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9487A - 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9487A
CN112639487A CN201980056401.XA CN201980056401A CN112639487A CN 112639487 A CN112639487 A CN 112639487A CN 201980056401 A CN201980056401 A CN 201980056401A CN 112639487 A CN112639487 A CN 112639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cleaning
water
system water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64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9487B (zh
Inventor
深谷昌史
平野匡章
安居晃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639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9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4Cleaning sample transfer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48Automatic or computerized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MECHANICAL-POWER PRODUC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G7/008Mechanical-power-produc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using energy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uating element
    • F03G7/017Actuators compri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40Automatic control of clean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36Biological material, e.g. enzymes or AT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清洗槽(19、20、21)具有:向喷嘴(10、12、14)的表面喷出清洗水的清洗位置(25a、25b、25c);对喷嘴(10、12、14)的表面附着的清洗水进行抽吸的干燥位置(26a、26b、26c),控制装置(24)在喷嘴(10、12、14)的从清洗位置(25a、25b、25c)向干燥位置(26a、26b、26c)的移动过程中进行从喷嘴(10、12、14)的第一次的系统水的喷出,在干燥位置(26a、26b、26c)的对喷嘴(10、12、14)表面的清洗水的抽吸过程中进行从喷嘴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由此,能够将在喷嘴的清洗时附着的水滴有效地除去。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对血液、尿、髄液等的生物试样进行分析的装置。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对试样、试剂进行分注的喷嘴对多种试样、试剂进行处理,因此为了防止这些成分的残留,必须对应于各分注动作每次进行清洗。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为了实施上述喷嘴的清洗而具备清洗槽。在现有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对应于分注动作重复地在清洗槽中进行喷嘴的内壁的清洗、和喷嘴的外壁的清洗。
另一方面,有时清洗水会作为水滴在喷嘴清洗后的外壁表面上残留。该水滴会在下一次的试样、试剂的分注时导致容器内的试样、试剂的浓度降低。近年来,随着分注精度的提高、分注液量的微量化的发展,在自动分析装置中水滴对测定精度的影响凸显而无法忽视。尤其是,就从同一容器进行多次分注的试剂容器等而言,例如对一个容器进行数百至数千次的分注动作,因此该水滴带入的重复积累会凸显为浓度成分的稀释,导致测定精度降低。
作为应对该水滴问题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对在反应容器内进行化学反应的反应液进行测定来对成分进行分析,该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对试样或者试剂进行抽吸并向反应容器喷出的喷嘴、对上述喷嘴进行清洗的清洗槽、将用于对上述喷嘴进行清洗的清洗水向上述清洗槽供给的清洗水供给部、将压缩空气向上述清洗槽供给的压缩空气供给部、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对上述喷嘴、上述清洗水供给部和上述压缩空气供给部进行控制,上述清洗槽具有:将从上述清洗水供给部供给的清洗水向上述清洗槽内喷出的清洗水喷出口、以及压缩空气喷出口,该压缩空气喷出口配置在从上述清洗水喷出口喷出的清洗水的轨迹上,并使从上述压缩空气供给部供给的压缩空气朝向插入于上述清洗槽内的上述喷嘴喷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45672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上述现有技术这样通过吹气将喷嘴的水滴除去的情况下,难以对喷吹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控制,有可能引发清洗水的飞散。另外,进行吹气的空气的区域有限,因此如果想要使喷嘴的大范围干燥,则需要考虑水滴的残留方式不稳定的情况。作为其它的干燥方法而言,如果是通过负压、真空抽吸使喷嘴的大范围干燥的方法,则能够使空气的流动有规律并抑制水滴的飞散,另外,真空抽吸效果的有效范围、即喷嘴的干燥范围也能够通过抽吸口的形状进行控制。但是,在使用真空抽吸的情况下,会导致喷嘴外壁附着的水滴集聚于喷嘴前端,需要考虑该水滴对下一次分注的影响。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从而能够将在喷嘴的清洗时附着的水滴有效地除去。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喷嘴,其将分注对象分注到使分析对象的试样和试剂进行反应的反应容器;测定部,其测定上述反应容器的上述试样和上述试剂的反应液;清洗槽,其进行上述喷嘴的清洗;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喷嘴、上述测定部及上述清洗槽的动作,其中,上述清洗槽具有:向上述喷嘴的表面喷出清洗水的清洗位置;以及抽吸上述喷嘴的表面附着的清洗水的干燥位置,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喷嘴的从上述清洗位置向上述干燥位置的移动过程中进行从上述喷嘴的第一次的系统水的喷出,在上述干燥位置的上述喷嘴的表面的清洗水的抽吸过程中进行从上述喷嘴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在喷嘴的清洗时附着的水滴有效地除去。
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清洗水的流路结构、与真空抽吸有关的配管结构抽出并概要地表示的图。
图3是概要地表示试样分注机构和试剂分注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4是概要地表示清洗槽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概要地表示清洗槽的结构的沿着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喷嘴的对分注对象的分注动作和清洗处理的一系列流程的图。
图7是详细表示清洗槽的清洗位置的清洗动作的流程的图。
图8是详细表示清洗槽的干燥位置的干燥动作的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清洗处理的时序图的图。
图10是对清洗动作后的系统水的喷出(第一次)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在清洗动作后不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的情况的比较例的图。
图12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对照的在干燥动作时不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的情况的比较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9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概要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另外,图2是将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清洗水的流路结构、与真空抽吸有关的配管结构抽出并概要地表示的图。
在图1和图2中,自动分析装置100是分别地将试样和试剂分注于反应容器2来进行反应并对该反应的液体进行测定的装置,且概要地由试样输送机构8、试剂盘3、反应盘1、试样分注机构9、试剂分注机构11、13、搅拌机构17、18、分光光度计16(测定部)、清洗机构15以及控制装置24构成。
在反应盘1上呈圆周状排列有反应容器2。反应容器2是用于容纳由试样与试剂混合而成的混合液的容器,且在反应盘1上排列有多个。在反应盘1附近配置有对试样架7进行输送的试样输送机构8,该试样架7搭载多个试样容器6,该多个试样容器6容纳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反应容器2浸于反应槽5,该反应槽5中充满了例如温度控制于37度的导热性的介质(例如恒温水),通过使恒温水在反应槽5内循环,从而始终将反应容器2的温度维持于37度。
试剂盘3能够在圆周上载置多个试剂瓶4,该试剂瓶4容纳用于分析的试剂,试剂盘3作为试剂瓶4的保管库发挥作用,并具有使试剂瓶4保冷的功能。
在反应盘1与试样输送机构8之间配置有试样分注机构9,且构成为,该试样分注机构9能够进行旋转和上下移动,并用于从试样容器6向反应容器2分注试样,且具有使前端朝向下方配置的试样喷嘴10。在试样分注机构9的工作范围内,配置有利用清洗水对试样喷嘴10进行清洗的清洗槽19。另外,在反应盘1与试剂盘3之间设置有试剂分注机构11、13,且构成为,该试剂分注机构11、13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移动并能够上下动作,且用于从试剂瓶4向反应容器2分注试剂,该试剂分注机构11、13分别具备前端朝向下方配置的试剂喷嘴12、14。在试剂分注机构11、13的工作范围内,配置有利用清洗水分别对试剂喷嘴12、14进行清洗的清洗槽20、21。
在反应盘1的周围配置有:搅拌机构17、18、分光光度计16以及清洗机构15等,其中,分光光度计16通过对从光源(未图示)经由反应容器2的反应液得到的透过光进行测定来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清洗机构15对使用过的反应容器2进行清洗。
搅拌机构17、18构成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动作并能够上下动作,且通过插入反应容器2来对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反应液)进行搅拌。在搅拌机构17、18的工作范围内,配置有利用清洗水对搅拌机构17、18进行清洗的清洗槽22、23。
控制装置24由计算机等构成,其对自动分析装置100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并且进行运算处理来求出血液、尿等液体试样中的预定成分的浓度。此外,在图1中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了构成自动分析装置100的各机构与控制装置24的连接关系。
图3是概略地表示试样分注机构和试剂分注机构的结构的图。
如图3所示,试样分注机构9具备用于对作为分注对象的试样进行抽吸的试样喷嘴10,试剂分注机构11、13具备用于对作为分注对象的试剂进行抽吸的试剂喷嘴12、14。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有必要特意区别的情况之外,将试样喷嘴10和试剂喷嘴12、14一并记为喷嘴10、12、14。喷嘴10、12、14与用于将流路向自动分析装置100内导引的管41接合。管41从与喷嘴10、12、14的接合侧起依次经由注射器36、电磁阀37和送液泵38构成了连通至给水泵39的流路。在该一系列的流路内(即喷嘴10、12、14和管41内)充满了水。以下将流路内充满的水记为系统水。在注射器36中配置有柱塞40。另外,柱塞40与马达42连接,利用马达42来驱动柱塞40,从而进行喷嘴10、12、14的对分注对象(试样、试剂)的抽吸、喷出。
例如,在利用试样分注机构9分注试样时,维持电磁阀37关闭的状态,并在试样分注机构9向从试样容器6抽吸试样的位置(试样抽吸位置)移动之后,以试样喷嘴10的前端到达试样的液面的状态将柱塞40向抽吸方向驱动,并将试样吸入试样喷嘴10内。之后,使试样分注机构9向将试样向反应容器2喷出的位置(试样喷出位置)移动,并以该状态将柱塞40向喷出方向驱动,从而将试样向反应容器2内喷出。试样喷出后的试样分注机构9向对喷嘴10进行清洗的清洗槽19移动来进行清洗处理(后述)。
同样地,在利用试剂分注机构11、13分注试样时,维持电磁阀37关闭的状态,并在试剂分注机构11、13向从试剂瓶4抽吸试剂的位置(试剂抽吸位置)移动之后,以试剂喷嘴12、14的前端到达试剂的液面的状态将柱塞40向抽吸方向驱动,并将试剂吸入试样喷嘴10内。之后,使试剂分注机构11、13向将试剂向反应容器2喷出的位置(试剂喷出位置)移动,并以该状态将柱塞40向喷出方向驱动,从而将试剂向反应容器2内喷出。试剂喷出后的试剂分注机构11、13向对喷嘴12、14进行清洗的清洗槽20、21移动来进行清洗处理(后述)。
图4和图5是概要地表示清洗槽的结构的图,图4为俯视图,图5为沿着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在图4和图5中,清洗槽19、20、21分别具有:向喷嘴10、12、14的表面喷出清洗水的清洗位置25a、25b、25c;以及对喷嘴10、12、14的表面附着的清洗水进行抽吸的干燥位置26a、26b、26c。
在清洗位置25a、25b、25c的上部配置有喷嘴外壁用清洗水喷出口27。如图2所示,喷嘴外壁用清洗水喷出口27与给水泵28连接,从给水泵28供给的清洗水可从喷嘴外壁用清洗水喷出口27喷出。在从给水泵28与清洗槽19、20、21的喷嘴外壁用清洗水喷出口27连通的清洗水的流路中分别配置有电磁阀29、30、31,通过控制电磁阀29、30、31的开闭,从而控制是否从喷嘴外壁用清洗水喷出口27喷出清洗水。在清洗位置25a、25b、25c,从喷嘴外壁用清洗水喷出口27喷出的清洗水可从上部和下部这两侧排出。在清洗槽19、20、21的下部分别配置有使清洗水排出的排出口43,使用了的清洗水通过自动分析装置100内的未图示的废液流路向自动分析装置100的外部排出。
在干燥位置26a、26b、26c,形成有能够使喷嘴10、12、14从上方插入的圆筒形状的干燥口261a、261b、261c。如图2所示,干燥口261a、261b、261c与真空泵32连接,使真空泵32的减压向干燥口261a、261b、261c传导,从而能够从插入到干燥口261a、261b、261c中的喷嘴10、12、14的表面抽吸清洗水。在从真空泵32与清洗槽19、20、21的干燥口261a、261b、261c连通的管路中分别配置有电磁阀33、34、35,通过控制电磁阀33、34、35的开闭,从而控制是否从干燥口261a、261b、261c进行抽吸(真空抽吸)。
干燥口261a、261b、261c的内径根据所插入的喷嘴10、12、14的外径而形成为适当的尺寸。例如,干燥口261a、261b、261c的内径考虑到从喷嘴10、12、14的外壁抽吸清洗液的效率等而设为喷嘴10、12、14的外径的三倍以下的尺寸。例如,当喷嘴10、12、14的外径为1.0mm时,则使干燥口261a、261b、261c的内径形成为3.0mm以下。
在使用以上这样构成的自动分析装置100对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进行分析处理时,控制装置24首先通过试样分注机构9的试样喷嘴10,将利用试样输送机构8输送至反应盘1附近的试样架7所载置的试样容器6内的试样,向反应盘1的反应容器2分注。分注后,在清洗槽19中对试样喷嘴10实施清洗处理。接下来,将在分析中使用的试剂向反应容器2分注,该反应容器2中已经先利用试剂分注机构11、13的试剂喷嘴12、14从试剂盘3的试剂瓶4分注了试样。分注后,在清洗槽20、2中对试剂喷嘴12、14实施清洗处理。接下来,通过搅拌机构17、18对反应容器2内的试样与试剂的混合液进行搅拌。之后,使从光源产生的光透过盛有混合液的反应容器2,并利用分光光度计16来测定透过光的光度。将利用分光光度计16测定的光度经由A/D变换器和接口向控制装置24发送。并且,通过控制装置24进行运算,求出与试剂对应的分析项目的预定成分的浓度,并将结果显示于显示部(未图示)等,或者存储于存储部(未图示)。此外,光源(未图示)、分光光度计16和控制装置24构成了对反应容器2的试样与试剂的反应液进行测定的测定部。
在此说明试样分注机构9的试样喷嘴10和试剂分注机构11、13的试剂喷嘴12、14的通过清洗槽19、20、21进行的清洗处理的处理内容。
图6是表示喷嘴的对分注对象的分注动作和清洗处理的一系列流程的图,图7详细地示出了清洗槽的清洗位置的清洗动作的流程,图8详细地示出了清洗槽的干燥位置的干燥动作的流程。另外,图9示出了清洗处理的时序图。
如图9所示,在自动分析装置100中,在分注动作前进行清洗处理。在清洗处理中,进行向清洗位置25a、25b、25c插入喷嘴10、12、14的动作(图9的(2))。此时,进行使注射器36的柱塞40回到原始位置的动作(图9的(6))。在清洗处理中进行电磁阀的开放(图9的(11)、(12)),进行喷嘴的外侧的清洗和内侧的清洗(图6的A)。从喷嘴外壁用清洗水喷出口27喷出清洗水,来进行喷嘴10、12、14的外侧的清洗。另外,从给水泵39压出清洗水并从喷嘴10、12、14的前端喷出清洗水,来进行喷嘴10、12、14的内侧的清洗。
此外,就喷嘴10、12、14的外壁的清洗和内壁的清洗的时机而言,如图9所示那样,不是必须同时,为了抑制清洗水的飞散而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另外,就此时的清洗范围而言,以如下方式来设定下降量,即:使得能够对相对于在喷嘴10、12、14中估计的汚染范围而言足够充分的范围进行清洗。例如,在估计为喷嘴10、12、14的汚染范围从前端起最大为60mm的情况下,作为清洗范围而言从前端起确保65mm。另外,在汚染范围发生变动的系统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对应于分注的每次的汚染范围而使清洗范围变动。但是,在该情况下也维持汚染范围<清洗范围的条件。
在对该喷嘴10、12、14进行外壁的清洗和内壁的清洗的时机,进行从清洗位置25a、25b、25c拔出喷嘴10、12、14的动作(图9的(3)),并且将注射器36的柱塞40向抽吸方向驱动(图9的(7))。这是用于进行后述的系统水喷出动作的准备动作,在抽吸方向上移动能够确保两次量的系统水喷出的驱动量。此时的柱塞40的移动量例如是能够喷出100uL的系统水的驱动量。
接下来,在对喷嘴10、12、14的内侧进行清洗后,通过电磁阀使来自送液泵的清洗水的输送停止(图9的(11))。
接下来,将柱塞40向喷出侧驱动(图9的(8)),从喷嘴10、12、14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第一次)(图6的B)。此时,系统水的喷出进行到将喷嘴10、12、14的前端的空气层混入的区域喷出为止(图7的B1~B4)。此时的系统水的喷出量例如为80uL。就喷出该系统水的位置而言,在清洗槽19、20、21中,是在清洗位置25a、25b、25c、或者是在从清洗位置25a、25b、25c起到干燥位置26a、26b、26c之间。
图10是对清洗动作后的系统水的喷出(第一次)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另外,图11是表示在清洗动作后不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的情况的比较例的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有时会在对喷嘴10、12、14的内侧进行清洗后,在喷嘴10、12、14的前端的被系统水充满的区域混入空气(图10的B1、B2、图11的B1、B2)。如果假定在该混入了空气的状态下进入到后续的抽吸空气的工序,则会导致在喷嘴内产生多个空气层(图11的X11)。在该状态下,当进入到试剂抽吸动作时,则会导致多个空气层相对于试剂抽吸、喷出时的压力而言成为缓冲气垫,导致试剂的抽吸量、喷出量、试剂成分的稀释率产生偏差(图11的X12)。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喷嘴10、12、14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直到空气层混入的区域为止(图10的B3)。由此,可将喷嘴10、12、14的前端的空气层混入的区域喷出(图10的B4、X1、X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一次的系统水的喷出来抑制试剂的抽吸量、试剂成分的稀释率的偏差,并能够维持分注精度。此外,在图7、图10、图11中省略了图5的B所示的喷出系统水的阶段中的喷嘴10、12、14的外壁残留的清洗水的水滴。
接下来,使喷嘴10、12、14向清洗槽19、20、21的干燥位置26a、26b、26c移动(图9的(1))。此外,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一边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第一次)一边向干燥位置26a、26b、26c移动的情况,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从上升起到转为移动为止的期间设置时间并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第一次)。在干燥位置26a、26b、26c,对电磁阀33、34、35进行开放控制(图9的(10)),使喷嘴10、12、14在干燥口261a、261b、261c的内部下降(图9的(4)),通过真空抽吸进行干燥动作(图6的C)。此外,真空抽吸用的电磁阀33、34、35的开放控制按照喷嘴10、12、14向干燥口261a、261b、261c插入的时机进行。
此外,喷嘴10、12、14向干燥口261a、261b、261c的下降量能够使得干燥范围达到清洗范围以上。例如,在使清洗范围从喷嘴10、12、14的前端起确保65mm的情况下,以从喷嘴10、12、14的前端起70mm的范围向干燥口261a、261b、261c插入。另外,在清洗范围发生变动的系统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清洗范围的变动使干燥范围变动。但是,在该情况下也维持清洗范围<干燥范围的条件。即,如果与清洗范围配合地进行考虑,则装置必须维持汚染范围<清洗范围<干燥范围的条件。
在干燥动作(图6的C)中,当喷嘴10、12、14到达作为干燥范围设定的最下点时,则将柱塞40向喷出方向驱动(图9的(5)),从喷嘴10、12、14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第二次)(图8的C1),将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的水滴与喷出的系统水一起除去(图8的C2),并使喷嘴10、12、14上升(图9的(9)),从干燥口261a、261b、261c拔出喷嘴10、12、14(图8的C3)。
在干燥动作中,当喷嘴10、12、14插入干燥口261a、261b、261c时,在喷嘴10、12、14的前端附着于外侧的清洗水的水滴会发生集聚。该水滴集聚的时机大致为喷嘴10、12、14的前端下降到作为干燥范围设定的最下点时。因此,在该时机将柱塞40向喷出侧驱动,使系统水从喷嘴10、12、14的前端少量喷出,从而将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的水滴卷入到从喷嘴10、12、14的内部向前端压出的系统水中,并吸入到干燥口261a、261b、261c内,从而能够稳定地将水滴除去,并能够使喷嘴10、12、14的前端状态在每次实施清洗处理时均一。
图12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对照的在干燥动作时不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的情况的比较例的图。
如图12所示,在进行干燥动作时有可能发生如下情况,即:在将喷嘴10、12、14插入干燥口261a、261b、261c中进行真空抽吸时,喷嘴10、12、14的外壁附着的水滴向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图12的C11)。如果在干燥动作时不进行系统水的喷出,在此情况下如果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的水滴也进入到干燥口261a、261b、261c中,则有可能保持附着于喷嘴的状态而进入到后续动作中。
另外,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的水滴的量取决于在清洗时附着于喷嘴10、12、14的外壁的清洗水的量,因此会根据喷嘴表面的状况而在每次进行干燥动作时产生偏差。即,通过干燥动作将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的水滴除去的状况也会产生偏差(图12的C12a、C12b、C12c)。因此,如果在水滴的除去状况存在偏差的状态下进行分节空气的抽吸,则会导致试剂的抽吸量、试剂成分的稀释率产生偏差(图12的C13a、C13b、C13c)。该分节空气量的偏差会影响注射器36和柱塞40对压力变化的响应精度,因此也会导致试剂喷出时的偏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干燥动作时从插入到干燥口261a、261b、261c中的喷嘴10、12、14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第二次)(图8的C1),将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的水滴与喷出的系统水一起除去(图8的C2)。由此,能够抑制试剂的抽吸量、试剂成分的稀释率产生偏差。
接下来,使喷嘴10、12、14从干燥口261a、261b、261c上升,之后向试样抽吸位置、试剂抽吸位置移动。此时,通过注射器36和柱塞40进行抽吸,向喷嘴10、12、14的前端取入空气的层(分节空气)(图6的D)。分节空气的抽吸(空气抽吸)也可以在喷嘴10、12、14动作时进行。分节空气具有在试剂抽吸时避免与系统水接触的效果。在空气抽吸后,试样分注机构9使试样喷嘴10向试样容器6下降来进行试样的抽吸(图6的E),之后向反应容器2移动来进行试样的喷出(图6的F),并结束分注动作。同样地,在空气抽吸后,试剂分注机构11、13使试剂喷嘴12、14向试剂瓶4下降来进行试剂的抽吸(图6的E),之后向反应容器2移动来进行试剂的喷出(图6的F),并结束分注动作。这样重复进行图6的A~图6的F的动作来重复进行分注。
此外,就干燥动作时的系统水的喷出量而言,必须是满足如下条件的量,即:能够使得水向真空泵32的流入为最小限度,并且能够在干燥口261a、261b、261c中进行抽吸时,使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的水滴充分地落下除去。即,干燥动作时的系统水的喷出量必须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喷出量的范围内。在此,对干燥动作时的系统水的喷出量的最佳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的确定方法进行说明。
由于在液体上作用表面张力,因此需要考虑喷嘴10、12、14的前端的形状并喷出足够的量。因此,在干燥动作时的干燥口261a、261b、261c内来自喷嘴10、12、14的系统水的喷出量的下限值V1以如下方式确定。即,例如在将干燥动作时的系统水的喷出量的下限值设为V1、并将喷嘴10、12、14的外径设为R1时,则以满足下述(式1)的方式来确定下限值V1。
V1≥(4π((R1/2)^3)/3)×10…(式1)
上述(式1)表示:在考虑为具有与喷嘴10、12、14的前端的外径R1相同的直径的球体时,喷出量V1是该球体的体积的10倍以上的体积。例如,当喷嘴10、12、14的外径R1为0.8mm时,系统水的喷出量设定为2.68uL以上。
另外,作为另一例,在将系统水的喷出量的下限值设为V2、并将喷嘴10、12、14的内径设为R2时,则以满足下述(式2)的方式来确定下限值V2。
V2≥π((R2/2)^3)×10…(式2)
上述(式2)表示:考虑了取入到喷嘴10、12、14的内部的空气层(参照图12的C12c)的范围,来确定喷出的系统水量。例如,当喷嘴10、12、14的内径为0.6mm时,系统水的喷出量设定为2.83uL以上。
此外,就在干燥口261a、261b、261c中进行系统水的喷出(第二次)时的柱塞40的驱动速度而言,与清洗动作后的系统水喷出(第一次)、操作时的试样或试剂向反应容器2的喷出动作相比而言速度足够低。例如,就在干燥口261a、261b、261c内的系统水的喷出(第二次)时的喷出速度而言,设定为系统水的喷出(第一次)时的喷出速度的50%以下。这是为了尽量减小在高速地进行喷出动作时从喷嘴10、12、14的前端过度地喷出系统水的情况(以下称为过喷出)的影响。
接下来,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干燥动作时的系统水的喷出量的上限值V3。即,在将干燥口261a、261b、261c内的系统水的喷出量设为V3并使喷嘴10、12、14向干燥口261a、261b、261c内下降的状态下,当设定从开始上升起留在干燥口内的时间为T1(ms;参照图9)、系统水的喷出(第一次)的喷出速度为v1(μL/ms)、干燥口261a、261b、261c内的系统水的喷出(第二次)的喷出速度为v2时,则以满足下述的(式3)和(式4)的方式来确定上限值V3。
v2=0.5×v1…(式3)
V3=v2×T1…(式4)
即,在上述的(式3)和(式4)中,在喷出速度v2是喷出速度v1的50%的条件下,将以喷出速度v2在时间T1的期间能够喷出的量确定为干燥口261a、261b、261c内的系统水的喷出(第二次)的喷出量的上限值V3。此外,时间T1取决于喷嘴10、12、14在干燥口261a、261b、261c内的上升动作速度。
通过以上这样来设定系统水的喷出(第二次)时的喷出量的上限值V3和下限值V1、V2,从而不会在喷嘴10、12、14的前端集聚水滴,并能够在每次动作时确保均一的喷嘴前端状态。此外,干燥口261a、261b、261c内的系统水的喷出(第二次)的喷出速度设定为比系统水的喷出(第一次)的喷出速度低的速度,一并利用系统水从喷嘴10、12、14的压出和干燥口261a、261b、261c的抽吸力,来去除喷嘴10、12、14的前端的水滴,从而减小过喷出的偏差的影响。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喷嘴10、12、14的前端的过喷出引起的偏差,因此能够利用喷嘴10、12、14的大范围的干燥来抑制重复分注时的试样或试剂的稀释的影响,对于高精度的微量分注也能够实现分注精度的高精度化。
对以上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就通过吹气将喷嘴的水滴除去的现有技术而言,难以对喷吹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控制,有可能引发清洗水的飞散。另外,进行吹气的空气的区域有限,因此如果想要使喷嘴的大范围干燥,则需要考虑水滴的残留方式不稳定的情况。作为其它的干燥方法而言,如果是通过减压、真空抽吸使喷嘴的大范围干燥的方法,则能够使空气的流动有规律并抑制水滴的飞散,另外,真空抽吸效果的有效范围、即喷嘴的干燥范围也能够通过抽吸口的形状进行控制。但是,在使用真空抽吸的情况下,会导致喷嘴外壁附着的水滴集聚于喷嘴前端,需要考虑该水滴对下一次分注的影响。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将分注对象向使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和试剂发生反应的反应容器2分注的喷嘴(例如试样喷嘴10、试剂喷嘴12、14);对反应容器2的试样和试剂的反应液进行测定的测定部(例如光源、分光光度计16、控制装置24);对喷嘴10、12、14进行清洗的清洗槽19、20、21;以及对喷嘴10、12、14、测定部(光源、分光光度计16、控制装置24)和清洗槽19、20、2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24,在自动分析装置100中构成为,清洗槽19、20、21具有:向喷嘴10、12、14的表面喷出清洗水的清洗位置25a、25b、25c;以及对喷嘴10、12、14的表面附着的清洗水进行抽吸的干燥位置26a、26b、26c,控制装置24使得:在喷嘴10、12、14的从清洗位置25a、25b、25c向干燥位置26a、26b、26c的移动过程中从喷嘴10、12、14进行第一次的系统水的喷出,在干燥位置26a、26b、26c的对喷嘴10、12、14的表面的清洗水的抽吸过程中从喷嘴进行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从而能够将在喷嘴10、12、14的清洗时附着的水滴有效地除去。
<附记>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括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例或组合。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具备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全部结构,也包括删除了该结构的一部分的方式。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也可以通过在集成电路中进行设计等来实现。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处理器来解释并执行以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而以软件来实现。
符号说明
1—反应盘;2—反应容器;3—试剂盘;4—试剂瓶;5—反应槽;6—试样容器;7—试样架;8—试样输送机构;9—试样分注机构;10—试样喷嘴;11、13—试剂分注机构;12、14—试剂喷嘴;15—清洗机构;16—分光光度计;17、18—搅拌机构;19—清洗槽;20、21—清洗槽;22、23—清洗槽;24—控制装置;25a、25b、25c—清洗位置;26a、26b、26c—干燥位置;27—喷嘴外壁用清洗水喷出口;28—给水泵;29、30、31—电磁阀;32—真空泵;33、34、35—电磁阀;36—注射器;37—电磁阀;38—送液泵;39—给水泵;40—柱塞;41—管;42—马达;43—排出口;100—自动分析装置;261a、261b、261c—干燥口。

Claims (8)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喷嘴,其将分注对象分注到使分析对象的试样和试剂进行反应的反应容器;测定部,其测定上述反应容器的上述试样和上述试剂的反应液;清洗槽,其进行上述喷嘴的清洗;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喷嘴、上述测定部及上述清洗槽的动作,
上述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槽具有:
向上述喷嘴的表面喷出清洗水的清洗位置;以及
抽吸上述喷嘴的表面附着的清洗水的干燥位置,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喷嘴的从上述清洗位置向上述干燥位置的移动过程中进行从上述喷嘴的第一次的系统水的喷出,在上述干燥位置的上述喷嘴的表面的清洗水的抽吸过程中进行从上述喷嘴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洗槽具有将上述喷嘴插入上述干燥位置的干燥口,
上述干燥口的内径为上述喷嘴的外径的三倍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干燥位置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中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系统水的量,比在从上述清洗位置向上述干燥位置的移动过程中的第一次的系统水的喷出中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系统水的量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干燥位置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中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系统水的喷出速度相对于在从上述清洗位置向上述干燥位置的移动过程中的第一次的系统水的喷出中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系统水的喷出速度为5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喷嘴在上述干燥位置的停留时间和系统水从上述喷嘴的喷出速度来确定在上述干燥位置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中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系统水的量的上限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喷嘴的前端的外径来确定在上述干燥位置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中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系统水的量的下限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喷嘴的前端的内径来确定在上述干燥位置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中从上述喷嘴喷出的系统水的量的下限值。
8.一种清洗方法,是自动分析装置的清洗方法,该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喷嘴,其将分注对象分注到使分析对象的试样和试剂进行反应的反应容器;测定部,其测定上述反应容器的上述试样和上述试剂的反应液;清洗槽,其进行上述喷嘴的清洗;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上述喷嘴、上述测定部及上述清洗槽的动作,上述清洗槽具有:向上述喷嘴的表面喷出清洗水的清洗位置;以及抽吸上述喷嘴的表面附着的清洗水的干燥位置,
上述清洗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喷嘴的从上述清洗位置向上述干燥位置的移动过程中进行从上述喷嘴的第一次的系统水的喷出的步骤;以及
在上述干燥位置的上述喷嘴的表面的清洗水的抽吸过程中进行从上述喷嘴的第二次的系统水的喷出的步骤。
CN201980056401.XA 2018-09-27 2019-07-02 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 Active CN112639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1564 2018-09-27
JP2018181564 2018-09-27
PCT/JP2019/026299 WO2020066198A1 (ja) 2018-09-27 2019-07-02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洗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487A true CN112639487A (zh) 2021-04-09
CN112639487B CN112639487B (zh) 2024-03-08

Family

ID=6995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6401.XA Active CN112639487B (zh) 2018-09-27 2019-07-02 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34927A1 (zh)
EP (1) EP3859347B1 (zh)
JP (1) JP6935023B2 (zh)
CN (1) CN112639487B (zh)
WO (1) WO20200661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2195B2 (ja) * 2019-12-06 2023-06-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7491A (ja) * 2004-03-12 2005-09-22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WO2008108328A1 (ja) * 2007-03-08 2008-09-12 Olympus Corporation 洗浄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19746A (ja) * 2008-07-11 2010-01-2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1078881A (ja) * 2009-10-05 2011-04-21 Aloka Co Ltd ノズル洗浄ユニット
JP2011209153A (ja) * 2010-03-30 2011-10-20 Musashi Eng Co Ltd 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分注装置並びに液体分注方法
CN104024868A (zh) * 2011-12-26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4903729A (zh) * 2013-01-21 2015-09-0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5934676A (zh) * 2014-01-27 2016-09-0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7533079A (zh) * 2015-04-24 2018-01-0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3656B2 (ja) * 2001-05-16 2007-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分析装置
WO2011062982A1 (en) * 2009-11-20 2011-05-26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adapted to rinse and dry clinical analyzer sample probes
JP6742065B2 (ja) 2016-02-24 2020-08-1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洗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7491A (ja) * 2004-03-12 2005-09-22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WO2008108328A1 (ja) * 2007-03-08 2008-09-12 Olympus Corporation 洗浄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19746A (ja) * 2008-07-11 2010-01-2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1078881A (ja) * 2009-10-05 2011-04-21 Aloka Co Ltd ノズル洗浄ユニット
JP2011209153A (ja) * 2010-03-30 2011-10-20 Musashi Eng Co Ltd 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分注装置並びに液体分注方法
CN104024868A (zh) * 2011-12-26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4903729A (zh) * 2013-01-21 2015-09-09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5934676A (zh) * 2014-01-27 2016-09-07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7533079A (zh) * 2015-04-24 2018-01-0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66198A1 (ja) 2021-08-30
WO2020066198A1 (ja) 2020-04-02
CN112639487B (zh) 2024-03-08
EP3859347B1 (en) 2023-05-10
US20220034927A1 (en) 2022-02-03
JP6935023B2 (ja) 2021-09-15
EP3859347A4 (en) 2022-06-29
EP3859347A1 (en) 202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4912B2 (en) Method of cleaning nozzle and device for cleaning nozzle
WO2013099498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74492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466846B2 (ja) ノズル洗浄方法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EP3287793B1 (en) Autoanalyzer and method
JP721368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方法
CN108700610B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清洗方法
JPWO2016009764A1 (ja) 液体攪拌方法
CN105934676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6517565B2 (ja) 分注ノズル洗浄方法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JP2017015452A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3588100B1 (en) Automated analyzer
CN112639487A (zh) 自动分析装置和清洗方法
JP511132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2689764A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2016015922A (ja) 核酸分析装置
CN110062886B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JP711022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プローブの洗浄方法
JP2015132521A (ja) 溶液調製システム
JP5118573B2 (ja) 対象物処理装置
CN113711055A (zh) 自动分析装置
EP3929592A1 (en) Automated analyzer
CN115803637A (zh) 自动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