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5235A -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5235A
CN112705235A CN201911018113.3A CN201911018113A CN112705235A CN 112705235 A CN112705235 A CN 112705235A CN 201911018113 A CN201911018113 A CN 201911018113A CN 112705235 A CN112705235 A CN 112705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carbon
nickel
nitrogen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81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5235B (zh
Inventor
吴耿煌
荣峻峰
达志坚
宗明生
于鹏
纪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Priority to CN2019110181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05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05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5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5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5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0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2Carb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3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00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5/02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hydrogenation
    • C07C5/03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from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the sam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by hydrogenation of non-aromatic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talyst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含具有壳层和内核的核壳结构,壳层为掺杂氧和氮的石墨化碳层,内核为碳化镍纳米颗粒,其中以纳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氮含量为12%~28%,且氮和氧的含量比为1:1~3:1。该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热解金属盐前驱体的方法,通过对反应条件和参数的控制,可实现掺杂元素可控的碳包覆碳化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绿色、简易、低成本制备,所得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或电催化反应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渡金属碳化物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碳化物是由碳原子嵌入过渡金属晶格产生的一类间充型化合物,兼具共价固体、离子晶体和过渡金属的特性。由于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包括高硬度、高熔点、高导电性,并在超级电容器、催化以及电催化等领域有所应用,因而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碳化镍作为一类典型的过渡金属碳化物,其主要合成方法包括气相沉积、机械合金化和液相法。如Sarr等(J.Phys.Chem.C,2014,118(40),23385–23392)通过原子沉积技术以乙酰丙酮镍为镍源、乙醇为还原剂在300℃沉积碳化镍薄膜;Ghosh等(Journal ofAlloys and Compounds,2009,479(1-2):193-200)通过机械球磨的方式在惰性气氛中制备了碳化镍纳米颗粒。Leng等(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06,6(1):221-226.)则以甲酸镍为前驱体,在含油胺、油酸的二苯醚溶液中通过液相法制备了40nm的碳化镍纳米颗粒;然而,上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物纳米材料,能耗高,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制备;采用机械球磨法不易控制纳米颗粒粒径;而液相法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造成污染并且部分液相法采用的金属有机前驱体成本较高,难以适用于工业生产的需要。
近年来,也有采用热解法制备碳化镍复合材料的报道。Fan等(Angew.Chem.Int.Ed.2017,56,12566–12570)以氰根配位的镍基配位聚合物为前驱体,通过热解法制备了氮、氧共掺杂的碳包覆碳化镍材料。然而,该前驱体制备过程仍较为繁琐,并且热解过程中需要引入易燃易爆的氢气。
通常氮元素等杂原子的掺杂,可有效调变纳米碳材料的电荷密度,进而调控材料的催化性能。而如何实现碳包覆碳化镍复合材料中氮元素等杂原子的可控掺杂仍是本领域的一个难点。
综上,目前本领域仍缺少一种绿色、简易、低成本的制备掺杂元素可控的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需注意的是,前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热解金属盐前驱体的方法,通过对反应条件和参数的控制,可实现掺杂元素可控的碳包覆碳化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绿色、简易、低成本制备,所得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或电催化反应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含具有壳层和内核的核壳结构,壳层为掺杂氧和氮的石墨化碳层,内核为碳化镍纳米颗粒,其中以纳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氮含量为12%~28%,且氮和氧的含量比为1:1~3:1。优选地,氮和氧的含量比为1:1~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以纳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碳含量为22%~38%,氧含量为8%~20%,氢含量为0.5%~3.5%,镍含量为22%~4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纳米复合材料的C1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中,在287eV~290eV的结合能范围存在谱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碳化镍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nm~16nm,优选为6nm~14n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镍源、羧酸及含氮化合物置于溶剂中加热搅拌形成均相溶液;除去均相溶液中的溶剂,得到前驱体;以及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解,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热解的温度为350℃~39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镍源选自氢氧化镍、碳酸镍、碱式碳酸镍和醋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羧酸选自柠檬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琥珀酸、酒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均苯三酸、吡啶二羧酸、乙二胺四乙酸、亚氨基二乙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和1,3-丙二胺四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含氮化合物选自尿素、二氰二胺、三聚氰胺、三乙烯二胺、六亚甲基四胺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镍源、羧酸中的羧基及含氮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5):(0.2~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加热搅拌的温度为30℃~150℃,优选为70℃~1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溶剂选自水、醇类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热解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对前驱体加热升温至恒温段,并在恒温段保持恒温;其中,加热升温的速率为0.2℃/min~10℃/min,恒温段的温度为350℃~390℃,恒温的时间为10min~600min。优选地,所述升温速率为0.5℃/min~1.5℃/min,恒温段的温度为360℃~390℃,恒温的时间为20min~300min。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采用水洗处理热解后的产物。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上述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或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反应底物为含有可还原性基团的有机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催化加氢反应中,催化剂与反应底物的质量比为1:0.1~500,反应温度为30℃~250℃,氢气压力为0.5MPa~5MPa。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与反应底物的质量比为1:0.1~100,反应温度为50℃~200℃,氢气压力为1MPa~3MPa。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热解金属盐前驱体的方法,并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得到了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壳层包覆着石墨化碳层,内核为碳化镍纳米颗粒,使得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在催化加氢反应或电催化反应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本发明的方法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氮元素进行可控掺杂,可绿色、简易、低成本的制备掺杂元素可控的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C1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4是实施例2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图5是实施例2制备的碳基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的C1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图6为对比例1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内容提供了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当然,这些仅仅是范例,而非意图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当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此未直接定义的任何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具有与它们在本发明技术领域中通常所理解的相关联的含义。如贯穿本说明书使用的下面术语除非另外说明,应当理解为具有下面含义。
本发明中术语“核壳结构”是指内核为镍纳米颗粒,壳层为掺杂氮和氧的石墨化碳层。术语“石墨化碳层”是指在高分辨透射电镜下可明显观察到层状结构的碳结构,而非无定型结构,且层间距约为0.34nm。该石墨化碳层包覆碳化镍纳米颗粒后形成的复合材料呈球形或类球形。
术语“氮和氧掺杂”中的“氧”是指氧元素,其中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的“氧含量”是指氧元素的含量,具体是指,在碳包覆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形成石墨化碳层中含有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氧元素,所述“氧含量”为所有形式的氧元素的总含量;同样,“氮”是指氮元素,“氮含量”为所有形式的氮元素的总含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含具有壳层和内核的核壳结构,壳层为掺杂氧和氮的石墨化碳层,内核为碳化镍纳米颗粒,其中以纳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氮含量为12%~28%,且氮和氧的含量比为1:1~3:1。优选地,氮和氧的含量比为1: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纳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碳含量为22%~38%,氧含量为8%~20%,氢含量为0.5%~3.5%,镍含量为22%~42%。优选地,碳含量为25%~35%,氧含量为10%~18%,氮含量为15%~25%,氢含量为1%~3%,镍含量为24%~40%。
根据本发明,碳化镍作为一类典型的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包括高硬度、高熔点、高导电性。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采用石墨化碳层包覆碳化镍纳米颗粒构成核壳结构,其石墨化碳层表面具有丰富的缺陷位,同时石墨化碳本身良好的导电、导热性等,与碳化镍纳米颗粒协同发挥作用,此外,通过氮元素等杂原子的掺杂,可有效调变纳米碳材料的电荷密度,进而调控材料的催化性能。使该纳米复合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在催化领域、超级电容器等方面的应用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在C1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中经分峰拟合后,可以看出碳基质上的含氧官能团主要为羟基以及羧基功能团,其中在结合能为287eV~290eV处存在明显谱峰。这与现有的碳包覆碳化镍材料的谱峰均不相同,表明本发明经过特殊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该复合材料,其在微观结构上与其他材料具有实质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碳化镍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nm~16nm,优选为6nm~14nm。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将镍源、羧酸及含氮化合物置于溶剂中加热搅拌形成均相溶液;
除去均相溶液中的溶剂,得到前驱体;
以及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解,得到纳米复合材料;
其中,热解的温度为350℃~390℃。
根据本发明,在早期研究中,发明人发现通过前驱体热解的方法可以获得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例如,专利CN 109309213A公开了一种碳包覆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前驱体恒温段温度为425℃~800℃。事实上,现有热解法制备碳包覆镍纳米颗粒的制备温度范围也通常在前述温度下进行。然而由于前驱体在320℃~425℃发生了一系列复杂反应,由金属盐前驱体转变为碳包覆金属纳米颗粒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并不易制得。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进一步研究,意外地发现通过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尤其是热解反应温度可以获得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颗粒。此外,本发明还通过精确控制含氮化合物以及与镍源和羧酸的配比,实现了掺杂元素可控的碳包覆碳化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绿色、简易、低成本制备。由于含氮化合物的引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碳化镍的形成,另一方面可实现掺杂元素的灵活调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并且热解过程中无需引入氢气等可燃性还原气体,这使得碳化镍的制备突破了传统方法能耗高、工艺复杂等缺陷,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可能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镍源选自氢氧化镍(Ni(OH)2)、碳酸镍(NiCO3)、碱式碳酸镍和醋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羧酸选自柠檬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琥珀酸、酒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均苯三酸、吡啶二羧酸、乙二胺四乙酸、亚氨基二乙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和1,3-丙二胺四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镍源、羧酸中的羧基及含氮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5):(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含氮化合物选自尿素、二氰二胺、三聚氰胺、三乙烯二胺、六亚甲基四胺的一种或多种。含氮化合物的引入有利于促进碳化镍的形成,同时可实现掺杂元素的灵活调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搅拌的温度为30℃~150℃,优选为70℃~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溶剂选自水、醇类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水。具体地,可将镍源与羧酸在该溶剂中溶解成均相溶液后,然后直接蒸发除去溶剂得到前驱体。前述的蒸发溶剂的温度和工艺可以采用任意可行的现有技术,例如,在80℃~120℃下喷雾干燥,或在烘箱中干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热解过程具体包括:在惰性气氛下,例如氮气或氩气的气氛下,对前驱体加热升温至恒温段,并在恒温段保持恒温;其中,加热升温的速率为0.2℃/min~10℃/min,恒温段的温度为350℃~390℃,恒温的时间为10min~600min,优选地,升温速率为0.5℃/min~1.5℃/min,恒温段温度为360℃~390℃,恒温时间为20min~300min。如前所述,通过严格控制该些反应条件,可以更好的获得本发明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采用水洗处理热解后的产物。以除去所得产物中可能含有的可溶物。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或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以催化加氢反应为例,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催化加氢反应中,其反应底物为含有可还原性基团的有机物。可选地,所述反应底物包括但不限于苯乙烯、苯甲醛、芳香硝基化合物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催化加氢反应中,催化剂与反应底物的质量比为1:0.1~100,反应温度可以为30℃~250℃,氢气压力控制在0.5MPa~5MPa。优选地,催化剂与反应底物的质量比为1:0.1~100,反应温度可以为50℃~200℃,氢气压力控制在1MPa~3MPa。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前驱体制备过程中镍的利用率可达100%,不产生含重金属废水,相比于现有碳包覆碳化镍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更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采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仪器与测试
通过XRD获得材料的成分、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或形态等信息。所采用XRD衍射仪的型号为XRD-6000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日本岛津),XRD测试条件为:Cu靶,Kα射线(波长λ=0.154nm),管电压为40kV,管电流为200mA,扫描速度为10°(2θ)/min。
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材料的表面形貌。所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的型号为JEM-2100(日本电子株式会社),高分辨透射电镜测试条件为:加速电压为200kV。样品中纳米颗粒的粒径通过电镜图片测量得到。
碳(C)、氢(H)、氧(O)、氮(N)四种元素的分析在Elementar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上进行。具体操作方法和条件如下:样品在锡杯中称量1-2mg,放入自动进样盘,通过球阀进入燃烧管燃烧,燃烧温度为1000℃(为了去除进样时大气干扰,采用氦气吹扫),然后用还原铜对燃烧后的气体进行还原,形成氮气、二氧化碳和水。混合气体通过三根解吸柱进行分离,依次进TCD检测器检测。氧元素的分析是利用高温分解,在碳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样品中的氧转化为CO,然后采用TCD检测CO。
金属元素含量为材料扣除碳、氢、氧、氮含量后归一化结果。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检测材料表面的元素。所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为VG Scientifc公司生产配备有Avantage V5.926软件的ESCALab220i-XL型射线电子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条件为:激发源为单色化A1KαX射线,功率为330W,分析测试时基础真空为3×10-9mbar。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称取10.51g(50mmol)一水合柠檬酸、4.64g(50mmol)氢氧化镍、6.31g(75mmol)二氰二胺加入200mL去离子水中,在105℃下搅拌得到均一溶液,并继续加热蒸干,将固体研磨后得到前驱体。
取7.5g得到的前驱体置于瓷舟内,然后将瓷舟置于管式炉的恒温区,通入氮气,流量100mL/min,并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390℃,恒温120min后停止加热,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碳包覆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
材料表征: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图1中2θ=39.3°、41.7°、44.8°、58.7°、71.5°、78.4°的衍射峰对应典型的碳化镍材料的衍射峰。此外,在2θ=25°附近还存在对应碳的衍射峰。根据谢乐公式计算,碳化镍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9.79nm。元素分析仪测定纳米材料C含量为30.13%,H含量为2.51%,N含量为18.88%,O含量为15.50%,归一化后Ni含量为32.98%。可知N与O含量比为1.22。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C1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谱图经分峰拟合后,可以看出碳基质上的含氧官能团主要为羟基、羰基以及羧基功能团,其中在结合能为287eV~290eV处存在明显谱峰。
实施例2
称取14.61g(50mmol)乙二胺四乙酸、9.27g(100mmol)氢氧化镍加入200mL去离子水中,在110℃下搅拌得到均一溶液后将温度降至90℃并加入4.20g(50mmol)二氰二胺并继续加热蒸干,将固体研磨后得到前驱体。
取7g得到的前驱体置于瓷舟内,然后将瓷舟置于管式炉的恒温区,通入氮气,流量100mL/min,并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370℃,恒温120min后停止加热,在氮气气氛下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碳包覆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
将得到的氮掺杂碳包覆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转移至烧瓶,加入50mL去离子水,60℃搅拌20min后抽滤,将滤饼在105℃下烘干,得到水洗后的氮掺杂碳包覆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
材料表征:
图3为实施例2的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从图3中同样可以看出对应于碳化镍及碳材料的衍射峰。根据谢乐公式计算,碳化镍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63nm。图4是实施例2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碳化镍纳米颗粒高密度、均匀分散在碳载体上并且碳化镍颗粒外层包覆着石墨化的碳壳层。图5是实施例2制备的碳基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的C1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谱图经分峰拟合后,可以看出碳基质上的含氧官能团主要为羟基以及羧基功能团,其中在结合能为287eV~290eV处存在明显谱峰。
对比例1
采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不同的是,在前驱体中不加入二氰二胺。
图6为对比例1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从图6可以看出,此时的纳米复合材料以Ni及NiO晶相为主,无碳化镍衍射峰。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比较表明了含氮化合物对于碳化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例1
本应用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碳包覆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催化苯乙烯加氢的反应。
将100mg实施例1的纳米复合材料、208mg苯乙烯、30mL无水乙醇加入反应釜中,通入H2置换4次后维持反应釜内压力为1.0MPa,关闭进气阀。搅拌并升温加热至120℃后开始计时,持续反应3.5小时后停止加热,降至室温后排压,打开反应釜取出产物进行色谱分析。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反应物转化率及目的产物选择性:
转化率=已反应的反应物质量/反应物加入量×100%
选择性=目的产物质量/反应生成物质量×100%
经分析后,得到苯乙烯转化率为100%,乙苯的选择性为100%。
可见,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用于加氢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综上可知,本发明采用热解金属盐前驱体的方法,通过控制特定的反应条件,获得了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碳化镍制备工艺,具有绿色、简单、成本低等优势。此外,本发明还通过精确控制含氮化合物以及与镍盐和羧酸的配比,实现了掺杂元素可控的碳包覆碳化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所得材料在催化加氢反应或电催化反应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范性的,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作出各种其他替换、改变和改进。因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含具有壳层和内核的核壳结构,所述壳层为掺杂氧和氮的石墨化碳层,所述内核为碳化镍纳米颗粒,其中以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氮含量为12%~28%,且所述氮和氧的含量比为1: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的总质量为基准,碳含量为22%~38%,氧含量为8%~20%,氢含量为0.5%~3.5%,镍含量为22%~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材料的C1s 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中,在287eV~290eV的结合能范围存在谱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镍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nm~16nm。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镍源、羧酸和含氮化合物置于溶剂中加热搅拌形成均相溶液;
除去所述均相溶液中的溶剂,得到前驱体;以及
所述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解,得到所述纳米复合材料;
其中,所述热解的温度为350℃~3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源选自氢氧化镍、碳酸镍、碱式碳酸镍和醋酸镍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羧酸选自柠檬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琥珀酸、酒石酸、苹果酸、葡萄糖酸、均苯三酸、吡啶二羧酸、乙二胺四乙酸、亚氨基二乙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和1,3-丙二胺四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化合物选自尿素、二氰二胺、三聚氰胺、三乙烯二胺、六亚甲基四胺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源、所述羧酸中的羧基及含氮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2~5):(0.2~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搅拌的温度为30℃~15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选自水、醇类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对所述前驱体加热升温至恒温段,并在所述恒温段保持恒温;
其中,所述加热升温的速率为0.2℃/min~10℃/min,所述恒温段的温度为350℃~390℃,所述恒温的时间为10min~600min。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水洗处理所述热解后的产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或电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加氢反应中的反应底物为含有可还原性基团的有机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加氢反应中,所述催化剂与所述反应底物的质量比为1:0.1~500,反应温度为30℃~250℃,氢气压力为0.5MPa~5MPa。
CN201911018113.3A 2019-10-24 2019-10-24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2705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8113.3A CN112705235B (zh) 2019-10-24 2019-10-24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8113.3A CN112705235B (zh) 2019-10-24 2019-10-24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5235A true CN112705235A (zh) 2021-04-27
CN112705235B CN112705235B (zh) 2023-08-08

Family

ID=75540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8113.3A Active CN112705235B (zh) 2019-10-24 2019-10-24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0523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3857A (zh) * 2021-09-23 2022-01-11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Ni-Ni3C/NC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38377A (zh) * 2021-12-22 2022-10-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硫掺杂碳包覆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020079A (zh) * 2021-10-27 2023-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催化加氢脱氯的方法
CN116120567A (zh) * 2022-11-18 2023-05-16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一种富氮型镍基配位聚合物及其衍生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779A (zh) * 2010-09-14 2013-05-22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产含碳载体的方法
CN105669347A (zh) * 2015-12-31 2016-06-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降低直链烷基苯不饱和烃含量的方法
CN106238085A (zh) * 2016-07-28 2016-12-21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氧掺杂碳化氮‑贵金属复合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684385A (zh) * 2017-01-11 2017-05-1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Ni3C@洋葱状碳/无定形碳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69758A (zh) * 2016-12-26 2017-05-17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层包覆非贵金属纳米颗粒氧电极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5874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烷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8779A (zh) * 2010-09-14 2013-05-22 巴斯夫欧洲公司 生产含碳载体的方法
CN105669347A (zh) * 2015-12-31 2016-06-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降低直链烷基苯不饱和烃含量的方法
CN106238085A (zh) * 2016-07-28 2016-12-21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氧掺杂碳化氮‑贵金属复合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669758A (zh) * 2016-12-26 2017-05-17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层包覆非贵金属纳米颗粒氧电极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84385A (zh) * 2017-01-11 2017-05-17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Ni3C@洋葱状碳/无定形碳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05874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烷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9304475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包覆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4201A (zh) * 2017-07-28 2019-02-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包覆过渡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G HAO,ET AL.: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Ni3C/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flakes for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ELECTROCHIMICA ACTA》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3857A (zh) * 2021-09-23 2022-01-11 杭州师范大学 一种Ni-Ni3C/NC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20079A (zh) * 2021-10-27 2023-04-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催化加氢脱氯的方法
CN116020079B (zh) * 2021-10-27 2024-05-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催化加氢脱氯的方法
CN115138377A (zh) * 2021-12-22 2022-10-0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硫掺杂碳包覆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138377B (zh) * 2021-12-22 2023-08-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硫掺杂碳包覆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120567A (zh) * 2022-11-18 2023-05-16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一种富氮型镍基配位聚合物及其衍生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5235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5875B (zh) 一种环烷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12705235B (zh)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u et al. Cu/C or Cu2O/C composites: selectiv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water treatment
CN109261154B (zh) 类石墨烯框架负载单原子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246264B (zh) 一种碳化钼金属钼碳化硅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光催化产氢上的作用
CN113751004B (zh) 碳包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u et al. The green synthesis of PdO/Pd anchored on hierarchical ZnO microflowers with a synthetic effect for the efficient catalytic reduction of 4-nitrophenol
Liu et al. Janus coordination polymer derived PdO/ZnO nanoribbons for efficient 4-nitrophenol reduction
CN112705236B (zh) 碳包覆碳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05234B (zh) 氧掺杂碳基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04558B (zh) 一种空心氮掺杂碳包裹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Du et al. Novel hollow microsphere with porous carbon shell embedded with Cu/Co bimetal nanoparticles: Facile large-scale preparation and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performance
CN114425339B (zh) 碳基六方密堆积相钴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05237B (zh) 碳包覆碳化镍和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85211B (zh) 碳包覆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51007B (zh) 碳包覆氧化镍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51005B (zh) 碳包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ano-Ni-La-Fe/Al2O3 catalyst to be used for syn-gas production and tar removal after biomass gasification
CN114887640A (zh) 一种非晶Ru-RuOx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705239B (zh) 碳化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20511A (zh) 氮改性碳包覆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51041B (zh) 碳包覆氧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21252B (zh) 碳包覆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u et al. Effect of molar ratio of citric acid to metal nitrate on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NiO nanoparticles
CN113751008B (zh) 碳包覆氧化镍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