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7849B - 一种座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7849B
CN112677849B CN202011541380.1A CN202011541380A CN112677849B CN 112677849 B CN112677849 B CN 112677849B CN 202011541380 A CN202011541380 A CN 202011541380A CN 112677849 B CN112677849 B CN 112677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gear
main
seat
chai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413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7849A (zh
Inventor
马焕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413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677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677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7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7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7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座椅和车辆,座椅用于车辆,包括坐垫、靠背本体、主头枕以及分布在主头枕两侧的侧头枕,主头枕固定在靠背本体的一端,坐垫连接在靠背本体的另一端;侧头枕转动连接于主头枕的两侧,以使侧头枕相对主头枕展开或者折叠;靠背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侧靠枕,侧靠枕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以使侧靠枕相对靠背本体展开或者折叠;座椅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侧头枕相对主头枕展开,侧靠枕相对靠背本体展开,主头枕、侧头枕和侧靠枕依次连接成整体结构;在折叠状态下,侧头枕与主头枕之间形成夹角,侧靠枕与靠背本体之间形成夹角。侧头枕可阻挡用户头部的晃动,侧靠枕可阻挡用户身体的晃动,以达到保护用户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座椅上一般都设有头枕,用户在休息或睡眠的时候,可以将头部抵靠在头枕上,以达到比较舒服的姿势,降低颈部的酸痛感。而且在路途颠簸的情况下,头枕还可以缓冲用户头部受到的撞击,保护用户头部的安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头枕凸出于靠背设置,头枕的可倚靠面积较小,用户在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容易将头部转到头枕两侧的靠背上,使得用户头部偏转较大角度,导致用户的颈部产生酸痛感,降低了座椅的使用舒适度。而且,用户在休息或睡眠情况下,用户的头部和身体容易晃动,使得用户的头部和身体存在碰撞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和车辆,以解决用户使用头枕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用户的颈部容易产生酸痛感以及用户头部存在碰撞危险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座椅,用于车辆,包括:坐垫、靠背本体、主头枕以及分布在所述主头枕两侧的侧头枕,其中,
所述主头枕固定在所述靠背本体的一端,所述坐垫连接在所述靠背本体的另一端;
所述侧头枕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头枕的两侧,以使所述侧头枕相对所述主头枕展开或者折叠;
所述靠背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侧靠枕,所述侧靠枕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本体,以使所述侧靠枕相对所述靠背本体展开或者折叠;
所述座椅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侧头枕相对所述主头枕展开,所述侧靠枕相对所述靠背本体展开,所述主头枕、所述侧头枕和所述侧靠枕依次连接成整体结构;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侧头枕与所述主头枕之间形成夹角,所述侧靠枕与所述靠背本体之间形成夹角。
可选地,所述座椅还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侧头枕对应设置,以使所述侧头枕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头枕;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侧靠枕对应设置,以使所述侧靠枕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本体;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电机、链轮和齿轮;
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靠背本体;
所述电机与所述链轮连接,所述链轮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链轮带动所述齿轮转动;
所述齿轮与所述侧头枕连接,所述齿轮的转动带动所述侧头枕转动。
可选地,所述齿轮包括:内齿轮和外齿轮,所述主头枕设有安装件和固定轴;
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头枕,所述固定轴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外齿轮、所述链轮套接在所述固定轴上,且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
所述链轮与所述外齿轮连接;所述内齿轮套接在所述外齿轮外,且与所述外齿轮啮合;所述侧头枕与所述内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链轮的转动带动所述外齿轮转动,以通过所述外齿轮的转动带动与所述内齿轮连接的所述侧头枕转动。
可选地,所述外齿轮设有第一中心孔和第一偏心孔,所述链轮设有第二中心孔和第二偏心孔,所述第一转动机构还包括:销钉;
所述销钉分别与所述链轮的所述第二偏心孔和所述外齿轮的所述第一偏心孔固定连接;
所述链轮的所述第二中心孔套接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链轮通过所述第二中心孔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
所述外齿轮的所述第一中心孔套接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外齿轮通过所述第一中心孔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轴的两端,以固定所述链轮和所述外齿轮,避免所述链轮和所述外齿轮发生轴向串动。
可选地,所述坐垫的一侧设有操控件,所述操控件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开启或者关闭。
可选地,所述坐垫的两侧设有扶手,所述操控件设置于所述扶手上。
可选地,所述座椅上还设有安全带;
所述安全带的锁扣固定于所述坐垫的一侧,所述安全带的锁舌活动连接于所述坐垫另一侧的所述侧头枕靠近所述侧靠枕的一端,且外露于所述靠背本体。
可选地,所述主头枕和所述侧头枕的材料为记忆材料。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座椅。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侧头枕转动连接于主头枕,可以相对主头枕展开或者折叠,侧靠枕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可以相对靠背本体展开或者折叠,座椅在展开状态下,主头枕、侧头枕和侧靠枕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可以增大用户的倚靠面积,这样,在用户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用户因头部偏转较大角度而导致颈部产生酸痛感的现象。座椅在折叠状态下,侧头枕和主头枕之间形成夹角,侧靠枕与靠背本体之间形成夹角,使得两侧的侧头枕和侧靠枕可以形成侧挡板,这样,在用户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两侧的侧头枕可以从侧面阻挡用户头部的晃动,达到保护用户头部的效果,两侧的侧靠枕还可以从侧面阻挡用户身体的晃动,达到保护用户的身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侧头枕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侧头枕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转动机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侧头枕转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转动机构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头枕,11-安装件,2-侧头枕,3-靠背本体,31-侧靠枕,4-坐垫,42-扶手,5-第一转动机构,51-电机,52-固定轴,53-齿轮,54-内齿轮,55-外齿轮,56-销钉,57-加固件,58-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用户在乘坐车辆的情况下,比较喜欢倚靠座椅的靠背和头枕,以达到放松休息的效果。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侧头枕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侧头枕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可以用于车辆,具体可以包括坐垫4、靠背本体3、主头枕1以及分布在主头枕1两侧的侧头枕2,其中,主头枕1可以固定在靠背本体3的一端,坐垫4可以连接在靠背本体3的另一端;侧头枕2可以转动连接于主头枕1的两侧,以使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展开或者折叠;靠背本体3的另一端的两侧可以设有侧靠枕31,靠背本体3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侧靠枕31,侧靠枕31可以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3,以使侧靠枕31相对靠背本体3展开或者折叠;座椅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展开,侧靠枕31相对靠背本体3展开,主头枕1、侧头枕2和侧靠枕31可以依次连接成整体结构;在折叠状态下,侧头枕2与主头枕1之间可以形成夹角,侧靠枕31与靠背本体3之间形成夹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侧头枕2转动连接于主头枕1,可以相对主头枕1展开或者折叠,侧靠枕31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3,可以相对靠背本体3展开或者折叠,座椅在展开状态下,主头枕1、侧头枕2和侧靠枕31依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可以增大用户的倚靠面积,这样,在用户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用户因头部偏转较大角度而导致颈部产生酸痛感的现象。座椅在折叠状态下,侧头枕2和主头枕1之间形成夹角,侧靠枕31和靠背本体3之间形成夹角,使得两侧的侧头枕2和侧靠枕31可以形成侧挡板,这样,在用户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两侧的侧头枕2可以从侧面阻挡用户头部的晃动,达到保护用户头部的效果,两侧的侧靠枕31可以阻挡用户身体的晃动,达到保护用户身体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座椅处于展开状态,主头枕1、侧头枕2和侧靠枕31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增大了所述座椅可以提供用户倚靠的面积,使得用户可以倚靠的更舒适,而且,主头枕1、侧头枕2和侧靠枕3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还可以提升所述座椅外形的美观度。如图2所示,座椅处于折叠状态,侧头枕2与主头枕1之间形成夹角,使得用户的头部可以从侧面倚靠侧头枕2,提高了用户头部的舒适度,侧靠枕31与靠背本体3之间形成夹角,使得侧靠枕31可以从侧面保护用户,以免发生碰撞。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用户的体型存在差异,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调整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的折叠程度,以使侧头枕2与主头枕1之间形成的夹角较为合适,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调整侧靠枕31相对靠背本体3的折叠程度,以使侧靠枕31与靠背本体3之间形成的夹角较为合适。
具体地,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展开的情况下,侧靠枕31可以相对靠背本体3展开或者折叠;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折叠的情况下,侧靠枕31也可以相对靠背本体3展开或者折叠。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调整侧头枕2和侧靠枕31,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主头枕1和侧头枕2的材料可以为记忆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记忆材料具有可以吸收压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这样,主头枕1和侧头枕2采用记忆材料,可以减小用户头部感觉到的压力,在用户头部倚靠主头枕1和侧头枕2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感觉到更舒适,进而提高了所述座椅的使用舒适感。
在实际应用中,侧靠枕31也可以选用记忆材料,可以提高用户的依靠舒适度。
具体地,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折叠的情况下,侧头枕2和主头枕1可以包裹用户的头部,对用户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而且由于侧头枕2靠近侧靠枕31的一端可以贴合用户的颈部,使得侧头枕2和主头枕1还可以包围用户的颈部,对用户的颈部起到保护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所述座椅的框架将主头枕1、侧头枕2、靠背本体3以及坐垫4组装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座椅的整体框架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以提高所述座椅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座椅还可以包括:第一转动机构5和第二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5可以与侧头枕2对应设置,以使侧头枕2通过第一转动机构5转动连接于主头枕1;第二转动机构与侧靠枕31对应设置,以使侧靠枕31通过第二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3;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转动机构的拆分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转动机构5可以包括:电机51、链轮58和齿轮53;电机51可以固定于靠背本体3;电机51可以与链轮58连接,链轮58可以与齿轮53连接,电机51可以用于驱动链轮58带动齿轮53转动;齿轮53可以与侧头枕2连接,齿轮53的转动可以带动侧头枕2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机51驱动链轮58转动,链轮58带动齿轮53转动,再由齿轮53的转动带动侧头枕2转动,使得第一转动机构5可以带动侧头枕2转动,可以提高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转动的稳定性。而且,第一转动机构5与侧头枕2对应设置,使得一组第一转动机构5带动一个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转动,可以提高侧头枕2转动的灵敏性。侧靠枕31通过第二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3,可以提高侧靠枕31相对靠背本体3转动的稳定性,第二转动机构与侧头枕2对应设置,使得一组第二转动机构可以带动一个侧靠枕31相对靠背本体3转动,可以提高侧靠枕31转动的灵敏性。
具体地,第二转动机构可以为包括电机和转轴,电机可以与转轴连接,以驱动转轴转动,侧靠枕31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3,以使侧靠枕31相对靠背本体3转动,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转动机构可以参考第一机构5设置。第二转动机构还可以包括合页,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一转动机构5和第二转动机构可以联动设置,这样,通过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第一转动机构5和第二转动机构,使得侧头枕2和侧靠枕31可以同时展开或折叠。第一转动机构5和第二转动机构也可以独立设置,这样,一个开关可以控制第一转动机构5,另一个开关可以控制第二转动机构,使得侧头枕2和侧靠枕31的转动相互独立,侧头枕2展开或折叠的情况下,侧靠枕31不受影响。
可选地,齿轮53可以包括:内齿轮54和外齿轮55,主头枕1上可以设有安装件11和固定轴52;安装件11可以固定连接于主头枕1,固定轴52可以固定连接于安装件11,外齿轮55、链轮58可以套接在固定轴52上,且与固定轴52转动连接;链轮58可以与外齿轮55连接;内齿轮54可以套接在外齿轮55外,且与外齿轮55啮合;侧头枕2可以与内齿轮54固定连接;链轮58的转动可以带动外齿轮55的转动,以通过外齿轮55的转动带动与内齿轮54连接的侧头枕2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件11与主头枕1固定连接,固定轴52与安装件11固定连接,外齿轮55与链轮58连接,且外齿轮55和链轮58均转动连接于固定轴52,内齿轮54与外齿轮55啮合,侧头枕2又与内齿轮54固定连接,这样,链轮58可以带动外齿轮55绕固定轴52转动,外齿轮55可以带动内齿轮54转动,内齿轮54可以带动侧头枕2转动,进而使得侧头枕2可以相对主头枕1转动。
具体地,内齿轮54可以套接在外齿轮55外,内齿轮54轮盘的齿数和外齿轮55轮盘的齿数可以相差一齿,使得内齿轮54在外齿轮55外旋转形成行星齿轮副运动。而且,由于内齿轮54轮盘的齿数和外齿轮55轮盘的齿数相差一齿,使得齿轮53的速比较大。
具体地,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侧头枕转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外齿轮55绕固定轴52旋转,侧头枕2可以相对主头枕1转动,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5,示出了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转动机构的结构分布示意图,如图5所示,外齿轮55可以设有第一中心孔和第一偏心孔,链轮58可以设有第二中心孔和第二偏心孔,第一转动机构5还可以包括:销钉56;销钉56可以分别与链轮58的第二偏心孔和外齿轮55的第一偏心孔固定连接;链轮58的第二中心孔可以套接在固定轴52上,链轮58可以通过第二中心孔与固定轴52转动连接;外齿轮55的第一中心孔可以套接在固定轴52上,外齿轮55可以通过第一中心孔与固定轴52转动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销钉56分别与第二偏心孔和第一偏心孔固定连接,可以将链轮58和外齿轮55固定连接。链轮58的第二中心孔和外齿轮55的第一中心孔套接在固定轴52上,使得链轮58可以带动外齿轮55一起绕固定轴52同步转动。
具体地,链轮58的第二偏心孔和外齿轮55的第一偏心孔可以对应设置,链轮58的第一偏心孔和外齿轮55的第一偏心孔对应设置。
可选地,第一转动机构5还可以包括:加固57件,加固件57可以固定连接于固定轴52的两端,以固定链轮58和外齿轮55,避免链轮58和外齿轮55发生轴向串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链轮58和外齿轮55套设在固定轴52上,固定轴5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加固件57,通过加固件57可以对链轮58和外齿轮55进行轴向上的限位,避免链轮58和外齿轮55发生轴向位移,由于内齿轮54与外齿轮55啮合连接,还可以提高外齿轮55带动内齿轮54进行旋转运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可选地的一个实施例中,坐垫4的一侧可以设有操控件,所述操控件可以与电机51电连接,所述操控件可以用于控制电机51开启或者关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坐垫4的一侧设有操控件,所述操控件与电机51电连接,通过操做所述操控件可以实现控制电机51的开启或关闭,进而控制侧头枕2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切换,由于所述操控件设置在坐垫4的一侧,还可以方便用户对所述操控件的操作。
具体地,所述操控件可以为按钮、旋转开关或者操纵杆等。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对所述操控件的操作控制电机51带动链轮58旋转,链轮58再带动齿轮53转动,进而带动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转动,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所述操控件为按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长按所述按钮的方式,控制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转动,直到侧头枕2转动至较为合适的位置,停止按动所述按钮;或者通过向上扳动所述按钮,控制侧头枕2从折叠状态恢复至展开状态,停止扳动所述按钮。
或者,所述操控件为旋转开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右扭动所述旋转开关,控制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转动,直到侧头枕2转动至较为合适的位置,停止扭动所述旋转开关;或者通过向左扭动所述旋转开关,控制侧头枕2从折叠状态恢复至展开状态,停止扭动所述旋转开关。其他情况可参考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只需要操作所述操控件,即可控制电机51带动链轮58转动,链轮58再带动齿轮53转动,进而使得侧头枕2相对主头枕1转动,直到侧头枕2转到合适的位置,停止对所述操控件的操作,即可实现电动调节侧头枕2与主头枕1之间的夹角,操作过程简单便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地,坐垫4的两侧可以设有扶手42,所述操控件可以设置于扶手42上。在实际应用中,坐垫4的两侧设置扶手42,方便用户支撑身体或者保持身体平衡。进一步,将所述操控件设置在扶手42上,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碰到所述操控件,并对所述操控件进行操作。
具体地,相邻的两个座椅可以共享同一个扶手42,两个座椅的操控件可以设置在同一个扶手42上,可以减小座椅的占用空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座椅上还可以设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锁扣可以固定于坐垫4的一侧,安全带的锁舌可以活动连接于坐垫4另一侧的侧头枕2靠近侧靠枕31的一端,且可以外露于靠背本体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安全带的锁舌和锁扣设置在坐垫4的两侧,可以将安全带的锁舌从用户的颈部斜插入用户腰部处的安全带的锁扣内,达到保护用户的效果。
具体地,安全带的锁舌活动连接于侧头枕2靠近侧靠枕31的一端,且外露于靠背本体3,这样,侧头枕2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安全带的锁舌处于用户的肩部位置,用户容易压到安全带的锁舌,可以提醒用户系安全带。或者,侧头枕2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侧头枕2相对于主头枕1产生夹角,侧头枕2靠近用户的头部,安全带的锁舌会滴落在用户的胸前,可以提醒用户系安全带。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乘坐在车辆的后座椅上的情况下,很容易忘记系安全带,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安全带的设置方式,则可以提醒用户系好安全带,提高了用户乘坐车辆的安全性。
具体地,可以在所述座椅上设置两根安全带,两根安全带的锁扣可以分别固定于坐垫4的两侧,两根安全带的锁舌可以分别活动连接于坐垫4两侧的侧头枕2,将两根安全带的肩带在用户胸前交叉,并分别将两根安全带的锁舌扣紧在坐垫4两侧的安全带锁扣内,采用四点固定安全带,可以提高安全带的固定效果,用户乘坐车辆的安全性,其他情况可参考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座椅上设置侧头枕2和安全带,不仅可以对用户的头部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提醒用户系好安全带,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用户乘坐车辆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侧头枕转动连接于主头枕,可以相对主头枕展开或者折叠,侧靠枕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可以相对靠背本体展开或者折叠,座椅在展开状态下,主头枕、侧头枕和侧靠枕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可以增大用户的倚靠面积,这样,在用户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用户因头部偏转较大角度而导致颈部产生酸痛感的现象。座椅在折叠状态下,侧头枕和主头枕之间形成夹角,侧靠枕与靠背本体之间形成夹角,使得两侧的侧头枕和侧靠枕可以形成侧挡板,这样,在用户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两侧的侧头枕可以从侧面阻挡用户头部的晃动,达到保护用户头部的效果,两侧的侧靠枕还可以从侧面阻挡用户身体的晃动,达到保护用户的身体的效果。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具体可以包括上述座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至少包括以下优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侧头枕转动连接于主头枕,可以相对主头枕展开或者折叠,侧靠枕转动连接于靠背本体,可以相对靠背本体展开或者折叠,座椅在展开状态下,主头枕、侧头枕和侧靠枕依次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可以增大用户的倚靠面积,这样,在用户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可以避免用户因头部偏转较大角度而导致颈部产生酸痛感的现象。座椅在折叠状态下,侧头枕和主头枕之间形成夹角,侧靠枕与靠背本体之间形成夹角,使得两侧的侧头枕和侧靠枕可以形成侧挡板,这样,在用户休息或睡眠的情况下,两侧的侧头枕可以从侧面阻挡用户头部的晃动,达到保护用户头部的效果,两侧的侧靠枕还可以从侧面阻挡用户身体的晃动,达到保护用户的身体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座椅,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4)、靠背本体(3)、主头枕(1)以及分布在所述主头枕(1)两侧的侧头枕(2),其中,
所述主头枕(1)固定在所述靠背本体(3)的一端,所述坐垫(4)连接在所述靠背本体(3)的另一端;
所述侧头枕(2)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头枕(1)的两侧,以使所述侧头枕(2)相对所述主头枕(1)展开或者折叠;
所述靠背本体(3)的另一端的两侧设有侧靠枕(31),所述侧靠枕(31)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本体(3),以使所述侧靠枕(31)相对所述靠背本体(3)展开或者折叠;
所述座椅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侧头枕(2)相对所述主头枕(1)展开,所述侧靠枕(31)相对所述靠背本体(3)展开,所述主头枕(1)、所述侧头枕(2)和所述侧靠枕(31)依次连接成整体结构,增大用户的倚靠面积;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侧头枕(2)与所述主头枕(1)之间形成夹角,所述侧靠枕(31)与所述靠背本体(3)之间形成夹角,使得所述侧头枕(2)和所述侧靠枕(31)形成侧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第一转动机构(5)和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5)与所述侧头枕(2)对应设置,以使所述侧头枕(2)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机构(5)转动连接于所述主头枕(1);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与所述侧靠枕(31)对应设置,以使所述侧靠枕(31)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本体(3);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5)包括:电机(51)、链轮和(58)齿轮(53);
所述电机(51)固定于所述靠背本体(3);
所述电机(51)与所述链轮(58)连接,所述链轮(58)与所述齿轮(53)连接,所述电机(51)用于驱动所述链轮(58)带动所述齿轮(53)转动;
所述齿轮(53)与所述侧头枕(2)连接,所述齿轮(53)的转动带动所述侧头枕(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53)包括:内齿轮(54)和外齿轮(55),所述主头枕(1)设有安装件(11)和固定轴(52);
所述安装件(11)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头枕(1),所述固定轴(52)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件(11),所述外齿轮(55)、所述链轮(58)套接在所述固定轴(52)上,且与所述固定轴(52)转动连接;
所述链轮(58)与所述外齿轮(55)连接;所述内齿轮(54)套接在所述外齿轮(55)外,且与所述外齿轮(55)啮合;所述侧头枕(2)与所述内齿轮(54)固定连接;
所述链轮(58)的转动带动所述外齿轮(55)转动,以通过所述外齿轮(55)的转动带动与所述内齿轮(54)连接的所述侧头枕(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55)设有第一中心孔和第一偏心孔,所述链轮(58)设有第二中心孔和第二偏心孔,所述第一转动机构(5)还包括:销钉(56);
所述销钉(56)分别与所述链轮(58)的所述第二偏心孔和所述外齿轮(55)的所述第一偏心孔固定连接;
所述链轮(58)的所述第二中心孔套接在所述固定轴(52)上,所述链轮(58)通过所述第二中心孔与所述固定轴(52)转动连接;
所述外齿轮(55)的所述第一中心孔套接在所述固定轴(52)上,所述外齿轮(55)通过所述第一中心孔与所述固定轴(52)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5)还包括:加固件(57),所述加固件(57)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轴(52)的两端,以固定所述链轮(58)和所述外齿轮(55),避免所述链轮(58)和所述外齿轮(55)发生轴向串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4)的一侧设有操控件,所述操控件与所述电机(51)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51)开启或者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4)的两侧设有扶手,所述操控件设置于所述扶手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上还设有安全带;
所述安全带的锁扣固定于所述坐垫(4)的一侧,所述安全带的锁舌活动连接于所述坐垫(4)另一侧的侧头枕(2)靠近所述侧靠枕(31)的一端,且外露于所述靠背本体(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头枕(1)和所述侧头枕(2)的材料为记忆材料。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
CN202011541380.1A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座椅和车辆 Active CN112677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1380.1A CN112677849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座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41380.1A CN112677849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座椅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7849A CN112677849A (zh) 2021-04-20
CN112677849B true CN112677849B (zh) 2022-09-20

Family

ID=75451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41380.1A Active CN112677849B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座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67784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1218A (zh) * 2012-04-20 2015-01-28 约翰逊控股公司 适于座椅调节机构中的直接机电致动的行星齿轮组合件的减速装置和减速装置的操作方法
CN204488561U (zh) * 2015-02-13 2015-07-22 赵耀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JP2015209073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パワーシートのギヤボックス取付け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0457Y (zh) * 2002-12-11 2003-12-10 李培章 一种倒立健身椅
JP4496102B2 (ja) * 2005-02-08 2010-07-07 市川鐵工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ステイ用ノッチ形成装置
JP4165577B2 (ja) * 2006-05-19 2008-10-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機構
JP5059485B2 (ja) * 2007-05-25 2012-10-24 有限会社オダ技商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2009227257A (ja) * 2007-07-18 2009-10-08 Imasen Electric Ind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US9193287B2 (en) * 2012-09-13 2015-11-24 Leggett & Platt Canada Co. Lumbar support system
JP6269619B2 (ja) * 2015-08-25 2018-01-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乗員保護装置
US10220750B2 (en) * 2016-08-05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ner carrier substrate mechanical lock with head restraint guide sleeves
DE102016219012A1 (de) * 2016-09-30 2018-04-05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 Sitz mit einer Rückenlehne und einer Kopfstütze
CN107048785B (zh) * 2017-06-05 2020-07-21 浙江陀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调节躺倒的座椅
CN109094439B (zh) * 2018-07-19 2020-06-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和车辆
CN110171332A (zh) * 2019-05-27 2019-08-27 长春富晟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适用于芯部可替换汽车座椅的儿童安全座椅
CN110877555A (zh) * 2019-11-14 2020-03-13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头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1218A (zh) * 2012-04-20 2015-01-28 约翰逊控股公司 适于座椅调节机构中的直接机电致动的行星齿轮组合件的减速装置和减速装置的操作方法
JP2015209073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パワーシートのギヤボックス取付け構造
CN204488561U (zh) * 2015-02-13 2015-07-22 赵耀 一种多功能汽车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7849A (zh)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59863Y2 (zh)
JP5613838B2 (ja) 車両座席用ヘッドレスト
CN112677849B (zh) 一种座椅和车辆
WO2007080667A1 (ja) 座席構造
JP2000335291A (ja) 自動車用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フルフローティング装置
JP2888870B2 (ja) 座席用モニターの取付構造
JPH10258654A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
JPS6157435A (ja) バケツトシ−ト
JP2917287B2 (ja) シートバック
JP2000247173A (ja) 前倒れシートに使用されるストラップ
CN215474621U (zh) 舒适防扭伤汽车座椅
CN214189415U (zh) 方便解锁的汽车座椅颈托及带该颈托的头枕
JPH06277126A (ja) シート装置
JPH0729873Y2 (ja) シート装置
KR200178527Y1 (ko) 차량용 간이 씨트카바
CN213909326U (zh) 一种多功能摇椅结构
JP2604569Y2 (ja) 車両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7246096B2 (ja) シート型マッサージ機
JPH0139474Y2 (zh)
JP2021040692A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2000050998A (ja) 背もたれ部構造
JPH0737551Y2 (ja) シート装置
JP3654581B2 (ja) ロッキング椅子
JPH0237394Y2 (zh)
JPH0533151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