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03083B - 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03083B
CN112703083B CN201980048352.5A CN201980048352A CN112703083B CN 112703083 B CN112703083 B CN 112703083B CN 201980048352 A CN201980048352 A CN 201980048352A CN 112703083 B CN112703083 B CN 1127030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element
abutment
adhesive
st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83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03083A (zh
Inventor
W·斯宾格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stoo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estoo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stool GmbH filed Critical Festoo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2703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03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030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9/00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guiding portable metal-working machines or apparatus
    • B23Q9/0014Portable machines provided with or cooperating with guide means supported directly by the workpiece during action
    • B23Q9/0042Portable machines provided with or cooperating with guide means supported directly by the workpiece during action the guide means being fixed only on the workpie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1/0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 B25H1/0021Stands, supports or guiding device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for securing them to the work
    • B25H1/0078Guiding devices for hand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20)或工件(W)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具有带有用于贴靠到工件(W)或壁的工作面(H)处的贴靠面(42)的贴靠体(40)。设置成,所述贴靠体(40)具有带有用于粘附在所述工作面(H)处的黏附器件(70)的保持元件(60、860、960),其中,所述黏附器件(70)在所述贴靠体(40)的贴靠在所述工作面(H)处的贴靠面(42)的情况下能够从定位状态(PZ)被带到黏附状态(HZ)中,在所述定位状态中所述黏附器件(70)没有处于与所述工作面(H)的接触中并且所述贴靠面(42)能够关于所述工作面(H)进行定位,在所述黏附状态中所述黏附器件(70)粘附在所述工作面(H)处并且将所述贴靠体(40)固定在所述工作面(H)处。

Description

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或工具或工件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具有带有用于贴靠到工件或壁的工作面处的贴靠面的贴靠体。
背景技术
以引导轨道为外形的贴靠体例如在DE 10 2008 059 838 A1中得到阐释,沿着所述引导轨道能够引导有手持式工具机器。引导轨道可以说松动地放上到工件上,其中,在其下侧处布置有摩擦配合的构件、例如橡胶元件或类似物,由此,引导轨道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在原处。
从DE 20 2013 104 555 U1中已知一种磁性地保持在工件处的引导轨道。DE 102013 209 482 A1阐释了另外的引导轨道。圆孔教导在DE 20 2016 003 907 U1中得到描述。DE 10 2007 009 641 A1涉及用于引导具有吸取头部的铣削工具的装置。
然而对于精确的工件加工、例如对于锯切割,这种处理是不够的。那么能够例如将引导轨道与底座旋紧或将钉子冲穿引导轨道,对此,在DE 10 2008 059 838 A1中示出的引导轨道例如在其前面的和后面的纵向端部处相应地具有孔。相应于此地,所述处理是困难的。
此外,工件由于用于固定引导轨道的钉子或螺纹紧固件被损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或工件的改善了的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任务,在开头提及的类型的装置的情况下设置成,所述贴靠体具有带有用于粘附在工作面处的黏附器件的保持元件,其中,黏附器件能够在贴靠体的贴靠在工作面处的贴靠面的情况下从定位状态被带到黏附状态中,在所述定位状态中黏附器件没有处于与工作面的接触中并且贴靠面能够关于工作面进行定位,在所述黏附状态中黏附器件粘附在工作面处并且将贴靠体固定在工作面处。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保持元件将贴靠体能够脱开地与工件固定,为此设置有黏附器件,所述黏附器件又能够从工作表面尤其无残留地去除,而没有损坏工作面。由此,例如能够加工敏感的工件。尽管如此,贴靠体具有在工作表面处的固定的保持,由此例如工具机器、例如锯、上铣刀或类似物相对于工件较好地能够被定位、例如能够被固定。
在黏附状态中,黏附器件优选地与贴靠面在一个平面中或突出到贴靠面之前。
当黏附器件在黏附状态中时,黏附器件的黏附面和贴靠面优选地是平行的和/或在一个平面中。
理解的是,所述装置不仅能够具有保持元件,而且能够具有多个、例如两个或三个保持元件。保持元件例如沿工作方向依次地进行布置,工具沿着所述工作方向能够沿着贴靠体进行引导。理解的是,在贴靠体处能够存在有不仅用于保持元件而且用于多个、例如两个或三个保持元件的保持元件容纳部。保持元件例如沿工作方向依次地进行布置,工具沿着所述工作方向能够沿着贴靠体进行引导。
保持元件优选地具有板状的或盘状的外形。
优选地,保持元件是条形的和/或具有纵向外形。
保持元件作为整体或保持元件的至少一个组成部分、例如保持元件的承载件体、黏附器件或类似物优选地由塑料制成和/或是能够制成堆肥的或生物学上能够分解的。
贴靠体优选由金属、尤其铝制成。优选地,贴靠体涉及型材体和/或挤压型材。
有利地,保持元件具有平行地走向的、直的纵向侧。例如保持元件在俯视图中是矩形的。但是在一个或两个纵向端部处,纵向侧还能够通过倒圆的区段、尤其搭接区段或抓握区段与彼此连接。理解的是,还有其它的外周缘几何形状,例如圆的、椭圆的或多边形的保持元件是毫无问题可行的。
对于黏附器件的设计方案考虑多个备选的和补充的变型方案。例如黏附器件具有粘接面用于粘合到工作表面处。黏附器件还能够具有吸取区段或吸取轮廓。但是例如黏附器件还能够包括吸取头部、尤其多个吸取头部的组件,以用于吸住到工作面处。吸取头部能够彼此相邻地布置。原则上还可行的是,黏附器件包括粘扣层(Klettschicht)或由其形成。此外可行的是,粘接面被分割或存在多个粘接面。
黏附器件能够设计成用于粘附在粗糙的表面,例如木原料、石头或类似物处。对此,黏附器件优选地具有粘接器件或粘接面。但是还有利的是,黏附器件能够粘附在光滑的表面,例如板石、玻璃或类似物处。在此,黏附器件还能够设置有粘接面,但是还能够设置有吸取面、尤其吸取头部。
粘接部、也就是说粘接面的设计方案优选地是如下的,即粘接剂能够无残留地从工作表面去除。优选地,黏附器件具有粘接条或粘接层。例如黏附器件由能够无残留地去除的粘胶形成,如例如在WO 92/11332 A1中或在其中提到的参考文献中描述的那样。尤其有利的是,也就是说粘胶不实现持久的粘接部,而是实现能够脱开的粘接部,如其例如就黏附便签而言得知的那样,其能够无残留地并且容易地从底座去除。显然,粘接部在当前情况下优选地是稍微较固定的,也就是说,粘接部的脱开是稍微较困难的。尽管如此,黏附器件优选地如下地进行设计,使得其能够无残留地从工作面去除。优选地,黏附器件涉及所谓的泡沫粘胶。
黏附器件包括例如丙烯酸酯物料。为了将黏附器件粘附在保持元件的承载件体处或直接粘附在贴靠体处,例如经调整的丙烯酸酯物料是有利的,从而保持元件固定地粘附在所述承载件体处。黏附器件有利地在其设置成用于粘附工作面中的一个的侧处包括所谓的纯丙烯酸酯物料。所述纯丙烯酸酯物料能够无残留地从工作面去除。
黏附器件或保持元件作为整体能够是夹层式黏附器件和/或具有多个层,例如由不同的丙烯酸酯物料、例如经调整的丙烯酸酯物料和纯丙烯酸酯物料制成的层。此外,增强膜片、尤其由聚氨酯、PET或类似物制成的增强膜片和/或泡沫层、尤其由聚氨酯泡沫制成的泡沫层能够设置在黏附器件或保持元件处。
工作面例如涉及工件表面、例如木质工件、塑料工件或类似工件的工件表面。但是在壁、例如建筑物壁或房间壁处的粘附还能够以这种途径毫无问题地实现。
基本上是如下的,即贴靠体在定位状态中还能够毫无问题地在所述面处移位或调节,也就是说,黏附器件可以说是不起作用的。还能够将定位状态称为黏附器件的不起作用状态或未激活状态。然而,当贴靠体相对于工作面达到合适的位置时,黏附器件可以说被激活或被带到激活状态中。因此也就是说,黏附器件被带到黏附状态中,在所述黏附状态中,黏附器件粘附在工作面处并且由此不仅固定在工作面处,而且将贴靠体固定在工作面处。
为了将保持元件从定位状态调节或带到黏附状态中,多个可行方案是有利的:
例如能够设置成,保持元件布置在贴靠体的关于贴靠面能够运动的、例如能够摆动运动的、能够移位运动的或类似的部分处,从而通过操纵能够运动的部分能够将黏附器件从定位状态调节到黏附状态中。但是,能够运动的部分还能够是贴靠体的弯曲柔性的部分。由此能够例如在所述贴靠体处在工作面的区域中或在工作面旁边设置有弯曲柔性的区段或突出部,在所述区段或突出部处布置有黏附器件。因此也就是说,贴靠体可以说本身形成保持元件的组成部分或无论如何形成用于同一保持元件的操纵器具。
但是还可行的是,所述装置具有支承机构用于能够运动地支承保持元件,例如用于将保持元件从定位状态调节到黏附状态中或从黏附状态调节到定位状态中。但是还可行的是,支承机构用于能够使保持元件和贴靠体相对于彼此进行定位。因此也就是说,例如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在平行于贴靠面的平面中能够移位地支承在贴靠体处,从而当所述保持元件已经粘附在工作面处时贴靠体相对于保持元件能够运动。
当设置有支承机构时,优选地设置有用于相对于彼此固定保持元件和贴靠体的固定机构,例如夹持机构、卡锁机构或类似机构。然后,贴靠体能够例如相对于保持元件进行固定,从而所述贴靠体保持其位置。
保持元件适宜地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机构处以使黏附器件朝着贴靠面或工作面摆动到黏附状态中和/或离开贴靠面或工作面在将黏附器件从工作面脱开的意义上摆动。由此例如可行的是,将贴靠体定位在工作面处,接着保持元件沿朝着黏附状态的方向进行摆动,从而包括贴靠体和保持元件的整个配置固定地固定在工作面处。对于脱开过程,所述摆动支承也是有利的。由此黏附器件能够例如以一种脱落过程离开工作面摆动,从而保持元件并且因此还有贴靠体摆脱工作面。
但是支承机构还能够包括移位支承件,保持元件朝着贴靠部能够移位地支承在所述移位支承件处。移位支承件的移位方向或移位轴向方向优选地正交于贴靠面。由此例如可行的是,黏附器件具有黏附面,所述黏附面平行于贴靠面进行定向。支承机构优选地实现黏附面沿朝着贴靠面的方向的平行移位,以便建立与工作面的黏附接触。例如粘接面能够设计为黏附面。但是还可行的是,黏附面例如通过吸取区段的外周缘轮廓、尤其吸取头部的自由的区域的外周缘轮廓界定。当存在多个黏附面时,所述黏附面优选地设置在包络面或包络平面中或在其处。
保持元件能够是弯曲刚性的和/或弯曲柔性的。例如保持元件能够沿一个或多个方向是弯曲柔性的或具有弯曲柔性的区段。还可行的是,保持元件作为整体沿一个或多个方向是弯曲刚性的。保持元件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弯曲刚性的和至少一个弯曲柔性的区段。对于弯曲刚性,例如一个或多个增强肋和/或保持元件或承载件体的板状的外形或诸如此类是有利的。对于弯曲柔性的特性,例如适用的是保持元件或承载件体的相应地弯曲柔性的材料、例如塑料和/或在保持元件处的变形凹处或类似物。
此外可行的是,保持元件为了在定位状态与黏附状态之间进行调节是弯曲柔性的。由此保持元件能够例如以一种滚动运动或卷开运动从定位状态被带到黏附状态中。黏附器件在此马上起作用,也就是说,所述黏附器件可以说连续地或在顺畅的过程中被带到与工作面的黏附性的接触中或由于保持元件的弯曲柔性能够被带到黏附状态中。
尤其当保持元件是弯曲柔性的时候,随后的设计方案是有利的:
保持元件有利地在支撑状态中能够从定位状态变换到黏附状态中,在所述支撑状态中,保持元件部分地、例如在其纵向端部中的一个或两个处支撑在贴靠体处。例如保持元件能够在其纵向端部之间离开贴靠面拱起,这相应于定位状态。通过到在纵向端部之间的区段中沿朝着贴靠面的方向的挤压,保持元件能够被带到或能够变换到黏附状态中,然后在所述黏附状态中黏附器件与贴靠面在一个平面中。
有利地,保持元件在滚上或卷开黏附器件的意义上沿向工作面的方向能够滚动或能够卷开。例如保持元件作为整体或包括或具有黏附器件的黏附体能够可以说滚上到工作面上。由此,保持元件能够例如从定位状态被带到黏附状态中。但是还可行的是,这种滚动运动例如被用于将保持元件从工作面脱开。因此保持元件能够在卷起或滚上或脱落黏附器件的意义上有利地能够离开工作面滚动地卷起。
优选的构思设置成,保持元件横向于其纵向延伸部或横向于设置成用于保持元件的卷绕或滚动的滚动方向具有至少一个凹处和/或至少一个横向加固体、尤其横向肋。优选地,横向肋和/或横向加固体和/或凹处延伸经过保持元件的整个横向宽度。凹处使保持元件沿朝着黏附状态的方向或从黏附状态出来的卷绕操纵或弯曲操纵变得容易。横向肋或横向加固体横向于所述保持元件的纵向延伸部地增强保持元件。
保持元件能够持久地布置在贴靠体处。例如贴靠体能够具有一个或多个吸取头部,所述吸取头部没有磨损或仅仅很少磨损,从而保持元件的更换不是必须的。例如还可行的是,黏附器件本身固定地布置在贴靠体处,然而是能够更换的,例如新的粘接层能够被安置在黏附元件处。
有利的是,保持元件借助固定器件能够脱开地保持在贴靠体处。因此也就是说,适宜的是,所述装置具有固定器件,保持元件借助所述固定器件能够脱开地保持在贴靠体处。
由此,被磨损的保持元件能够用其它的未耗损的保持元件来代替。由此,其粘接面不再粘接的保持元件能够例如通过其它的保持元件来代替。但是备选地工作的或运转的保持元件的更换也以这种途径简单地实现。由此,具有粘接面的保持元件能够例如用具有吸取区段的保持元件进行更换。
固定器件能够包括多个变型方案,例如形状配合的固定部、插接容纳部或类似物。此外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可以说形成卡锁元件,所述卡锁元件能够与贴靠体卡锁。
固定器件有利地具有在保持元件处的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轮廓用于形状配合地保持在贴靠体的用于保持元件的保持元件容纳部,尤其凹处和/或至少一个后抓握面、例如切除部处。
贴靠体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容纳部用于保持元件。保持元件容纳部优选地从贴靠体的贴靠面延伸到与贴靠面相对的上侧。由此,保持元件能够从上侧被引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中。优选地,贴靠面布置在贴靠体的板状区段处和/或在引导容纳部或引导突出部旁边和/或在平坦的引导面处。
贴靠体的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容纳部有利地从贴靠体的背离贴靠面的侧、尤其从与贴靠面相对的侧能够接近或在所述侧处是敞开的或在所述侧处具有开口。
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容纳部优选地在贴靠体的引导轮廓旁边和/或靠近贴靠体的引导轮廓和/或在贴靠体的引导轮廓之外进行布置,所述引导轮廓设置成用于引导工具或工具机器。引导轮廓是或包括例如突出到贴靠体或引导轨道的上侧之前的引导肋,所述引导肋优选地朝着贴靠面是敞开的。
保持元件优选地具有平面外形或具有如下的外形,即所述保持元件在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的状态中当其关于工作面固定贴靠体时没有突出到引导面或支撑面之前,在所述引导面或支撑面处工具或工具机器在贴靠体处进行引导或支撑,和/或工具机器或工具能够越过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的保持元件能够运动地被引导。
优选的构思设置成,保持元件从贴靠体的与贴靠面相对的上侧能够接近,例如为了在定位状态与黏附状态之间进行调节,然而,在黏附状态中最大如此远地突出到在贴靠体的上侧处的上侧面之前,使得工具或工具机器能够沿着贴靠体的上侧平行于贴靠面或以平行于贴靠体的贴靠面的方向分量越过保持元件进行引导。例如保持元件以预先确定的最大的数值突出到贴靠体的上侧面之前或与上侧面对齐或退回到上侧面之后。
保持元件能够在引入到贴靠体的保持元件容纳部中时直接能够被带到黏附状态中。但是还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是能够预定位的或占据预定位状态,在所述预定位状态中保持元件至少部分地保持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并且黏附器件还处于定位状态中。然后贴靠体相对于工作面能够被调节。在预定位状态中,例如在黏附器件的黏附面与工件或壁的工作面之间存在有间距。所述间距能够例如是平行间距。但是还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在预定位状态中从保持元件容纳部中部分地摆动出来和/或尤其在黏附器件的黏附面的区域中具有弧形的走向。然后保持元件此外能够运动地、例如能够摆动地和/或能够移位地、尤其能够平移地或线性地移位地、和/或能够变形地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之内,以便将黏附器件从定位状态调节到黏附状态中。
有利地,形状配合轮廓具有至少一个后抓握轮廓用于后抓握贴靠体的保持元件容纳部的至少一个后抓握面,其中,后抓握轮廓对贴靠体的后抓握面当其贴靠在后抓握轮廓处时借助至少一个沿朝着贴靠面的方向指向的支撑力分量在将贴靠体保持在工作面处的意义上进行支撑。也就是说,后抓握面例如平行于或倾斜于贴靠面走向。优选地,后抓握轮廓具有至少一个后抓握区段,所述后抓握区段平行地或以平行于保持元件的黏附面的方向分量延伸,所述保持元件能够借助所述黏附面粘附在工作面处。例如后抓握面能够倾斜于贴靠面走向并且后抓握轮廓能够倾斜于黏附面走向。
至少一个后抓握轮廓包括例如燕尾轮廓、支撑突出部、钩状件或类似物。组合毫无问题是可行的。在贴靠体的保持元件容纳部处存在有与此配合的配对轮廓,例如用于支撑突出部的支撑面、钩状件容纳部或用于钩状件的支撑钩状件的支撑面。燕尾轮廓形状配合地接合到互补的燕尾配对轮廓中。
优选的是,保持元件容纳部在彼此对置的侧处相应地具有后抓握面并且保持元件在配属于之前提及的保持元件容纳部的对置的侧的彼此相对的侧处相应地具有后抓握轮廓。后抓握面能够例如漏斗状地倾斜地朝着彼此走向或是平行的。例如后抓握面能够设置在贴靠体的与贴靠面相对的侧处。后抓握轮廓能够例如倾斜于黏附器件的黏附面走向,但是还能够平行于所述黏附面走向。
保持元件能够例如插入和/或摆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中。优选地,保持元件然后形状配合地贴靠在保持元件容纳部的至少两个彼此相对的或对置的侧处。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沿着所述对置的侧能够移位地进行支承。在保持元件容纳部处的切除部例如防止保持元件沿朝着其黏附器件的方向或沿朝着工作面的方向能够从保持元件容纳部中出来。
保持元件容纳部能够例如包括窗口或穿通开口,其在贴靠体的贴靠面与和贴靠面相对的上侧之间延伸。保持元件能够插入到穿通开口中,所述穿通开口就此而言呈现插入开口或插接容纳部,从而例如在插入的状态中黏附器件与贴靠面处于一个平面中或突出到贴靠面之前。保持元件能够沿着其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中的插接轴线优选地以至少一个方向分量或整体上相对于贴靠体的贴靠面成直角地走向。
还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在装配或布置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时能够从定位状态摆动到黏附状态中。对此,保持元件能够具有摆动区段和/或保持元件当其至少部分地在与保持元件容纳部的接合中时能够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摆动。因此也就是说,可行的是,保持元件为了从定位状态调节到黏附状态中能够摆动地容纳在贴靠体的保持元件容纳部中。
可行的是,保持元件能够运动地或能够移位地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从而保持元件作为整体和/或黏附器件从定位状态通过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的调节、尤其移位能够被带到黏附状态中,在所述定位状态中黏附器件还没有处于与工作面的接触中和/或退回到贴靠面之后地进行布置,在所述黏附状态中黏附器件粘附在工作面处并且将贴靠体固定在工作面处。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在所述设计方案中是弯曲柔性的并且不仅通过其弯曲柔性而且通过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的能够移位性或能够调节性能够从定位状态被带到黏附状态中。
但是还可行的是,保持元件是弯曲刚性的。弯曲刚性的保持元件有利地通过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之内的调节、尤其移位和/或摆动能够从定位状态被带到黏附状态中。例如保持元件以朝着贴靠体的贴靠面的方向分量能够移位地和/或能够摆动地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
此外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容纳部具有纵向引导部用于沿着纵向轴线引导保持元件,所述纵向轴线例如平行于贴靠面延伸或具有平行于贴靠面的方向分量。纵向引导部能够在纵向端部处闭合,也就是说以凹口的类型进行设计。优选地,纵向引导部在其纵向端部区域处是敞开的,从而保持元件在纵向引导部的一个纵向端部区域处能够导入到同一纵向引导部中并且在另一纵向端部区域处能够从纵向引导部导出。由此,实现例如贴靠体相对于保持元件的双向的、几乎不受限的能够移位性。
保持元件的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轮廓优选地布置在保持元件的与黏附器件或黏附器件的黏附面相对的侧或上侧处。
保持元件的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轮廓能够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突出部。
优选的是,保持元件为了黏附器件关于贴靠体的贴靠面的例如平行的或基本上平行的取向或保持具有至少一个横向于黏附器件、尤其所述黏附器件的黏附面延伸的支撑突出部用于支撑在贴靠体的相对于贴靠面平行的或以小于90°的角度相对于贴靠面倾斜的支撑轮廓处。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例如是钩状突出部或包括钩状突出部。
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适宜地形成多个支撑突出部的组件的组成部分。优选地,保持元件在彼此相对的侧处相应地具有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但是尤其具有一排彼此相邻地布置的支撑突出部。支撑突出部能够例如是钩状突出部或支撑钩状件。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能够例如接合到贴靠体的后抓握面或切除面中。后抓握面例如设置在贴靠体的与贴靠面相对的上侧处。因此支撑突出部也就是说例如负责,贴靠体从保持元件不能够沿具有相对于工作面或贴靠面成直角的运动分量的运动方向从保持元件去除。
贴靠体适宜地具有与贴靠面相对的上侧,所述上侧形成支撑轮廓或在所述上侧处布置有支撑轮廓。例如支撑轮廓设计为在已经描述为穿通开口的保持元件容纳部处的倾斜面。但是还可行的是,上侧本身形成支撑轮廓,也就是说,例如钩状突出部或支撑突出部的另外的部分直接支撑在贴靠体的上侧处。
此外,支撑轮廓能够包括线性引导部的引导容纳部或形成这样的引导容纳部,而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形成引导突出部用于在贴靠体处线性地引导保持元件并且接合到引导容纳部中。引导容纳部能够例如以槽的类型进行设计。此外,引导容纳部有利地以切除部或引导槽的类型进行设计。
优选的是,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黏附器件的黏附表面成角度的、例如成直角的支撑面用于支撑在贴靠体处,从而贴靠体关于平行于贴靠面起作用的力支撑在保持元件处。支撑面优选地涉及已经提到的滑动面。在支撑面处或在支撑面旁边优选地布置有至少一个卡锁突出部或另外的卡锁轮廓。
至少一个支撑面优选地包括多个支撑面,例如设置在保持元件的彼此相对的侧处的支撑面。支撑面优选地如下地进行设置,使得其关于所有平行于贴靠面起作用的力将保持元件支撑在贴靠体处。
优选地,保持元件设计为卡锁元件。优选地,卡锁组件设置为固定器件用于卡锁保持元件与贴靠体。卡锁组件能够例如包括卡锁钩状件、卡锁凸起部、卡锁舌形件或类似物,其卡入到相应的卡锁容纳部中。也就是说,卡锁组件包括例如在保持元件处的卡锁轮廓,所述卡锁轮廓与在贴靠体处的卡锁配对轮廓能够被带到卡锁的接合中。
适宜地,卡锁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卡锁轮廓用于卡锁保持元件与贴靠体,其中,卡锁轮廓具有滑动面或布置在滑动面处,保持元件借助所述滑动面在定位状态与黏附状态之间能够滑动移位地支承在贴靠体处。保持元件例如能够借助至少一个滑动面(优选地设置有多个滑动面)沿着已经提到的贴靠体的保持元件容纳部、例如穿通开口滑动,以便可以说穿过贴靠体到达与工作面的贴靠接触中并且建立黏附状态。
滑动面例如设置在已经提到的支撑突出部或支撑钩状件处。
此外有利的是,固定器件具有或包括粘接部,保持元件借助所述粘接部与贴靠体粘接。在此,能够脱开的粘接部又是有利的,也就是说,保持元件能够毫无问题地从贴靠体去除并且能够其它的粘接的保持元件进行更换。
在保持元件与贴靠体粘接的情况下有利的是,粘接部和黏附器件布置在保持元件的彼此相对的侧处。由此,保持元件能够例如粘接到在贴靠体的贴靠面旁边的面上,而黏附器件或黏附器件的黏附表面与贴靠面对齐或与同一贴靠面处于一个平面中。显然,黏附器件或同一黏附器件的黏附表面还能够稍微突出到贴靠面之前。
优选的是,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轮廓或卡锁轮廓,借助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轮廓或卡锁轮廓,保持元件在定位状态中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的支座轮廓或支撑轮廓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轮廓或卡锁轮廓通过保持元件的沿朝着黏附状态的方向的力加载能够运动经过保持元件容纳部的支座轮廓或支撑轮廓。
黏附器件在定位状态中能够是暴露的。由此,能够例如通过沿朝着贴靠面或工作面的方向调节黏附器件或其黏附表面得到黏附状态。显然有利的是,这种黏附器件例如为了运输目的还被保护起来,尤其通过随后进行阐释的遮盖部进行保护。所述遮盖部能够例如已经在定位状态中从黏附器件去除,从而所述黏附器件原则上直接准备好用于建立黏附接触。但是还可行的是,黏附器件在定位状态中通过遮盖部遮盖,所述遮盖部为了带到黏附状态中能够被从黏附器件去除。
遮盖部例如是膜片状的或平面的。有利的是,遮盖部包括遮盖膜片。此外适宜的是,遮盖部完全覆盖黏附器件。由此,只要遮盖部布置在黏附表面或黏附器件上,黏附器件可以说是不起作用的。
遮盖部适宜地具有遮盖黏附器件的遮盖区段和通过操作者能够手动地操纵到定位状态中的操纵区段,借助所述操纵区段,遮盖区段能够例如通过牵拉操纵从黏附器件去除并且能够被带到黏附状态中。在操纵区段处例如存在有把手或抓握区段。操纵区段作为整体还能够呈现抓握区段。例如抓握区段以用于抓握的保持舌形件或抓握舌形件的类型进行设计。抓握区段能够例如在操作者的两个手指之间被夹持,以便操纵所述抓握区段。
当保持元件布置或固定在贴靠体处和/或贴靠体已经布置在工作面处时,操纵区段的抓握区段例如在侧向突出到贴靠体之前和/或通过贴靠体的凹处突出以用于通过操作者抓握。由此能够例如在贴靠体处设置有一种窗口或类似的其它的凹处,操纵区段或抓握区段突出通过所述贴靠体,从而操作者能够抓握所述操纵区段或抓握区段。
此外有利的是,抓握区段突出到保持元件的具有或承载黏附器件的承载体、例如其纵向端部区域之前。
在定位状态中有利的是,操纵区段的至少一部分贴靠在遮盖区段处,例如平面地贴靠在遮盖区段处。此外有利的是,遮盖部在操纵区段与遮盖区段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换向区段。这两者以组合的方式是可行的。由此例如操纵区段和遮盖区段能够贴靠在彼此处并且通过换向区段与彼此连接。由此例如遮盖区段的一种脱落或取下毫无问题是可行的,例如通过对操纵区段进行牵拉操纵。
也就是说,遮盖区段能够从黏附器件以这种途径取下。因此所述配置尤其是有利的,因为遮盖部在脱落或卷开的意义上能够从黏附器件去除。所述黏附器件能够可以说连续地或逐渐被带到黏附状态中。操纵区段和遮盖区段优选地由相同的材料、尤其膜片状地制成。由此,黏附器件能够例如已经贴靠在工作面处,只要其还在定位状态中。然后操作者能够通过对操纵区段进行操纵将遮盖部从黏附器件去除、例如取下、脱落或诸如此类。在此,可行的是,已经提到的换向区段可以说沿着黏附器件的表面、尤其黏附表面滚动或游动。
保持元件的承载或形成黏附器件的黏附体适宜地具有通过操作者在黏附状态中能够手动地操纵的处理区段,所述处理区段例如能够通过操作者抓握。借助处理区段能够操纵黏附体,以用于将黏附器件从黏附状态带到从工件的工作面去除的脱开状态中。由此,黏附体能够可以说作为整体被取下。当贴靠体贴靠在工作面处时和/或当其从工作面去除时,这种操纵优选地是可行的。
黏附器件适宜地沿着黏附体的纵向轴线延伸。有利地,黏附体能够沿着其纵向轴线的方向通过处理区段的牵拉操纵进行伸展,以用于将黏附器件从工作面脱开。通过黏附器件的伸展,优选地,黏附器件在工作面处的粘附是能够改变的或能够消除的。
当保持元件布置或固定在贴靠体处时,黏附体的处理区段有利地在侧向突出到贴靠体之前和/或通过贴靠体的凹处突出以用于通过操作者抓握。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处理区段还当贴靠体贴靠在工作面处时能够通过操作者抓握。由此,也就是说,整个装置在工作面处的黏附能够被脱开,方式为,黏附体可以说被操纵、例如被伸展。但是还可行的是,黏附体以一种脱落运动或滚下运动从工件或壁或其工作面脱开。
遮盖元件的抓握区段和黏附体的处理区段例如布置在保持元件的彼此相对的侧处。当抓握区段和处理区段布置在保持元件的相同的侧处、例如在相同的纵向端部处时,这呈现另外的选择可能性。这尤其当遮盖元件的这两个构件、即处理区段和抓握区段不一样远地突出到保持元件之前时是有利的,从而所述处理区段和抓握区段能够一起被抓握。尤其有利的是,遮盖元件的抓握区段比黏附体的处理区段较远地突出到保持元件之前。
有利地设置成,通过关于贴靠体调节保持元件、例如通过在贴靠体的设置成用于容纳保持元件的保持元件容纳部、例如凹处中或在其处调节保持元件能够在定位状态与黏附状态之间调节黏附器件,例如能够从定位状态带到黏附状态中或从黏附状态带到定位状态中。
此外有利地设置成,通过将保持元件引入到贴靠体的设置成用于容纳保持元件的保持元件容纳部、尤其凹处中能够将黏附器件从定位状态带到黏附状态中。例如保持元件能够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中,以便将其从定位状态调节到黏附状态中。
优选地设置成,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轮廓或卡锁轮廓用于在定位状态中将保持元件支撑在支座轮廓处,其中,支撑轮廓或卡锁轮廓为了沿朝着黏附状态的方向调节保持元件能够运动经过保持元件容纳部的支座轮廓。借助卡锁轮廓或支撑轮廓,保持元件能够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的支座轮廓处,其中,保持元件已经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中,然而还没有在定位状态中。所述状态还能够被称为预定位状态。保持元件借助支撑轮廓或卡锁轮廓有利地形状配合地保持在保持元件容纳部处,然而,黏附器件还没有在黏附状态中。操作者仍然能够通过另外的操作行为、例如通过沿朝着贴靠体的贴靠面的方向到保持元件上的挤压将保持元件或黏附器件从定位状态调节到黏附状态中。
有利的是,保持元件具有操纵手柄,借助所述操纵手柄,黏附器件通过操作操纵、尤其沿朝着贴靠面的方向的挤压操纵或操作者的牵拉操纵能够从定位状态被带到黏附状态中。操纵手柄能够例如布置在黏附元件的与黏附器件相对的侧处。例如操纵手柄能够布置在黏附元件的上侧处或通过黏附元件的上侧形成。但是操纵手柄还能够例如包括牵拉搭板或类似的其它的操纵元件。
在操纵手柄的设计和/或布置的情况下给出多个可行方案,例如当保持元件布置在贴靠体处、尤其布置在贴靠体的保持元件容纳部中时,操纵手柄在侧向突出到贴靠体之前和/或对于操作操纵从贴靠体的与贴靠体的贴靠面背离的、尤其相对的侧是能够接近的。
用于将保持元件固定在底座处的另外的可行方案通过下面的措施给出:
有利地,保持元件具有一个或多个穿通开口用于固定销、例如螺纹紧固件或钉子,保持元件能够借助所述固定销与工作表面连接。就此而言应该提到的是,保持元件的所述设计方案呈现本身独立的发明,所述保持元件能够脱开地借助形状配合固定器件在用于工具机器或作为工具机器的组成部分的引导体、例如用于工具机器的引导轨道或工具机器的引导体、例如支撑脚部处进行固定、例如卡锁、借助插接连接部连接或诸如此类。用于能够脱开地粘附到工作面处的黏附器件、例如粘接部、吸取器件或类似物在这种情况下在保持元件中虽然是可选地可行的,然而不是必要的。尤其当保持元件在已经贴靠在工作面处的贴靠体的情况下、尤其在已经贴靠在工作面处的引导体的情况下能够脱开地能够固定在贴靠体或引导体处并且接着保持元件能够借助钉子或另外的固定销与工作面连接时,这呈现本身独立的发明,但是还能够是开头所提及的发明的改进方案或设计方案。
贴靠体优选地形成引导体,例如用于工具机器或工件的引导体。贴靠体为了作为引导体的功能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轮廓、例如沿着其纵向延伸部延伸的引导突出部。但是引导体还能够具有或包括使工具机器能够移位地、能够摆动地或两者都有地支承在引导体处的机器支承件。机器支承件能够例如具有摆动支承件。但是机器支承件还能够具有或包括一个或更多横向于、例如垂直于贴靠面延伸的引导元件、尤其至少一个引导杆。例如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形成线性支承件的一部分,借助所述线性支承件,工具机器能够沿朝着贴靠面并且由此朝着工件或壁或离开工件或离开壁的方向进行运动。
贴靠体例如是工具机器的组成部分或适用于引导工具机器。但是贴靠体还能够用于引导例如待手动地操作的手持式工具、尤其切割工具。此外,贴靠体能够支撑工件。
贴靠体能够例如是用于能够手动地操纵的工具、尤其切割工具、例如刻刮器(Anritzer)、玻璃切割器或类似物的引导体、例如尺或类似物。
此外可行的是,贴靠体形成工具机器、例如工作台的组成部分,工具机器借助所述贴靠体能够布置在工作表面上。保持元件负责将引导体固定地保持在工作表面处。
工具机器和贴靠体还能够是与彼此分离的构件,所述构件仅仅为了工作运行、例如为了将锯切割引入到工件中被带到与彼此的接触中。
引导体还能够形成引导轨道,所述引导轨道的下侧具有或形成贴靠体的贴靠面并且所述引导轨道的与下侧相对的上侧具有滑动面用于使工具机器移位。在滑动面处或在其旁边,例如已经提到的伸长的引导轮廓、例如引导槽或引导突出部或引导肋是有利的。由此,引导轨道能够可以说呈现用于工具机器的滑动轨道。
此外,优选的是包括贴靠体以及工具机器的系统。所述贴靠体能够形成工具机器的组成部分,例如引导台、机座或类似物。
在贴靠体处能够设置有保持器件、例如角度面、支撑面或类似物,以用于固定另外的用于挂上物体的物体或类似物。
贴靠体能够是板状的。贴靠体能够是或包括引导轨道。
但是贴靠体还能够具有至少两个相对于彼此成角度的支脚,其中,在所述支脚中的至少一个处布置或能够布置有之前提及的类型的保持元件。例如在所述支脚中的一个处设置有用于保持元件的容纳部、尤其支承容纳部或保持容纳部。贴靠体还能够具有多个相对于彼此成角度的支脚。例如支脚能够形成U形的配置。此外,贴靠体能够具有基础支脚,在所述基础支脚处布置或能够布置有保持元件,一个侧支脚或两个侧支脚从所述保持元件凸出。此外有利地,从侧支脚中的一个凸出有另外的侧支脚,优选地平行于贴靠体的基础支脚凸出。
工具机器能够例如涉及锯、尤其圆锯、没入式锯、线锯或类似物。但是工具机器还能够是钻孔机器、铣削机器、尤其上铣刀或类似物。工具机器优选地是手持式工具机器。工具机器具有驱动马达、例如电驱动马达用于驱动工具容纳部,在所述工具容纳部处布置或能够布置有工作工具、例如锯片、钻孔头部、铣削头部或类似物。
附图说明
随后借助附图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具有以用于工具机器的引导体的设计方案的贴靠体和两个保持元件的装置的透视的倾斜视图,
图2示出来自图1的具有在部分地从贴靠体去除的状态中的保持元件的细节放大图D1,
图3示出沿着在图2中的剖切线A-A的纵向剖切面,
图4示出朝着根据图1的具有还在定位状态中的保持元件的细节D1的视图,
图5示出沿着在图4中的剖切线B-B的剖切视图,
图6示出根据图3或5的具有已经在黏附状态中的保持元件的细节,
图7示出沿着在图1中的剖切线C-C通过贴靠体以及根据图1的保持元件的横截面,
图8示出来自图7的细节D2,
图9示出例如相应于细节D1的具有备选的保持元件的细节视图,所述保持元件能够与底座借助钉子进行固定,
图10示出从下方朝着例如相应于图1的组件的视图,其中,保持元件具有吸取器件,
图11示出例如相应于在图10中的细节D3的细节放大图,
图12示出保持元件以及贴靠体的例如沿着在图10中的剖切线D-D的剖切图示,
图13示出以能够滚动的引导轨道为外形的具有相应于例如根据图1的组件的保持元件的贴靠体,
图14示出具有相应于图1的保持元件的作为工具机器的组成部分的贴靠体,
图15从下方示出根据图14的工具机器,
图16示出具有根据图1的保持元件的另外的贴靠体,所述贴靠体在
图17中从其纵向侧并且在
图18中从其端侧示出,
图19示出具有保持元件的示意性的图示,所述保持元件在还没有装配到彼此处的状态中具有燕尾轮廓用于接合到贴靠体的燕尾容纳部中,
图20示出具有根据图19的装配好的保持元件的贴靠体,
图21示出另外的贴靠体的示意性的图示,两个同样在图21中示出的备选的保持元件能够选择性地装配到所述贴靠体处,
图22示出以引导轨道为外形的贴靠体的透视的图示,在所述贴靠体处布置有不同的变型方案的保持元件并且其中在
图23中示出细节D4,
图24示出根据图22的引导轨道的细节D5,
图25示出根据图24的细节的下方的视图,
图26示出保持元件的透视的图示,所述保持元件在
图27中与被部分去除的遮盖元件一起示出,
图28示出沿着剖切线E-E通过根据图25的保持元件的剖切面,
图29示出根据图28的视图,其中,遮盖元件被部分去除,
图30示出根据图28、29的视图,其中,遮盖元件完全被去除并且达到黏附状态,以及
图31示出根据图28至30的配置,其中,保持元件的黏附体至少部分地被去除。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10A包括工具机器20,所述工具机器具有引导元件21以及驱动单元22,所述驱动单元布置、尤其能够摆动地支承在引导元件21处。驱动单元22具有驱动器23、例如驱动马达,所述驱动器直接地或通过在附图中没有示出的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工具24、例如锯片。
现在可行的是,引导元件21直接在工件W上定位或沿着引导,以便例如将锯切割引入到工作面H中。然而,在这一种工件加工的情况下的精度不是最佳的。
因此设置成,工具机器20沿着就此而言形成引导装置的装置30引导,所述引导装置例如具有以引导轨道41为外形的贴靠体40。引导轨道41和由此贴靠体40具有设置成用于贴靠在工作面H处的贴靠面42以及与贴靠面42相对的上侧43,引导元件21和由此工具机器20(当前为锯)能够沿着所述上侧引导。贴靠体40是板状的并且具有狭长的纵向侧44、45以及端侧或纵向端侧46。
示意性地示出的、手动地能够操纵的或能够引导的或能够保持的工具120在贴靠体40处也能够被引导或能够被支撑,所述工具具有工作工具121、例如刮擦工具。
在上侧43、例如滑动面处,此外设置有引导突出部48A、也就是说引导轮廓48用于沿着贴靠体40的纵向延伸部L引导工具机器20。例如引导突出部48A接合到在引导元件21处的引导容纳部25中。引导突出部48A例如是纵向肋,引导容纳部25是纵向槽。
引导轮廓48突出到贴靠体40的板状区段54之前。
例如工具机器20和/或工具120能够沿着工作方向AR或纵向延伸部L沿着贴靠体40引导,尤其在引导轮廓48或引导突出部48A处支撑或引导的情况下。
在引导轮廓48旁边,尤其在板状区段54的区域中,尤其设置有条形的引导面54A,所述条形的引导面沿着贴靠体40的纵向延伸部L延伸并且工具机器20的引导元件21在沿着纵向延伸部L运动时在所述条形的引导面上沿着滑动。
工作工具24沿着纵向侧44引导。在纵向侧44处例如设置有唇形件47,其呈现碎片保护并且优选地在第一锯切割时借助工作工具25切下。
当贴靠体40被放下在工件W上时,唇形件47的面向或配属于工作面H的支承面平放在工作面H上。此外,贴靠体40并且由此引导轨道41以支承元件49、例如由橡胶或类似的其它的弹性材料制成的条支撑在工作面H上。支承元件49以及唇形件47的支承面形成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
支承元件49以及唇形件47布置在型材体50处,在所述型材体处构造有引导轨道41的引导轮廓48以及上侧43或滑动侧。型材体50还能够具有另外的型材轮廓用于引导或支撑工具机器20,但是对此没有更详细地进行探讨。
有利地,在贴靠体40的纵向侧45处还设置有容纳部51,所述容纳部例如适合作为用于还待描述的保持元件、例如用于这种保持元件的固定部861的保持容纳部。固定部861借助能够导入和/或接合到容纳部51中的夹持体891、例如以滑块(Nutensteins)的类型的夹持体进行保持,所述夹持体在容纳部851中借助夹持螺纹紧固件892能够夹紧。容纳部51是伸长的容纳槽,从而固定部861或保持元件能够沿着贴靠体40的纵向延伸部L移位到不同的纵向位置中。
虽然贴靠面42有利地是摩擦配合的,也就是说,贴靠体40由于相对软的和/或粘附性的贴靠面42以预先确定的摩擦力或保持力保持在工作面H处。然而,能够刚好在建立到工件W中的锯切割时出现特别大的力,从而从而贴靠体40在工作面H处滑移。为了补救设置有下面的措施:
贴靠体40能够在需要时设有保持元件60,所述保持元件相应地具有黏附器件70。黏附器件70例如是粘接层或包括粘接层。黏附器件70的黏附面71适用于能够脱开地粘附到工作面H处。
黏附器件70布置在相应的保持元件60的承载件体80处,所述承载件体能够形状配合地与贴靠体40能够脱开地连接。
承载件体80形成插接体和/或夹持体和/或卡锁体,其能够插入到贴靠体40、也就是说引导轨道41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保持元件容纳部55有利地形成插接容纳部55A。
保持元件容纳部55具有彼此对置的较长的纵向侧56,所述纵向侧在相应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纵向端侧57之间延伸。纵向侧56适宜地直线地平行于贴靠体40的纵向延伸部L走向。纵向端侧57例如是圆的、直线的或诸如此类。
保持元件容纳部55例如相对于贴靠体40的端侧或纵向端侧46有间距地进行设置。毫无问题地还能够设置有另外的或不同地布置的保持元件容纳部。由此,例如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不必一定平行于纵向延伸部L走向,也就是说,纵向侧56平行于纵向延伸部L。毫无问题地还可行的是,例如纵向侧56平行于贴靠体40的纵向端侧46走向。
从贴靠体40的上侧43出发,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边缘倾斜或具有倾斜部分58。这例如使相应的保持元件60的插入变得简单。例如倾斜部分58漏斗状地走向。
贴靠体40的上侧43以及倾斜部分58形成例如用于支撑突出部85的支撑轮廓53。
当保持元件60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时,所述保持元件以其纵向侧66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纵向侧56处以及以其纵向端侧67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纵向端侧57处。
纵向侧66和纵向端侧67或在此处设置的壁面形成形状配合轮廓90的组成部分,保持元件60借助所述形状配合轮廓以平行于黏附面71的方向分量形状配合地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处。
为了以垂直于黏附面71的方向分量将保持元件60形状配合地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处,从而防止贴靠体40当黏附元件60粘附在工作面H处时能够从工作面H去除,设置有后抓握轮廓91。后抓握轮廓91支撑在贴靠体40的上侧43处或在贴靠体40的随后还进行阐释的支撑面或后抓握面95处。后抓握轮廓91设置在支撑突出部85处、更精确地说在其钩状突出部87处。
保持元件60在其纵向侧66处具有支撑突出部85。支撑突出部85以成排布置的方式彼此相邻地布置。支撑突出部85具有纵向支脚86以及钩状突出部87。纵向支脚86具有支撑面88用于形状配合地支撑在贴靠体40的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内周缘处延伸的壁面59处。壁面59从倾斜部分58朝着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或下侧延伸。壁面59例如垂直于贴靠面42。钩状突出部87在其到支撑面88的过渡区域中被倒角,从而其能够形状配合地贴靠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倾斜部分58处,在所述倾斜部分处设置有后抓握面95。
优选的是,支撑突出部85、尤其其纵向支脚86是弹性屈服的,从而保持元件60可以说能够夹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也就是说,保持元件60能够与保持元件容纳部55夹紧。
此外有利的是,在纵向支脚86处面向壁面59设置有卡锁突出部89,所述卡锁突出部能够卡入到在附图中没有示出的在壁面59处的卡锁加深部中。
有利地,卡锁突出部或支撑突出部85与承载件体80是一件式的或由所述承载件体形成。
承载件体80比黏附器件70较硬,但是尽管如此是弯曲柔性的。承载件体80具有例如横向于其纵向延伸部延伸的横向加固体81。横向加固体81优选地在支撑突出部85之间延伸并且例如设计为加固肋。横向加固体81布置在承载件体80的上侧82处,黏附器件70布置在其下侧83处。因此也就是说,在横向加固体81之间存在有凹处84,其实现承载件体80和由此保持元件60的滚动运动或弯曲运动。
贴靠体40在工作面H处的定位例如如下地进行:
首先,贴靠体40或引导轨道41在工作面H处定位到期望的位置处,从而其贴靠面42在工作面H上处于期望的位置中。然后,贴靠体40借助一个或多个保持元件60固定在工作面H处,所述保持元件的在例如在图2和4中示出的定位状态PZ与例如在图6中示出的黏附状态HZ之间的调节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实现。
保持元件60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处并且由此在贴靠体40处的装配可行方案例如通过如下方式给出,即首先将纵向端部部分61在保持元件60的纵向端部处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其中,纵向端部部分61在纵向端侧57处支撑和/或贴靠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处。在保持元件60的黏附部分63与纵向端部部分61之间,保持元件60例如是弯曲柔性的,在所述黏附部分处设置有形状配合轮廓90、尤其支撑突出部85。由此能够例如在摆动运动BS的范围内沿朝着工作面H并且因此朝着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进行摆动,由此黏附部分63到达与工作面H的接触中并且最终保持元件60以其设置在黏附元件60的与纵向端部部分61相对的另一纵向端部处的纵向端部部分62形状配合地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另一纵向端部处。然后,保持元件60可以说摆入和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
此外,承载件体80的凹处84实现,保持元件60在一种滚动运动或卷绕运动的范围内滚下到工作面H上。当黏附部分63可以说滚动到工作面H上,从而黏附面71粘附在工作面H处时,在所述装配技术中例如纵向端部部分61也早已已经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并且支撑在同一保持元件容纳部的纵向端侧57处。
其它的用于将保持元件60固定在工作面H处的可行方案例如通过如下方式给出,即保持元件60以其纵向端部部分61、62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纵向端侧57处被带到贴靠,其中,黏附部分63可以说首先离开贴靠面62和工作面H拱起,也就是说黏附面71弧形地在工作面H之上走向并且由此没有粘附在其处(参见例如图5)。
然后,以压紧力BP作用于保持元件60、尤其其中间的区段或黏附部分63,也就是说施加挤压到上侧82上,从而保持元件60沿朝着工作面H的方向变形并且黏附面71粘附在工作面H处。
例如操作者尤其用手指或工具以到上侧82上的压紧力BP紧压保持元件60,以便将所述保持元件从定位状态PZ调节到黏附状态HZ中,所述上侧就此而言呈现或具有操纵手柄93。
此外可行的是,保持元件60部分地或完全地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但是首先还不存在黏附器件70的黏附面71与工作面H的接触,也就是说,在这两个面之间存在距离d。即例如保持元件60当其已经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时还能够沿朝着贴靠面42或工作面H的方向移位地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通过到保持元件60的上侧82上的压紧挤压或压紧力BP,黏附面71沿朝着贴靠面42或工作面H的方向被调节,从而保持元件60粘附在工作面H处。在此,还可行的是,保持元件60要么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是弯曲柔性的要么但是是弯曲刚性的,也就是说承载件体80例如不具有凹处84和/或是弯曲刚性的。
例如承载件体80具有示意性地表明的加固部92。加固部92、例如加固肋例如沿承载件体80的纵向延伸方向延伸。承载件体80优选地横向于插接轴线SB是弯曲刚性的,所述承载件体能够以所述插接轴线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或插接容纳部55A中。无论如何,之前提及的为了将保持元件60或黏附面71关于保持元件容纳部55从定位状态PZ调节到黏附状态HZ中的插接装配借助弯曲刚性的并且弯曲柔性的保持元件60是可行的。
但是还可行的是,弯曲柔性的或还有弯曲刚性的保持元件60(其承载件体例如具有加固部92或是板形的)如在图2中表明的那样绕摆动轴线SC能够摆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以便将其从定位状态PZ带到黏附状态HZ中。
此外可行的是,在保持元件60处,尤其在保持元件60的彼此相对的侧处,设置有卡锁轮廓或支撑轮廓64(被示意性地示出),其为了将所述保持元件60保持在定位状态PZ中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支座轮廓58A、例如倾斜部分58处并且其通过以压紧挤压或压紧力BP的力加载运动经过支座轮廓58A,以便由此将保持元件60或黏附器件70调节到黏附状态HZ中。例如能够在黏附面71与钩状突出部87之间设置有在侧向突出到承载件体80的外周缘轮廓之前的卡锁突出部作为支撑轮廓64,所述卡锁突出部在定位状态PZ中支撑在倾斜部分58处并且由此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支座轮廓58A处并且然后在沿朝着黏附状态HZ的方向进一步调节保持元件60时滑动经过倾斜部分58。
但是代替保持元件60还能够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布置有保持元件160。保持元件160和贴靠体40形成系统10B。
保持元件160具有承载件体180,所述承载件体与承载件体80类似地在其纵向侧处具有成排布置的支撑突出部85。由此也就是说,承载件体180还能够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其中,其支撑突出部85能够支撑在贴靠体40的上侧43处。然而,保持元件160不具有黏附器件70(其中,这毫无问题地会是可行的),而是具有穿通开口170,例如3个穿通开口170,钉子或类似的其它的固定销冲穿所述穿通开口,所述钉子或类似的其它的固定销侵入到工作面H中。穿通开口170以成排布置的方式彼此相邻地布置并且例如在保持元件160的中间的保持部分163的区域中延伸,其长度大约相应于黏附部分63。穿通开口170从承载件体180的上侧82延伸到下侧。显然,所述穿通开口还能够延伸穿过黏附器件、例如粘接层,所述粘接层备选地或补充地能够布置在承载件体180的下侧处。
在系统10C中,在已经阐释的贴靠体40、也就是说在引导轨道41处能够脱开地固定有保持元件260,所述保持元件具有承载件体280,所述承载件体基本上相应于承载件体80。即承载件体280在其纵向侧处具有已经阐释的支撑突出部85,从而其能够形状配合地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处。因此也就是说,保持元件260能够代替保持元件60或160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并且然后在至少其纵向侧266处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纵向侧56处。有利的是,保持元件260的纵向端部部分261、262同样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纵向端侧57处。
在承载件体280的下侧83处存在有吸取头部271作为黏附器件270。吸取头部271以例如平行于纵向侧66延伸的排依次地或彼此相邻地布置。吸取头部271用于吸住在工作面H处。当保持元件260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时,即从贴靠体40的上侧43,吸取头部271到达与工作面H的黏附的或吸取的接触中,从而所述吸取头部至少沿横向于工作面H的运动方向固定引导轨道41或贴靠体40。
由此也就是说,至少承载件体280的支撑面88在侧向贴靠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壁面59处。但是优选地,钩状突出部87存在于承载件体280处,所述钩状突出部支撑在贴靠体40的上侧43处。
承载件体280与承载件体80一样是弯曲柔性的并且例如在支撑突出部85之间具有凹处84,所述凹处使卷绕运动或滚动运动变得简单。毫无问题地,在附图中没有示出的横向加固部能够以横向加固体81的类型设置在承载件体280处。
显然,以保持元件60、160、260的类型的保持元件不仅能够固定在弯曲刚性的贴靠体或引导轨道处,而且能够固定在例如弯曲柔性的引导轨道141处,所述引导轨道呈现系统10D的贴靠体140。
引导轨道141具有例如用于支承或贴靠在工作面H处的贴靠面42并且具有与贴靠面42相对的上侧143,所述上侧适合作为用于例如工具机器20的滑动面。为了其纵向引导,在上侧143处布置有型材轮廓148,所述型材轮廓实现引导轮廓48的功能,也就是说,能够接合到工具机器20的引导容纳部25中。引导轮廓48例如通过突出或高于到上侧143之前的引导肋来实现,所述引导肋不同于在附图中示出的那样完全还能够具有以承载件体80的凹处84的类型的凹处或缝口,从而贴靠体140到卷绕件151上的卷起或滚上较容易地进行。所述凹处例如从引导轮廓148的自由的端部区域沿朝着上侧143的方向延伸。
引导轮廓148平行于贴靠体140的纵向侧144、145延伸。有利的是,引导轮廓148此外从贴靠体40的一端侧146延伸到另一端侧146,也就是说经过所述贴靠体的整个纵向长度。
贴靠体140具有以摩擦带的类型设计的拱起带或拱起轮廓147,例如多个平行于其纵向延伸部走向的拱起轮廓147。拱起轮廓147平行于纵向侧144、145延伸。当所述贴靠体被卷起到卷绕件151时,拱起轮廓147丢失其横向于贴靠体140的纵向延伸部的拱起部。由此,卷绕件151是稳定的。
虽然贴靠体140实现了在工具机器20处的最佳的纵向引导,然而,所述贴靠体是相对薄和轻的,这能够导致,即使当在所述贴靠体的下侧、即贴靠面42处设置有阻碍滑移的由橡胶或类似物制成的衬片时所述贴靠体在工作面H处滑移。相应于此有利的是,贴靠体140还具有一个保持元件容纳部55或多个保持元件容纳部55用于保持元件60、160、260中的一个。
保持元件60、160、260处于装配在相应的贴靠体40、140处的状态中,即当其容纳在相应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并且占据定位状态PZ时,没有或仅仅如此远地突出到相应的贴靠体40、140的引导面之前,使得工具机器20或引导元件21沿着纵向延伸部L的纵向运动不被阻碍。例如保持元件60、160、260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然而没有相对于贴靠面42突出到引导面54A之前。
保持元件60、160、260借助沿朝着贴靠面42的方向指向的支撑力分量SK在将贴靠体40、140保持在工作面H处的意义上保持贴靠体40、140。
保持元件60、160、260借助横向于其纵向延伸部L的横向力分量SQ和平行于其纵向延伸部L的横向力分量SQ2将贴靠体40、140保持在工作面H处。通过横向力分量SQ、SQ2,贴靠体40、140克服横向于工作面H的剪切运动被固定。理解的是,仅仅克服剪切力的保持,也就是说横向力分量SQ、SQ2中的一个或两个已经能够是足够的,也就是说,相应的贴靠体40、140的通过保持元件60、160、260借助支撑力分量SK的保持是有利的,然而不是强制地必要的。仅仅贴靠体40、140关于工作面H平行于工作面H的固定已经呈现特别大的优点。
在至今的实施方案中已经阐释了如下贴靠体,所述贴靠体作为与工具机器或另外的待引导或支撑的物体分离的构件进行实施。但是还可行的是,贴靠体或引导体形成工具机器的组成部分,如随后变得清楚的那样。尤其有利的是,这种工具机器借助根据本发明的保持元件暂时固定在待加工的工作面处,以便实现最佳的工件加工。
例如设计为上铣刀的工具机器320具有例如以台或脚部为外形的贴靠体340。贴靠体340能够以其形成贴靠面342的下侧放下在底座、例如工件W上。贴靠体340在其背离贴靠面342的上侧343处具有机器支承件348。在机器支承件348处能够纵向移位地支承有驱动单元322。机器支承件348包括例如多个引导杆349,所述引导杆能够纵向移位地接合到驱动单元322的引导容纳部325中。驱动单元322具有驱动器323用于工作工具324。工作工具324例如是铣削头部、钻孔器或类似物。驱动单元322能够例如在把手326、327处由操作者抓握,以便将工作工具324沿朝着工作面H或离开所述工作面的方向借助机器支承件348进行调节(相应于箭头方向LH)。
在贴靠体340处设置有保持元件容纳部55。例如贴靠体340具有侧向的区段344,在其处设置有保持元件容纳部55。也就是说,操作者能够首先将贴靠体340定位在工作面H处并且然后借助保持元件60、160、260中的一个关于工作面H为了加工工作面H或工件W暂时进行固定,例如通过已经阐释的保持元件60、160、260在贴靠体处的装配方法。
毫无问题地,还能够在贴靠体340或待设置在所述贴靠体处的另外的以区段344的类型的区段处设置有另外的以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类型的保持元件容纳部。
纵向引导部或插入开口还如在随后进行阐释的实施例中那样能够设置在工具机器或其贴靠体或引导体中,保持部元件60、160、260中的一个能够以平行于其黏附面71的运动方向插入在所述纵向引导部或插入开口中。
保持元件60、160、260还能够应用在贴靠体处,所述保持元件能够独立于工具机器进行使用,但是还能够结合工具机器进行使用:
贴靠体440具有例如保持元件容纳部455。保持元件容纳部455例如设置在贴靠体440的贴靠面442的区域中。
贴靠体440能够例如借助能够手动操纵的工具、尤其切割工具进行使用。由此贴靠体440能够例如是引导尺。
贴靠体440具有基础支脚444,侧支脚445、446从所述基础支脚U形地凸出。保持元件容纳部455在基础支脚444处设置在其背离侧支脚445、446的下侧处。基础支脚444的上侧443在侧支脚445、446之间延伸并且可以说形成在侧支脚445、446之间的加深部的底部。
支撑支脚447在侧向从侧支脚446凸出。支撑支脚447和基础支脚444优选地平行于彼此地走向。侧支脚446和支撑支脚447关于基础支脚444是阶梯形的。
侧支脚446在其背离基础支脚444的侧处具有支撑面448。支撑支脚447在其面向侧支脚446的侧处具有支撑面449。支撑面448、449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当贴靠面442平放在工作面H上时,在支撑支脚447与侧支脚446之间形成容纳部,例如工件W2能够接合到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工件然后支撑在贴靠体440处。支撑支脚447然后例如形成一种压紧件。代替工件W2,显然还有另外的贴靠体、例如工具机器320的贴靠体340能够接合到之前提及的容纳部中和/或由贴靠体340保持。
侧支脚445的背离基础支脚444的侧还能够用作支撑件并且例如提供支撑面450。
此外,由基础支脚444和侧支脚445、446限制的U形的容纳部能够用作支撑容纳部。
保持元件容纳部455在其纵向侧处具有壁面459,然而,在其纵向端部457处是敞开的。在壁面459之间延伸有保持元件容纳部455的底部456,支撑突出部85能够以其自由的端部、也就是说以其最远地远离承载件体80的下侧83的纵向端部支撑在所述底部处。保持元件60的钩状突出部87形成引导突出部,所述引导突出部接合到保持元件容纳部455的引导容纳部458中。引导容纳部458延伸经过保持元件容纳部455的整个长度、也就是说从一个纵向端部457到另一个纵向端部457,但是还能够是较短的。无论如何,从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底部456延伸进入到壁面459中的引导容纳部458形成切除部或后抓握面或具有后抓握面495,在其处支撑有钩状突出部87,所述钩状突出部就此而言形成后抓握轮廓491。钩状突出部87然后以沿朝着贴靠面442的方向指向的支撑力分量SK在将贴靠体440保持在工作面H处的意义上保持贴靠体440。
贴靠体440在保持元件60处的装配能够例如如下地发生,使得所述保持元件首先粘合到工作面H处并且接着贴靠体440以其纵向引导部、保持元件容纳部455平行于工作面H或贴靠面442推上到保持元件60上,例如相应于移位轴线SA。
但是还可行的是,贴靠体440以已经容纳在保持元件容纳部455中的保持元件60定位在工作面H处,其中,首先还有黏附面71相对于工作面H还有间距并且远离所述工作面。通过例如钩状突出部87在引导容纳部458中的空隙可行的是,黏附面71通过挤压到基础支脚444上借助力或压紧力BP被带到与工作面H的接触中,从而贴靠体440固定在工作面H处。
贴靠体440还适用于支撑例如待装配在壁处的工件,也就是说作为装配辅助,贴靠体440首先固定在壁(也就是说工作面H)处并且然后工件、例如待挂上的图片能够支撑在其支撑面中的一个处。此外,对于根据本发明的贴靠体还能够设置有另外的固定轮廓,由此例如设置示意性地示出的钩状件401。
实现保持元件的卷绕或滚动的后抓握轮廓和后抓握面以及凹处的构思还能够通过其它方式实现,这通过随后进行阐释的实施例变得更清楚。
示意性地示出的贴靠体540能够例如设计为工具机器的引导元件或设计用于工具机器,类似于贴靠体40。贴靠体540具有例如纵向侧544、545,所述纵向侧在所述贴靠体的端侧546之间延伸。贴靠体540的上侧543能够例如呈现用于工具机器的滑动面、用于机器支承件348的基座或类似物。在与上侧543相对的下侧处设置有贴靠面542用于例如放上到工作面H上。在下侧或贴靠面542处能够设置有阻碍滑移的衬片或类似物,其中,优选地在工作面H处的固定的保持通过保持元件560实现或能够实现。
在贴靠面542的区域中,贴靠体540具有用于保持元件560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5。保持元件560具有承载件体580,在所述承载件体的下侧583处设置有黏附器件570,其具有黏附面571、例如相应于黏附器件70、270的粘接面和/或吸住面,由此,保持元件560能够粘附在工作面H处。
保持元件560沿着插接轴线SA能够插入到保持元件容纳部555中,也就是说形成插接体。保持元件容纳部555形成关于插接轴线SA的纵向引导部用于保持元件560。
保持元件560在其纵向侧566处具有支撑面588,所述支撑面适用于平面地贴靠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5的壁面559处。壁面559和支撑面588横向于插接轴线SA走向、优选地相对于黏附面571成直角地走向。由此,也就是说,贴靠体540关于横向于插接轴线A并且平行于黏附面571或贴靠面542的力支撑在保持元件560处。
此外,保持元件560以承载件体580的上侧582支撑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5的底部558处。
虽然承载件体580本身具有块状的外形,但是其是弯曲柔性的。为了所述目的,凹处584设置在承载件体580处,所述凹处横向于插接轴线方向SA延伸并且由此实现在承载件体580的卷绕或滚动的意义上的弯曲。
关于相对于黏附面571或贴靠面542成角度地、例如成直角地走向的力方向,设置有借助形状配合轮廓590的支撑部,所述形状配合轮廓设计为燕尾轮廓。例如承载件体580在其上侧582处具有一种燕尾正轮廓、即支撑突出部585或成排布置的支撑突出部585,其平行于插接轴线SA延伸,因为即承载件体580由于凹处584被分割。
形状配合轮廓590或支撑突出部585具有后抓握轮廓591、即倾斜面,其倾斜地在相应的支撑突出部585的上侧582与相对于上侧582平行的端侧或上侧586之间延伸。所述后抓握轮廓能够在与后抓握面595的贴靠中被带到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5处的形状配合容纳部597中。可行但是没有必要的是,上侧586贴靠在形状配合容纳部597的底部596处。通过后抓握轮廓591与后抓握面595的后抓握,贴靠体540在保持元件560处借助支撑力分量SK在保持贴靠体540的意义上保持在工作面H处。
形状配合轮廓590能够经过保持元件560的完全的长度在其纵向端侧567之间延伸,但是还能够仅仅经过所述长度的一部分。
贴靠体640类似于贴靠体540具有平行于其纵向侧644、645延伸的保持元件容纳部655。保持元件容纳部655具有平行于贴靠体540的纵向延伸部LE或平行于纵向侧644、645延伸的壁面659以及底部面658。在底部面658的区域中能够存在有形状配合容纳部597,从而例如以保持元件560的类型的保持元件能够形状配合地保持在保持元件容纳部655中。
保持元件容纳部655能够延伸经过贴靠体640的整个长度,也就是说在其纵向端侧646之间延伸。但是还可行的是,保持元件容纳部655(同样保持元件容纳部555)以盲孔的类型进行设计、也就是说关于插接轴线SA具有底部或端部止挡件。
保持元件容纳部655用于容纳保持元件660或760。保持元件660、760具有带有黏附面671、771、例如粘接面的黏附器件670、770。所述黏附面671、771能够延伸经过相应的保持元件660、760的整个长度,也就是说在彼此相对的纵向端侧667、767之间延伸或还能够仅仅延伸经过其一部分。
在保持元件660、760的承载件体680、780的纵向侧666、766处构造有后抓握轮廓691、791、例如倾斜面,其能够被带到与保持元件容纳部655的倾斜的壁面659的后抓握中。由此,贴靠体640以横向于插接轴线SA的支撑力分量SK保持在相应的保持元件660、760处。
在承载件体680、780处能够设置有例如凹处684、784。
当承载件体680可以说是实心的、块状的承载件体时,承载件体780具有基础支脚781,侧支脚和由此支撑突出部785从所述基础支脚侧向地凸出。背离基础支脚781的外侧或外部面形成后抓握轮廓791。
贴靠体540和640优选地至少在其保持元件容纳部555、655的区域中是如下地弯曲柔性的,使得所述贴靠体通过在保持元件容纳部555、655的区域中作用于其上侧543、643的压紧力BP沿朝着工作面H和/或贴靠面542、642的方向能够如下地变形,使得保持元件560、660、760的黏附器件570、670、770能够从定位状态PZ调节到黏附状态HZ中,在所述定位状态中黏附器件570、670、770和/或其黏附面571、671、771退回到贴靠面542、642之后和/或相对于工作面H具有间距,在所述黏附状态中黏附器件570、670、770和/或其黏附面571、671、771与贴靠面542、642对齐或突出到其之前和/或与工作面H处于固定或黏附接触中。贴靠体540和640例如由于其材料是弯曲柔性的和/或具有变形凹处547、647、例如槽、缝口或类似物,所述变形凹处有利于可变形性或柔性或使可变形性或柔性变得容易。
与贴靠体40相同,贴靠体840设计为引导轨道41。引导轨道41的轮廓的基础的设计方案、由此例如型材体50、支承元件49、引导突出部48A和引导轮廓48的设计方案在贴靠体840的情况下与在贴靠体40的情况下相同。
因此也就是说,贴靠体840当其平放在工作面H上时虽然能够摩擦配合地粘附在工作面H处,但是尽管如此能够沿着所述工作面移位。为了在所述情况中对于贴靠体840实现能够脱开地保持在工作面H处,设置有保持元件860、960。
保持元件860包括例如固定部861,所述固定部能够脱开地并且形状配合地与贴靠体840能够连接。例如固定部861包括尤其板形的承载件862,所述承载件能够借助夹持机构890与贴靠体840连接。夹持机构890包括夹持体891,所述夹持体例如能够定位到在关于贴靠体840的纵向延伸部L不同的纵向位置处的容纳部51中。夹持体891例如以滑块的类型进行设计,所述滑块能够被导入到槽形的或缝口形的容纳部51中并且能够借助夹持螺纹紧固件892夹紧在容纳部51中。然后,固定部861关于纵向延伸部L固定在贴靠体840处。显然,固定部861和由此保持元件860还能够借助夹持机构890能够装配在贴靠体40处。
承载件862具有支承机构866,借助所述支承机构,承载件体880关于承载件862并且由此关于贴靠体840绕摆动轴线SW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以便将布置在承载件体880处的黏附器件870从定位状态PZ调节到黏附状态HZ中,在所述定位状态中贴靠体840在工作面H处尽管有在支承元件49与工作面H之间的摩擦配合是能够移位的,在所述黏附状态中黏附器件870以其例如包括粘接面或吸取面的黏附面871粘附在工作面H处并且由此关于工作面H固定保持元件860并且最终固定贴靠体840。
承载件体880优选是板形的并且具有支承区段885以及抓握区段886,在所述支承区段和抓握区段之间存在有黏附部分863。支承区段885具有例如支承突出部或支承支架用于支承机构866。在抓握区段886处,承载件体880能够由操作者抓握。
在抓握区段886处存在有卡锁轮廓887用于与在承载件862处的卡锁配对轮廓888卡锁。当从定位状态PZ调节到黏附状态HZ中时,卡锁轮廓887能够与卡锁配对轮廓888卡锁。在此,可行的是,在所述卡锁状态中,设置在承载件体880的下侧883处的黏附面861已经到达与工作面H的接触中并且由此将承载件体880和最终贴靠体840固定在工作面H处。但是还可行的是,在如下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承载件体880已经与固定部861卡锁,在黏附面871与工作面H之间还存在有间距,也就是说黏附面871关于工作面H还退回到贴靠面42之后。通过到承载件体880的上侧882上的、例如借助手指的挤压或压紧力BP,承载件体880沿朝着贴靠面42的方向并且由此沿朝着工作面H的方向拱起,由此黏附器件870能够在工作面H处到达接触中。
黏附器件870从工作面H的脱开过程简单地实现,方式为,即操作者在抓握区段886处抓握承载件体880,所述承载件体还能够被称为摆动体或摆动位置,由此一方面卡锁轮廓887到达与卡锁配对轮廓888脱离接合,但是另一方面承载件体880在脱落运动中可以说从工作面H牵拉黏附器件870。在此,可行的是,承载件体880除了摆动运动之外能够弯曲柔性地变形,从而逐渐地或连续地将黏附面971的不同的区段从工作面H取下。
在承载件862处优选地还设置有穿通开口872用于钉子、螺纹紧固件或类似的其它的固定销,其用于直接将固定部861固定在工作面H处。
保持元件860能够与保持元件60一样通过遮盖部遮盖,例如如在随后阐释的保持元件960A、960B和960C中是这种情况。
此外可行的是,在保持元件960A和960B中应用的黏附器件970例如在保持元件60的承载件80处被使用。
保持元件960A、960B能够直接与贴靠体40、140或840粘接,例如粘合到型材体50的下侧52处,尤其在支承元件49之间的中间空间中,在所述中间空间中,贴靠面42突出到下侧52之前并且由此,当贴靠体40、840平放在工作面H上时,在贴靠体40、840与工作面H之间存在间距。毫无问题地,保持元件960A、960B还能够在其它的所阐释的贴靠体340、440、540、640处被使用,对此随后阐释的粘接面973是合适的。
保持元件960A、960B的黏附器件970是双侧粘接的。所述黏附器件具有用于粘附在工作面H处的黏附面971以及在其相对的侧处具有粘接面973用于与另外的体粘接,例如直接与贴靠体40、140、840或在保持元件960A的情况下的承载件体980A粘接。但是保持元件960A的黏附器件970还能够直接粘合到贴靠体40、840的下侧52处。
承载件体980A能够形状配合地插入到贴靠体840的保持元件容纳部855A中。其狭长侧相应于承载件体80的支撑面88并且当承载件体980A插入到可以说设计为插接容纳部的保持元件容纳部855A中时相应于此地贴靠在保持元件容纳部855A的壁面处。尤其承载件体980A的纵向侧966形状配合地贴靠在保持元件容纳部855A的内部纵向侧处。此外,承载件体980A的纵向端侧967形状配合地贴靠在保持元件容纳部855的纵向端侧或纵向端部区域处。由此,也就是说,贴靠体840以其保持元件容纳部855A沿平行于贴靠面42或黏附面971的力方向支撑在承载件体980A处并且由此支撑在保持元件960A处。
然而,在承载件体980A的纵向端部区域处存在有凹处981,保持元件960A的遮盖部990A的操纵区段992以及黏附器件970的处理区段972通过所述凹处从承载件体980A的下侧983突出到上侧982并且能够通过操作者抓握。
但是原则上还可行的是,承载件体980A比保持元件容纳部855A的纵向延伸部较短,从而在其纵向端部区域处存在有凹处856A,操纵区段992和/或处理区段972能够通过所述凹处从贴靠体40的下侧突出到其上侧43。
在保持元件960B中,可以说黏附器件970本身形成其承载件体980B。粘接部973能够直接借助贴靠体40、840实现。
优选地,保持元件960B如下地粘接在贴靠体40、840处,使得其处理区段972以及操纵区段992在侧向突出到贴靠体40、840之前或通过凹处856B从贴靠体40、840的下侧突出到上侧43。凹处856B优选以窗口的类型和/或例如作为穿通开口进行设计,其从贴靠体40、840的下侧延伸到上侧43。
在固定在贴靠体40、840处的状态中的保持元件960A、960B的高度优选如下地进行测量,使得所述保持元件的黏附器件970的黏附面971例如与贴靠体40、840的贴靠面42对齐。
在定位状态PZ中,黏附面971通过保持元件960A、960B的遮盖部990A、990B的遮盖区段991遮盖。遮盖部990A、990B优选是膜片状的并且能够可以说从黏附面971取下,从而黏附面971和因此保持元件960A、960B能够从定位状态PZ转换到保持状态或黏附状态HZ中。
在遮盖区段991处,通过换向区段993铰接有操纵区段992,所述操纵区段的自由的端部区域形成抓握区段994。现在遮盖部990A、990B能够以脱落运动的类型通过抓握区段994的牵拉操纵(在图27和29中通过箭头示出)从黏附面971可以说取下或放下。由此,黏附面971被释放并且能够粘附在工作面H处。
可行的是,在去除遮盖部990A、990B之后,在黏附面971与工作面H之间还存在有间距。通过相应的借助例如到承载件体980A或贴靠体40、840的如下区段上的压紧力BP的挤压操纵,在所述区段中布置有保持元件960A、960B,黏附面971能够被带到与工作面H的粘附性的接触中。
保持元件960A、960B从黏附状态HZ的去除在平放在工作面H上的贴靠体40、840的情况下毫无问题也是可行的。即黏附器件970具有处理区段972,所述处理区段能够通过操作者抓握,以便伸展黏附器件970,由此黏附面871与形成贴靠面的工作面H的黏附被消除,由此保持元件960A、960B可以说从工作面H脱开。之后,贴靠体40、840又能够相对于工作面H自由地运动。
在保持元件960A的情况下处理区段972和操纵区段992布置在彼此相对的纵向端部区域处,在保持元件960B的情况下布置在相同的纵向端部区域处。在此,有利的是,遮盖部990B的操纵区段992突出到处理区段972之前,从而其能够较容易地被抓握。这是由于(geschuldet)如下情况,即在保持元件960B接着通过操纵处理区段972可以说被解除激活之前,遮盖部990B确实必须首先借助操纵区段992被去除。

Claims (78)

1.装置,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20)或工具或工件(W),其中,所述装置具有带有用于贴靠到工件(W)或壁的工作面(H)处的贴靠面(42)的贴靠体(40),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靠体(40)具有带有用于粘附在所述工作面(H)处的黏附器件(70)的保持元件(60、860、960),其中,所述黏附器件(70)能够在所述贴靠体(40)的贴靠在所述工作面(H)处的贴靠面(42)的情况下从定位状态(PZ)被带到黏附状态(HZ)中,在所述定位状态中所述黏附器件(70)没有处于与所述工作面(H)的接触中并且所述贴靠面(42)能够关于所述工作面(H)进行定位,在所述黏附状态中所述黏附器件(70)粘附在所述工作面(H)处并且将所述贴靠体(40)固定在所述工作面(H)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包括粘接面用于粘合到所述工作面(H)处和/或至少一个粘扣黏附器件和/或至少一个吸取区段和/或至少一个吸取头部用于吸住到所述工作面(H)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和/或用于容纳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布置在所述贴靠体(40)的关于所述贴靠面(42)能够运动的部分处,从而所述黏附器件(70)通过操纵所述能够运动的部分能够从所述定位状态(PZ)调节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支承机构(866)用于能够运动地支承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和/或用于相对地定位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和所述贴靠体(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所述支承机构(866)处以使所述黏附器件(70)朝着所述贴靠面(42)摆动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和/或离开所述贴靠面(42)在将所述黏附器件(70)从所述工作面(H)脱开的意义上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机构(866)包括移位支承件,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朝着所述贴靠面(42)能够移位地支承在所述移位支承件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为了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与所述黏附状态(HZ)之间进行调节是弯曲柔性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在支撑状态中能够从所述定位状态(PZ)变换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在所述支撑状态中,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至少部分地支撑在所述贴靠体(40)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在滚上或卷开所述黏附器件(70)的意义上沿向所述工作面(H)的方向和/或在卷起或滚上或脱落所述黏附器件(70)的意义上离开所述工作面(H)能够滚动或能够卷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横向于其纵向延伸部或横向于设置成用于卷绕或滚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滚动方向具有至少一个凹处(84)和/或至少一个横向加固体(81)。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借助固定器件能够脱开地保持在所述贴靠体(40)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件具有或包括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处的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轮廓(90)用于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所述贴靠体(40)的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和/或至少一个后抓握面(95)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件包括至少一个形状配合轮廓(90)用于形状配合地保持在所述贴靠体(40)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配合轮廓(90)具有至少一个后抓握轮廓(91)用于后抓握所述贴靠体(40)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至少一个后抓握面(95),其中,所述后抓握轮廓(91)对所述贴靠体(40)的后抓握面(95)当其贴靠在所述后抓握轮廓(91)处时借助至少一个沿朝着所述贴靠面(42)的方向指向的支撑力分量(SK)在将所述贴靠体(40)保持在所述工作面(H)处的意义上进行支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后抓握轮廓(91)包括燕尾轮廓和/或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85)和/或至少一个钩状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容纳部(55)具有窗口和/或穿通开口,所述穿通开口在所述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与和所述贴靠面(42)相对的上侧之间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3、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容纳部(55)具有纵向引导部用于沿着纵向轴线引导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为了所述黏附器件(70)关于所述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的取向或保持具有至少一个横向于所述黏附器件(70)或所述黏附器件(70)的黏附表面延伸的支撑突出部(85)用于支撑在所述贴靠体(40)的相对于所述贴靠面(42)平行的或以小于90°的角度相对于所述贴靠面(42)倾斜的支撑轮廓(53)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靠体(40)具有与所述贴靠面(42)相对的上侧,所述上侧形成所述支撑轮廓(53)或在所述上侧处布置有所述支撑轮廓(53)和/或所述支撑轮廓(53)形成线性引导部的引导容纳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85)形成用于接合到所述引导容纳部中的引导突出部以用于在所述贴靠体(40)处线性地引导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黏附器件(70)的黏附表面成角度的支撑面(88)用于支撑在所述贴靠体(40)处,从而所述贴靠体(40)关于平行于所述贴靠面(42)起作用的力支撑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面(88)包括设置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彼此相对的侧处的支撑面(88)和/或所述支撑面(88)关于所有平行于所述贴靠面(42)起作用的力将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支撑在所述贴靠体(40)处。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件具有卡锁组件用于将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与所述贴靠体(40)卡锁和/或具有粘接部(973),借助所述粘接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与所述贴靠体(40)粘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卡锁轮廓用于将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与所述贴靠体(40)卡锁,其中,所述卡锁轮廓具有滑动面或布置在滑动面处,借助所述滑动面,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与所述黏附状态(HZ)之间能够滑动移位地支承在所述贴靠体(40)处。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973)和所述黏附器件(70)布置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彼此相对的侧处。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通过遮盖部(990A、990B)遮盖,所述遮盖部为了带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能够从所述黏附器件(70)被去除。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部(990A、990B)是膜片状的和/或平面的和/或所述遮盖部(990A、990B)包括遮盖膜片和/或所述遮盖部(990A、990B)完全地覆盖所述黏附器件(70)。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部(990A、990B)具有遮盖所述黏附器件(70)的遮盖区段(991)和通过操作者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中能够手动操纵的操纵区段(992),借助所述操纵区段,所述遮盖区段(991)能够从所述黏附器件(70)去除并且能够被带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中,所述操纵区段(992)的至少一部分贴靠在所述遮盖区段(991)处和/或所述遮盖部(990A、990B)在所述操纵区段(992)和所述遮盖区段(991)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换向区段(993)。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布置或固定在所述贴靠体(40)处时,所述操纵区段的抓握区段(994)在侧向突出到所述贴靠体(40)之前和/或通过所述贴靠体(40)的凹处突出以用于通过操作者抓握。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承载或形成所述黏附器件(70)的黏附体具有通过操作者在所述黏附状态(HZ)中能够手动操纵的处理区段(972),借助所述处理区段,所述黏附体为了将所述黏附器件(70)从所述黏附状态(HZ)带到从所述工件(W)的工作面(H)去除的脱开状态中是能够操纵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沿着所述黏附体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所述黏附体能够沿其纵向轴线的方向通过所述处理区段(972)的牵拉操纵进行伸展以用于将所述黏附器件(70)从所述工作面(H)脱开。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布置或固定在所述贴靠体(40)处时,所述黏附体的处理区段(972)在侧向突出到所述贴靠体(40)之前和/或通过所述贴靠体(40)的凹处突出以用于通过操作者抓握。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区段的抓握区段(994)和所述黏附体的处理区段(972)布置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彼此相对的侧处或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同一侧处。
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具有用于固定销的至少一个穿通开口,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能够借助所述固定销与所述工作面(H)连接。
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靠体(40)形成引导体并且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轮廓(48)和/或将所述工具机器(20)能够移位地和/或能够摆动地支承在所述引导体处的机器支承件。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形成引导轨道(41),所述引导轨道的下侧具有或形成所述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并且所述引导轨道的上侧具有滑动面用于使所述工具机器(20)移位。
3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通过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关于所述贴靠体(40)的调节能够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与所述黏附状态(HZ)之间进行调节。
3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通过将所述保持元件(60)引入到所述贴靠体(40)的设置成用于容纳所述保持元件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能够从所述定位状态(PZ)被带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
3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具有操纵手柄(93),借助所述操纵手柄,所述黏附器件(70)通过手动的操作操纵能够从所述定位状态(PZ)被带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保持元件(60)布置在所述贴靠体(40)处时,所述操纵手柄(93)在侧向突出到所述贴靠体(40)之前和/或对于所述操作操纵从所述贴靠体(40)的与所述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背离的侧是能够接近的。
4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借助至少一个支撑力分量(SQ)平行于所述贴靠面(42)支撑或能够支撑在所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具有至少一个支撑轮廓(64)用于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中将所述保持元件(60)支撑在所述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支座轮廓(58A)处,其中,所述支撑轮廓(64)为了沿朝着所述黏附状态(HZ)的方向调节所述保持元件(60)能够运动经过所述保持元件容纳部(55)的支座轮廓(58A)。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容纳部(55)是或包括插接容纳部(55A),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能够插入到所述插接容纳部中。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容纳部(55A)从所述贴靠体(40)的与所述贴靠面(42)相对的上侧延伸到所述贴靠面(42)和/或在所述贴靠体(40)的上侧处是敞开的。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在所述插接容纳部(55A)中能够从定位状态(PZ)中被带到黏附状态(HZ)中,在所述定位状态中所述黏附器件(70)没有处于与所述工作面(H)的接触中并且所述贴靠面(42)关于所述工作面(H)是能够调节的,在所述黏附状态中所述黏附器件(70)粘附在所述工作面(H)处并且将所述贴靠体(40)固定在所述工作面(H)处。
4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靠体(40)是板状的和/或是或包括引导轨道和/或具有至少一个伸长的引导轮廓(48)。
4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具有如下的外形,使得所述保持元件在容纳在所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的状态和将所述贴靠体固定在所述工作面(H)处的状态中没有突出到所述贴靠体(40)的引导面(54A)或支撑面之前,所述工具或所述工具机器在所述贴靠体(54)处在所述引导面或支撑面处进行引导或支撑,和/或所述工具机器或所述工具能够越过容纳在所述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的保持元件(60)能够运动地被引导。
4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形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所述系统包括所述工具机器和/或所述工具。
4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包括多个吸取头部的组件用于吸住到所述工作面(H)处。
5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和/或保持元件容纳部(55)布置在所述贴靠体(40)的关于所述贴靠面(42)弯曲柔性的部分处。
5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机构(866)设置成用于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与所述黏附状态(HZ)之间调节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
5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如下地支承在所述移位支承件处,使得所述黏附器件(70)的黏附面(71)能够平行于所述贴靠面(42)移位。
5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状态中,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在其纵向端部中的一个或两个处支撑在所述贴靠体(40)处。
5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加固体(81)是横向肋。
5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靠体(40)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是凹处。
5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贴靠面(42)延伸。
57.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为了所述黏附器件(70)关于所述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的基本上平行的取向或保持具有至少一个支撑突出部(85)。
5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88)相对于所述黏附器件(70)的黏附表面成直角。
5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中通过遮盖部(990A、990B)遮盖。
6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区段(992)能够通过操作者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中在抓握区段(994)处进行抓握。
6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操纵区段(992),所述遮盖区段(991)通过牵拉操纵能够从所述黏附器件(70)去除并且能够被带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
6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区段(972)在所述黏附状态(HZ)中能够通过操作者抓握。
6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处理区段(972),所述黏附体为了将所述黏附器件(70)从所述黏附状态(HZ)带到从所述工件(W)的工作面(H)去除的脱开状态中是能够伸展的。
6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区段的抓握区段(994)和所述黏附体的处理区段(972)布置在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同一纵向端部处。
6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是钉子。
6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体设置成用于所述工具机器(20)。
6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轮廓(48)是沿着其纵向延伸部延伸的引导突出部。
6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支承件是横向于所述贴靠面(42)延伸的引导元件(21)。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1)垂直于所述贴靠面(42)进行延伸。
70.根据权利要求68或6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21)是引导杆。
7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通过在所述贴靠体(40)的设置成用于容纳所述保持元件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或在其处调节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而能够在所述定位状态(PZ)与所述黏附状态(HZ)之间进行调节。
7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附器件(70)通过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的关于所述贴靠体(40)的调节能够从所述定位状态(PZ)被带到所述黏附状态(HZ)中。
7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的操作操纵是沿朝着所述贴靠面(42)的方向的挤压操纵或操作者的牵拉操纵。
7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手柄(93)对于所述操作操纵从所述贴靠体(40)的与所述贴靠体(40)的贴靠面(42)相对的侧是能够接近的。
75.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布置在所述贴靠体(40)的保持元件容纳部(55)中。
7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廓(64)是卡锁轮廓。
7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860、960)在所述插接容纳部(55A)中从定位状态(PZ)中能够摆动和/或能够平移地或线性地移位到黏附状态(HZ)中。
7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元件(60)具有平面外形。
CN201980048352.5A 2018-07-20 2019-07-19 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的装置 Active CN112703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17677.5 2018-07-20
DE102018117677.5A DE102018117677B4 (de) 2018-07-20 2018-07-20 Vorrichtung zum Stützen und/oder Führen einer Werkzeugmaschine
PCT/EP2019/069598 WO2020016446A1 (de) 2018-07-20 2019-07-19 Vorrichtung zum stützen und/oder führen einer werkzeug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03083A CN112703083A (zh) 2021-04-23
CN112703083B true CN112703083B (zh) 2023-05-30

Family

ID=67396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8352.5A Active CN112703083B (zh) 2018-07-20 2019-07-19 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68619A1 (zh)
EP (2) EP3823787B1 (zh)
CN (1) CN112703083B (zh)
DE (1) DE102018117677B4 (zh)
DK (1) DK3823787T3 (zh)
WO (1) WO20200164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12214A1 (de) * 1986-04-11 1987-10-15 Festo Kg Motorgetriebene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oberfraese
DE3807516C1 (en) * 1988-03-08 1989-06-01 Metabowerke Gmbh & Co, 7440 Nuertingen, De Guide device for a portable circular saw or such like portable electric tool
DE4001331A1 (de) * 1990-01-18 1991-07-25 Reich Maschf Gmbh Kar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ennen von beschichteten werkstuecken aus holz oder dgl.
EP0563057A1 (en) * 1990-12-20 1993-10-0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movable adhesive tape
DE10149395B4 (de) * 2001-09-27 2008-02-07 Festo Ag & Co. Dreh- und/oder Schwenk-Antrieb mit einem Faltenbalg
US6843328B2 (en) * 2001-12-10 2005-01-18 The Boeing Company Flexible track drilling machine
JP4597598B2 (ja) * 2004-07-16 2010-12-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装置付きスライド丸鋸
DE102007009641B4 (de) * 2007-02-26 2013-12-12 Eads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r Führung eines Fräswerkzeugs sowie deren Verwendung
AR067200A1 (es) * 2007-07-03 2009-10-07 Ct De Investigacion Forestal A Dispositivo para guiar el corte realizado con motosierras
JP4941755B2 (ja) * 2007-09-07 2012-05-30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携帯用切断機
DE102008031077A1 (de) * 2008-07-01 2010-01-07 Mafell Ag Saugeinrichtung
DE102008059838A1 (de) * 2008-12-01 2010-06-02 Festool Gmbh Führungsschiene für eine Säge
CN101758288B (zh) * 2008-12-24 2015-04-2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导向装置
CN101931285B (zh) * 2009-06-19 2014-11-05 黑田精工株式会社 直动装置
DE202009018832U1 (de) * 2009-09-02 2013-10-01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anordnung mit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mit einer Führungsschiene
CN102554640B (zh) * 2012-01-09 2015-05-06 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丝杠辅助支撑装置及加工中心
DE102013209482A1 (de) * 2013-05-13 2014-11-13 Robert Bosch Gmbh Führungsschiene für eine Werkzeugmaschine
DE202013104555U1 (de) * 2013-10-09 2013-10-17 Trumpf Grüsch AG Führungsschiene für eine zum Bearbeiten eines Werkstücks vorgesehene Handwerkzeugmaschine
GB2520730B (en) * 2013-11-29 2016-07-20 Fitzmaurice Andrew A guide for cutting paving slabs
DE102014010486A1 (de) * 2014-07-15 2016-01-21 Festool Gmbh Führungssystem mit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Führungsschiene
US9649695B1 (en) * 2016-03-10 2017-05-16 Meridian Equipment, Inc. Automated cross slide system
DE202016003907U1 (de) * 2016-06-23 2017-09-27 Bernhard Blenninger Rundlochlehre
CN205996303U (zh) * 2016-08-02 2017-03-08 浙江乾麟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新型手持切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12225A1 (de) 2023-01-04
CN112703083A (zh) 2021-04-23
DE102018117677B4 (de) 2020-02-06
US20210268619A1 (en) 2021-09-02
DE102018117677A1 (de) 2020-01-23
EP3823787B1 (de) 2022-08-24
DK3823787T3 (da) 2022-09-19
WO2020016446A1 (de) 2020-01-23
EP3823787A1 (de)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57494A1 (en) Holding element for a supporting and/or guiding device
US8099871B2 (en) Transverse angulated utility knife
WO2007095130A2 (en) Double-edged utility knife
US10792775B2 (en) Method and machining device for clamping and machining an electrical enclosure component
AU2005233163A1 (en) Utility knife for glaziers
CN111511506B (zh) 用于工件支托机构的支撑附加机构
CN112703083B (zh) 用于支撑和/或引导工具机器的装置
EP0882537A3 (en) Reciprocating saw with clamp for receiving blade in multiple orientations
US3447580A (en) Hand cutting tool and holder
US8210509B2 (en) Tile retaining article
US4704795A (en) Adjustable scraper
JP4290342B2 (ja) 排水溝
US20170291237A1 (en) Portable Machine Tool comprising an SDS Tool Holder
KR20210002420U (ko) 교체형 가압구가 구비되는 다기능 커터
CN210525066U (zh) 一种汽车维修工具车
CZ280748B6 (cs) Univerzální ruční řezací přístroj
CN111225774B (zh) 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切割工具和带有切割工具的手持式工具机
CN216338702U (zh) 一种切布机
WO2023180765A1 (en) Cutting apparatus for substrates
JP2566991Y2 (ja) クリップ打込みガン
KR0120693Y1 (ko) 목공용 대패
JP4903516B2 (ja) 工具袋用ガイドホルダー及びそのガイドホルダーを具えた工具袋
WO2006105637A1 (en) Hand tool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US20180050464A1 (en) Workpiece tool and guide
CN111201118A (zh) 引导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