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2898A - 车门框架 - Google Patents

车门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2898A
CN112672898A CN201980059212.8A CN201980059212A CN112672898A CN 112672898 A CN112672898 A CN 112672898A CN 201980059212 A CN201980059212 A CN 201980059212A CN 112672898 A CN112672898 A CN 112672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frame
pillar
weld beads
extend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2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2898B (zh
Inventor
木村纯
坂田哲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r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rok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r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72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2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2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2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2Upper door structure window frame details, including sash guides and glass ru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68Fixation or mounting means specific for door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后柱(13)和腰部加强件(14)通过多个焊道(15a、15b)而接合。焊道(15a、15b)分别相对于其他焊道(15b、15a)和其他延长线(e2、e1)上偏离而存在。

Description

车门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框架。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门框架的后下侧的角落部处将柱和腰部加强件焊接起来的车门框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273号公报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将柱与腰部加强件在一个部位焊接,因此,存在根据规格的不同而不易确保焊接部分的刚性、强度的担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之一在于获得例如容易确保下侧并且后侧的角落部的焊接部分的刚性、强度的车门框架。
本发明的车门框架例如具备:柱;和横跨构件,其与上述柱的下部连接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上述柱与上述横跨构件通过多个焊道而接合,上述焊道分别相对于其他焊道和该其他焊道的延长线偏离。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上述多个焊道在车辆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和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分离。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上述柱具有作为框架的内周局部的内周面,上述横跨构件具有:以接近上述内周面的方式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从上述第一延伸部起延伸到越过上述内周面的第二延伸部,上述多个焊道中的至少一个焊道将上述柱与上述第二延伸部接合。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上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与上述内周面抵接的端部,上述多个焊道中的至少一个焊道将上述内周面与上述端部接合。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在上述第一延伸部,与将上述柱和上述第一延伸部接合的焊道的前方邻接地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部。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在上述横跨构件设置有缺口或者孔,上述多个焊道中的至少一个焊道将上述缺口或者上述孔的缘部与上述柱接合。
上述车门框架例如具备锁定托架,上述锁定托架与上述横跨构件分离,且安装将车门与车身锁定的锁定机构。
在上述车门框架中,例如能够获得容易确保下侧并且后侧的角落部的焊接部分的刚性、强度的车门框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门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侧视图。
图2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车门框架中图1的II部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车门框架中图1的II部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图6是在第3实施方式的车门框架中图1的II部的示意性并且例示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公开有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通过该结构带来的作用和结果(效果)是一个例子。本发明也能够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以外的结构来实现。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通过结构得到的各种效果(也包括派生效果)中的至少一种效果。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序数是为了方便区别部件、部位、位置、方向等而赋予的,不表示优先位次、顺序。
以下的多个实施方式包括相同的结构要素。根据各实施方式,基于相同的结构要素得到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另外,以下,存在对这些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共用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
另外,各图中,为了方便,示出方向。X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方,Y表示车宽方向的右方,另外,Z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车辆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相互交叉(正交)。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后门100的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那样,后门100具备后门框架1和门面板2。
后门框架1具有上框架11、前柱12、后柱13和腰部加强件14。上框架11构成窗面板用的开口部的上缘1a,前柱12构成开口部的前缘1b,后柱13构成开口部的后缘1c,腰部加强件14构成开口部的下缘1d。后门框架1是车门框架的一个例子。
上框架11、前柱12、后柱13和腰部加强件14例如通过铝合金、铁系材料那样的金属材料构成。后柱13例如可通过铝合金的挤压成形而构成。另外,腰部加强件14例如可通过使一个或者多个金属材料的板屈曲并且接合而构成。然而,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上框架11、前柱12、后柱13和腰部加强件14也可以是挤压成形部件、弯曲成形部件、铸造部件的任一个。
后柱13的下端和腰部加强件14的后端通过焊接而接合。另外,在前柱12的下部和后柱13的下部设置有固定部12a、13a。这些固定部12a、13a通过焊接等接合于门面板2。固定部12a、13a也被称为托架。
图2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后门框架1的图1的II部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如图2所示那样,后柱13在后下侧的角落部1e,大致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后柱13在随着靠向下方而趋向后方的方向上延伸,且相对于上下方向稍微倾斜。后柱13例如通过铝合金的挤压成形构成。因此,与后柱13的长边方向(方向De)的位置无关,后柱13的与长边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均与图3所示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后柱13是柱的一个例子。
如图3所示那样,后柱13具备封闭截面部13b、第一后壁13c、第一内壁13d。封闭截面部13b具有外壁13b1、第二内壁13b2、前壁13b3和第二后壁13b4。第一后壁13c与封闭截面部13b的第二后壁13b4的车宽方向内侧邻接。第一后壁13c和第二后壁13b4大致无高低差地相连。第一后壁13c和第二后壁13b4大体上沿着车宽方向延伸。具体而言,第一后壁13c和第二后壁13b4在随着靠向车宽方向内方而趋向后方的方向上延伸,且相对于车宽方向稍微倾斜。第一内壁13d向车宽方向内侧相对于第二内壁13b2分离,外壁13b1向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第二内壁13b2分离。第一内壁13d、第二内壁13b2和外壁13b1相互大致平行,且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内壁13d从第一后壁13c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起向前方延伸。即,第一后壁13c和第一内壁13d构成大致L字状的截面形状。
如图1所示那样,腰部加强件14以在上下方向上为恒定宽度的方式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另外,如图2、图3所示那样,腰部加强件14具有: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延伸部14a和在延伸部14a的后端设置的安装部14b。安装部14b具有前部14b1、后部14b2、连接部14b3,并以曲柄状折弯,大致沿着后柱13的下端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在安装部14b的至少上部,前部14b1沿着后柱13的第二内壁13b2的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后部14b2大致沿着后柱13的第一内壁13d的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连接部14b3将前部14b1的后端与后部14b2的前端连接起来,并与前后方向交叉。如从图3可知的那样,延伸部14a从前柱12(图1)起向后方的方式延伸,换言之,以从前柱12(图1)起向接近后柱13的前壁13b3的前表面13b31的方式延伸。另外,安装部14b从延伸部14a的后端起后方延伸,延伸到越过前表面13b31。此处,前表面13b31构成门框架的内周面的局部。即,前表面13b31是内周面的一个例子。另外,腰部加强件14是横跨构件的一个例子,延伸部14a是第一延伸部的一个例子,安装部14b是第二延伸部的一个例子。
另外,如图2、图3所示那样,在安装部14b上设置有多个开口部14c1、14c2,各开口部14c1、14c2的缘部14d1、14d2与后柱13通过角焊那样的焊接而接合。
前侧的开口部14c1设置于安装部14b的前部14b1。前部14b1沿着后柱13的第二内壁13b2的车宽方向内侧,因此,第二内壁13b2经由开口部14c1而向车宽方向内侧暴露。另外,开口部14c1是大致沿着方向De延伸的细长的四边形状即长方形的贯通孔(孔)。在这样的结构中,将开口部14c1的靠后侧的缘部14d1与后柱13的第二内壁13b2的内表面13b21焊接起来。因该焊接产生的焊道15a以规定宽度大致沿着缘部14d1换言之大致沿着方向De延伸。
另外,后侧的开口部14c2设置于安装部14b的后部14b2。后部14b2沿着后柱13的第一内壁13d的车宽方向内侧,因此,第一内壁13d经由开口部14c2向车宽方向内侧暴露。另外,开口部14c2是大致沿着方向De延伸的细长的四边形状即长方形的贯通孔(孔)。在这样的结构中,将开口部14c2的前侧的缘部14d2与后柱13的第一内壁13d的内表面13d1焊接起来。因该焊接产生的焊道15b以规定宽度大致沿着缘部14d2换言之大致沿着方向De延伸。
如从图2、图3明确的那样,多个焊道15a、15b彼此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分离,并且焊道15a、15b分别相对于其他焊道15b、15a和对应的其他延长线e2、e1上偏离地存在。即,焊道15a相对于其他焊道15b和该其他焊道15b的延长线e2上偏离,焊道15b相对于其他焊道15a和该其他焊道15a的延长线e1上偏离。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后柱13(柱)与腰部加强件14(横跨构件)通过多个焊道15a、15b接合,该焊道15a、15b分别相对于其他焊道15b、15a和该其他焊道15b、15a的延长线e2、e1上偏离而存在。即,焊道15a相对于其他焊道15b和该其他焊道15b的延长线e2上偏离,焊道15b相对于其他焊道15a和该其他焊道15a的延长线e1上偏离。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与通过一个焊道接合的情况相比,容易提高接合部位的刚性、强度。另外,假设在多个焊道15a、15b的延长线e1、e2彼此重叠(对齐)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多个焊道15a、15b大致在一条直线上重叠的情况下,存在针对绕该多个焊道15a、15b的弯曲力矩的刚性和强度变弱这种担忧。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焊道15a、15b分别相对于其他焊道15b、15a和其他延长线e2、e1上偏离,所以能够抑制针对弯曲力矩的刚性和强度变弱这种情况。此外,焊道15a、15b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焊道15a、15b在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上分离。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多个焊道15a、15b更远离地配置,与其对应地能够更加提高针对弯曲力矩的刚性和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焊道15b将从延伸部14a(第一延伸部)起延伸到越过后柱13的前表面13b31(内周面)的安装部14b(第二延伸部)与后柱13接合。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实现多个焊道15a、15b的至少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焊道15a、15b将在腰部加强件14的安装部14b设置的开口部14c1、14c2的缘部14d1、14d2与后柱13接合起来。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通过在安装部14b处设置开口部14c1、14c2,能够比较容易地确保基于焊道15a、15b的焊接部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4c1、14c2是设于焊接用的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大小的细长的孔,因此,能够使安装部14b的刚性比较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缘部14d1是开口部14c1的后侧的缘部,缘部14d2是开口部14c2的前侧的缘部,但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缘部14d1也可以是开口部14c1的靠前侧的缘部,缘部14d2也可以是开口部14c2的靠后侧的缘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那样,后门100上与后柱13分开分离地具备锁定托架101,上述锁定托架101用于安装将该后门100(车门)与车身(未图示)锁定的锁定机构(未图示)。假设在后柱13和锁定托架101为一体的情况下,在后柱13的下端(固定部13a)与锁定托架101之间需要连接部分(桥接部分),与其对应地,例如,存在产生后门框架1的重量、厚度增大这样问题之担忧。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后柱13和锁定托架101分离,不需要后柱13与锁定托架101之间的桥接部分,因此,能够避免产生因存在该连接部分引起的问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多个焊道15a、15b成为大致平行,但不限定于此,多个焊道15a、15b也可以处于扭曲的位置,也可以延长线e1、e2彼此重叠。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后门框架1的图1的II部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14b处,也可以替代两个开口部14c1、14c2而设置有一个开口部14c3。开口部14c3是从安装部14b的上缘14e起向下方开设的缺口。
安装部14b的前部14b1与后柱13的前壁13b3的前表面13b31的前方邻接,该前部14b1的后端(后缘)换言之开口部14c3的前侧的缘部14d1与该前表面13b31抵接。在这样的结构中,将该前侧的缘部14d1与该前表面13b31焊接起来。因该焊接产生的焊道15a以规定宽度大致沿着缘部14d1,换言之大致沿着方向De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14a和前部14b1是第一延伸部的一个例子,缘部14d1是端部的一个例子。
安装部14b的后部14b2大致沿着后柱13的第一内壁13d的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在这样的结构中,将开口部14c3的后侧的缘部14d2与后柱13的第一内壁13d的内表面13d1焊接起来。因该焊接产生的焊道15b以规定宽度大致沿着缘部14d2,换言之大致沿着方向De延伸。
另外,安装部14b的连接部14b3存在于开口部14c3的下侧换言之安装部14b的下部(下半部分),将前部14b1与后部14b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4b3和后部14b2是第二延伸部的一个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焊道15a、15b也分别相对于其他焊道15b、15a和其他延长线e2、e1偏离。
以上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14b1(第一延伸部)的缘部14d1(端部)与后柱13的前表面13b31(内周面)抵接,焊道15a将缘部14d1与前表面13b31接合。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提高基于焊道15a的后柱13与腰部加强件14之间的接合部位的刚性、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4c3是比第1实施方式的开口部14c1、14c2大的缺口。这样,开口部14c3也可以是缺口。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希望安装部14b具有比较低的刚性例如比第1实施方式低的刚性的情况下有效。
[第3实施方式]
图6是从车宽方向内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后门框架1的图1的II部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14b处,替代开口部14c1、14c2、14c3而设置有相互相连的两个开口部14c4、14c5。开口部14c4是安装部14b的上侧的角部被开设形成的缺口,开口部14c5是从开口部14c4的下缘14c41起向下方开设的狭缝状的缺口。
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14b的前部14b1也与后柱13的前壁13b3的前表面13b31的前方邻接,该前部14b1的后端(后缘)换言之开口部14c4的靠前侧的缘部14d1抵接于该前表面13b31。在这样的结构中,将该前侧的缘部14d1与该前表面13b31焊接起来。因该焊接产生的焊道15a以规定宽度大致沿着缘部14d1换言之大致沿着方向De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缘部14d1是端部的一个例子。
在延伸部14a与前部14b1之间的边界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部14f。通过设置有凹部14f,由此在缘部14d1与前表面13b31间焊接时,能够抑制焊炬T与前部14b1干涉。
安装部14b的后部14b2位于比开口部14c4靠下侧处,且大致沿着后柱13的第一内壁13d的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开口部14c5设置于该后部14b2。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14b2也沿着后柱13的第一内壁13d的车宽方向内侧,因此,第一内壁13d经由开口部14c5向车宽方向内侧暴露。另外,开口部14c5是从下缘14c41起大致沿着方向De向下方延伸的细长的四边形状即长方形的缺口。在这样的结构中,将开口部14c5的靠前侧的缘部14d2与后柱13的第一内壁13d的内表面13d1焊接起来。因该焊接产生的焊道15b以规定宽度大致沿着缘部14d2换言之大致沿着方向De延伸。此外,开口部14c5也可以是与开口部14c4分离的贯通孔(孔)。另外,缘部14d2也可以是开口部14c5的靠前侧的缘部。
另外,安装部14b的连接部14b3存在于开口部14c4的下侧,换言之存在于安装部14b的中间部至下部,并将前部14b1与后部14b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焊道15a、15b彼此在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分离。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焊道15a、15b分别相对于其他焊道15b、15a和其他延长线e2、e1偏离。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多个焊道15a、15b在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分离。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远离地配置多个焊道15a、15b,与其对应地能够更加提高相对于弯曲力矩的刚性和强度。
以上,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不是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本发明能够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变更。上述各种形式、变形的形式包含于发明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另外,各结构、形状等的规格(构造、种类、方向、形式、大小、长度、宽度、厚度、高度、数量、配置、位置、材质等)能够适当地变更而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后门框架(车门框架);13…后柱(柱);13b31…前表面(内周面);14…腰部加强件(横跨构件);14a…延伸部(第一延伸部);14b1…前部(第一延伸部);14b2…后部(第二延伸部);14c1、14c2…开口部(孔);14c3、14c4、14c5…开口部(缺口);14d1…缘部(端部);14d2…缘部;14f…凹部;15a、15b…焊道;101…锁定托架;e1、e2…延长线。

Claims (7)

1.一种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柱;和
横跨构件,其与所述柱的下部连接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所述柱与所述横跨构件通过多个焊道而接合,
所述焊道分别相对于其他焊道和该其他焊道的延长线偏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焊道在车辆前后方向、车宽方向和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具有作为框架的内周的局部的内周面,
所述横跨构件具有:以接近所述内周面的方式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从所述第一延伸部起延伸到越过所述内周面的第二延伸部,
所述多个焊道中的至少一个焊道将所述柱与所述第二延伸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与所述内周面抵接的端部,
所述多个焊道中的至少一个焊道将所述内周面和所述端部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与将所述柱和所述第一延伸部接合的焊道的前方邻接地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跨构件设置有缺口或者孔,
所述多个焊道中的至少一个焊道将所述缺口或者所述孔的缘部与所述柱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框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锁定托架,所述锁定托架与所述横跨构件分离,且安装将车门与车身锁定的锁定机构。
CN201980059212.8A 2018-10-10 2019-09-18 车门框架 Active CN112672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2128 2018-10-10
JP2018192128A JP7275521B2 (ja) 2018-10-10 2018-10-10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PCT/JP2019/036622 WO2020075464A1 (ja) 2018-10-10 2019-09-18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2898A true CN112672898A (zh) 2021-04-16
CN112672898B CN112672898B (zh) 2024-05-28

Family

ID=70164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212.8A Active CN112672898B (zh) 2018-10-10 2019-09-18 车门框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4202B2 (zh)
JP (1) JP7275521B2 (zh)
CN (1) CN112672898B (zh)
WO (1) WO20200754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6773B2 (ja) * 2018-10-10 2023-01-1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KR20220087999A (ko) * 2020-12-18 2022-06-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프레임 구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5959A1 (en) * 1999-12-22 2001-07-05 Kouji Ooe Vehicular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WO2013176004A1 (ja) * 2012-05-23 2013-11-2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19273A (ja) * 2012-07-17 2014-02-03 Shiroki Corp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2014084017A (ja) * 2012-10-25 2014-05-1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ドアインナ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3752846U (zh) * 2013-03-06 2014-08-06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外板用加强构件及具有该加强构件的车辆用门
CN104057809A (zh) * 2013-03-21 2014-09-24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结构
JP2015209059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4413U (zh) * 1978-08-03 1980-02-16
JPS58224076A (ja) * 1982-06-24 1983-12-26 Takigami Kogyo Kk ア−ク溶接装置
US5465531A (en) * 1993-11-01 1995-11-14 Rigid Form, Inc. Vehicle door upper assembly
IT1268124B1 (it) * 1994-10-17 1997-02-20 California Ind Prod Inc Piastra di ancoraggio
JP4438279B2 (ja) * 2002-10-28 2010-03-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KR101518908B1 (ko) * 2013-11-08 2015-05-11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도어 프레임
JP6264355B2 (ja) * 2015-10-20 2018-0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構造
DE102016118452A1 (de) * 2016-09-29 2018-03-29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tür mit Türverkleidu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05959A1 (en) * 1999-12-22 2001-07-05 Kouji Ooe Vehicular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WO2013176004A1 (ja) * 2012-05-23 2013-11-2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19273A (ja) * 2012-07-17 2014-02-03 Shiroki Corp 車両のドアフレーム構造
JP2014084017A (ja) * 2012-10-25 2014-05-1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ドアインナ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03752846U (zh) * 2013-03-06 2014-08-06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外板用加强构件及具有该加强构件的车辆用门
CN104057809A (zh) * 2013-03-21 2014-09-24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车门结构
JP2015209059A (ja) * 2014-04-25 2015-11-2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75521B2 (ja) 2023-05-18
US11584202B2 (en) 2023-02-21
US20220032748A1 (en) 2022-02-03
WO2020075464A1 (ja) 2020-04-16
JP2020059405A (ja) 2020-04-16
CN112672898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96382B1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JP5949921B2 (ja) 車体構造
JP5915742B2 (ja) 車室ボディ構造
US9248865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9941349B (zh) 车辆后部结构
US8690230B2 (en) Body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US9783241B2 (en) Vehicle body rear part structure
GB2540658A (en) Motor vehicle body
CN112672898A (zh) 车门框架
CN109476349A (zh) 车身车架构造
JP6669089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US6648403B2 (en) Body upper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10501125B2 (en)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structure
JP6237669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5516001B2 (ja) 車両の側部構造
US20200290680A1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CN115151450A (zh) 防钻保护器构造
JP5934168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20062952A (ja) 車両側部構造
JP4127226B2 (ja) 車体骨格構造
CN111674472B (zh) 车辆前部构造
JP6755624B2 (ja) 車体後部の補強構造
JP2012116444A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17043184A (ja) 車両骨格構造
JP2005206049A (ja) キャブオーバ型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9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SIN Co.,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Applicant before: SHIROKI Corp.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