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3343A -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3343A
CN112683343A CN202110140571.5A CN202110140571A CN112683343A CN 112683343 A CN112683343 A CN 112683343A CN 202110140571 A CN202110140571 A CN 202110140571A CN 112683343 A CN112683343 A CN 112683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urn
convex edge
detection
friction for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405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金溪
陈志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Hua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Hua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Hua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Huat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405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3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3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334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包括数据测量装置和供料装置;还包括粗糙度测量装置和上料装置;所述粗糙度测量装置包括承托架,抵顶装置,摩擦力测量装置,以及抓取机构;所述摩擦力测量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抵顶装置包括抵顶杆,第一动力驱动装置,以及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承托架的上表面形成有容置槽;本发明的自动化程度高,对凸块的凸沿的几何参数的测量仅需普通工作人员即可完成,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摩擦力测量装置对凸沿的上表面来回检测,确保了凸块质量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凸块具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沿,凸沿与凹槽的滑动连接,对凸沿的接触面的精度要求较高,防止几何参数不合格或者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过快的磨损接触面而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
传统的对凸沿的几何参数和摩擦力大小的检测,通常依赖人工对其进行检测,但是人工的检测速度慢,检测效率低,检测精度差,容易导致每个零件之间的误差较大,不容易保证零件质量的稳定性,且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检测增大工作人员的负担。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自动化程度低,零件质量不稳定,检测精度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包括对凸块的凸沿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的数据测量装置,和对数据测量装置进行供料的供料装置;还包括对凸块的凸沿进行粗糙度检测的粗糙度测量装置,和将供料装置上的凸块抓取放置于数据测量装置上并将数据测量装置上的凸块抓取放置于粗糙度测量装置的上料装置;所述粗糙度测量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用于承托凸块的承托架,对承托架上的凸块进行顶紧固定的抵顶装置,对凸块的凸沿进行摩擦力测量的摩擦力测量装置,以及对承托架上的凸块抓取后翻转的抓取机构;所述摩擦力测量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用于测量待测凸沿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与待测凸沿上表面相接触并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检测头;所述检测头包括与待测凸沿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检测片,与检测片滑动连接的滑轨,以及张设于所述检测片和滑轨之间的弹性支撑部件;所述滑轨内形成有检测片滑动的内腔;所述检测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滑轨相卡接的卡块;所述抵顶装置包括抵顶凸块的抵顶杆,驱动抵顶杆抵顶固定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抵顶杆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抵顶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承托架的上表面形成有容置凸块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形成有与凸沿的一端相对应并供检测头滑入凸沿的第一进口,另一侧形成有与凸沿的另一端相对应并供检测头滑出凸沿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具有滑入端和滑出端,所述滑入端到滑出端的宽度尺寸逐渐变小,所述滑出端的宽度尺寸等于检测片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上设有供抵顶杆穿过并抵顶凸块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和凸块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滑轨包括圆柱状套筒;所述圆柱状套筒竖直设置,所述圆柱状套筒的内部中空且下端具有检测片穿过的的通孔;所述检测片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圆柱状套筒内部,所述检测片的卡块与圆柱状套筒的底壁相卡接。
进一步,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垂直设置于所述检测片顶端和圆柱状套筒的顶端内壁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出口的宽度尺寸大于检测片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形成有检测头过渡的过渡轨道;所述过渡轨道的宽度尺寸大于检测片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供抓取机构抓取凸块的缺口。
进一步,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摩擦力大小的摩擦力传感装置;所述摩擦力传感装置包括连接座、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压缩弹簧和摩擦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座上,另一端和检测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板的一端和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水平安装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所述摩擦力传感器安装于压缩弹簧的一端。
进一步,所述检测装置还配设有对检测头进行回位的回位装置;所述回位装置包括回位座、回位杆、回位块,和安装于回位座内的弹性回位部件;所述回位座内形成容纳回位块的空腔,且下端面具有回位杆滑动的开口;所述回位块和所述空腔滑动连接;所述回位杆的一端和回位块相连接,另一端和连接座相连接;所述弹性回位部件安装于空腔内并与回位块的两侧相抵顶。
进一步,所述弹性回位部件包括水平安装于回位座内的第一回位弹簧和第二回位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设置于回位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设置于回位块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摩擦力测量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检测装置沿第一方向检测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和驱动检测装置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包括主动杆、从动杆,和驱动主动杆摆动的第一电机;所述主动杆的一端和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主动杆的另一端和从动杆铰接;从动杆的一端和回位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对凸块进行抓取的抓取装置,驱动抓取装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抓取装置移动的移动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抓取装置升降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抓取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移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移动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抓取装置包括对凸块进行抓取的抓取部件,和驱动抓取部件开合的第二开合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抓取部件包括对凸块的一侧进行抓取的第一抓手,和对凸块的另一侧进行抓取的第二抓手;所述第二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双向开合气缸;所述第二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抓手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抓手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对凸块进行夹取的夹取装置,驱动夹取装置伸缩的伸缩驱动装置,以及驱动夹取装置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所述伸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夹取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伸缩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夹取装置包括对凸块进行夹取的夹取部件,和驱动夹取部件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夹取部件包括对凸块的一侧进行夹取的第一夹手,和对凸块的另一侧进行夹取的第二夹手;所述第一开合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双向开合气缸,所述第一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夹手连接在一起,第一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夹手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数据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承载凸块的升降台,设置于升降台上方的成像装置,以及启动数据测量装置的启动按钮。
进一步,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对凸块进行输送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传动的传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供料装置上设有与夹取装置相对应的夹取工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供料装置将凸块输送到上料装置对应的夹取工位上,上料装置夹取凸块,放置于数据测量装置上测量凸块的几何参数,测量合格后,通过上料机构将数据测量装置上的凸块夹取旋转放置于承托架的容置槽内,抵顶装置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抵顶杆向上运动,穿过限位槽后,第一动力驱动装置驱动抵顶杆在限位槽内滑动,并对凸块的一侧抵顶固定,然后摩擦力测量装置的检测装置的检测头对凸沿的上表面从第一方向进行第一次摩擦力检测,检测合格后,抵顶杆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避免抵顶杆和凸块发生刮擦),再向下运动,抓取机构将凸块抓取后向上升到预定位置,将凸块翻转180°后,再次放入容置槽内,抵顶杆对凸块的另一侧抵顶固定,检测头对凸沿的上表面从第一方向进行第二次摩擦力检测,检测完毕后,抵顶杆先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再向下运动,停止对凸块的抵顶固定,完成对凸沿的上表面摩擦力的检测;通过弹性支撑部件,使检测片更好的与凸沿的上表面相接触,减小检测误差;检测片与滑轨滑动连接,使检测片向下压时通过滑轨和弹性支撑部件缓冲向下的压力,使检测片不易受损,延长检测头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自动化程度高,对凸块的凸沿的几何参数的测量仅需普通工作人员即可完成,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摩擦力测量装置对凸沿的上表面来回检测,确保了凸块质量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的上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的承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的摩擦力测量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的抓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的检测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的摩擦力传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数据测量装置,2-供料装置,3-上料装置,4-承托架,5-摩擦力测量装置,6-抓取机构,7-抵顶装置,41-容置槽,42-第一进口,43-第一出口,44-过渡轨道,45-缺口,46-限位槽,51-检测装置,511-检测头,5111-检测片,5112-滑轨,5113-弹性支撑部件,51111-卡块,512-摩擦力传感装置,5121-连接座,5122-第一压板,5123-第二压板,5124-压缩弹簧,5125-摩擦力传感器,513-回位装置,5131-回位座,5132-回位杆,52-第二动力驱动装置,53-第二升降驱动装置,521-主动杆,522-从动杆,523-第一电机,61-抓取装置,62-第二旋转驱动装置,63-移动驱动装置,64-第三升降驱动装置,611-抓取部件,612-第二开合驱动装置,6111-第一抓手,6112-第二抓手,31-夹取装置,32-伸缩驱动装置,33-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11-夹取部件,312-第一开合驱动装置,3111-第一夹手,3112-第二夹手,11-升降台,12-成像装置,71-抵顶杆,72-第一动力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包括对凸块的凸沿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的数据测量装置1,和对数据测量装置1进行供料的供料装置2;还包括对凸块的凸沿进行粗糙度检测的粗糙度测量装置,和将供料装置2上的凸块抓取放置于数据测量装置1上并将数据测量装置1上的凸块抓取放置于粗糙度测量装置的上料装置3;粗糙度测量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用于承托凸块的承托架4,对承托架4上的凸块进行顶紧固定的抵顶装置7,对凸块的凸沿进行摩擦力测量的摩擦力测量装置5,以及对承托架4上的凸块抓取后翻转的抓取机构6;摩擦力测量装置5包括竖向设置用于测量待测凸沿的检测装置51;检测装置51包括与待测凸沿上表面相接触并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检测头511;检测头511包括与待测凸沿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检测片5111,与检测片5111滑动连接的滑轨5112,以及张设于检测片5111和滑轨5112之间的弹性支撑部件5113;滑轨5112内形成有检测片5111滑动的内腔;检测片5111的一端设有与滑轨5112相卡接的卡块51111;抵顶装置7包括抵顶凸块的抵顶杆71,驱动抵顶杆71抵顶固定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72,以及驱动抵顶杆71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动力驱动装置72连接在一起,第一动力驱动装置72的输出端和抵顶杆71连接在一起;承托架4的上表面形成有容置凸块的容置槽41,容置槽41的一侧形成有与凸沿的一端相对应并供检测头511滑入凸沿的第一进口42,另一侧形成有与凸沿的另一端相对应并供检测头511滑出凸沿的第一出口43;第一进口42具有滑入端和滑出端,滑入端到滑出端的宽度尺寸逐渐变小,滑出端的宽度尺寸等于检测片5111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容置槽41的底面上设有供抵顶杆71穿过并抵顶凸块的限位槽46;限位槽46的长度方向和凸块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这样,通过供料装置2将凸块输送到上料装置3对应的夹取工位上,上料装置3夹取凸块,放置于数据测量装置1上测量凸块的几何参数,测量合格后,通过上料机构将数据测量装置1上的凸块夹取旋转放置于承托架4的容置槽41内,抵顶装置7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驱动抵顶杆71向上运动,穿过限位槽46后,第一动力驱动装置72驱动抵顶杆71在限位槽46内滑动,并对凸块的一侧抵顶固定,然后摩擦力测量装置5的检测装置51的检测头511对凸沿的上表面从第一方向进行第一次摩擦力检测,检测合格后,抵顶杆71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避免抵顶杆71和凸块发生刮擦),再向下运动,抓取机构6将凸块抓取后向上升到预定位置,将凸块翻转180°后,再次放入容置槽41内,抵顶杆71对凸块的另一侧抵顶固定,检测头511对凸沿的上表面从第一方向进行第二次摩擦力检测,检测完毕后,抵顶杆71先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再向下运动,停止对凸块的抵顶固定,完成对凸沿的上表面摩擦力的检测;通过弹性支撑部件5113,使检测片5111更好的与凸沿的上表面相接触,减小检测误差;检测片5111与滑轨5112滑动连接,使检测片5111向下压时通过滑轨5112和弹性支撑部件5113缓冲向下的压力,使检测片5111不易受损,延长检测头511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自动化程度高,对凸块的凸沿的几何参数的测量仅需普通工作人员即可完成,降低人工成本;同时摩擦力测量装置5对凸沿的上表面来回检测,确保了凸块质量的稳定性,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优选地,滑轨5112包括圆柱状套筒;圆柱状套筒竖直设置,圆柱状套筒的内部中空且下端具有检测片5111穿过的的通孔;检测片5111穿过通孔并延伸至圆柱状套筒内部,检测片5111的卡块51111与圆柱状套筒的底壁相卡接。在下放检测片5111到凸沿的上表面时,更好的缓冲向下时检测片5111受到的压力,使检测片5111在与凸沿的上表面紧密接触的时候,在圆柱状套筒内上升,避免因下压的力过大而折断检测片5111,延长检测片5111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将检测头511升起时,检测片5111与圆柱状套筒的底端内壁卡接,避免检测片5111掉落。
优选地,弹性支撑部件5113垂直设置于检测片5111顶端和圆柱状套筒的顶端内壁之间。通过弹性支撑部件5113使检测片5111和凸沿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提高测量摩擦力时的精度。
优选地,第一出口43的宽度尺寸大于检测片5111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使检测片5111从第一出口43滑出的时候不会发生碰撞。
优选地,第一进口42和第一出口43形成有检测头511过渡的过渡轨道44;过渡轨道44的宽度尺寸大于检测片5111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通过过渡轨道44,实现检测装置51检测完凸沿的上表面后回到初始位置的目的,过渡轨道44的宽度尺寸大于检测片5111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避免检测头511在过渡轨道44内过渡摩擦而损坏,延长检测头51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容置槽41的一侧设有供抓取机构6抓取凸块的缺口45。抓取机构6通过该缺口45,实现抓取凸块和翻转凸块的目的。
优选地,检测装置51还包括用于检测摩擦力大小的摩擦力传感装置512;摩擦力传感装置512包括连接座5121、第一压板5122、第二压板5123、压缩弹簧5124和摩擦力传感器5125;第一压板5122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座5121上,另一端和检测头511相连接;第二压板5123的一端和连接座5121固定连接,压缩弹簧5124水平安装于第一压板5122和第二压板5123之间,摩擦力传感器5125安装于压缩弹簧5124的一端。当检测头511在凸沿的上表面进行检测的时候,检测头511的检测片5111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使第一压板5122受到向后的摩擦力而向后运动,第一压板5122向后运动带动压缩弹簧5124向后运动并压缩第二压板5123,使摩擦力传感器5125接收来自压缩弹簧5124压缩的力,从而通过摩擦力传感器5125来判断凸沿的上表面摩擦力的大小。
优选地,检测装置51还配设有对检测头511进行回位的回位装置513;回位装置513包括回位座5131、回位杆5132、回位块,和安装于回位座5131内的弹性回位部件;回位座5131内形成容纳回位块的空腔,且下端面具有回位杆5132滑动的开口;回位块和空腔滑动连接;回位杆5132的一端和回位块相连接,另一端和连接座5121相连接;弹性回位部件安装于空腔内并与回位块的两侧相抵顶。当检测头511进入过渡轨道44后,与过渡轨道44发生接触,回位杆5132在回位座5131内左右运动带动检测头511左右运动,缓冲与过渡轨道44接触时候的力,更好的保护检测头511不受损坏,当检测头511回到检测的起点时,弹性回位部件使回位块回到初始位置,使检测头511回到初始位置,便于下一次检测。
优选地,弹性回位部件包括水平安装于回位座5131内的第一回位弹簧和第二回位弹簧;第一回位弹簧设置于回位块的一侧,第二回位弹簧设置于回位块的另一侧。通过第一回位弹簧和第二回位弹簧,实现对回位杆5132回位的目的,进而实现对检测头511回位的目的。
优选地,摩擦力测量装置5还包括用于驱动检测装置51沿第一方向检测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52,和驱动检测装置51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53。通过第二动力驱动装置52驱动检测装置51进入第一进口42检测凸沿的上表面的摩擦力,第二升降驱动装置53实现对检测装置51升降的目的,避免与抓取机构6发生干涉。
优选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52包括主动杆521、从动杆522,和驱动主动杆521摆动的第一电机523;主动杆521的一端和第一电机523的输出端相连接,主动杆521的另一端和从动杆522铰接;从动杆522的一端和回位装置513相连接。第一电机523驱动主动杆521转动,主动杆521带动从动杆522沿预定的轨迹摆动,使从动杆522带动检测装置51按照预定的轨迹滑动。
优选地,抓取机构6包括对凸块进行抓取的抓取装置61,驱动抓取装置61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62,驱动抓取装置61移动的移动驱动装置63,以及驱动抓取装置61升降的第三升降驱动装置64;第二旋转驱动装置62的输出端和抓取装置61连接在一起,移动驱动装置63的输出端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62连接在一起,第三升降驱动装置64的输出端和移动驱动装置63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三升降驱动装置64驱动抓取装置61向下运动,抓取装置61抓取凸块后,上升到预定高度,驱动第二旋转驱动装置62对抓取装置61旋转180°,使凸块转动180°,转动完后驱动移动驱动装置63移动预定距离后,再驱动第三升降驱动装置64向下运动,将凸块放入容置槽41内,实现转动凸块的目的。
优选地,抓取装置61包括对凸块进行抓取的抓取部件611,和驱动抓取部件611开合的第二开合驱动装置612。驱动第二开合驱动装置612,使抓取部件611抓取凸块。
优选地,抓取部件611包括对凸块的一侧进行抓取的第一抓手6111,和对凸块的另一侧进行抓取的第二抓手6112;第二开合驱动装置612包括第二双向开合气缸;第二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抓手6111连接在一起,第二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抓手6112连接在一起。第二双向开合气缸驱动第一抓手6111和第二抓手6112抓取凸块。
优选地,上料装置3包括对凸块进行夹取的夹取装置31,驱动夹取装置31伸缩的伸缩驱动装置32,以及驱动夹取装置31旋转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3;伸缩驱动装置32的输出端和夹取装置31连接在一起,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3的输出端和伸缩驱动装置32连接在一起。驱动伸缩驱动装置32向前运动,直至夹取装置31夹取凸块,驱动第一旋转驱动装置33旋转到数据测量装置1相对应的位置,驱动伸缩驱动装置32向前运动,直到凸块到达数据测量装置1上预定的位置后,松开夹取装置31。
优选地,夹取装置31包括对凸块进行夹取的夹取部件311,和驱动夹取部件311开合的第一开合驱动装置312。第一开合驱动装置312驱动夹取部件311夹取凸块。
优选地,夹取部件311包括对凸块的一侧进行夹取的第一夹手3111,和对凸块的另一侧进行夹取的第二夹手3112;第一开合驱动装置312包括第一双向开合气缸,第一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夹手3111连接在一起,第一双向开合气缸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二夹手3112连接在一起。第一双向开合气缸驱动第一夹手3111和第二夹手3112夹取凸块。
优选地,数据测量装置1包括用于承载凸块的升降台11,设置于升降台11上方的成像装置12,以及启动数据测量装置1的启动按钮。将凸块放在升降台11上,升降台11的升降以对凸块进行对焦处理,提高测量精度,上方的成像装置12,对凸块的凸沿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按压启动按钮即可测量凸块的几何参数;具体地,几何参数包括凸沿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等;具体地,当数据测量装置1对凸沿的几何参数测量有疏漏时(由于精度不够,检测不到凸沿的上表面的细小毛刺),检测片5111在检测摩擦力的过程中,摩擦力传感器5125接收的力产生突变,出现峰值,说明检测片5111受到细小毛刺的阻碍,使得摩擦力传感器5125接收的力突然变大,此时凸块的几何参数不合格,不宜投入使用。
优选地,供料装置2包括对凸块进行输送的输送带,和驱动输送带传动的传动驱动装置。驱动传动驱动装置使输送带向数据测量装置1的方向输送凸块。
优选地,供料装置2上设有与夹取装置31相对应的夹取工位。通过夹取工位,便于夹取装置31夹取凸块。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包括对凸块的凸沿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的数据测量装置,和对数据测量装置进行供料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凸块的凸沿进行粗糙度检测的粗糙度测量装置,和将供料装置上的凸块抓取放置于数据测量装置上并将数据测量装置上的凸块抓取放置于粗糙度测量装置的上料装置;所述粗糙度测量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用于承托凸块的承托架,对承托架上的凸块进行顶紧固定的抵顶装置,对凸块的凸沿进行摩擦力测量的摩擦力测量装置,以及对承托架上的凸块抓取后翻转的抓取机构;所述摩擦力测量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用于测量待测凸沿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与待测凸沿上表面相接触并沿第一方向滑动的检测头;所述检测头包括与待测凸沿的上表面相接触的检测片,与检测片滑动连接的滑轨,以及张设于所述检测片和滑轨之间的弹性支撑部件;所述滑轨内形成有检测片滑动的内腔;所述检测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滑轨相卡接的卡块;所述抵顶装置包括抵顶凸块的抵顶杆,驱动抵顶杆抵顶固定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以及驱动抵顶杆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升降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第一动力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和抵顶杆连接在一起;所述承托架的上表面形成有容置凸块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形成有与凸沿的一端相对应并供检测头滑入凸沿的第一进口,另一侧形成有与凸沿的另一端相对应并供检测头滑出凸沿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进口具有滑入端和滑出端,所述滑入端到滑出端的宽度尺寸逐渐变小,所述滑出端的宽度尺寸等于检测片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上设有供抵顶杆穿过并抵顶凸块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和凸块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包括圆柱状套筒;所述圆柱状套筒竖直设置,所述圆柱状套筒的内部中空且下端具有检测片穿过的的通孔;所述检测片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圆柱状套筒内部,所述检测片的卡块与圆柱状套筒的底壁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件垂直设置于所述检测片顶端和圆柱状套筒的顶端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的宽度尺寸大于检测片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形成有检测头过渡的过渡轨道;所述过渡轨道的宽度尺寸大于检测片两端之间的宽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一侧设有供抓取机构抓取凸块的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摩擦力大小的摩擦力传感装置;所述摩擦力传感装置包括连接座、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压缩弹簧和摩擦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座上,另一端和检测头相连接;所述第二压板的一端和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水平安装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所述摩擦力传感器安装于压缩弹簧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配设有对检测头进行回位的回位装置;所述回位装置包括回位座、回位杆、回位块,和安装于回位座内的弹性回位部件;所述回位座内形成容纳回位块的空腔,且下端面具有回位杆滑动的开口;所述回位块和所述空腔滑动连接;所述回位杆的一端和回位块相连接,另一端和连接座相连接;所述弹性回位部件安装于空腔内并与回位块的两侧相抵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回位部件包括水平安装于回位座内的第一回位弹簧和第二回位弹簧;所述第一回位弹簧设置于回位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回位弹簧设置于回位块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力测量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检测装置沿第一方向检测的第二动力驱动装置,和驱动检测装置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
CN202110140571.5A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Withdrawn CN112683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0571.5A CN112683343A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40571.5A CN112683343A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3343A true CN112683343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0571.5A Withdrawn CN112683343A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334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4768B (zh) 一种工业滑块产品的新型检测机
CN111623831B (zh) 一种滑槽产品的误差测量装置
CN111721364A (zh) 一种编织设备部件精度检测仪
CN210649279U (zh) 一种汽车车门焊接用夹具
CN111146491A (zh) 一种位置调整装置及动力电池外观自动化检测设备
CN111609892B (zh) 一种有槽工业产品的改进型精度评估设备
CN112683343A (zh)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智能高效检测系统
CN212205984U (zh) 一种便于检测厚度的测量工件智能定位装置
CN219253332U (zh) 一种电机自动检测机构
CN111982038B (zh) 一种高精度误差评估衡量仪器
CN112964631A (zh) 一种带凸沿零件的自动化检测系统
CN216387136U (zh)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CN214250922U (zh) 一种管材长度测量装置
CN111811801A (zh) 一种纺织机械部件质量检测仪器
CN111776729B (zh) 一种气动工作台
CN211350854U (zh) 一种位置调整装置及动力电池外观自动化检测设备
CN209939707U (zh) 电容外观检测设备送料装置
CN219977324U (zh) 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三维视觉测量设备
CN219869407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前叉的检测设备
CN215338260U (zh) 一种用于轴承外径的高速检测机构
CN117190837B (zh) 一种石墨保温筒上圈的自动检测装置
CN213533690U (zh) 一种注塑产品高效检测设备
CN220030277U (zh) 一种桁架机械手手爪
CN220153495U (zh) 一种钢管长度自动检测机构
CN219869581U (zh) 一种圆锥承内圈的测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