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8635B - 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8635B
CN112678635B CN202011107124.1A CN202011107124A CN112678635B CN 112678635 B CN112678635 B CN 112678635B CN 202011107124 A CN202011107124 A CN 202011107124A CN 112678635 B CN112678635 B CN 112678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elevator
load
full
passe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71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8635A (zh
Inventor
西泽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78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8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8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8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提供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能够基于轿厢内的载荷和轿厢内的轿厢门周边的预定区域的拥挤程度来进行满员判定,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运行效率的降低。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具备:检测电梯轿厢的载荷的载荷检测构件;取得轿厢内的轿厢门周边的预定区域的图像信息的拍摄构件;基于由载荷检测构件检测到的载荷来判定相对于电梯轿厢的最大承载重量的载荷比率处于第一范围内还是比第一范围小的载荷判定构件;基于由拍摄构件取得的图像信息并根据上述预定区域中的乘客或者物品的占据程度来判定上述预定区域是否拥挤的拥挤判定构件;以及基于载荷判定构件的判定结果和拥挤判定构件的判定结果来判定轿厢内是否满员的满员判定构件。

Description

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电梯,实施用于防止乘客的乘梯人数过多的情况下的运转或超载的对策。例如当开门时从候梯厅进入轿厢内的人数多、轿厢内的载荷超过承载重量的情况下,利用警报器或声音广播催促轿厢内的乘客退出电梯,以使得不会进行超载情况下的运转。
并且,若电梯轿厢内的乘客超过承载重量的一定的比例(作为一例为80%),则不响应候梯厅呼梯登记而通过。但是,在将该一定的比例设为满员判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即便不足该阈值,也存在在候梯厅等待的利用者感觉轿厢内拥挤而不进入轿厢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尽管没有进入电梯的人,但轿厢却在存在候梯厅呼叫的各楼层停止,并且,并未进入电梯的利用者等待下一电梯而运行效率变差。
针对这样的现有技术,提出有使判定电梯轿厢内的载荷的满员的阈值根据设置场所或时间带变化的控制装置或运行方法。
并且,提出有能够不仅基于载荷、还基于使用光电检测器或图像检测器等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空间的拥挤程度检测并进行控制的电梯装置。通常,若载荷超过承载重量的80%则判定为满员,但有时即便不足80%也通过图像识别等考虑乘梯空间而判定为满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来判定轿厢中的空间的拥挤程度、即基于包含乘客的位置等的信息判定拥挤程度,控制电梯的运行。并且,不仅能够基于轿厢内整体,还能够基于轿厢门附近的预定区域的拥挤的信息来进行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22353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基于空间和载荷这双方的拥挤信息,当任一方拥挤的情况下、或者双方均拥挤的情况下,进行满员检测。在基于轿厢内整体的空间的拥挤程度的情况下,即便载荷不足阈值也能够进行适当的满员判定,但在基于轿厢门附近的预定区域的拥挤程度的情况下,存在即便仅轿厢门附近的局部区域拥挤、轿厢内后方存在空闲空间但却判定为满员的课题。
此处,关于进入轿厢内部的方法,基于利用者的心理原因,认为存在以下两种。进入轿厢时,站在远离轿厢门的后方或者紧靠墙壁乘梯的方法、和带有余量地站在轿厢出入口周边的方法。若拥挤则难以充分获得与其他乘客之间的距离,会成为心理负担。因此,带有空间余量地乘梯的乘客多。
并且,即便当在轿厢内的空间存在余量的状况下,当欲在目标层快速出电梯的情况下,有时会站在轿厢出入口周边。在该情况下,若将在轿厢内的轿厢门附近设定的预定区域作为检测范围而进行拥挤程度的检测,则有时判定为满员而进行满员控制。尽管是不足超载重量且能够针对各个利用者确保不会在心理上造成负担的范围的状况、且能够供更多乘客乘梯,但却进行满员通过,因此运行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基于轿厢内的载荷和轿厢内的轿厢门周边的预定区域的拥挤程度进行满员判定、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运行效率的降低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
实施方式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具备:载荷检测构件,检测电梯轿厢的载荷;拍摄构件,取得轿厢内的轿厢门周边的预定区域的图像信息;载荷判定构件,基于由上述载荷检测构件检测到的载荷,判定相对于上述电梯轿厢的最大承载重量的载荷比率处于第一范围内还是比上述第一范围小;拥挤判定构件,基于由上述拍摄构件取得的上述图像信息,根据上述预定区域中的乘客或者物品的占据程度,判定上述预定区域是否拥挤;以及满员判定构件,基于上述载荷判定构件的判定结果和上述拥挤判定构件的判定结果,判定上述轿厢内是否满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电梯的结构的图。
图2是从上部观察轿厢内的俯视图,且是示出计测区域的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6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设置有影像输出装置的轿厢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在轿厢内的计测区域的周围设置的光源装置的图。
图9是示出在轿厢内的计测区域内设置的光源装置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的轿厢、2…轿厢门、3…轿厢内操作盘、4…载荷检测装置、5…拍摄装置(照相机)、6…幕板、7…声音输出装置、8…控制装置、9…计测区域、10…影像输出装置(监视器)、11…光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基于轿厢内的载荷和轿厢内的轿厢门周边的预定区域的拥挤程度进行满员判定、并有效抑制运行效率的降低。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具体结构。在图1中,1为电梯的轿厢、2为轿厢门、3为轿厢内操作盘、4为载荷检测装置、5为拍摄装置、6为幕板、7为声音输出装置、8为控制装置。
轿厢内操作盘3设置在轿厢1内,具有目标楼层登记按钮。乘客通过对该轿厢内操作盘3进行操作来登记目标楼层(以下将该操作称为“轿厢呼梯登记”)。并且、在候梯厅虽未图示但具备候梯厅操作盘。关于候梯厅操作盘,利用者能够通过对该操作盘进行操作来呼叫轿厢(以下将该操作称为“候梯厅呼梯登记”)。轿厢内操作盘3以及候梯厅操作盘将轿厢呼梯登记以及候梯厅呼梯登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8。
载荷检测装置4设置于轿厢1,包含轿厢主体的重量在内而检测施加于轿厢1的载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装配在轿厢1的底部,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配置在井道上部且与吊挂轿厢1的钢丝绳相连。载荷检测装置4将所取得的载荷的信息传递给控制装置8。
在轿厢1的出入口上部设置有拍摄装置5。具体地说,拍摄装置5在覆盖轿厢1的出入口上部的幕板6中或者顶面,以透镜部分朝向正下方向、或者朝轿厢内部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倾斜的方式设置。拍摄装置5例如是车载照相机等小型的监视用照相机,具有广角透镜或者鱼眼透镜,1秒能够连续拍摄数帧(例如30帧/秒)的图像。拍摄装置5拍摄轿厢门2周边的预定区域。但是,只要是能够拍摄包含预定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即可,拍摄也可以由位于轿厢上部的轿厢内监视用照相机等进行。
声音输出装置7与拍摄装置5同样设置在轿厢内,借助经由扬声器进行的广播而朝轿厢1内输出声音。声音输出装置7可以配置于轿厢1上部或轿厢门2附近的立柱。
控制装置8基于轿厢呼梯登记以及候梯厅呼梯登记来进行电梯的轿厢1的运转控制。此外,接收轿厢1内的载荷的信息和图像信息而判定是否满员,并基于该结果进行运转控制。在图1中控制装置8设置在轿厢1的上部,但也可以设置于井道或者机械室。
在控制装置8内,首先根据从拍摄装置5接收到的图像信息来求出轿厢1内整体的乘客的位置、占据轿厢1内的轿厢门周边的预定区域的乘客的占据程度,进行拥挤程度的判定。
占据程度是在轿厢1中有多少部分被乘客或物品占据的比例。例如,占据程度是实际位于预定区域内的人数相对于能够进入预定区域内的人数的比例、或者在图像上乘客的面积占预定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在根据人数进行预定区域的占据程度的计算的情况下,根据电梯轿厢的定员数,基于预定区域的面积相对于轿厢1的整个地板面积的比,求出能够进入预定区域内的利用者的数量。
进而,预先学习认为是人的头的图像图案,在由拍摄装置5获得的图像信息中识别认为是人的头的图像图案后,通过对该图像图案的数量进行计数来掌握人数。进而,通过计算计数而得的图像图案的数量相对于能够进入预定区域内的人数的比例来求出占据程度。
并且,在根据面积进行占据程度的计算的情况下,在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中,基于映现出人或者物品的图像区域和未映现出人或者物品的图像区域,计算利用者以及货物占据轿厢1内的比例,求出占据程度。关于此处的占有面积的计算,也可以使用基于利用者进入电梯以前的无人乘坐的轿厢内的图像和存在乘客或货物时的轿厢内的图像之间的比较的差分检测的方法。
控制装置8组合由载荷检测装置4和拍摄装置5接收的各个信息来判定是否满员,并基于该结果进行运转控制。
在控制装置8判定为满员的情况下,电梯轿厢以满员运转控制进行运行。此处的满员运转控制是指如下的运转控制:以存在轿厢呼梯登记的楼层作为下一停靠楼层,当并无轿厢呼梯登记且进行候梯厅呼梯登记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存在候梯厅呼梯登记的楼层。当判定为未满员的情况下,以通常运转控制进行运行。通常运转控制是指如下的运转控制:以存在轿厢呼梯登记或者候梯厅呼梯登记中的一方或者双方的楼层作为下一停靠楼层,在存在呼梯登记的各楼层停止。
图2是从上方观察轿厢1内的俯视图。8是为了掌握轿厢门周边的拥挤状况而设置的计测区域、是检测占据该区域的乘客或物品的占据程度的区域。由于计算占据轿厢门2周边的局部区域的乘客或物品的占据程度,因此,与计算轿厢内整体的占据程度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处理时间。
例如,计测区域9是以轿厢门2开口时的正面尺寸作为一边、以从轿厢门2起的长度为轿厢的进深尺寸的大致二分之一的长度作为另一边的矩形的范围。并且,同样,也可以是以轿厢门2开口时的正面尺寸作为一边、以一个人的量的进深作为隐私空间、以从轿厢门2朝与轿厢门2的开闭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大约400mm的直线作为另一边的矩形的范围。
图3是示出图1中的控制装置8的功能的图。控制装置8由载荷判定部81、信息提取部82、拥挤判定部83、第一满员判定部84、控制部85构成。从载荷检测装置4和拍摄装置5取得的载荷和图像的各信息分别被发送至载荷判定部81、信息提取部82。
在载荷判定部81中,基于由载荷检测装置4检测到的轿厢1的载荷,判定实际载荷相对于最大承载重量的比率隶属于第一范围、第二范围、第三范围的哪一个。
第一范围为第二阈值以上且不足第一阈值、第二范围为第一阈值以上、第三范围为不足第二阈值。此处,当第一阈值设为最大承载重量的80%、第二阈值设为50%的情况下,第一范围为50%以上且不足80%、第二范围为80%以上、第三范围为不足50%。另外,关于上述阈值,电梯的管理者能够设定为任意的值。
在信息提取部82中,基于图像信息提取轿厢1内的计测区域9中的乘客的人数或物品的位置等信息。此处,预先识别头的形状等图像图案,通过在图像信息中对成为对象的图像图案进行统计来进行乘客的人数的计数。
在拥挤判定部83进行计测区域9中的乘客的占据程度的计算。此处,求出由信息提取部82提取到的计测区域9内的人数相对于根据电梯轿厢的定员数求出的能够进入计测区域9内的利用者数的比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比例称为占有率,当占有率为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拥挤。该第三阈值能够由电梯的管理者设定为任意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三阈值设为80%,当超过该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认为乘客集中于计测区域9,判定为拥挤。并且,关于计测区域9中的乘客的占据程度的计算,不仅能够基于人数比计算,也能够基于面积比计算。
在第一满员判定部84中,将从载荷判定部81和拥挤判定部83接收到的双方的信息组合来进行是否满员的判定。例如,当载荷比率为80%以上时,无论拥挤判定的结果如何均判定为满员。当载荷比率为50%以上且不足80%时,当在拥挤判定部83判定为拥挤的情况下判定为满员,当判定为不拥挤的情况下判定为未满员。当载荷比率为0%以上且不足50%时,无论拥挤判定的结果如何均判定为未满员。
控制部85基于由第一满员判定部84作出的是否满员的判定来进行运转控制。此处,当判断为满员的情况下进行满员运转控制,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进行通常运转控制。并且,控制部85针对声音输出装置7指示催促位于计测区域9的乘客靠紧的广播等。
图4是示出图3中的控制装置8的动作的流程图,示出基于轿厢1的载荷和计测区域9的拥挤程度的运转方法的流程。
若虽然在停止楼层进行利用者的乘降等但轿厢内的载荷超过最大承载重量的限制(步骤S101:是),则电梯无法运行,因此输出警报或广播(步骤S102),催促乘客退出电梯。若成为能够安全运行的载荷(步骤S101:否)、轿厢门2关门(步骤S103),则载荷检测装置4检测包括轿厢主体的重量的载荷(步骤S104)。与步骤S104的载荷检测并行地,利用设置在轿厢内上部的拍摄装置5取得轿厢门2周边的计测区域9的图像信息(步骤S105)。
其次,基于在步骤S104中检测到的载荷,判断轿厢内的载荷相对于最大承载重量的比率为第一阈值(此处,为了方便,设为80%)以上还是不足第一阈值(步骤S106)。当判断为载荷比率为第一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为了使电梯轿厢安全运行,进行满员运转控制(步骤S114)。关于不存在轿厢呼叫、且存在候梯厅呼叫的楼层,电梯满员通过。
另一方面,当轿厢内载荷不足80%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在步骤S105中取得的轿厢门2周边的计测区域9的图像中,利用信息提取部82提取乘客的人数或装载物品的位置等轿厢内的信息(步骤S107)。进而,作为占据程度,计算实际位于计测区域9的乘客数相对于能够进入计测区域9内的利用者数的比例、即占有率(步骤S108)。根据所计算出的占有率是否为80%以上而进行计测区域9是否拥挤的判定(步骤S109)。
当占有率为80%以上且判定为计测区域9拥挤的情况下(步骤S109:是),前进至判定轿厢内的载荷比率是否为第二阈值(此处,为了方便,设为50%)以上且不足80%、或者还是不足50%的阶段(步骤S110)。此处,当载荷比率为50%以上且不足80%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认为轿厢满员,进行满员运转控制(步骤S114)。关于不存在轿厢呼叫、且存在候梯厅呼叫的楼层,电梯满员通过。
当载荷比率不足第二阈值50%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能够判断为虽然轿厢内的计测区域9拥挤、但载荷尚存余裕。假设能够使轿厢内的乘客或物品的位置进一步朝轿厢内的里侧移动,则可能在轿厢内存在乘客能够乘梯的空余。因此,接下来,判定在下一停靠楼层是否无轿厢呼叫而存在候梯厅呼叫(步骤S111)。当在下一停靠楼层无轿厢呼叫而存在候梯厅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11:是),在停靠前进行催促轿厢内的乘客移动的广播(步骤S112)。例如,进行“请往轿厢的里侧站”这样的催促确保轿厢出入口周边空间的广播。然后,进行通常运转控制(步骤S113),在下一停靠楼层停靠。并且,在步骤S111中,当在下一停靠楼层存在轿厢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111:否),不进行广播而进行通常运转控制。
如以上所叙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即便假设轿厢内的轿厢门周边的计测区域9拥挤,若承载载荷尚存余裕,则进行催促乘客移动的广播,由此能够确保利用者乘梯的空间、能够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若为相对于最大承载重量的载荷的比率为50%以上且不足80%的状况、且轿厢内的轿厢门周边的计测区域9拥挤,则进行满员运转控制。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检测载荷和轿厢门周边的计测区域9的拥挤程度之外,还检测乘客的移动,进行满员判定。
图5是在图3所示的载荷检测装置4、拍摄装置5、声音输出装置7、以及控制装置8内的载荷判定部81、信息提取部82、拥挤判定部83、控制部85的基础上,进一步具有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判定部86、第二满员判定部87的图。
此处,在信息提取部82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之外,还判定乘客的朝向。提取轿厢1内的乘客的头或脸、或者肩等特征点来判定利用者的朝向。例如,能够利用脸部识别技术来进行脸是朝向侧向还是朝向后方等判定。
在移动判定部86中,通过观察信息提取部82的信息即乘客的位置或朝向的变化来判定移动的有无。例如,通过将计测区域9内的图像以预定的单位分割为格子状、并以这些方块单位比较亮度值的差异,提取所取得的图像信息的头或脚的位置或朝向的变化。此处,可以使用如下的所谓的移动体检测技术:在利用者已进入轿厢内的状态下,在对具有预定时间间隔的几个图像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检测发生移动以前的图像与发生移动后的图像之间的差分。
在第二满员判定部87中,除了载荷判定部81、拥挤判定部83之外还组合由移动判定部86接收到的信息来进行是否满员的判定。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第二满员判定部87在载荷比率为80%以上时,无论拥挤判定的结果如何均判定为满员,当载荷比率为0%以上且不足50%时,无论拥挤判定的结果如何均判定为未满员。并且,第二满员判定部87当载荷比率为50%以上且不足80%时,当在拥挤判定部83判定为不拥挤的情况下不判定为满员,当在拥挤判定部83中判定为拥挤的情况下进一步考虑移动判定部86的判定结果。第二满员判定部87当在移动判定部86中判定为不存在乘客的移动的情况下判定为满员,当判定为存在乘客的移动的情况下判定为未满员。
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控制装置8的动作的流程图。此处,针对考虑载荷比率为50%以上且不足80%的情况下的乘客的移动的运转方法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此处,图6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8的处理与图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若计测区域9的占有率不足80%(步骤S201:否),则进行通常运转控制(步骤S215)。若占有率为80%以上(步骤S201:是),则进入判断轿厢内整体的载荷比率是否为50%以上且不足80%的步骤S202。此处,若不足50%(步骤S202:否),则进行通常运转控制(步骤S215)。
另一方面,若为50%以上且不足80%(步骤S202:是),则进入判断在下一停靠楼层是否无轿厢呼叫而存在候梯厅呼叫的阶段(步骤S203)。此处,若为在下一停靠楼层中存在轿厢呼叫而不存在候梯厅呼叫的情况、或者存在轿厢呼叫且存在候梯厅呼叫的情况中的任一个(步骤S203:否),则以通常运转控制运行(步骤S215)。
当在下一停靠楼层无轿厢呼叫且存在候梯厅呼叫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在电梯停靠前,从声音输出装置7对轿厢内的乘客进行“电梯拥挤,请往轿厢里侧站”等催促确保轿厢出入口周边空间的广播(步骤S204)。在从声音输出装置7进行广播后,检测位于轿厢门2周边的计测区域9中的乘客等的移动(步骤S205),判定有无乘客的移动(步骤S206)。
假设当存在稍许进行朝里侧站或者朝墙壁侧移动等移动的意思的情况下,应当会呈现出朝背面侧回头看等确认周围情况的举动。此处,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检测头的移动,能够在广播的前后检测乘客的位置或移动的变化。此处,当并无特殊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206:否),认为物品等占据较多空间而周围的乘客无法移动或无意移动,判断为即便在存在候梯厅呼叫的楼层停止也无法使更多乘客进入电梯,因此控制部85进行满员运转控制(步骤S216)。
当存在朝轿厢1的背面侧回头看等那样的乘客的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206:是),判断为乘客存在移动的意思,朝存在候梯厅呼叫的下一楼层停靠(步骤S207)。
进而,当轿厢门2开始开门时,根据从拍摄装置5取得的图像检测轿厢门2周边的计测区域9中的拥挤程度(步骤S208),过渡至判定计测区域9是否拥挤的步骤(步骤S209)。此处,若占据计测区域9的乘客或物品所占据的占有率不足80%(步骤S209:否),则判断为位于候梯厅的利用者实际上能够进入电梯,进行通常运转控制(步骤S215)。
当占有率为80%以上、轿厢门2周边的计测区域9的拥挤未消除的情况下(步骤S209:是),再次在开门过程中利用声音输出装置7对乘客进行催促往里站的广播(步骤S210)。接下来,检测开门过程中的乘客等的移动(步骤S211),判定有无乘客的移动(步骤S212)。
若无移动(步骤S212:否),则判断为不可能使更多乘客进入电梯,在经过通常的开门时间后关门(步骤S214),此后的运转切换为满员运转控制(步骤S216)。这是基于如下情况:假想虽然载荷尚存余裕但占有面积广从而难以使更多利用者进入电梯的情况,判断为接下来在并无轿厢呼叫且存在候梯厅呼叫的楼层停靠的做法效率不高。
当在步骤S211中检测为存在乘客的移动的情况下(步骤S212:是),延长停靠中的开门时间(步骤S213),设置乘客从存在候梯厅呼梯登记的楼层进入电梯的时间上的滞后,然后进行通常运转控制(步骤S215)。
另外,作为在步骤S204以及S210的催促往里站以及移动的实现方法,不仅可以为声音广播,也可以将计测区域9的图像朝在幕板6或者轿厢内操作盘3附近设置的监视器映射,或利用配置在轿厢内地面的表示计测区域9的光源。
图7是出了具备图1中的轿厢内操作盘3、载荷检测装置4、拍摄装置5、幕板6、声音输出装置7、控制装置8之外还具备影像输出装置10的图。
影像输出装置10映出从拍摄装置5取得的影像,且设置在比一般利用者的视点高的位置(例如幕板6或轿厢内操作盘3的显示器)以便在轿厢1内能够目视确认。所输出的影像是由拍摄装置5拍摄到的计测区域9的图像,与催促乘客移动的来自声音输出装置7的广播的时刻相匹配而输出实时的影像。
图8以及图9与图2同样是从上方观察轿厢1内的俯视图,是示出设置于地面的表示计测区域9的光源装置11的图。在图8中提出了以包围计测区域9的周围的方式,在图9中提出了以使计测区域9内整面发光的方式设置光源装置11的方法。
光源装置11在与由声音输出装置7进行的广播相匹配的时刻发光。通过光源点亮或者闪烁,存在将计测区域9告知乘客、催促移动的效果。
根据以上叙述的作用,当尽管整体上并不拥挤但乘客或物品集中在轿厢门2周边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催促乘客往里站的广播,具有使轿厢出入口周边的人散开的效果。因而,乘降容易度提高,也可以预见运行效率的提高。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作为例子加以提示,并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加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14)

1.一种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
载荷检测构件,检测电梯的轿厢的载荷;
拍摄构件,取得上述轿厢内的轿厢门周边的预定区域的图像信息;
声音输出构件,朝上述轿厢内输出声音;
载荷判定构件,基于由上述载荷检测构件检测到的载荷,判定相对于上述轿厢的最大承载重量的载荷比率是否处于第一范围内;
移动判定构件,利用上述图像信息判定在上述轿厢内的上述预定区域中有无乘客的移动;
拥挤判定构件,基于由上述拍摄构件取得的上述图像信息,根据上述预定区域中的乘客或者物品的占据程度,判定上述预定区域是否拥挤;以及
满员判定构件,当由上述拥挤判定构件判定为拥挤、且由上述载荷判定构件判定为上述载荷比率处于上述第一范围内的情况下,上述声音输出构件朝乘客进行广播以便空出轿厢门周边,然后,当由上述移动判定构件判定为没有乘客的移动的情况下判定为满员,当由上述移动判定构件判定为存在乘客的移动的情况下判定为未满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判定构件通过观察乘客的位置或朝向的变化来判定移动的有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由上述移动判定构件判定为存在乘客的移动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拥挤判定构件进行上述预定区域是否拥挤的判定,若判定为拥挤,则上述声音输出构件朝乘客进行再次广播以便空出轿厢出入口周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控制电梯的开门时间的电梯控制构件,
在上述再次广播后,当由上述移动判定构件判定为存在乘客的移动的情况下,上述电梯控制构件进行开门的延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在上述轿厢内进行能够视觉辨认的引导的构件,
在利用上述声音输出构件输出广播的同时,上述进行能够视觉辨认的引导的构件输出影像或光来作为与上述预定区域有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进行能够视觉辨认的引导的构件是显示上述预定区域的上述图像信息的影像输出构件,
上述影像输出构件输出上述预定区域的上述图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进行能够视觉辨认的引导的构件是在上述预定区域的周围呈线状地发光的光源输出构件,
上述光源输出构件相对于乘客以能够视觉辨认的方式发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进行能够视觉辨认的引导的构件是使上述预定区域的大致整个面发光的光源输出构件,
上述光源输出构件相对于乘客以能够视觉辨认的方式发光。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轿厢内操作部,供利用者在上述轿厢内指定目标楼层;
候梯厅操作部,供利用者在候梯厅进行用于呼叫上述轿厢的指示;以及
电梯控制构件,控制电梯的开门时间,并且基于上述轿厢内操作部和上述候梯厅操作部各自的操作,选择下一停靠楼层,
当由上述满员判定构件判定为满员的情况下,上述电梯控制构件进行如下的满员运转控制:即便利用上述候梯厅操作部呼叫了上述轿厢,也不将不存在利用上述轿厢内操作部进行的操作的楼层选择为下一停靠楼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区域是以轿厢门的正面尺寸作为一边、以上述轿厢的进深尺寸的大致二分之一作为另一边的矩形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区域是以轿厢门的正面尺寸作为一边、以朝与轿厢门的开闭方向垂直的方向从轿厢门延伸大致400mm的直线作为另一边的矩形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拥挤判定构件基于由上述拍摄构件取得的上述图像信息检测位于上述预定区域内的乘客的人数,并将上述检测到的人数相对于能够乘梯于上述预定区域的人数的比率作为上述占据程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拥挤判定构件基于由上述拍摄构件取得的上述图像信息检测映入上述预定区域内的乘客的图像区域,并将上述检测到的乘客的图像区域占据上述预定区域的比率作为上述占据程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满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范围是从第一阈值到第二阈值的范围,上述第一阈值为80%,上述第二阈值为50%。
CN202011107124.1A 2019-10-18 2020-10-16 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 Active CN112678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2742A JP6918897B2 (ja) 2019-10-18 2019-10-18 エレベータ満員検知システム
JP2019-202742 2019-10-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8635A CN112678635A (zh) 2021-04-20
CN112678635B true CN112678635B (zh) 2023-04-11

Family

ID=7544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7124.1A Active CN112678635B (zh) 2019-10-18 2020-10-16 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8897B2 (zh)
CN (1) CN1126786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1758B1 (ja) * 2020-06-10 2021-11-0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7615985A (zh) 2021-07-06 2024-02-27 三菱电机楼宇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13800344A (zh) * 2021-09-23 2021-12-17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电梯的智能提醒方法及电梯
CN114194963B (zh) * 2021-11-24 2024-05-14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楼宇电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楼宇电梯、存储介质
WO2024069710A1 (ja) * 2022-09-26 2024-04-04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1642A (ja) * 1993-10-04 1995-04-1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JPH0867429A (ja) * 1994-08-30 1996-03-1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2612480A (zh) * 2009-11-27 2012-07-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JP2013018589A (ja) * 2011-07-08 2013-01-31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964271A (zh) * 2013-01-28 2014-08-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监视装置及电梯监视方法
CN106185494A (zh) * 2015-05-27 2016-12-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备图像识别功能的电梯
CN106744113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电梯轿厢乘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18144914A (ja) * 2017-03-02 2018-09-20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音声出力装置付エレベー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7790B2 (ja) * 2018-01-26 2023-06-06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包装箱および該包装箱用のブランクシート
JP2019131395A (ja) * 2018-02-02 2019-08-08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01642A (ja) * 1993-10-04 1995-04-1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JPH0867429A (ja) * 1994-08-30 1996-03-1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2612480A (zh) * 2009-11-27 2012-07-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JP2013018589A (ja) * 2011-07-08 2013-01-31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964271A (zh) * 2013-01-28 2014-08-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监视装置及电梯监视方法
CN106185494A (zh) * 2015-05-27 2016-12-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备图像识别功能的电梯
JP2016222353A (ja) * 2015-05-27 2016-1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認識機能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
CN106744113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电梯轿厢乘载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18144914A (ja) * 2017-03-02 2018-09-20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音声出力装置付エレベー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18897B2 (ja) 2021-08-11
JP2021066600A (ja) 2021-04-30
CN112678635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8635B (zh) 电梯满员检测系统以及电梯满员检测方法
JP6474687B2 (ja) 画像認識機能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
CN108622776B (zh) 电梯的乘梯探测系统
JP621528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709331B2 (ja) エレベータ用案内システム
JP6242966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US20180105397A1 (en) Elevator doorway display systems for elevator cars
JP2015120573A (ja) 画像認識機能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
US7823701B2 (en) Light monitoring device for an elevator system
JP2011057322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20130233653A1 (en) Elevator system
JP5788265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乗場呼び登録制御方法
JP596657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7059412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1190070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13428752B (zh) 电梯的使用者探测系统
JP653242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内アナウンス装置
JP2013043711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降検出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の乗降検出方法
CN113661140B (zh) 乘客引导装置以及乘客引导方法
JP2002293484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5596423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12875446A (zh)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控制方法
JP7322250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5703609A (zh) 电梯的利用者检测系统
CN108698788B (zh) 电梯访问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