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97459B -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97459B
CN112697459B CN202011511526.8A CN202011511526A CN112697459B CN 112697459 B CN112697459 B CN 112697459B CN 202011511526 A CN202011511526 A CN 202011511526A CN 112697459 B CN112697459 B CN 1126974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pipeline
way
valv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15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97459A (zh
Inventor
马宇骋
马恩
龚贤武
陈金平
相里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51152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97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97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7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97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97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结构包括气制动阀供气系统、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和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其结构紧凑、价格合理、设备噪音低、功能齐全、综合性能好、自动化程度较高、测试精度较高,既可以对汽车双管路气制动系统及其系统中的气压制动元件进行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同时也可以对汽车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及其系统中的液压制动元件进行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集成化程度较高,安装方便且使用安全可靠。完全适用于汽车制动系统及其制动元件的测试。

Description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测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大多为手操纵杠杆机构或脚操纵杠杆机构驱动控制元件,使控制元件的气制动阀输出高压气体,达到气制动系统制动的目的。试验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容易疲劳。申请人的发明人于2013年5月3日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名称:拖拉机挂车气制动阀性能测试系统,申请号:201310159662.9)以及同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拖拉机挂车气制动阀性能测试系统,申请号:201320234562.3),采用的是一个气制动阀分别进行测试密封性、静特性和动特性的方法,其不足如下:仅能够测试拖拉机挂车机组气制动系统中的气制动阀总成单一产品;在测试完成气制动阀的密封性试验后,需要将被试件气制动阀总成从密封性试验台架上拆下来,再安装在静特性试验台架上,在测试完成气制动阀的静特性试验后,同样,需要将被试件气制动阀总成从静特性试验台架上拆下来,再安装在动特性试验台架上进行动特性试验,这样在每次重新安装时,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基准,很难保证基准统一,产生了不必要的人为调整误差,影响测试精度,且增加了试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测试功能比较少,不能测试出被试件气制动阀总成在制动状态下,高压气体的温度和流量等参数;被试气制动阀总成在解除制动状态下,排气口状态参数不能测试;拖拉机挂车机组气制动阀性能测试系统未安装消音器,设备噪音大;不能进行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同样,申请人的发明人于2015年10月8日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名称:拖拉机运输机组气制动系统多功能测试装置,申请号:201510643669.7)”以及同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拖拉机运输机组气制动系统多功能测试装置,申请号:201520775260.6)”,采用的是拖拉机运输机组单管路气制动系统性能测试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有以下不足:整个测试装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安装调试时间较长,增加了试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仅能够测试拖拉机运输机组单管路气制动系统、一个空气压缩机、一个储气罐、一个气制动阀、两个制动气室,不能测试双管路气制动系统及其系统中的气压制动元件的性能;更不能测试液压制动系统及其系统中的液压制动元件的性能;汽车制动系统采用的是双管路气制动系统或者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
因此,研制一种结构合理、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适中、设备噪音低、功能齐全、综合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测试精度高和使用安全可靠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必将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价格合理、设备噪音低、功能齐全、综合性能好、测试精度高,安装方便且使用可靠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气制动阀供气系统、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和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制动阀供气系统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后方;气制动阀供气系统中的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右边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接通;气制动阀供气系统中的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左边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接通;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右后方;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右端上腔液压制动阀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三液体温度计下边三通接头右端接通;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右端下腔液压制动阀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四液体温度计下边三通接头右端接通;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右前方;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连接;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正前方;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前方,且在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和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之间;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连接;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前方,且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分别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底座下面四个行走轮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气制动阀供气系统包括:第一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第二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双联空气压缩机、第一联轴器、第一变速器、第一电动机、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第一储气罐、第一气压溢流阀、第一气压表、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第一气体温度计、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第一气源处理装置、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第二储气罐、第二气压溢流阀、第二气压表、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第二气体温度计、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第二气源处理装置、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其中:
第一电动机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连接;第一变速器输出轴与第一联轴器输入轴连接;第一联轴器输出轴与双联空气压缩机输入轴连接;第一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上端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中的右边空气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第二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上端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中的左边空气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中的右边空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进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出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气源处理装置进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上部依次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气压溢流阀、第一气压表、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第一气体温度计进气口并联连接;第一储气罐下部右边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上端进气口连接;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气源处理装置出气口连接;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进气口连接;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右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连接;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中的左边空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进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出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气源处理装置进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上部依次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气压溢流阀、第二气压表、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第二气体温度计进气口并联连接;第二储气罐下部右边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上端进气口连接;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气源处理装置出气口连接;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进气口连接;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左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连接。
所述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包括:被试双腔气制动阀、第一消音器、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第一力传感器总成、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二消音器、第一位移传感器总成、第一液压驱动缸、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一液体温度计、第一液压压力转换器、第一液压表、第一双向液压锁、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二双向液压锁、第二液压表、第二液压压力转换器、第二液体温度计、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二液压驱动缸、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二位移传感器总成、第二力传感器总成、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第一液压过滤器、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第二电动机、第二变速器、第二联轴器、第一液压单向阀、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其中:
被试双腔气制动阀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出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出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三气体温度计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排气口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消音器进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四气体温度计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排气口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消音器进气口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上端与第一力传感器总成下端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下端与被试双腔气制动阀制动推杆接触;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下端与第一力传感器总成上端连接;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上端与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装置下端面同时与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上端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总成上端并联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连接;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体温度计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液压压力转换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体温度计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表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左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一液压表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右端上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右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有杆腔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连接;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右端下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右端上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右端下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上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上端右边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右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出油口连接;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右端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二双向液压锁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二液压表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二液压压力转换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表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体温度计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体温度计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无杆腔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右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连接;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有杆腔出油口连接;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上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装置下端面同时与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上端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总成上端并联连接;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下端与第二力传感器总成上端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上端与第二力传感器总成下端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下端与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制动推杆接触;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上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三液体温度计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下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四液体温度计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二电动机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连接;第二变速器输出轴与第二联轴器输入轴连接;第二联轴器输出轴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输入轴连接;第一液压过滤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吸油口连接;第一液压过滤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液压单向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压油口连接;第一液压单向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
所述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包括: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第三液压表、第三液体温度计、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四液压表、第三液压压力转换器、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第五液压表、第四液体温度计、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六液压表、第四液压压力转换器、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其中:
第三液体温度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上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三液压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连接;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液压表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三液压压力转换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表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连接;第四液体温度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下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五液压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连接;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六液压表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四液压压力转换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液压表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连接。
所述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包括: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第七液压表、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第三力传感器总成、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一加载液压缸、第五液压压力转换器、第三位移传感器总成、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第四力传感器总成、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四位移传感器总成、第二加载液压缸、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一液控单向阀、第一液压副油箱、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三双向液压锁、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第八液压表、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第五力传感器总成、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三加载液压缸、第六液压压力转换器、第五位移传感器总成、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第六力传感器总成、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六位移传感器总成、第四加载液压缸、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二液控单向阀、第二液压副油箱、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四双向液压锁、第二液压过滤器、第三电动机、第三变速器、第三联轴器、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第二液压单向阀、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九液压表、第七液压压力转换器、第五加载液压缸、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七力传感器总成、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第七位移传感器总成、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六加载液压缸、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八力传感器总成、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第八位移传感器总成、第五双向液压锁、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三液控单向阀、第三液压副油箱、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十液压表、第八液压压力转换器、第七加载液压缸、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九力传感器总成、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第九位移传感器总成、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八加载液压缸、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第十力传感器总成、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第十位移传感器总成、第六双向液压锁、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四液控单向阀、第四液压副油箱;其中:
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出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与第七液压表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五液压压力转换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表右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加载液压缸无杆腔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与第三力传感器总成右端连接;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与第三力传感器总成左端连接;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与第一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和第三位移传感器总成下端并联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与第四力传感器总成右端连接;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与第四力传感器总成左端连接;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和第四位移传感器总成下端并联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有杆腔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二加载液压缸无杆腔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液压锁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一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右边的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一加载液压缸无杆腔和第二加载液压缸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连接;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液压锁右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一液控单向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副油箱下端油口连接;第一液控单向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锁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双向液压锁左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锁左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双向液压锁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与第八液压表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六液压压力转换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液压表右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加载液压缸无杆腔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与第五力传感器总成右端连接;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与第五力传感器总成左端连接;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与第三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和第五位移传感器总成下端并联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与第六力传感器总成右端连接;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与第六力传感器总成左端连接;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和第六位移传感器总成下端并联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有杆腔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加载液压缸无杆腔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液压锁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二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右边的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加载液压缸无杆腔和第四加载液压缸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连接;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液压锁右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副油箱下端油口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连接;第三电动机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三变速器输入轴连接;第三变速器输出轴与第三联轴器输入轴连接;第三联轴器输出轴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输入轴连接;第二液压过滤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吸油口连接;第二液压过滤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液压单向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压油口连接;第二液压单向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进油口连接;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进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连接;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三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双向液压锁左端下边进油口、第四双向液压锁左端下边进油口、第五双向液压锁右端下边进油口、第六双向液压锁右端下边进油口并联连接;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上端右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三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双向液压锁左端上边出油口、第四双向液压锁左端上边出油口、第五双向液压锁右端上边出油口、第六双向液压锁右端上边出油口并联连接;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出油口连接;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右端与第九液压表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七液压压力转换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液压表左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加载液压缸无杆腔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与第七力传感器总成左端连接;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与第七力传感器总成右端连接;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与第五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和第七位移传感器总成下端并联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与第八力传感器总成左端连接;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与第八力传感器总成右端连接;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六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和第八位移传感器总成下端并联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有杆腔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加载液压缸无杆腔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双向液压锁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二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的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五加载液压缸无杆腔和第六加载液压缸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连接;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双向液压锁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三液控单向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液压副油箱下端油口连接;第三液控单向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连接;第五双向液压锁右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双向液压锁右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五双向液压锁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双向液压锁右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出油口连接;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右端与第十液压表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八液压压力转换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液压表左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加载液压缸无杆腔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与第九力传感器总成左端连接;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与第九力传感器总成右端连接;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与第七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和第九位移传感器总成下端并联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右端与第十力传感器总成左端连接;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左端与第十力传感器总成右端连接;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八加载液压缸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右端和第十位移传感器总成下端并联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有杆腔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八加载液压缸无杆腔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双向液压锁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的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七加载液压缸无杆腔和第八加载液压缸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连接;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双向液压锁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四液控单向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副油箱下端油口连接;第四液控单向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连接。
所述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包括: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第三气压表、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第三气压压力转换器、第四气压表、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三气体温度计、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第五气压表、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第四气压压力转换器、第六气压表、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第四气体温度计;其中:
第三气体温度计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左边气制动阀出气口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右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三气压表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气口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出气口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连接;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气压表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三气压压力转换器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气压表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出气口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连接;第四气体温度计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右边气制动阀出气口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右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五气压表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气口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出气口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连接;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六气压表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四气压压力转换器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气压表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出气口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左端连接。
所述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包括:第三液压过滤器、第四电动机、第四变速器、第四联轴器、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第三液压单向阀、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其中:
第四电动机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四变速器输入轴连接;第四变速器输出轴与第四联轴器输入轴连接;第四联轴器输出轴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输入轴连接;第三液压过滤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吸油口连接;第三液压过滤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液压单向阀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压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进油口连接;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进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进油口连接;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下端左边进油口和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下端左边进油口并联连接;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上端右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下端右边出油口和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下端右边出油口并联连接;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进油口连接;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进油口连接;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上端右边进油口连接;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进油口连接;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左端进油口连接;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进油口连接;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上端右边进油口连接。
本发明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结构紧凑、价格合理、设备噪音低、功能齐全、综合性能好、自动化程度较高、测试精度较高,既可以对汽车双管路气制动系统及其系统中的气压制动元件进行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同时也可以对汽车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及其系统中的液压制动元件进行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集成化程度较高,安装方便且使用安全可靠。完全适用于汽车制动系统及其制动元件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和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各系统主要包括的零部件有:
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包括第一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2、第二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3、双联空气压缩机4、第一联轴器5、第一变速器6、第一电动机7、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8、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9、第一储气罐10、第一气压溢流阀11、第一气压表12、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13、第一气体温度计14、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15、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19、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20、第二储气罐21、第二气压溢流阀22、第二气压表23、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24、第二气体温度计25、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26、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
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包括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第一消音器32、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33、第一力传感器总成34、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35、第二消音器36、第一位移传感器总成37、第一液压驱动缸38、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39、第一液体温度计40、第一液压压力转换器41、第一液压表42、第一双向液压锁43、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44、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45、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7、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4、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56、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57、第二双向液压锁58、第二液压表59、第二液压压力转换器60、第二液体温度计61、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62、第二液压驱动缸63、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64、第二位移传感器总成65、第二力传感器总成66、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67、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69、第一液压过滤器70、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第二电动机72、第二变速器73、第二联轴器74、第一液压单向阀75、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76、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77、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78、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79、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
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包括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2、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83、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三液压表85、第三液体温度计86、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7、第四液压表88、第三液压压力转换器89、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0、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2、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3、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五液压表95、第四液体温度计96、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7、第六液压表98、第四液压压力转换器99、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00、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
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包括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03、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04、第七液压表105、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第三力传感器总成107、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08、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第五液压压力转换器110、第三位移传感器总成111、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第四力传感器总成113、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14、第四位移传感器总成115、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17、第一液控单向阀118、第一液压副油箱119、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23、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24、第八液压表125、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第五力传感器总成127、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8、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第六液压压力转换器130、第五位移传感器总成131、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第六力传感器总成133、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34、第六位移传感器总成135、第四加载液压缸136、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37、第二液控单向阀138、第二液压副油箱139、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二液压过滤器143、第三电动机144、第三变速器145、第三联轴器146、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第二液压单向阀148、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150、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151、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2、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153、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55、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6、第九液压表157、第七液压压力转换器158、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0、第七力传感器总成161、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第七位移传感器总成163、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6、第八力传感器总成167、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第八位移传感器总成169、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2、第三液控单向阀173、第三液压副油箱174、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75、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6、第十液压表177、第八液压压力转换器178、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0、第九力传感器总成181、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第九位移传感器总成183、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第八加载液压缸185、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6、第十力传感器总成187、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第十位移传感器总成189、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92、第四液控单向阀193、第四液压副油箱194;
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包括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96、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97、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三气压表199、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1、第三气压压力转换器202、第四气压表203、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4、第三气体温度计205、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6、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7、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五气压表209、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11、第四气压压力转换器212、第六气压表213、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14,第四气体温度计215;
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包括第三液压过滤器217、第四电动机218、第四变速器219、第四联轴器220、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221、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222、第三液压单向阀223、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224、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225、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226、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227、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1、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2、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3、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4、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5、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6、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7、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8。
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后方;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中的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接通;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中的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接通;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右后方;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右端上腔液压制动阀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三液体温度计86下边三通接头右端接通;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右端下腔液压制动阀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四液体温度计96下边三通接头右端接通;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右前方;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右端连接;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正前方;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前方,且在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和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之间;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左端连接;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前方,且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中的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5、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6、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7、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8分别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底座下面四个行走轮上。
本实施例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具体实现的测试功能如下:
汽车双管路气制动系统进行测试时,操作步骤如下:
启动第一电动机7通过皮带装置、第一变速器6、第一联轴器5、驱动双联空气压缩机4,双联空气压缩机4右边空气压缩机经过第一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2吸入空气后,将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8、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9、第一储气罐10、第一气压溢流阀11、第一气压表12、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13、第一气体温度计14、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15、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进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气制动阀进气口;同时,双联空气压缩机4左边空气压缩机经过第二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3吸入空气后,将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19、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20、第二储气罐21、第二气压溢流阀22、第二气压表23、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24、第二气体温度计25、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26、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进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气制动阀进气口;启动第二电动机72通过皮带装置、第二变速器73、第二联轴器74、驱动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经过第一液压过滤器70从液压油箱中吸油后,将产生的压力油经过第一液压单向阀75、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76、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77后,通过液压管路进入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中位,再通过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79、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78流回液压油箱;启动第三电动机144,通过皮带装置、第三变速器145、第三联轴器146、驱动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经过第二液压过滤器143从液压油箱中吸油后,将产生的压力油经过第二液压单向阀148、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150、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151后,通过液压管路进入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中位,再通过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153、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2流回液压油箱。
按下气制动系统全制动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左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上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无杆腔,第一液压驱动缸38差动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快速伸出,使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处于全制动状态;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压缩空气通过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进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无杆腔、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无杆腔、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无杆腔、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无杆腔后,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的活塞杆、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的活塞杆、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的活塞杆、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的活塞杆分别驱动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的活塞杆、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的活塞杆、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的活塞杆、第八加载液压缸185的活塞杆;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右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通过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进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无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进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无杆腔,通过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加载,进行汽车双管路气制动系统全制动性能试验;通过调节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可以控制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向下慢速运动,实现汽车双管路气制动系统微制动性能测试;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55是系统的安全阀,起过载保护作用。
按下气制动系统解除制动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右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有杆腔,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快速缩回,使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处于解除制动状态;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无杆腔的压缩空气通过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第一消音器32、第二消音器36排入大气中;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左位处于工作状态,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压力油经过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进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有杆腔、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有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进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有杆腔、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有杆腔,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活塞杆缩回,进行汽车双管路气制动系统解除制动性能试验。
第一气压表12、第一气体温度计14分别指示第一储气罐10压力测试数据和温度测试数据,同时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13采集第一储气罐10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二气压表23、第二气体温度计25分别指示第二储气罐21压力测试数据和温度测试数据,同时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24采集第二储气罐21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一液体温度计40、第一液压表42分别指示第一液压驱动缸38无杆腔温度测试数据和压力测试数据,同时第一液压压力转换器41采集第一液压驱动缸38无杆腔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三气压压力转换器202采集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气制动阀输出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四气压压力转换器212采集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气制动阀输出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一力传感器总成34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总成37同时采集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推杆推力数据和行程数据输入给计算机;同样,通过调节第一气压溢流阀11、第二气压溢流阀22压力值,分别按下密封性试验、容积效率、强化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测试按钮,可分别对汽车双管路气制动系统进行密封性试验、容积效率、强化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15、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26分别用于定期排除第一储气罐10、第二储气罐21中的水;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中的分水过滤器、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中的分水过滤器定期进行人工排水;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中的油雾器、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中的油雾器定期进行人工加入润滑油。
汽车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进行测试时,操作步骤如下:
启动第二电动机72通过皮带装置、第二变速器73、第二联轴器74、驱动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经过第一液压过滤器70从液压油箱中吸油后,将产生的压力油经过第一液压单向阀75、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76、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77后,通过液压管路进入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中位,再通过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79、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78流回液压油箱;启动第三电动机144通过皮带装置、第三变速器145、第三联轴器146、驱动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经过第二液压过滤器143从液压油箱中吸油后,将产生的压力油经过第二液压单向阀148、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150、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151后,通过液压管路进入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中位,再通过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153、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2流回液压油箱。
按下液压制动系统全制动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左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上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无杆腔,第二液压驱动缸63差动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快速伸出,使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处于全制动状态;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液压制动阀压力油进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无杆腔、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无杆腔;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液压制动阀压力油进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无杆腔、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的活塞杆、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的活塞杆、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的活塞杆、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的活塞杆分别驱动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的活塞杆、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的活塞杆、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的活塞杆、第四加载液压缸136的活塞杆;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右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通过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进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无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进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无杆腔,通过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加载,进行汽车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全制动性能试验;通过调节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可以控制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向下慢速运动,实现汽车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微制动性能测试。
第二液压表59、第二液体温度计61分别指示第二液压驱动缸63无杆腔压力测试数据和温度测试数据,同时第二液压压力转换器60采集第二液压驱动缸63无杆腔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三液压压力转换器89采集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四液压压力转换器99采集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二位移传感器总成65和第二力传感器总成66同时采集第二液压驱动缸63推杆行程数据和推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04是系统的安全阀,起过载保护作用。
按下液压制动系统解除制动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右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有杆腔,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快速缩回,使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处于解除制动状态;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的压力油通过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排入制动阀油箱中;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左位处于工作状态,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压力油经过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进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有杆腔、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有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进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有杆腔、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有杆腔,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活塞杆缩回,进行汽车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解除制动性能试验;分别按下密封性试验、强化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测试按钮,可分别对汽车双管路液压制动系统进行密封性试验、强化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
第一电动机7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一变速器6输入轴连接;第一变速器6输出轴与第一联轴器5输入轴连接;第一联轴器5输出轴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输入轴连接;第一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2上端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中的右边空气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第二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3上端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中的左边空气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8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中的右边空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8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9进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10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9出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10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进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10上部依次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气压溢流阀11、第一气压表12、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13、第一气体温度计14进气口并联连接;第一储气罐10下部右边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15上端进气口连接;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出气口连接;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进气口连接;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连接;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19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中的左边空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19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20进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21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20出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21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进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21上部依次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气压溢流阀22、第二气压表23、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24、第二气体温度计25进气口并联连接;第二储气罐21下部右边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26上端进气口连接;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出气口连接;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进气口连接;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连接。
进行双联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进行测试时,操作步骤如下:
启动第一电动机7通过皮带装置、第一变速器6、第一联轴器5、驱动双联空气压缩机4,双联空气压缩机4右边空气压缩机经过第一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2吸入空气后,将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8、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9、第一储气罐10、第一气压溢流阀11、第一气压表12、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13、第一气体温度计14、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15、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进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气制动阀进气口;同时,双联空气压缩机4左边空气压缩机经过第二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3吸入空气后,将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19、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20、第二储气罐21、第二气压溢流阀22、第二气压表23、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24、第二气体温度计25、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26、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进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气制动阀进气口;第一气压表12、第一气体温度计14分别指示第一储气罐10压力测试数据和温度测试数据,同时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13采集第一储气罐10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二气压表23、第二气体温度计25分别指示第二储气罐21压力测试数据和温度测试数据,同时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24采集第二储气罐21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分别采集流量数据输入给计算机;通过调节第一气压溢流阀11、第二气压溢流阀22压力值,分别按下密封性试验、容积效率、强化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测试按钮,可分别对双联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进行密封性试验、容积效率、强化试验、可靠性试验和耐久性试验;第一气压溢流阀11限定双联空气压缩机4右边空气压缩机和第一储气罐10的最高压力;第二气压溢流阀22限定双联空气压缩机4左边空气压缩机和第二储气罐21的最高压力。
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出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出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三气体温度计205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排气口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消音器36进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气体温度计215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排气口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消音器32进气口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33上端与第一力传感器总成34下端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33下端与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制动推杆接触;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35下端与第一力传感器总成34上端连接;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35上端与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装置下端面同时与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35上端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总成37上端并联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39出油口连接;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39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体温度计40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液压压力转换器4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体温度计40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表42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43左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一液压表42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43右端上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右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有杆腔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44进油口连接;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4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45进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43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45出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43右端下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7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右端上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右端下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上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上端右边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58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右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4出油口连接;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右端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58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二双向液压锁58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二液压表59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二液压压力转换器6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表59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体温度计61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62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体温度计61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6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63无杆腔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5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58右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5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57出油口连接;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5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63有杆腔出油口连接;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64上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装置下端面同时与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64上端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总成65上端并联连接;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64下端与第二力传感器总成66上端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67上端与第二力传感器总成66下端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67下端与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制动推杆接触;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液体温度计86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体温度计96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二电动机72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二变速器73输入轴连接;第二变速器73输出轴与第二联轴器74输入轴连接;第二联轴器74输出轴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输入轴连接;第一液压过滤器7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吸油口连接;第一液压过滤器7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液压单向阀7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压油口连接;第一液压单向阀75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69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76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69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7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77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7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79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79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78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78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
气制动阀动特性和静特性测试时,操作步骤如下:
按下气制动阀动特性全制动性能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左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上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无杆腔,第一液压驱动缸38差动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快速伸出,使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处于动特性全制动状态;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压缩空气通过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进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无杆腔、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无杆腔、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无杆腔、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无杆腔后,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的活塞杆、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的活塞杆、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的活塞杆、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的活塞杆通过测量装置分别驱动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的活塞杆、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的活塞杆、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的活塞杆、第八加载液压缸185的活塞杆;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右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通过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进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无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进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无杆腔,通过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加载,进行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动特性全制动性能试验。
按下气制动阀动特性解除制动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右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有杆腔,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快速缩回,使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处于解除制动状态;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无杆腔的压缩空气通过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第一消音器32、第二消音器36排入大气中;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左位处于工作状态,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压力油经过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进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有杆腔、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有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进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有杆腔、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有杆腔,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活塞杆缩回,进行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动特性解除制动性能试验。
按下气制动阀静特性全制动性能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左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无杆腔,通过调节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可以控制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向下慢速运动,使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处于静特性全制动状态;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压缩空气通过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进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无杆腔、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无杆腔、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无杆腔、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无杆腔后,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的活塞杆、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的活塞杆、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的活塞杆、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的活塞杆通过测量装置分别驱动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的活塞杆、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的活塞杆、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的活塞杆、第八加载液压缸185的活塞杆;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右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通过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进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无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进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无杆腔,通过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加载,进行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静特性全制动性能试验。
按下气制动阀静特性解除制动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右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有杆腔,通过调节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7,可以控制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向上慢速运动,使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处于静特性解除制动状态;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无杆腔的压缩空气通过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第一消音器32、第二消音器36排入大气中;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左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经过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进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有杆腔、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有杆腔,压力油经过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进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有杆腔、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有杆腔,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活塞杆缩回,进行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静特性解除制动性能试验。
在进行液压制动阀动特性和静特性测试时,操作步骤如下:
按下液压制动阀动特性全制动性能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左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上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无杆腔,第二液压驱动缸63差动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快速伸出,使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处于动特性全制动状态;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液压制动阀压力油进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无杆腔、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无杆腔;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液压制动阀压力油进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无杆腔、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的活塞杆、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的活塞杆、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的活塞杆、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的活塞杆通过测量装置分别驱动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的活塞杆、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的活塞杆、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的活塞杆、第四加载液压缸136的活塞杆;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右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经过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进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无杆腔,压力油经过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进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无杆腔,通过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加载,进行液压制动阀动特性全制动性能试验。
按下液压制动阀动特性解除制动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右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有杆腔,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快速缩回,使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处于解除制动状态;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的压力油经过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排入制动阀油箱中;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左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经过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进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有杆腔、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有杆腔,压力油经过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进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有杆腔、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有杆腔,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活塞杆缩回,进行液压制动阀动特性解除制动性能试验。
按下液压制动阀静特性全制动性能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左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无杆腔,通过调节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可以控制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向下慢速运动,使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处于静特性全制动状态;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液压制动阀压力油进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无杆腔、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无杆腔;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液压制动阀压力油进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无杆腔、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的活塞杆、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的活塞杆、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的活塞杆、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的活塞杆通过测量装置分别驱动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的活塞杆、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的活塞杆、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的活塞杆、第四加载液压缸136的活塞杆;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右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通过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进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无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进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无杆腔,通过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加载,进行液压制动阀静特性全制动性能试验。
按下气制动阀静特性解除制动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右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有杆腔,通过调节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4,可以控制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向上慢速运动,使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处于静特性解除制动状态;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的压力油通过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排入制动阀油箱中;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左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经过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进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有杆腔、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有杆腔,压力油经过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进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有杆腔、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有杆腔,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活塞杆缩回,进行液压制动阀静特性解除制动性能试验。
第三液体温度计8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2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三液压表8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83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2出油口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83出油口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活塞杆装置与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右端连接;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液压表88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三液压压力转换器89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0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表88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0出油口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活塞杆装置与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右端连接;第四液体温度计9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2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五液压表9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3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2出油口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3出油口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活塞杆装置与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右端连接;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六液压表98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四液压压力转换器99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00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液压表98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00出油口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活塞杆装置与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右端连接。
液压制动缸推力特性测试时,操作步骤如下:
按下液压制动缸推力特性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左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无杆腔,通过调节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可以控制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向下慢速运动,使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处于静特性全制动状态;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液压制动阀压力油进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无杆腔、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无杆腔;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液压制动阀压力油进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无杆腔、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的活塞杆、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的活塞杆、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的活塞杆、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的活塞杆通过测量装置分别驱动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的活塞杆、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的活塞杆、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的活塞杆、第四加载液压缸136的活塞杆;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右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经过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进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无杆腔,压力油经过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进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无杆腔,通过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加载,进行液压制动缸推力特性试验。
第三液体温度计86指示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温度测试数据;第四液体温度计96指示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温度测试数据;第三液压压力转换器89采集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2、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7、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2、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7分别采集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流量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三力传感器总成107、第四力传感器总成113、第五力传感器总成127、第六力传感器总成133分别采集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活塞杆推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三位移传感器总成111、第四位移传感器总成115、第五位移传感器总成131、第六位移传感器总成135分别采集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活塞杆行程数据输入给计算机。
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0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04出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0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0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与第七液压表105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五液压压力转换器11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表105右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右端与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左端与第三力传感器总成107右端连接;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08右端与第三力传感器总成107左端连接;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08左端与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08左端和第三位移传感器总成111下端并联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右端与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左端与第四力传感器总成113右端连接;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14右端与第四力传感器总成113左端连接;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14左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14左端和第四位移传感器总成115下端并联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有杆腔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无杆腔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一液控单向阀118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右边的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和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17出油口连接;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右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一液控单向阀11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副油箱119下端油口连接;第一液控单向阀118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17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左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左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2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24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2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2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与第八液压表125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六液压压力转换器13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液压表125右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右端与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左端与第五力传感器总成127右端连接;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8右端与第五力传感器总成127左端连接;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8左端与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8左端和第五位移传感器总成131下端并联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右端与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左端与第六力传感器总成133右端连接;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34右端与第六力传感器总成133左端连接;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34左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34左端和第六位移传感器总成135下端并联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有杆腔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无杆腔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38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右边的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和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37出油口连接;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右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13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副油箱139下端油口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138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37进油口连接;第三电动机144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三变速器145输入轴连接;第三变速器145输出轴与第三联轴器146输入轴连接;第三联轴器146输出轴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输入轴连接;第二液压过滤器14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吸油口连接;第二液压过滤器14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液压单向阀14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压油口连接;第二液压单向阀148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150进油口连接;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15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151进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15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15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15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2进油口连接;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三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左端下边进油口、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左端下边进油口、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右端下边进油口、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右端下边进油口并联连接;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上端右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三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左端上边出油口、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左端上边出油口、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右端上边出油口、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右端上边出油口并联连接;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55出油口连接;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5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右端与第九液压表157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七液压压力转换器15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液压表157左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左端与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右端与第七力传感器总成161左端连接;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0左端与第七力传感器总成161右端连接;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0右端与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0右端和第七位移传感器总成163下端并联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左端与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右端与第八力传感器总成167左端连接;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6左端与第八力传感器总成167右端连接;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6右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6右端和第八位移传感器总成169下端并联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有杆腔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无杆腔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73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的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和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2出油口连接;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三液控单向阀17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液压副油箱174下端油口连接;第三液控单向阀17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2进油口连接;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右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右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右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75出油口连接;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7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右端与第十液压表177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八液压压力转换器17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液压表177左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左端与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右端与第九力传感器总成181左端连接;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0左端与第九力传感器总成181右端连接;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0右端与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0右端和第九位移传感器总成183下端并联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左端与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右端与第十力传感器总成187左端连接;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6左端与第十力传感器总成187右端连接;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6右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6右端和第十位移传感器总成189下端并联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有杆腔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无杆腔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液控单向阀193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的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和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92出油口连接;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四液控单向阀19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副油箱194下端油口连接;第四液控单向阀19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92进油口连接。
第三气体温度计205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气制动阀出气口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右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97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三气压表199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96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97出气口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96出气口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活塞杆装置与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左端连接;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4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4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气压表203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三气压压力转换器202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1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气压表203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1出气口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活塞杆装置与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左端连接;第四气体温度计215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气制动阀出气口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右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7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五气压表209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6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7出气口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6出气口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活塞杆装置与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左端连接;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14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14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六气压表213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四气压压力转换器212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11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气压表213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11出气口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活塞杆装置与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左端连接。
气压制动缸推力特性测试时,操作步骤如下:
按下气压制动缸推力特性按钮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左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上位处于工作状态、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下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进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无杆腔,通过调节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可以控制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向下慢速运动,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压缩空气通过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进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无杆腔、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无杆腔、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无杆腔、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无杆腔后,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的活塞杆、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的活塞杆、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的活塞杆、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的活塞杆通过测量装置分别驱动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的活塞杆、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的活塞杆、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的活塞杆、第八加载液压缸185的活塞杆;与此同时,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右位处于工作状态,压力油通过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进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无杆腔,压力油通过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进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无杆腔,通过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加载,进行气压制动缸推力特性试验。
第三气体温度计205指示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温度测试数据;第四气体温度计215指示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温度测试数据;第三气压压力转换器202采集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四气压压力转换器212采集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压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97、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4、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7、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14分别采集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流量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七力传感器总成161、第八力传感器总成167、第九力传感器总成181、第十力传感器总成187分别采集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活塞杆推力数据输入给计算机;第七位移传感器总成163、第八位移传感器总成169、第九位移传感器总成183、第十位移传感器总成189分别采集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活塞杆行程数据输入给计算机。
第四电动机218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四变速器219输入轴连接;第四变速器219输出轴与第四联轴器220输入轴连接;第四联轴器220输出轴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221输入轴连接;第三液压过滤器21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221吸油口连接;第三液压过滤器21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液压单向阀22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221压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阀22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222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224进油口连接;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22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22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225进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225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22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22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226进油口连接;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22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下端左边进油口和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下端左边进油口并联连接;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上端右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下端右边出油口和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下端右边出油口并联连接;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2进油口连接;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6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6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5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5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1进油口连接;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上端右边进油口连接;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4进油口连接;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8左端进油口连接;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8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7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7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3进油口连接;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上端右边进油口连接。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行走时,操作步骤如下:
当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电磁铁断电,同时处于中位时,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底座处于制动状态,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底座原地停止;当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左端电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左端电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右端电磁铁通电处于右位工作状态,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原地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当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左端电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右端电磁铁通电处于右位工作状态、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左端电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原地做逆时针旋转运动;当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左端电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向前移动,可以对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前部的部件或元件及管路进行试验准备、维护与保养等工作;当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右端电磁铁通电处于右位工作状态,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向后移动,可以对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试验台后部的部件或元件及管路进行试验准备、维护与保养等工作。
经申请人的试验表明,本实施例给出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结构紧凑、价格合理、设备噪音低、功能齐全、综合性能好、自动化程度较高、测试精度较高,完全适用于汽车制动系统及其制动元件的测试。

Claims (7)

1.一种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和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其特征在于:
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后方;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中的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接通;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中的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接通;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右后方;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右端上腔液压制动阀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三液体温度计(86)下边三通接头右端接通;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右端下腔液压制动阀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四液体温度计(96)下边三通接头右端接通;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右前方;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右端连接;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通过活塞杆装置左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右端连接;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正前方;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前方,且在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和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之间;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 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左端连接;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通过活塞杆装置右端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左端连接;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左前方,且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中的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5)、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6)、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7)、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8)分别安装在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底座下面四个行走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制动阀供气系统(1)包括:第一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2)、第二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3)、双联空气压缩机(4)、第一联轴器(5)、第一变速器(6)、第一电动机(7)、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8)、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9)、第一储气罐(10)、第一气压溢流阀(11)、第一气压表(12)、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13)、第一气体温度计(14)、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15)、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19)、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20)、第二储气罐(21)、第二气压溢流阀(22)、第二气压表(23)、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24)、第二气体温度计(25)、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26)、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其中:
第一电动机(7)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一变速器(6)输入轴连接;第一变速器(6)输出轴与第一联轴器(5)输入轴连接;第一联轴器(5)输出轴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输入轴连接;第一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2)上端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中的右边空气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第二带旁路单向阀的气压过滤器(3)上端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中的左边空气压缩机进气口连接;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8)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中的右边空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第一气压系统水冷却器(8)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9)进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10)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9)出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10)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进气口连接;第一储气罐(10)上部依次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气压溢流阀(11)、第一气压表(12)、第一气压压力转换器(13)、第一气体温度计(14)进气口并联连接;第一储气罐(10)下部右边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气压快插管接头(15)上端进气口连接;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气源处理装置(16)出气口连接;第一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7)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进气口连接;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连接;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19)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双联空气压缩机(4)中的左边空气压缩机出气口连接;第二气压系统水冷却器(19)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20)进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21)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自动排水液体分离器(20)出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21)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进气口连接;第二储气罐(21)上部依次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气压溢流阀(22)、第二气压表(23)、第二气压压力转换器(24)、第二气体温度计(25)进气口并联连接;第二储气罐(21)下部右边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气压快插管接头(26)上端进气口连接;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气源处理装置(27)出气口连接;第二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8)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进气口连接;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包括: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第一消音器(32)、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33)、第一力传感器总成(34)、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35)、第二消音器(36)、第一位移传感器总成(37)、第一液压驱动缸(38)、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39)、第一液体温度计(40)、第一液压压力转换器(41)、第一液压表(42)、第一双向液压锁(43)、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44)、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45)、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7)、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4)、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56)、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57)、第二双向液压锁(58)、第二液压表(59)、第二液压压力转换器(60)、第二液体温度计(61)、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62)、第二液压驱动缸(63)、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64)、第二位移传感器总成(65)、第二力传感器总成(66)、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67)、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69)、第一液压过滤器(70)、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第二电动机(72)、第二变速器(73)、第二联轴器(74)、第一液压单向阀(75)、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76)、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77)、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78)、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79)、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其中:
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8)出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下端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9)出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三气体温度计(205)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左边的气制动阀排气口通过管接头与第二消音器(36)进气口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四气体温度计(215)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中的右边的气制动阀排气口通过管接头与第一消音器(32)进气口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33)上端与第一力传感器总成(34)下端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33)下端与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制动推杆接触;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35)下端与第一力传感器总成(34)上端连接;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35)上端与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活塞杆装置下端面同时与第一力传感器连接装置(35)上端和第一位移传感器总成(37)上端并联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39)出油口连接;第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39)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体温度计(40)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液压压力转换器(4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体温度计(40)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表(42)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43)左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一液压表(42)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43)右端上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右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一液压驱动缸(38)有杆腔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44)进油口连接;第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4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45)进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43)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45)出油口连接;第一双向液压锁(43)右端下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6)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7)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右端上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出油口连接;第二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48)右端下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上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49)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上端右边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流量控制阀(51)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58)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三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3)右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4)出油口连接;第四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5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四直动比例方向控制阀(55)右端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58)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二双向液压锁(58)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二液压表(59)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二液压压力转换器(6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表(59)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体温度计(61)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62)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体温度计(61)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6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63)无杆腔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5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液压锁(58)右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二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5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57)出油口连接;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5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63)有杆腔出油口连接;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64)上端与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63)活塞杆装置下端面同时与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64)上端和第二位移传感器总成(65)上端并联连接;第二力传感器连接装置(64)下端与第二力传感器总成(66)上端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67)上端与第二力传感器总成(66)下端连接;第二液压驱动缸活塞杆下行程限位装置(67)下端与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制动推杆接触;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三液体温度计(86)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四液体温度计(96)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二电动机(72)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二变速器(73)输入轴连接;第二变速器(73)输出轴与第二联轴器(74)输入轴连接;第二联轴器(74)输出轴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输入轴连接;第一液压过滤器(7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吸油口连接;第一液压过滤器(7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液压单向阀(7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流量控制的变量泵(71)压油口连接;第一液压单向阀(75)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69)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76)进油口连接;第一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69)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一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7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77)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比例调速阀(7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79)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80)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一液压系统水冷却器(79)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78)进油口连接;第一液压数字式流量计(78)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包括: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2)、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83)、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第三液压表(85)、第三液体温度计(86)、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7)、第四液压表(88)、第三液压压力转换器(89)、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0)、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2)、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3)、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第五液压表(95)、第四液体温度计(96)、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7)、第六液压表(98)、第四液压压力转换器(99)、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00)、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其中:
第三液体温度计(8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上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2)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三液压表(8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83)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2)出油口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83)出油口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右端连接;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四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8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液压表(88)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三液压压力转换器(89)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0)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表(88)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0)出油口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右端连接;第四液体温度计(9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液压制动阀(68)下腔液压制动阀压油口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2)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五液压表(9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3)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2)出油口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93)出油口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右端连接;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六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9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六液压表(98)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四液压压力转换器(99)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00)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液压表(98)下边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无杆腔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00)出油口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右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包括: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03)、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04)、第七液压表(105)、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第三力传感器总成(107)、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08)、第一加载液压缸(109)、第五液压压力转换器(110)、第三位移传感器总成(111)、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第四力传感器总成(113)、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14)、第四位移传感器总成(115)、第二加载液压缸(116)、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17)、第一液控单向阀(118)、第一液压副油箱(119)、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第三双向液压锁(122)、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23)、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24)、第八液压表(125)、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第五力传感器总成(127)、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8)、第三加载液压缸(129)、第六液压压力转换器(130)、第五位移传感器总成(131)、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第六力传感器总成(133)、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34)、第六位移传感器总成(135)、第四加载液压缸(136)、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37)、第二液控单向阀(138)、第二液压副油箱(139)、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第四双向液压锁(142)、第二液压过滤器(143)、第三电动机(144)、第三变速器(145)、第三联轴器(146)、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第二液压单向阀(148)、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150)、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151)、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2)、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153)、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55)、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6)、第九液压表(157)、第七液压压力转换器(158)、第五加载液压缸(159)、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0)、第七力传感器总成(161)、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第七位移传感器总成(163)、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第六加载液压缸(165)、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6)、第八力传感器总成(167)、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第八位移传感器总成(169)、第五双向液压锁(170)、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2)、第三液控单向阀(173)、第三液压副油箱(174)、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75)、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6)、第十液压表(177)、第八液压压力转换器(178)、第七加载液压缸(179)、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0)、第九力传感器总成(181)、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第九位移传感器总成(183)、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第八加载液压缸(185)、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6)、第十力传感器总成(187)、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第十位移传感器总成(189)、第六双向液压锁(190)、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92)、第四液控单向阀(193)、第四液压副油箱(194);其中:
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0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04)出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0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0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与第七液压表(105)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五液压压力转换器(11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表(105)右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右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84)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06)左端与第三力传感器总成(107)右端连接;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08)右端与第三力传感器总成(107)左端连接;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08)左端与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三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08)左端和第三位移传感器总成(111)下端并联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右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91)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12)左端与第四力传感器总成(113)右端连接;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14)右端与第四力传感器总成(113)左端连接;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14)左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四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14)左端和第四位移传感器总成(115)下端并联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有杆腔连接;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无杆腔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一液控单向阀(118)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右边的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九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一加载液压缸(109)无杆腔和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加载液压缸(116)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17)出油口连接;第十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2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右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一液控单向阀(11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液压副油箱(119)下端油口连接;第一液控单向阀(118)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17)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左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左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左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左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2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24)出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2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2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左端与第八液压表(125)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六液压压力转换器(13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液压表(125)右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右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94)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26)左端与第五力传感器总成(127)右端连接;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8)右端与第五力传感器总成(127)左端连接;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8)左端与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五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28)左端和第五位移传感器总成(131)下端并联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右端与液压制动缸液压驱动系统(81)中的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101)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被试液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32)左端与第六力传感器总成(133)右端连接;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34)右端与第六力传感器总成(133)左端连接;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34)左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活塞杆装置右端面同时与第六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34)左端和第六位移传感器总成(135)下端并联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有杆腔连接;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无杆腔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右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二液控单向阀(138)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右边的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十一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加载液压缸(129)无杆腔和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加载液压缸(136)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37)出油口连接;第十二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4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右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13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副油箱(139)下端油口连接;第二液控单向阀(138)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37)进油口连接;第三电动机(144)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三变速器(145)输入轴连接;第三变速器(145)输出轴与第三联轴器(146)输入轴连接;第三联轴器(146)输出轴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输入轴连接;第二液压过滤器(14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吸油口连接;第二液压过滤器(14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液压单向阀(14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恒功率控制的变量泵(147)压油口连接;第二液压单向阀(148)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150)进油口连接;第四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49)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150)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151)进油口连接;第二液压比例调速阀(15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15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二液压系统水冷却器(15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2)进油口连接;第四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三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左端下边进油口、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左端下边进油口、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右端下边进油口、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右端下边进油口并联连接;闭环控制先导式比例方向阀(154)上端右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三个三通接头与第三双向液压锁(122)左端上边出油口、第四双向液压锁(142)左端上边出油口、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右端上边出油口、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右端上边出油口并联连接;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55)出油口连接;第五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5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五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5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右端与第九液压表(157)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七液压压力转换器(15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液压表(157)左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左端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右端与第七力传感器总成(161)左端连接;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0)左端与第七力传感器总成(161)右端连接;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0)右端与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七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0)右端和第七位移传感器总成(163)下端并联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左端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右端与第八力传感器总成(167)左端连接;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6)左端与第八力传感器总成(167)右端连接;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6)右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八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66)右端和第八位移传感器总成(169)下端并联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有杆腔连接;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无杆腔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三 液控单向阀(173)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的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十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6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五加载液压缸(159)无杆腔和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加载液压缸(165)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2)出油口连接;第十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7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三液控单向阀(17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液压副油箱(174)下端油口连接;第三液控单向阀(17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九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2)进油口连接;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右端下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右端下边进油口连接;第五双向液压锁(170)右端上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右端上边出油口连接;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6)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75)出油口连接;第六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7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六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175)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右端与第十液压表(177)进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八液压压力转换器(178)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液压表(177)左边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左端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右端与第九力传感器总成(181)左端连接;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0)左端与第九力传感器总成(181)右端连接;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0)右端与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活塞杆装置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九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0)右端和第九位移传感器总成(183)下端并联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左端与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右端与第十力传感器总成(187)左端连接;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6)左端与第十力传感器总成(187)右端连接;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6)右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活塞杆装置连接;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活塞杆装置左端面同时与第十力传感器连接装置(186)右端和第十位移传感器总成(189)下端并联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 有杆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有杆腔连接;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无杆腔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左端下边出油口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液控单向阀(193)控制油口液压管路并联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左边的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十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8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两个三通接头与第七加载液压缸(179)无杆腔和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无杆腔并联连接;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右端连接,三通接头下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加载液压缸(185)有杆腔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92)出油口连接;第十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液压快插管接头(19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双向液压锁(190)左端上边进油口连接;第四液控单向阀(19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液压副油箱(194)下端油口连接;第四液控单向阀(19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十单向液压数字式流量计(192)进油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制动缸气压驱动系统(195)包括: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96)、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97)、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第三气压表(199)、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1)、第三气压压力转换器(202)、第四气压表(203)、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4)、第三气体温度计(205)、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6)、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7)、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第五气压表(209)、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11)、第四气压压力转换器(212)、第六气压表(213)、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14)、第四气体温度计(215);其中:
第三气体温度计(205)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左边气制动阀出气口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右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97)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三气压表(199)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96)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一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197)出气口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196)出气口连接;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198)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一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2)左端连接;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4)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二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4)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四气压表(203)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第三气压压力转换器(202)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1)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气压表(203)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四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1)出气口连接;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200)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二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68)左端连接;第四气体温度计(215)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下边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制动阀液压驱动系统(30)中的被试双腔气制动阀(31)右边气制动阀出气口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右边另一个三通接头左端连接;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7)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第五气压表(209)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6)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三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07)出气口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五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06)出气口连接;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208)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三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2)左端连接;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14)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第四单向气压数字式流量计(214)出气口通过气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上端与第六气压表(213)进气口气压管路并联连接;第四气压压力转换器(212)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上端连接,三通接头右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11)进气口连接,且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气压表(213)下边三通接头右端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进气口通过气压管路与第六带两个单向阀的气压快插管接头(211)出气口连接;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210)活塞杆装置与制动缸液压加载系统(102)中的第四被试气压制动缸活塞杆行程限位调节装置(188)左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测试台行走液压驱动系统(216)包括:第三液压过滤器(217)、第四电动机(218)、第四变速器(219)、第四联轴器(220)、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221)、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222)、第三液压单向阀(223)、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224)、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225)、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226)、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227)、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1)、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2)、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3)、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4)、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5)、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6)、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7)、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8);其中:
第四电动机(218)输出轴通过皮带装置与第四变速器(219)输入轴连接;第四变速器(219)输出轴与第四联轴器(220)输入轴连接;第四联轴器(220)输出轴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221)输入轴连接;第三液压过滤器(21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221)吸油口连接;第三液压过滤器(21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液压单向阀(223)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流量控制的变量泵(221)压油口连接;第三液压单向阀(22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一个三通接头下端连接,三通接头左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222)进油口连接,且三通接头上端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224)进油口连接;第七带电子放大器先导式比例溢流阀(22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三带电气触点旁路单向阀的液压过滤器(22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225)进油口连接;第三液压比例调速阀(225)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下端左边进油口连接;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227)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下端右边回油口连接;第三液压系统水冷却器(227)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226)进油口连接;第七液压数字式流量计(226)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下端左边进油口和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下端左边进油口并联连接;第二双向连续控制先导式伺服阀(228)上端右边进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和一个三通接头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下端右边出油口和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下端右边出油口并联连接;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2)进油口连接;第六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2)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6)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二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6)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5)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一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5)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1)进油口连接;第五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1)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伺服方向控制阀(229)上端右边进油口连接;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上端左边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4)进油口连接;第八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4)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8)左端进油口连接;第四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8)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7)左端进油口连接;第三双向定量液压马达(237)右端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3)进油口连接;第七液压单向比例调速阀(233)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闭环位置控制的先导式比例方向控制阀(230)上端右边进油口连接。
CN202011511526.8A 2020-12-18 2020-12-18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Active CN1126974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1526.8A CN112697459B (zh) 2020-12-18 2020-12-18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1526.8A CN112697459B (zh) 2020-12-18 2020-12-18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7459A CN112697459A (zh) 2021-04-23
CN112697459B true CN112697459B (zh) 2022-11-01

Family

ID=75509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1526.8A Active CN112697459B (zh) 2020-12-18 2020-12-18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97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130A (zh) * 2021-05-08 2022-01-04 山东金利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缸模拟测试组合实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4718A (zh) * 2013-05-03 2013-08-07 南阳理工学院 拖拉机挂车气制动阀性能测试系统
CN105181355A (zh) * 2015-10-08 2015-12-23 南阳理工学院 拖拉机运输机组气制动系统多功能测试装置
CN107023536A (zh) * 2017-04-20 2017-08-08 中南大学 工程机械液压缸动态性能综合测试平台
CN110454467A (zh) * 2019-09-17 2019-11-15 山东吉利达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电液制动智能化检测系统
CN111677717A (zh) * 2020-05-19 2020-09-18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液压阀测试试验台的液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1671B2 (en) * 2005-06-09 2014-07-15 New York Air Brake Corporation On-board brake system diagnostic and report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4718A (zh) * 2013-05-03 2013-08-07 南阳理工学院 拖拉机挂车气制动阀性能测试系统
CN105181355A (zh) * 2015-10-08 2015-12-23 南阳理工学院 拖拉机运输机组气制动系统多功能测试装置
CN107023536A (zh) * 2017-04-20 2017-08-08 中南大学 工程机械液压缸动态性能综合测试平台
CN110454467A (zh) * 2019-09-17 2019-11-15 山东吉利达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电液制动智能化检测系统
CN111677717A (zh) * 2020-05-19 2020-09-18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液压阀测试试验台的液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客车气制动总阀性能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杨春生等;《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1231(第12期);全文 *
液压伺服液压缸静动态性能测试系统开发;陈新元等;《液压与气动》;20081231(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97459A (zh) 2021-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83511A (zh) 可变增压比液压增压试验系统
CN103234718B (zh) 拖拉机挂车气制动阀性能测试系统
CN112697459B (zh) 汽车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测试系统
CN105181355A (zh) 拖拉机运输机组气制动系统多功能测试装置
CN104502116B (zh) 液压模拟测试装置及其系统以及测试方法
CN105156382A (zh) 四足机器人电动伺服液压源驱动系统
CN207848070U (zh) 一种汽车制动油管试验机
CN203239660U (zh) 一种高集成性液压驱动单元结构
CN103591085A (zh) 用于中央回转接头的全液动力式性能试验装置
CN108087384A (zh) 一种液压制动阀可靠性试验系统和方法
CN102606558B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液压系统试验台
CN203203772U (zh) 拖拉机挂车气制动阀性能测试系统
CN205002971U (zh) 拖拉机运输机组气制动系统多功能测试装置
CN205620119U (zh) 行走减速机试验台架系统
CN201176988Y (zh) 桥梁检测车液压检测装置
CN209167019U (zh) 一种新材料受力变形试验液压系统
CN101875356B (zh) 铁路自翻车气液增压型倾翻控制机构
CN201007262Y (zh) 气动泵
CN207278600U (zh) 一种适用于水下燃速测试系统的增压装置
CN103114624B (zh) 装载机的负载敏感操纵系统
CN214118631U (zh) 新型液压试验台
CN206129740U (zh) 高压气瓶疲劳试验液压装置
CN212332620U (zh) 一种可联合控制的装载机制动系统
CN201224185Y (zh) 液压设备
CN211258960U (zh) 一种轴向柱塞泵性能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