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7555A - 一种可折叠头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头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7555A
CN110877555A CN201911113623.9A CN201911113623A CN110877555A CN 110877555 A CN110877555 A CN 110877555A CN 201911113623 A CN201911113623 A CN 201911113623A CN 110877555 A CN110877555 A CN 110877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rest
locking
headrest body
shaft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36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贤煌
赵培杰
田建明
王长慧
刘人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Compon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Compon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Compon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136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77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77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7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74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or stow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头枕,包括头枕本体和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解锁转轴和锁止轴;头枕本体具有空心内腔,且头枕本体的前端面底部设有侧板避空槽;折叠机构容纳在头枕本体的空心内腔中,上支架与头枕本体连接,下支架的下端部从头枕本体的底面伸出,以用于连接座椅靠背;在折叠角度下,下支架的两块侧板容纳在侧板避空槽中。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在确保能可靠的展开和折叠以及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将折叠机构设置在头枕本体内,能够实现接近180°的翻转折叠,以最大限度的贴紧座椅靠背,使得整体厚度较小的头枕本体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座椅在头枕、靠背双折叠后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头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的头枕,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折叠头枕。
背景技术
头枕是汽车座椅上确保乘员乘坐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所必需的组成部件,但是,不可折叠的头枕也会对驾驶员的后方视野造成妨碍,因此,现有技术中,将折叠头枕应用在汽车座椅上,从而在汽车座椅无人乘坐时,可以将头枕折叠起来,以改善驾驶员的后方视野。并且,对于中排和后排的汽车座椅,往往通过将汽车座椅的靠背翻转折叠在坐垫上,以此来增大汽车的行李箱空间,而通过将头枕也折叠起,则可以进一步缩减折叠后汽车座椅占用的空间,以进一步增大汽车的行李箱空间。
现有的折叠头枕,都是将头枕本体通过折叠机构连接在汽车座椅靠背上,折叠机构或以独立于头枕本体和汽车座椅靠背的外置方式设置,或设置在汽车座椅靠背内,其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如果头枕的折叠机构以外置方式设置,则汽车座椅的靠背和头枕均折叠后,折叠机构仍会相对靠背和坐垫凸出,造成折叠后汽车座椅占用的空间被凸出的折叠机构所扩大;
其二,如果头枕的折叠机构设置在汽车座椅靠背内,则会挤占靠背发泡体中靠背骨架的空间,使汽车座椅靠背的厚度增大;而且,在不破坏座椅靠背结构的前提下,难以做到180°的翻转折叠;
其三,如果将现有的头枕折叠机构设置在头枕本体内,则会造成头枕本体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增大,而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和头枕均折叠后,厚度较大的头枕本体均无法置于折叠后的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造成靠背与坐垫无法实现最紧密的贴合,造成汽车座椅折叠后占用的空间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头枕,以解决现有头枕折叠机构设置在头枕本体内导致头枕本体的厚度增大,造成头枕本体无法折叠置于折叠后的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头枕,包括头枕本体和折叠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解锁转轴和锁止轴;
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均为由后端板和两块侧板构成并在所述两块侧板之间形成槽腔的U型支架,所述上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支架的上端部通过穿过所述侧板的主轴转动连接,且所述主轴上套有位于所述槽腔中的主扭簧,该主扭簧的两根扭脚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使得:所述上支架在所述主扭簧向其施加的逆时针方向扭力的作用下,趋于由展开角度绕所述主轴旋转到折叠角度,其中,在所述可折叠头枕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时,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旋转角度分别记为所述展开角度和折叠角度;
所述下支架的侧板在其上部设有朝后设置的后端锁止卡槽和朝前设置的前端锁止卡槽;所述解锁转轴与所述上支架的两块侧板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主轴的上方位置,所述锁止轴穿过所述上支架的两块侧板上的锁止轴避空槽,所述锁止轴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解锁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主轴、解锁转轴和锁止轴相平行;使得: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锁止轴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旋转进入或退出所述后端锁止卡槽,在所述折叠角度下,所述锁止轴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旋转进入或退出所述前端锁止卡槽;
所述头枕本体具有空心内腔,且所述头枕本体的前端面底部设有适配于所述下支架的两块侧板的侧板避空槽;所述折叠机构容纳在所述头枕本体的空心内腔中,所述上支架与所述头枕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解锁转轴的端部从所述头枕本体的侧面伸出,所述下支架的下端部从所述头枕本体的底面伸出,以用于连接座椅靠背;并且,在所述折叠角度下,所述下支架的两块侧板容纳在所述头枕本体的侧板避空槽中。其中,所述侧板避空槽中可以通过二次注塑设置软胶,以封闭所述侧板避空槽,同时,在可折叠头枕进行折叠时,所述软胶在所述下支架的两块侧板的作用下变形,不会对所述下支架的两块侧板造成阻挡。
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装时,将所述下支架的下端部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
需要使用时,将处于解锁状态的头枕本体沿顺时针方向翻起,以带动可折叠头枕除所述下支架和主扭簧外的其他部件一起绕所述主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达到所述展开角度时,通过驱动所述解锁转轴带动所述解锁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入所述后端锁止卡槽,令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旋转角度被锁止在所述展开角度,此时,所述头枕本体处于锁止状态,乘员可以正常枕靠在头枕本体上;而通过驱动所述解锁转轴带动所述解锁转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退出所述后端锁止卡槽,则所述头枕本体重新处于解锁状态。
需要折叠时,将处于解锁状态的头枕本体沿逆时针方向翻下,以带动可折叠头枕除所述下支架和主扭簧外的其他部件一起绕所述主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达到所述折叠角度时,通过驱动所述解锁转轴带动所述解锁转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入所述前端锁止卡槽,令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的旋转角度被锁止在所述折叠角度,此时,所述头枕本体处于锁止状态,所述头枕本体能够可靠的保持在折叠状态;而通过驱动所述解锁转轴带动所述解锁转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退出所述前端锁止卡槽,则所述头枕本体重新处于解锁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能够可靠的展开和折叠,以用于乘员的枕靠和实现折叠收纳;且本发明以采用U型支架结构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作为可折叠头枕的骨架,能够保证可折叠头枕的强度;
并且,一方面由于折叠机构的活动机构(即主轴、主扭簧、解锁转轴和锁止轴组成的机构)集中布置在头枕本体的下部位置,对头枕本体在其中上部位置的厚度不会造成影响,且前述活动机构对头枕本体在其下部位置的厚度影响较小,使头枕本体的中上部厚度可设计得很薄、下部厚度也相对较薄;另一方由于下支架的两块侧板能够在可折叠头枕处于折叠状态时容纳在头枕本体的侧板避空槽中,而不会阻挡头枕本体的折叠;因此,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能够实现接近180°的翻转折叠,以最大限度的贴紧座椅靠背,使得整体厚度较小的头枕本体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座椅在头枕、靠背双折叠后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在确保能够可靠的展开和折叠以及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将折叠机构设置在头枕本体内,能够实现接近180°的翻转折叠,以最大限度的贴紧座椅靠背,使得整体厚度较小的头枕本体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座椅在头枕、靠背双折叠后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解锁转轴上套有副扭簧并固定连接有固定件,所述副扭簧的两根扭脚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架和固定件,使得所述副扭簧向所述解锁转轴施加顺时针方向扭力。
从而,所述顺时针方向扭力通过所述连接件传递至所述锁止轴,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锁止轴被压在所述后端锁止卡槽中,在所述折叠角度下,所述锁止轴被压在所述前端锁止卡槽中,能够防止所述锁止轴因汽车行车过程中的颠簸而自动退出后端锁止卡槽和前端锁止卡槽,确保了可折叠头枕锁止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下的可靠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后端锁止卡槽由相连的弧面卡槽和弧面支撑槽构成,所述弧面支撑槽位于所述弧面卡槽的后下方;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锁止轴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旋转进入所述后端锁止卡槽的弧面卡槽中,且垂线的上端通过所述弧面卡槽,垂线的下端仅通过所述弧面支撑槽,其中,所述垂线为:在所述锁止轴进入所述弧面卡槽中时,所述主轴的轴线与锁止轴的轴线的公共面的垂线,且该垂线通过所述锁止轴的轴线;
并且,所述下支架的后端板设有位于其顶部的支撑台,使得:当所述上支架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沿顺时针方向绕所述主轴旋转,所述上支架的底部能够坐落在所述下支架的支撑台上。
从而,在所述锁止轴进入所述弧面卡槽中时,由于所述垂线的上端通过所述弧面卡槽,使得所述下支架的弧面卡槽对所述锁止轴产生沿所述垂线方向向下的反作用力,且该反作用力能够随向前推头枕本体的外力增大而增大,使得锁止轴在头枕本体受到向前的外力作用时仍能保持在弧面卡槽中,实现了可折叠头枕在展开角度下的自锁;而在头枕本体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由于所述垂线的下端仅通过所述弧面支撑槽,弧面卡槽在此时不会对所述锁止轴产生反作用力,使得所述锁止轴滑入到所述弧面支撑槽中,而所述头枕本体向后的压力则由所述下支架的支撑台承受,避免对所述锁止轴造成损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头枕本体设有前盖、后盖、发泡骨架和发泡体;所述前盖和后盖组合形成所述头枕本体的空心内腔,且所述前盖的上部位置设有窗口,所述侧板避空槽设置在所述前盖的下部位置;所述发泡骨架和发泡体均位于所述空心内腔中,所述发泡骨架的下端与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发泡体固定在所述发泡骨架上并在所述前盖的窗口露出;所述上支架与所述前盖和后盖固定连接。
从而,本发明在将活动机构(即主轴、主扭簧、解锁转轴和锁止轴组成的机构)集中布置在头枕本体的下部位置,以确保所述头枕本体的中上部厚度可设计得很薄、下部厚度也相对较薄的同时,通过采用由前盖、后盖、发泡骨架和发泡体组成的头枕本体,使得乘员能够枕靠发泡体上,以确保乘员的枕靠舒适性并能满足头枕动态冲击、头枕静强度的法规要求,因此,本发明在头枕本体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的同时,还能确保乘员的枕靠舒适性、以及满足头枕动态冲击、头枕静强度的法规要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解锁转轴和锁止轴焊接固定的限位片,使得: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限位片从后方抵顶在所述主轴上。
从而,所述限位片能够提到限位作用,以提醒用户已抵达所述展开角度。
优选的:所述解锁转轴从所述头枕本体的侧面伸出的端部,固定有解锁手柄,以便于乘员手动操作解锁手柄实现可折叠头枕的解锁与锁止。
优选的:所述主轴与所述下支架的两块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主轴通过两个主轴衬套分别与所述上支架的两块侧板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上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支架的上端部通过穿过所述侧板的转动连接;所述解锁转轴通过两个解锁转轴衬套分别与所述上支架的两块侧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止轴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解锁转轴焊接固定,该两个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上支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连接件为U字型构件,以确保所述锁止轴与解锁转轴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在确保能够可靠的展开和折叠以及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将折叠机构设置在头枕本体内,能够实现接近180°的翻转折叠,以最大限度的贴紧座椅靠背,使得整体厚度较小的头枕本体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座椅在头枕、靠背双折叠后的体积。
第二,本发明通过设置由弧面卡槽和弧面支撑槽构成的后端锁止卡槽,并在所述下支架设置支撑台,使得:在所述锁止轴进入所述弧面卡槽中时,由于所述垂线的上端通过所述弧面卡槽,使得所述下支架的弧面卡槽对所述锁止轴产生沿所述垂线方向向下的反作用力,且该反作用力能够随向前推头枕本体的外力增大而增大,使得锁止轴在头枕本体受到向前的外力作用时仍能保持在弧面卡槽中,实现了可折叠头枕在展开角度下的自锁;而在头枕本体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由于所述垂线的下端仅通过所述弧面支撑槽,弧面卡槽在此时不会对所述锁止轴产生反作用力,使得所述锁止轴滑入到所述弧面支撑槽中,而所述头枕本体向后的压力则由所述下支架的支撑台承受,避免对所述锁止轴造成损坏。
第三,本发明在将活动机构(即主轴、主扭簧、解锁转轴和锁止轴组成的机构)集中布置在头枕本体的下部位置,以确保所述头枕本体的中上部厚度可设计得很薄、下部厚度也相对较薄的同时,通过采用由前盖、后盖、发泡骨架和发泡体组成的头枕本体,使得乘员能够枕靠发泡体上,以确保乘员的枕靠舒适性并能满足头枕动态冲击、头枕静强度的法规要求,因此,本发明在头枕本体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的同时,还能确保乘员的枕靠舒适性、以及满足头枕动态冲击、头枕静强度的法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中折叠机构在展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折叠机构在展开角度下的示意图;
图5为折叠机构在折叠角度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但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方位用语“逆时针方向、顺时针方向”,仅是方位上的相对概念,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发明所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可折叠头枕,包括头枕本体1和折叠机构;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支架2、下支架3、解锁转轴6和锁止轴7;
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均为由后端板和两块侧板构成并在所述两块侧板之间形成槽腔的U型支架,所述上支架2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支架3的上端部通过穿过所述侧板的主轴4转动连接,且所述主轴4上套有位于所述槽腔中的主扭簧5,该主扭簧5的两根扭脚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使得:所述上支架2在所述主扭簧5向其施加的逆时针方向扭力F5的作用下,趋于由展开角度绕所述主轴4旋转到折叠角度,其中,在所述可折叠头枕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时,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之间的旋转角度分别记为所述展开角度和折叠角度;
所述下支架3的侧板3-1在其上部设有朝后设置的后端锁止卡槽3a和朝前设置的前端锁止卡槽3b;所述解锁转轴6与所述上支架2的两块侧板2-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主轴4的上方位置,所述锁止轴7穿过所述上支架2的两块侧板2-1上的锁止轴避空槽2a,所述锁止轴7通过连接件8与所述解锁转轴6固定连接,且所述主轴4、解锁转轴6和锁止轴7相平行;使得: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锁止轴7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6旋转进入或退出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在所述折叠角度下,所述锁止轴7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6旋转进入或退出所述前端锁止卡槽3b;
所述头枕本体1具有空心内腔,且所述头枕本体1的前端面底部设有适配于所述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的侧板避空槽1a;所述折叠机构容纳在所述头枕本体1的空心内腔中,所述上支架2与所述头枕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解锁转轴6的端部从所述头枕本体1的侧面伸出,所述下支架3的下端部从所述头枕本体1的底面伸出,以用于连接座椅靠背;并且,在所述折叠角度下,所述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容纳在所述头枕本体1的侧板避空槽1a中。其中,所述侧板避空槽1a中可以通过二次注塑设置软胶,以封闭所述侧板避空槽1a,使得:在可折叠头枕进行折叠时,所述软胶在所述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的作用下变形,不会对所述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造成阻挡。
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装时,将所述下支架3的下端部与座椅靠背固定连接。
需要使用时,将处于解锁状态的头枕本体1沿顺时针方向翻起,以带动可折叠头枕除所述下支架3和主扭簧5外的其他部件一起绕所述主轴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达到所述展开角度时,通过驱动所述解锁转轴6带动所述解锁转轴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入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令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之间的旋转角度被锁止在所述展开角度,此时,所述头枕本体1处于锁止状态,乘员可以正常枕靠在头枕本体1上;而通过驱动所述解锁转轴6带动所述解锁转轴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退出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则所述头枕本体1重新处于解锁状态。
需要折叠时,将处于解锁状态的头枕本体1沿逆时针方向翻下,以带动可折叠头枕除所述下支架3和主扭簧5外的其他部件一起绕所述主轴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达到所述折叠角度时,通过驱动所述解锁转轴6带动所述解锁转轴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入所述前端锁止卡槽3b,令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之间的旋转角度被锁止在所述折叠角度,此时,所述头枕本体1处于锁止状态,所述头枕本体1能够可靠的保持在折叠状态;而通过驱动所述解锁转轴6带动所述解锁转轴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退出所述前端锁止卡槽3b,则所述头枕本体1重新处于解锁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能够可靠的展开和折叠,以用于乘员的枕靠和实现折叠收纳;且本发明以采用U型支架结构的上支架2和下支架3作为可折叠头枕的骨架,能够保证可折叠头枕的强度;
并且,一方面由于折叠机构的活动机构(即主轴4、主扭簧5、解锁转轴6和锁止轴7组成的机构)集中布置在头枕本体1的下部位置,对头枕本体1在其中上部位置的厚度不会造成影响,且前述活动机构对头枕本体1在其下部位置的厚度影响较小,使头枕本体1的中上部厚度可设计得很薄、下部厚度也相对较薄;另一方由于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能够在可折叠头枕处于折叠状态时容纳在头枕本体1的侧板避空槽1a中,而不会阻挡头枕本体1的折叠;因此,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能够实现接近180°的翻转折叠,以最大限度的贴紧座椅靠背,使得整体厚度较小的头枕本体1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座椅在头枕、靠背双折叠后的体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折叠头枕在确保能够可靠的展开和折叠以及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将折叠机构设置在头枕本体1内,能够实现接近180°的翻转折叠,以最大限度的贴紧座椅靠背,使得整体厚度较小的头枕本体1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以最大限度的缩小座椅在头枕、靠背双折叠后的体积。
以上为本实施例一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该基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限定:
优选的:所述解锁转轴6上套有副扭簧9并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0,所述副扭簧9的两根扭脚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架2和固定件10,使得所述副扭簧9向所述解锁转轴6施加顺时针方向扭力F9。
从而,所述顺时针方向扭力F9通过所述连接件8传递至所述锁止轴7,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锁止轴7被压在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中,在所述折叠角度下,所述锁止轴7被压在所述前端锁止卡槽3b中,能够防止所述锁止轴7因汽车行车过程中的颠簸而自动退出后端锁止卡槽3a和前端锁止卡槽3b,确保了可折叠头枕锁止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下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解锁转轴6从所述头枕本体1的侧面伸出的端部,通过卡环15固定有解锁手柄12,以便于乘员手动操作解锁手柄12实现可折叠头枕的解锁与锁止。
优选的:所述主轴4与所述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固定连接,所述主轴4通过两个主轴衬套13分别与所述上支架2的两块侧板2-1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上支架2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支架3的上端部通过穿过所述侧板的转动连接;所述解锁转轴6通过两个解锁转轴衬套14分别与所述上支架2的两块侧板2-1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止轴7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8与所述解锁转轴6焊接固定,该两个连接件8分别位于所述上支架2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连接件8为U字型构件,以确保所述锁止轴7与解锁转轴6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二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参见图4和图5,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由相连的弧面卡槽3a1和弧面支撑槽3a2构成,所述弧面支撑槽3a2位于所述弧面卡槽3a1的后下方;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锁止轴7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6旋转进入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的弧面卡槽3a1中,且垂线V的上端通过所述弧面卡槽3a1,垂线V的下端仅通过所述弧面支撑槽3a2,其中,所述垂线V为:在所述锁止轴7进入所述弧面卡槽3a1中时,所述主轴4的轴线与锁止轴7的轴线的公共面S的垂线,且该垂线通过所述锁止轴7的轴线;
并且,所述下支架3的后端板3-2设有位于其顶部的支撑台3-3,使得:当所述上支架2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沿顺时针方向绕所述主轴4旋转,所述上支架2的底部能够坐落在所述下支架3的支撑台3-3上。
从而,在所述锁止轴7进入所述弧面卡槽3a1中时,由于所述垂线V的上端通过所述弧面卡槽3a1,使得所述下支架3的弧面卡槽3a1对所述锁止轴7产生沿所述垂线V方向向下的反作用力F3,且该反作用力F3能够随向前推头枕本体1的外力增大而增大,使得锁止轴7在头枕本体1受到向前的外力作用时仍能保持在弧面卡槽3a1中,实现了可折叠头枕在展开角度下的自锁;而在头枕本体1受到向后的外力作用时,由于所述垂线V的下端仅通过所述弧面支撑槽3a2,弧面卡槽3a1在此时不会对所述锁止轴7产生反作用力,使得所述锁止轴7滑入到所述弧面支撑槽3a2中,而所述头枕本体1向后的压力则由所述下支架3的支撑台3-3承受,避免对所述锁止轴7造成损坏。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三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头枕本体1设有前盖1-1、后盖1-2、发泡骨架1-3和发泡体1-4;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组合形成所述头枕本体1的空心内腔,且所述前盖1-1的上部位置设有窗口1-1a,所述侧板避空槽1a设置在所述前盖1-1的下部位置;所述发泡骨架1-3和发泡体1-4均位于所述空心内腔中,所述发泡骨架1-3的下端与所述上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发泡体1-4固定在所述发泡骨架1-3上并在所述前盖1-1的窗口1-1a露出;所述上支架2通过螺钉与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固定连接。
从而,本发明在将活动机构(即主轴4、主扭簧5、解锁转轴6和锁止轴7组成的机构)集中布置在头枕本体1的下部位置,以确保所述头枕本体1的中上部厚度可设计得很薄、下部厚度也相对较薄的同时,通过采用由前盖1-1、后盖1-2、发泡骨架1-3和发泡体1-4组成的头枕本体1,使得乘员能够枕靠发泡体1-4上,以确保乘员的枕靠舒适性并能满足头枕动态冲击、头枕静强度的法规要求,因此,本发明在头枕本体1能够容纳在折叠后的座椅靠背与坐垫之间的空隙中的同时,还能确保乘员的枕靠舒适性、以及满足头枕动态冲击、头枕静强度的法规要求。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四还采用了以下优选的结构: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解锁转轴6和锁止轴7焊接固定的限位片11,使得: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限位片11从后方抵顶在所述主轴4上。
从而,所述限位片11能够提到限位作用,以提醒用户已抵达所述展开角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可折叠头枕,包括头枕本体(1)和折叠机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上支架(2)、下支架(3)、解锁转轴(6)和锁止轴(7);
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均为由后端板和两块侧板构成并在所述两块侧板之间形成槽腔的U型支架,所述上支架(2)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支架(3)的上端部通过穿过所述侧板的主轴(4)转动连接,且所述主轴(4)上套有位于所述槽腔中的主扭簧(5),该主扭簧(5)的两根扭脚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使得:所述上支架(2)在所述主扭簧(5)向其施加的逆时针方向扭力(F5)的作用下,趋于由展开角度绕所述主轴(4)旋转到折叠角度,其中,在所述可折叠头枕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时,所述上支架(2)与下支架(3)之间的旋转角度分别记为所述展开角度和折叠角度;
所述下支架(3)的侧板(3-1)在其上部设有朝后设置的后端锁止卡槽(3a)和朝前设置的前端锁止卡槽(3b);所述解锁转轴(6)与所述上支架(2)的两块侧板(2-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主轴(4)的上方位置,所述锁止轴(7)穿过所述上支架(2)的两块侧板(2-1)上的锁止轴避空槽(2a),所述锁止轴(7)通过连接件(8)与所述解锁转轴(6)固定连接,且所述主轴(4)、解锁转轴(6)和锁止轴(7)相平行;使得: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锁止轴(7)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6)旋转进入或退出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在所述折叠角度下,所述锁止轴(7)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6)旋转进入或退出所述前端锁止卡槽(3b);
所述头枕本体(1)具有空心内腔,且所述头枕本体(1)的前端面底部设有适配于所述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的侧板避空槽(1a);所述折叠机构容纳在所述头枕本体(1)的空心内腔中,所述上支架(2)与所述头枕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解锁转轴(6)的端部从所述头枕本体(1)的侧面伸出,所述下支架(3)的下端部从所述头枕本体(1)的底面伸出,以用于连接座椅靠背;并且,在所述折叠角度下,所述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容纳在所述头枕本体(1)的侧板避空槽(1a)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转轴(6)上套有副扭簧(9)并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0),所述副扭簧(9)的两根扭脚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架(2)和固定件(10),使得所述副扭簧(9)向所述解锁转轴(6)施加顺时针方向扭力(F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由相连的弧面卡槽(3a1)和弧面支撑槽(3a2)构成,所述弧面支撑槽(3a2)位于所述弧面卡槽(3a1)的后下方;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锁止轴(7)能够绕所述解锁转轴(6)旋转进入所述后端锁止卡槽(3a)的弧面卡槽(3a1)中,且垂线(V)的上端通过所述弧面卡槽(3a1),垂线(V)的下端仅通过所述弧面支撑槽(3a2),其中,所述垂线(V)为:在所述锁止轴(7)进入所述弧面卡槽(3a1)中时,所述主轴(4)的轴线与锁止轴(7)的轴线的公共面(S)的垂线,且该垂线通过所述锁止轴(7)的轴线;
并且,所述下支架(3)的后端板(3-2)设有位于其顶部的支撑台(3-3),使得:当所述上支架(2)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沿顺时针方向绕所述主轴(4)旋转,所述上支架(2)的底部能够坐落在所述下支架(3)的支撑台(3-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本体(1)设有前盖(1-1)、后盖(1-2)、发泡骨架(1-3)和发泡体(1-4);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组合形成所述头枕本体(1)的空心内腔,且所述前盖(1-1)的上部位置设有窗口(1-1a),所述侧板避空槽(1a)设置在所述前盖(1-1)的下部位置;所述发泡骨架(1-3)和发泡体(1-4)均位于所述空心内腔中,所述发泡骨架(1-3)的下端与所述上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发泡体(1-4)固定在所述发泡骨架(1-3)上并在所述前盖(1-1)的窗口(1-1a)露出;所述上支架(2)与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与所述解锁转轴(6)和锁止轴(7)焊接固定的限位片(11),使得:在所述展开角度下,所述限位片(11)从后方抵顶在所述主轴(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转轴(6)从所述头枕本体(1)的侧面伸出的端部,固定有解锁手柄(1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4)与所述下支架(3)的两块侧板(3-1)固定连接,所述主轴(4)通过两个主轴衬套(13)分别与所述上支架(2)的两块侧板(2-1)转动连接,以使得所述上支架(2)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支架(3)的上端部通过穿过所述侧板的转动连接;所述解锁转轴(6)通过两个解锁转轴衬套(14)分别与所述上支架(2)的两块侧板(2-1)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轴(7)通过两个所述连接件(8)与所述解锁转轴(6)焊接固定,该两个连接件(8)分别位于所述上支架(2)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连接件(8)为U字型构件。
CN201911113623.9A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可折叠头枕 Pending CN1108775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3623.9A CN110877555A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可折叠头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3623.9A CN110877555A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可折叠头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7555A true CN110877555A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3623.9A Pending CN110877555A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可折叠头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7755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849A (zh) * 2020-12-23 2021-04-2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7849A (zh) * 2020-12-23 2021-04-20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46389A (en) Folding seats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KR100302570B1 (ko) 차량용접는시트
US10189373B2 (en) Seat arrangement
US8714619B2 (en) Vehicle seat
US6962384B2 (en) Fold flat motor vehicle seat
JP4614204B2 (ja) シート装置
KR20110062445A (ko) 차량용 폴드 앤 다이브 시트
CN107264348B (zh) 一种折叠式手动儿童安全座椅
EP0151426B1 (en) Improved vehicle provided with seats, the back rest of which can be folded down to the level of the load-carrying platform
CN110877555A (zh) 一种可折叠头枕
CN211567755U (zh) 一种可折叠头枕
CN113147538A (zh) 一种汽车及其多连杆折叠座椅
WO2014132375A1 (ja) 格納式乗り物用座席
CN211731131U (zh) 一种带有支撑腿的儿童安全座椅
JP5228635B2 (ja) 車両
CN110254727B (zh) 一种侧向收放的观察员座椅及其使用方法
JP2003104103A (ja) 有用車両の運転室
EP1972490B1 (en) Motor vehicle with a second-row seat having a backrest and sitting surface that can both be tipped over
JP2020132060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KR100568742B1 (ko) 승합차용 보조시트 절첩장치
JP3192062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支持装置
CN218702853U (zh) 一种高尔夫球车后座
JP536535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401350B2 (ja) シート装置
KR0134191Y1 (ko) 자동차 절첩의자용 절첩다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