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939B - 电抗器 - Google Patents
电抗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14939B CN112714939B CN201980058625.4A CN201980058625A CN112714939B CN 112714939 B CN112714939 B CN 112714939B CN 201980058625 A CN201980058625 A CN 201980058625A CN 112714939 B CN112714939 B CN 1127149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case
- housing
- outer frame
- rea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6—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4—Constrictions; Gaps, e.g. air-gap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085—Cooling by ambient ai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电抗器(101)具备第1壳体(10)、多个第1铁心片(21)、第2铁心片(22)和线圈(30)。第1壳体(10)具有作为闭环的一部分的形状。多个第1铁心片(21)被配置于第1壳体(10)内。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第1壳体(10)内的多个第1铁心片(21)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线圈(30)缠绕于闭合磁路。在作为第1壳体(10)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21)和将多个第1铁心片(21)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分隔的隔板(12)。第1壳体(10)具有能够容纳第2铁心片(22)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第1壳体外框部(11)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11A),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的第1壳体外框部的部分;以及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抗器,尤其是涉及具备多个第1铁心片(core piece)及隔板的电抗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电力变换装置的小型化及高输出化的需求在增长。一般而言,已知如果使电力变换装置中包含的半导体元件的开关频率高频化,则能够使电力变换装置中包含的电抗器小型化。然而,由于高频化而电抗器中包含的铁心中产生的损耗增加。
作为上述问题的对策,需要以损耗小的材料形成铁心。但是在使用这样的材料的情况下,为了得到期望的电气特性,在由铁心构成的磁路中设置有空隙。即由多个铁心片形成磁路,在该磁路中在多个铁心片中的相邻的1对铁心片之间设置有空隙。这样的相邻的1对铁心片之间的空隙被称为铁心间隙。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17113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在用于保持电抗器中包含的铁心片的筒状的介入构件中填充有模制材料等。由此提高了电抗器的制造工序中的生产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11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日本特开2016-171137号公报的电抗器中,多个内铁心片以相互保持铁心间隙的方式配置。多个内铁心片各自被在铁心间隙配置的介入构件夹持。该多个内铁心片与介入构件的组件进一步被组装于外铁心片。像这样形成的组合体进一步被配置于模具内,模制树脂被向该模具填充并硬化。通过以上那样的流程制造的电抗器存在其生产耗费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抗器,该电抗器由于具备以相互具有空隙的方式配置的多个铁心片从而具有期望的电气特性,并且能够容易地生产。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抗器具备第1壳体、多个第1铁心片、第2铁心片和线圈。第1壳体具有作为闭环的一部分的形状。多个第1铁心片被配置于第1壳体内。第2铁心片被配置为与第1壳体内的多个第1铁心片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线圈缠绕于闭合磁路。在作为第1壳体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和将多个第1铁心片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之间分隔的隔板。
本发明的电抗器具备第1壳体、多个第1铁心片、第2铁心片和线圈。第1壳体具有作为闭环的一部分的形状。多个第1铁心片被配置于第1壳体内。第2铁心片被配置为与第1壳体内的多个第1铁心片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线圈缠绕于闭合磁路。在作为第1壳体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和将多个第1铁心片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之间分隔的隔板。第1壳体具有能够容纳第2铁心片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第1壳体外框部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的第1壳体外框部的部分;以及第1壳体盖部,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空间。
本发明的电抗器具备第1壳体、多个第1铁心片、第2铁心片和线圈。第1壳体具有作为闭环的一部分的形状。多个第1铁心片被配置于第1壳体内。第2铁心片被配置为与第1壳体内的多个第1铁心片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线圈缠绕于闭合磁路。在作为第1壳体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和将多个第1铁心片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之间分隔的隔板。第2铁心片的至少一部分在多个第1铁心片排列的第1方向的第1端部,以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容纳于第1壳体内。在与容纳于第1壳体内的第2铁心片的在第2方向的第2端部邻接的最外部的至少1个中,在第1壳体形成有用于将第2铁心片取出放入的开口。第1壳体外框部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的第1壳体外框部的部分;以及第1壳体盖部,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提供由于第1壳体外框部和其内部的第1铁心片及隔板而具有期望的电气特性的电抗器。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1例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2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1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为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4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2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5为图4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容纳部与第1壳体盖部的卡合构造的部分的概略放大剖视图。
图6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3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7为示出铁心片向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固定方法的第1例的概略图。
图8为示出铁心片向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固定方法的第2例的概略图。
图9为示出铁心片向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固定方法的第3例的概略图。
图10为示出铁心片向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固定方法的第4例的概略图。
图11为示出通过实施方式1的由多个铁心片构成的闭合磁路的磁通的概略平面图。
图12为示出铁心片的一部分从图11的状态移动而铁心间隙变得不均匀的状态的概略平面图。
图13为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的特征部分的概略放大立体图。
图14为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的特征部分的概略放大立体图。
图15为示出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的特征部分及完成品的概略立体图。
图16为示出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7为示出实施方式6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8为示出实施方式6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9为沿着图18的XIX-XIX线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20为沿着图18的XX-XX线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21为示出实施方式7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22为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23为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24为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接合方法的第1例的概略图。
图25为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接合方法的第2例的概略图。
图26为实施方式9的第1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27为实施方式9的第2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28为实施方式9的第3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29为实施方式9的第4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30为示出在实施方式10的第1例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插入有第2铁心片的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1为示出实施方式10的第1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2为示出在实施方式10的第2例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插入有第2铁心片的形态的概略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第1壳体;11:第1壳体外框部;11A:第1壳体容纳部;11B:第1壳体盖部;11C:第1壳体接触部;11D:壳体端部;11E:肋条;11F:端部;12:隔板;12A:第1壳体隔板部;12B:隔板基座部;12C:第2壳体隔板部;12E1、12E2:隔板端部;13:卡扣(snap-fit)构造;14:开口部;15:第2壳体;16:第2壳体外框部;16A:第2壳体容纳部;16B:第2壳体盖部;17:壁面;18:开口;19:固定壁部;20:铁心片;21、21A、21B、21C:第1铁心片;22:第2铁心片;30:线圈;31:固定构件;40:梭心(bobbin)部;41:壳体固定用构件;42:突起形状;43:缓冲件;44:粘合剂;51:导热构件;52:框体;53:基板;101、102、103、401、601、701、801、901、902、903、904、1001、1002:电抗器;MF:磁通;HT:导热路径;WD:冷却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使用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电抗器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引入了X方向、Y方向、Z方向。具体而言,X方向为水平方向,Y方向为深度方向。另外Z方向为铅直方向。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1例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图2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1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即在图2中示出将如图1那样配置的各构件组装完成而得到的结构。
参照图1及图2,实施方式1的第1例的电抗器101主要具有第1壳体10、铁心片20和线圈30。第1壳体10具有作为由电抗器101的铁心片20形成的闭环或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的一部分的形状。具体而言,第1壳体10具有在俯视时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第1壳体10在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在X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及其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处弯曲,从该处向着Y方向正侧延伸。即第1壳体10具有1个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和其两端部弯曲而形成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再换言之,第1壳体10在俯视时具有U字形状。在第1壳体10中,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与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不与其它部位连接而开放。
第1壳体10将第1壳体外框部11作为外框,其内部为能够容纳铁心片20等的中空状。即第1壳体外框部11为构成第1壳体10的框体的部分。第1壳体外框部11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第1壳体容纳部11A及第1壳体盖部11B为第1壳体外框部11即第1壳体10的框体的部分。因此第1壳体容纳部11A及第1壳体盖部11B均具有1个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和其两端部弯曲而形成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即第1壳体容纳部11A及第1壳体盖部11B在俯视时均具有U字形状。第1壳体容纳部11A为能够容纳将在后说明的铁心片2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主体的部分。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位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例如图1的Z方向的最上部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的部分。通过由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如图2所示,变得无法从外侧视觉辨识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壁面及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铁心片20。
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多个隔板12。因此第1壳体10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和隔板12。隔板12被配置为将容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将在后说明的多个铁心片20中的相邻的1对铁心片20之间分隔的壁面。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各自的内部,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隔板12。它们当中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1对隔板12所夹着的每个区域中各配置有1个铁心片20。
铁心片20具有多个第1铁心片21和第2铁心片22。多个第1铁心片21被配置于第1壳体10内。即在电抗器101中,多个第1铁心片21被容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
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多个第1铁心片21包括单个的第1铁心片21A、多个第1铁心片21B和多个第1铁心片21C。如图1所示,单个的第1铁心片21A被收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中的、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因此第1铁心片21A具有例如细长的长方体形状。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与其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之间配置有隔板12。利用隔板12,第1壳体容纳部11A内的第1铁心片21A以与其它的第1铁心片21B等隔开间隔的方式被分隔。
与此相对,如图1所示,多个第1铁心片21B及多个第1铁心片21C具有如下长方体形状:沿着X方向的尺寸与沿着Y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或具有微小差异,并且比第1铁心片21A延伸的长度短。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被收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中的、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在图1中,第1铁心片21B被收纳于X方向的左侧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第1铁心片21C被收纳于X方向的右侧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
如上所述,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中的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隔板12。配置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中的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各自由配置于它们当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的隔板12以在Y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的方式而分隔。换言之,由隔板12分隔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在Y方向上隔着空隙而对置。
根据以上,隔板12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即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将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A、21B、21C之间分隔。另外第1壳体外框部11中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部分。第1壳体外框部11中的第1壳体盖部11B为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空间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部分。由此在电抗器101中,第1铁心片21成为尤其在Z方向上被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夹着的形态。通过像这样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夹持第1铁心片21,从而能够以第1铁心片21不会从第1壳体外框部11移动的方式容易地保持第1铁心片21。
此外在图1中,第1铁心片21A为1个。与此相对在图1中,在左侧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配置有3个第1铁心片21B。另外在图1中,在右侧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配置有3个第1铁心片21C。但是第1铁心片21不限于该数量。能够对容纳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第1铁心片21A及第1铁心片21B、21C的数量以及各个第1铁心片21A及第1铁心片21B、21C的大小相对于图1进行变更。此外例如可以从图1仅变更第1铁心片21C。但是即使在对此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也优选为关于图1的情况下的各第1铁心片21之间的间隙即铁心间隙,沿着闭合磁路延伸方向的方向的铁心间隙的尺寸的总和与变更后的各第1铁心片21之间的铁心间隙的尺寸的总和大致相等。
第2铁心片22配置于第1壳体10的外侧。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第1壳体10内的多个第1铁心片21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即第2铁心片22为以将第1壳体10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开放的端部彼此相连的方式沿着X方向延伸地形成的细长的长方体形状。
利用如上所述配置的第2铁心片22和第1壳体容纳部11A内的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来构成铁心片20整体。如果忽略由隔板12切断的铁心间隙的部分,则第1铁心片21A、21B、21C与第2铁心片22一起构成的铁心片20整体在俯视时形成大致为环状的闭环状的矩形。因此,第1铁心片21A、21B、21C与第2铁心片22一起构成的铁心片20整体构成闭合磁路。
此外在图1中,第1铁心片21A~21C及第2铁心片22均为长方体形状,并且形成为角部为大致直角。但是在需要实现电抗器100的小型化或轻量化的情况下,在不影响电气特性的范围内,在第1铁心片21A~21C及第2铁心片22集成的整体中作为角部的部分也可以为直角以外的形状。例如在上述整体中作为角部的部分也可以被设为形成相对于直角具有45°角度的平面的所谓的C面形状。或者作为上述角部的部分也可以被设为球面状的所谓的R面形状。在该情况下,与铁心片20的形状如此变更的情况相配合地,第1壳体10即第1壳体外框部11的角部也被同样地变形为C面形状或R面形状。
在电抗器101中,第1铁心片21A、21B、21C被收纳于第1壳体10内。与此相对在电抗器101中,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暴露于壳体之外。容纳第1铁心片21A、21B、21C的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与第2铁心片22通过固定构件31来固定。
线圈30缠绕于作为闭合磁路的铁心片20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在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第1铁心片21B、21C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缠绕有线圈30。其结果是,缠绕的该线圈30的1匝以沿着与Y方向交叉的剖面的方式配置。线圈30以从容纳第1铁心片21B、21C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部分的外侧缠绕该部分的方式配置。在图2中概略地示出线圈30呈矩形形状地缠绕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周围。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示出为线圈30呈圆形状或椭圆形状地缠绕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周围。但是在使用如扁立线圈(edgewise coil)这样的机械性强度高的线圈30的情况下,优选为使作为线圈30的内侧的由线圈30的绕组所包围的空间部分的剖面的大小及形状尽量接近由线圈30缠绕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剖面的大小及形状。据此,在插入缠绕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侧的线圈30时,成为从外侧缠绕的线圈30从上下侧及左右侧夹住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的形态。因此能够利用线圈30固定第1壳体容纳部11A及第1壳体盖部11B。
在电抗器101中第1壳体10在俯视时具有U字形状。因此在电抗器101中第1壳体10具有两个在Y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以从这两个向着Y方向正侧延伸的部分各自的外侧缠绕该部分的方式缠绕有线圈30。两个缠绕的线圈30彼此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在将这两个线圈30串联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使该线圈30的电感值变大。另一方面,在将这两个线圈30并联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该线圈30中产生的损耗。根据电抗器100所需要的电气特性来选择是将两个线圈30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
图3为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即在图3中示出作为电抗器101在完成的状态下的第1壳体10的内部的一部分的形态。参照图3,在电抗器101中,第1壳体10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的第1壳体外框部11与配置于该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作为隔板12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成为一体而得到的。
即在电抗器101中,隔板12形成为与作为第1壳体10的框体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部分成为一体。尤其在电抗器101中,作为隔板12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形成为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即在图3中,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容器状的形状的内侧的容纳用的中空部分的一部分,例如在Y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形成为一体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在这些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中的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1对第1壳体隔板部12A之间夹着的部分中配置有第1铁心片21A、21B、21C。由于图3为在图2的右侧第1壳体10在Y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剖视图,因此图示了第1铁心片21A及第1铁心片21C。而在例如在图2的左侧第1壳体10在Y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剖视图中,将呈现第1铁心片21A及第1铁心片21B。
通过像这样将隔板12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形成为一体,能够将隔板12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一体地成型。因此能够在相同工序中形成两者。因此能够削减电抗器101的构成部件数量,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在图3中,俯视时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的大小大致相等。因此如果如图3那样将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上,则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在第1壳体接触部11C处相互接触的形态。成了这种形态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整体被壳体固定用构件41从其外侧卷绕。壳体固定用构件41优选为由例如粘合胶带构成。
图4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2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图5为图4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容纳部与第1壳体盖部的卡合构造的部分的概略放大剖视图。参照图4及图5,本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电抗器102具有大致与第1例的电抗器101同样的结构。因此关于电抗器102对与电抗器101同样的构成构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在电抗器102中,关于第1壳体盖部11B的大小与电抗器101不同。
具体而言,在电抗器102中,与俯视时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大小相比,第1壳体盖部11B的大小更大。因此即使将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之上,也不形成第1壳体接触部11C。于是在电抗器102中,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通过图5中的以虚线包围的区域所示的、被称为所谓的卡扣构造13的卡合机构而卡合。据此在电抗器102中,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的卡合强度相比电抗器101更为提高。另外据此能够提高电抗器102的抗振性。
图6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第3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6,本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电抗器103具有大致与第1例的电抗器101同样的结构。因此关于电抗器103对与电抗器101同样的构成构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在电抗器103中,关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平面形状与电抗器101不同。
具体而言,电抗器103的作为第1壳体10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11具有在俯视时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在第1壳体10中,在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X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及其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处弯曲,从该处向着Y方向正侧延伸。第1壳体10还具有从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中央部向着Y方向正侧延伸的部分。即电抗器103与电抗器101的结构相比较,在具有从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中央部向着Y方向正侧延伸的部分这一点不同。换言之,电抗器103的第1壳体10在俯视时具有E字形状。
在第1壳体10的从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中央部向着Y方向正侧延伸的部分的内部,也与图1同样地在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具有多个隔板12。在该多个隔板12中的相邻的1对隔板12之间各配置1个与第1铁心片21B、21C同样大小的第1铁心片21。由于隔着隔板12,因此在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图6中,以覆盖第1壳体外框部11的最外部的侧面的方式粘贴有固定构件31。固定构件31被配置为从外侧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及第2铁心片22的最外部的侧面上卷绕。据此第1壳体外框部11和第2铁心片22被固定。但是在图6中也可以以与图1同样的形态、即粘贴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端部及第2铁心片22的上表面上的方式配置有固定构件31。或者反之在图1中也可以与图6同样地配置有固定构件31。
在电抗器103中,以在第1壳体10的从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中央部向着Y方向正侧延伸的部分的外侧缠绕该部分的方式缠绕有线圈30。另一方面,在以第1壳体10的从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向着Y方向正侧弯曲的方式延伸的部分不缠绕线圈30。像这样在电抗器103中,优选为仅有单个线圈30被缠绕于在X方向上排列的3个在Y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中的例如仅中央的该部分的内部的第1铁心片21。
在此,对构成电抗器101~103的各构件的材料及大小等进行说明。
构成第1壳体外框部11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第1壳体盖部11B及作为隔板12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均由树脂等非磁性材料构成。具体而言,上述第1壳体外框部11等由从聚丙烯、ABS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液晶聚合物(LCP)、氟、苯酚、三聚氰胺、聚氨酯、环氧树脂及硅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任意材料构成。
上述第1壳体外框部11等通过通常应用的方法来成型即可。即上述第1壳体外框部11等通过使用例如注塑成型或3D打印机的方法来成型。
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尤其是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的隔板12的在Y方向上的厚度优选为1mm以下。如果隔板12太厚则铁心间隙的宽度变得过大。这会导致由漏磁通引起的感应加热及由此引起的线圈30的发热。因此隔板12优选设为较薄的1mm以下。
另一方面,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中的除了隔板12之外的最外侧的构架体的部分的厚度为任意的。这是因为该部分不会对电抗器101等的电气特性产生影响。因此只要能够确保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强度,就能够应用任意厚度。
另外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中,由除了隔板12之外的最外侧的构架体的部分和各隔板12所包围的矩形的空间部分的、沿着俯视时的X方向或Y方向的尺寸优选为5mm以上且200mm以下。如果该空间部分的大小太小,则等向此处插入第1铁心片21B时的操作性恶化。这是因为,由于第1铁心片21B等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间隔变小,因此难以进行第1铁心片21B等的插入操作,该操作耗费时间。另一方面,如果该空间部分的大小太大,则插入于此的第1铁心片21B等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内容易移动。这是因为第1铁心片21B等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间隔变大。这是因为,如果第1铁心片21B等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内移动,则第1铁心片21B等的电气特性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从该观点而言,在X方向及Y方向的各方向上,第1铁心片21B与容纳该第1铁心片21B的空间部分的尺寸之差优选设为第1铁心片21B在该方向上的尺寸的5%以内。以这样的方式,第1铁心片21B等的作为电气特性的代表项目的电感值的偏差为约±5%以下。该偏差的值满足通常规定的电抗器101~103的性能的条件。
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在Z方向的尺寸即高度优选为容纳的铁心片20的在Z方向的尺寸的2/3以下。这是因为,如果第1壳体容纳部11A具有大于上述的Z方向的尺寸,则在向该处配置铁心片20时,由于需要使铁心片20移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深的长度的量,其操作性下降。
接下来,包括第1铁心片21及第2铁心片22的、构成闭合磁路的铁心片20由以下材料构成。铁心片20由从作为软磁性材料的压粉铁心、铁氧体铁心、非晶铁心、纳米晶铁心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任意材料构成。更具体而言,在铁心片20由压粉铁心构成的情况下,铁心片20由从纯铁、Fe-Si合金、Fe-Si-Al合金、Ni-Fe合金、Ni-Fe-Mo合金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任意材料构成。或者在铁心片20由铁氧体铁心构成的情况下,铁心片20由Mn-Zn合金或Ni-Zn合金构成。在铁心片20的表面可以涂布粉末树脂。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铁心片20与其它构件之间电绝缘。
在上述当中,尤其是铁氧体铁心不抗冲击,有可能由于冲击而产生缺口或破裂。但是铁氧体性的铁心片20被配置于树脂制的第1壳体10内。因此即使由于例如来自外部的冲击而铁心片20在第1壳体10的内部的空间部分中移动,也能够期待能够保护铁心片20免受破损的效果。即使万一在由例如Mn-Zn基铁氧体这样的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铁心片20产生了缺口或破裂,也能够减少该铁心片20的缺口的部分等飞散至电子基板侧而使之短路的可能性。这是因为铁心片20被配置于第1壳体10的内部的空间部分。
在俯视时具有U字形状的第1壳体10的电抗器101、102中,形成闭合磁路的铁心片20的、与磁路的方向交叉的部分的形状及剖面积都大致相同。即第1铁心片21A、21B、21C及第2铁心片22的与磁路的方向(由该铁心片20构成的磁路的延展方向)交叉的部分的形状及剖面积都大致相同。与此相对,在俯视时具有E字形状的第1壳体10的电抗器103中,形成闭合磁路的铁心片20的与磁路的方向交叉的部分的剖面积在区域之间产生差异。具体而言,在第1铁心片21A~21C中,关于在图6的X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及在Y方向上延伸的3个部分中的X方向左端及右端的部分,都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剖面积。另外第2铁心片22的与磁路延伸的X方向交叉的剖面为与上述第1铁心片21A~21C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剖面积。与此相对,被配置于在图6的Y方向上延伸的3个部分中的X方向的中央的第1铁心片21B或第1铁心片21C与其它部分的第1铁心片21及第2铁心片22相比,X方向尺寸为约2倍。其结果是,被配置于在图6的Y方向上延伸的3个部分中的X方向的中央的第1铁心片21B或第1铁心片21C与其它部分的第1铁心片21及第2铁心片22相比,剖面积为约2倍。
第1壳体外框部11整体的外形尺寸在X方向及Y方向的各个方向上优选为500mm以下。另外第1壳体外框部11整体的在Z方向的尺寸优选为100mm以下。
另外在任意的电抗器101~103中,第1铁心片21A~21C和第2铁心片22的在Z方向的尺寸也优选为大致相同。
接下来,在线圈30中流过电流。因此线圈30优选由电阻率低的铜或铝等材料来形成。构成线圈30的导线为与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剖面为圆形形状的较粗的线形的电线或该剖面为矩形形状的扁线,并且缠绕第1壳体外框部11的例如在Y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周围。但也可以代替这些而通过缠绕片状的导体材料来构成线圈30。
构成线圈30的导线呈螺旋状地缠绕第1壳体外框部11。因此线圈30的各匝以沿着与Y方向交叉的剖面并且1对匝在Y方向上相邻的方式缠绕。要求构成线圈30的导线为在呈螺旋状地缠绕的各匝当中的相邻的1对匝之间不短路的结构。从该观点而言,构成线圈30的导线的表面优选为被绝缘覆膜覆盖或者被绝缘纸卷绕。该绝缘覆膜或绝缘纸的厚度优选为0.001mm以上且0.1mm以下。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抑制线圈30的相邻的1对匝之间的短路。
接下来参照图7~图10,对铁心片20向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7为示出铁心片向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固定方法的第1例的概略图。参照图7,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由隔板12分隔的区域的内部配置有第1铁心片21A等。第1壳体盖部11B从Z方向上方被盖向于此。在此,在第1壳体盖部11B中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侧、即图7的Z方向下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突起形状42。突起形状42向着Z方向下方突起。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上,封堵第1壳体容纳部11A。据此,突起形状42与第1铁心片21A上接触,对其施加从Z方向上方向下方的力。以这样的方式,利用该力量,第1铁心片21A等被固定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
图8为示出铁心片向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固定方法的第2例的概略图。参照图8,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由隔板12分隔的区域的内部配置有第1铁心片21A、21B等。第1壳体盖部11B从Z方向上方被盖向于此。在此,在第1壳体盖部11B中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侧、即图8的Z方向下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缓冲件43。缓冲件43优选为由非磁性体形成。缓冲件43优选为以层状形成于第1壳体盖部11B的在Z方向下侧的整个表面上,但也可以仅形成于该表面上的一部分。
在图7及图8中,第1壳体盖部11B具有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大致相同的平面面积,在两者之间形成有第1壳体接触部11C。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在例如第1壳体盖部11B具有大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平面面积,两者之间由卡扣构造13(参照图5)卡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与上述同样的突起形状42或缓冲件43。
以上示出了由第1壳体盖部11B封堵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例子。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即使没有第1壳体盖部11B,也能够实现第1铁心片21向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固定。
图9为示出铁心片向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固定方法的第3例的概略图。参照图9,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由隔板12分隔的区域的内部配置有粘合剂44。具体而言,粘合剂44被供给至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由隔板12分隔的区域的内部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底面上。向那里第1铁心片21A、21B、21C等从Z方向上方被供给至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尤其是由隔板12分隔的区域的内部。据此,第1铁心片21A、21B等被粘合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底面。据此第1铁心片21被固定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在该情况下即使没有第1壳体盖部11B,也能够固定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铁心片21。
根据图8及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者。第1壳体外框部11与多个第1铁心片21由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合。因此,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可以配置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这两者。另外第1壳体外框部11与多个第1铁心片21可以由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这两者接合。在此设为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是指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以及与那里对置地盖上的第1壳体盖部11B的Z方向下侧表面上这两者。据此,能够以足够的强度接合第1壳体外框部11和第1铁心片21。
图10为示出铁心片向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固定方法的第4例的概略图。参照图10,首先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由隔板12分隔的区域的内部配置第1铁心片21。之后,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尤其是其内侧面中的Z方向上部的一部分区域加工出壳体端部11D。壳体端部11D为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壁面上向着由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隔板12分隔的区域的内侧延伸的构件。壳体端部11D优选为以在设置第1铁心片21之后附加的方式来设置。但是壳体端部11D需要以不会从第1壳体容纳部11A脱离的方式牢固地固定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另外由壳体端部11D包围的区域的在俯视时的大小小于容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内的第1铁心片21等的在俯视时的大小。
以这样的方式,在第1铁心片21想要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向Z方向上方移动时,安装的壳体端部11D成为障碍。另外,如果壳体端部11D形成为在与第1铁心片21的Z方向最上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具有Z方向最下部,则壳体端部11D对第1铁心片21施加从Z方向的上方向下的力来进行按压。利用该力,第1铁心片21被固定从而停留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
在如图9或图10那样没有第1壳体盖部11B的情况下,也不限于图9或图10的结构。例如配置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第1铁心片21可以用粘合胶带从该Z方向上方来固定。
接下来,对电抗器101~103的组装流程进行说明。首先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由隔板12分隔的区域的内部,如例如图7~图10中的任意图所示,容纳并固定第1铁心片21。接下来,图2、图4、图6所示的第2铁心片22如各图所示紧贴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在Y方向正侧的端部。第2铁心片22与第1壳体外框部11由固定构件31固定。固定构件31优选为例如粘合胶带。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例如粘合剂。
接下来,在对本实施方式的背景技术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需要使用损耗小的材料作为电抗器中包含的铁心的材料。像这样为了减小损耗,由铁心构成的磁路在其延伸方向上每隔一定间隔形成有未配置作为磁路的铁心的材料的空隙的部分即铁心间隙。以往,为了精确管理铁心间隙的沿着闭合磁路的方向的尺寸,使用如下方法:研磨切割后的铁心的剖面,相邻的1对铁心彼此由间隔件(spacer)或粘合剂固定。另外以往,利用由复杂的机构部件固定各铁心的方法等来生产电抗器。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许多用于组装电抗器的操作时间。因此存在导致生产率下降以及成本上涨的技术课题。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第1壳体10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21和将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分隔的隔板12。另外,在第1壳体10的外侧配置有第2铁心片22,该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第1壳体10内的第1铁心片21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由于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隔板12,以由隔板12划分的方式配置多个第1铁心片21,因此能够得到由在多个第1铁心片21之间设置有铁心间隙的多个第1铁心片21构成的构造。仅通过规定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形尺寸并在其中容纳第1铁心片21,就能够管理多个第1铁心片21之间的各铁心间隙的总和的值。因此,不需要精确管理各第1铁心片21之间的铁心间隙。另外,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机构部件固定各第1铁心片21。仅通过使用只是具有隔板12的第1壳体外框部11,就能够容易地生产电抗器101~103。即能够大幅提高电抗器101~103的生产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隔板12分隔的、例如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优选为隔着空隙地对置。也就是说,例如隔板12与第1铁心片21B优选为隔着图12的尺寸GP2、GP3所示的空隙而对置。然而,虽然形成有多个作为多个隔板12与在其Y方向上邻接的第1铁心片21B的间隔的铁心间隙,但是优选为该多个铁心间隙中的至少1个铁心间隙以在Y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具有空隙。多个铁心间隙中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隙,例如隔板12和与其邻接的第1铁心片21B可以相互接触。
换言之,在某个隔板12与在Y方向上邻接的第1铁心片21B(21C)之间可以不一定有空隙。考虑存在多个例如由隔板12与在其Y方向上邻接的第1铁心片21B夹着的区域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以为如下形态:在该多个被夹着的区域中的一部分存在如在Y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那样的空隙,在其它部分不存在该空隙而隔板12与第1铁心片21B相互接触。以这样的方式,作为多个第1铁心片21B等的间隔的铁心间隙的总和根据包括隔板12的第1壳体10的外形尺寸而自动确定。因此在将各第1铁心片21B向第1壳体10内导入时,即使不特别注意,铁心间隙的总和也简单地确定,能够决定电抗器101~103的电感等特性。因此能够容易地生产电抗器101~103。即能够大幅提高电抗器101~103的生产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如上所述生产率得到提高的电抗器101~103的电气性能。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通常作为电抗器的主要电气性能的电感值由线圈的匝数、基于铁心材料种类的磁导率、磁路长度、磁路的剖面积、相邻的1对铁心片之间的铁心间隙的尺寸来确定。线圈的匝数不会根据制造工序中产生的偏差而变化。另外,关于基于铁心材料的磁导率,材料制造商的规格值也是确定的。因此无需考虑基于线圈材料的磁导率根据制造工序而大幅变化的情况。但是,磁路长度、磁路的剖面积、铁心间隙的尺寸随着构成电抗器的第1壳体10内的各铁心片的配置而变化。因此,需要考虑由于这些参数变化对电感值造成的影响。
图11为示出通过实施方式1的由多个铁心片构成的闭合磁路的磁通的概略平面图。参照图11,例如通过电抗器101的铁心片20的磁通MF环绕由第1铁心片21即第1铁心片21A、21B、21C及第2铁心片22构成的闭合磁路。此外,第1铁心片21B从Y方向负侧向正侧按照第1铁心片21B1、21B2、21B3的顺序排列。另外第1铁心片21C从Y方向负侧向正侧按照第1铁心片21C1、21C2、21C3的顺序排列。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将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尺寸精度规定为1%以下。因此,即使铁心片20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从原本应配置的位置移动,闭合磁路长度及剖面积的变化的比例也小,对电感值造成的影响小。
另一方面,铁心间隙的尺寸有时会非常小,小到每处为1mm以下。因此,由铁心片20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从原本应配置的位置移动而引起的变化量的比例变大。其结果是,如果铁心间隙的尺寸变化,则有可能影响电感值。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如例如图12那样铁心片20在铁心间隙的尺寸的方向、即闭合磁路延伸的方向上移动,也不产生电感值的变化。图12为示出铁心片的一部分从图11的状态移动而铁心间隙变得不均匀的状态的概略平面图。参照图12,例如考虑如下情况: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内,第1铁心片21B1从原本的位置向Y方向负侧移动,第1铁心片21B2从原本的位置向Y方向正侧移动。在该情况下,第1铁心片21B1与第1铁心片21A的铁心间隙的尺寸GP1变得小于原本的值。另外,第1铁心片21B1与第1铁心片21B2的铁心间隙的尺寸GP2变得大于原本的值。另外第1铁心片21B2与第1铁心片21B3的铁心间隙的尺寸GP3变得小于原本的值。另一方面,由于第1铁心片21B3不移动,因此第1铁心片21B3和与之邻接的第2铁心片22的铁心间隙的尺寸GP4不变。
在该情况下,尺寸GP2变大与尺寸GP1、GP3变小相应的量,各个相邻的第1铁心片21之间的铁心间隙的总和不变。各第1铁心片21之间的铁心间隙的总和影响电感值。因此即使如图12那样第1铁心片21B1、21B2移动,也不影响电抗器101的电感值。
根据以上,在图12中,各个第1铁心片21B1、21B2、21B3即使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内在Y方向上移动,电抗器101在功能上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隔板12配置的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中的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可以与其它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不同。以上所谓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是指例如第1铁心片21B1与第1铁心片21B2的间隔。另外,以上所谓其它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是指例如第1铁心片21B2与第1铁心片21B3的间隔。换言之,在图12中,尺寸GP2与尺寸GP3可以不同。此外,在此设为所谓尺寸不同的意思是尺寸值有10%以上不同。另外设为在第1铁心片21B、21C被配置为相对于隔板12倾斜且尺寸值变化的情况下,该尺寸值的意思是指该尺寸的平均值(中间值)。设为在电抗器中存在多个由多个第1铁心片21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夹着的区域。在该情况下,该多个被夹着的区域的在Y方向的尺寸可以全都不同。但也可以为如下形态:该多个被夹着的区域中的至少1个区域的在Y方向的尺寸为与其它该被夹着的区域的在Y方向的尺寸不同。即可以是例如多个被夹着的区域中的仅1个区域与其它区域在Y方向的尺寸不同,其它全部被夹着的区域的在Y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多个被夹着的区域中的仅两个区域与其它区域在Y方向的尺寸不同,其它全部被夹着的区域的在Y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
但是,在例如第1铁心片21B1~21B3以在图12的X方向上错开的方式移动、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彼此对置的部分的面积变化的情况下,影响该电抗器101的电感值。因此,在例如想要在误差为±10%以内的范围内管理电感值的情况下,作为基准,需要将铁心间隙GP1~GP4的变化收敛于约10%以下。但是如上所述,如果为树脂制的第1壳体外框部11,则能够将第1壳体外框部11的最外形状的尺寸精度规定为1%以下。因此铁心间隙GP1~GP4的变化也为±1%以下,能够将该变化量设为10%以下。因此只要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第1铁心片21,即使考虑与闭合磁路的延展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铁心片的位置偏离,也基本上能够控制得不影响电感值。
在想要进一步减小电感值的变化的情况下,优选为提高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形尺寸的精度及各隔板12之间的尺寸的精度、减小第1铁心片21的移动余地。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得到更高的精度。
根据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生产率得到提高的电抗器101~103的电气性能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通常,压粉铁心及铁氧体铁心是粉状材料通过冲压机成型之后被实施热处理来形成的。此时,需要将施加于由冲压机冲压的面的压力设为恒定。因此,形成的铁心越是大型化,则需要使用冲压能力越高的冲压机。另外,由于成型的材料在热处理时收缩,因此尺寸精度随着形成的铁心的大型化而降低。非晶铁心及纳米晶铁心是薄的条状材料被堆叠后被实施热处理来形成的。这些也与压粉铁心及铁氧体铁心同样地在热处理时收缩。因此,尺寸精度随着形成的铁心的大型化而降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作为多个铁心片20的第1铁心片21A~21C及第2铁心片22构成铁心整体。因此,与使用一体型来形成大型铁心的情况相比,形成的铁心片的尺寸变小。因此,电抗器整体容易制造,能够减小制造时的尺寸偏差。另外,能够生产大型的铁心材料的制造商是有限的。在这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形成多个小尺寸的铁心片,因此能够使部件供应更加稳定。
接下来,在以往通常的电抗器中,在两个铁心片之间配置树脂或绝缘纸等非磁性体制成的间隔件。利用间隔件来管理铁心间隙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管理各铁心片之间的铁心间隙,而是利用在各铁心片之间配置有隔板12的第1壳体10来管理铁心片20整体的铁心间隙的总和。因此不需要在各铁心片之间配置间隔件。
不需要仅在由多个铁心片构成的闭合磁路中的1个部位设置铁心间隙。可以在由铁心片20构成的闭合磁路中设置多个铁心间隙,以使其尺寸成为设计值。该铁心间隙的需要的尺寸的数值范围随着铁心片20所使用的材料不同而不同。在例如铁氧体铁心的情况下,其相对磁导率为约1500以上且4000以下。因此,优选为配置铁心片20以使闭合磁路内的多个铁心间隙的尺寸的合计值在1mm以上且20mm以下的范围内且得到期望的电气特性。
闭合磁路中包含的铁心片的数量越多、形成的铁心间隙的数量越多,则各个铁心间隙的尺寸越变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从铁心间隙泄露的磁通变小。另外,能够减少由于与和铁心间隙邻接地配置的线圈交链而产生的线圈的涡流损耗。根据这些,能够减少电抗器101整体的损耗。
在像以往那样利用间隔件或粘合剂来管理铁心间隙的情况下,接合各铁心片的操作随着铁心片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生产率变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铁心片20都配置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而批量地保持。因此,即使构成铁心片20的第1铁心片21等的数量增加,生产率也不下降。
另外,通常在使用由铁氧体等构成的铁心片时,作为原料的大型铁心被切割,准备出切割的剖面被研磨过的铁心片。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铁心片20被配置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铁心间隙的尺寸由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隔板12来管理。因此不需要提高铁心的切割面的平坦度。因此不需要研磨为了形成铁心片20而切割的面。虽然铁氧体铁心本身是廉价的原材料,但作为通常的铁心片的材料则是昂贵的。这是因为,由于进行切割工序及其后的研磨工序等而需要操作费。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不需要研磨切割后的铁心片20的剖面。据此能够缩短铁心片的加工时间,能够更廉价地准备铁心片20。
实施方式2.
图13为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的特征部分的概略放大立体图。参照图13,实施方式2的电抗器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01~103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肋条11E。
具体而言,肋条11E为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壁面、尤其是内侧的侧面上,例如位于Y方向的、彼此隔开间隔地安装的多个薄而小的构件。薄的平板状的隔板12被插入于多个肋条11E中的例如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1对肋条11E之间所夹着的槽状的空间部分。据此,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以沿着Z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隔板12。也就是说能够设置为利用肋条11E来将隔板12竖立。由于设置多个该槽状的空间部分,因此隔板12能够在形成有肋条11E的范围内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任意的位置。这是因为,隔板12能够在被肋条11E夹着的多个槽状的空间部分的区域内任意拆卸。
此外,肋条11E可以形成于例如具有U字的平面形状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各自的在X方向上的一方,例如仅形成于图13的左侧的内侧面,也可以仅形成于图13的右侧的内侧面。然而肋条11E也可以形成于该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各自的在X方向上的左侧和右侧这双方。
能够利用上述肋条11E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变更配置隔板12的位置。也就是说,能够提高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状态的通用性。据此,即使第1铁心片21的大小被变更,通过改变隔板12的设置位置,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容纳第1铁心片21的自由度也被提高。
实施方式3.
图14为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的特征部分的概略放大立体图。参照图14,实施方式3的电抗器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01~103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10与其它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和隔板12。第1壳体外框部11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隔板12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隔板12具有多个作为隔板12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被隔开间隔地安装于隔板基座部12B而成的结构。即隔板12包括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隔板基座部12B。在隔板12中,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被隔开间隔地配置。在隔板12中,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被安装于隔板基座部12B并与隔板基座部12B成为一体。包括隔板基座部12B和安装于其上而成为一体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的隔板12能够安装于第1壳体外框部11以及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能够将隔板12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因此,在例如第1铁心片21为小片的情况下,在将隔板12收纳于第1壳体外框部11内之后收纳第1铁心片21,在第1铁心片21为大片的情况下,能够不收纳隔板12而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内直接收纳第1铁心片21。
实施方式4.
图15为示出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的特征部分及完成品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俯视时具有U字形状的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各自的在Y方向正侧、即与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1F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端部11F、即比最靠Y方向正侧的1对隔板12(第1壳体隔板部12A)更靠Y方向正侧的区域中,缺少该两个部分相互对置的内侧的侧面。还缺少该两个部分的最靠Y方向正侧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端面。据此,第1壳体外框部11成为在该1对端部11F的部分的各个部分容纳第2铁心片22的一部分、即第2铁心片22的在X方向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的各个端部的形态。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10具有能够容纳第2铁心片22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
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除了上述以外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3的电抗器同样的结构。以下虽然与实施方式1~3重复,但再次记载要点。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401主要具有第1壳体10、铁心片20和线圈30。第1壳体10具有作为由电抗器101的铁心片20形成的闭环或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的一部分的形状。铁心片20具有多个第1铁心片21和第2铁心片22。多个第1铁心片21被配置于第1壳体10内。第2铁心片22通过例如从Y方向正侧如图中虚线箭头那样进入第1壳体10的Y方向正侧的端部11F来被设置。这是基于如下事实:第1壳体外框部11在端部11F处缺少最靠Y方向正侧的端面,能够从该部分取出放入第2铁心片22。
两个端部11F形成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的Y方向正侧。在这两个端部11F中的一个中容纳第2铁心片22的一个端部。在这两个端部11F中的另一个中容纳第2铁心片22的另一端部。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在X方向上延伸,成为其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被容纳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1对端部11F的各个端部的形态。据此,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容纳于第1壳体10内即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一起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闭环状的闭合磁路。此外上述大致矩形形状的闭环状的意思是指,如例如果忽略多个当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之间的空隙以及它们之间的在X方向的位置偏离等,则在俯视时看起来为大致矩形形状的闭环。
线圈30缠绕于作为闭合磁路的例如图1所示的铁心片20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在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第1铁心片21B的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缠绕有线圈30。
在作为第1壳体10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21和隔板12,该隔板12将多个第1铁心片21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分隔。更具体而言,第1铁心片21中包含的第1铁心片21A被收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中的、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被收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中的、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隔板12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即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将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A、21B、21C之间分隔。
第1壳体外框部11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11A,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部分;以及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空间。在图15中,第1壳体盖部11B被配置为仅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11A中的除了端部11F之外的部分。换言之在图15中,第1壳体盖部11B被配置为不覆盖在包括端部11F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最靠Y方向正侧配置的第2铁心片22。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盖部11B也可以为具有例如矩形的平面形状,以便还覆盖端部11F以及在包括端部11F的区域配置的第2铁心片22。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中,也优选为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由图5中的以虚线包围的区域所示的、被称为所谓的卡扣构造13的卡合机构来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中,上述由隔板12分隔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优选为隔着例如图12的尺寸GP2、GP3所示的空隙而对置。然而,虽然形成有多个作为多个隔板12与在其Y方向上邻接的第1铁心片21B的间隔的铁心间隙,但是优选为该多个铁心间隙中的至少1个铁心间隙以在Y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具有空隙。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中,例如图12中的、隔着隔板12配置的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中的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可以与其它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不同。以上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是指例如第1铁心片21B1与第1铁心片21B2的间隔。另外以上其它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是指例如第1铁心片21B2与第1铁心片21B3的间隔。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例如图13所示,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肋条11E。肋条11E为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壁面、尤其是内侧的侧面上例如在Y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安装的多个薄而小的构件。薄的平板状的隔板12被插入于多个肋条11E中的例如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1对肋条11E之间所夹着的槽状的空间部分。隔板12被配置为能够在被肋条11E夹着的多个槽状的空间部分的区域内任意拆卸。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10也与其它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和隔板12。第1壳体外框部11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隔板12被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在隔板12中,如例如图14所示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被安装于隔板基座部12B并与隔板基座部12B成为一体。包括隔板基座部12B和安装于其上而成为一体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的隔板12能够安装于第1壳体外框部11以及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例如图9那样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第1壳体外框部11与多个第1铁心片21由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合。因此,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可以配置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这两者。另外第1壳体外框部11与多个第1铁心片21可以由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这两者接合。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具备第1壳体10、多个第1铁心片21、第2铁心片22和线圈30。第1壳体10具有作为闭环的一部分的形状。多个第1铁心片21被配置于第1壳体10内。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第1壳体10内的多个第1铁心片21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线圈30缠绕于闭合磁路。在作为第1壳体10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和隔板12,该隔板12将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之间分隔。第1壳体10具有能够容纳第2铁心片22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第1壳体外框部11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11A,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部分;以及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规定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形尺寸,在其中容纳第1铁心片21及第2铁心片22。仅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管理多个第1铁心片21之间及第1铁心片21与第2铁心片22之间的各铁心间隙的总和的值。因此不需要精确地管理各第1铁心片21之间等的铁心间隙。另外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机构部件来固定各第1铁心片21等。仅通过使用只是具有隔板12的第1壳体外框部11,就能够容易地生产电抗器401。即能够大幅提高电抗器401的生产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10具有能够容纳第2铁心片22的至少一部分的形状。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铁心片22从Y方向正侧如图15的箭头所示被容纳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1对端部11F。因此,能够更加简便地实现第2铁心片22相对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固定。尤其在X方向上,第2铁心片22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受到来自第1壳体外框部11的端部11F的阻碍,因此更加可靠地进行第2铁心片22的在X方向上的固定。据此,能够提高第2铁心片22相对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固定强度。
其它作用效果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但是再次记载要点。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优选为由隔板12分隔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隔着空隙而对置。以这样的方式,作为多个第1铁心片21B等的间隔的铁心间隙的总和根据包括隔板12的第1壳体10的外形尺寸而自动确定。因此在将各第1铁心片21B向第1壳体10内导入时,即使不特别注意,铁心间隙的总和也简单地确定,能够决定电抗器401的电感等特性。因此能够容易地生产电抗器40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肋条11E。隔板12以能够拆卸的方式配置于多个肋条11E中的彼此相邻的1对肋条11E之间。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利用肋条11E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变更配置隔板12的位置。也就是说,能够提高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状态的通用性。据此,即使第1铁心片21的大小被变更,通过改变隔板12的设置位置,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容纳第1铁心片21的自由度也被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中,第1壳体10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以及隔板12,被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并且能够安装于第1壳体外框部11以及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如例如图14所示,隔板12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隔开间隔地成为一体。据此,与实施方式2、3同样地,能够将隔板12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因此,在例如第1铁心片21为小片的情况下,在将隔板12收纳于第1壳体外框部11内之后收纳第1铁心片21,在第1铁心片21为大片的情况下,能够不收纳隔板12而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内直接收纳第1铁心片2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中,也优选为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由作为卡合机构的例如卡扣构造13而卡合。据此在电抗器102中,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的卡合强度比电抗器101更加提高。另外据此能够提高电抗器102的抗振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也配置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第1壳体外框部11与多个第1铁心片21由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合。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据此,能够以足够的强度接合第1壳体外框部11和第1铁心片2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401中,也可以如例如图12那样,隔着隔板12而配置的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中的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的间隔即尺寸GP2与其它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的间隔即尺寸GP3不同。即使这样,电抗器401在功能上也没有问题。
实施方式5.
图16为示出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其中在图16中,关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示出盖上第1壳体盖部11B时的外观形态。参照图16,实施方式5的电抗器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01~103及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401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还具备梭心部40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4不同。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还具备在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侧配置的梭心部40。线圈30被缠绕于梭心部40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梭心部40被配置为在俯视时从外侧包裹U字形状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各个部分并插入到该部分。因此梭心部40沿着Y方向延伸。线圈30环绕于梭心部40的在Y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外侧。环绕的线圈30固定于梭心部40的在Y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另外环绕于梭心部40的线圈30连接于通常公知的端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相对于实施方式1、4等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1、4中,缠绕的线圈30为线形的粗电线或扁线等,其剖面的形状被固定。该线圈30以环绕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侧的方式而被插入。但是该方法在例如使用缠绕细电线而成的线圈30的情况下,有时生产率会下降。细电线即使螺旋状地缠绕,形状也难以稳定。另外在实施方式1、4中,用于将第1壳体盖部11B卡合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之后再向其缠绕电线的工序繁杂。根据以上,在实施方式1中,有时生产率会下降。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这样的形状难以稳定的细电线等构成的线圈30被缠绕并固定于梭心部40的表面上而成的构件具有以被配置于第1壳体10的外侧的方式被插入到第1壳体10的结构。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事先在梭心部40的表面上缠绕并固定布线。据此,即使是细布线及匝数多的布线,在插入到第1壳体10之前其形状也被固定于梭心部40的表面上。因此不需要为了使电线等的形状稳定而经过繁杂的工序。根据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电抗器的尤其是线圈30的部分的生产效率。
此外,梭心部40由非磁性材料构成。但是梭心部40的构成材料不限于与第1壳体外框部11等同样的树脂材料。梭心部40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比第1壳体10伸缩性高的原材料。在此比第1壳体10伸缩性高的原材料是指如硅原材料那样的材料。以这样的方式,梭心部40被插入于第1壳体10的外侧。据此梭心部40能够通过夹着并按压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来将其固定。另外据此梭心部40能够提高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11A及第1壳体盖部11B的电抗器整体的抗振性。另外据此梭心部40能够简化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的卡合构造。
进而,通过使用梭心部40,能够容易地确定线圈30与第1壳体10的位置关系。还能够使线圈30的电感值稳定。
实施方式6.
图17为示出实施方式6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图18为示出实施方式6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7及图18,实施方式6的电抗器601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01及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401大致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与电抗器101、40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形成有贯穿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开口部14。本实施方式在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4不同。
开口部14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中形成于以下的位置。开口部14形成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Z方向最下面中的、由多个隔板12的各个隔板12分隔的各区域的在俯视时的中央部。即开口部14优选为具有矩形形状。但是在由多个隔板12的各个隔板12分隔的各区域为正方形的情况下,开口部14也可以为正方形。根据以上,开口部14形成于除了由多个隔板12的各个隔板12分隔的各区域的各边及与之邻接的边缘部之外的中央的区域。
开口部14在第1壳体盖部11B中形成于以下的位置。在第1壳体盖部11B中,当第1壳体盖部11B以覆盖将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壁面暴露于外部的部分的方式而卡合时,以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底面的开口部14在平面上重合的方式来形成开口部14。
此外在图17中,在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侧面相当的区域不形成开口部14。但是不限于该形状。可以根据需要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由隔板12划分出的各区域的、与相互对置的1组侧面相当的区域的各个区域的例如俯视时的中央部等的部分区域形成开口部14。
根据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中,在隔着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的各个第1铁心片而相互对置的至少1组面的各个面形成有开口部14。
图19为沿着图18的XIX-XIX线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9,考虑具有上述那样的开口部14的电抗器601被安装于容易接触冷却用的风扇等的冷却风WD的位置的情况。此时,通过形成开口部14,从而第1壳体10内的第1铁心片21的表面直接接触冷却风WD。据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第1铁心片21等。
假设即使在第1铁心片21未直接接触冷却风WD(参照图19)的情况下,也实现以下的效果。图20为沿着图18的XX-XX线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20,在此第1铁心片21具有经由作为导热构件51的导热片或导热树脂而与控制面板的框体52或散热器的基座面等接触的结构。框体52被安装于通常公知的基板53。由于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即使在第1铁心片21的表面未直接接触冷却风WD的情况下,由第1铁心片21产生的热量也如在图20中以箭头所示的导热路径HT那样地被散热。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第1铁心片21。
在图20中,对第1铁心片21中的第1铁心片21A、21B2未缠绕线圈30。对第1铁心片21中的第1铁心片21B1、21B3缠绕有线圈30。像这样未缠绕线圈30的第1铁心片21的区域被配置于第1铁心片21B的在Y方向的中央部的第1铁心片21B2。据此在温度容易升高的Y方向的中央部,由线圈30引起的升温被抑制,能够冷却第1铁心片21B2。
另外,通过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形成开口部14,还实现以下效果。假设在电抗器601的电气特性与通常不同时,能够不用打开第1壳体外框部11的第1壳体盖部11B而利用开口部14来确认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第1铁心片21的表面的状态。即,能够容易地确认第1铁心片21有无破裂等。
实施方式7.
图21为示出实施方式7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21,实施方式7的电抗器701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电抗器101及实施方式4的电抗器401大致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与电抗器101、40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具有容纳第2铁心片22的第2壳体15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4在结构上不同。
即在电抗器701中,具备具有作为闭环的另一部分的第2壳体15。作为闭环的另一部分的形状是指,例如将第1壳体10的构成U字形状的两个在Y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直线状的形状。此外作为第2壳体15的第2壳体外框部16具有第2壳体容纳部16A和第2壳体盖部16B。关于第2壳体容纳部16A在俯视时为直线状这一点,与在俯视时为U字形状的第1壳体容纳部11A不同,但其它方面基本上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是同样的。另外关于第2壳体盖部16B在俯视时为直线状这一点,与在俯视时为U字形状的第1壳体盖部11B不同,但其它方面基本上与第1壳体盖部11B是同样的。
电抗器101中的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多个第1铁心片21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与之同样地,在电抗器701中,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于第2壳体15内。据此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多个第1铁心片21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701中,除了第1铁心片21被容纳于第1壳体10之外,第2铁心片22也被容纳于第2壳体15。因此能够完全防止包括第2铁心片22的材料在内的铁心片20的飞散。这是因为第2铁心片22不再暴露。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铁心片22被保持于树脂制的第2壳体15的内部。据此,能够抑制由于电抗器701通电时产生的第2铁心片22的磁致伸缩引起的噪声。
实施方式8.
图22为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中包含的各构件的配置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图23为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22及图23,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801具有与实施方式7的电抗器701大致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对与电抗器70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壳体15的第2壳体外框部16具有与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同样的U字状的平面形状。由此,虽然在附图中没有标明,但是第2壳体外框部16的内部的铁心片20的形状及形态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铁心片20的形状及形态是同样的。
图24为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接合方法的第1例的概略图。图25为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接合方法的第2例的概略图。参照图24,第1壳体10与第2壳体15可以通过粘合剂44固定。或者参照图25,第1壳体10与第2壳体15可以通过卡扣构造13固定。
实施方式9.
图26为实施方式9的第1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26,实施方式9的第1例的电抗器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4的电抗器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隔板12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4不同。
具体而言,在图26的电抗器901中,与实施方式3等已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第1壳体10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和隔板12。第1壳体外框部11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隔板12被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在隔板12中,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被安装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在第1壳体盖部11B中,作为隔板12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形成为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尤其是在电抗器901中,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形成有第1壳体隔板部12A,在第1壳体盖部11B形成有第2壳体隔板部12C。换言之在电抗器901中,壳体隔板部形成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这双方。第1壳体隔板部12A为以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的第1部分。第2壳体隔板部12C为以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的第2部分。以这样的方式,与上述同样地,能够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及第1壳体盖部11B的各部一体地形成隔板12。因此能够在相同工序形成作为隔板12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第1壳体容纳部11A。另外能够在相同工序形成作为隔板12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和第1壳体盖部11B。进而,即使在壳体隔板部被一体地形成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这双方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同工序形成所有这些部件,因此能够简化工序。
在图26中,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夹着的区域配置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第2壳体隔板部12C这双方。在此,考虑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的、和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的一侧即Z方向下侧相反的一侧的Z方向上侧的端部即隔板端部12E1。另外,考虑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的、和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的一侧即Z方向上侧相反的一侧的Z方向下侧的端部即隔板端部12E2。此时,隔板端部12E1和隔板端部12E2被配置为在Z方向上相互对置。隔板端部12E1和隔板端部12E2也可以相互接触。但是两者之间的距离优选为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沿着XY平面的最下面与第1壳体盖部11B的沿着XY平面的最上面的沿着Z方向的距离的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
在图26中,第1壳体隔板部12A与第2壳体隔板部12C在俯视时重合。即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第2壳体隔板部12C在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但是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第2壳体隔板部12C的在Z方向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图26的电抗器901中,彼此相邻的第1铁心片21等之间的区域由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第2壳体隔板部12C这双方来填充。因此这之间的区域的在Z方向上的大部分、即90%以上的区域被隔板12填充。据此,各个第1铁心片21的周围由隔板12和第1壳体外框部11包围图26中的大致1周。因此各个第1铁心片21的其周围的大部分区域被第1壳体外框部11或隔板12包围并保持。据此,与如例如图3那样仅具有第1壳体容纳部11A侧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作为隔板12的结构相比,电抗器901的抗振性提高。
即,例如在图3的结构中,在彼此相邻的第1铁心片21等之间在宽范围中存在未配置隔板12而作为间隙的区域。在该情况下,在对电抗器101施加强的振动时,在未配置隔板12而作为间隙的区域中,在Y方向上相邻的铁心片彼此可能会接触。从抑制铁心片的损伤及电气特性的变化的观点而言,期望避免这样的接触。因此通过设为图26那样的结构,即使施加强的振动,相邻的1对铁心片彼此的接触等引起的故障也通过两者之间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及第2壳体隔板部12C而被抑制。
图27为实施方式9的第2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27,实施方式9的第2例的电抗器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9的第1例的电抗器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其说明。但是图27的电抗器902具有以下结构上的特征。在电抗器902中,形成有多个作为多个第1铁心片21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的区域的间隙。在多个间隙的各个间隙中,在该多个间隙的各个间隙排列的Y方向上交替配置作为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的第1部分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作为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的第2部分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即针对从图的左侧向右侧排列的每个间隙交替排列有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第2壳体隔板部12C。即使具有这样的结构,电抗器902在功能上也没有特别的问题。即电抗器902也能够得到期望的电气特性。
图28为实施方式9的第3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29为实施方式9的第4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28,电抗器903为与电抗器101、901基本上同样的结构。在电抗器903中,与电抗器101同样地,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的区域的全部区域配置第1壳体隔板部12A。但是在电抗器903中,第1壳体隔板部12A的在Z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长于电抗器101。在电抗器903中,配置具有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的区域的在Z方向上的大致整体的长度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
参照图29,电抗器904为与电抗器903基本上同样的结构。在电抗器904中,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的区域的全部区域配置第2壳体隔板部12C。但是在电抗器904中,第2壳体隔板部12C的在Z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长于电抗器901。在电抗器904中,配置具有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的区域的在Z方向上的大致整体的长度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
关于图28及图29的电抗器903、904,也与图26的电抗器901同样地,彼此相邻的第1铁心片21等之间的区域的在Z方向上的大部分、即90%以上的区域被隔板12填充。因此,与图26的电抗器901同样地,可以得到提高电抗器903、904的抗振性的效果。
此外在图26~图29中,示出了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由卡扣构造13卡合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如例如图3那样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在第1壳体接触部11C处相互接触、从其外侧被壳体固定用构件41卷绕的结构。
另外图26~图29对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图21及图22的第2壳体15也可以应用与本实施方式的隔板12同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10.
图30为示出在实施方式10的第1例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插入有第2铁心片的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3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俯视时具有U字形状的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两个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各自的Y方向正侧、即与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4不同。
具体而言,在图30的本实施方式中,第2铁心片22中的一部分被容纳于第1壳体10内。上述第2铁心片22中的一部分是指,第2铁心片22延伸的X方向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但也可以是第2铁心片22整体容纳于第1壳体10内。上述第1壳体10内是指,第1壳体10中的、作为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排列的第1方向的Y方向的正侧的端部即第1端部。在该第1壳体10的第1端部处,在作为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的X方向上延伸的第2铁心片22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被容纳于第1壳体10内。关于这一点,本实施方式与第2铁心片22不被容纳于第1壳体10内的实施方式1在结构上不同。
第1壳体容纳部11A在其最靠Y方向正侧的区域中缺少在Y方向上延伸的最外部的1对侧面及其内侧的1对侧面。缺少该侧面的部分形成为最外部的1对开口18及其内侧的1对开口18。这些开口18用于如图30的点箭头所示从X方向从第1壳体10的Y方向正侧端部取出第2铁心片22以及向第1壳体10的Y方向正侧端部放入第2铁心片22。即第2铁心片22从在X方向的例如右侧的最外部的侧面形成的开口18被插入到第1壳体10的Y方向正侧端部。此时第2铁心片22以通过1对内侧的开口18的方式在X方向上移动地插入。该状态被示出为图31的电抗器1001。图31为示出实施方式10的第1例的电抗器的完成品的外观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31,在例如从X方向右侧最外部的开口18插入了第2铁心片22的状态的电抗器1001中,在与第2铁心片22的在X方向的第2端部邻接的区域即最外部的至少1个中,在第1壳体10形成有用于取出放入第2铁心片22的开口18。但是在图30及图31中,在与第2铁心片22的延伸方向的一方及另一方的第2端部的各个端部邻接的X方向最外部和比该最外部靠内部各形成1对、合计两对开口18。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与在X方向的最外部的侧面未形成开口18的实施方式4在结构上不同。
此外,在插入了第2铁心片22之后的图31的电抗器1001的完成品中,优选为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X方向最外部的1对开口18被胶带等封堵。开口18也可以由胶带以外的任意固定构件封堵。如果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X方向最外部的1对开口18被胶带等封堵,则成为实质上与如实施方式4那样至Y方向正侧端部为止存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X方向最外部的侧面的结构同样的结构。
如图30所示,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Y方向正侧端部的、容纳第2铁心片22的区域中,在多个第1铁心片21B排列的第1方向(Y方向)的一方及另一方包括壁面1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铁心片22无法从Y方向正侧被插入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Y方向正侧端部的容纳部。这是因为,第2铁心片22受到壁面17的阻碍。在该方面,本实施方式与在Y方向正侧的最外端部不形成壁面17、第2铁心片22从Y方向正侧被插入于第1壳体10内的实施方式4在结构上不同。
通过设为以上那样的结构,与其它实施方式的电抗器同样地,电抗器1001利用第1铁心片21及第2铁心片22而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
图32为示出在实施方式10的第2例的电抗器的第1壳体插入第2铁心片的形态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32,第2例的电抗器1002具有基本上与电抗器1001同样的结构。但是在电抗器1002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第2方向即X方向的至少一方的最外部,与图30同样地,形成有用于取出放入第2铁心片22的开口18。但是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与X方向的上述一方的最外部相反侧的另一方的最外部以例如与开口18在X方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有固定壁部19。也就是说,在该另一方的最外部,具有通过固定壁部19来代替开口18而在X方向上封堵该最外部的形态。固定壁部19可以为例如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Y方向上延伸的最外部的侧面的一部分。
在图32中,X方向的一方的最外部为图的右侧,另一方的最外部为图的左侧。因此,在图的右侧形成开口18,在图的左侧形成固定壁部19。但虽然未图示,也可以与之相反,X方向的一方的最外部为图的左侧,另一方的最外部为图的右侧。在该情况下,在图的左侧形成有开口18,在图的右侧形成有固定壁部19。
此外,在图30~图32的本实施方式的各例中,优选为在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中,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在俯视时为大致相同形状的U字形状。以这样的方式,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具有不同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生产率。但是在该情况下,优选为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由固定构件固定。在此,优选为该固定构件被安装于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被插入第2铁心片22的X方向交叉的Y方向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作为该固定构件,在图30~图32中安装有例如卡扣构造13。但是作为该固定构件,也可以使用卡扣构造13以外的固定构件。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在插入第2铁心片22时,固定第1壳体容纳部11A和第1壳体盖部11B的固定构件不妨碍第2铁心片22。
实施方式10的电抗器1001、1002除了上述以外具有基本上与实施方式1~9的电抗器同样的结构。以下与实施方式1~9重复,但是再次记载要点。以下说明电抗器1001的变形例,但是对于电抗器1002也是同样的。
实施方式10的电抗器1001主要具有第1壳体10、铁心片20和线圈30。第1壳体10具有作为由电抗器101的铁心片20形成的闭环或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的一部分的形状。铁心片20具有多个第1铁心片21和第2铁心片22。多个第1铁心片21被配置于第1壳体10内。
在电抗器1001中,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容纳于第1壳体10内即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一起形成大致矩形形状的闭环状的闭合磁路。此外上述大致矩形形状的闭环状的意思是指,如例如果忽略多个当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之间的空隙及它们之间的在X方向的位置偏离等,则在俯视时看起来为大致矩形形状的闭环。
线圈30缠绕于作为闭合磁路的例如图1所示的铁心片20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在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第1铁心片21B的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缠绕有线圈30。
在作为第1壳体10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21和隔板12,该隔板12将多个第1铁心片21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分隔。更具体而言,第1铁心片21中包含的第1铁心片21A被收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中的、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X方向延伸的部分。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被收纳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中的、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沿着Y方向延伸的部分。隔板12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即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将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A、21B、21C之间分隔。
第1壳体外框部11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11A,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A、21B、21C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部分;以及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空间。在图31中,第1壳体盖部11B在俯视时具有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大致相同形状,被配置为覆盖包括第2铁心片22的铁心片20整体。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也优选为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由图5中的以虚线包围的区域所示那样的、被称为所谓的卡扣构造13的卡合机构而卡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优选为上述由隔板12分隔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隔着例如图12的尺寸GP2、GP3所示的空隙而对置。但是,虽然形成有多个作为多个隔板12与在其Y方向上邻接的第1铁心片21B的间隔的铁心间隙,但是优选为该多个铁心间隙中的至少1个铁心间隙以在Y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具有空隙。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例如图12中的、隔着隔板12配置的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中的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可以与其它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不同。以上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是指例如第1铁心片21B1与第1铁心片21B2的间隔。另外以上其它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是指例如第1铁心片21B2与第1铁心片21B3的间隔。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例如图13所示,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形成有多个肋条11E。肋条11E为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壁面、尤其是内侧的侧面上例如在Y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安装的多个薄而小的构件。薄的平板状的隔板12被插入到多个肋条11E中的例如在Y方向上彼此相邻的1对肋条11E之间夹着的槽状的空间部分。隔板12被配置为能够在被肋条11E夹着的多个槽状的空间部分的区域内任意拆卸。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10也与其它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和隔板12。第1壳体外框部11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隔板12被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在隔板12中,如例如图14所示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被安装于隔板基座部12B,与隔板基座部12B成为一体。包括隔板基座部12B和安装于其上而成为一体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的隔板12能够安装于第1壳体外框部11以及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也如图26那样,第1壳体10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和隔板12。第1壳体外框部11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隔板12被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在隔板12中,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被安装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在第1壳体盖部11B,作为隔板12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形成为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电抗器1001中,第1壳体隔板部12A形成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第2壳体隔板部12C形成于第1壳体盖部11B。换言之在电抗器1001中,壳体隔板部形成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这双方。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第1壳体隔板部12A为以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的第1部分。第2壳体隔板部12C为以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的方式而形成的第2部分。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也如图27那样,形成有多个作为多个第1铁心片21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的区域的间隙。在多个间隙的各个间隙中,在该多个间隙的各个间隙排列的Y方向上交替配置作为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的第1部分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作为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的第2部分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如例如图9那样,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第1壳体外框部11与多个第1铁心片21由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合。因此,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可以配置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这两者。另外第1壳体外框部11与多个第1铁心片21可以由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这两者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也可以如图16那样还具备被配置于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侧的梭心部40。在该情况下,线圈30缠绕于梭心部40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也可以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在隔着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的各个第1铁心片而相互对置的至少1组面的各个面形成有开口部14。因此,可以如图17及图18那样,在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Z方向最下面及与之对置的第1壳体盖部11B的位置形成开口部14。或者可以在例如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由隔板12划分出的各区域的、与相互对置的1组侧面相当的区域的各个区域的例如俯视时的中央部等的部分区域形成开口部14。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具备第1壳体10、多个第1铁心片21、第2铁心片22和线圈30。第1壳体10具有作为闭环的一部分的形状。多个第1铁心片21被配置于第1壳体10内。第2铁心片22被配置为与第1壳体10内的多个第1铁心片21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线圈30缠绕于闭合磁路。在作为第1壳体10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和隔板12,该隔板12将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之间分隔。第2铁心片22中的至少一部分在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排列的第1方向(Y方向)的第1端部,以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X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容纳于第1壳体10内。在与容纳于第1壳体10内的第2铁心片22的在第2方向的第2端部邻接的最外部的至少1个中,在第1壳体10形成有用于取出放入第2铁心片22的开口18。第1壳体外框部11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11A,为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部分;以及第1壳体盖部11B,覆盖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内部的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规定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形尺寸,在其中容纳第1铁心片21及第2铁心片22。仅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管理多个第1铁心片21之间及第1铁心片21与第2铁心片22之间的各铁心间隙的总和的值。因此不需要精确地管理各第1铁心片21之间等的铁心间隙。另外也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机构部件来固定各第1铁心片21等。仅仅通过使用只是具有隔板12的第1壳体外框部11,就能够容易地生产电抗器1001。即能够大幅提高电抗器1001的生产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铁心片22的至少一部分、尤其是其延伸方向的端部被容纳于第1壳体10内。在第1壳体10形成有用于取出放入第2铁心片22的开口18。像这样,在第1壳体10内不仅配置第1铁心片21,还配置构成闭合磁路的第2铁心片22。因此,能够更加简便地实现第2铁心片22相对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固定。例如在电抗器1001中,壁面17被配置为在Y方向上夹着第2铁心片22。据此第2铁心片22在Y方向上受到来自壁面17的阻碍,因此更加可靠地实现第2铁心片22在Y方向上的固定。
另外例如在电抗器1001中,以在X方向上封堵开口18的方式配置有胶带等固定构件。据此尤其在X方向上第2铁心片22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受到胶带等固定构件的阻碍,因此更加可靠地实现第2铁心片22在X方向上的固定。根据以上,能够提高第2铁心片22相对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固定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例如电抗器1002那样,开口18形成于作为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在第2方向的一方的最外部的例如右侧的最外部。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在第2方向的、作为与一方的最外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的最外部的例如左侧的最外部形成有固定壁部19。为了取出放入第2铁心片22,只要至少1个开口18形成于一方的最外部就足够了。然后,如果在另一方的最外部形成有固定壁部19,则与在一方及另一方的最外部这双方形成有开口18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插入第2铁心片22后应封堵的开口18。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第2铁心片22在X方向的固定。也就是说在插入第2铁心片22后,通过胶带等封堵而固定仅一方的最外部的开口18即可。因此与在一方及另一方的最外部这双方形成开口18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固定第2铁心片22,能够容易地形成电抗器1002。在电抗器1002中,由于第2铁心片22在X方向上受到来自固定壁部19的阻碍,因此更加可靠地实现第2铁心片22在X方向上的固定。
其它作用效果与实施方式1是同样的,但是再次记载要点。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优选为由隔板12分隔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隔着空隙而对置。以这样的方式,作为多个第1铁心片21B等的间隔的铁心间隙的总和根据包括隔板12的第1壳体10的外形尺寸而自动确定。因此在将各第1铁心片21B向第1壳体10内导入时,即使不特别注意,铁心间隙的总和也简单地确定,能够决定电抗器1001的电感等特性。因此能够容易地生产电抗器100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肋条11E。隔板12以能够拆卸的方式配置于多个肋条11E中的彼此相邻的1对肋条11E之间。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利用肋条11E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变更配置隔板12的位置。也就是说,能够提高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的状态的通用性。据此,即使第1铁心片21的大小被变更,通过改变隔板12的设置位置,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容纳第1铁心片21的自由度也被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第1壳体10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以及隔板12,被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并且能够安装于第1壳体外框部11以及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如例如图14所示,隔板12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隔开间隔地成为一体。据此,与实施方式2、3同样地,能够将隔板12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因此,在例如第1铁心片21为小片的情况下,在将隔板12收纳于第1壳体外框部11内之后收纳第1铁心片21,在第1铁心片21为大片的情况下,能够不收纳隔板12而在第1壳体外框部11内直接收纳第1铁心片2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第1壳体10包括:第1壳体外框部11,能够容纳多个第1铁心片21;以及隔板12,被配置于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并且能够安装于第1壳体外框部11以及从第1壳体外框部11拆卸。隔板12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12A隔开间隔地成为一体。在第1壳体盖部11B,作为隔板12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形成为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第1壳体隔板部12A为一体地形成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的第1部分。第2壳体隔板部12C为一体地形成于第1壳体盖部11B的第2部分。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及第1壳体盖部11B的各部一体地形成隔板12。因此能够在相同工序形成作为隔板12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第1壳体容纳部11A。另外能够在相同工序形成作为隔板12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和第1壳体盖部11B。进而,即使在壳体隔板部被一体地形成于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这双方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同工序形成全部这些部件,因此能够简化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形成有多个作为多个第1铁心片21中的在Y方向上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之间的区域的间隙。在多个间隙的各个间隙中,在该多个间隙的各个间隙排列的Y方向上交替配置作为与第1壳体容纳部11A成为一体的第1部分的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作为与第1壳体盖部11B成为一体的第2部分的第2壳体隔板部12C。即针对从图的左侧向右侧排列的每个间隙交替排列有第1壳体隔板部12A和第2壳体隔板部12C。即使具有这样的结构,电抗器1001在功能上也没有特别的问题。即电抗器1001也能够得到期望的电气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也优选为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由作为卡合机构的例如卡扣构造13而卡合。据此在电抗器1001中,第1壳体容纳部11A与第1壳体盖部11B的卡合强度相比电抗器101更加提高。另外据此能够提高电抗器1001的抗振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内部也配置有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第1壳体外框部11与多个第1铁心片21由缓冲件43及粘合剂44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合。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据此,能够以足够的强度接合第1壳体外框部11和第1铁心片21。
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还具备在作为第1壳体10的第1壳体外框部11的外侧配置的梭心部40。线圈30缠绕于梭心部40的外侧。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通过使用梭心部40,不需要为了使电线等的形状稳定而经过繁杂的工序。根据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电抗器的尤其是线圈30的部分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在第1壳体外框部11中,在隔着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的各个第1铁心片而相互对置的至少1组面的各个面形成有开口部14。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据此,可以得到高效地冷却第1铁心片21等的效果和使得容易视觉辨识第1铁心片21有无破裂等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1001中,也可以如例如图12那样,隔着隔板12配置的多个第1铁心片21B、21C中的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的间隔即尺寸GP2与其它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21B、21C的间隔即尺寸GP3不同。即使这样电抗器1001在功能上也没有问题。
在技术上没有矛盾的范围内可以将以上所描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包含的各例)所记载的特征适当组合来应用。
应当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限定,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8)
1.一种电抗器,具备:
第1壳体,具有作为闭环的一部分的形状;
多个第1铁心片,被配置于所述第1壳体内;
第2铁心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1壳体内的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以及
线圈,缠绕于所述闭合磁路,
其中,在作为所述第1壳体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配置有将容纳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的容纳区域分隔的多个隔板,
所述第1壳体容纳所述第2铁心片的至少一部分,
在俯视时,以使所述第1铁心片在所述闭合磁路延伸的方向上能够移动的方式,所述容纳区域大于所述第1铁心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包括:第1壳体容纳部,为能够容纳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的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的部分;以及第1壳体盖部,覆盖所述第1壳体容纳部的内部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第1壳体包括: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能够容纳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以及所述隔板,被配置于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
所述隔板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隔开间隔地成为一体,
作为所述隔板的第2壳体隔板部以与所述第1壳体盖部成为一体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第1壳体隔板部为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容纳部的第1部分,
所述第2壳体隔板部为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盖部的第2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形成有多个作为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中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之间的区域的间隙,
在多个所述间隙的各个间隙排列的方向上,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被交替配置于多个所述间隙的各个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第1壳体容纳部与所述第1壳体盖部由卡合机构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第1壳体包括: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能够容纳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以及所述隔板,被配置于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并且能够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以及从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拆卸,
所述隔板的多个第1壳体隔板部隔开间隔地成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在所述闭环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容纳区域的长度长于在所述容纳区域内容纳的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各自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在所述闭环延伸的方向上,在所述多个隔板的各个隔板与在所述容纳区域内容纳的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的各个第1铁心片之间具有第1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及所述第2铁心片由Mn-Zn合金和Ni-Zn合金中的任意合金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被所述隔板分隔的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隔着第2空隙而对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在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彼此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肋条,
所述隔板以能够拆卸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多个肋条中的彼此相邻的1对肋条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在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配置有缓冲件及粘合剂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与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由所述缓冲件及所述粘合剂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电抗器还具备在所述第1壳体的外侧配置的梭心部,
所述线圈缠绕于所述梭心部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在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在隔着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的各个第1铁心片而相互对置的至少1组面的各个面形成有开口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隔着所述隔板配置的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中的一个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与其它所述相邻的1对第1铁心片的间隔不同。
17.一种电抗器,具备:
第1壳体,具有作为闭环的一部分的形状;
多个第1铁心片,被配置于所述第1壳体内;
第2铁心片,配置为与所述第1壳体内的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一起形成闭环状的闭合磁路;以及
线圈,缠绕于所述闭合磁路,
其中,在作为所述第1壳体的外框的第1壳体外框部的内部,配置有将容纳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的容纳区域分隔的多个隔板,
所述第2铁心片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多个第1铁心片排列的第1方向的第1端部,以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被容纳于所述第1壳体内,
在与容纳于所述第1壳体内的所述第2铁心片的在所述第2方向的第2端部邻接的最外部的至少1个中,在所述第1壳体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2铁心片取出放入的开口,
在俯视时,以使所述第1铁心片在所述闭合磁路延伸的方向上能够移动的方式,所述容纳区域大于所述第1铁心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抗器,其中,
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的在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的最外部,
在所述第1壳体外框部的在所述第2方向的、与所述一方的最外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的最外部形成有固定壁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84720 | 2018-09-28 | ||
JP2018184720 | 2018-09-28 | ||
PCT/JP2019/035734 WO2020066631A1 (ja) | 2018-09-28 | 2019-09-11 | リアクト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14939A CN112714939A (zh) | 2021-04-27 |
CN112714939B true CN112714939B (zh) | 2022-09-16 |
Family
ID=69952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58625.4A Active CN112714939B (zh) | 2018-09-28 | 2019-09-11 | 电抗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48718B2 (zh) |
JP (1) | JPWO2020066631A1 (zh) |
CN (1) | CN112714939B (zh) |
WO (1) | WO202006663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37989B2 (ja) | 2020-03-24 | 2024-02-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ケース、リアクトル、電子機器およ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
JP7268638B2 (ja) * | 2020-05-15 | 2023-05-08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インダクタ部品 |
TW202405832A (zh) * | 2022-07-22 | 2024-02-01 | 音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磁性組件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8672A (zh) * | 2007-01-09 | 2009-11-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兼有电抗器式变压器 |
CN103946934A (zh) * | 2012-11-08 | 2014-07-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噪声滤波器 |
CN107005166A (zh) * | 2014-11-10 | 2017-08-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绝缘型降压转换器 |
JPWO2017038369A1 (ja) * | 2015-09-01 | 2018-04-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力変換装置 |
CN108475989A (zh) * | 2016-01-21 | 2018-08-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87433B2 (ja) | 1998-12-18 | 2003-03-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インダクタンス部品 |
JP4387857B2 (ja) | 2004-04-08 | 2009-12-24 | 株式会社エス・エッチ・ティ | 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9246221A (ja) * | 2008-03-31 | 2009-10-22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リアクトル |
CN101447324B (zh) * | 2008-09-18 | 2012-04-25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变压器结构 |
JP4524805B1 (ja) * | 2009-03-25 | 2010-08-18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リアクトル |
JP5459120B2 (ja) * | 2009-07-31 | 2014-04-02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リアクトル、リアクトル用部品、及びコンバータ |
JP5310460B2 (ja) | 2009-10-09 | 2013-10-09 |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 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 |
CN201594436U (zh) * | 2009-11-24 | 2010-09-29 | 罗仁键 | 电感器 |
CN101847496A (zh) * | 2010-05-26 | 2010-09-29 | 深圳市欣锐特科技有限公司 | 变压器以及应用该变压器的开关电源和led日光灯 |
JP2013004887A (ja) * | 2011-06-21 | 2013-01-07 | Minebea Co Ltd | コイル部品 |
JP2013143454A (ja) | 2012-01-10 | 2013-07-22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リアクトル、コア部品、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
JP6041564B2 (ja) * | 2012-07-26 | 2016-12-07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リアクトル装置 |
JP2014036157A (ja) | 2012-08-09 | 2014-02-24 | Aisin Seiki Co Ltd | コイルボビン |
JP5892337B2 (ja) * | 2012-11-01 | 2016-03-2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コンバータ、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
WO2015171560A1 (en) * | 2014-05-05 | 2015-11-12 | Hubbell Incorporated | Adjustable inductor |
JP6471489B2 (ja) | 2014-12-19 | 2019-02-20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用ボビン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
JP2016171137A (ja) | 2015-03-11 | 2016-09-2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 |
JP2016171136A (ja) * | 2015-03-11 | 2016-09-2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 |
JP2016207966A (ja) * | 2015-04-28 | 2016-12-08 |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 磁性体コア |
CN105761905B (zh) * | 2016-01-30 | 2018-01-09 | 明纬(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 谐振式高电流密度变压器 |
WO2017213196A1 (ja) * | 2016-06-10 | 2017-12-1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
CN106252033A (zh) * | 2016-10-31 | 2016-12-21 | 成都致研新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结构的大功率高频变压器 |
EP3605565A4 (en) * | 2017-03-27 | 2020-12-30 | Hitachi Metals, Ltd. | COIL COMPONENT |
DE102018106449A1 (de) * | 2018-03-20 | 2019-09-26 | Vacuumschmelze Gmbh & Co. Kg | Magnetische Baugruppe |
-
2019
- 2019-09-11 US US17/260,673 patent/US119487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9-11 WO PCT/JP2019/035734 patent/WO202006663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9-11 JP JP2020548399A patent/JPWO2020066631A1/ja active Pending
- 2019-09-11 CN CN201980058625.4A patent/CN1127149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78672A (zh) * | 2007-01-09 | 2009-11-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兼有电抗器式变压器 |
CN103946934A (zh) * | 2012-11-08 | 2014-07-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噪声滤波器 |
CN107005166A (zh) * | 2014-11-10 | 2017-08-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绝缘型降压转换器 |
JPWO2017038369A1 (ja) * | 2015-09-01 | 2018-04-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力変換装置 |
CN108475989A (zh) * | 2016-01-21 | 2018-08-3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装置及电力转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66631A1 (ja) | 2020-04-02 |
CN112714939A (zh) | 2021-04-27 |
US20210327630A1 (en) | 2021-10-21 |
JPWO2020066631A1 (ja) | 2021-08-30 |
US11948718B2 (en) | 202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14939B (zh) | 电抗器 | |
EP2528073B1 (en) | Reactor | |
CN110520950B (zh) | 电抗器 | |
CN108463862B (zh) | 电抗器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 |
CN106663980B (zh) | 轴向气隙型旋转电机及旋转电机用绕线架 | |
JP6525360B1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JP2009259986A (ja) | 電子部品 | |
CN110313042B (zh) | 电抗器 | |
JP7196175B2 (ja) | 携帯電話器用の超小型3軸低周波アンテナとそれを具備する携帯電話 | |
CN109155187B (zh) | 电抗器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 |
JP2018074127A (ja) | コイル構造体 | |
US12014858B2 (en) | Reactor | |
JP6624519B2 (ja) | リアクトル | |
CN113674969A (zh) | 电感器部件 | |
JP7191535B2 (ja) | リアクトルコア、リアクトル及びリアクトルコアの製造方法 | |
CN113439314A (zh) | 线圈装置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 |
JP2015005579A (ja) | リアクトル及びリアクトルの製造方法 | |
CN110326070B (zh) | 电抗器 | |
CN112106154B (zh) | 电抗器 | |
JP7169108B2 (ja) | リアクトル | |
JP2018074128A (ja) | コイル構造体 | |
CN111819644B (zh) | 电抗器 | |
JP2017073491A (ja) | リアクトル | |
CN216751530U (zh) | 电磁兼容滤波器 | |
CN111937100B (zh) | 电抗器的制造方法及电抗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