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0485A -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0485A
CN112680485A CN202110072127.4A CN202110072127A CN112680485A CN 112680485 A CN112680485 A CN 112680485A CN 202110072127 A CN202110072127 A CN 202110072127A CN 112680485 A CN112680485 A CN 112680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mobilized
valine
cells
escherichia coli
polyvinyl alcoh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21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静
代静新
宋伟
周怡雯
陈修来
高聪
刘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0721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804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680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04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Immobilizing And Processing Of Enzymes And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能够表达L‑氨基酸脱氨酶的基因工程菌包埋在纳米四氧化三铁‑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载体中,将固定化细胞用于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所得固定化细胞稳定性好,连续使用8批次后,仍具有较高的活力,对底物的利用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α-酮缬氨酸(KIV)是生物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学合成等行业。目前,KIV可通过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转化法合成。化学法合成KIV步骤多,且需要苛刻的生产条件。微生物发酵法存在发酵周期长、产量低等缺点。相比而言,酶转化法具有底物转化率高、产量高、产物易分离、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适合KIV的生产。
固定化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工业化环节中的一种核心技术。日本的千佃一郎在1960年开始研究固定化氨基酰化酶,并在1969年将其首次运用到工业化生产中,这在国际上是个突破。细胞固定化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理化方法将游离细胞定位在有限的空间内并使其保持活力和可以反复利用的一种技术。固定化细胞有许多优点,能够长期保持细胞活力,可以反复利用,反应完成后,还易与产物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当然,固定化细胞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①必须保持菌体的完整,防止菌体的自溶,否则会影响产物的纯度;②必须抑制细胞内蛋白酶的分解作用;③由于细胞内有多种酶存在,往往有副产物形成,为防止副产物必须抑制其他酶活力;④细胞膜或细胞壁会造成底物渗透与扩散的障碍。
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28a-PmLAAD)内含有L-氨基酸脱氨酶,尚无利用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28a-PmLAAD)催化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28a-PmLAAD)催化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所述重组大肠杆菌是能够表达L-氨基酸脱氨酶的基因工程菌,该方法采用包埋法,将重组大肠杆菌包埋在纳米四氧化三铁-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载体中,将固定化细胞用于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包埋细胞时,可以控制纳米四氧化三铁、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三种材料的使用剂量,来获得比较好的固定化效果。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细胞悬液的制备:将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28a-PmLAAD)进行扩大培养,并将菌体清洗后,用生理盐水溶液重悬得到菌悬液;
(2)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取纳米四氧化三铁,在超声的协助下使其溶于水中,之后取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加入到纳米四氧化三铁水溶液中并加热使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溶解,所得到的混合物中,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最终浓度分别为2-4%和6-10%,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浓度是0.1g/L;
将所得到的混合物灭菌,并加入菌悬液,使得混合液中细胞浓度为0.5-2%(g/100mL),混匀后,将混合液滴加到含有2%氯化钙的饱和硼酸溶液中,静置4-12h,过滤收集得到固定化菌体,并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固定化菌体3-4次;
(3)固定化细胞转化L-缬氨酸:混合固定化菌体、反应液和底物L-缬氨酸,进行转化反应;
(4)固定化细胞的重复利用性:在某一批次的反应结束后,从反应液中回收固定化菌体,经过清洗后,将固定化菌体再次投入新一批次的反应;每一批次转化反应进行20-32h。
具体地,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和条件:
(1)细胞悬液的制备:将重组大肠杆菌种子液按体积比2%的接种量接种到TB培养基中,诱导培养12-16h;培养结束后,将培养物离心并收集得到菌体,将菌体用去离子水清洗两次后,用生理盐水溶液重悬菌体;
(2)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取纳米四氧化三铁,在超声的协助下使其溶于水中,之后取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加入到纳米四氧化三铁水溶液中并加热使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溶解,所得到的混合物中,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最终浓度分别为2-4%和6-10%,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浓度是0.1g/L;将所得到的混合物放入灭菌锅中,于121℃灭菌10min;待混合液冷却至室温时,立即加入用生理盐水配置的菌悬液,使得混合液中细胞浓度为0.5-2%(OD600=8),混匀后,将混合液用蠕动泵从20cm高处滴入到含有2%氯化钙的饱和硼酸溶液中,静置4-12h,用纱布过滤收集得到固定化菌体,其直径为2.5-4.5mm,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固定化菌体3-4次;
(3)固定化细胞转化L-缬氨酸:在摇瓶中依次加入固定化细胞(菌体)、反应液和底物L-缬氨酸,进行转化反应;
(4)固定化细胞的重复利用性:固定化细胞在上述步骤(3)所述条件下进行反应,20-32h转化1批次,每批次反应结束后,用纱布将固定化细胞过滤出来,用去离子水清洗固定化细胞,然后开始下一批次反应。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TB培养基的组成为:甘油4g/L,胰蛋白胨12g/L,酵母粉24g/L,KH2PO4 2.31g/L,K2HPO4·3H2O 16.42g/L。
作为优选,步骤(1)中培养的条件为:接种量为2%,诱导时间为12h。
作为优选,步骤(3)中反应液的组成为NaCl 8g/L,KH2PO4 0.2g/L,KCl 0.2g/L,Na2HPO4·12H2O 2.9g/L。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的固定化细胞浓度为20g/L反应液。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的转化反应的时间为24h,反应温度是35℃,转速200rpm,pH=8.5。
作为优选,步骤(3)中底物的浓度是100g/L。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首次采用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细胞生产α-酮缬氨酸,以纳米四氧化三铁、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作为载体,所获得的固定化细胞稳定性好,连续使用8批次后,仍具有较高的活力。
(2)本发明以纳米四氧化三铁作为固定化载体的成分之一,由于使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进行固定化时,存在机械强度不高,传质效率不高,反应两批之后,固定化小球会发生破碎,使用纳米四氧化三铁可以降低传质限制,增大固定化小球内部的比表面积,改善固定化小球的机械强度,兼具吸附法和包埋法的优点。
(2)本发明同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易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来,对底物的利用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3)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菌体的重复利用,减少了菌体的培养次数,降低了菌体培养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固定化细胞与游离细胞的热稳定性。
图2为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转化L-缬氨酸的重复使用批次。
具体实施方式
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28a-PmiLAAD)的构建方法参见专利:一种高产α-酮异戊酸的方法,CN109371070A。
实施例1:制备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并转化L-缬氨酸生成α-酮缬氨酸
(1):细胞悬液的制备
将大肠杆菌种子液按2%的接种量接种到TB培养基中(培养基组成为:甘油4g/L,胰蛋白胨12g/L,酵母粉24g/L,KH2PO4 2.31g/L,K2HPO4·3H2O 16.42g/L)于摇瓶中培养24h,培养条件为25℃。之后,离心培养物得到菌体,用去离子水清洗菌体2次后,并用PBS缓冲液重悬菌体,菌悬液中菌体的浓度是OD600=8。
(2):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
取纳米四氧化三铁,在超声的协助下使其溶于水中,之后取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加入到纳米四氧化三铁水溶液中并加热使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溶解,所得到的混合物中,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最终浓度分别为6%(g/100mL)和2%(g/100mL),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浓度是0.1g/L,将混合物放入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
待混合液冷却至室温时,立即加入配制好的菌悬液,使得混合液中细胞浓度为0.5-2%。混匀后,将混合物用蠕动泵从15cm高处滴入到含有2%氯化钙的饱和硼酸溶液中,然后放入4℃冰箱中固化4h,固化结束后得到固定化菌体,其直径约为3mm,用筛子过滤并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固定化菌体3-4次,以清除过量的钙离子和没有固定的细胞。
(3):固定化细胞转化L-缬氨酸
将30g/L的固定化菌体和100g/L的底物L-缬氨酸悬浮于20ml的转化液中(转化液组成:NaCl 8g/L,KH2PO4 0.2g/L,KCl 0.2g/L,Na2HPO4·12H2O 2.9g/L),于35℃,转速200rpm,pH=8.5条件下进行转化反应24h。24h后,取部分反应液离心,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固定化细胞的转化率。将离心所得的上清液稀释10倍,过0.22μm的水膜,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将所得峰面积带入标样(酮缬氨酸,纯度95%,购自阿拉丁)峰面积,计算出所得缬氨酸的产量,计算转化率(即产物与底物投加量之比)。
对照例1不添加纳米四氧化三铁制备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并转化L-缬氨酸生成α-酮缬氨酸
制作方法:1.0g湿菌体悬浮于5mL生理盐水,形成的菌悬液与15mL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混合溶液混匀,海藻酸钠终质量浓度为30g/L,聚乙烯醇终质量浓度为100g/L。将注射器缓慢滴入到200mL含3.0%CaCl2溶液中,室温中放置8h使其硬化。倾去CaCl2溶液,生理盐水洗涤3次,于4℃冰箱保存备用。
之后将所得固定化细胞投入反应,将30g/L的固定化菌体和100g/L的底物L-缬氨酸悬浮于20ml的转化液中(转化液组成:NaCl 8g/L,KH2PO4 0.2g/L,KCl 0.2g/L,Na2HPO4·12H2O2.9g/L),转化24h。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906251590000041
Figure BDA0002906251590000051
实施例2:制备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并转化L-缬氨酸生成α-酮缬氨酸
将30g/L的固定化菌体和100g/L的底物L-缬氨酸悬浮于20ml的转化液中(转化液组成:NaCl 8g/L,KH2PO4 0.2g/L,KCl 0.2g/L,Na2HPO4·12H2O 2.9g/L),分别于20、25、30、35、40、45、50℃,转速200rpm,pH=8.5条件下进行转化反应24h。24h后,取部分反应液离心,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稀释10倍,过0.22μm的水膜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固定化细胞的转化率。
结果如图1所示,游离细胞在30℃时转化率最高,随着温度升高,转化率逐渐降低;固定化细胞则在35-50℃时,转化率变化不大,说明固定化细胞的热稳定性好于游离细胞。
实施例3:制备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并转化L-缬氨酸生成α-酮缬氨酸
将30g/L的固定化菌体和100g/L的底物L-缬氨酸悬浮于20ml的转化液中(转化液组成:NaCl 8g/L,KH2PO4 0.2g/L,KCl 0.2g/L,Na2HPO4·12H2O 2.9g/L),于35℃,转速200rpm,pH=8.5条件下进行转化反应24h,第一批次的反应结束,用pH8.5的PBS缓冲液清洗固定化细胞,将清洗后的固定化细胞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反复转化。每批次反应结束后,取部分反应液离心,将离心得到的上清液稀释10倍,过0.22μm的水膜后,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固定化细胞的转化率。
结果如图2所示,固定化细胞转化10批后,固定化细胞转化率保持在50%以上。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用于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是能够表达L-氨基酸脱氨酶的基因工程菌,将重组大肠杆菌包埋在纳米四氧化三铁-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载体中,将固定化细胞用于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细胞悬液的制备:将重组大肠杆菌制成菌悬液;
(2)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取纳米四氧化三铁,在超声波的协助下使其溶于水中,之后取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并加入到纳米四氧化三铁水溶液中,加热使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溶解,纳米四氧化三铁、水、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混合物中,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最终浓度分别为2-4%和6-10%,纳米四氧化三铁的浓度是0.1g/L;
将所得到的混合物灭菌,并加入菌悬液,使得混合液的OD600=8,混匀后,将混合液滴加到含有2%氯化钙的饱和硼酸溶液中,静置4-12h,过滤收集得到固定化菌体,并清洗固定化菌体3-4次;
(3)固定化细胞转化L-缬氨酸:混合固定化菌体、反应液和底物L-缬氨酸,进行转化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对固定化细胞进行重复利用性:在某一批次的反应结束后,从反应液中回收固定化菌体,经过清洗后,将固定化菌体再次投入新一批次的反应;每一批次转化反应进行20-3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是E.coli BL21(pET-28a-PmLAA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化菌体的直径为2.5-4.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反应液的组成为NaCl 8g/L,KH2PO4 0.2g/L,KCl 0.2g/L,Na2HPO4·12H2O 2.9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固定化菌体的浓度为50-150g/L反应液,底物L-缬氨酸的浓度为65-100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转化反应的时间为24h,反应温度是35℃,转速200rpm,pH=8.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底物的浓度是100g/L。
10.应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
CN202110072127.4A 2021-01-20 2021-01-20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Pending CN1126804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2127.4A CN112680485A (zh) 2021-01-20 2021-01-20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2127.4A CN112680485A (zh) 2021-01-20 2021-01-20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0485A true CN112680485A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58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2127.4A Pending CN112680485A (zh) 2021-01-20 2021-01-20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8048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1133A2 (en) * 2003-06-03 2005-01-06 Collateral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high throughput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xpression libraries
CN101691436A (zh) * 2009-10-13 2010-04-07 四川德美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磁性微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7258A (zh) * 2011-10-10 2012-02-01 青岛农业大学 果胶酶的固定化载体与制备和固定化果胶酶的方法
CN103862037A (zh) * 2014-02-27 2014-06-18 浙江大学 生物材料包埋零价铁-四氧化三铁双纳米体系的制备及前处理办法
CN105695520A (zh) * 2016-04-21 2016-06-22 江南大学 一种提高发酵法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产量的方法
CN109371070A (zh) * 2018-11-14 2019-02-22 江南大学 一种高产α-酮异戊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1133A2 (en) * 2003-06-03 2005-01-06 Collateral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high throughput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xpression libraries
CN101691436A (zh) * 2009-10-13 2010-04-07 四川德美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磁性微生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37258A (zh) * 2011-10-10 2012-02-01 青岛农业大学 果胶酶的固定化载体与制备和固定化果胶酶的方法
CN103862037A (zh) * 2014-02-27 2014-06-18 浙江大学 生物材料包埋零价铁-四氧化三铁双纳米体系的制备及前处理办法
CN105695520A (zh) * 2016-04-21 2016-06-22 江南大学 一种提高发酵法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产量的方法
CN109371070A (zh) * 2018-11-14 2019-02-22 江南大学 一种高产α-酮异戊酸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NGZHAO CHEN等: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Lead Pollution in Water by Nano-Fe3O4 Immobilized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水污染及处理》 *
SHANSHAN PEI等: "Enhancement of α-ketoisovalerate production by relieving the product inhibition of L-amino acid deaminase from Proteus mirabili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胡家俊等: "大肠杆菌氨基酰化酶工程菌的固定化研究", 《化学与生物工程》 *
诸葛健编著: "《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手册》", 30 June 199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55244B2 (ja) 遊離細胞によるガラクトオリゴ糖の製造方法
CN101838672A (zh) 固定化植物乳杆菌生产γ-氨基丁酸的方法
Wang et al.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L-sorbose from D-sorbitol by whole cell immobilization of Gluconobacter oxydans WSH-003
CN110117550B (zh) 基于酿酒酵母发酵生产根皮素的工艺及酿酒酵母
CN102061266A (zh) 用于高产l-乳酸的米根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方法
CN112662658A (zh)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利用l-苯丙氨酸生产l-苯丙酮酸
Jiefeng et al. Repeated-batch cultivation of encapsulated Monascus purpureus by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for natural pigment production
TWI494433B (zh) 製造羧酸及/或醇的方法
CN105671115B (zh) 一种构建微生物共培养体系产细菌纤维素的方法
CN102864190A (zh) 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
CN105349516A (zh) 苏氨酸脱氨酶、编码基因、载体、工程菌及应用
CN112391329A (zh) 一种抗酸胁迫能力提高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及其应用
CN116731933A (zh)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在生产缬氨酸中的应用
CN106636054A (zh) 一种用于转化合成有机酸的微生物催化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80485A (zh)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将L-缬氨酸转化为α-酮缬氨酸的方法
CN101153297A (zh) 米根霉菌球体单罐半连续高强度发酵高光学纯度l-乳酸新工艺方法
CN106701638B (zh) 一种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发酵制备方法
CN104830744A (zh) 利用sd-as序列偶联(r)-羰基还原酶与葡萄糖脱氢酶制备(r)-苯乙二醇的方法
CN111518851B (zh) 一种固定化酶连续制备[14/15n]-l-瓜氨酸的方法
CN107022584B (zh) 一种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将l-丙氨酸转化为d-丙氨酸的方法
CN113604515A (zh) 一种在生物反应器内利用半疏水晶胶基全细胞催化剂合成苯乳酸的方法
CN114231517A (zh) 一种大规模生产外泌体的细胞固定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1004788B (zh) 一种果胶酯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16271B (zh) 一种重组腈水合酶的高效表达方法
CN105671098A (zh) 一种发酵法生产l-2-氨基丁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