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9510A -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9510A
CN115779510A CN202211698413.2A CN202211698413A CN115779510A CN 115779510 A CN115779510 A CN 115779510A CN 202211698413 A CN202211698413 A CN 202211698413A CN 115779510 A CN115779510 A CN 115779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r
clarifier
water
pipe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84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79510B (zh
Inventor
陈福明
张青
王思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i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984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9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9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9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9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9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所述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包括澄清器本体和至少一个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澄清器本体内且位于水位以下;和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调节堰,所述调节堰随进水量的增减自动进行高度调节。

Description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固液分离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固液分离的方法包括气浮法、沉淀法、膜分离法等。其中沉淀法是污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中悬浮固体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经分离后,密度较大的固体(例如污泥)沉淀后汇集在沉淀池中的池底或积泥斗中,密度较小的澄清液通过上部溢流槽排出沉淀池。
如,现有水处理设备中经常使用物理沉淀池、生化反应沉淀池等。为了保证澄清液能顺利排出,一般在溢流槽上设置可调节高度的堰板,堰板上设置有三角型堰口,通过人力调整溢流槽上堰板的高度来控制出水水量的均匀性。人力调节需要实时监测水位与堰板的相对高度变化劳动强度大。对于地埋式水处理设施,由于检修空间相对封闭,不便于人力对堰板的调整操作不便,或者人力调节难以实现。
公告号为CN2152884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环流澄清器和水处理系统,具有设置在澄清器本体上部的溢流槽,排水管与溢流槽的出水口连接,溢流槽中的上清液通过排水管流出生化反应沉淀池。即现有技术需要人工监测水位与堰板的相对高度变化进而调节溢流槽上堰板的高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解决现有技术中随处理污水的进水量等情况需人力手动调节溢流槽的堰板高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明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5提供了一种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包括澄清器本体和至少一个出水机构;
所述出水机构包括: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澄清器本体内且位于水位以下;和
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调节堰,所述调节堰随进水量的增减自动进行高度调节。
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堰包括中空的收水支管和与之连接的堰体;
所述收水支管的第一端管口向上,第二端管口向下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所述堰体与所述收水支管构成移动副,所述移动副的方向为所述收水支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堰体沿所述收水支管移动的动力源于所述堰体从所述5澄清器中的液体所获得的浮力及自身重力。
进一步地,所述堰体的平均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澄清器中液体的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堰体为不等密度的结构件;所述堰体的上端的密度小于下端的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堰体包含内、外两层;
0所述堰体的外层的底面高于内层的底面;
所述堰体的外层的材质小于所述澄清器中液体的密度,所述堰体的内层的材质大于或等于所述澄清器中液体的密度。
进一步地,以所述排水管内液体非满管流为条件,根据所述澄清器最
大进水流量确定所述排水管的管径;或者
5以所述排水管内液体非满管流为条件,根据最大进水流量设置所述调节堰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堰体上沿开设堰口,和/或在堰体上开设有增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堰还具有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堰体脱离所述收水支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包括澄清器本体和设置在澄清器本体上的至少一个出水机构,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出水机构,能够在澄清器将污水分离后产生的上清液进行排放;通过设置调节堰,能够实现利用堰体的重力和浮力决定其相对于收水支管的高度,当澄清器中的上清液液面上升时,堰体上升,当液面下降时,堰体下降,因而实现浮动端相对于收水支管随着上清液的液面高度变化而变化,无需人力调节。调节堰的堰体密度设置为不均质的,这样能够平衡堰体的密度,无需在材料合成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只需要在现有合适的材料中设置合适的材料配比即可,能够使得堰体的整体密度更加符合使用条件。
此外,以排水管为非满流条件,根据澄清器的最大进水量可以调节排水管的直径以及调节堰的数量,从而控制出水量,进而保证澄清器的出水水质,也使澄清器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限位结构能够保证调节堰的整体结构不被水流破坏,即使在澄清器本体内的液面高度上升较高时,也不会由于堰体脱离而影响出水量,确保了澄清器的持续工作。
在堰体上开设堰口和/或增流孔,能够进一步改善调节堰的出水情况,在澄清器本体内的水量较大时,能够保证正常出水。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中出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个调节堰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的堰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的调节堰中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号:1-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10-澄清器本体、11-澄清区、20-出水机构、21-排水管、211-收水支管开口、22,22’-调节堰、221-收水支管、222,222’-堰体、2221-堰体的外层、2222-堰体的内层、2223-堰口、2224-增流孔、223-限位结构、2231-上杆组、2233-下杆组、2232-连接杆组、30-法兰、4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1,如图1所示,该澄清器包括澄清器本体10和至少一个出水机构20,参见图2,出水机构20包括排水管21,排水管21设置于澄清器本体10内且位于水位以下,用于将澄清器本体10中的液体排出;和至少一个与排水管21连通的调节堰22,调节堰22随进水量的增减自动进行高度调节。通常,本申请提供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1在工作过程中,此时排水管21位于澄清器本体10的水位以下,从而保证澄清器本体10的连续出水,在澄清器本体10中存在水量过少的情况,此时水位在排水管之下,通常可以等待水位上升至排水管以上并经由调节堰进行排水。
具体地,如上所述的出水机构20位于澄清器本体10中,污水排入到澄清器本体10中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经由调节堰22排入到排水管21中,并通过排水管21排出到澄清器本体10之外。从而完成污水的固液分离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1,澄清器本体10内设有澄清区,上文所述的澄清液填充所述澄清区11,排水管21位于澄清区11内,排水管21的一端固定连接澄清器本体10的一侧端部。如图1所示,澄清区11位于澄清器本体10的上部分,经过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保留在该澄清区11中,在下文中,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当表述“澄清器本体中的液态”时,可以理解为表述“上清液”,即二者可以互换,对此,关于上清液的表述不应当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其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排水管21优选沿澄清器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此情况下,其一端固定在澄清器本体的靠前的侧端部上,其中“靠前”是指:将图1中左侧方向定义为靠前的方向,相应的,图1中右侧的方向定义为靠后的方向,并且图1中从左到有的方向定义为澄清器本体10的长度方向,相应的,垂直于图1的方向定义为澄清器本体的宽度方向。
在此情况下,澄清器本体10上固定排水管21的位置处设有对应于排水管21外径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排水管插入到该通孔中,排水管21可以通过法兰30固定在澄清器本体10该通孔中,排水管21的可以通过固定在澄清器本体10上的该端进行排水。在本申请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水管21固定在澄清器本体10的一端外还接有出水管40,用于连接外部的储水装置,或直接连通软管将澄清器本体10中的上清液排放。
此外,排水管21的另一端可以也固定在澄清器本体10上,即,固定在后端上。图1中显示了将排水管21的两端均固定在澄清器本体10上的示意图,但并非对其进行的限制,排水管21的另一端还可以通过支架或者吊环等装置支撑或吊设在装置内部,只要保证用于排水的一端固定在澄清器本体10上从而用于将上清液排出即可,此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水管21可以布置成与水平方向平行,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水管可以布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是倾斜的,在此情况下,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水管21用于排水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由此,上清液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重力,直接流出排水管21以外。
如上所述地,传统的澄清器中使用的出水堰板通常是固定堰板,多个澄清器联动运行时,需要手动调平,为了简化操作,本申请的排水管21中的液体的流出情况可以通过连接排水管21的调节堰22进行自调节,下面将对本申请所提供的调节堰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地,如图3所示,调节堰22包括收水支管221和与该收水支管221连接的堰体222,收水支管221第一端管口向上,第二端管口向下与排水管21连通;堰体222与收水支管221构成移动副,移动副的方向为收水支管22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方向。如图4所示,在排水管21的上端开设有多个收水支管开口2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收水支管221可以于排水管21一体成型,或者收水支管221伸出后采用密封胶将收水支管开口211处进行密封,亦或者收水支管221可以在安装到排水管上后,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将二者密封连接。处理后的清液通过收水支管221排出到排水管21中。
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动调节,堰体222可以套设在收水支管221的外壁,堰体222从而与收水支管221构成移动副,相对于设置在收水支管221的内侧,设置在收水支管222外侧的堰体222能够在液面更低的时候随着澄清器中液体的液面而下降,从而参与调节上清液的出水高度。此外,可以通过堰体222的内壁与收水支管221的外壁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上述移动副的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堰体222的内径大于收水支管221的内径,由此收水支管221与堰体222之间存在缝隙,缝隙的大小满足堰体与收水支管之间的移动副连接且允许所述上清液流入所述缝隙,所述缝隙为上清液提供又一溢流通道,并且澄清器中液体作为润滑剂使堰体222沿收水支管221的运动更顺滑、避免卡顿。
此外,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收水支管221的外壁与堰体222内壁之间设置调节二者之间缝隙大小的滑动结构,例如密封圈、橡胶圈、垫圈等,保证收水支管221与堰体222之间能够顺畅移动的同时还能够调节收水支管221与堰体222之间的缝隙大小。
如上所述,堰体222能够根据液面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对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堰体222沿收水支管221移动的动力源于堰体222从澄清器中的液体中获得的浮力及自身的重力。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堰体222的重力和其在澄清器中的液体中的浮力作为决定堰体222的上沿相对收水支管221的高度。当澄清器本体10内液体的液面上升时,堰体222上升;相对应地,当澄清器本体10内的液体液面下降时,堰体222下降,实现堰体222的上边缘相对于排水管21的高度的随着上清液的液面高度变化而变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上述堰体222随液面高度变化而变化,可以使堰体222的平均密度小于或等于澄清器本体10中的上清液的密度。由此,澄清器中的液体能够向堰体222提供足够克服其自身重力的浮力,使得堰体222可以随着液面的变化而上升或下降。为了更好的调节堰体222的密度,使其与澄清器中的液体的密度更加匹配,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堰体222为不等密度的结构件,堰体上端的密度小于下端的密度,更优选地,上端的密度小于澄清器中的液体的密度,下端的密度大于澄清器中的液体的密度。由此,上端的密度小可以使得堰体222在澄清器中的液体的液面上升超过收水支管221的高度后需要借助浮力上升的时候漂浮起来,下端的密度大可以使得堰体222不需要漂浮起来的时候下降过程顺利。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堰体222包含内层和外层,堰体的外层2221的底面高于堰体的内层2222的底面。堰体的外层2221的材质小于澄清器中的液体的密度,堰体的内层2222的材质大于或等于澄清器中的液体的密度。低密度材质的外层相当于堰体222的浮圈,提高堰体222漂浮的稳定性,并保证足够的浮力。本申请所提供的堰体222可以由聚合材料制备,例如PP、PE、PVC等材料,通过将堰体222制备成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对于上清液排放量的自动调节,无需手动操作调节。
由此,通过上述调节堰22,即使在多个澄清器联动运行的条件下,也无需操作人员手动调节,避免了澄清器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由于基础不稳而产生沉降,导致堰板高度参差不齐,出水量不均匀的问题,保证了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优良。堰体222在水面变化的条件下,可以随水位变化而发生高度的变化,能够使得多个调节堰的之间长期保持同一高度。
此外,在不同使用环境下,澄清器可能会有不同的型号、体积等变化,因此对于排水管和调节堰的设置也应当相应变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堰体222的数量对应收水支管221的数量,即每个收水支管221上均套设有堰体222。排水管的管径、数量,以及收水支管的管径、数量都应根据澄清器本体10内进水流量和澄清器本体10处于工作状态时,其内部液面的高度要求核算。以排水管222内液体非满管流为条件,根据澄清器1的最大进水流量确定排水管21的管径。当最大进水量高于预定值时,可以增大排水管21的管径,反之则减小排水管21的管径。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以排水管222内液体非满管流为条件,根据澄清器本体10的最大进水量确定设置收水支管221的数量。类似地,当最大进水量高于预定值时,可以增加调节堰22的数量,反之则减少调节堰22的数量。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提供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1中的调节堰结构简单,无需旁侧联动结构,能够自动调节上清液出水的堰板高度,尤其适用于城市底下水处理厂,检修空间相对封闭,调整堰板的操作空间小的情况,且无须其他动力,大大的提高了安全,并且避免了能源消耗。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排水管21固定在澄清器本体10上的一端的高度在水平方向上低于另一端的高度,此时,在排水管21外未连接其他泵送或负压装置的情况下,上清液可以通过其自身重力直接从排水管21中排出到澄清器本体10外部。在设有泵送或负压装置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两端高度的问题,只要保证排水管位于低于澄清器中液体的液面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澄清器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澄清器本体10内水量过大,液面过高时,堰体222会脱离收水支管221,造成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堰失效。如图6所示,调节堰22还包括限位结构223,限位结构223用于防止堰体222脱离收水支管221,在本申请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223的密度大于澄清器本体10中的液体的密度,使其能够稳定的位于收水支管221的上方而不随水流漂浮或晃动。此外,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223下端可以直接与收水支管22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例如,卡接、焊接、或通过其他连接件进行连接,对此本发明不进行特别限制,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以限位结构223的密度大于上清液密度为例,对限位结构223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安装调节堰时,先将限位结构固定在收水支管的上方随后将所述堰体套设在所述收水支管的外壁。
在本申请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堰体222套设在收水支管221外壁的情况下,限位结构223与收水支管221连接,限位结构223有部分位于堰体222管壁的正上方,此时,限位结构223的上端的限位空间高度小于堰体222的最大浮动范围的高度。这样保证堰体222始终有部分高度与收水支管221重叠,即,避免堰体222由于受到浮力而脱离收水支管221。所述限位结构的上端的限位空间高度是指所述限位结构的上端限制所述堰体的活动范围的高度。
此时,在一种情况下,当堰体222的高度低于收水支管221的高度时,限位结构223的上端的限位空间的高度要小于堰体222的高度,这样,堰体222在上浮到限位结构223的最上方时,也不会脱离收水支管221的最上方;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当堰体222的高度大于等于收水支管221的高度时,限位结构223的上端的限位空间的高度要小于收水支管221的高度,这样也能够保证堰体222在上浮到限位结构223的最上方时,不会脱离收水支管221。
此外,限位结构223为弹性结构件,安装调节堰22时,约束限位结构223向中心弹性变形,将堰体222套在收水支管221后,放松所述限位结构223,这时限位结构223的上端有部分位于堰体222的管壁的正上方。通过设置上述限位结构223,使其上端的限位空间高度小于收水支管221的高度,这样能够保证堰体222的下沿的高度变化范围是从收水支管221的底面到上端面,也能够保证即使在水面较高的情况下,堰体222也不会脱离收水支管221。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223的结构可以如下:限位结构223包含上杆组2231、下杆组2233及连接二者的连接杆组2232,下杆组2233放置在收水支管221的上沿,限位结构223的上端为上杆组2231,上杆组2231的杆末端位于堰体222的管壁的正上方,从下杆组2233的底面到上杆组2231的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收水支管221的高度。
由此,本申请提供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1不仅能够实现自调节,也可以避免调节堰在工作过程中的堰体与收水支管脱离,从而能够保证调节堰的持续工作,不会影响澄清器的出水质量。
实施例2
为了更好地控制排水量,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该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的该调节堰22’具有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堰体222’,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因此,相同结构则不再赘述,这里将详细描述不同的堰体222’的结构。如图5所示,堰体222’的上端开设有堰口2223,和/或在堰体222’的筒壁上开设有增流孔2224。当收水支管221中水面高度较大时,排出的水可以通过堰口2223和/或增流孔2224排出,避免收水支管221中的水流压力过大,对收水支管221和堰体222’造成损伤,影响使用寿命。
在堰体222’上开设有堰口的情况下,堰口2223处还可以设置有可调节挡板(图中未示出),可调节挡板设置为部分或全部遮挡住所述堰口。该可调节挡板用于可调节地遮挡堰口2223的开启程度,例如,可调节挡板可以设置成电磁阀,通过电路控制,可以控制电磁阀的开启程度,由此能够控制堰口2223的开启程度,由此,可以进一步调节收水支管221的出水量,从而适应更多的使用条件,当水量较小时,则可以控制可调节单板对堰口2223进行遮蔽,减小排水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堰口2223的尺寸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堰体222’下移运动至收水支管221最底部时,堰口2223下边缘部仍然高于或等于收水支管221的上缘端部,由此,即使当堰体222’下移到收水支管底部的时候,也能保证调节堰的正常使用,不会因为堰口下方过低被收水支管管壁遮挡导致调节堰失效。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节堰22’能够更好的调节澄清器的排水情况,避免水面波动情况较大时,调节堰难以保证良好的出水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堰也设有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限位结构,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的调节堰中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是以实施例2中的堰体为例进行绘制的,也就是说,是在设有堰口和增流孔的堰体的基础上进行绘制,从而进行举例说明。需要知道的是,实施例1中的限位结构与实施例2中的限位结构一致,以实施例2中的堰体为例是为了更加方便观察,而非仅有实施例2中的调节堰设置了限位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提供了一种实施例1或2中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具体地,可以将上述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设置于水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沉淀池、或者RPIR池等多个体系中,从而实现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上述二沉池、沉淀池或RPIR模块均能够在实现固液分离过程后,将固液分离的上清液自动排出到系统之外。在此情况下,调节堰的堰体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密度调节,从而满足更多水体需求,由此能够在不同的池体中起到上清液排放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以上述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设置在RPIR模块中为例进行说明,在RPIR模块中设置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当污水从RPIR模块的侧壁进入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上清液通过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调节堰排入到排水管中,随后经由排水管排出RPIR模块以外;分离后的污泥沉淀在RPIR模块下方,后续经由RPIR模块下方的流通槽等装置流出RPIR模块。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指RPIR(Rapid Purification of sewage usingsedimentation Integrated rectangular airlift loop Reactor)为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气升环流反应器。RPIR模块悬挂在曝气池(称为RPIR池)中,经厌氧反应和缺氧反应后的污水输入到RPIR池后,利用供氧曝气的气升动力使混合液产生环流,使得污泥高效截留、无动力回流,完成好氧反应和沉淀;沉淀后的污泥留在曝气池或从RPIR模块下方的沉淀区排出,清水(即上清液)由RPIR模块上部出水机构排出。
由此,将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应用于水处理系统中,即改变了RPIR模块中的上部出水机构,能够在调节堰的作用下,对于出水流量自动调节控制,无需操作人员手动调节,且无需配备辅助电子设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能源。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例如,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教导。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澄清器本体和至少一个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包括:
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澄清器本体内且位于水位以下;和
至少一个与所述排水管连通的调节堰,所述调节堰随进水量的增减自动进行高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堰包括中空的收水支管和与之连接的堰体;
所述收水支管的第一端管口向上,第二端管口向下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所述堰体与所述收水支管构成移动副,所述移动副的方向为所述收水支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沿所述收水支管移动的动力源于所述堰体从所述澄清器中的液体所获得的浮力及自身重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的平均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澄清器中液体的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为不等密度的结构件;所述堰体的上端的密度小于下端的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包含内、外两层;
所述堰体的外层的底面高于内层的底面;
所述堰体的外层的材质小于所述澄清器中液体的密度,所述堰体的内层的材质大于或等于所述澄清器中液体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排水管内液体非满管流为条件,根据所述澄清器最大进水流量确定所述排水管的管径;或者
以所述排水管内液体非满管流为条件,根据最大进水流量设置所述调节堰的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上沿开设堰口,和/或在堰体上开设有增流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堰还具有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堰体脱离所述收水支管。
10.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CN202211698413.2A 2022-12-28 2022-12-28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Active CN115779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8413.2A CN115779510B (zh) 2022-12-28 2022-12-28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8413.2A CN115779510B (zh) 2022-12-28 2022-12-28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9510A true CN115779510A (zh) 2023-03-14
CN115779510B CN115779510B (zh) 2023-08-29

Family

ID=85427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8413.2A Active CN115779510B (zh) 2022-12-28 2022-12-28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951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8043Y (zh) * 2000-12-27 2001-11-07 张大群 无动力自动浮动式滗水器
CN1746802A (zh) * 2005-04-19 2006-03-15 肖兰志 一种升降式自动调节堰门
CN211770404U (zh) * 2020-01-14 2020-10-27 苏州中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水处理气浮均布出水可调溢流堰装置
CN211770519U (zh) * 2019-12-31 2020-10-27 上海坤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
CN212119126U (zh) * 2020-03-22 2020-12-11 北京宜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液位的滗水装置
CN217479292U (zh) * 2022-06-22 2022-09-23 天津环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污泥储池的浮动调节式上清液排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58043Y (zh) * 2000-12-27 2001-11-07 张大群 无动力自动浮动式滗水器
CN1746802A (zh) * 2005-04-19 2006-03-15 肖兰志 一种升降式自动调节堰门
CN211770519U (zh) * 2019-12-31 2020-10-27 上海坤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污泥浓度自适应专用装置
CN211770404U (zh) * 2020-01-14 2020-10-27 苏州中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水处理气浮均布出水可调溢流堰装置
CN212119126U (zh) * 2020-03-22 2020-12-11 北京宜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液位的滗水装置
CN217479292U (zh) * 2022-06-22 2022-09-23 天津环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污泥储池的浮动调节式上清液排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9510B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6129B (zh)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589922A (zh) 浮选整流气浮池
MX2015000022A (es) Aparato y metodo para el tratamiento biologico de aguas residuales.
CN103288229B (zh) 一种用于污水三相分离的沉淀装置
CN212609980U (zh) 一种刮板可调式污水处理气浮单元
CN115779510B (zh) 出水流量自调节澄清器及其应用
CA2108751A1 (en) Flow control system
KR100917473B1 (ko) 무동력 자동 상등수 집수장치
CN105236552A (zh)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5559287U (zh) 一种应用于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装置
CN215387744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液的沉淀设备
CN211255338U (zh) 浮选整流气浮池
CN115608009A (zh) 一种装配式二沉池及污水处理设备
CN116078003B (zh) 上清液出水结构及溢流出水装置
CN205151868U (zh) 一种活性污泥重力自回流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0620462U (zh)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
CN220300533U (zh) 排泥系统及一体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CN109761450B (zh) 具有废水调节、沉淀和沼气压力稳定功能的综合塔
KR101971057B1 (ko) 부력 조절이 가능한 자연 부상식 처리수 배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연속회분식 하폐수 처리공법
CN2475727Y (zh) 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CN116693042B (zh) 分质排泥方法、分质排泥系统及其应用
CN115944953A (zh) 多功能环流澄清器和污水处理系统
PL172165B1 (pl) Urzadzenie do pobierania wyklarowanych scieków z kolistego osadnika PL PL
CN110002687B (zh) 一种循环式高效提标系统
CN217794718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池面撇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