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72801A - 沉淀池和在沉淀池的流入区域中引导分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沉淀池和在沉淀池的流入区域中引导分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72801A
CN112672801A CN201980059107.4A CN201980059107A CN112672801A CN 112672801 A CN112672801 A CN 112672801A CN 201980059107 A CN201980059107 A CN 201980059107A CN 112672801 A CN112672801 A CN 112672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input
volume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1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72801B (zh
Inventor
马丁·安布鲁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de Rograv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de Rograv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de Rograve Ltd filed Critical Hyde Rograv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72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2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72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72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01D21/2405Feed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03Making of sedimentation devices, structural details thereof, e.g. prefabricate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87Settling tank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ensuring a special flow pattern, e.g. even inflow or out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30Control equipment
    • B01D21/302Active control mechanisms with external energy, e.g. with solenoid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30Control equipment
    • B01D21/34Controlling the feed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the liquid level ; Control of process par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24Inlets or outlets provided with regulating devices, e.g. valves,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0039Settling tanks provided with contact surfaces, e.g. baffles, particles
    • B01D21/0069Making of contact surfaces, structural deta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01D21/0072Means for adjusting, moving 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r inclination of the contact surfaces, e.g. for optimising the particle-liquid separation, for removing the settled particles, for preventing fou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1/00Sepa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 particles from liquids by sedimentation
    • B01D21/24Feed or discharge mechanisms for settling tan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 Sewage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Flow Control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沉淀池(1)设有输入结构(2),待分离的悬浮液通过其高度可调节的输入开口(3)流入池中。从输入结构流出的体积流量可以根据当前载荷以及输入开口的高度可变性通过形成使液流水平地流过的输入开口(3a)或使液流竖直地流过的输入开口(3b)而被引导,或者可选地可被拆分为水平子流量QI和竖直子流量QII。由于水平的输入流,在高载荷下沉淀池的容量增加,并且由于竖直的输入流,在低载荷下被引导穿过沉淀池的体积流量的大小和沉淀池中的湍流能量都减少,使得池中悬浮颗粒的保持力增加,从而提高了流出质量。

Description

沉淀池和在沉淀池的流入区域中引导分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淀池,其至少临时用于分离至少两相的悬浮液、特别是用于将作为净化生物质的固体混合物的污泥与作为流体的净化清水分离,其中总体积流量QIN通过至少一个输入开口根据其形状和布置而流入沉淀池中,其中总体积流量QIN由至少两个分流流量QC和QR的组合构成,并且其中从重相中分离出的轻相在分流流量QC下从沉淀池中流出,并且通过重相分离的粘稠的悬浮液浓缩物在分流流量QR下被去除,并且其中至少通过所述一个输入开口引导进入到沉淀池中的输入流,该输入开口可以通过其边界相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置变化及它们在沉淀池中的绝对位置变化而被调节到能量最优状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控制输入开口的形状、大小和/或布置来引导这种沉淀池的流入区域中的分流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样的沉淀池在世界范围内用于废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阶段,例如作为初级、中级和二级澄清池。在该过程中,在总流量QIN下流动的固体与悬浮液的分流流量QC进行分离并再次在分流流量QR下以浓缩的形式从沉淀池中排出。尤其是在二级澄清池中,这种从分流流量QC中分离固体的效率在废水处理的总体成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净化废水在清水出水流量QC下从二级澄清池(具有浓度为约2500mg/l至4000mg/l的生物质的悬浮液通常在输入流量QIN下流入其中)中排放仅几毫克每升的未被分离的生物质,则这将影响废水处理厂的、尤其是在磷和碳化合物的保留方面的总体成功。在具有良好设计的输入结构中约为5mg/l至10mg/l并且在一般到中等程度设计的池中约为15mg/l至20mg/l的出水流量QC中的可过滤物质的平均出水浓度范围内,QC中即使几毫克每升的可过滤物质的减少也意味着相当大的改进。
如今,二级澄清池越来越多地配备有根据EP1607127B1的输入结构,其中来自该输入结构的输入流基本上被水平地引导穿过输入开口,该输入开口可以通过改变其边界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而调节至能量最优状态。QC和QR都是变量。例如,废水处理厂的清水排放量QC从夜间到白天并且特别是从干燥天气到阴雨天气增加。回流体积流量QR通常针对废水处理厂的排放量QC进行控制并因此对应地产生波动。在这种控制中,比率QR/QC的目标值通常约为0.5至0.75。但是,考虑到机器技术,QR通常在最小值和最大值方面都受到限制。这意味着低载荷时间内的回流体积流量QR可能比清水排放QC高得多,因此适用QR/QC>>1.0。这样的不利结果是,与方法所需的要从池中流过的部分QC相比,来自总体积流量QIN的大得多的分流体积流量Qint>>QC根据从输入开口流出的方向被引导穿过池。
体积流量QIN=QC+QR通过输入开口从输入结构流入到沉淀池中。在该过程中,可以根据QIN流入沉淀池的方向将输入开口的设计拆分为主要竖直地或主要水平地引导的流出方向的两种基本变形。在该过程中,每个流过的区域均由其未被流过的、对其进行限制的边界来限定。因此,可水平流过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较高的边界和至少一个较低的边界,并且可竖直流过的区域具有至少两个边界,它们位于相同或至少相似的悬伸量上。
基本竖直引导的流入方向在英美地区中特别常见,例如在US4222879A中进行了描述。基本上水平引导的流出方向在欧洲经常使用,例如在EP1607127B1中进行了描述。这两种变型的共同点在于装置的某些部分(例如美国公开文本中的“静水井(stilling well)”和“折流板”,或欧洲公开文本中的“输入管”、“管环”和“环板”)各自形成一个空间,该空间在悬浮液通过输入开口进入到发生沉淀过程的区域中之前被流过。该区域或所形成的装置形成沉淀池的所谓的输入结构。
为了完整起见,应注意的是,借助于挡板或皮带清理和抽吸清理,回流污泥流量QR的排放量存在至少两个必要的基础及它们的各种细节变型,但是,就像沉淀池本身的形状一样,其无论是圆形的或角形的或其他任何几何设计并且无论经处理的废水QC的排放类型如何,对根据本发明的功能都没有任何影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QIN=QC+QR供应到池中。
输入结构具有多种功能。最重要的两个功能一方面是有目的地消耗将悬浮液输送到输入结构所需的流入体积流量的动能,另一方面是确保悬浮液到输入开口(即,到输入结构与沉淀室之间的交界面)的尽可能均匀且均等分布的流入。沉淀池的在其中产生沉淀过程的区域被定义为沉淀室。这是在水平方向上紧接或环绕输入结构的区域。根据此定义,输入结构的内部、输入结构的结构下方的区域和所谓的污泥漏斗中的区域不属于沉淀池的沉淀室,输入结构下方的区域和污泥漏斗的区域既不属于输入结构也不属于沉淀室。
从曝气池到二级澄清池(即,进入到输入结构中)的流入通常在高速下并因此在较高的动能下(通常在大约70cm/s至1.5m/s的最大流速下)发生,从而避免沉淀过程。然而,在输入开口处并因此进入到沉淀池的沉淀室中的最佳输入速度的度量值准确地讲并非是由用于避免沉淀的高能量的方面产生,相反是由为了使能量输入最小化而通过优化来避免扰乱沉淀过程的方面产生。输入开口处能量流的确定性度量值是密度弗劳德数FD。如果FD=1,则进入沉淀池中的势能流和动能流的压力分量之和最小。考虑到此,根据当前输入流量QIN和密度有效的提升加速度g’,输入开口的给定的线性扩张量LIN产生能量最优的输入开口扩张量hopt=(Q2 IN/B2 IN/g’)1/3。由于沉淀池中物理上非必要的能量输入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湍流和混合过程,因此具有FD=1或hopt的输入流显然是最佳的,因为输送所需的能量输入最少。根据边界条件,在FD=1的条件下,穿过二级澄清池中的输入开口的流速是与载荷相关的,最佳是大约4cm/s到8cm/s。因此,输入结构显然具有消耗其体积内的动能流量Ek=1/2QU2的第一重要功能,该动能流量在进入输入结构的输入开口处仍然可以高于其出口处的最佳动能流量的1000倍或99.9%(1502/42>>1000)。除了在直径或封闭空间方面必须大大超过输入开口管的大小以实现所需的制动率和能量消耗作用的“输入结构的大小”的特征之外,设计的重点还在于输入结构和输入开口自身的几何设计以及诸如穿开口板、导流器、孔板和薄板的流动促进安装件和延伸件。因此,输入结构是不可与管道相比的单独的大体积结构。
进入二级澄清池的输入流总是高度湍流的,雷诺数Re>>500。对于沉淀池,通过其进入的湍流动能尤其是在沉淀池的物相分界(其被称为二级澄清池中的污泥液位)处具有使密度分层流不稳定的不利特征。污泥液位的湍流不稳定的结果是细小的悬浮颗粒旋转进入到清水中,随后在体积流量QC下进行排放。进入沉淀室的不稳定的湍流动能随体积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被非必要地引导穿过沉淀池的任何分流体积流量都导致了细小的悬浮颗粒在物相分界处的可避免的释放。EP1607127B1的目的是使浮力能量Eb和压力分量Ep的能量输入最小,最后使动能流Ek最小。为此目的,通过可变的流动边界连续地调节输入结构和输入开口的形状,使得在任何时间和沉淀池的任何当前载荷下都可能出现Eb=0和FD=1,并且输入流QIN主要水平地离开输入结构直接进入到池的沉淀室中。因此,所描述的技术确保的是,即使通过能量优化也无法避免的最小能量流Ek不会被斜向甚至竖直地引入到粘稠的悬浮液中,其在该悬浮液中会被再次卷起并因此使已分离的固体的部分重新悬浮,尤其是在高载荷(即高QC)阶段下。这种重新悬浮的缺点是尤其是在高外部载荷QC的情况下会再次大大增加池的内部载荷。
尽管在该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了各种根本性改进,但这些池仍无法最佳地起作用,尤其是在QIN较小的情况下。在某些情况下,相对于它们可用于此目的的空间,它们的分离性能仍然不令人满意。特别地,要进行净化的较轻相的出水值在较小的QC的情况下能被进一步减小。因此,将QIN竖直地引入到沉淀池中的现有技术具有的明显缺点是,如所描述的那样,不可避免的输入能量再次使已经沉淀的固体向上旋起,并因此通过重新悬浮造成沉淀池载荷大大增加。当QC增加时(即,当绝对载荷QC明显低于用于水平排放的载荷时),沉淀池在流入的悬浮液竖直地离开输入结构时明显更早地失效。在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在较高QC的高载荷下,会出现将输入流竖直引入的缺点。相比之下,水平排放存在明显的缺点,尤其是在低载荷下:要与污泥分离的处理过的废水中的QC的量较小,因此池中的污泥液位非常深。然而,根据机械限制,最小体积流量QR保持较高。因此,在低载荷(QC较小)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体积流量QIN=QC+QR现在在高湍流能量下被水平地直接引导到具有较少污泥的沉淀室中或在低载荷下被引导到无污泥的沉淀室中。结果是由湍流引起的不稳定性,因此细小的悬浮颗粒过多地进入到清水中。即使池配备有根据EP1607127B1的入口设计也会出现这种缺点,所述入口设计尤其在低载荷下允许具有可变的并因此在任何时间都是能量可优化的面积AIN的输入流,但其具有基本上主要为水平的流出方向的不利取向。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描述的缺点,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优化的沉淀池,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高载荷下具有尽可能最高的分离性能,第二,对于所有载荷都具有更好的出水值,第三,由于连续的能量优化,内部载荷增加较少,第四,低干扰运行、特别是在池的主流量中不必要的流量分量方面。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基础是,在低载荷下,从输入结构流出的体积流量可以不像EP1607127B1所述的那样较深地且主要水平地引入到池中,而是必须将至少一个足够大的分流流量QI主要竖直地或者与传统的水平流入方向相对地从输入结构中移出。因此,如果在表盘坐标中用于主要水平流出的主流量方向大约是在两点钟到四点钟的方向上,则在主流量中具有不利影响的至少一部分输入流在低载荷下应该大约在五点钟到九点钟的方向上离开输入结构,在极端情况下最多到大约十一点钟的方向。这具有的优点是,来自输入体积流量QIN=QC+QR的湍流的进入体积流量QR的至少一部分不会随着主流量直接被引入到池中并穿过池。因此,该分流不会使污泥液位处的湍流能量不稳定。此外,至少一个输入开口有利地位于池的深处,尤其是在低载荷下。然而,在高载荷下,总体积流量QIN的全部或至少大部分应随后主要水平地取向(即,大约在两点钟到四点钟的方向上),以免过深地浸入到池中并再次搅起已经沉积的污泥,但也要避免上升得太高而流入到清水中。
主要竖直地从输入结构中流出的优点是在一种池中实现的,在该池中输入开口位于凹部(所谓的污泥漏斗)附近,该污泥漏斗用于在将足够量的输入体积流量引导至污泥漏斗或直接引入到其中时抽吸污泥。在输入开口远离污泥漏斗或没有污泥漏斗的池中,当进入的体积流量首先直接被引导到底部并且位于该底部与限制该流量向上进入到输入结构下方的区域中的结构之间时,实现了主要竖直地流出的优点。
对不同载荷下的体积流量的不同控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将输入开口的边界相对于彼此定位为通过不同地定向的输入开口产生不同地定向的输入方向,或者引导部分流体积流量或全部体积流量临时穿过能够打开或至少部分地关闭的多个输入开口并根据载荷主要水平或主要竖直地从输入结构中流出。输入开口的总面积AIN有利地应设计为可变的,使得其对于每种流入量都以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为FrD=1。因此,根据所引入的悬浮液的体积流量和/或密度,可以在与载荷相关的方向变化的同时防止输入开口区域中任何可避免的不稳定的动量变化。
通过输入开口的变化的取向(通过改变输入开口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相对布置)或总流量到至少两个分流量的变化的拆分量(QIN=QC+QR=Qi+Qii=Qh+Qv)来产生针对输入流的取向的与载荷有关的最佳值,所述分流量以至少两种不同的方式流入到池中,即,流过至少两个不同的分流面积Ai和Aii。在此过程中,水平的分流流量Qh和竖直的分流流量Qv通常与相同的总体积流量QC和QR没有相同的比率。通过对载荷的计量检测以及根据当前载荷对沉淀池的输入开口的类型和大小进行的调节来支持所述变化的拆分量。例如,通过利用流动力或密度差进行的完全或部分的自动调节与本发明并不冲突。根据权利要求1通过一种方法实现了上述目的,在该方法中多相流体在输入体积流量QIN下通过至少一个输入结构和至少一个可变设计的输入开口从输入结构排放到至少一个池中,随后在至少一个至少为临时的沉淀池中在每种情况下将不同重量的物相分离为至少一个回流体积流量QR和至少一个出水体积流量QC,其特征在于,输入流量QIN在输入结构内或输入结构处进行能量优化,并且通过改变至少一个输入开口的流入边界相对于彼此的位置或通过至少临时拆分为至少两个分流流量Qh和Qv而使输入流量QIN根据载荷情况以不同的方式或以不同定向的流动方向离开输入结构,在高载荷下主要在两点钟到四点钟的方向上并且在低载荷下主要在五点钟到十一点钟的方向上。
根据权利要求4通过一种沉淀池实现了上述目的,在该沉淀池中多相流体在输入体积流量QIN下通过至少一个输入结构和至少一个可变设计的输入开口被供应到至少一个至少为临时的沉淀池中,随后在每种情况下将不同重量的物相分离为至少一个回流体积流量QR和至少一个出水体积流量QC,其特征在于,输入流量QIN在输入结构内或输入结构处进行能量优化,并且通过改变至少一个输入开口的流入边界相对于彼此的位置或通过至少临时拆分为至少两个分流流量Qh和Qv而使输入液流QIN以不同的方式或者通过不同的分流区域而根据载荷情况在不同的流动方向上流到池中,在高载荷下主要在两点钟到四点钟的方向上并且在低载荷下主要或至少主要在四点钟到十一点钟的方向上。
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在池的输入结构的输入开口由两个高度可变的边界限定时得到池的一种有利的设计,这些边界被设计成使得至少一个边界可以被引导到另一个边界的悬伸量的上方和下方。例如,对于圆形的输入结构,这样的情况是输入开口由竖直伸缩的圆柱体和可竖直移位的环形板限定并且圆柱体的内径大于环形板的外径。如果圆柱体的高度可变的下边缘设置在环形板的上边缘的当前的悬伸量上方,则这两个部件形成大小可变的竖直定向的输入开口的边界,因此其主要被水平流过,同时能够根据当前载荷进行能量优化。如果圆柱体的下边缘设置在环形板的上边缘的悬伸量下方,则这两个部件形成大小可变的水平定向的输入开口的边界,因此其主要被竖直流过并且也进行能量优化。
在输入结构的输入开口由两个高度可变的边界限定时得到池的另一种有利的设计,其中下部流动边界被设计成至少两个部分。在下部位置,下部流动边界的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悬伸量,使得第二过流区域在两个部分之间打开,这样大致在五点钟至九点钟的方向上、或者与主液流方向相对地在最多大约十一点钟的方向上引导主要竖直流过的分流体积流量QV
在可变设计的输入开口设置在池的外周时得到圆形或矩形池的一种有利的设计。
通过借助于入口上方的导流板来确保进入的悬浮液流中的干扰只能由来自沉淀池的下部区域的较高密度的悬浮液提供,可以来促进较高密度的区域对絮凝体过滤作用的积极的束流干扰。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a至图1c示出了圆形或矩形的沉淀池,在该沉淀池内设置有具有两个高度可变的边界的输入结构,它们被设计成使得至少一个边界可以被引导到另一个边界的悬伸量的上方和下方,因此使输入流量在低载荷下从输入结构被竖直地引出(图1a)并且在更高的载荷下被水平地引出(图1b和图1c);
图2a至图2c示出了沉淀池,在该沉淀池内设置有具有两个高度可变的边界的输入结构,其中下部流动边界被设计为两部分。在最低位置,出水流量作为QV被竖直地引入(图1a),在中间位置,其被分为竖直出水流量QV和水平引导的出水流量QH(图1a),在上部位置,其仅作为QH被水平地引导;
图3a至图3b示出了沉淀池,在该沉淀池内设置有具有两个高度可变的边界和两部分式下部流动边界的输入结构。在最低位置,出水流量作为QV大约在9-11点钟的方向上被向内引导(图3a),在上部位置,其仅作为QH被水平地引导;
图4a至图4b示出了沉淀池,在该沉淀池内设置有具有两个高度可变的边界和固定设置的导流板7的输入结构。在最低位置,出水流量通过导流板7的竖直偏转而作为QV被竖直地引入(图4a),在上部位置,其仅作为QH被水平地引导(图4a);
图5a至图5b示出了沉淀池,在该沉淀池内设置有具有两个高度可变的边界和位于其中一个边界处的角度可调节的导流板6的输入结构。在最低位置,出水液流通过角度可调节的导流板作为QV被竖直地引入(图5a),在上部位置,其仅作为QH被水平地引导(图5a);
图6a、图6b示出了本发明基本上与输入结构是设置在矩形或圆形的池内以及是设置在池的中央还是外周无关。图6a将图1表示在外周上,图6b通过举例的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相同设计为中央式布置。所有图均以高度简化的竖直截面示出了沉淀池。相同的元件各自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c中所示的示例性地和局部示出的池1为圆形或矩形(1a或1b),其具有由边界4和5a限定的输入结构2,该输入结构具有输入开口3,该输入开口可以根据载荷并因此根据其具有可变的高度扩张量的壁4而在高度扩张量上进行变化并且其装置5a在高度上也是可变的,这形成了基本上水平地流通的输入开口3a或者基本成一定角度、竖直地或向内流通的输入开口3b。
图1a示出了在低载荷下的情况,其中壁4一直向下延伸并且其下边缘降低到低于装置5a的悬伸量。有利地,壁4向下跨过装置5a的悬伸量的大小可以至少和装置5a的外边缘与壁4的内边缘之间所测量的水平距离相同。这形成了开口3b,其至少与水平方向成45°的角度向内倾斜。分离镜面10对应于低载荷而位于较深的位置。在这种构造中,壁4的下边缘和装置5a的外边缘形成基本成一定角度、竖直地或向内流通的输入开口3b。
图1b示出了中等载荷下的情况。分离镜面10已经略微上升,壁4已经缩短成使得悬伸量的下边缘现在位于装置5a的悬伸量上方。现在,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壁4的下边缘和装置5a的外边缘形成基本上水平地流通的输入开口。输入开口处的液流的这种水平取向通过壁4的下部区域中的偏转引导板4a来提供支持,这阻止了高载荷下沿着壁4的竖直液流并将其向内引导到水平平面中。结果,该液流因此抵住装置5a被水平地向外挤压。
图1c示出了高载荷情况。分离镜面10已经极大地升高。现在壁4更短,并且装置5a现在也已经向上稍许移动。壁4和装置5a一起(同样通过偏转引导板4a来提供支持)形成输入开口,根据本发明,其针对高载荷仍然基本上水平地流通,但是现在通过流动边界的悬伸量的增大的高度差随着增大的输入扩张量hopt在更高的输入流量QIN下进行了能量优化。
图2a至图2c示出了由边界4和5b和限定的输入结构2,其具有输入开口3a和/或3b,该输入开口根据载荷并因此根据其具有可变的高度扩张量的壁4的可调节的高度以及其也可在高度上进行变化的装置5来形成基本上水平地流通的输入开口3a(图2b和图2c)或者基本成一定角度、竖直地或向内流通的输入开口3b(图2a和图2b)。多部分的下部偏转件5b(其是示例性地具有部分P1和P2的板P)通过形成的输入开口3b竖直地引导体积流量QI(图2a)并同时通过输入开口3a和3b竖直地引导体积流量QI且水平地引导体积流量QII(图2b),并且在图2c中通过输入开口3a水平地引导体积流量QII
图3a和图3b示出了具有包括附加的液流偏转件5c的多部分的下部偏转件的输入结构2。在图3a中,偏转件5c在9-11点钟的方向上向后引导体积流量,而在图3b中体积流量主要水平地向前流出。
图4a和图4b示出了具有单部分的下部偏转件5a和附加的刚性设置的流动板7的输入结构2。在图4a中,板7在竖直方向上引导体积流量,而在图4b中体积流量主要水平地向前流出。
图5a和图5b示出了具有单部分的下部偏转件5a和附加的角度可调节的导流板6的输入结构2。在图5a中,板6在竖直方向上引导体积流量,而在图5b中体积流量基本上水平地向前流出。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相同特征在外周式设计(图6a)和中央式设计(图6b)中是可行的。
图7、图8和图9再次通过穿过不同的沉淀池几何形状截取的示意性截面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特征不取决于池的几何形状,并且通过举例的方式应用在用于圆形沉淀池的中央式设计中(图7和图8),并且在用于圆形(图9a和图9b)和矩形(图9c和图9d)的沉淀池的外周式设计中也是可行的。
附图标记列表
1a圆形池
1b矩形池
2输入结构
3输入开口
3a基本上水平地流通的输入开口
3b基本上成一定角度、竖直地或向内流通的输入开口
4高度或竖直扩张量可调节的壁
4a壁4的下部区域中的偏转引导板
5a作为下部且临时作为内部偏转件的单部分或多部分装置
5b多部分装置,其作为具有部分P1和P2的板P形式的下部偏转件、临时作为体积流量QI和QII下的分流器并因此同时作为用于体积流量QII的流动边界
5c对应于5b的装置,其具有用于体积流量QII的附加的向上液流偏转件
6角度可调节的导流板
7刚性设置的导流板
8清水排放口
9污泥排放口
10分离镜面
P具有半板P1和P2的板
QIN输入体积流量
QI流过面积为AI的分流区域的分流体积流量
QII流过面积为AII的分流区域的分流体积流量

Claims (15)

1.一种方法,其中多相流体在输入体积流量QIN下经由通过调节输入开口来连续优化输入能量的至少一个输入结构而从所述输入结构排放到至少一个沉淀池中,随后在至少一个至少为临时性的沉淀池中在每种情况下将不同重量的物相分离为至少一个回流体积流量QR和至少一个出水体积流量QC,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所述输入开口的流入边界相对于彼此的位置或者通过将流入区域至少临时地拆分为不同取向的分流区域,所述输入结构内或所述输入结构处的至少一个分流流量QI并且最多全部的输入流量QIN在高载荷下主要在2点钟至4点钟的方向上从所述输入结构流出,并且在低载荷下在至少一个分流流量QI下在5点钟至11点钟的方向上从所述输入结构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放方向或Qi=QIN与Qii=0以及Qi=0与Qii=QIN之间的拆分度量值是可以部分或全部以及逐步或连续可变地调节的或自调节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总载荷直接或间接地检测所述沉淀池的瞬时载荷,从而能够通过控制或调整将当前的拆分度量值调节为所述体积流量Qi和所述体积流量Qii和/或调节输入流的取向。
4.一种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沉淀池,其中多相流体在输入体积流量QIN下经由通过调节输入开口来连续优化输入能量的至少一个输入结构而从所述输入结构排放到至少一个所述沉淀池中,随后在每种情况下将不同重量的物相分离为至少一个回流体积流量QR和至少一个出水体积流量QC,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所述输入开口的流入边界相对于彼此的位置或者通过将流入区域至少临时地拆分为不同取向的分流区域,所述输入结构内或所述输入结构处的至少一个分流流量QI并且最多全部的输入流量QIN在高载荷下主要在2点钟至4点钟的方向上从所述输入结构流出,并且在低载荷下在分流流量QI下在5点钟至11点钟的方向上从所述输入结构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通过例如借助于封闭装置改变过流区域或通过影响过流区域的大小或过流区域的流动阻力的其他装置或措施,能够控制通向所述沉淀池的至少一个所述输入开口的相关联的分流体积流量的大小。
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开口的过流面积Ai由至少一个上部装置限定,所述上部装置的位置是可变的并因此向上限制所述输入开口,并且具有面积Ai的至少一个第一输入开口和具有面积Aii的至少一个第二输入开口均由位置可变的至少一个另外的下部限制装置限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结构内或所述输入结构处设置有借助于至少一个伸缩式或折叠式或可通过任何其他方式调节高度的壁(W)来确定具有面积Ai的第一输入开口的上边界的装置,所述壁对于矩形的池有利的是平直的并且对于圆形的池有利的是圆形的或者具有任何其他形状,并且所述壁借助于设置在其下方的作为板(P)的装置(5b)来确定具有面积Ai的所述第一输入开口的下边界并且同时确定具有面积Aii的第二输入开口的上边界和下边界,所述板具有部分P1和部分P2、是至少两部分式的平直的或圆形的或不对称设计的装置,并且由于所述壁(W)的位置和所述板的所述部分P1和所述部分P2的位置的不同的调节,具有面积Ai和面积Aii的流过的输入开口的大小、因此所述分流体积流量Qi和所述分流体积流量Qii的大小能够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结构内或所述输入结构处设置有借助于至少一个伸缩式或折叠式或可通过任何其他方式调节高度的平直的或圆形的或不对称设计的第一壁(W)来确定具有面积Ai的第一输入开口的上边界的装置,并且所述装置借助于设置在第一壁下方的至少一个平直的或圆形的或不对称设计的、高度可调节的单部分或多部分式装置来确定具有面积Ai的所述第一输入开口的下边界并且同时确定具有面积Aii的第二输入开口的下边界,并且通过竖直的第二壁的下边缘限定具有面积Aii的所述第二输入开口的上边界,所述第二壁也是位置可变的或是固定的,其位于所述板的移动路径的最深位置上方并因此使得所述分流体积流量Qi和Qii的大小也是可变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能够将所述壁和/或所述板的位置调节为使得至少一个过流区域能够至少临时在很大程度上被封闭,使得在QIN>0时还能够为两个分流中的一个临时设置Qi≈0或Qii≈0。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积流量在其最低位置处通过刚性的导流板(7)或角度可调的导流板产生的竖直偏转而作为QV竖直地流出,并且在其上部位置仅作为QH被水平地引导。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或调整来针对所述沉淀池的瞬时载荷调节所述分流体积流量的当前的拆分度量值。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安装有偏转器装置,从而通过改变它们的角度来影响流出的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用于调节所述输入开口的所述装置一方面至少部分地在它们的位置上相互影响,另一方面能够至少部分地在它们的端部位置上通过附接点被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4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开口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流动促进安装件或延伸件,其例如设置在多孔装置周围或薄板周围。
15.根据权利要求4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倾斜或平坦的底部的圆形或矩形的池中的各种所述装置被组合为例如偏转器(5a或5b)与角度可调的导流板(6)或刚性的导流板(7)的任意组合。
CN201980059107.4A 2018-08-14 2019-08-12 沉淀池和在沉淀池的流入区域中引导分流的方法 Active CN112672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000674.4A EP3610936B1 (de) 2018-08-14 2018-08-14 Absetzbecken und verfahren zum führen von teilströmen im einströmbereich von absetzbecken
EP18000674.4 2018-08-14
PCT/EP2019/000240 WO2020035166A1 (de) 2018-08-14 2019-08-12 Absetzbecken und verfahren zum führen von teilströmen im einströmbereich von absetzbeck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72801A true CN112672801A (zh) 2021-04-16
CN112672801B CN112672801B (zh) 2022-08-05

Family

ID=63350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107.4A Active CN112672801B (zh) 2018-08-14 2019-08-12 沉淀池和在沉淀池的流入区域中引导分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7301B2 (zh)
EP (2) EP4296239A3 (zh)
JP (1) JP7165295B2 (zh)
CN (1) CN112672801B (zh)
AU (1) AU2019320964B2 (zh)
CA (1) CA3109318A1 (zh)
DK (1) DK3610936T3 (zh)
ES (1) ES2949384T3 (zh)
PL (1) PL3610936T3 (zh)
WO (1) WO2020035166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09208A1 (en) * 1990-02-02 1991-08-02 Joseph Gordon Monteith Separator tank construction
US20050211607A1 (en) * 2002-04-04 2005-09-29 Martin Armbruster Sedimentation basin
EP1864707A1 (de) * 2006-06-08 2007-12-12 Frank Reiner Kolb Einlaufsystem für Sedimentationsbecken
CN101445309A (zh) * 2008-12-23 2009-06-03 兰泽桥 高效生态净化循环水养鱼设施
CN104944595A (zh) * 2015-05-29 2015-09-30 黄勇 城市污水处理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98467A (en) 1935-06-15 1937-11-09 Link Belt Co Settling tank
US2140059A (en) 1936-05-12 1938-12-13 Simonsen Arntz Decanting mechanism
DE1045931B (de) 1957-05-03 1958-12-11 Schuechtermann & Kremer Vorrichtung zum Entschlaemmen von Feststoff-Fluessigkeitsgemischen, vorzugsweise vonKohle
GB867948A (en) 1958-04-14 1961-05-10 Chain Belt Co Apparatus for separation of liquids or of solids from a liquid
US3523889A (en) 1968-11-26 1970-08-11 American Suga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liquids from solids
US3951816A (en) 1971-06-28 1976-04-20 Burmah Oil And Gas Company Clarification tank
US4014791A (en) 1972-09-25 1977-03-29 Tuttle Ralph L Oil separator
US4038186A (en) 1975-10-14 1977-07-26 Texaco Inc. Carbon decanter
JPS54159369U (zh) * 1978-04-28 1979-11-07
US4222879A (en) 1979-03-12 1980-09-16 W. R. Grace & Co. Settling clarifier
JPS56163705A (en) * 1980-05-22 1981-12-16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Flocculating and settling device
JPS594407A (ja) 1982-06-30 1984-01-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濃縮槽
US4722800A (en) * 1986-05-30 1988-02-02 Highland Tank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il-water separator
FR2600323B1 (fr) * 1986-06-18 1991-02-15 Omnium Traitement Valorisa Dispositif de transfert de gaz et flottation dans le traitement d'eau a epurer
US4915823A (en) 1988-11-14 1990-04-10 Hall Thomas W Assembly for the separation of oil from water
FR2713507B1 (fr) 1993-12-09 1996-01-26 Degremont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décanteurs.
DE4431369C2 (de) 1994-08-27 1998-07-09 Max Voelkl Waermetechnik Vorrichtung für die Klärung von Abwasser
ATE208224T1 (de) * 1995-02-17 2001-11-15 Odense Vandselskab As Methode und becken für die sedimentation von schlamm in abwasser
DE19758360C2 (de) 1997-12-22 2000-01-13 Berliner Wasser Betrieb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ennen eines Gemisches aus gereinigtem Abwasser und belebtem Schlamm
DE19852204A1 (de) 1998-11-12 2000-05-18 Benkeser Michael Flüssigkeitsabscheider
US6315131B1 (en) 1999-03-22 2001-11-13 Universal Separators, Inc. Multi-directional flow gravity Separator
JP2000325706A (ja) 1999-05-21 2000-11-28 Nisshin Steel Co Ltd スラッジブランケット型固液分離槽
DE19950733C1 (de) 1999-10-23 2001-05-23 Bertram Botsch Vorrichtung zur Beruhigung einer Einlaufströmung in runden oder polygonalen Becken in Kläranlagen
US6321916B1 (en) 2000-06-05 2001-11-27 Chicago Bridge & Iron Company Liquid clarification tank
CA2459261C (en) * 2004-03-02 2008-10-14 Robert M. Palmer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centrating slurry solids
FI119279B (fi) 2007-02-22 2008-09-30 Outotec Oyj Sakeutusmenetelmä ja sakeutuslaitteisto
KR100971879B1 (ko) * 2008-03-25 2010-07-22 권중천 자가 응집기능의 장방형 침전시스템
CA2714766C (en) 2009-09-14 2014-07-15 Syncrude Canada Ltd. Feedwell for a gravity separation vessel
US9816240B1 (en) 2014-09-02 2017-11-14 John A. Tesvich Sediment suction sink and method for sediment control in rivers, streams, and channels
US10094091B1 (en) 2015-09-02 2018-10-09 John A. Tesvich Sediment suction sink and method for sediment control in rivers, streams, and channel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09208A1 (en) * 1990-02-02 1991-08-02 Joseph Gordon Monteith Separator tank construction
US20050211607A1 (en) * 2002-04-04 2005-09-29 Martin Armbruster Sedimentation basin
EP1864707A1 (de) * 2006-06-08 2007-12-12 Frank Reiner Kolb Einlaufsystem für Sedimentationsbecken
CN101445309A (zh) * 2008-12-23 2009-06-03 兰泽桥 高效生态净化循环水养鱼设施
CN104944595A (zh) * 2015-05-29 2015-09-30 黄勇 城市污水处理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96239A2 (de) 2023-12-27
JP7165295B2 (ja) 2022-11-04
CA3109318A1 (en) 2020-02-20
WO2020035166A8 (de) 2020-05-28
EP4296239A3 (de) 2024-01-10
CN112672801B (zh) 2022-08-05
EP3610936B1 (de) 2023-05-24
AU2019320964A1 (en) 2021-03-04
US10967301B2 (en) 2021-04-06
PL3610936T3 (pl) 2023-10-09
ES2949384T3 (es) 2023-09-28
EP3610936A1 (de) 2020-02-19
WO2020035166A1 (de) 2020-02-20
US20200054969A1 (en) 2020-02-20
DK3610936T3 (da) 2023-07-03
AU2019320964B2 (en) 2023-04-06
JP2022500244A (ja)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37912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я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й камеры
JP5989643B2 (ja) 固体分離装置を含む浄化装置及び廃水浄化方法
JPS6333406B2 (zh)
CA2793943C (en) A separator for separating solids from an influent
CN100536978C (zh) 一种周边进水连续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US6966985B2 (en) Self-diluting feedwell including a vert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US20050211607A1 (en) Sedimentation basin
US4009106A (en) Clarifier with overflow scum removal
CN112672801B (zh) 沉淀池和在沉淀池的流入区域中引导分流的方法
US6645382B1 (en) Energy-efficient head cell entry duct
US7243802B2 (en) Inlet structure for clarifiers
RU2714432C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и биогаз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US20200398193A1 (en) Clarifier with Improved Energy Dissipating Inlet
JP3692893B2 (ja) 好気性処理槽
CN116693042B (zh) 分质排泥方法、分质排泥系统及其应用
WO1996029135A1 (en) Liquid/solids separator
WO2023058339A1 (ja) 混和除濁装置及び混和除濁装置におけるフロック形成方法
JP4498188B2 (ja) メタン発酵処理の膜分離槽および膜分離槽運転方法
JP2017140561A (ja) 沈砂処理システム
DE4437330C2 (de) Einlaufsystem für runde Nachklärbecken
JPH0515890A (ja) 汚水処理槽
CN115779510A (zh)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JPH0416299A (ja) 廃水処理槽
CS241396B1 (cs) Vertikální reaktor pro biologické čištění odpadní vo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