10的第一出水口14靠近,通过分别靠近于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的至少两可视部11获取容器10内第一抑垢剂51余量,提高第一抑垢剂51余量判断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可视部11的数目为四个,两个可视部11设置于容器10靠近第一出水口14的一端的两侧表面,两个可视部11设置于容器10靠近第一进水口13的一端的两侧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止挡部为设有若干通孔的板状结构或滤网结构,设置于容器10内,进一步地,止挡部设置于第一容腔12的一侧,以阻挡第一抑垢剂51随水流流出第一容腔12。在又一实施例中,止挡部为设有若干通孔的板状结构或滤网结构,止挡部设置于容器10与衣物处理装置的水流入口相连通的端口处,以阻挡第一抑垢剂51随水流流出容器10而流入衣物处理装置水流入口内。在又一实施例中,容器10的第一出水口14的口径小于第一抑垢剂51颗粒的粒径,以形成止挡部;当第一抑垢剂51颗粒为不规则外轮廓时,则容器10的第一出水口14的口径小于第一抑垢剂51颗粒最大外接圆的直径;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水流通过容器10的流速,第一抑垢剂51颗粒粒径较大,第一出水口14内轮廓不会过小而影响水流流速。进一步地,随着第一抑垢剂51的消耗,第一抑垢剂51尺寸逐渐变小,为了防止变小后的第一抑垢剂51阻塞止挡部的通道,则止挡部的通道为若干通孔,第一抑垢剂51的颗粒的数量少于止挡部的通孔的数量,以保证当所有变小后的第一抑垢剂51颗粒堵塞止挡部的相应通孔,止挡部仍有部分通孔未被堵塞,以供水流通过。进一步地,第一抑垢剂51颗粒的数量为止挡部的通孔数量的一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止挡部包括设置于容器10的第一出水口14处的第一止挡部(图中未示出),第一止挡部设有若干第一通孔,用以阻挡第一抑垢剂51随水流流出容器1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3位于容器10的第一出水口14上方,当向第一容腔12内导入水流时,水流对位于第一容腔12内的第一抑垢剂51施加朝向第一出水口14方向的作用力,使第一抑垢剂51远离第一进水口13,此时第一容腔12内的第一抑垢剂51不会自第一进水口13移动出容器10外。当停止向第一容腔12内导入水流时,第一容腔12内的第一抑垢剂51堆积于第一出水口14处设置的第一止挡部处。在又一实施例中,容器的10的第一进水口13位于容器10的第一出水口14下方,当停止向第一容腔12内导入水流时,第一容腔12内的第一抑垢剂51存在自第一容腔12内移动出容器10外的可能性,进一步地,止挡部包括设置于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3处的第二止挡部(图中未示出),第二止挡部设有若干第二通孔,以进一步地保证第一抑垢剂51能够存储于容器10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10包括第一器体15、第二器体16;第一器体15、第二器体16均为中空结构;第一器体15、第二器体16可拆卸连接以形成用以容纳第一抑垢剂51的第一容腔12。第一器体15、第二器体16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第一抑垢剂51填入容器10的第一容腔内,便于容器10的装配。当用户通过可视部11获知容器10内置的第一抑垢剂51余量不足,可拆下容器10后,拆开第一器体15、第二器体16以及时补充第一抑垢剂51,便于第一抑垢剂51装填。
进一步地,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分别设置于第一器体15、第二器体16上。进一步地,第一器体15与第二器体16外轮廓形状及大小相同或相近,以便于加工。进一步地,第一器体15与第二器体16重量相同,以免容器10不同部位重量相差过大而不便于容器10的安放。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第一器体15与第二器体16的连接方式包括螺纹连接、卡扣连接,以便于装配第一器体15与第二器体16。进一步地,容器10外轮廓呈圆柱形或长方形或梯形。当容器10为长方形或梯形时,第一器体15与第二器体16的螺纹连接可通过设置设有螺纹的环形连接部进行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10两端分别设有的连接部,用以连通于箱体外水路上。具体地,连接部包括与第一进水口13相连通的第一连接部17、与第一出水口14相连通的第二连接部18。第一连接部17中空区域、第二连接部18中空区域与水流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大小均小于第一容腔12与水流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截面的大小,以降低水流进入第一容腔12内的流速及降低第一容腔12内水流流出第一容腔12的流速,以增加水流在第一容腔12内的停留时间,使得水流与第一抑垢剂51充分接触,提高抑垢效果,以进一步地降低自第一出水口14排出的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结垢离子的含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10设有的用以容纳第一抑垢剂51的第一容腔12内轮廓沿水流流动方向呈长形状,以延长水流通过第一容腔12的时间,以使得水流与第一抑垢剂51充分接触,提高抑垢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适当减少第一抑垢剂51颗粒数目,第一抑垢剂51用滤袋19包裹后放入第一容腔12内;进一步地,第一抑垢剂51分成若干份,分别用滤袋19包裹。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抑垢剂51均分成三份,分别用一滤袋19包裹后放入第一容腔12,以进一步地保证逐渐消耗的第一抑垢剂51不会堵塞止挡部的通孔。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剂51用滤袋19包裹,则容器10无需设置止挡部,通过限定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2、第一出水口13的尺寸以保证第一抑垢剂51消耗完后滤袋19也不会跑出第一容腔1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2设有内螺牙,第一出水口13设有外螺牙,进一步地,内螺牙、外螺牙均为G3/4〞螺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抑垢结构的容器10的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位置相对,分别位于容器10的两相对端,容器10结构简单、美观。将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设置于容器10的两相对端,进入第一容腔12内的水需从第一容腔12的一端流向另一相对端,以保证水流通过所有第一抑垢剂颗粒。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抑垢结构设置于装置本体的洗涤剂盒20内的水路上。衣物处理装置开启衣物处理程序时,箱体外的水先进入洗涤剂盒20内以混合洗涤剂盒20内的洗涤介质,在洗涤剂盒20内的水路上设置抑垢结构,以降低洗涤剂盒20排出的水流中的结垢离子含量。洗涤剂盒20导出的水流通向加热元件,水受热后在加热元件表面形成的水垢的量也得以降低,以保证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以免加热元件因水垢而影响加热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8、图9所示,装置本体的洗涤剂盒20的盒盖21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设有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二抑垢剂52的第二容腔213,以形成第二抑垢结构,用以降低洗涤剂盒20导出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第二容腔213设有用以通过水且阻挡第二抑垢剂52移动的侧壁结构,水流通道与洗涤剂盒20的盒体22的用以混合洗涤介质的腔体相连通,以形成洗涤剂盒20内的水路。水进入水流通道内,流入第二容腔213内,接触第二抑垢剂52,以降低注入盒体22腔体前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即降低注入至盒体22腔体内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最终通向加热元件与加热元件接触。水流通道两端分别连通有用以向水流通道内通入水的第二进水口2121、用以将水流通道内的水排出的第二出水口211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容腔213即为水流通道,第二容腔213分别与第二进水口2121、第二出水口2111相连通。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容腔213位于水流通道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抑垢剂52可直接放置于第二容腔213内;或先将第二抑垢剂52放入镂空的包容物内再放入第二容腔内,镂空的包容物可透过水且阻挡第二抑垢剂52穿过镂空的包容物,以防止第二抑垢剂52自第二进水口2121和/或第二出水口2111跑出。
应当理解,为了使水能够通过水流通道,如图6所示,盒盖21内的水流通道中的第二容腔213设有供水流入的第一缺口2131、供水流出的第二缺口2132;进一步地,为了使进入第二容腔213内的水充分接触第二容腔213内的第二抑垢剂52,则第一缺口2131、第二缺口2132分别设置于第二容腔213两相对端处或邻近处。进一步地,第一缺口2131、第二缺口2132位于第二容腔213纵向两相对端处或邻近处,以延长水在第二容腔213内停留的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盒盖21内的水流通道设有管道;第二容腔213至少一端与一管道相连通。通过管道与第二容腔213相连通形成水流通道,延长水流通道的长度,以延长水流在水流通道内的时间,一定程度控制水在水流通道内流动的速度,使位于第二容腔213内的水能够与第二抑垢剂52充分接触,充分的除去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离子,以提高抑垢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6、图7、图8所示,盒盖21内的管道包括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第二容腔213分别与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相连通,以延长水流通道的长度。第一管道2141与第二进水口2121通过相连通,第二管道2142与第二出水口2111相连通。第二容腔213与第一管道2141通过第一缺口2131相连通,第二容腔213与第二管道2142通过第二缺口2132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盒盖21内的管道与水流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截面面积小于盒盖21内的第二容腔213与水流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截面面积。满足第二容腔213具有包容需求量的第二抑垢剂52的同时,通过限定管道与水流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截面面积来限制水流流入第二容腔213及流出第二容腔213时的流速,使水流堆积于第二容腔213内来回流动,使第二容腔213内的水流与第二抑垢剂52充分接触,延长水流在第二容腔213内停留时间,提高抑垢效果。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盒盖21内的管道宽度小于第二容腔213宽度。具体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的宽度均小于第二容腔213宽度。水管24内的水自第二进水口2121进入第一管道2141内,再进入第二容腔213内,由于第一管道2141的宽度小于第二容腔213的宽度,单位时间内自第一管道2141进入第二容腔213内水的量不会过多,进而施加于第二容腔213内水上的推力相对减弱,使得位于第二容腔213内的水不会过快通过第二抑垢剂52后自第二缺口2132排出,即使得第二容腔213内的水与第二抑垢剂52能够充分接触以进行抑垢。由于第二管道2142的宽度小于第二容腔213的宽度,自第二容腔213排出至第二管道2142内的水的流速不会过快,进一步地延长水在第二容腔213内的停留时间,提高抑垢效果。通过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合理控制水流进入第二容腔内的流速或水流流出第二容腔的流速。在又一实施例中,管道高度小于第二容腔213高度。具体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的高度均小于第二容腔213高度,同样可限制水流流入第二容腔213及流出第二容腔213时的流速。在又一实施例中,管道宽度小于第二容腔213宽度,且管道高度小于第二容腔213高度。具体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的宽度均小于第二容腔213宽度,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的高度均小于第二容腔213高度,以进一步地限制水流流入第二容腔213及流出第二容腔213时的流速。
在一实施例中,盒盖21内的水流通道呈弯曲状,以延长水流通道长度的同时避免导致盒盖长度过大,使得盒盖结构紧凑的同时保证抑垢效果。进一步地,水流通道局部或完全呈“S”形。
如图5、图6、图7所示,盒盖21内的水流通道局部呈“S”形,以延长水流通道长度的同时避免盒盖21长度过大,而导致洗涤剂盒20尺寸不合理,不利于洗涤剂盒20的安装。进一步地,水流通道高度不高,以降低盒盖21的厚度,通过延长水流通道的长度,以使第二抑垢剂52能够与水流充分接触,使得盒盖结构紧凑的同时保证足够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盒盖21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用以形成水流通道的第二出水口2111且第二出水口2111呈花洒状。第三通孔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或方形。若干第三通孔的设置,以使水流流出水流通道内的水流能够及时通过若干第三通孔排出至盒体22的腔体内,同时通过限定第三通孔的数目或孔径来控制水流排出的速度,根据需求控制第二出水口2111的出水量,以保证盒盖21具有一定的排水速度的同时不会排水过快,以免减少第二容腔213内的水与第二抑垢剂的接触时间。此外,若干第三通孔形成呈花洒状的第二出水口2111,水流通道内经过第二抑垢剂52净化后的水自第二出水口2111排入盒体22的腔体时,水流均匀洒入盒体22的腔体内,保证水流排出的量的同时降低水流冲击于料槽221壁上的力,进入盒体22的腔体内的水流能够充分混合盒体22的腔体内的洗涤介质,使洗涤介质能够充分溶于水中,以免洗涤介质溶解不完全而进入内筒内积留在衣物上,导致衣物清洗不干净。
在一实施例中,盒盖21内的水流通道一端的至少一侧壁穿插于盒盖21设有的用以形成第二出水口2111的若干第三通孔间。进一步地,水流通道的一端的两侧壁均穿插于盒盖21设有的用以形成第二出水口2111的若干第三通孔间。若干第三通孔分布于水流通道一端的内部及外壁外,水流通道中的水流至靠近第二出水口2111时,部分水流接触分布于水流通道一端侧壁结构内的第三通孔并通过相应的第三通孔后流入盒体22的腔体内;部分水流流出水流通道的侧壁结构外,接触水流通道的侧壁结构外的第三通孔,并通过相应的第三通孔后流入盒体22的腔体内。由于水流通道靠近第二出水口2111的一端的侧壁结构内的管路宽度较小,一部分水流通过位于水流通道侧壁结构内的第三通孔流出,起到分流的作用,以免水流流出水流通道的侧壁结构时流动过急而不利于排水。此外,在满足第三通孔的数目的同时合理安排若干第三通孔的分布位置,以免若干第三通孔占用水流通道侧壁结构外的面积过大而造成盒盖21尺寸的增加。
进一步地,盒盖21内的水流通道靠近第二出水口2111的一端的至少一侧壁弯折形成弯折部,以引导水流通道内的水通过盒盖21设有的用以形成第二出水口2111的若干第三通孔。进一步地,水流通道靠近第二出水口2111的一端的两侧壁分别弯折形成一弯折部,弯折部的外壁起到引流作用,弯折部穿插于位于盒盖21设有的用以形成第二出水口2111的若干第三通孔间,弯折部引导流出水流通道的水流通过相应位置的若干第三通孔并通过第三通孔排出至腔体内,以使水流能稳定的通过若干第三通孔排出。进一步地,弯折部与水流通道靠近第二出水口2111的一端侧壁的外壁形成“U”型结构,延长弯折部长度的同时合理设计弯折部的位置,避免造成盒盖21尺寸的增加。
在一实施例中,盒盖21的第二容腔213内的第二抑垢剂52颗粒较大,无法通过第一缺口2131和/或第二缺口2132,以防止第二容腔213内的第二抑垢剂52流出第二容腔213外。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抑垢剂52先放入一具有滤水功能的滤网后再放入第二容腔213内,也可防止第二抑垢剂52流出第二容腔213外。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缺口2131、第二缺口2132分别设有用以阻挡第二抑垢剂52的过滤部(图中未示出)。过滤部的设置,防止第二抑垢剂52流出第二容腔213外,且对第二抑垢剂52的颗粒大小或储存方式都无限定,仅需控制过滤部的滤孔大小小于第二抑垢剂52的颗粒大小即可。进一步地,第一缺口2131和/或第二缺口2132的过滤部滤孔孔径大小与第二抑垢剂52最大外接圆孔径大小比例为(1:5)~(1:10),以保证第一缺口2131和/或第二缺口2132的过滤部对固体状第二抑垢剂52的阻挡作用。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变小后的第二抑垢剂52阻塞第一缺口2131和/或第二缺口2132的过滤部,则第二抑垢剂52的颗粒的数量少于第一缺口2131或第二缺口2132的过滤部滤孔的数量,以保证当所有变小后的第二抑垢剂52颗粒堵塞第一缺口2131或第二缺口2132过滤部的相应滤孔后,第一缺口2131或第二缺口2132的过滤部仍有部分滤孔未被堵塞,以供水流通过。进一步地,第二抑垢剂52颗粒的数量为第一缺口2131或第二缺口2132过滤部的滤孔数量的一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盒盖21与洗涤剂盒20的用以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内的固定座23相卡接,以形成用以容纳盒体22的空间。固定座23与盒盖21均位于衣物处理装置箱体内,固定不动,需要投放洗涤介质时,抽拉出盒体22即可。在一实施例中,固定座23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箱体内,盒盖21卡接于固定座23上,进而固定于盒盖21上。在又一实施例中,盒盖21设有固定部216,固定部设有安装孔,用以固定安装于衣物处理装置箱体内。
进一步地,如图5、图9所示,盒盖21两侧设有卡接缺口2171,固定座23两侧设有卡接凸起233,卡接凸起233卡入卡接缺口2171内,以使盒盖21与固定座23相卡接。进一步地,盒盖21两侧朝向固定座23延伸形成连接部217,卡接缺口2171设置于连接部217上;盒盖21两侧的连接部217抵接于固定座23两侧外壁上,以提高盒盖21与固定座23之间固定牢固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9所示,盒盖21包括第一盖体211、第二盖体212;水流通道、第二容腔213均位于第一盖体211上;第二盖体212覆盖局部或全部第二容腔213。装配盒盖21时,将第二抑垢剂52放入第二容腔213内后,再将第二盖体212覆盖于第二容腔213上以密封住第二容腔213,便于装配时第二抑垢剂52的投料。在一实施例中,水流通道的第二进水口2121设置于第一盖体211上。在又一实施例中,水流通道的第二进水口2121设置于第二盖体212上,第二进水口2121与设置于第一盖体211上的水流通道相连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211与固定座23相卡接。
进一步地,盒盖21内的水流通道设置于第一盖体211与第二盖体212形成的第一空腔内。第一盖体211朝向第二盖体212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围壁2113,第二盖体212朝向第一盖体211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围壁2124;第一围壁2113与第二围壁2124相抵接,以形成第一空腔。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8所示,盒盖21的第一盖体211朝向第二盖体212的一侧凸设有第一水槽2112,第二盖体212朝向第一盖体211的一侧凸设有第二水槽2122;第一水槽2112与第二水槽2122相对并相抵接形成水流通道的侧壁结构,即第一水槽2112的两侧壁分别与第二水槽2122的两侧壁相抵接。进一步地,第一水槽2112的局部部位与第二水槽2122位置相对应的局部部位相抵接形成第二容腔213的侧壁结构。在又一实施例中,盒盖21的水流通道设置于第一盖体211上,水流通道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以形成半封闭管路,水流进入水流通道后被限制于水流通道内,直至流出水流通道。在一实施例中,盒盖21的水流通道包括第二容腔213、第一管道2141、第二管道2142,则第一水槽2112、第二水槽2122相抵接形成了由第一管道2141、第二容腔213、第二管道2142依次设置形成的水流通道。
进一步地,如图6、图7、图8所示,盒盖21的第一水槽2112靠近第二出水口2111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2151,第二水槽2122靠近第二出水口2111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2152,第一弯折部2151与第二弯折部2152相对并相抵接,形成水流通道的弯折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盒盖21的第二盖体212与第二容腔213位置相对应的部位内凹形成第一凹槽2123,第一凹槽2123形成第二容腔213的内壁结构,以增大第二容腔213的空间,用以容纳部分第二抑垢剂52。进一步地,第一凹槽2123外轮廓与第二容腔213外轮廓大小一致,第一凹槽2123内凹形成第二凹槽21231,以进一步地增大第二容腔213的空间。此外,第一凹槽2123、第二凹槽21231的设置,增大了第二容腔213的纵向空间,并未影响第二容腔213的横向空间,有利于盒盖21的小型化。
在一实施例中,盒体22设有用以盛放洗涤介质的储存腔,储存腔与盒体22的用以混合洗涤介质的腔体单向连通,以自动向腔体内投放洗涤介质,水进入盒体22腔体内后以混合洗涤介质。在又一实施例中,盒体22设有料槽221,盒体22为抽屉盒,打开盒体22,以手动向料槽221内加入洗涤介质。
具体地,将洗涤介质放入盒体22的料槽221内后,启动相关衣物处理模式,水流进入盒盖21内的水流通道中,流入第二容腔213内,接触位于第二容腔213内的第二抑垢剂52,经过第二抑垢剂52的抑垢作用,降低水流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离子含量,流出至盒体22的料槽221内,混合料槽221内的洗涤介质后,通向加热元件并与加热元件接触或无加热操作时直接通入洗涤桶内。当用户选择的衣物处理模式中需要加热,加热元件对经过第二抑垢剂52抑垢后的水流进行加热,因水流中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离子含量少,加热过程中形成水垢的量也很少,一定程度降低水流在加热元件表面形成水垢的量。
在一实施例中,洗涤剂盒20还包括用以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内的固定座23;固定座23内凹形成的第二空腔231。盒体22位于第二空腔231内,盒体22两侧滑动连接于第二空腔231内,以使盒体22形成抽屉结构,以便于抽拉出盒体22以进行洗涤介质的投放。
在一实施例中,水流先进入盒体22内后再通入盒盖21的水流通道内。在又一实施例中,水流通道的第二进水口2121形成盒盖21的水流入口。即洗涤剂盒20的水流入口设置于盒盖21上,当衣物处理装置开启时,外部的水先进图盒盖21的水流通道内,经过水质净化后再通入盒体22内,水流路径简单、加快衣物处理时间。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固定座23设有排水口232,排水口232与衣物处理装置内水路连通。料槽221内混合了洗涤介质的水流自料槽221的开口处至第二空腔231内后,自排水口232排出至与排水口232相连通的水路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装置本体的洗涤剂盒20的排水口232连通有第三抑垢结构30;第三抑垢结构30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三抑垢剂53的第三容腔31;
第三容腔31设有盛放部311,如图12所示,盛放部311设有若干第四通孔,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第三抑垢剂53随水流流出第三容腔31外。衣物处理装置开启洗涤时,水进入洗涤剂盒20,混合洗涤剂盒20内的洗涤介质(当洗涤剂盒20内盛放有洗涤介质时)后洗涤剂盒20的水自排水口232的水排入第三容腔31内,接触第三容腔31内的第三抑垢剂53,经第三抑垢剂53抑垢,以降低流经洗涤剂盒20中用以混合洗涤介质的腔体的洗涤水中的结垢离子含量,即降低洗涤剂盒10输出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因通向加热元件的水中结垢离子含量降低,水受热后在加热元件表面形成的水垢的量也得以降低,以保证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以免加热元件因水垢而影响加热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盛放部311的第四通孔孔径大小与第三抑垢剂53最大外接圆孔径大小比例为(1:5)~(1:10),以保证盛放部311对固体状第三抑垢剂53的阻挡作用。随着第三抑垢剂53的消耗,第三抑垢剂53尺寸逐渐变小,为了防止变小后的第三抑垢剂53阻塞盛放部311,则第三抑垢剂53的颗粒的数量少于盛放部311第四通孔的数量,以保证当所有变小后的第三抑垢剂53颗粒堵塞盛放部311的相应第四通孔后,盛放部311仍有部分第四通孔未被堵塞,以供水流通过。进一步地,第三抑垢剂53颗粒的数量为盛放部311的第四通孔数量的一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抑垢结构30两端均为开口,第三抑垢结构30远离洗涤剂盒20的排水口232的开口端设有滤网,以形成所述盛放部311。
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图12所示,第三抑垢结构30呈端盖结构,以形成第三容腔31。进一步地,呈端盖结构的第三抑垢结构30设置于排水口232内,隐藏设置,美观,且不影响排水口232与其他管路的连接。第三抑垢结构30的外轮廓呈圆柱形或方块形,朝向排水口232的一端开口,以形成第三抑垢结构30的进水口,排水口232排出的水自第三抑垢结构30的开口端进入第三容腔31内,以接触第三容腔31内的第三抑垢剂。在一实施例中,端盖结构远离排水口23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过滤孔,设有若干过滤孔的内壁结构形成所述盛放部311,第三抑垢剂53位于端盖结构形成的第三容腔31内,水流进入第三容腔31内后,先经过第三抑垢剂53以与第三抑垢剂53接触实现抑垢后,通过盛放部311的过滤孔排出至第三抑垢结构30外。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抑垢结构30的第三容腔31内轮廓沿远离排水口232方向逐渐收窄(图中未示出)。第三容腔31内轮廓逐渐收窄的结构对水流起到限流的作用,洗涤剂盒20内的水自排水口232进入第三容腔31后,水流逐渐汇聚,一定程度地降低水流流速,延长了水流停留在第三容腔31内的时间,延长水与第三容腔31内的第三抑垢剂53的接触时间,水与第三抑垢剂53充分接触,提高水中除去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离子的含量,即提高了抑垢效果,水的净化度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图13所示,第三抑垢结构30的第三容腔31位于洗涤剂盒20的下方,第三容腔31内轮廓呈漏斗状,漏斗状内轮廓收窄结构规则,水流进入漏斗状第三容腔31内后,随着水流自第三容腔31漏斗状内轮廓底部的出口流出时,水流流动呈漩涡状,水流流动时产生离心力,以进一步地使水流与第三抑垢剂53充分接触,提高抑垢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抑垢结构30的第三容腔31内壁设有第一阻流部(图中未示出),以阻挡水流,限制水流通过第三容腔31的流速,提高水流与第三抑垢剂53的接触时间。进一步地,第一阻流部沿水流流动方向呈螺旋状,阻挡水流流动的同时起到导流作用,引导水流形成漩涡,引导水流以相同的流动方向进行流动,以免形成紊流,不利于排水;此外,水流形成漩涡状,水流形成离心力,能够进一步地使水流与第三抑垢剂53充分接触,提高抑垢效果。进一步地,第一阻流部为螺旋状扇叶,厚度薄,起到限流及导流的作用的同时,占用第三容腔31空间小,使第三容腔31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以容纳第三抑垢剂53。螺旋状扇叶的圈数包括一圈、两圈、三圈甚至更多圈,根据第三容腔31空间大小、螺旋状扇叶的宽度等因素进行调节。进一步地,第一阻流部沿远离第三容腔31内壁方向逐渐收窄,第一阻流部远离第三容腔31内壁的一端厚度薄,对接触到第一阻流部远离第三容腔31内壁的一端的水流起到切割作用,对第三容腔31内的水流起到搅拌的作用,以使水流与第三抑垢剂53充分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抑垢结构30与排水口232相螺接。具体地,第三抑垢结构30的第三容腔31开口端设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以与排水口232螺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抑垢结构30呈端盖结构,端盖结构的开口端与排水口232相螺接。安装第三抑垢结构30时,先将第三抑垢剂53放入第三容腔31内,再将第三抑垢结构30安装于洗涤剂盒20上,以便第三抑垢剂53的投放。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抑垢结构30设置于洗涤剂盒20的下方,通常衣物处理装置运行时,水的流动方向已确定,水流自洗涤剂盒20的排水口232通过第三抑垢结构30后排出,第三抑垢剂53会受到水流施加的朝向盛放部311方向的力,第三抑垢剂53贴近盛放部,因而第三抑垢剂53不会自第三容腔31开口端溢出至排水口232处,则无需在第三容腔31开口端设置过滤部。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三抑垢结构30设置于洗涤剂盒20的一侧,排水口53横向设置,则为了防止当无水流流入时第三容腔31内的第三抑垢剂自第三容腔31的开口端移动至排水口232处,甚至移动至洗涤剂盒20的用以盛放洗涤介质的盒体22内,可在第三容腔31的开口端设置过滤部,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容腔31的开口端设置的过滤部为止挡板,高于第三抑垢剂53的高度即可,进一步地,止挡板设置若干孔径小于第三抑垢剂53颗粒粒径的第四通孔,能够起到阻挡第三抑垢剂53的同时以免过多影响水流流速;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三容腔31的开口端为设有过滤孔的盖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三容腔31的开口端,起到通过水流且阻挡第三抑垢剂53随水流流出第三容腔31外,同时盖体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第三抑垢结构30的装配,即便于第三抑垢剂53装入第三容腔31内。
在一实施例中,连通有第三抑垢结构30的排水口232内壁设有第二阻流部(图中未示出),以限制水流通过排水口232的流速,进而降低了水流通过第三容腔31的流速,提高水流与第三抑垢剂53的接触时间。进一步地,第二阻流部沿水流流动方向呈螺旋状。阻挡水流流动的同时起到导流作用,引导水流形成漩涡,引导水流以相同的流动方向进行流动,以免形成紊流,不利于排水;此外,水流形成漩涡状,水流形成离心力,能够进一步地使水流与第三抑垢剂53充分接触,提高抑垢效果。进一步地,第二阻流部为螺旋状扇叶,厚度薄,起到限流及导流的作用的同时,占用排水口232空间小,以免大幅度降低水流流速。螺旋状扇叶的圈数包括一圈、两圈、三圈甚至更多圈,根据排水口232空间大小、螺旋状扇叶的宽度等因素进行调节。进一步地,第二阻流部沿远离排水口232内壁方向逐渐收窄,第二阻流部远离排水口232内壁的一端厚度薄,对接触到第二阻流部远离排水口232内壁的一端的水流起到切割作用,对排水口232内的水流起到搅拌的作用,以使水流进入第三容腔31内后与第三抑垢剂53充分接触。进一步地,第二阻流部设置于排水口232靠近第三容腔31的一端,以对即将进入第三容腔31内的水进行限流和/或导流。
在一实施例中,设有加热元件的加热部连通有进水管40,如图14、图15所示,进水管40可供液体、气体穿过,起到输送液体和/或气体的作用;进水管40的第三空腔内包括内置有呈粒状的第四抑垢剂54的第四容腔41、第三止挡部42,以形成第四抑垢结构;
第三止挡部42设有第一通道,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第四抑垢剂54随水流流出第三空腔外;第四容腔41设置于第三止挡部42与进水管40的第一进水口43之间。自进水管40的第三进水口43进入第三空腔内的水,先进入第四容腔41内,接触位于第四容腔41内的第四抑垢剂54,经第四抑垢剂54抑垢以净化水质后,水穿过第三止挡部42的第一通道,第四抑垢剂54被第三止挡部42阻挡而无法随着水流继续流动,最终经过净化的水自进水管40的出水口44输出,以降低进水管输出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此外,当无水流通过进水管40时,第三止挡部42可保证第四抑垢剂54位于第四容腔41内。因通向加热元件的水中结垢离子含量降低,水受热后在加热元件表面形成的水垢的量也得以降低,以保证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以免加热元件因水垢而影响加热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管40的第三止挡部42靠近第三进水口43的一侧与第三空腔内壁形成第四容腔,以增大第四容腔的空间,增大第四抑垢剂54的容纳量。第三止挡部42分隔第三空腔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靠近第三进水口43的一空间即为第四容腔,进水管40结构简单、易加工。进一步地,第三止挡部42为薄板结构,设有若干第一滤孔,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滤孔的孔径小于第四抑垢剂54颗粒粒径,以对混合有第四抑垢剂54的水进行过滤。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止挡部42周侧与第三空腔内壁相抵靠,第三止挡部42设有用以形成第一通道的第一滤孔,以隔绝位于第三止挡部42两侧的两个空间,以保证对第四抑垢剂54的过滤效果。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三止挡部42与第三空腔内壁设有间距,以形成第一通道,可供水通过,且阻止第四抑垢剂54通过第三止挡部42。进一步地,第三止挡部42的第一滤孔孔径大小与第四抑垢剂54最大外接圆孔径大小比例为(1:5)~(1:40),以保证第三止挡部42对固体状第四抑垢剂54的阻挡作用。进一步地,随着第四抑垢剂54的消耗,第四抑垢剂54尺寸逐渐变小,为了防止变小后的第四抑垢剂54阻塞第三止挡部42,则第四抑垢剂54的颗粒的数量少于第三止挡部42第一滤孔的数量,以保证当所有变小后的第四抑垢剂54颗粒堵塞第三止挡部42的相应第一滤孔后,第三止挡部42仍有部分第一滤孔未被堵塞,以供水流通过。进一步地,第四抑垢剂54颗粒的数量为第三止挡部42的第一滤孔数量的一半。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止挡部42纵向设置于第三空腔内,第四抑垢剂54位于第三止挡部42一侧,则第三止挡部42上方与第三空腔内壁之间设有用以形成第一通道的间距,以便阻挡第四抑垢剂54,进一步地,通过限定第一通道的高度以保证第四抑垢剂54无法通过第一通道。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三止挡部42朝向第四抑垢剂54所在方向倾斜设置,以形成局部包围第四抑垢剂54上方位置的结构,以进一步地保证对第四抑垢剂54的阻挡效果。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三止挡部42可同时设置第一滤孔及与第三空腔内壁设有形成第一通道的间距,以一定程度地提高水流通过第三止挡部42的流速,加快衣物处理程序时长。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管40的第三止挡部42位于第三进水口43下方。第三进水口43位于第三止挡部42上方,第四容腔41位于第三进水口43与第三止挡部42之间,水自第三进水口43进入第三空腔内后进入第四容腔41内,水接触第四抑垢剂54的同时对第四抑垢剂54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第四抑垢剂54迫近第三止挡部42,第三止挡部42阻挡住第四抑垢剂54,当停止向进水管40内通入水,原先水施加于第四抑垢剂54上的力撤去,第四抑垢剂54堆积于第三止挡部42一侧,将第三止挡部42设置于第三进水口43下方,位于第三止挡部42附近的第四抑垢剂54在自身重力下并不会向位于第四抑垢剂54上方的第三进水口43移动,即保证第四抑垢剂54稳定地容纳于第四容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管40的第三空腔设有弯曲部。水流动至弯曲部时,受弯曲部弯曲的内壁的阻挡,适当降低水流的流速,以延长水流与第四抑垢剂54的接触时间,提高水流被第四抑垢剂54除去的钙离子、镁离子等易结垢的离子的量或提高水流被第四抑垢剂54除去的已形成的碳酸钙、碳酸镁分子等水垢分子的量,提高第四抑垢剂54对水流的抑垢效果。进一步地,整个进水管40呈弯曲状,进水管40的内轮廓流线结构与外轮廓流线结构相同,使得进水管40壁厚均匀,结构匀称,易加工。
进一步地,进水管40的弯曲部呈“U”形或“N”形。“U”形或“N”形使得弯曲部弯折角度较大,提高阻流力度,进一步地延长水流与第四抑垢剂54的接触时间。
进一步地,进水管40的第三止挡部42位于第三空腔底部。第三止挡部42位置较低,自第三进水口进入的水将第四抑垢剂54迫近第三止挡部42,当停止向进水管40内通入水,停留在第三止挡部42一侧附近的第四抑垢剂54的位置较低,则在不通水的情况下进一步保证第四抑垢剂54无法倒流而自第三进水口43漏出。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管40的第三空腔设有第四止挡部(图中未示出);第四止挡部设有供水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三止挡部42、第四止挡部、第三空腔内壁形成第四容腔41。第三止挡部42、第四止挡部分别位于第四抑垢剂54的两端,进水管40可任意放置,第四抑垢剂54一直被限制于第四容腔41内。进一步地,第四止挡部靠近第三进水口43,当进入第三空腔内的水存在杂质、污渍,第四止挡部起到过滤杂质、污渍的作用,以降低进入第四容腔内的水中杂质、污渍的含量,以免水中的杂质、污渍在第四抑垢剂54表面积留,影响第四抑垢剂54的抑垢效果。具体地,第四止挡部为可拆卸连接于第三进水口43处的过滤结构,起到过滤的同时便于将第四抑垢剂54装入第四容腔41内。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止挡部为薄板结构,与第三空腔内壁设有间距,以形成第二通道,可供水通过,且阻止第四抑垢剂54通过第四止挡部。在又一实施例中,第四止挡部周侧与第三空腔内壁相抵靠,第四止挡部设有若干第二滤孔,以形成第二通道,可供水通过,且阻止第四抑垢剂54通过第四止挡部。在又一实施例中,第四止挡部同时设置第二滤孔及与第三空腔内壁设有用以形成第二通道的间距,以一定程度地提高水流通过第四止挡部的流速,加快衣物处理程序时长。进一步地,第四止挡部的第二滤孔孔径大小与第四抑垢剂54最大外接圆孔径大小比例为(1:5)~(1:40),以保证第四止挡部对固体状第四抑垢剂54的阻挡作用。进一步地,随着第四抑垢剂54的消耗,第四抑垢剂54尺寸逐渐变小,为了防止变小后的第四抑垢剂54阻塞第四止挡部,则第四抑垢剂54的颗粒的数量少于第四止挡部第二滤孔的数量,以保证当所有变小后的第四抑垢剂54颗粒堵塞第四止挡部的相应第二滤孔后,第四止挡部仍有部分第二滤孔未被堵塞,以供水流通过。进一步地,第四抑垢剂54颗粒的数量为第四止挡部的第二滤孔数量的一半。
在一实施例中,设有加热元件的加热部用以盛放水的空间内设有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五抑垢剂的第五容腔、第五止挡部,以形成第五抑垢结构;
第五容腔与加热部空间内的水路连通;第五止挡部设有若干第五通孔,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第五抑垢剂随水流流出第五容腔。第五抑垢剂用以降低第五容腔内盛放的水中的结垢离子含量,加热元件与第五容腔内盛放的水接触以对水进行加热,水与加热元件表面接触而受热时,因水中结垢离子含量降低,水受热后在加热元件表面形成的水垢的量也得以降低,以保证加热元件表面的清洁度,以免加热元件因水垢而影响加热性能。
进一步地,第五抑垢结构设置于加热部用以盛放水的空间内底部,以使得加热部空间内的水与第五抑垢结构内的第五抑垢剂充分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抑垢结构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增加对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内的水流的抑垢效果。至少一抑垢结构设置于与箱体可拆卸的水路上,具体地,至少一抑垢结构设置于箱体外水路上,或至少一抑垢结构设置于箱体内且设置于箱体内可拆卸的水路上,当装置本体内的抑垢结构内抑垢剂逐渐消耗完,拆下设置于可拆卸水路上的抑垢结构,进行更换或补充抑垢剂,以保证对通向加热元件水路中水流的持续性地抑垢效果。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如图1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1、启动衣物处理装置程序,向箱体内水路通入水流;
S12、水流进入设置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的抑垢结构内,水流中结垢离子与抑垢剂发生反应而消耗,以降低水流于加热元件表面结垢的量。
通过设置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的至少一抑垢结构,对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内的水流进行抑垢,降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流中结垢离子含量,进而起到一定程度上防止加热元件表面结水垢。
应当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为便于描述各相同或相近似结构或部件而进行名称上的区别,并不做任何先后、大小、出现顺序等方面的限定。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的实施例。

Claims (16)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以对衣物进行处理的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包括:
箱体,用以形成装置本体的外壳结构;
加热元件,设置于箱体内,用以对水进行加热,形成洗涤桶内的热环境;
至少一抑垢结构,所述抑垢结构内置有呈粒状的抑垢剂;
所述抑垢结构设置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进入所述抑垢结构内的水流接触所述抑垢剂,以降低加热元件接触的水流中的结垢离子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装置本体的进水部连通的箱体外水路上设有第一抑垢结构;所述第一抑垢结构包括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一抑垢剂(51)的容器(10)、止挡部;所述容器(10)设有第一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以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止挡部设有通道,以供水通过且阻挡第一抑垢剂(51)随水流流出所述容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外壁设有至少一透明的可视部(11),以展示第一抑垢剂(51)余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抑垢结构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洗涤剂盒(20)内的水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剂盒(20)的盒盖(21)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设有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二抑垢剂(52)的第二容腔(213);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洗涤剂盒(20)的盒体(22)的用以混合洗涤介质的腔体相连通,以形成所述洗涤剂盒(20)内的水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21)设有若干第三通孔,用以形成水流通道的第二出水口(2111)且所述第二出水口(2111)呈花洒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21)包括第一盖体(211)、第二盖体(212);所述水流通道、所述第二容腔(213)均位于所述第一盖体(211)上;所述第二盖体(212)覆盖局部或全部所述第二容腔(213)。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洗涤剂盒(20)的排水口(232)连通有第三抑垢结构(30);所述第三抑垢结构(30)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三抑垢剂(53)的第三容腔(31);
所述第三容腔(31)设有盛放部(311),所述盛放部(311)设有若干第四通孔,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所述第三抑垢剂(53)随水流流出所述第三容腔(31)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抑垢结构(30)呈端盖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三容腔(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热元件的加热部连通有进水管(40);所述进水管(40)的第三空腔内包括内置有呈粒状的第四抑垢剂(54)的第四容腔(41)、第三止挡部(42),以形成所述第四抑垢结构;
所述第三止挡部(42)设有第一通道,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所述第四抑垢剂(54)随水流流出所述第三空腔外;所述第四容腔(41)设置于所述第三止挡部(42)与所述进水管(40)的第一进水口(4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空腔设有弯曲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止挡部(42)位于所述第三空腔底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加热元件的加热部用以盛放水的空间内设有内置有呈粒状的第五抑垢剂的第五容腔、第五止挡部,以形成第五抑垢结构;
所述第五容腔与所述加热部空间内的水路连通;所述第五止挡部设有若干第五通孔,用以通过水流且阻挡所述第五抑垢剂随水流流出所述第五容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抑垢结构设置于所述加热部用以盛放水的空间内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垢结构的数目为至少两个;至少一所述抑垢结构设置于与箱体可拆卸的水路上。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15任意一项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1、启动衣物处理装置程序,向箱体内水路通入水流;
S12、水流进入设置于通向加热元件的水路上的抑垢结构内,水流中结垢离子与抑垢剂发生反应而消耗,以降低水流于加热元件表面结垢的量。
CN202011548519.5A 2020-12-24 2020-12-24 衣物处理装置、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Active CN112726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8519.5A CN112726135B (zh) 2020-12-24 2020-12-24 衣物处理装置、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8519.5A CN112726135B (zh) 2020-12-24 2020-12-24 衣物处理装置、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6135A true CN112726135A (zh) 2021-04-30
CN112726135B CN112726135B (zh) 2023-04-14

Family

ID=75605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8519.5A Active CN112726135B (zh) 2020-12-24 2020-12-24 衣物处理装置、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613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4695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剂盒组件以及洗涤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590A (zh) * 2004-10-29 2007-10-10 雷克特本克斯尔荷兰有限公司 水软化方法
US20080271500A1 (en) * 2005-03-25 2008-11-06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Machine
US20080276659A1 (en) * 2007-04-25 2008-11-13 Sang Hun Bae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JP2009213693A (ja) * 2008-03-11 2009-09-24 Toshiba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CN103850096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海尔集团公司 集成软化水系统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洗衣机
CN205711418U (zh) * 2016-05-02 2016-11-23 宁夏乐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清洗水垢的滚筒洗衣机
CN208701357U (zh) * 2018-07-05 2019-04-05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
CN109944027A (zh) * 2019-02-28 2019-06-28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590A (zh) * 2004-10-29 2007-10-10 雷克特本克斯尔荷兰有限公司 水软化方法
US20080271500A1 (en) * 2005-03-25 2008-11-06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Machine
US20080276659A1 (en) * 2007-04-25 2008-11-13 Sang Hun Bae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JP2009213693A (ja) * 2008-03-11 2009-09-24 Toshiba Corp ドラム式洗濯機
CN103850096A (zh) * 2012-11-30 2014-06-11 海尔集团公司 集成软化水系统的洗涤剂投放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洗衣机
CN205711418U (zh) * 2016-05-02 2016-11-23 宁夏乐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清洗水垢的滚筒洗衣机
CN208701357U (zh) * 2018-07-05 2019-04-05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
CN109944027A (zh) * 2019-02-28 2019-06-28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4695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剂盒组件以及洗涤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6135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26135B (zh) 衣物处理装置、加热元件的防结垢方法
EP2843101A1 (en) Wash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de-scaling apparatus
CN214736785U (zh) 一种洗涤剂盒抑垢结构、洗涤剂盒、洗衣机
CN215051419U (zh) 一种内置有抑垢剂的洗涤剂盒盖、洗涤剂盒、洗衣机
CN112726137B (zh) 一种内置有抑垢剂的洗涤剂盒盖、洗涤剂盒、洗衣机
CN111699158B (zh) 带有水箱防水垢保护的滤水器滤芯
PL1844694T3 (pl) Zintegrowany przyrząd do dostarczania i uzdatniania wody dla zmywarki do naczyń
KR101852650B1 (ko) 미네랄 침전 방지 또는 저감용 워터 컨디셔너
CN214300863U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抑垢结构、洗衣机
CN217052749U (zh) 水盒组件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CN103691321B (zh) 节水型ro机
CN214736779U (zh) 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装置的抑垢结构、洗衣机外筒、洗衣机
CN214300864U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进水管道结构、洗衣机
CN214300865U (zh)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的外筒排水管道结构、洗衣机
EP2610399B1 (en) Laundry drying domestic appliance having a liquid reservoir
KR102471320B1 (ko) 세탁조용 미세플라스틱 저감장치
US6749744B1 (en) Device for regenerating an ion exchange cartridge
CN208309239U (zh) 电熨斗及其过滤器
CN220597166U (zh)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循环设备
CN219908225U (zh) 投放装置及洗涤设备
CN220952583U (zh) 排液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20952584U (zh) 排液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0066256U (zh) 一种洗衣机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CN212151879U (zh) 一种污水管路防结垢装置
CN215058223U (zh) 泵、排水装置及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